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剧情大致是这样的:男主拥有穿越时空的能力,他可以通过阅读自己的日记,回到过去,改变历史。
因此,每当他对现状感到不满意,或者遇到了重大的危机,他都会选择穿越到过去,试图去改变历史。
但是,每次穿越回去,却都让他的现在变得更糟了。
怎么会这样?
明明有超能力,可以改变历史,对吧?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能力啊,但为什么,这种能力无法让他的今天,按自己设想的方式,变得更好呢?
因为这个世界,太复杂了,没有简单的因果关系。
比如,影片中汤米变坏了,男主就想回到过去,劝说他好好做人,结果却导致了对方的死亡……
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其错综复杂的关系与结构,并不能做简单的因果归因!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孤立的个体。
明明是在解决 A 问题,结果却导致了 B 问题的发生。
比如,影片中男主想让女主的变态父亲放过女主,可没想到却让女主的弟弟从小饱受虐待……
再比如,你想增加收入,想给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因此,你努力工作,业绩也变得越来越好,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一切看似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可没想到,这却让你陪伴家里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导致妻子对你心生不满,你却觉得自己很冤枉,家庭关系出了矛盾,生活的幸福感反而下降了……这个世界,更不是永恒不变的静止状态。
明明把当下的问题解决了,却在不久后的将来,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比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将卖不出去的劣质资产,重新包装后,当成优质资产出售,本以为从此皆大欢喜:普通民众都能贷款买得起房,投资人和银行也都能因此赚到不菲的收入。
可长此以往,风险积聚,杠杆越加越大,巨大的风险,就像一根不断拉长的皮筋,终于有一天绷不住了,「砰」的一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就此爆发!
对策,有时候比问题本身更糟糕!
那怎么办?
用线性思维分析问题吗?
那你就看不清问题背后的错综复杂……
用结构化思维分析问题呢?
那你就看不到问题在时间长河中的持续演化……
面对这个复杂、动态、混沌的世界,你需要掌握一种全新的、更深度的思维方式:系统性思维。
一、什么是系统?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而是存在于一种叫作「系统」的东西之中,要理解什么是系统性思维,你得先理解什么是系统。
请问,一堆汽车的零配件,这是系统吗?
这个显然不是系统,这些零件我们称为要素。
然后,你可以把要素和要素,以一定的秩序拼接起来,搭成汽车的样子。
那请问,现在是一个系统了吗?
还不是。
在汽车不能正常发动之前,你只能称它为一个结构,就像是用乐高拼出来的一个玩具,只是把各个要素组合成了一个有结构的整体,要素与要素之间并没有发生互动关系,所以就不能称之为一个系统。
那什么才能称得上是系统?
当你把各种要素都组装完毕后,点火,汽车能发动,能向前行驶,要素和要素之间能够产生互相作用,整体能展现出一种特性和功能,这个,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系统。
重新梳理一下系统的定义:
由多个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一个结构,通过互相联系和相互作用,变成具有某个特定功能的整体,称之为系统。
比如说,人体有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城市里有交通系统、金融系统;大自然里的生态系统……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系统的 4 个组成部分。
1.要素
系统由要素构成,要素是系统中你看得见的东西。
比如,汽车动力系统中的各种零部件;血液循环系统中的血液、血管、心脏;学校里的学生、教师、教室、书本等等。
2.关系
关系,是要素之间你看不见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比如,两个人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合作关系、情感关系;汽车方向盘和轮胎的转动关系;也可以是规则、物理定律等等。
3.功能/目标
一定的结构,加上要素之间的连接、互动关系,使得系统成为一个具备特定功能的整体。
比如,汽车中任一零件都不能单独运动,但是组合成一个整体后,就具备了运动能力,可以以 200 公里/小时的速度高速行驶;
大脑的组成物质主要是脂类、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等,每一个看上去都很普通,但是以一定结构和互动方式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我们至今都无法理解的拥有意识和智能的大脑。
并且,同样的要素,以不同的方式,可以组合成不同的系统,发挥出完全不同的整体功能!
比如石墨与金刚石(钻石),组成它们的要素都是碳原子,但是两者因为碳原子之间结构关系的不同,整体呈现出来的功能性大相径庭。
4.环境
一套系统能否发挥作用,还得看这套系统所处的环境。比如汽车,在陆地上运行的时候,它是一套运行良好的系统,丢到水里或者外太空,这套系统就失效了,就变成了一堆废铁。
因此,当我们讨论一个系统的时候,不能只盯着系统内部,而是要把系统看作一个整体,看看这个整体外面的环境是如何的,这套系统是如何与外界环境互动的。
环境就是一个更大的系统,小系统相对于大系统来说,就是大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就像地球相对于太阳系,太阳系相对于银河系。
当把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它与大系统(环境)的互动关系,也要看它与大系统内其他要素(小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
OK,知道了系统是怎么回事,我们再来看什么叫系统性思维。
二、什么是系统性思维?
1.系统性思维是一种「基于要素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
一辆车,200 万买的,撞毁了,变成一堆废铁,价值趋近于零。
一幢楼,500 万买的,地震了,变成一堆砖头,价值趋近于零。
是什么改变了价值?
它们的要素都没变,还是那些组成它们的材料,变的是要素之间的关系。决定系统价值的是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结构,而非要素本身。
要素重不重要?
当然重要,没有要素就不可能有系统。
但是,比要素更重要的是要素之间的关系,你要学会看见要素之间的关系,而非盯着要素本身。
比如,由 10 个人组成的一个小型创业团队,你可以把他们看成是一个系统,每个人就是这个系统中的要素。
要素固然重要,你可以向谷歌学习,公司只招最优秀的人,让每一个要素都很厉害,可结果呢?你会发现成本越来越高,业绩却越来越差了,为什么?
因为真正决定这个团队战斗力的是他们彼此间的分工配合,是合作模式,是相处关系,是共同愿景,是流程,是制度,是激励,是晋升机制,是股权分配……
一群聪明人,如果不经管理,组合成一个目标一致、互相配合的系统,他们就会你争我夺,各怀鬼胎,谁都不服谁,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最后公司成为一盘散沙,什么事都推进不了。
没有彼此的分工协作,没有组合成一个有效的系统,你别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万个也没用。
管理的目的,就是把一群人组合成一个有效的系统,他们才能成为一支团队。
看不见的关系,比看得见的要素要重要得多,系统性思维的第一步,就是要将你的视角从要素转移到关系。
2.系统性思维是一项「看见整体」的修炼
许多组织的运行效率低,首先是系统的问题,而不是人的问题。你要从某个局部的问题,延伸到整个系统的角度,去整体分析。
那怎么才能看到整体?
你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A.要看到系统的内部结构
比如汽车转向失灵,你盯着方向盘和轮胎看是看不出问题的,任何要素都是系统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不能脱离整体,单独分析,你得看到整个系统中与此相关的所有内部结构,不然就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你换个更灵敏的方向盘,也许转向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
在系统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动,影响的不是一条直线上的因果关系,而是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按了葫芦起了瓢。
只有看清了所有的关系和结构,才能找出系统中的杠杆解。
B.要看到系统的整体特性
比如由脂类、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等构成的大脑,涌现出了超越这些物质的能力,比如智能、情感和自我意志;大脑可以用来解方程,可以用来谈恋爱,还能谱写美妙的乐章,想象美丽的图景……而这些能力,都是组成它的要素所不具备的。
你在分析问题的时候,除了要看到整体之下的要素、关系、结构,还要看到整个系统涌现出的特性和功能,以整体功能和系统目标为导向,优化系统内部的结构和要素。
这样说,听着有点抽象,我给你举个例子:
2018 年世界杯,被寄予厚望的阿根廷队,表现低迷,最终无缘八强。
赛后,矛头自然都指向了拥有五届年度世界最佳球员称号的梅西,有人说他太累了,有人说他受伤了,有人说他缺乏领导力……
总之,他没有在阿根廷队展现出应有的实力。
但,真的是这样吗?
梅西在任何情况下一旦拿到球,都会吸引对方至少两人,甚至多人来抢。
但在阿根廷队,梅西找不到传球的机会,通常会陷入苦战,然后错失机会……
有人会说是梅西太独了,或者说他身边的队友太没意识……
但是,为什么在巴萨,这样却是个好机会?
巴萨的队友会迅速跑位,填满梅西附近的区域,方便梅西传球,这让对方球员进退两难,可能防守球员还没近身,梅西的球已经传出去了……
从要素的角度来看,可能是因为在巴萨,梅西的身边有更出色的队友,他们的跑位意识更好;但是从系统的角度上来看,巴萨所使用的,是一个更先进的现代足球系统,叫作 Tiki-taka。
关于 Tiki-taka 的具体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百度。
总之,这种足球系统,会让整个球队的配合行云流水,更让梅西这种超级球星在系统中如鱼得水,让对手感到特别恐怖,你要过来抢梅西的球,梅西马上就会把球传给队友;你要是盯防其他球员,梅西拿着球就可以自由活动!
梅西是西班牙巴塞罗那俱乐部的拉玛西亚青训营的产物,他从小接受的就是这种系统性的打法,而阿根廷的俱乐部没有这种打法。
梅西,不仅属于阿根廷;梅西,也属于系统。
所以,阿根廷想要重振雄风,并不是换个梅西这样厉害的要素,也不是给他配几个更好的队友就可以了,而是要把目光拉到一个整体,从系统的角度去改善……
C.要看到系统的外部结构
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更大的系统中的要素。
你不仅要考虑某个要素在系统内的互动关系,还要考虑,整个系统作为一个要素,与外部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
比如你设计一款汽车,不仅仅要考虑汽车的内部构造,还要考虑这辆汽车未来所在的交通系统是怎么样的,是在繁华拥挤的大都市,还是在一望无际的大沙漠?是在激情燃烧的赛车跑道,还是在布满传感器的未来之都?不同的外部系统,要求你在设计汽车的时候,内部系统也要有对应的不同构造。
除了要考虑与外部系统的互动关系,还要考虑与外部系统中其他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比如你在思考如何提高工作绩效的问题时,不仅仅要考虑和工作相关的事情,还要考虑对家庭、学习、社交带来的影响,因为这几个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要素:你每天仅有的 24 小时。
因此,它们之间就会互相影响,你就得把这些因素都放进来,综合考虑。
要素服务于系统,局部服务于整体,小系统受大系统影响。
所以,系统性思维的第二步,就是要将你的视角从局部拉升到整体。
3.系统性思维是一种「动态化」的视角
这个世界不是你做一个动作,就导致一个结果的,而是你每做一个动作,都会加入到一个系统中,然后跟着系统一起,不停地演化,导致很多很多个结果。
比如,你因为某次在路上扶起了一位摔倒的老奶奶,老奶奶的儿子成为了你的大客户,你因此获得了突出的业绩,被升职加薪,你特别高兴。
但这并没有结束,你升职后会为你带来更多的资源,还会逼着你提升自己的能力,来适应这个新的岗位,而这些将给你带来收入的再次增加、职位的再次提升,分配给你的资源又因此变得更多……
这还没有结束,你收入变得更多,职位变得更高,也许还会增加你的异性吸引力,成就一段美好的婚姻,给你未来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而这一切,也许就是因为那一次,你伸手扶了一位摔倒的老奶奶……
所以,从系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任何事情都不是静态的一瞬间,做了动作 A,得到结果 B,就结束了,而是会一直一直持续演化,没有尽头……
就像文章开头说的那部电影的名字——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你回想一下过去,是否有几次在当时看起来非常不起眼的小决定,造成了你如今截然不同的生活呢?
那么,你现在的每一次决定,又将会如何影响未来的人生轨迹呢?
这是一个持续演化的混沌世界,系统性思维的第三步,就是要将你的视角从静态变成动态,加入时间这第四个维度,让你看到事物背后的演化进程。
好,说了那么多系统性思维是什么,那么,你该如何掌握这种系统性思维呢?
三、系统性思维的两个基本概念:反馈和回路
先给你看一种最简单的系统形态。
假设,你现在要洗个热水澡:
- 你打开了水龙头,开始调节温度……
- 一开始流出的水很凉,你想把温度升高一些,因此你转动水温调节阀,水温开始慢慢上升;
- 渐渐地,你又感觉太烫了,想把温度降下来,因此你反转水温调节阀,水温开始慢慢下降;
- 过了几秒钟,又感觉太凉了,你再次转动热水阀,以提高水温……
- 如此反复几次后,终于达到了体感舒适的温度。
这个过程看似很日常,但它却是由「水温调节阀、现在的水温、体感温差、目标水温」这 4 个要素组合成的一个系统,用图示的方式表示出来,就像下面这样:
假设一开始水温是 10℃,你感到舒服的目标温度是 37℃。
- 现在的体感温差为 37-10=27℃,这将影响你转动水温调节阀:调热,目标 37℃。
- 水温调节阀的转动,使水温发生同方向的变化,在上调的过程中,水温的实际变化,可能会有几秒钟的延迟。
- 现在的水温升高到了 40℃,体感温差将减小,变成了 -3℃,新的体感温差又进一步影响你转动水温调节阀的方向和大小:因为变成了负数,因此反向旋转,降低一点点温度……
- 如此循环往复,直至达到目标水温。
接着,我把这个示意图简化一下:
-
红色箭头与加号:
代表两个要素同方向变化(A 增强,B 增强);
-
蓝色箭头与减号:
代表两个要素反方向变化(A 增强,B 减少);
- 在箭头中加的符号//:
代表这两个要素的互动关系存在时间延迟,变化会来得迟缓一些。
这样,一个多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就可以被清晰地画在纸上了,我们将这个称为系统图。之后的所有系统化思考过程,我们都将通过这种系统图的方式来表达。
有了这些铺垫后,接下来就正式开始讲系统性思维的具体内容。我先来说一下系统性思维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三种基本反馈
反馈,是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用于描述系统中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所有的系统图中,有且仅有三种基本的反馈方式,刚才在案例中你已经看到了,它们分别是:
A.正反馈:代表两个要素之间是正比例关系,A 增强,B 增强,用箭头与「+」表示。
B.负反馈:代表两个要素之间是反比例关系,A 增强,B 减少,用箭头与「-」表示。
C.延迟反馈:代表两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不是即刻发生的,A 发生,一段时间之后,B 才会有反应,在箭头中加入「//」表示。
2.两种基本回路
光有要素和反馈,还构不成一个系统,这点前文已经说过,要成为一个系统,它们得能运行起来,产生某种特性或者达成某个目的才行。
在系统性思维里,这种拥有特定功能、结构最简单的系统样式,叫作回路。
它的样子就像你用电线,将电池的两极,连接一个灯泡,构成的一个能运行的最基本的闭合电路一样。
有两种基本的回路:
A.增强回路:或者叫正反馈循环,是由 2 个及以上的正反馈连接起来的环形回路。
增强回路,会让在此系统中的要素,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增强。
比如说,为什么会富者越富,甚至逐渐形成了阶级固化?
这就是因为财富的增加会带来资源分配的不平衡,而资源不平衡会带来每个人的竞争力出现本质的差距,这又进一步地导致了财富的向上聚集,富者越富!
增强回路不仅会导致系统往好的方向不断增强,也会往坏的方向不断增强,直至崩溃。
比如,股市下跌造成的恐慌情绪,导致股票抛售量的增加,这又进一步导致股市的下跌。
B.调节回路:调节回路,是由 1 个负反馈(或者单数个)加上若干个正反馈,所组成的环路。
调节回路的功能,是让系统趋向稳定或者达成某个目标。
比如,我们前面说的调节热水器的那个过程,就是一个调节回路,让水温达到并稳定在一个确定的温度上。
再比如,为了保持公司持续拥有竞争力,你需要保证公司内部有一定的人员流失率。
比例太高,意味着招聘成本的增加,以及造成业绩损失;而太低,意味着人员臃肿,考核过于宽松,你的团队会越来越没有战斗力。怎么办?
经过统计,10% 的末尾淘汰率,是一个比较健康的流失率。因此,你需要设计一个调节回路,通过调整考核指标来控制人员流失比例。
四、系统性思维的两种结构模型:增长上限和舍本逐末
知道了反馈和回路,现在我们就可以根据问题开始画系统图了吗?
还不行。
如果把要素比作是电子元器件,反馈方式比作是电线,那么,仅仅通过电线把电子元器件一步一步连接成一个系统,也许简单的结构还行,如果是构建一个复杂系统,还要保证系统能稳定、高效地运行,那这种方式的效率就很低了。
这就像安装电脑主机,你不需要焊接每一个元器件和电线,从零开始设计一台电脑,这样的方式不仅慢,还会出错……
那怎么办呢?
你只需要将主板、显卡、内存、CPU、硬盘……这些已经封装好的模块拼装起来即可。
如果,我们可以把一些常见的系统结构,也能封装成类似这样的集成电路,直接使用,这样就可以大大的提高构建一个系统的效率。系统性思维发展至今,也已经有一些被模块化的结构了。接下来,我就给你介绍其中的两种最常见的基本结构,它们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场景中,未来的复杂系统,也都可以由它们通过简单的变形、拆分、组合而形成。
结构一:增长上限
刚才说到一种基本回路,叫作增强回路,你看到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产生如下疑问:
- 这种增强会一直持续下去吗?
- 复利增长是永远的吗?
- 有钱的家庭永远会越来越有钱吗?
那为什么我们总说富不过三代呢?
股票下跌,造成恐慌性抛售,导致股市从 10 米跳板上往下跳,但总会有落水停止的一刻吧?
鸡生蛋,蛋生鸡,感觉从此就要发家致富了,可为什么很多人玩不下去了?
复利好像是有极限的,增长回路也是会停止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系统在增强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抑制增强的副作用,而副作用的不断累积,就会反过来制约增强回路,最终导致增强的停止,甚至会让它急转直下。
这个,就是系统性思维中的「增长上限」结构模型:
它是由一个「增强回路」,加上一个「调节回路」组成,一开始,系统按左侧「增强回路」的方式运行,当目标要素不断增强;右侧的「调节回路」开始启动,并不断限制增强,最终使左圈的增强停止,甚至开始逆向增强。
比如说鸡生蛋,蛋生鸡,看似很美好,但是随着鸡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带来的养殖复杂度,也呈几何级上升,这对你的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瘟疫、污染、水电等等因素,会因为你的管理能力不足而频频发生,大量的鸡会因为种种意外、管理不当开始死亡,一场瘟疫、两小时的停电……就有可能让整个养鸡场毁于一旦。
而造成的影响,比如恶性瘟疫的发生,甚至会持续发酵,让你面临巨额的赔款,导致你倾家荡产……
如果你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增长上限」的系统结构,应该怎么办?
大多数的人,会选择继续左圈的循环,因为这个方法曾经有效,并带来过指数级的增长,如今停滞了,那么我就应该更加努力才是……
比如,你们公司推出了一款新的产品,通过投放大量的广告,让产品的销售量暴增,钱多了,于是你们开始投放更多的广告,产品越卖越多,销售额呈指数级增长,这是一个增强回路……
但是,产品卖得多了,产量就得跟着提升;产量提高了,你可能就得加人手,管理的复杂度就提升了;管理复杂度提升,就会带来次品率的上升,次品率会影响用户的口碑,用户的差评变多了,就会影响你产品的销量……
而这个时候,如果你选择继续走左侧循环,继续增加广告投放量,你就会发现,广告对产品的销量拉动开始变得乏力,甚至由于市面上你的负面信息过多,这个时候的广告,反而会带来反效果,引起大量的嘲讽和退货,造成销量的快速下跌,变成了一个逆向的增强回路……
那怎么办?
如果你发现自己身处在一个「增长上限」的系统结构中,你应该找到右侧循环中的「限制因素」,比如养鸡场案例里的「管理能力」,新产品销售案例里的「品控能力」,它们才是杠杆解,用心解决「限制因素」就能打开上限,让左侧的增强回路继续良性运转。
当然,并不是所有「限制因素」最终都会被消除,比如市场容量,它会让你的增长最终迎来极限。
结构二:舍本逐末
回到养鸡场的案例,现在养殖复杂度变得越来越高,鸡群的风险变得越来越大,你应该怎么办?
增加人手?提高打扫卫生的频次?在饲料里添加抗生素?
这些行为,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解决出现的问题,但是却会在长期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更严重的问题;或者这些问题会一再地出现,你需要不断地去解决,成为救火队员。
那怎么办?
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引入一整套科学的现代养鸡体系,从硬件设施到软件管理,全部规范化、流程化……
听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头大了,这得花多少钱、花多少时间啊,我现在的这些设施怎么办?人员怎么办?再搬个场地?开玩笑……现在已经出现问题了,你告诉我怎么解决?
嗯,你说得没错,所以你只能是个救火队员……
比起救火,更重要的工作是防火。如果觉得防火的工作麻烦而不去做,你就会天天去做救火的事情。这类问题背后的系统结构,就叫作舍本逐末。
「舍本逐末」的结构,是由两个「调节回路」组成,两个回路都想解决问题,上面一个回路代表能够快速解决问题的「症状解」,但是效果只是暂时的。而下面一个回路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根本解」,但是存在时间延迟,见效慢,成本高,难度大,但却可以持久有效。
另外,在使用「症状解」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副作用,并隐含了一个增强回路,让问题症状在未来变得更难解决。
(注:2 个负反馈(偶数)=正反馈,因此这是一个增强回路。)
比如养鸡场的例子,问题症状是鸡容易得瘟疫,症状解是长期给它们吃带有抗生素的饲料,从表面上看,鸡的疫情得到了控制,但如果长期食用抗生素,将带来的副作用是药物残留,产生抗药性,演化成超级病菌,这将进一步危害鸡群和人类的健康,让原来的根本解也逐渐失去作用,最终导致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更加难以解决。
舍本逐末的结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
生病是「症状」,去医院看病是「症状解」,去医院能很快地缓解病情,而「根本解」是健康饮食和锻炼身体,耗时长,见效慢。你不锻炼身体和控制饮食,身体就会变差,就需要经常去医院看病。而你会觉得,反正去医院看病也能治疗,你就更不愿意花时间去锻炼身体,身体就越差……
收入低是「症状」,下班后去做兼职是「症状解」,做兼职能够很快地增加收入,而「根本解」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耗时长,见效慢。你经常去做兼职,就没有时间去提高自己的能力,这将导致你的竞争力在同龄人中变得越来越低,进一步影响你的收入,你因此就需要做更多的兼职……
我们之所以那么痴迷于头疼医头式的症状解,就是因为症状解简单,并且确实能快速见效,这就会让我们上瘾,让我们对这种解决方法产生依赖,我们就更不愿意使用根本解……
而症状解带来的副作用,会让我们在未来失去根本解的能力,想回头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最终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这就像很多企业,遇到问题后,给出一个自认为很聪明的解决方案,比如业绩差了就提高激励尺度,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时看,也许的确很有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解决办法带来的后果,甚至比原来的问题更严重,比如业绩造假,欺瞒客户,或者公司在亏钱,而员工的收入却在增加……
而这个时候,你不给还不行了,药不能停,不给就不做,一停业绩就掉,你再想改方法,已经来不及了……
有一种悲哀,叫作为时晚矣;有一种苍凉,叫作无力回天……
如果,你正在遭遇某个问题的困扰……
而你,也曾经尝试过许多解决办法,当时看上去改善了不少,但是没过多久,问题又再次出现,甚至变得更糟更猛烈,你感到一种无力感油然而生……
那么,你就要小心了,也许,你已经踏入了这个舍本逐末的死循环……
怎么办?
试着画一下舍本逐末的系统图,找到问题的症状解和根本解,然后呢?
当然是选择进入下面的回路,而避免走上面的回路了。
不要因为路远而踌躇,路选对了,时间会给你答案!
好,说完了基础知识和两个基本结构,那么遇到问题后,我们该如何运用系统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呢?
下面我将用一个案例来说明一次系统性思维的完整过程。
五、系统性思维实战
我们还是拿上一章讲结构化思维时说的一个问题来举例子,也就是「如何在未来三个月完成 100 万的销售业绩?」
(注:如果你没看过我专栏的第七课,可以点此链接跳转《思维混乱,是因为大脑没有结构。》)
这是我们上一节课通过结构化分析得到的结果,将一个问题拆分成很多部分,各部分彼此之间相互 MECE,拆解得很全面。接下来,我们要开始使用系统性思维做进一步的分析。
使用系统性思维并不是说就要抛弃结构化思维,结构化思维能够让我们把事情想得很完整,这是基础。而系统性思维,则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帮助我们找到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现整个事件的内部结构;同时,拉高视角,让我们看到事情的全貌,建立起一个整体的概念;并加上动态的时间轴,让我们能看到事情未来的演化方向。
具体怎么做?
第一步:从调节回路开始,描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