这波房价上涨后,和已经买房的人拉开了差距,阶级固化赶不上他们了,相当绝望,怎么破除心理障碍?

90年代挥金如土的日本人,怎么突然躺平了?

出自专栏《趋势与周期:从房地产到金融危机》

与其卷进去,闹个身心俱疲,不如逃出来,躺个心宽体胖。

众所周知,日本是躺平鼻祖,有几百万御宅族躲在家里,天天吃草,不想社交,也不想恋爱结婚。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的调查显示:

18~34 岁的女性中,单身率为 50%;

老王以前还觉得日本特奔放,天天都有漂亮女孩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就被搭讪,邀请拍戏的情节。

我把数据甩他脸上的时候,看着他的表情呈「我不信,你骗人,怎么可能」的造型排列组合,差点给笑劈叉了。

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要是连求偶交配这种本能需求都可以放弃,那简直没有任何东西,能让他们「雄起」。

网上最流行的说法:

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社会就变了,年轻人就躺平了。

刺破泡沫的主因,就是日本央行错误的货币紧缩政策。

所以我国从「一衣带水」的邻居那学到的经验,就是房价不能跌,放水不能停。

" width="1440">

01

中国这边,躺平学兴起的当下,不正是泡沫高企的时候吗?

可见,泡沫破裂导致年轻人躺平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知乎房价话题的辩论场上,一直有个「房价悖论」:

希望房价下跌的,都是没买房的,所以房价就跌不下去,因为只要下跌,这些人就会接盘。

日本的历史恰好是反驳「房价悖论」最佳论据,因为东京房价跌掉了 2/3,年轻人也根本不想接盘,即使日本房贷利率低到 1%,他们也不为所动。

" width="1883">

为什么房价跌了年轻人也不买房子呢?

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里讲:「现在的日本,月供比租金高,所以租房更划算。」

这个话是不是很熟悉?

前阵子,「6 个钱包」的创始人——樊纲,就讲过这话。

差别在于,中国房价刚涨过,人们想的是「现在不买,以后更贵」。

而日本房价处在下跌通道,房子非但不是增值资产,反而是一种累赘,相同的居住条件下,租房不仅更便宜,还有更高的自由度。

有人说,房子是你的,安心呀。

拿着不断贬值的资产,哪儿安心了?

基民手里的基金天天缩水,还跑到网上骂经理是菜狗呢。

买涨不买跌这种心态,非常的英特耐雄纳尔。

按日本国土交通省的分析,年轻人不买房,还在于薪金上涨迟滞,非正规雇佣(临时工)增加等原因。

而且日本平成一代的年轻人,看到在泡沫时期买房的父辈,为了还房贷,一辈子都过得紧衣缩食,殚精竭虑,故而就想换个活法。

大前研一把这样的日本,称为低欲望社会,认为年轻人的低欲望,是日本停滞不前的原因。

资本主义之所以能横扫世界,就是因为它重视并引导了人的「自私」,所以能充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大锅饭」为什么被批评?

就是因为干多干少都一个样,损伤了劳动积极性。

某种程度上,功利心和欲望,才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驱动力」,市场经济正是利用了「人性自私」,才有资本主义的繁荣。

想要冬暖夏凉,才会发明空调;想要旅行舒适,才会发明汽车……

现在你啥都不想要,只想躺着,肯定就啥都不想发明,社会也就不会进步。

但我始终认为,「低欲望社会」,特么是个伪概念。

从进化层面讲,上下五千年,人性是没啥变化的,日本的社会中坚从「昭和男儿」到「平成废宅」才多久,怎么可能这么快就进化到失去欲望了呢?

要说个别人能消灭欲望,我是相信的,比如庄子、第欧根尼这种脑回路清奇的怪才。

但你一普通人,你说你没欲望,打死你我也不信。

别墅、豪车、美女,不是不爱,而是爱而不得。

得不到很痛苦,于是克制欲望。

所以年轻人表现出来的不买房、不恋爱和极简主义,应该被称为「低消费社会」。

还有人说是「没希望社会」,我表示很同意,求而不得嘛,就是努力也没用的意思,可不就是没希望吗?

02

日本的年轻人怎么就失去希望了呢?

贫富分化是原因吗?

不是,大前研一的书中讲到,日本是世界上财富分配最平均的国家之一,最好的是比利时,其次就是日本。

老龄化是原因吗?

也不是,欧洲的老龄化程度不亚于日本,意大利、西班牙都跟日本差不多,他们那的年轻人不光没有任何低消费的意思,还天天愁没钱可花。

高负债恐怕也不能解释低消费的现象,因为虽然日本政府债务很高,但是家庭负债是很低的。

大前研一提到,日本人的负债以 40 岁为拐点,基本上过了 40 岁,净资产就为正了。

PS:白*松被骂,很活该,爹味嘴脸已经很令人不爽了,再考虑到他既得利益者的身份,罪加一等,又信口雌黄说什么「你到隔壁日本看看去,他们的年轻人到多大年纪才还完贷款……」

请问他自己到隔壁日本看过了吗?

讲道理,年轻人不买房,不负债,不生育,是因为没有确定性和安全感。

在没希望的社会,负债和生育,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充满着风险。最安全的做法,就是缩着,啥也不干,低成本地活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社会上的焦躁抑郁情绪越来越重。

我上周和一前同事聊天,本来一个精神小伙,突然蔫了吧唧的。

我问:「咋啦,被人给煮啦?之前不是卯足了劲工作,说要存钱买房吗?」

他说累,想想未来,更他娘累。

买了房又怎样?后面还贷、落户、孩子上学,样样都是扒皮抽筋,得活成一座机器,运转一辈子,不能停……一想到这,就什么都不想要了。

每天通勤 3 小时……工作恨不得 14 小时……破逼公司也不咋赚钱,怎么那么多事……

现在就是连着睡两天,都不够我这颗老电池充满电……

当我意识到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时,就有一种支撑突然崩塌了的感觉……不想那么累,真的,像驴一样努力又有什么用?

焦虑和迷茫的本质,是缺乏确定性。

确定性的来源有两处,一是增长,二是流动。

举例:虽然小王刚毕业时月薪只有 3k,但当时公司在发展壮大,他看到老同事们一个个意气风发,升职加薪不在话下,那么他对明天过得比今天好,就会有一个确定的预期,就敢买月供 2.5k 的房子。

我毕业那会儿,同学考公的热情并没有现在这么高,是因为社会处在增长趋势当中,机会在变多,公司业务好,一年就要开 10 个分公司,这就多出了 10 个分总。

反倒是公务员岗位,纸面薪水不高,还落了个「一眼就能看得到头」的弊端。

可你看现在,大家为了得到编制,都卷成麻花了。「一眼能看到头」的稳定倒成了奢望,因为求职市场不光没有增长,还流传着 35 岁失业的诅咒,阶层坠落的风险很大。

零增长总好过负增长吧?

这就好比股市楼市涨得太高,风险>机会,长线资金就会跑去追求低收益却也低风险的银行存单。

没有哪一个经济体能够一直保持高增长,发达国家的增长率普遍不高,债务危机发生的时候,还会陷入负增长,但为什么只有日本的「低欲望」成风呢?

很多人都会想到日本的「终身雇佣制」——老的不退,年轻的就上不去

不看能力,不看贡献,各行各业都进入了熬资历的阶段,体系内部就失去了流动性。

若「熬资历」是一个明确且人人恪守的标准,那至少社会还是有那么一丢丢流动性的,至少可以拼谁活得长,对吧?

但是社会一旦固化,外部机会减少,「熬资历」就不是唯一标准了,「拼背景」才是社会法则。

然后年轻人就发现,很多事,他出生的时候没有,这辈子大概也不会有

有背景有编制,高枕无忧;

没背景还出生得晚,那对不起,坑满了。

想进来?

先卷,耗尽青春地卷,然后非升即走,反正先来 努力,背景> 努力

既然努力没用,与其卷进去,闹个身心俱疲,不如逃出来,躺个心宽体胖。

" width="2560">

所以,社会缺乏增长和流动,才是日本年轻人低欲望的根源

03

《无依之地》拍出了美国传统制造业没落后,产业工人无奈躺平(houseless)的故事,但为什么美国社会却没有「低欲望」的担忧呢?

原因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崛起迅速,就好比旧池子里的水固化了,但年轻人流入了一个新池子。

而且互联网对传统领域的颠覆也是显而易见的,大量的新生意、新商业模式被开辟出来,「新池子」里有年轻人向上流动的机会,所以美国人还敢做美国梦,没有让躺平风气蔓延。

日本为什么没有新池子呢?

因为新池子需要年轻人去创造啊,年轻人没了活力,社会哪有创新呢?

日本的麻烦就在于,年轻人没希望、没活力,和日本社会的低增长、低流动,已经形成了互为因果的消极循环。

一个社会,一旦陷入这种消极循环,解决问题的方式就不能只盯着其中的某个环节发力。

日本年轻人的低欲望因高房价而起,后来就算房价下跌了,他们依然是低欲望,安倍即使 QQE,搞异次元宽松,超量印钱,刺激消费,年轻人始终爱答不理。

有人说,既然房价下跌了也没用,就干脆不要降房价了——「低房价不利于激励年轻人奋斗」。

痴线,不是房价下跌没用,而是房价跌得晚了没用。

资产泡沫,破得越早越好。

不光因为泡沫涨得越高、拖得越久,最后跌得也越重。

更因为高房价筑起了资产屏障,阶级壁垒加深,社会流动性下降,就会逐渐让年轻人失去希望,丧失活力。

时间一长,社会就不可避免会陷入「低欲望⇄低增长」的消极循环,届时泡沫一样要破,但社会已积重难返,回天乏力。

也就是说,房价挤泡沫要趁早,窗口期很短,这才应该是我们从日本泡沫经济中学到的教训。

不妨思考一下,对于一个国家说,财富到底是什么?

一间房子,标价是 100w 还是 1000w,对于社会整体来说,它不都是一套房子吗?

金融的两端,一端是资产,另一端是负债,所以从国家的高维度去看金融财富,那它就是个 0。

一个人金融财富的增加,来源于另一个人更高的负债,这不叫庞氏叫什么?

真正的财富,是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服务

曼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之八,讲的是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商品与劳务的能力。金融资产价格,与货币流动性强相关,现而今印钞最疯狂的,是津巴布韦,它富吗?

所以房价涨跌问题,本质上是金融资本时代,资产阶层和工薪阶层之间的利益博弈问题。

「泡沫不能破」,「大而不能倒」的主张,其实和「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没啥区别,目的都是想让全国人民,替个别人的投机后果买单,故意夸大房价下跌和房企破产的危害。

泡沫危机这玩意儿,根本不是新鲜东西,几百年的资本主义进程中,一直就没停过,经济也始终在复苏、过热、滞胀、衰退的周期中,循环向前发展。

" width="1776">

衰退期,僵尸企业倒一批,金融泡沫破一波,积极点看,叫风险释放,然后再快快乐乐地开启下一轮。

远的不说,就说 08 年次贷危机,美国楼市就崩过,之后又快速升了回来。

" width="2212">

差别在于美国是直接金融,加杠杆到出问题的企业会快速在资本市场表现出来,从而像脓疮一样被挑破挤出。

而日本和中国则是间接金融,只要国家银行继续提供融资,僵尸企业就能继续存活,泡沫得以推迟,问题越拖越久,直到年轻人的负面情绪全面爆发,陷入低欲望⇄低增长的消极循环。

以上,我们从日本泡沫经济中学到的教训,不应是泡沫不能破,而应是泡沫须破得越早越好!

备案号:YXA1BpRd6R8h26rg92lHwd0y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