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中为什么国民政府敢于用区区十万人攻击三大军阀八十多万人?

这就是不了解历史细节所以产生了奇妙错觉。

而且我寻思,最喜欢这个调调的……貌似是台湾那边?

实际上所谓的「三大军阀」他们彼此之间矛盾重重,吴佩孚 1924 年刚跟张作霖打完了第二次直奉战争,丢掉了北京政权,俩人的关系是水深火热;1925 年奉系南下,孙传芳拿着苏联军援率领五省联军一起反奉来的,还曾经找吴佩孚一起搞什么十三省联军来的。

就这个关系,我说他们仨能联合起来跟你北伐军打,你信么?

实际上北伐开始之前,中国的局势更接近这个样子:

大家彼此之间呢,是一个勾心斗角的状态——军阀跟军阀斗,军阀跟国民党斗,国民党跟国民党斗,国民党跟共产党斗,大伙斗累了偶尔还会停下来讲讲数……

所以说你想搞清楚整个北伐的过程,,咱们得从孙中山的突然离世说起。

1925 年 3 月 12 日,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这位自晚清以来始终在寻找中国革命方向的伟人,永远闭上了自己的双眼。

国民党迅速地陷入了混乱之中。

国民党内部的左右之争,在孙中山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是非常之激烈了。

孙中山接受了苏联援助之后提出了「联俄联共」的口号,又效仿苏联模式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建设列宁式政党。

彼时还很幼小的我党则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以个人身份加入到了国民党中。

很自然地,这个新的组织内部,产生了两大冲突:

一个,是理念的冲突——要知道,英特纳雄耐尔,在当时属于最新潮的玩法之一,你孙中山接受了这个理念,不代表党内其他人都能接受。

而另一个,则是更加激烈的权力冲突——共产党人进来不是充门面的,那是要开展实际工作的啊!

跟国民党比起来,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在人数上居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然而在工作效率和革命热情上,共产党人却远超同同侪。

因此在 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候,共产党人竟然在中央执行委员会里占到了 1/4 的名额!

要知道,此时把所有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和共青团人都划拉到一起,其人数也不到国民党登记在册人数的 1/50。

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以国民党总理身份担任大会主席并主持开幕式

朝气蓬勃的中国共产党人很快出任了国民党内部的一些重要职务。

许多国民党元老一下子就破防了。

——啥玩意啊?你谁啊?凭啥啊?

要知道,到了 1924 年还肯跟着孙中山一起闹革命的老国民党,那真的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许多人在晚清的时候参加过辛亥革命,跟黄兴一起扛过枪,跟宋教仁一起开过会,跟袁大头一起对过线。

结果这次一大召开,自己反而没落着什么实权!一群共产党的小年轻都后来居上——

比如说那个叫毛泽东的湖南小子,才 30 出头,竟然位列中央执行委员候补委员之列?

后来竟然还到组织部里做了秘书,给胡汉民打下手?

要知道,国民党一大之后成立了六个部,每部的秘书其实相当于副部长——这不算完,那胡汉民是什么人?那是孙中山彻头彻尾的心腹,党内的二把手!孙中山眼下的头衔是「大元帅」,外出的时候胡汉民是「代理大元帅」,这摆明了就是潜在的接班人啊!

你毛泽东一个共产党的小年青,竟然能跟胡汉民搭班子?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这让很多国民党元老心态完全炸裂。

从国民党一大以后,党内左右两派之间的争执就愈演愈烈,几乎没有一刻停止过。

而最倒霉的是,我党虽然对发展国民党事业这事也算是尽心竭力,然而当时的我党还很萌新,理论上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很多问题上必须遵循共产国际的指导开展工作。

问题在于,苏联人跟国民党人,不完全是一条心。

这事说起来是笔烂账,苏联人虽然给了孙中山大笔援助,让他在广东站稳了脚跟,然而彼时中国的合法政府依然是北京的北洋政府。

所以苏联人难免就得一边跟国民党人讨论革命事宜,一边跟北京政府眉来眼去。

1924 年 5 月 31 日,苏联跟北京政府签订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及声明书》,互相承认对方为合法政府。

那北京政府合法了,我们广州这些人咋算?反贼吗?

不过直接怼苏联人那是万万不行的,眼下国民党弱小而无助,还得等着苏联人得生活费过日子呢。

可我怼不了共产国际,我还怼不了你中国共产党了?

要知道,中共作为共产国际的支部,在中苏谈判过程中自然没少摇旗呐喊,站脚助威。

比如说李大钊先生,他身为中共元老、共产国际秘密党员,在国民党一大的时候被孙中山先生钦点,成为与胡汉民、汪精卫等人并列的大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长期主持国民党在北方的革命工作。

然而在苏联与北洋政府谈判的过程中,他也曾经要求北京政府尽快承认苏联,甚至对外蒙问题发表过一些言论。

这理所当然地让国民党内原本就反对跟共产党合作的右派人士激动了起来。

他们表示你们看看!你们看看!这些共产党人干的是人事吗?一边给咱们广州政府掏钱拿枪,一边跟北洋政府眉来眼去,到底是哪头的?

不行!我们要弹劾共产党,让苏联人拿个态度出来!

你说拿个态度出来就拿个态度出来啊?你谁啊?

哈哈,右派们诡异一笑:我们?我们是国民党监察委员会!

这事麻烦了。

原来孙中山一大改组国民党的时候虽然把左派给扶上了位,可他也多留了一个心眼,没有彻底让右派靠边,而是在监察委员会里给他们留出了位置。

所以国民党一大监察委员会里有委员 5 人、候补委员 5 人。而这 10 个人,几乎都是右派。

所以 1924 年年中,这群监察委员提出了「弹劾共产党案」,把枪口指向了跨党活动的共产党人。

这就是著名的「弹劾共党案」。

当然,党内除了这些右派,也有主张坚定跟共产党人合作的左派——比如说廖仲恺,此公在辛亥革命时期出任广东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一直追随中山先生左右,力主联共联俄,在国民党一大时出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当时一共就仨常委,分别是廖仲恺、戴季陶和中共党员谭平山),曾出任过数部部长,并任黄埔军校党代表,所以他在弹劾共党案爆发后旗帜鲜明地站到了共产党一边。

廖仲恺半身照,摄于 1920 年以前

于是国民党党内很快闹到不可开交。

中共老大的反应比他们还激烈:老子早就说国民党人靠不住吧?苏联大哥,咱们赶紧放弃跟国民党吧?

苏联人表示:???

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乃是陈独秀,字仲甫,号实庵,安徽人。

他在国共合作之初就曾旗帜鲜明地反对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个操作:这两党宗旨性质都不一样,想合作搞党与党的合作不行吗?干啥非得跑别人党里掺和他们的破事啊?

然而中共彼时乃是共产国际下属的支部,上级有了指示,下级你有意见可以保留,但该执行还是要执行的。

于是在共产国际的强力「说服」之下,共产党人还是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

可陈独秀对这事一直耿耿于怀,因此弹劾共党案爆发后他一下子就精神了,表示正好,你不高兴我还不愿意呢!不能过赶紧离,赶紧的!

苏联人表示别别别,不至于,不至于啊!大家虽然有点分歧,但还是好同志,好兄弟,这样吧,大家各退一步,咱们整个「两党联络委员会」,以后共产党的活动提前跟国民党这边通个气,咋样?

咋样?

不咋样。

国民党右派想要的结果根本就不是这个,然而孙中山很快就拍了桌子,表示你们有完没完?不同意,不同意就滚!你们要不滚老子滚!要是还想跟我干革命,就给老子换思想,不换思想就换人!

然后一咬牙,把一直反对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元老冯自由给开除党籍了。

这下,大伙都老实了。

冯自由那是什么人?那是 14 岁就加入兴中会跟着孙中山干革命的国民党超级元老。

论资历,是最早一批革命团体兴中会的成员;

论功劳,当年他参与筹划十次起义,在《中国日报》和《大汉日报》上鼓吹革命,与康有为的保皇党对着骂街,又在北美为革命筹款奔走呼号;

论关系,他舞象之年即追随孙中山左右,多年来对孙忠心耿耿,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候还被任命为大会宣言审查委员会委员。

就这么一位超级元老,愣是被孙中山给献祭了。

如果所有的国民党员都这样, 那我将抛弃整个国民党, 自己去加入共产党

可为啥孙中山对联共的态度如此坚决呢……答案很简单。

dollar,到了。

共产国际援助的到来不仅让孙中山迅速坚定了自己与共产党合作的信心,也让国民党内反对的声音迅速地小了下去。

这其中当然有老毛子的援助比较给力的原因,但更关键的,是苏联人的这次援助乃是不折不扣地雪中送炭,解了国民党的燃眉之急。

这事咱们得从 1923 年说起,1923 年孙中山击退了陈炯明占领了广州城,然而你说这广州城拿下来了吧,又没完全拿下来。

一方面当时孙中山手下的队伍实力还不太行,始终没能对广东境内的各路残军进行有效清剿,就连广州城里,也不是就你孙中山说了算的。

为什么呢?因为广州城里还有一支实力非常强劲的武装队伍:广州商团武装。

从清末开始,广州商人就是一股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重要力量。他们手握海量资金,更是利用民初的乱局组织了自己的武装力量。

有了钱,拿了枪,这些人理所当然地对自己的地位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而之前各届政府为了搞钱,多少都要对这些人礼让三分,这让他们更是骄横跋扈。

偏偏孙中山的军政府成立之后穷到底掉,为了划拉钱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这么说吧,军政府为了搞钱,甚至连陈炯明在位时废掉的赌税都给恢复了。

一个想要权,一个想钱想疯了。

于是从 1924 年年初开始,商团跟孙中山之间的冲突就愈演愈烈,而国民党内部的共产党人坚决支持孙中山镇压商团。

就在双方对峙的关键时刻,苏联人,他带着援助走来了。

1924 年 10 月 7 日,八千支步枪被苏联军舰运抵广州,黄埔军校学生与苏联水兵展开大联欢,广州城里的形势迅速为之一变。

10 月 10 日,广州城内进步群众进行示威游行,高呼「打倒商团」之口号,结果恰逢商团加强军队建设,刚刚购买的一批军火到货了,在河边卸货。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于是示威游行的群众一拥而上,场面很快失控,混乱中商团开了枪,一下子事情就不可收拾了——行了别等了,直接动手吧。

10 月 14 日,孙中山下令平叛。

商团之前在历届政府那都非常有面子,经常是商团的代表一谈,政府这边就做出让步——实在不让步,商团组织一下商人罢市,对面也就软了。

这让商团对自己的实力产生了错误的估计:老子这次又罢市了,你能把我怎么样?你还敢真的派兵来打我吗?要知道,这广州城可是我们这些商人撑起来的,更何况各国领事也跟我们通过气了,说对我们的行动持「同情」之态度,你动我一下试试?你试试?

孙中山表示那就试试呗,老子连清政府都敢碰,连袁世凯都敢打,怕你们一个商团?你们是不是瞧不起我啊!

1924 年 10 月 15 日,军政府发动攻击,然后不到一天,上万人的广州商团被搞定了!

这下子国民党兴奋起来了:这苏联的道道,可以啊!要枪人家给枪,缺组织缺方法人家给你指导,共产党人又能干又能打,太靠谱了这个!

于是党内左派的嗓门一下子就大了起来,在中共的努力和苏联的支援下,孙中山的广州政府是蒸蒸日上,大家厉兵秣马,就准备统一南方,然后北伐。

就在大伙摩拳擦掌的时候,第二次直奉战争打完了!跟苏联关系密切的冯玉祥背刺了吴佩孚,直系大败而归,奉军入关,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大计——结果这一北上不要紧,竟然在北京诊断出了癌症,没几天,人没了!

这下子大伙都懵了。

这咋办啊?

没关系啊!云南军阀唐继尧表示大家不要慌,你们不知道怎么办,我知道啊!我过去给你们做老大,这不就完事了么?而且我跟你们讲,我这可不是乱搞的——当初孙中山活着的时候他自己做大元帅,想任命我做副元帅来的,老子犹豫再三,这两天想通了!老子答应了!

大伙:???

左:唐继尧;右:顾品珍,引自 1917 年云南图书馆发行《云南首义拥护共和始末记》

我之前在《极简军阀混战史》中提到过,唐继尧在 1920 年前后一心想做「西南王」,驱使手下军队在四川乱战多时,最后他麾下的第一军军长顾品珍不厌其烦,倒戈相向,在 1921 年 2 月 8 日把唐继尧给赶到香港做了寓公。

然而唐继尧这人生性喜欢折腾,完全不是能安心做寓公的主——这么说吧,他在去香港的途中经过广东,落脚之后曾私下撺掇熟悉的议员要求他们选自己为总统来的。

一个失势的军阀能折腾成这个样子,在当时来说也是不多见的。

所以唐继尧在香港待了一阵子之后又重新返回内地,打着「先救云南、再救大局」的旗号笼络了一批人马,杀回了云南,而当初把他赶跑的顾品珍胸无大志,这两年在云南是只管花天酒地,倒行逆施,搞得民怨沸腾。

结果双方一交手,唐继尧竟然大胜了!

最后顾品珍战败身亡,残部跑到广东,后来投奔了孙中山。重新大权的唐继尧整军备武,准备二次开张再去争一争「西南王」的位子。

1924 年孙中山回到广东出任大元帅,决定摒弃前嫌,统一南方军事力量,于是请唐继尧出任副元帅,果断被唐给拒绝了——

开玩笑,你要老子打着你的旗号出去唬人、统一西南军事力量没问题,可眼下你摆明了是要发动北伐,我才不给你卖命去呢!

然而孙中山这一死,事情就不一样了。

唐继尧于致电广州军政府,表示之前那个任命我答应了!这样,我不日赴粤,出任副元帅——另外,广西的几位兄弟,你们行个方便,给我闪开一条路来,条件咱们好谈!

那么广西的这几位兄弟是谁呢?

一位姓李,名宗仁,字德邻,广西桂林临桂人,广西陆军速成学堂毕业;

一位姓白,名崇禧,字健生,广西桂林临桂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一位姓黄,名绍竑,字季宽,广西容县人,也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新桂系「三巨头」,左起黄绍竑、李宗仁、白崇禧

三个人号称「新桂系」,在 1924 年把原来的西南王陆荣廷给干趴了,目前据有广西,思想进步。

思想进步,意味着不好说话——最起码的,你不能拿山大王那一套跟他们打交道。

所以唐继尧在他们这吃了瘪。

然而广州军政府此时高度紧张——唐继尧那是什么人?那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老军头!以前跟蔡锷搭班子的主!护国战争的发起者之一!在西南经营十余年,这次东山再起,来势汹汹。

而新桂系去年刚跟老桂系大战了一番,损失惨重,还在休养生息,可用之兵不多。

就这几个人,挡得住唐继尧?

而且最要命的是当年唐继尧重返云南灭了顾品珍,顾品珍手下残部跑到了广东,这些人连同一部分在新旧桂系大战中失势的桂军都投到了广东军政府麾下,而且之前在镇压商团叛乱的战斗中表现的还出色。

但认真说起来,这些滇军那以前跟唐继尧的关系都不一般,这次唐继尧说自己不日入粤,其实暗中早就派人跟这些人取得了联系。

咋办?到底咋办?

当时的情况是,广东省内的陈炯明死而不僵,尚有一战之力;

以前在几次战争中被大家所倚重的驻粤滇军和桂军眼下都有反水的风险;

唐继尧带着几万人马,摩拳擦掌,不日南下;

而且最糟的是听说他给新桂系开出了价码,许诺他们可以跟自己一起入粤——最不济,也可以让开道路,拿上几百万大洋的买路钱。

这时,有一个人的意见,忽然变得重要了起来。

此人姓蒋,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宁波奉化人。

好嫖妓,好炒股,好反省,曾被誉为国民党内「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

在孙中山先生北上之前,他是黄埔军校的校长,此后数十年,他一直以此为豪。

蒋介石手中捏着黄埔军校的教导团加上学生兵,这支部队乃是孙中山精心打造的「党军」,意志顽强,政治可靠,然而人数并不是很多。

所以原本来说,蒋介石的意见并没有那么重要。

然而蒋介石有一个异父异母的结拜兄弟,这位兄弟姓许,名崇智,乃是同盟会元老。

当年辛亥革命的时候在福州起事,曾参与孙中山所组织的「六路北伐」,二次革命失败后随孙中山逃往日本,出任过「中华革命党」的军事部长,。

孙中山搞护法运动的时候他是大元帅府陆军总长,1924 年的时候任中央军事部长,建国粤军总司令——在当时来讲,他就是实打实地国民党军事一把手。

许崇智麾下的建国粤军本来是广州军政府手里最靠谱的军事力量——这支队伍的前身是 1917 年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时省吃俭用变卖家产(真的变卖了家产)收编的 20 营卫队,后来孙中山被老桂系领袖、湘粤桂三省巡阅使陆荣廷排挤离粤,这支队伍由陈炯明——对,没错,就是后来跟孙中山互有龃龉的那个陈炯明——和许崇智带到了福建,休养生息。

虽然后来陈炯明跟孙中山决裂了,然而粤军里很多人还是愿意跟着孙中山继续革命的,于是这些人跟着许崇智成为了广州军政府的台柱子。

许崇智对蒋介石是看顾有加,一直努力提携自己这个结拜兄弟来的。

而蒋介石呢,也确实争气——孙中山北上之后,陈炯明自以为时机到来,三路进犯广州,而广州军政府则针锋相对,三路「东征」。

其中右路队伍由许崇智的建国粤军跟蒋介石的黄埔校军组成,中路由驻粤桂军组成,左路由驻粤滇军组成,本来大家对驻粤桂军和滇军报了很大希望,结果这两支队伍全程酱油,反而是右路军以少胜多,大破陈炯明的部队!

因此,大家一下子就对蒋介石和许崇智刮目相看了:这兄弟,行啊!

因此在得到唐继尧准备入粤、驻粤桂军滇军人心不稳的消息之后,廖仲恺迅速找到了许崇智和蒋介石:你俩怎么看这事?

他俩表示这还有啥说的啊!这不明摆着唐继尧必胜无疑,咱们肯定完蛋么?所以那必须转进,马上转进!

然而他们忘了一件事。

那就是当时来指导国民党军事建设的苏联顾问,名叫加伦,全名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俄罗斯族,后来我们一般管这个民族叫「战斗民族」。

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首批苏联元帅,苏联第一位红旗勋章获得者,死于大清洗

而加伦同志,后来是苏联「五大元帅」之一,是战斗民族中的战士。

加伦表示不要怂!跟他干!不就是一个小小的唐继尧么?欺负到咱们头上来了,不能答应!

大家表示您冷静一点啊,这驻粤桂军滇军眼下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呢,到时候要是里应外合,咱们咋整?

加伦表示这事太简单了!你们不就是担心这两支队伍到时候反水么?来,咱们先下手为强,灭了他们!

蒋介石抓住了送上门的大机缘。

许崇智跟着孙中山折腾了很多年,斗志难免受挫,在加伦提出先下手为强的战略后态度迟疑,还是主张要先避其锋芒。

然而蒋介石则在加伦表态之后甩掉了自己大哥,攀上了苏联顾问的这条线,主持了讨伐驻粤桂军和滇军的战役。

而更妙的是这次战役简直顺利到令人发指,在苏联顾问的指导下,广州军政府实施了「广东是广东人的广东」策略,号召大伙集体抵制外省客军,结果驻粤桂军和滇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广州这边用了不到十天,就将两军彻底击败了!

我军攻到广州,市郊人民争先恐后为我军带路,农民拿锄头扁担,黄包车夫用石块砖头,均向敌人追打,真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拍填(滇)鸡』之语曾盛行一时,足见怨恨之深

就在这个时候,汪精卫,回到了广州。

在孙中山去世前,其身边最亲信的「左右三杰」乃是胡汉民、汪精卫与廖仲恺。其中胡汉民在孙中山外出时为「代理大元帅」,理论上是孙属意的下一任接班人。

胡汉民半身照

然而这事倒霉就倒霉在了这个「代理大元帅」身上——代理大元帅,那必须是要坐镇广州的,因此胡汉民在孙中山病故的时候没在身边,当时留在孙中山身边的乃是八面玲珑的汪精卫!

而孙中山所留下的政治遗嘱,正是由汪精卫主笔起草的。

为什么说是「政治遗嘱」呢?

因为孙中山去世时留下了三份遗嘱,其中关于家事的遗嘱不必多说,政治意义不大;一份遗嘱留给了苏俄,希望他们继续给中国国民党和中国革命以支持,在当时国内知道的人不多;

而最为重要的一份遗嘱后来被称为「国父遗嘱」,或曰「总理遗嘱」,著名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就出自这份遗嘱。

总理遗嘱复制件,现存孙中山博物馆

这份遗嘱在国民党内意义重大,日后国民党许多会议召开时的第一流程甚至就是宣读这份遗嘱——所以起草这份遗嘱所代表的政治意义非同小可。

于是起草完遗嘱后汪精卫心态膨胀:总理有事我来跑,总理进京我陪保,总理生病我祈祷,总理遗嘱我起草,那我是谁啊?

我不就应该是总理这遗志的继承人吗!

可你把自己当成继承人不好使,广州那边还有个「临时大元帅」胡汉民呢!

结果这关键时刻,苏联人起了妖蛾子:达瓦里希,我们觉得你这个人性格不错,好相与!胡汉民那人太轴,不行!我们支持你!

他们(苏联人)详加考虑之后,便各下一个考语,以定取舍。对兄弟的考语是「难相与」,对戴季陶的考语是「拿不定」,对汪精卫的考语是「有野心,可利用」。经过一番评定之后,汪精卫便中选了。[1]
胡汉民在孙中山死后曾两次召集密会,商定新政府组成名单,然而他忘了一件事。

那就是孙中山当年为什么要打压党内右派?

因为苏联人是带着真金白银和长枪短炮过来的!

你想争权,不抱紧苏联人的大腿,那能行么?

因此在苏联人选中了汪精卫之后,广州的形势一下子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首先倒向汪精卫的是国民党内的左派势力——这个没啥说的,在当时来讲,你苏联支持谁,我们左派就支持谁。

紧接着汪精卫在返粤后四处出击,开始着手拉拢党内具有实力的中间派。而许崇智与蒋介石,自然也在他的拉拢范围之内。

蒋介石再次抓住了这个送上门来的机会,站到了汪精卫这边。

跟汪精卫站到一起的好处立竿见影:1925 年 6 月 12 日,蒋介石指挥部队平息了驻粤桂军和滇军的叛乱,随即被任命为广州卫戍司令。其麾下由黄埔军校生为主组成的「党军」迅速扩军,由一个旅扩充至两个师。

而两天后,广州军政府迅速通过决议,要求改组国民政府。

表面上看,改组国民政府的最好好处是可以借机堵死唐继尧入粤的借口:你不说你当年是被孙中山任命的「副元帅」么?现在孙先生死了,军政府改组了,你来给谁当副元帅?

然而实际上,这次政府改组,乃是汪精卫对胡汉民的致命一击。

按照正常逻辑,大元帅孙中山病死在外,胡汉民作为代理大元帅应该继任大元帅之职。可现在政府改组了,咱们重新选举领导人,你能不能做国民政府的领袖得看选票啊老铁!

那么这投票结果怎么样呢?

很显然,在党内左派、军事领袖与苏联人全都站到了汪精卫一边的情况下,他几乎没有任何理由会失败。

然而小意外还是发生了一点:在选举政府主席的时候,大伙是 11 位委员搞不记名投票。汪精卫以己度人,觉得自己虽然之前做了大量工作,但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啊!万一他们私下像我一样搞非组织政治串联把我整下去了呢?所以他果断把自己的一票投给了自己。

结果胡汉民没搞串联。

不仅没搞,而且他还把自己那一票投给了汪精卫。

于是 11 位委员,不记名投票,汪精卫以 11 票当选国府首任主席。

大型社死现场——大家表示汪精卫你太不要脸了,这都好意思?

我对汪本来相当敬重,但由此次选举来看,完全表现他是热心利禄的人,我从此就鄙视汪兆铭了。[2]
不过无论如何,反正眼下汪精卫是彻底赢了。

1925 年 7 月 1 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典礼

党内左派加上军方将领的共同支持,造就了孙中山死后的第一位国民党领袖,而胡汉民则输得是一塌糊涂,被排除在了决策核心之外。

对这位「代理大元帅」来说,1925 年 6 月发生的一切都显得滑稽而可笑,自己作为国民党内响当当的一号人物,孙中山在世时大家默认的二把手,竟然说下台就下台了?这还有天理吗!

不说别的,就连这国民政府中央委员名单,胡汉民都是在报纸上看到的!据说气急之下他找到汪精卫等人予以怒斥,表示「我与你们之间,只就历史关系来说,也不该这样相欺!」

不过倒霉的事情还在后头。

1925 年 8 月 20 日,党内左派领袖廖仲恺在光天化日之下,于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遭到歹徒枪击,中弹四发,不幸身亡。

大家一下子就震惊了:这可是大白天啊!党内最高领导人之一在自家中央党部门口,说死就死了?

彻查!彻查到底!

于是汪精卫马上联合许崇智与蒋介石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对此案进行彻查。结果查来查去,发现一个叫「文华堂」的党内右翼组织策划了这次刺杀,而这个组织里有一位头领,姓胡,名毅生,是胡汉民的堂弟。

这下舆论哗然:胡汉民,你是不是选举失败,怀恨在心啊?

胡汉民欲哭无泪:我不是,我没有,这事跟我真没关系啊!

实际上大伙都知道这事肯定跟他没关系,因为一来大家共同革命多年,脾气秉性早就了解得七七八八了——你说胡汉民能暗杀廖仲恺?那他早俩月为啥不暗杀汪精卫?二来胡汉民这个弟弟向来行事荒唐,要多不靠谱就有多不靠谱,大家一直戏称说想要胡汉民彻底革命,必须先杀其兄弟。

不过大家肯相信你没买凶杀人,却不能在政治上这样轻而易举地放过你。最后为了给大伙一个交代,胡汉民被汪精卫以「接洽外国」的名义送去了苏联考察。孙中山在世时的「左右三杰」,至此变成了「一枝独秀」,汪精卫成为了国民党的最高领袖。

汪精卫洋洋自得:怎么样?老子下手够狠吧?

呵呵,蒋介石表示就这?也好意思炫耀?

蒋介石迅速开始了自己的表演:他在借口在查办廖仲恺遇刺案的过程中发现了部分粤军将领与陈炯明部下暗中勾结,准备危害广东国民政府的罪证,然后拍案而起:这不行啊!

粤军乃是我广州国民政府之基石,军队里有这样的害群之马,那以后咱们还能安心过日子了吗?

严查,必须严查!一查到底,而且必须有人为此负责!

那么,谁要为此负责呢?

既然是军队里出的事,那不管怎么查,肯定都能查到我蒋介石异父异母的好兄长、粤军总司令许崇智身上嘛!来人啊,把我这好哥哥给抓起来!

许崇智与他麾下的粤军确实跟陈炯明私下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问题在于陈炯明那也是老革命党出身啊!这些人打断骨头连着筋,就算现在决裂了,也不代表未来就没有重新联合的可能。

那不行!蒋介石表示革命不彻底,一定是彻底不革命!别废话,赶紧把我那好哥哥抓起来!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