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能真正保持独立思考有多难?

出自专栏《认知颠覆: 4 大狠招,重塑惯性思维》

我们可以大概把人分为三种:头脑空空者、夸夸其谈者、独立思考者。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实际上是一直陷入思维惯性的人,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这些思维惯性呢?

01 确定性——不确定性

你知道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什么吗?

你可能会想到收入、地位、经历、思维或影响力等。

如果只用一个概念来囊括,那就只有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差别。

比如,有钱的人可以对明年的欧洲旅行计划十分确定,而收入不稳定的人可能连下个月的出租房在哪里都无法确定。

一个专业的健身教练非常确定一个动作是否对你的某块肌肉有效,而你做这个动作时却不敢确定。

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可以对在这条路上是否会遇到危险十分确定,而一个年轻猎人却不敢做出判断。

一个高度自律的人,对待火锅诱惑的自控力比较有把握;而一个刚开始减肥的人,很难对他的自控力有把握。

......

总之,更厉害的人,其实就是比普通人在某个领域更具确定性。

几乎每个人都渴望改变命运,无非就是把生命变得更确定一些,那为什么把不确定变成确定的过程总是很难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在转换的那一瞬间,决定因素就源于你与生俱来的天赋——思考(thinking)。

多数人却不太热衷使用这个天赋。罗素曾说过,多数人宁愿死都不愿意思考。

这部分人可以称为「头脑空空者」(Mr. Eraser),你可以理解为他们的很多思维感觉被橡皮擦擦掉了,他们不习惯思考当下,也更少去思考未来,如图 1-3: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阿甘,他说生活就像巧克力,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埋头向前跑就行。

我认为,这是一种聪明的生活方式,他们一直遵循着成本最优原则,生活一直都是相对确定的。

因为人生的未来是不确定的,所以,他们把现在的日子过好就行,他们是「现在确定—将来不确定」。

然而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整天想法众多,但大多数时候只是提一些口号。他们永远只有三分钟热情,我身边就有许多经常跳槽或者不断更换兴趣爱好最终放弃的人。

他们习惯把原有确定的生活搞得一团糟,可以称为「夸夸其谈者」(Mr. Talker),如图 1-4:

这样的人,是最不靠谱的。比如鲁迅笔下的阿 Q,搞不定一切事,还给自己找许多理由。他们是「现在不确定—将来不确定」。

正是因为生活中有大量 Mr. Talker 的存在,我们才对思考这件事产生了误解,总是觉得有太多想法的人不靠谱。

思考肯定是有用的,但需要把问题想透了。社会上只有少之又少的一部分人才能做到这一点,这是「独立思考者」,如图 1-5:

在雷·达里奥的《原则》中专门提到了一个词「Shaper」,其实就是真正的「独立思考者」。大概是指一种有远大目标,同时也有清晰可执行的计划,每天如修行者一般持续去做的人。

比如,乔布斯就是一名 Shaper,他可以先设想一个伟大的产品,然后一步一步做出来。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也是一名教科书式的 Shaper。

当然生活中也有少数人是独特的 Shaper,比如有的人周游世界,他们非常确定自己的人生需要什么,能做到「现在确定—将来确定」。或者有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探索工作本身,比如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终成一代匠人。

02 如何成为独立思考者

我知道你肯定想当一名 Shaper,因为他们看上去非常酷。

实际上,每一个人都会有头脑空空、夸夸其谈和独立思考的时候,只是我们独立思考的练习还不够多,不敢对自己人生中的重大事情使用这项技能而已。

能真正做到独立思考的人,实际上是从既有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跳出思维惯性的人。这就好比你误入了一个原始部落,部落内观念陈旧,那么你该如何逃离原始部落,建立真正的独立思维呢?

(1)峡谷上的木桥。这是第一步,找到枢纽节点。

(2)逃生地图。这是第二步,成为事实主义者。

(3)湍急的河流。这是第三步,你需要找到参考坐标。

03 找到枢纽节点

如果原始部落对外的唯一出口是峡谷上的一座木桥,那么毫无疑问,你必须通过那里才能彻底逃出去。

真实社会也同样如此。通常情况下,你和家人、同学、同事随机组成了相对封闭的社交圈。

如图 1-6 所示,大部分普通人在巨大的社会网络里被称为随机节点,他们的生活枯燥重复,相互之间也没有太多有建设性的信息。

一个个社交圈之间,起连接作用的角色被称为枢纽节点,就像峡谷上的木桥一样。枢纽节点往往是社交达人,或掌握了许多资源的一些组织或平台。比如,淘宝是中国百货与消费者之间的枢纽节点,而一个茶馆老板可能是整个街区的枢纽节点。他们掌握的信息,往往超过整个区域信息的 80% 以上。

如果你想在某方面有所改变,那么第一步就需要找到这个枢纽节点。

比如,找工作这件事,多数人都是直接写一份简历去面试。

而全球顶级的 HR 会这样建议:对简历的准备时间不要超过找工作所花时间的 10%,而剩下的 90% 的时间,应该不断地去和对你面试有利的人脉接触。

在美国有个刚毕业的女生,从小性格比较内向,毕业后去了日本的一个海岛上过了一年与世隔绝的生活。后来她感觉这种生活过腻了,又回到美国找工作。但因为性格比较封闭,她在很长时间内没有找到工作,显得非常沮丧。最近,她看到一条耐克公司的招聘信息,弟弟建议她在校友网上问问情况。结果她收到十几条信息,其中包括让她应聘成功的核心信息——一个耐克高管(曾经的学长)让她一定要遵循耐克的个性文化(展现日本海岛生活经历)。

也许你在想,这不是在讲独立思维吗,怎么变成搞关系了?但这就是独立思维的最真实的法则,大量信息才是思维的基础。而这个世界最有效和最真实的信息,往往都在枢纽节点那里。

再举个例子,比如你想开一家餐馆,首先要找开过餐馆的朋友咨询。他可以向你提供装修建议,还有各种食材的供货商、广告商、线上平台的资源等。他提供的信息,一定比你瞎琢磨出来的有用很多。

04 成为事实主义者

丛林的生存法则是一切以事实为主。

如果你在城市街区问路,很多人给你指方向,都是说「你应该向左或向右走多久」,这更多的是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回答,如果路况复杂,没走几步你就晕了。

在丛林里却是,「你应该向正西方向走 150 米,然后向东南方向 25° 走 200 米」。

以事实为主,这是最简单的人类认知法则,但通常情况下我们很难做好。

在爱德华·威尔逊的《知识大融通》这本书中,他曾提出人类认知成长阶段的理论,我总结为以下三个阶段:

(1)二元论(dualism),这种人坚持非黑即白的原则,「要么你是好人,要么就是坏人」。

(2)相对主义(relativism),能够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可以做到包容和理解。

(3)事实主义(realism),对任何事情的认识都是不断靠近真相的过程。

你可能暂时很难想象,接近事实竟然是哲学家眼中最难的部分。实际上,认清事实往往才能让你的决策更加有效。

举个例子,你小时候喝水,哥哥喝一口后跟你说不烫,结果你却被烫到了。因为他说的不烫只是自己的一种感受,不是一个事实,所以你很难做出自己的判断。

又如,诺基亚公司在 2010 年 9 月开董事会时,多数人都认为 Android 这种系统真是迟钝爆了,不可能拥有市场。但是,如果有高管能拿出 Android 的市场份额扩张数据,可能他们就不会那样轻易放弃 Android 系统了。

05 找到参考坐标

在湍急的河流中,因为担心原始人追逐,你需要不断想办法加快速度往河流下游前进,这样才能尽早逃离丛林。

在河流中的运动轨迹都是相对的,你需要不断寻找参考坐标,比如敌船的速度,或者参照前方标志性物体。

当然,说得通俗一点,这个概念在生活中就是比较(compare)。

这个概念如此简单,以至于多数人根本没有用好。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比,主要指在同一类型的事物中找不同之处。

二是类比,主要指在不同类型的事物中找相同之处。

比如,你找到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产品定位上的不同了吗?

事实上,除了口感上果葡糖浆含量的不同之外,两家公司在品牌定位上也非常不一样。

可口可乐作为传统王者,它更强调一种正统的精神象征,比如总是强调红色(花巨资让圣诞老人穿上红色的衣服),更强调家庭、强调幸福感,更是把所有人当作自己的消费客户。

百事可乐一直作为挑战者的形象存在,在营销方面更多垂青于年轻客户(一直选用年轻偶像做广告),同时也非常强调运动感、冰镇的口感等。

所以,表面看起来一样的东西,很可能实际差别很大。

在不同类型的事物中找相同之处,往往能激发独立思维中最厉害的部分——创造力。

比如,美国著名的游泳教练詹姆士·康希尔曼,他教出了很多世界级选手,9 枚奥运金牌获得者施皮茨就是他的弟子。这是因为他在研究游泳速度时找到了一个类比对象,即飞机上天所借助的一种上升力(伯努利升力),所以大幅度提高了游泳选手的能力。

又如,你感觉到可乐和苹果手机有什么相同之处了吗?这可是完全不同的商品。

事实上,它们有很多相同之处:购买时都会令人兴奋、都是拿在手里会被别人看到的产品、都是在使用后可以立即获得反馈。

通过以上这些特点,你会发现,可乐和苹果手机的广告营销非常相似,至少一定会注意到——不断强调的拥有感。

06 结语

独立思考,本来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就像一个人能正常走路、正常呼吸一样简单,但为什么我们会经常陷入思维效率低下的局面中呢?

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很多时候,提问的人心里已经轻易地给出了答案,与人询问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以后请不要这样,如果你不想积极认真地生活,在别人那里不管得到什么样的回答都没有用。思考困顿,只是暂时看世界的角度比较单一。

《解忧杂货铺》里有一句话:「面对一张白纸当然很伤脑筋,任何人都会不知所措。但是,不妨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正因为是白纸,可以画任何地图,一切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上。」

如果你积极生活、感受当下,独一无二的思想就是必然的产物。

备案号:YXA1Yjn91nIYbMxkYXSNxmO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