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益善。因为某种意义上,航空母舰的发展水平就是这个国家的海战水平。
我来讲讲航母发展史。
航空母舰、导弹、核潜艇是现代战争最强大的三种决胜武器。
而航空母舰的出现成就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海战。
谁拥有强大的航母编队,就意味着谁具备强大的海上实力。
航空母舰自出生那一天,就被定位为了「移动军事基地」。
下面我们来看看各大军事国是如何将这个「军事基地」一步步搬到海上的。
美国是如今当之无愧的海洋霸主,是世界上航母数量最多的国家。
但初代航母与 TA 没什么事。
最早开始试验和设计航母的是英国,而最早下水的居然是「航母小学徒」日本。
1921 年 11 月 13 日,日本「凤翔号」航空母舰在横须贺港下水,成为了世界历史上第一艘现代意义的航空母舰。
日本这一说「历史上第一艘航母」,英国就不爽了。
因为日本的「凤翔号」是抄袭英国的「竞技神号」。
日不落的大英帝国,首先提出的航母设计理念,英国第一艘实质意义的航母是「竞技神号」。
当时的水上飞机比较普遍,但受限于航程,无法远距离作战。
需要借住货船,运输到战场附近海域。
于是,英国人突发奇想,干脆把跑道搬到船上,成为海上机场。
1917 年,「竞技神号」完成图纸设计工作。
次年 1 月,「竞技神号」就开始动工。
此时无论是技术设计,还是开工的时间,「竞技神号」航母才应该算是世界上第一艘现代级航空母舰。
当时还处于英日同盟时期,所以日本得到了英国「亲传」的航母建造经验。
凤翔号的最初设计蓝图是参考皇家海军的坎佩尼亚号(跑道短,甲板是船身一半长度)。
但当日本军事观察团看到有飞机降落在全通甲板上(Flush Deck)时,顿时「呦西」了一下,就照这个「抄」,不是,是「学习」。
用岛式建筑取代了上层建筑,留下全通甲板。
除了亲传航母建造技术,英国教官在凤翔号上教日本飞行员起降飞机。
此时的美国,根本排不上号,第一艘水上母舰「兰利号」还是从运煤船改造过来的,和「凤翔号」、「竞技神号」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中国,直到 1926 年,「凤翔号」和「竞技神号」都服役两三年了,军阀张作霖才改造出中国的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镇海号。
一、航母的崛起:移动军事基地
1917 年,自陆基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展雄风之后,列强便开始研发水上作战的飞机。
但水上飞机需要在水上起飞,早期飞机的航程也有限,说到底还是要靠船运送到战场边缘。于是,列强海军开始爆改货轮,或者直接在战列舰上架上甲板,用来在水上运送飞机。
这个阶段,英国海军就发现了两个巨大的问题:
水上母舰是货轮改造的,船面上的烟囱和桅杆太碍事,无法起降水上飞机;
飞机起降都需要放到海上,吊装过程特别耽误时间。
于是英国海军把「暴怒号」巡洋舰上的建筑都拆除掉,首创在战舰的顶上架设平台和跑道,终于让陆基飞机可以在船上起飞了。
但降落却依旧是个问题。
1917 年 8 月,一位名为欧内斯特·邓宁的英国海军上校冒死尝试降落。
邓宁驾驶战斗机降速,「暴怒号」动力拉满,在两者等速情况下,成功实现了着陆。
虽然成功了,但是这次尝试,舰上人员是拼死拉住机翼才勉强着陆的。
「暴怒号」上的大烟囱和桅杆是大障碍,邓宁不得不选择「侧滑」的形式降落,
第二次尝试时,邓宁的幸运用完了,舰上的同胞还没来得及拉住它,整架飞机就滑进了海里,邓宁因此殉职。
事故报告总结 3 点:
拆掉大船的船面建筑,改造成甲板的思路是对的;
去掉碍事的大烟囱和桅杆;
增加辅助降落装置
自此,「海上陆基」的概念便能成型。
在这样的指导下,英国人逐渐迭代出了「竞技神」号航母。
随后,海权国家纷纷跟进。
日本赤城号、美国约克城号等驰名二战的航母纷纷诞生,并在随后的战争中大展身手。
然而,在「一战」之后,各国的海战思维依旧停留在战列舰时代。
而真正促使航母能在「二战」大放光彩的,要得益于 1922 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
《华盛顿海军条约》为了限制各国海军力量发展,但讽刺的是间接推动了人类历史往正确的海战方向发展。
《条约》规定了战舰的「火力」和「吨位」。
对战舰上的飞机,无所谓。
这人畜无害的东西你想造就造吧。
正是这种取巧,「爆改航母」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美日航母大爆改,航母的战争拉开帷幕
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字的一共有 5 个国家,他们分别是美、英、日、法、意。
日本和美国成了这个阶段的主角。
可在「二战」美日大海战前,日本和美国却都只顾着自己爆改航母,还没人想象过航母海战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于是,日美两国早期的航母。
赤城级和列克星敦级都是直接从战列舰爆改而来,爆改过程均是简单粗暴:
把建设一半的战列舰拆的只剩甲板。
一层甲板不够停飞机,那就加两层。
双层机库诞生了。
日本人在「赤城号」和「加贺号」上都采用了这种日本特色设计。
最上层的甲板用于起飞和降落,中间一层用来起飞更小型战机,最下面那层则用来起飞轰炸机这种大型攻击机。
双层机库和起飞甲板。
为了给最上层的甲板省空间,日本人还把舰岛给设计在下面两层的机库边上。
但因为挡视线,影响指挥,中间的甲板该拆拆,舰岛也还是得建在顶层,方便操作。
下面说说美国。
美国是靠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家的,财大气粗的它爆改起航母来也没那么多骚操作。
美国人直接把战列舰的主炮和装甲拆平,留下甲板装上弹射器,再建了个舰岛做指挥中枢,这就是美国的第一代航母「列克星敦级」。
比较有意思的是,美国人一开始还装上了个起重机,估计是考虑到万一以后飞机掉到海里,方便把它吊回来。
后来,美国还搞出一个万吨级的「游骑兵号」小型航母,不过它在演习中表现太差,被「列克星敦级」按在海上摩擦,美国从此也就打消了造小型航母的念头。
「二战」爆发,航母的真正实力也逐渐凸显。
山本五十六就是个明白人,看到了航母的威力。
奈何山本主导的珍珠港海战,美国航母主力不在。
哎,人算不如天算,也有传闻说「珍珠港被偷袭」是美国人为了参战做的假象。
次年的珊瑚岛海战,航母迎来了真正的首秀之战。
当时,日本联合舰队企图切断珍珠岛和美国大陆的联系,遂向莫尔兹比港挺进。
美军截获日军电报之后,便派出了编有「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两艘航母的第 17 特混编队迎战。
1942 年 5 月,珊瑚岛海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由航母舰载机对决的海战。
在珊瑚岛海战伊始,日美两军完全不知道对方舰队的具体位置。
双方海上舰队的具体位置,也是舰载机对战后期才暴露的。
如果说珊瑚岛海战是一场盲人摸象的航母海战,那么随后爆发的中途岛海战,就是让人类看到航母对海战起决定性作用的第一场战斗。
在中途岛海战中,日本四艘主力航母——赤诚、加贺、苍龙、飞龙被击沉,日军失去强力海基,这场战役直接就被定义为「二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了。
随后,美军强势发起陆上反击,从瓜岛开始,一路「跳岛」跳到了冲绳岛,势不可挡。
太平洋战场让各国看到了航母在现代海战中的作用。
于是但凡有航母的国家,都热衷于直接用航母解决战争问题。
最开始是在朝鲜战争,仁川登陆就是个例子。
当时,南韩都被朝鲜推到海岸边了,美军之所以能在这种关头发起仁川登陆,靠的也是航母,直接用舰载机的持续轰炸,把前线的朝鲜人民军的后路给断了,把他们炸得可惨了。
再而后,航母继续在冷战时期的战争中绽放光彩,1965 年美越战争、1979 年伊朗人质危机、1982 年英阿马岛战争……只要是有海岸的战场,就会有航母的身影。
1991 年海湾战争,航母也承担了重要的角色。
海湾战争分为「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两个阶段,在「沙漠盾牌」行动阶段,美军就在红海和波斯湾部署了 6 个航母战斗群,为持续半个月的运兵行动提供掩护。
之后,航母舰队在「沙漠风暴」行动成为空袭主力,仅开战第一天,美军航母舰队就出动战机 700 架次,平均每艘航母出动战机架次过百。
在随后一周的空袭中,仅美军「中途岛」号一艘航母就出动战机架次超过 3000 次,飞行员轮班上阵,平均每天只能睡 4 小时。
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航母编队就打出了一场防区外对敌内陆精确打击的军事典范。
三、冷战时期的苏联追赶
和美国不同,苏联的主战场是在陆地。
「二战」时期,苏德两国就打了一场人类史上最残酷的战争,双方卯足了劲造陆地武器,海洋杀器的创造就被扔在了一旁。
冷战开始,苏联的航母建造一拖再拖,北约的核潜艇都开到苏联海岸观光游了,苏联人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还好,戈尔什科夫也是个明白人。
1959 年,戈尔什科夫借口要应对北约核潜艇,提出建造反潜巡洋舰的计划。
而这个反潜巡洋舰,就是在巡洋舰后面建个直升机坪。
很明显,戈尔什科夫在跟赫鲁晓夫玩文字游戏——先在巡洋舰后面建个飞机坪,再慢慢找理由扩建,再慢慢把舰炮拆掉露出全甲板,这是不是跟航母的诞生史如出一辙?
后来,赫鲁晓夫居然也同意了反潜巡洋舰的计划。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就诞生了航母史上的怪胎——「莫斯科级」航母。
这艘具有浓厚苏联时代特色的反潜巡洋舰,正面看起来就是赤裸裸的巡洋舰,而在舰岛的背后,就是个光滑无比的直升机场。
乍一看,容易让人误会是哪个土豪的私人游艇。
此时,美国人就已经造出了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企业号」航母。
相比起来,万吨级的「莫斯科级」在 8 万吨级的「企业号」航母面前就是个婴儿。
随着「莫斯科级」航母们的出航,苏联人也发现了问题。
直升机的作战半径有限,战斗力也太小。
要想和美国继续争霸,还是要造出能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母。
于是,在导弹领袖赫鲁晓夫下台后,苏联的二代航母——「基辅级」航空母舰就诞生了。
不过,因为赫鲁晓夫时代的影响,在苏联人眼里,就算设计出能运送固定翼战机的航母,它也要具备单打独斗的能力。
总之一句话,万一海空兵打输了,「基辅级」要当作战列舰继续打!
可苏联人又晚了一步。
就在「基辅级」的第一艘航母——「基辅号」航空母舰于 1972 年下水时,美国如今的尼米兹级大型核动力航母——首舰「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也在同年宣告下水。
3 万吨级的「基辅级」对比 10 万吨级的「尼米兹号」,就好像是一个小学生站在一个大汉面前。
好在,苏联人终于实现了从婴儿到小学生的跨越。
无奈,苏联人只能继续埋头苦干,这次他们下定了追赶美国人的决心。
于是在「基辅号」下水的第二年——1973 年,第三代航母——「库兹涅佐夫级」的设计指标就被提上了议程。
这次,苏联人直接把排水量指标翻了一倍——我不能马上追上你美国,但我自己的体量要再翻个倍!下次再翻倍之日,就是我赶上你美国之时!
历经 9 年研修,第三代航母的设计终于成型了,这就是如今俄罗斯在役航母——「库兹涅佐夫号」的原型设计。
1982 年起,苏联陆续开展了「库兹涅佐夫级」的建设工作,原定计划建造三艘,分别为「库兹涅佐夫号」、「瓦良格号」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
1985 年,「库兹涅佐夫号」下水,同年苏联开始了「瓦良格号」的建设工程。
3 年后,「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也投厂建设。
但等到「库兹涅佐夫号」服役时,已经是 1990 年,此时距离苏联解体仅剩下 1 年。
次年,苏联解体,建设中的「瓦良格号」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直接被荒废在了船坞上,等待着它们各自的命运。
而苏联浩浩荡荡的航母建设规划,也只能无奈地随着红旗的倒下而消逝于人世间。
四、俄罗斯为什么不造航母?
作为苏联的继承国——俄罗斯却对航母不是很感冒。
2019 年,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甚至在公开发言时宣称:「俄罗斯并不需要太多航母,只需要击沉航母的武器就够了。」
这句话说得有点现实,也说得有点悲壮。
现实在于,俄罗斯在 2019 年的经济确实有点难看。悲壮在于,俄罗斯确实只有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
俄罗斯的经济在普京上台后才开始恢复,2000-2008 年是整顿恢复期,2008 年后,俄罗斯的军费才开始突破维护成本,重现造血能力。
但俄罗斯的 GDP 从 2014 年的巅峰跌落之后,GDP 数字一直徘徊在 2008 年的水平。如果算上通货膨胀,同样的 GDP 背景下意味着俄罗斯的经济更难过。
以空军为例,俄军在 2008 年开始建造新地战机,至 2014 年有新服役的战机 101 架,但此后逐年走低,到 2019 年仅剩下 20 架。
而在海军方面,俄罗斯的预算也一直不是很充足。
1993 年,俄军因为经费而抛弃了「基辅」号航母,此后就一直没有重振航母的计划。
直到现在,俄军依旧把 5000 吨的 22350 型驱逐舰作为「未来主力舰」,「库兹涅佐夫号」则基本躺平在船港,足以看出俄罗斯对海军的不重视。
而俄罗斯除了经济和军费的难题,还有着造船业的困境。
造船是一项庞大的综合性产业,海军战舰的建造更需要不断地投资和更新。
但在 2014 年以前,原属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半岛一直在乌克兰手里,没有这里的黑海造船厂,俄罗斯一直缺乏大型设备的建造能力。
在俄罗斯经济不振、军费拮据的大背景下,俄军对海上力量的轻视,也造成了船业停滞、技工外流,很多船厂设备更是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
2018 年,摩尔曼斯克港的灾难就是个例子。10 月 30 日,20 万吨的船坞因为年久失修突然坍塌,直接把停在港口上的「库兹涅佐夫号」砸出了个大窟窿。
倒霉催的「库兹涅佐夫号」以身献法,用亲身经历向外界述说:就算是俄罗斯拿回了黑海造船厂,俄国军方依旧没有把海军重视起来。
俄国更重视造反舰武器,因为更划算。
航母对战,要出动与对方相同等量的航母力量,才能与之抗衡。
二战的太平洋战争后期,日本海军走了下坡路,太平洋彻底成了美国海军驰骋的舞台。
就是因为日本四艘航母尽数失去战斗力,没有了等量的航母力量抗衡。
如果俄罗斯要在太平洋面对美国这样的国家,6 万吨级的「库兹涅佐夫号」放到 10 艘 10 万吨级的「尼米兹级」航母面前,显然是不够看的。
所以,为了弥补航母数量的劣势,俄军就搞出了「锆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这样的神器。
在俄官方的宣传里,「锆石」的射程 600 公里,速度在 6-8 马赫,突破能力更是史无前例,但这个「史无前例」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还没经过实战验证。
2020 年,「锆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在白海试射,「锆石」从 22350 型护卫舰上发射升空,打出了 4.65 马赫的速度,冲刺速度 7.76 马赫,射程则是 450 公里。
对比俄军的官方宣传,「锆石」的实战试射还是有点差强人意,但即便「锆石」打出理想的 600 公里射程,真的就能实现「陆基之力抵御海基」的理想了吗?
也不完全能替代航母。
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现役 F/A-18 战斗机,飞行速度是 1.8 马赫,作战半径是 722 公里。
1.8 马赫的 F/A-18 是追不上「锆石」。
但是 722 公里,让「锆石」打不到「尼米兹级」航母。
2021 年,俄罗斯终于提出建设新航母,一次造出三艘航母,和「库兹涅佐夫」号一起分担黑海和远东的海基任务。
然而,俄罗斯海军前总参谋长维克托·克拉夫琴科海军上将却对计划忧心忡忡,用一句「一切都取决于资金」来隐喻俄罗斯在建设航母中即将遇到的困难。
军事就是拼财力。
前有绍伊古的否定,后有克拉夫琴科的质疑,俄国航母舰队的建设究竟是不是必要?
而随着航母与反舰导弹这对矛与盾的摩擦愈演愈烈,军事家与造船工程师脑洞打开,也陆续提出过「水下航母」、「气垫式航母」、「袖珍航母」、「超大型航母」的概念。
早在 2012 年,英国一家全球建筑公司也公布了一个天马行空的「伯里斯机场」设计,该设计是连接 4 个漂浮的跑道,让整个结构漂浮在海面上,并通过通道与陆地相连。
如果该设计能够成真,并且应用于航母上,是不是像极了《漫威》电影中的「空天母舰」?
但不论是哪种设计,均是换汤不换药,是海基也好,是空基也罢,其目的均在于打造一个可移动的军事系统。
如此看来,在可预见的未来战争里,除非有一种新概念的海基来代替航母,就像当年航母代替战列舰一般,刷新人类对海权战争的理解。
否则,诸如「航空母舰」式的移动基地,仍然会是人类大国的首选战略威慑武器。
参考资料:
《航空母舰与战争》,夏凉
《世界第一艘航母诞生始末》,王德鸿
《中国航母诞生记》,柳刚
《慢船来中国——「瓦良格号」来华过程揭秘》,叶飙
《「瓦良格」航母艰难航程——记上海远洋运输公司陈忠船长》,吴长荣
《国产航母梦的风雨之路》,魏岳江、孙龙海
《实现国产航母梦的风雨之路》,魏岳江
《中国航母发展到什么地位了?》,刘朝晖
《英国公布未来漂浮机场设计 犹如外星人航空母舰》
《未来俄罗斯新航母的主要用途》,侯兵
《定了!俄罗斯要造航母,而且是三艘》,顾文俊
备案号:YXA10KMP5JDtLP9rYB1f0Pv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