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里经常讲这样一个说法,人类的选择是理性的。经济学家为这件事情背了太多的锅,很多人都批评说,经济学一天到晚讲理性、理性,可是哪里有那么多理性,明明很多行为是非理性的。
比如盲从和短视,就是最为典型的两种被大家称之为非理性的行为。
其实你把理性这两个字想复杂了,其实理性这个词在经济学里只是告诉你,我们每个人的决策在最大化或者最优化某一个目标。有一些传统被大家认为是非理性的行为,经济学家已经告诉你,可以用最优化的方式去分析它,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话题。
【原理解析:何为盲从,如何避免盲从】
我们先来说盲从。
你会看到在生活当中有很多的现象,比如说新冠疫情到来的时候,很多欧美国家的人是不戴口罩的,他们觉得戴口罩的人可能是真正的病患,而不戴口罩才是显示自己的健康。甚至在其他国家一些亚裔的人,如果要是戴了口罩上街还会被歧视。后来大家都知道这个剧情反转得非常快,不戴口罩的行为被大家认为是错的。那么这个现象是怎么产生的?
还有一个例子在年轻人身上就发生得非常多了。比如纹身,纹身是一件非常疼的事,大家肯定说我时髦、我忍。所以其实很多年轻人都会发现,有一些明显看上去对我们并没有什么特别好处的事情,好像很多人也会去跟风去做。
再比如说我们的发型,前些年有一种发型,特别让人无感,叫杀马特。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很喜欢这个发型,今天可能很少有人再有这样的发型了,但是曾经有一段时间,每一个人不管长什么样,都是杀马特,而且染了非常黄的那种颜色。
所以,其实不仅是人的普通生活当中的一些发型、纹身这样的行为,在股市投资当中也有类似像这样的行为。甚至在新冠疫情到来的时候,大家去买卫生纸,坦率来讲我到今天我都没有弄明白,为什么在新冠疫情到来的时候,大家要去抢购卫生纸。所有这样的一些行为其实都可以统称为,叫盲从的行为。
那么,盲从的行为是怎么产生的?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理解,整个世界,信息是不对称的,你永远不知道这个世界真实的状况是怎样的。当你感觉到自己并不拥有完美的信息时,人的一种最优决策导致的结果,就是看别人怎么做。如果万一我不去学大家,那么我有可能做错了,这个就是盲从行为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
那么还有一种产生盲从行为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当中,我们在经济学里有一个词叫效用。经济学家现在把效用分成两种,一种叫做个体效用,比如说在纹身这件事情上,疼不疼的感受是我自己的,那么这种我们就把它称之为叫个人效用。
但因为人是一个社会中的人,你有朋友对不对,你还有同事,那么大家怎么来看你呢?如果你给自己一个身份说,我是一个时髦的小青年,也许你会觉得杀马特这种发型就代表着这种时髦青年的形象,纹身有可能也代表这样的形象。那么,你可能会觉得有这样一个困惑,我到底是避免疼痛感呢?还是我应该去追求大家所认为的时髦青年的形象?
经济学家告诉你,当一个人的社会效用超过他的个人效用所要承担的痛苦的时候,理性决策的结果是去做那些被别人认为是正确的或者好的决策。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看有些行为是非理性的,但是其实这些人他也是在最大化自己的某一个效用水平和目标。 一旦产生这样的行为时,就会对我们每个人的决策产生很多后果,有的时候这种后果甚至是蛮严重的。
说回股市的韭菜,我们很多人特别是年轻的朋友,你在刚刚有第一笔储蓄时,其实可能你的年龄也就是刚刚 20 出头,并不具有很多的经济学知识、投资知识,你对这个世界要发生什么也并不太清楚,尤其是当这个社会当中发生了某种突发性的事件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世界会怎样,也不知道如何去应对。这个时候大家会产生一种行为,就是去看周围的其他人怎么做。
股市就是你要看到的一个现象,比如说经济危机到来了,政府要实施一些相应的政策去扩张财政支出,或者会去发行货币。可能大家会想,未来通货膨胀会起来,于是有些人就说我去买股票,有些人可能真懂,但是可能并不一定是每个人都真懂股市的。
由于股市上产生了一种氛围,就是大家都在那里买股票,你会发现有一种现象,在每一次股市暴涨之前,都一定有大量的人开始到证券公司去开自己的户头了,甚至连你隔壁的老大妈七八十岁了,都在提取她的养老金,去买股票了。这个时候你就要小心了,因为很有可能在大量后进入股市的人,进入股市仅仅是因为他看到别人这样去做了,但是你想这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当所有的人连你隔壁的张大妈、王大妈都把自己的退休工资都拿去炒股了。这个时候全民炒股的状态所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股市冲到了它的最高点。
结果,这个市场上可能有一些人拥有比别人更充分的信息,有些人的投资手段比别人更强,有些人对股票的技术分析比别人做得更好,于是他第一个意识到股市的这个点数已经太高了,于是开始抛售;然后就会有第二个人跟进,于是所有在这之前造成股市往上涨的那些力量会反过来由盲从的行为带着股市往下走。而你是什么时候进去的呢?你很可能就跟隔壁的张大妈、王大妈一样,是在之前股市上涨的那一波,到所有人都狂热起来的时候进去的。这种问题年轻人特别容易产生。于是非常遗憾,你可能就是被收割的那波韭菜。
所以要避免这样的盲从行为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的损失,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第一,就是我们整个社会必须要成为一个信息透明的社会。如果股市上的信息是一个公开的信息,你掌握,我也掌握,但是你分析得比我好,那么不好意思,是我倒霉,别人有能力;但是如果这个股市上的信息是别人掌握,我不掌握,那好像就有点不公平了。比如在新冠疫情冲击到来时,美国有一些政府高官就在政府宣布疫情有多严重,并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的时候,他提前把股票给卖出去了。而这个时候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可能都还觉得美国的问题没有那么严重,这种时候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由于不同的人掌握不同的信息,可能就会给一部分人谋利,而另外一部分人受损。这时,我们的社会就出现了不公平的现象。所以一个社会如果有充分的信息,让每个人都能更加理性的决策,盲从的行为就会变得比较少。
那我刚才说的是社会。对个人而言,社会上的信息有多充分,并不取决于我们。那么对于个人来讲,我的建议就是你得学点经济学的知识,投资决策的技巧,甚至如果你要想多花点时间,可以学一点股票的技术分析,当你个人能够拥有更多信息的时候,就并不需要去盲从了。
那我刚才说的这些情况都是在说,如果信息能够被你掌握的时候呢,你可以去避免一些自己的损失。但是有一些盲从行为,坦率说也并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通常来讲像这种盲从行为,都是具有社会心理学意义的。
比如在我前面举到的一些例子,像发型这样的事,一个发型是好看还是不好看,如果当你周围的小伙伴都认为它是好看的,那社会心理带来的这种影响,其实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但是,它有可能产生另外一个后果,就是当你去找工作的时候,你要接触另外一个群体,你在之前的小伙伴里认为你的发型很好看,但到了职场上,大家可能就会认为你的装扮非常奇怪。这时,当你去变换自己的社会身份,可能有一些由于盲从所带来的看上去非理性的行为,就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校正了。这个别人可能帮不了你,而只有你自己能够帮助自己。
【原理解析:何为短视,如何纠正短视】
说完了盲从行为以后,再来说短视。
短视是另外一种在我们社会生活当中非常流行的、非常普遍的看上去有点非理性的行为。最近几十年的经济学,发展出了一门学科叫行为经济学。而短视行为,就是在行为经济学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人类行为的现象。
为了理解这种现象,我们来看看每个人的偏好和行为决策模式。人有一种思想叫及时行乐,中国的古话讲「今朝有酒今朝醉」,其实讲的就是一种短视行为。
人的决策会包括未来的某种回报,但是我们在多大程度上看重未来的回报呢?举个例子,如果今天给你 100 块钱,或者明年再给你 100 块钱,如果让你去做个决策,你可能会选择今天就要这 100 块钱,而不要未来的。因为未来会发生什么其实我并不知道,所以人会更加偏好要今天的某一个具体收益。
但是经济学家发现有另外一种现象,就是我从今天到明天这一天的时间,给我带来的效用损失要远远超过,我从今天开始到明年的一年当中有 365 天,我去除以 365 折算成一天的效用损失,前者要大于后者。换句话来讲,我们更加容易看重在非常短的那个时间里,由于推迟我的某个消费行为给我带来的效用损失,这个就叫短期的贴现率。短期的贴现率非常强,以至于我们就会把效用偏好放在当下,产生了所谓及时行乐,或者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现象。
在我们生活当中,其实很多行为都跟我们所讲的短视是有关系的。最近在网络上有个段子,叫什么时候能够让你看到凌晨 4 点钟的深圳,是事业吗?是爱情吗?都不是,是短视频。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当中,熬夜变成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现象,很多人在当时熬夜的时候,看短视频、追剧,都觉得非常 happy,过后就开始后悔了,爸妈也告诉你,这种行为长期坚持下来不是好事,对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但是每到有趣的短视频放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又会去。
再比如减肥,这个时代有很多小胖子,所以大家制定了很多减肥的计划,但是每到过节,每逢佳节胖三斤,寒假放完了,回到学校里或者回到公司里,大家开始相互鄙视,觉得后悔了。爸妈年纪大了,需要你陪伴,可是你在年轻有时间的时候,往往只顾着爱情,只顾着事业,把爸妈给忽略了,等到自己的爸妈真正年老了,才发现自己当年很少有时间用来陪伴父母,却把大量的时间花来去旅游了。
健身卡也是一样,我们经常有小伙伴有这样的行为,看到周围的朋友都在增肌,自己也去办了一张健身卡,结果办卡之前自己雄心勃勃,每周要去三次,最后就变成每周去一次,然后就是一个月去一次,到了年底的时候一算账,还不如一次一次去,不要去办那张卡了。
所以经常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现象,事先制定的计划,事后都没有实现。经济学家就是要告诉你,今天我们所讲的这种短视行为,就是因为在我们每个人的行为模式里有一种特别在乎在短期的效用损失的现象。就在今天到明天这么短的一天时间里,我特别在意要及时行乐,但是如果把时间拉长,也许我就不觉得往后推延有那么严重的问题了。
所以我们就要去想一些办法,是不是这样的一种短视给我们带来的效用损失有可能能够得到纠正呢?由于我们刚才所讲的这种现象,大量来自于人的心理问题,所以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但是经济学家提供了一个主意,就是增加惩罚。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决策有成本,也有收益。前面我们说,你看中短期的收益要及时行乐,如果你事先预期到,有可能我的行为会存在短视时候,事先施加一个惩罚机制,就很可能能够纠正你的行为了。比如,制定了计划完成不了,每逢佳节胖三斤,深夜刷短视频,所有这些行为,假设如果你愿意付给我一笔钱的话,然后我在监控你的行为,那么一旦当你发生了这样一种行为以后,这笔钱归我了。
我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这个例子里,其实就是在事前设一个惩罚机制,一旦当你发生了短视行为的时候,这个惩罚就会抵消掉你在短期里去采取那个短视行动所获得的好处。这时,理性人就会放弃或者减少短视的行为,这个就是经济学研究可以告诉你的办法。当然了,你其实也不需要把钱给我,去给你的父母或者你的朋友。
【总结:如何规避非理性行为带来的损失】
经济学里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理性人。很多人都批评经济学,只是关注理性行为。其实经济学里面所讲的理性人从一开始,它所讲的就是每个人个体的行为在最大化某一个目标,或者说在最大化我们的效用、我们的决策,有可能是在很多目标当中寻求某一个权衡,看看哪一种组合能够使得我们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也有可能,涉及到一些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之间的关系。那么这时,我们所达到的目标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最优目标。这个就是我们所理解的理性人的行为。
大家可能会讲,在现实生活当中会看到很多看上去非理性的行为,那么这些非理性的行为是不是就毁灭了经济学所讲的理性人假设,以使得经济学的分析或思维方式变成一个无用的东西?不是的,我们经济学家给了你一个非常明确的回答。很多看上去像是非理性行为的人,其实都有 TA 的决策基础,只要你把这个决策基础给理解清楚了,那么其实很多看上去非理性的行为都是理性决策的结果。
为了做到这一点,经济学家就开始借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心理学和社会学。今天我们所讲的一些行为其实就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社会学相结合的一些成果,能够帮你更好地理解人们的非理性行为。
经济学的发展从社会学、心理学借鉴了很多养料,但其实也是有很大争议的,因为比较硬核的、传统的经济学是比较强调个人主义的分析方法论。比如,如果我在经济学分析框架里引入社会学的分析框架,告诉你人其实是有群体性行为的,那么很多硬核的经济学家就不太容易接受。
在经济学发展历史上,诺贝尔奖得主阿克洛夫对于社会经济学的发展起了奠基性的作用,哪怕他是诺贝尔奖得主,其实他得奖的原因也不是因为他发展了社会经济学。但就是因为他太有名了,反而被别人攻击,认为他发展的这些引入社会学因素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似乎偏离主流的经济学太远了。
所以到底是坚持传统个人主义的方法论,还是借鉴一些来自于其他学科的养料来发展经济学?这个问题本身恐怕就是有争议的。所以我觉得大家也要学会自己去分析和思考,很多问题并不是有定论的。
比如盲从行为,其实就是经济学借用了社会心理学的知识,讲到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会受到周围其他人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就发生在你所认同的、跟你具有同样社会身份的一个群体之内。于是就产生了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可能对自己来说并不一定是那么最优的,但是当你考虑到自己是一个社会人的时候,你又觉得这种行为是应该去做的。
短视行为就是一种经济学借用了心理学的概念。我们会发现人会特别在意,在一个非常短的时期里,自己所带来的效用,而对于更长时间的一些考虑就没有那么看重。经济学建立了一些自己的概念,比如时间贴现率,在短期里特别大,它的意思就是指,如果今天给你 100 块钱,明天给你的时候,它们可能就只值 70 块钱了,这个折扣特别大,也使得你特别愿意赶紧把这 100 块钱拿到,这个时候就会产生所谓的短视行为。
这些例子就是经济学在自己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跟别的学科相互交叉和借鉴所产生的一些新发展。我们所讲的这个短视行为,在现实生活当中,跟每个人的生活其实都是有关系的。比如在消费时,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一张信用卡,甚至几张信用卡,银行会特别鼓励大家去买信用卡,用信用卡消费。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其实商家这种推广行为可能正好是利用了我们的短视行为,希望鼓励大家去借贷消费。 还有类似于像现在一些网贷,也是存在这样的情况。那么这个时候你要特别注意,要小心一点。
其实我们今天所讲到的短视或盲从行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存在,有时商家甚至会利用我们这样的行为特征来谋利,这个时候大家就要特别小心。举一些例子,比如健身房,我们经常会到健身房锻炼的朋友都知道,健身房有的时候鼓励我们去办年卡。那么对于商家来讲,也知道很多消费者,其实计划的执行力并不强,于是当每个人都去办了年卡,对你个体来讲,事后来看很有可能把你年卡的费用除以你在过去一年当中真正去到健身房的次数,每一次平摊下来的费用,甚至会超过你一次一次去健身房的费用。这个时候你其实就为自己的短视行为付了成本。对于商家来讲是划算了,你却遭受了损失。
再比如,如果现在有两个决策摆在你的面前,一个是每天花一个小时刷短视频,另外一个是每天花一个小时读书。可能随着岁月的流逝,事后你会觉得我应该多花时间去读书;但是如果就在当下给你两个选择,也许你今天的选择就是花一个小时去刷短视频。你今天这样做,你觉得明天我不会这样了;但是短视行为就告诉你,等到明天,你又会因为这种及时行乐的心理,会选择刷一个小时的短视频。结果有的人每天都在读一个小时的书,而你每天刷了一个小时的短视频,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这么诞生了。
那么在了解了我们刚才所讲的这些短视行为、盲从行为之后,每个人都会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怎么来避免自己在生活和角色当中出现由这些看上去非理性的行为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呢?这里教大家几个诀窍。
第一,了解类似像这样的行为会出现什么样的特征。比如,我刚刚举到了健身卡的例子,通常它会以年费的形式出现,它利用了我们的消费者对于自己制定的计划,执行力并不强这样一个特征。所以当你面临这样诱惑的时候,你要掂量掂量,是不是有可能就上了商家的圈套。当然你也不能怪别人,因为最后计划执行力不强的其实是你自己。
还比如,在我们刚刚讲到股市割韭菜这样的行为,由于有了人和人之间的盲从,当大家都去股市投资,已经当你看到隔壁的张大妈、王大妈都把自己的退休工资提出来,到股市里去买股票和基金的时候,你要小心了。因为当大量的人都在盲从,造成全民炒股的时候,可能恰恰就是股市的高点到来了,可能恰恰是应该你退出的时候,而不是进入,千万不要自己去做韭菜。
第二个诀窍,要让自己变得聪明一点。怎么变得聪明?多收集信息。如果你多学习一些关于决策、关于投资的一些经济学原理、投资的方式,对于世界发展的趋势有更多的了解,你就能更加好地来判断这个世界变化将会往什么样的方向走。比如同样用割韭菜这样的一个例子,股市在往上涨的时候,你一定要学会去判断,今天的股市上涨到底是因为一个实际的有利于经济增长、有利于股市上涨的长期趋势。比如说改革了,或新的技术发生了,还是说仅仅是因为隔壁的张大妈、王大妈都去买股票了,导致的股市上涨。如果你有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决策原理的掌握,你就可以避免自己的个人损失。
如果你要是掌握了充分的信息,一定要知道鲁迅曾经说过一句话,「伟人不惮于孤独」。也就是说当你有这样的自信,掌握了正确的信息、原理,如果你的决策跟别人不一样,千万要相信自己的正确决策,不要总觉得是不是有可能我犯了错误,别人是对的。如果你建立在自己的知识和信息的掌握基础之上,你就应该有这样的自信,或者你可以在自己的周围,找一些学习的模范,如果你真相信自己有一位朋友、长者或者知识比较渊博的前辈,你觉得他永远是在做正确的决策,那么你宁愿跟随他,也不要去跟随自己隔壁的张大妈和王大妈,这些方式我想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家减少盲从和短视行为对自己造成的损失。
通过我今天的讲解,我要告诉大家,这些看上去不是理性的行为,并不是用来抨击经济学只讲理性的原因;而是要告诉大家,其实每一个人的每一种行为可能看上去是非理性的,但其实也是在最大化某一种人类的目标,或者说在最大化你的效用。
借用张爱玲的一句话,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它上面爬满了虱子,所以人生并不是完美的。经济学用理性的概念作为一个假设来看世界,告诉你人类行为的逻辑是怎样的。清楚了这样的逻辑以后,也许就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来抵消掉这些逻辑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了能够让这些行为能够得到解释,经济学家做了大量的工作,而这些工作的目标是为了改进决策和生活。所有的道理都建立在一句话上,那就是人的行为总体上来讲还是理性的,否则这个疯狂的世界就不需要社会科学家,也不需要经济学家,我们就把它交给精神病医生就可以了。 备案号:YXA1rXxm26wcEnzarRdFr3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