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神贴】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战争

青梅煮酒 1970

0 、算是前言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日出而作,日落而娱,娱累而息。

就这样 日复一 日,周而复始 。我们也在这循环往复中平

添皱纹,空增 白发。

打开 电视,播 出的国际新 闻中奥 巴马正在 出镜。特殊的

地位使得奥小伙格外意气风发,奔 向新时代。他无疑是 当今

世界上最令人瞩 目的人物。不过 100 年以后呢?

美 国 自 1776 年独立到现在历史仅只有 240 年。在这段

时间里,从华盛顿到刚才提到的小奥,美 国有过 44 位总统。

虽然 目前对小奥下定论还为时尚早,但是就我个人的观点,

小奥恐怕很难列入美 国总统 中的伟大者之列。将来,他很可

能是作为美 国第一个黑人总统被提起。

回顾美 国历史,有三位总统,华盛顿、林肯、罗斯福被

公认为是杰 出者。探寻他们的共 同之处,除了那些让人司空

见惯的溢美之词之外,最重要的原 因就是:他们都指挥 了关

乎美 国前途和命运的战争。

再看法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我没有去统

计法 国曾经有过多少个皇帝、总统或者元首,不过 同样有一

位皇帝却被我认为是法国历史上最显赫的人物,没有之一。

他就是举世公认的战神拿破仑,其一生几乎都与战争为缘。

中国的历史亦如此。我们往往能记住一个朝代的开 国和

末代皇帝,而对两者之 间的那些统治者缺乏深刻印象,主要

原因也在于促成朝代更替的因素往往就是战争。

军人 以战争和准备战争为职业。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军人

是幸福的,他们很少有失去生命的危险,默默地守护着和平 。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军人又是痛苦的,他们失去 了扬名立万、

流芳千古的机会,被和平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 中。我们可 以

牢牢记住战时的一位士兵,却无法记住和平时代的一位将军。

你能说 出 1980 年美 国的国防部长和海军 司令是谁吗?可能

您知道,可是我确实不知道,也没有兴趣想去知道。

但是还有那么一种人,压根儿不可能参加战争,甚至也

不可能成为军人,却也时刻关注和迷恋着战争,听见美 国要

打伊拉克 比萨达姆还着急、还紧张。这种痴迷战争,唯恐天

下不乱,没吃饱也撑着,喜欢瞎操心的人,叫做军迷。

我 自诩为军迷。看见喜欢的军事书籍,翻遍衣兜都要想

办法买下来。瞄见 电视上有军事节 目,就一反平时的温顺去

霸 占遥控器 。看着那些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战争场面,看

着心仪的军事将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真是哭天喊地、顿

足捶胸,恨不能身在其境。尽管 自己也清楚,真到 了那里,

最多也不过 “一将功成万骨枯”那 “枯”一下的料。

痴迷 了几十年 了也没迷 出个所 以然来,但依然执迷不悟。

这不,就在今年,也就是纪念二战胜利 70 周年的 2015 年,

我,一个的普通军迷竟然有 了想说几句的冲动。

据一位挪威历史学家统计 , 自公元前 3600 年人类有文

字记载 以来,世界上共发生了 14531 次战争,只有 292 年处

于和平年代。我很想拜读这篇文章,看看大师的论证过程,

判断一下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哪些年算是和平的,可惜没找

到。不过我可 以断定,在那 14531 次战争 中,有一场战争不

论规模、影响和精彩程度肯定排在第一位,那就是二战。我

们今天生活的年代 1000 年以后可能因为平淡无奇被人遗忘,

但是发生在上世纪 四十年代 的那场战争将不会随着岁月的

流逝而褪色,从而被我们的后人所永远铭记 。

既然这样,那就说说二战吧。不过还不行。二战场面太

大,就我这水平肯定说不 了。作为 中国人,我想还是从咱们

身边的太平洋战场说起吧。

30 年前,当看完第一本介绍太平洋战争的书籍之后,我

“自豪”地说:太平洋战场我全知道。20 年前,当看完超过

十本的书籍后,我说:太平洋战争咱是专家。10 年前,当我

看完超过五十本的书籍后,我说:太平洋战争我有点不太清

楚。今天,当我看完超过三位数的书籍后,我说:我真的很

多都不知道 了。想弄清楚其 中的不知道,正是我想写这篇文

字的原因。

本来年初就想写的,可真动手的话又无从说起,这场面

也不小呀。仅仅列个提纲 ,拟订 5 章 45 节 330 个小节的标

题,将几个排行榜上的人物和事件大致排排,就用去 了三个

月时间。我的初步计划是首尾两章 50 万,中间三章 100 万,

总计 150 万字左右。

第一章 《山雨欲来》。时间界 限是 1941 年 12 月 7 日之

前:介绍 日本军 国主义的兴起,甲午战争, 日俄战争,一战

的远东,“九一八”,“二二六”,中国全面抗战,诺 门罕,三

国同盟,美 日谈判 以及 日本决定开战的过程。

第二章《一溃千里》。时间区间主要是 1941 年年底到 1942

年上半年:介绍珍珠港,香港,威克岛,马来亚,菲律宾,

荷属东印度,缅甸,锡兰战役等 内容。

第三章 《绝地反击》。时间从 1942 年年 中到 1943 年年

初:介绍初期美军的反击,包括空袭东京,珊瑚海,中途 岛,

瓜达尔卡纳尔岛以及 巴布亚半岛等战役。

第 四章 《钳形攻势》。时间从 1943 年年 中到 1944 年年

底:介绍猎杀山本,以及阿留申,新几 内亚,所罗门群 岛,

吉尔伯特,马绍尔,英帕尔,豫湘桂,马里亚纳,贝里琉,

菲律宾 以及缅甸光复等战役。

第五章 《直捣黄龙》。时间主要在 1945 年:介绍硫磺岛,

冲绳 岛,火攻东京,核击 日本,出兵东北,帝国末 日,受降

密苏里,东京审判,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结局 以及最后的鬼

子等 内容。

小时候就喜欢看 《三 国》、《水浒》、《说唐》之类的书籍,

辩论最多的就是谁最牛谁最厉害,特别喜欢的就是排行榜。

根据个人 (特别强调此二字)喜好和理解,我对将要出场的

相关人物和事件 冒昧做 了几个小排名:盟军十大将领, 日军

十大将领,十大牛人,十大名舰,十大 “玫瑰”(霉鬼),十

大悲惨场景 ,十大 “跑跑”,十大无聊战役,十大经典语言

(不排序 ),欢迎大家讨论 、批评和指正 。本来想再找一个

凑够 “十个十大”,想不起来就算 了,宁缺毋滥不凑数。

提 出这样的 目标 ,我真觉着 自己有 点 “了不起 ”,——

事实上很可能完不成。首先是水平有限,这个不再赘言。其

次是要分清主次,主业 当然是打工挣钱,吃饱饭才是硬道理。

第三是条件,由于工作生活环境所限,我没有去图书馆等类

似场所查书、借书的条件,能凭借的不过是现有手头的 180

本书而 已。现在才觉得,那些被孔师兄乙己 “借”走那超过

三位数的书籍是如此可惜。

说这些话也是为 了给 自己打个埋伏,让各位师兄能够容

忍本文马上就要出现的一连 串错误,并不吝赐教 。别人说请

赐教可能是客气话,但是我说 出来,绝对跟丹丹大姐一样是

家除 了在这里批评之外,也可 以发邮件,在此先行谢过。

我争取用 1-2 年的时间把五章 内容写完。拖得时间长 了,

很可能半途而废,我 自己都没信心。

不过我要尽可能坚持住,——人这一辈子总要干一件 自

己喜欢的事情吧。

啰嗦 了半天,还是步入正题吧。各位,上座;翠花,看

茶。

让我们一起 回到那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 !

青梅煮酒

2015-7- 15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 17 09 :46

对于陌生的环境,人总会有一种未名的拘谨和不安。

人生地疏,第一次在天涯发帖,我甚至有 了 “写成 日记”

的最坏打算。

有 了朋友们的光临和关注,欣喜之余,让我也平添 了许

多信心。

谢谢楼上三位老师,谢谢大家。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 17 16 :18

@百无禁忌 2010 2015-07- 17 10 :02 :10

此题材的书 已经太多了,希望 LZ 写出新意

-----------------------------

谢谢百无老师。您的要求太高 了,估计很难。不过我会

尽力的。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 17 16 :19

@快刀客 2015 2015-07- 17 10 :53 :26

支持楼主

-----------------------------

谢谢快刀客老师。

我要有您的快刀就好 了。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 17 16 :20

@蓝精灵 0105 2015-07- 17 11:40 :53

@青梅煮酒 1970 没想到还有这才能。

-----------------------------

呵,见笑 了。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 17 16 :22

@comeonplay 2015-07-17 14 :15 :46

期待

-----------------------------

谢谢老师的光临,寒舍生辉 !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 17 16 :23

@妮小妮 0217 2015-07- 17 16 :05 :03

支持

-----------------------------

谢谢小妮老师。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 17 16 :27

1 山雨欲来

1.1 日本军 国主义的兴起

1.1.1 同途殊归—— 明治维新 VS 洋务运动

公元 1840 年,英 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 了中国的大 门。

之后,中国与英、法、俄、美等列强签订 了一系列不平等条

约。而在 同一时期,与 中国仅一海之隔的 日本仍然处于闭关

锁 国状态。

可惜好景不长,就在十几年后的 1953 年,马休.佩里准

将率领的美 国舰队,仅仅只用 了四艘军舰,也一样打开 了 日

本的国门。由于这 四艘军舰都是通身漆黑,且航行 中冒着滚

滚黑烟,所 以历史上把这次事件叫做 “黑船来航”。

这并不是一支多么强大的舰队。佩里准将的旗舰 “萨斯

奎汉那”号排水量只有 2450 吨,驱逐舰 “密西西 比”号也

仅仅 1692 吨,其余两只武装帆船 “普利茅斯 ”号和 “萨拉

托加”号也就 1000 吨左右,舰队大炮加起来只有 65 门。但

就是这样一支不起眼的舰队,最终改变 了 日本的命运。

1854 年 3 月 12 日,当时统治 日本的德川幕府被迫与美

国签订 了 《日美神奈川条约》,又名 《日美和亲条约》。名字

虽然为 “和亲”,看起来 既和谐又温馨,但却属于地地道道

的不平等条约。条约的主要 内容包括 日本开放通商 口岸、美

国在 日本设立领事馆、给予美 国最惠国待遇等。一句话,闭

关锁 国长达 600 年的 日本和平开 国。和 中国被枪炮武力开 国

相 比, 日本的遭遇不算悲惨,但结局相 同。

西方列强就像一群苍蝇,闻到美 国在 日本摊上 了这么好

的事之后迅疾蜂拥而至。在之后短短的几个月里, 日本先后

与英 国、法国、俄 国、荷兰等国签订 了类似的 “和亲”条约。

1958 年,美 国又逼迫幕府政府签订 了 《日美友好通商条约》,

马上荷兰、俄 国、英 国、法国也立即强迫 日本签署 了类似的

条约。1866 年,日本又被迫与上述 国家签署 了《改税议定书》。

可 以说,在不动用武力的情况下,西方列强取得 了之前在 中

国通过武力所获得的几乎所有特权。

就这样,当时亚洲远东地区仅有的两个独立 国家 中国和

日本都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 民地。

与列强的妥协使得 当时的幕府成为 日本 民众 的众矢之

的。在 日本 民间掀起 了声势浩大的 “尊王攘夷”运动,继而

发展为武装暴动 。1863 年 6 月,幕府被迫 宣布攘夷 。1863

年的 6 月 25 日,7 月 8 日和 7 月 11 日, 日本著名强藩 “长

州藩”的武士就先后炮击 了美 国、法国、荷兰的商船和军舰,

这些举动无疑 当即遭到 了这些 国家强力 的武装镇压 ,是为

“下关战争”。

随后在 1863 年 8 月,英 国与 日本另一个强藩 “萨摩藩”

爆发 了 “萨英战争”,在 以往一 向无敌 的英 国舰 队却在小河

沟翻 了船,遭受重大损失。尽管最后取得 了胜利,但英 国军

舰被重伤一艘,轻伤两艘,舰长、副舰长 以下共阵亡 63 人,

日军连伤者加起来才 17 人。当时的世界老大英 国人大丢面

子。率先开炮击 中英舰的那名炮手后来大大有名,他就是 日

本陆军的第一位元帅大山岩 。给他搬炮弹的两个人名气也不

小 ,一位叫山本权兵卫,公认的 “日本海军之父”。另一位

叫东乡平八 郎,后来官至联合舰队司令官、军令部部长等职,

在随后的甲午战争、 日俄战争 中都属于不折不扣的风云人物。

虽然最后还是 以 日本认输赔款 了结,但是这些强藩 已经看到

在 日本 当时的条件下,“攘夷”似乎行不通。既然如此那么

就 “尊王”吧,先把 内部的事情做好。

在外有列强和 内有 “尊王攘夷”运动的双重压力之下,

腐败恰如清政府的幕府被迫声明尊崇天皇敕令攘夷。 日本天

皇终于走到 了历史的前台。其实,在幕府统治的晚期,列强

有什么事都找幕府,根本不知道在幕府的背后还有什么 日本

天皇的存在。

在 日本长达数百年的幕府时期,天皇处于一种非常尴尬

的地位。一方面,天皇被认为是天照大神的后裔,万世一系,

是大和 民族的象征乃至现身人间的神。另一方面,他并不掌

握权利,实际权利掌握在幕府的将军手里。据说明治天皇他

爹孝明天皇有一次心血来潮想做幅画,竟然买不起画画用的

宣纸,其窘迫状 由此可见一斑。

内忧外患之下, 日本的一些力量较强的藩如前面提到的

萨摩藩和长州藩开始联合共 同倒幕。1967 年 1 月,孝明天皇

暴毙身亡,年仅 14 岁的睦仁即位 ,此即 日本历史上著名的

“明治天皇”。“明治”一词取于 《易经》,?—— “圣人南面

听天下,向明而治”,含义是天皇黎明即上朝听政 ,取 “奋

发有为”之意。

1867 年 11 月,明治天皇 向萨摩 、长州和安艺三藩下达

讨幕密敕 ,倒幕战争拉开序幕 。到 1968 年 4 月,倒幕军队

和平接收江户,延续 265 年的德川幕府就此灭亡,末代将军

德川庆喜引退不再过 问政治 。不过也好 ,庆喜一直活到 了

1931 年才离世,足足活 了 77 岁,是所有幕府将军 中最高寿

的一位。

此时的 日本呈现 出一派百废待兴的景象,一批杰 出的政

治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施展才华,这其 中最有名的就是 “维

新三杰”。当时的西 乡隆盛 40 岁,大久保利通 37 岁,木户

孝允 34 岁,都正值 当打之年。

1868 年 4 月 6 日,明治天皇在京都举行 了祭天仪式,宣

布 了 “五条誓约”: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

纶;三、公卿与武家 同心,以至于庶 民,须使各遂其志,人

心不倦;四、破历来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

识于世界,大振皇基。在随后的谕示 中,睦仁更是提 出 “开

拓万里波涛,布 国威于 四方”,历时 30 年的 “明治维新”就

此拉开 了序幕。明治维新提 出的三大 口号是 “殖产兴业、文

化开明、富国强兵”。

与此 同时,在海的那一面,历经 了太平天 国、捻军之乱

以及第二次鸦 片战争之痛 的满清政府也似乎意识到 了前途

的危机 。一些有识之士,如恭亲王奕? 、 曾国藩、李鸿章 、

左宗棠、张之洞等,也开始尝试革新祖宗之法,史称 “洋务

运动”。

详细叙述这两场长达数十年 的革新运动不是本文讨论

的重点,在这里我们仅 以一些简单的数据和事例做一些浅显

的解释。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 17 22 :30

@南太子 2015-07- 17 16 :32 :52

不需要写成教科书,不需要事无 巨细。。。。。。。。

-----------------------------

遵 旨。

要写教科书,臣所不能也。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 18 20 :34

@叶子飞 on 2015-07-18 09 :37 :46

神奈川条约居然被楼主说成是地道的不平等条约,我也

是醉 了。

-----------------------------

谢谢叶老师。

您发的条约 内容我看 了。 日文的看不懂,英文的手头没

有字典,看着也费劲,所 以只是再次看 了中文的。说说我的

粗浅想法,请您指正:

就条约的内容看:同意您的观点。我也认为在西方列强

中,美 国应该是最好的一个。包括对 中国。

就条约的签订环境看 :“黑船来航 ”是两次 ,第一次佩

里准将所带的舰只仅仅 四艘,走的时候说 “你考虑考虑,我

一年后再来”,当时的时间是 1853 年 7 月。但是没到 1 年,

1854 年 2 月佩里就 回来 了,这次是带了 9 艘军舰,相 当于美

国海军力量的四分之一,舰队直接开进 了江户湾。佩里开始

提 出的是开放五个地方,后来搞价才搞到 了两个。美 国人还

给 了 日本人一份十年前与 中国所签 《中美望厦条约》的文本,

之后还撂 了一句狠话 :“如果不从 ,将诉诸更大的武力,提

出更严厉的条件。”

《望厦条约》尽管中国没有 向美 国割地赔款,但也被 国

人认为是不平等条约。

其实早在 1792 年俄 国人就来过 ,也提 出通商的要求。

但 因为没有带舰队, 日本人连搭理都不想搭理他们,随便就

把他们忽悠走 了。

虽然当时是被迫的,但长远来看,日本人从 中获益颇多,

并从此走上 了振兴之路。 日本人也是感谢佩里的,据说现在

神奈川县还有佩里登陆的纪念碑,上边的字还是伊藤博文写

的, 日本人相 当于把佩里看做 了恩人。

一句题外话:太平洋战争开战之前美 国驻 日本大使格鲁

就是佩里的孙女婿 ,长期居住 日本,典型的 “日本通”,将

来还会有他不少的戏份,个别小节还属于领衔主演。

再次感谢叶老师,您的质疑也正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

目的。

欢迎您常来坐。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 18 20 :36

@快刀客 2015 2015-07- 18 09 :11:49

开端不错,盼楼主再接再厉

-----------------------------

感谢您的鼓励,我会努力的。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 18 20 :37

@ 昆汀印象 2015-07- 18 12 :55:29

靠前 了

-----------------------------

昆汀老师,请上座。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 18 20 :42

@弈海泛舟 1980 2015-07- 18 11:06 :34

以当时的 历史 背景来看,神奈川条约就是不平

等条约,如果考虑到 日后 日本方面是获得大的多的利益,条

约的内容与事实上的影响 (进一步事后的评价)是有所混 同,

但两者是不相关的。

-----------------------------

感谢弈海泛舟老师再次光临:请 问您喜欢下围棋吗?有

时间指点我一盘?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 18 23:19

明治维新提 出的第一个 口号就是 “殖产兴业”。

其实在 1868 年明治维新之前 , 日本幕府政府就 曾进行

过一些工业改革的尝试,如开办兵工厂等。幕府主持创办的

近代工业企业与清朝的 “洋务运动”非常类似,两者的企业

都是官办,且均 以军事工业为主,期 间也没有私人企业 出现 。

从这个角度而言,清 日两国近代工业的基础相差不大,明治

维新和洋务运动的起点也差不多。

明治维新之后, 日本于 1870 年 12 月成立 了工部省,总

管全 国的工业建设 。除了投资铁路和矿 山之外,工部省兴办

的大部分是具有军事意义的重工业,这一时期也成为 日本近

代军事工业的创建和发展期。通过对横须贺制铁所、横滨制

铁所、石川 岛造船厂、鹿儿岛造船所、敷根火药制造所等军

工企业的合并 、改造 、重组 ,到 1880 年前后 , 日本 已经建

成两大陆军工厂:东京、大阪炮兵工厂,两大海军工厂:筑

地海军工厂和横须贺海军造船厂 。

东京炮兵工厂主要生产步枪 ,该厂 1880 年制造 的村 田

步枪成为 日本陆军规定样式的步枪。主要生产火炮的大阪炮

兵工厂 1872 年就造 出法式山炮 ,次年制造 出野炮,1882 年

又制造 出了钢炮。筑地海军工厂主要修理军舰和生产武器,

1882 年还开始 了西式炼钢。横须贺海军工厂的任务则是建造

海军舰船,许多在二战 中闻名遐迩的名舰即诞生于此。1880

年,由日本 自己设计 、建造的军舰 “磐城”号就在这里下水,

比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军舰 “恬吉”号晚 了 12 年。

这些军工企业 同时也兼有部分 民用功能。如横须贺海军

造船厂除制造军舰外还制造官用、民用船只。1869 年,横须

贺海军造船厂为生野矿 山研制 出几十种采矿机和 800 多种生

产工具,1880 年又为爱知纱厂等纺织企业研制 了水车动力涡

轮 。大阪炮兵工厂为 1883 年创建的大阪纱厂 生产 了大量机

床、齿轮和其他工具。军事工厂为 民用企业提供生产设备,

对 日本近代 民用工业的发展起到 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明治政府在大力兴办官营企业的同时,还积极对 民办企

业进行扶植 。为 了改变过去工部省偏重发展重工业的实际状

况,1873 年 11 月 日本设立 了内务省,以发展农业 、产 品加

工和海运业等为主。特别是到 了 1880 年 以后 ,明治政府决

定除军事、铁道、电讯工业继续 由国家掌管之外,其他官办

企业都低价 出售给私人经营。处理价格及其低廉,有些基本

属于免费赠送。1882 年到 1893 年之 间,政府 出售官营企业

25 处,其 中金、银、铜、铁、煤矿 11 处,其余还有造船 、

纺纱、玻璃 、水泥 、酿造等企业,出售的价格甚至连原价格

的四分之一都不到,还可 以不计息缓付 。比如 ,投资 62 万

日元的长崎造船厂连 同 4.4 万 日元的库存 以 9.1 万 日元卖给

了三菱;投资 59 万 日元的兵库造船厂打一折 5.9 万 日元卖

给 了川崎;18.9 万 日元的品川玻璃厂 以 8 万 日元 25 年分期

付款的方式卖给 了西村。像三菱、三井、川崎、住友等这些

未来 日本的巨无霸财 团,起步发展的第一桶金大多来源于此。

据统计,1873 至 1881 年明治政府发放的贷款总额达 5300 万

日元,贷款对象多为特权商人和新兴的财阀。

海运业 的主力三菱就是靠政府扶植和保护发展起来 的

典型 民办企业。明治政府于 1896 年 10 月开始实施 《航海奖

励法》。在这一法令 的刺激下, 日本的航海事业得到快速发

展 。明治政府把侵略台湾 时委托给三菱管理的 13 艘轮船无

偿转让给三菱,此外还购买 了邮政轮船公司的 18 艘轮船也

一样无偿地交给三菱 。当时从横滨到长崎的上等船票是 30

日元,三菱背后有 了政府的支持和补贴直接就开价 8 日元。

在此期 间,政府给 了三菱 81 万美元的贷款支持 。这样三菱

迅速击败 了美 国太平洋 邮政轮船公 司和英 国半 岛与东方航

海公司,开始独家经营 日本沿岸和 日本至上海的航运业务。

1893 年到 1896 年,三菱还先后开辟 了 日本到印度 、欧洲、

北美、澳洲 四大远洋航线和多条近海航线。第一次世界大战

以后, 日本 已经成为仅次于英、美的世界第三海运大 国。

1872 年 日本就开通 了火车,比中国早 了足足 25 年。在

政府扶植下, 日本的铁路建设也 由原来的官办开始 向民办转

变, 日本 出现 了私人营建铁道的高潮。由政府鼓励扶植 民间

资本发展起来的棉纺织业也是明治时期发展最快、成效最大

的行业之一。1879 年,明治政府花费 22 万 日元从英 国购进

10 台 2000 锭纺纱机,以无息十年偿还的优惠条件 出售给 民

间,又用政府垫付纺纱机价款方式创建 了十几座纺织厂。

虽然 日本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 中是最后开始进入

产业革命的,但 由于明治政府利用 国家权力大力扶植私人资

本,从而加速 了 日本产业革命的进程,使 日本从一个落后的

农业 国迅速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工业强国。

相对于 “明治维新”的大刀阔斧,大清的 “洋务运动”

可谓老奶奶小脚走路,举步维艰 。身居京城的皇亲国戚与官

员士子们大部分依然 昏睡于 “上 国”的美梦之 中,不肯相信

世界 已经大变。大学士徐桐 曾有一段极其 “精彩”的言论 :

“所谓西洋各 国,除意大利真有其 国外,其余都是汉奸捏造

出来吓唬人的。”徐大学士真不知道 《南京条约》大清是和

谁签的吗?

早在 同治年间,两个英 国人,一个是税务司的赫德,一

个是驻华公使威妥玛,就联名上书要求清廷进行改革,其宗

旨是 “内改政治,外笃友谊 ”。我们看看清廷各大 员对提议

的反应。湖广总督说:“指手画脚,包藏祸心”。江西巡抚言:

“自强之道,不待外求,祖宗之法不可变,洋人教导听不得。”

类似言论不一而足 。连洋务派主将左宗棠都迫于保守派的压

力王顾左右而言他:“洋人的电报属于奇巧之器,华而不实,

美观而不实用。”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洋务运动几乎每一项改革举措都会

招致非议:修铁路会让庄稼不长、鸡不下蛋,办电报则 电气

会冲撞地脉 、惊扰祖宗。被骂作卖国贼的李鸿章,虽然较早

认识到大清所面临的 “千年未有之变局”,但也只能在饱受

非议 中推进军工、铁路 、电报、造船、纺织、采矿等近代工

业。

1861 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建 了中国第一家军工企业安庆

内军械所,用来生产洋枪洋炮,拉开 了晚清洋务运动的序幕。

1862 年,李鸿章在上海、苏州先后建立 了洋炮局,其 中苏州

洋炮局于 1864 年 自英 国购进第一批机器 ,成为第一个使用

外 国近代机器的军火工厂 。1865 年李鸿章还创办 了金陵制造

局,使用进 口自英 国、德 国、瑞士的机器生产火炮 、子弹等。

同年,洋务运动的 “招牌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设立。

通过大量购置机器 ,到 1867 年江南制造总局 已经扩建成拥

有机器、铸铜铁、轮船、锅炉、枪炮等各分厂的综合性工业

企业,工人也达到 1300 人。

但是受工业基础薄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军工企

业效率之低到 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江南制造总局从 1867 年

到 1873 年只造枪 6477 支,仅 占同期大清陆军购入枪支的二

十分之一,根本不够实际使用。效率低下导致的另一个 问题

就是成本居高不下。从美 国购入一支步枪需要纹银 12 两,

而江南制造总局的造枪成本是 24 两,天津机器局更是需要

40 两。就这还没有考虑质量 因素。

中国也 曾经尝试过 自己造舰。1868 年 7 月,江南制造总

局生产的第一艘军舰下水 。曾国藩亲 自为该舰命名为 “恬吉”

号,其寓意为 “四海恬波、厂务安吉”。这艘船长 56 米,排

水量 600 吨,火炮 9 门,耗银 8 万两。之后,江南制造总局

每一年几乎都有一艘新舰下水,其 中就包括即将在 甲午战争

中出场的悲剧战舰 “操江”号。舰只 中最大的是 1872 年下

水的 “海晏”号,船长 91 米,排水量 2800 吨,航速达到 12

节,火炮 26 门,耗银 35 万两。尽管如此,江南制造总局制

造的大多是 已经落伍的无防护舰只,其造船业务远远赶不上

福州船政局。

1866 年,左宗棠创建福州船政局。福州船政局从 1875

年开始先后有 19 艘战舰下水 。其 中 1883 年下水的 “开济”

号、1887 年下水的 “平远”号都是或者部分是 当时世界上最

流行的铁 甲舰 。“平远”号还是北洋舰 队主力 “八大远”之

一,在之后的甲午海战 中曾有惊艳的表演。左宗棠原来计划

是用 300 万两 白银建造舰船 16 艘 ,可 5 年之后才造 出来 6

艘舰就超预算花掉 了 340 万两。由此保守派开始吆喝 “中国

造船之银 ,倍于购船之价”。急功近利却很会算账 的清政府

认为,造舰慢花钱也多,不如买着来的快还省钱。 目光短浅

的大清从此走上 了购舰之路,造成 中国的造船事业在与 日本

的竞争 中很快掉队、落伍。

导致造舰成本过高的原因除了工业基础的薄弱之外,也

存在诸多的人为因素。如规模并不大的福州船政局仅冗员就

达 600 多人。江南制造总局在其短短 46 年的历史上总共换

了 19 名总办。张之洞 曾说:“江南局积弊,在于每换一次总

办,必填心腹三 四十人,陈陈相 因,有增无减。”

大清对于军事工业的发展也缺乏统一的布局和规划。各

个企业分属于不 同的洋务集 团,一定程度上 已经成 了官员的

私有财产。大家实际上是一盘散沙,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

调,各尿各的壶。甲午战争之后, 日本 占领 了大清的旅顺和

威海卫军港,俘虏 了北洋水师的五艘主力舰和许多辅助舰只。

日军统计后惊讶地发现,大清陆上炮 台各种火炮型号达到 了

84 种,军舰上舰炮的型号也有 70 种之多。这么多的型号,

别说战斗力,连炮弹都不好配备。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 18 23:20

早在 甲午战争开战之前,德 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就 曾预言,

如果 中日开战则 中国必败, 日本必胜。他 曾经分别接待过 日

本和 中国去学习的代表 团,俾斯麦说: 日本人到欧洲来讨论

各种学术,讲究政治原理,谋求 回国做根本的改造 。而 中国

人到欧洲来只是 问哪个船厂的船造得好,价钱如何,回去拿

钱来买就是 了。铁血宰相名不虚传,说话可谓一针见血。

在造船业务上基础并不如 中国的 日本,却一直坚持引进

和 自主研发并举之路。虽然最初走 了一些弯路 ,但在与大清

的竞争 中很快赶上并超 出。在 甲午战争 中, 日本最大的铁 甲

舰 ,排水量 4278 吨的三景舰之一 “桥立”号,就是 日本横

须贺造船厂的杰 出作 品。

中国对于枪炮的仿造也始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甚至到

了清末,江南制造总局仍未能 自主研发出一款适合 自己使用

的步枪 。与之相反的是 , 日本在 1880 年就研制 出了适合本

国人体结构的村 田步枪,1888 年开始在全军统一装备,给枪

支的维修和子弹补给带来 了极大便利。1891 年,日本人发明

了下濑火药,1892 年又开发制造 了 47 毫米的速射炮和新式

鱼雷,这些都成为随后 甲午战争 中克 “清”制胜的利器。我

们都听说过 中国制造 的 “汉阳造 ”,在 出厂 的时候 已经远远

落后于 日本的 “三八大盖”。

与 日本相反的是,对于 民间资本的利用和 民用工业的发

展,清政府一直采取压制和控制的办法,采取的方式基本是

“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这就形成 了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所有企业都是 由国家进行控制,企业的开办到经

营过程均须奏请政府批准,由政府委派官吏操办,并掌握企

业的管理大权,管理方式也是专制衙 门式的。生产 出的制 品

也是首先满足政府需要,剩余部分才可 以投入市场 出卖,这

就导致企业动力不足和效率低下。如棉纺织业,十九世纪七

十年代后,中国民族资本对于发展纺织工业积极性很高,但

由于有官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清政府明令 “不准另行设局”,

致使 中国十年间没有 出现过一家私立的棉纺织厂。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 18 23:36

@土木工程好 2015-07-18 21:42 :54

波澜壮阔的太平洋战争,支持下

-----------------------------

土木老师好,我也是做工程的。

同行来 了,倒履相迎。

请上座,多多指教 。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 18 23:39

@春风吹过我家 门 2015-07- 18 22 :44 :21

支持楼主一下,坚持

-----------------------------

下围棋有两个好棋友:春风吹又吹,春风吻我脸,还都

是一个帮会的。

看您如见老友,今后常来坐。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 19 12 :39

在改革推进的过程 中,日本和 中国都想到 了对外 “借力”,

用今天的时髦语言就是 “引进来 、走 出去”,但 由于双方思

路、方法不 同,结果迥异。

日本无论发展军事工业还是 民用工业都始终坚持一个

原则,在引进来的过程 中不引进外 国资本,主要原因是忌惮

外 国的资本控制本 国工业 。但 日本意识到,通过引进外籍人

员也就是 “借鸡下蛋”来引进技术是没有风险的,于是开始

用高薪聘请外籍人员。

1857 年,荷兰海军士官哈尔德斯带领 10 名荷兰技工进

人长崎造船所,揭开 了近代 日本使用外 国技师历史的第一页。

仅仅 1868 年到 1875 年之 间, 日本聘请 的外 国专家就达到

2497 人,其 中仅 1875 年这一年就聘请 了 530 人。明治政府

给予这些外来专家 以丰厚的待遇。当时 日本最大的官叫 “太

政官”,后来改名叫 内阁首相 ,月薪也不过是 800 日元,一

般政府部长月薪才 500 日元,还没我现在工资高,可外聘专

家的薪水基本都在 1000 日元 以上 ,个别关键人物甚至超过

了 2000 日元。

明治政府聘请的这些外籍人员广泛分布在工部省、文部

省、内务省等各个部 门,从事传授先进技术、语言、管理技

能等工作,有的甚至还参与国事管理,成为政府的 “智囊”。

政府在对待利用外籍技术人员的问题上,一贯的做法是 “只

借助而不依赖”,“只备咨询而无权决策”。“维新三杰”之一

的大久保利通一再强调,雇佣外籍人员时必须重视管理,不

可大权旁落。

与此 同时,明治政府通过努力培养本 国技术人员来逐渐

取代外籍技术人 员。明治 时期 日本派 出的 留学生总计超过

2000 人。仅 日本文部省派 出的留学生总数就达 683 名,其 中

学人文科学者 269 名,学 自然科学者 414 名。到 了 80 年代,

随着 日本技术人员的逐渐成材和 留学生的陆续归国,越来越

多的科技 骨干开始发挥主要作用 。举一个例子, 日本 1870

年修建第一条铁路时,所有的测量、设计、监理、技师甚至

火车司机都是洋人。仅仅 8 年之后的 1878 年,在修筑京都

到大津的铁路时, 日本人 已经开始 自行设计。又过 了几年,

铁路上就只有两三个洋老外 了。

中国在此期 间也派 出了一些军事 留学生,如后来 出任北

洋舰队管带 (舰长 )的大部分将领,甚至还包括段祺瑞这样

的武备学堂学生。和 中国 1993 年派遣健力宝少年队一大群

小孩赴 巴西学习足球类似,1872 年开始 中国也先后派 出 4 批

120 名幼童到美 国求学,学习时间是 15 年,听起来决心蛮大,

也怪吓人。但是后来 因为种种原 因这些学童并未完成学业,

1881 年全部撤 回。只有两个人拿到 了耶鲁大学毕业证,其 中

一个就是大家熟稔的詹天佑。

看完派 出去的,再看聘进来的。中国请的洋人也不少。

在洋务派所创办的企业里,几乎都少不 了洋大人的身影。与

日本不 同的是,在这些 中国企业里,从设计施工、购买机器、

安装调试 、生产控制、技术传授等环节,完全依赖于洋匠,

一切唯洋人是听。这就导致企业大权长期落入洋人之手。如

江南制造局,从总局到所属的一些重要工厂如造炮、造枪、

造弹厂等,厂长甚至几任厂长都是洋人。凡与对方交易论价

定货,也都是洋人说 了算,中国人最多也就在旁边听听而 已,

估计也不一定能听懂。轮船招商局在 1872 到 1930 年长达 60

年的时间里,从总船主到下边的主要关键 岗位,统统雇配洋

人充任,甚至连行政权都归于洋人。张之洞的汉阳炼铁厂外

籍人 员多达 40 余名 ,全厂从 总工程 师以下 10 个部 门的 24

名主要技术负责人 中,只化铁炉有一个 中国工程师。左宗棠

的福州船政局从兴办到 1907 年,先后共招聘 了三批外籍人

员,有名字可查的就多达 92 名,还未包括 23 名家属,就这

也没把造舰成本降下来。

数据说明一切 。1866 至 1873 年 日本工业平均增长速度

为 32.2 %,同期的英 国是 3.3% ,美 国 5 %,德 国 3.8% 。1874

至 1890 年 日本平均增速为 12.1% ,英 国为 1.7 %,美 国5.2 %,

法国 2 .1%,德 国 3 .5 %。我没有查到 中国这方面的数据,

很可能根本就没统计。咱中国人历来重 “实干”,不重统计,

查个数据 比生孩子都难。

在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的 30 年间,中国的洋务运

动创办的企业不到 60 家,总投资 5300 万两 白银。而 同期 国

力远远不如 中国的 日本每年平均设立 225 个新企业,创办企

业总数达到 了 5600 多家,总投资折算后达到 20800 万两 白

银。产业工人人数达到 38 万,铁路也建成 了 3200 公里,使

用蒸汽动力的轮船 11 万吨,银行在 1979 年就达到 了 153 家。

可 以说, 日本在 甲午战争之前 已经完成 了以纺织业为 中心的

轻工业改造,到 日俄战争之前再次完成 了以机械、钢铁行业

为 中心的重工业产业化,实现 了从农业 国到轻工业再到重工

业的产业革命,从一个封 闭的农业 国一跃成为新兴工业强国,

用 30 年时间走完 了西方列强 80 年才走完的路,速度之快,

成效之高,只能让我们望洋兴叹。

当面对汹涌而来的近代化工业大潮时,清 日两国选择 了

类似的道路 ,却取得 了不 同的结果。试 图引进一些西方先进

技术 以维持 旧帝国的统治秩序的大清,在工业化竞赛 中完败

给一心脱胎换骨 “脱亚入欧”全面拥抱近代化的 日本。甲午

战争的战败,不过是这个竞赛结果的具体体现而 已。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 19 12 :46

@rinanzhusha 2015-07- 19 00 :34 :04

-----------------------------

@远征 1972 2015-07-19 07 :16 :48

支持楼主 '期待.

-----------------------------

谢谢远征老师 !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 19 20 :09

@青梅煮酒 1970 2015-07- 19 12 :39 :10

在改革推进的过程 中,日本和 中国都想到 了对外 “借力”,

用今天的时髦语言就是 “引进来 、走 出去”,但 由于双方思

路、方法不 同,结果迥异。

日本无论发展军事工业还是 民用工业都始终坚持一个

原则,在引进来的过程 中不引进外 国资本,主要原因是忌惮

外 国的资本控制本 国工业 。但 日本意识到,通过引进外籍人

员也就是 “借鸡下蛋”来引进技术是没有风险的,于是开始

用高薪聘请外籍人员。

1857 年,荷兰海军士官哈尔德斯带领 10......

-----------------------------

@Quantumnz 2015-07- 19 14 :11:55

看完这两段感觉大清和何其的相似

-----------------------------

多谢光临。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 19 22 :29

@erqianshizi 2015-07- 19 20 :58 :33

-----------------------------

呵呵,谢谢 。

虽然有点丰满,暂时不减肥。

需要减时候再找您。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 19 22 :50

说完经济说教育,那就是明治维新提 出的 “文化开明”。

现在我们都知道,教育为立 国之本。 日本经济之所 以能取得

让世人瞠 目的发展速度,教育 当然是最坚强的后盾。可 以说,

对于教育 中 日双方做法不 同,结果也就不言而喻。

关于教育,当时在 中国的英 国著名传教士李提摩太 曾与

李鸿章有过一段有趣的对话。这个李提摩太后来创办过 山西

大学堂,也就是今天 山西大学的前身,和 当时的李鸿章、张

之洞都是好朋友。

“洋 ”李:“中国每年应该拿 出 100 万两 白银进行教育

改革。”

“国”李:“政府承担不 了这么大一笔开销。”

“洋”李:“这是种子钱,将来会有百倍的收益。”

“国”李:“何时能见成效?”

“洋”李:“需要 20 年才能看到实施现代教育带来的好

处。”

“国”李:“我们等不 了那么长是时间。”

当时中国的教育制度依然是传统的私塾、科举制度,普

通百姓很难接受教育。“洋务运动”提 出改革教育的主导思

想是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即以中国文化为主,西方文

化仅供参考。洋务运动开始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人纷纷在全 国各地开办新式学堂,其 中较有名 的包括 1866

年的福建马尾船政学堂、1880 年的北洋水 师学堂、1885 年

的天津武备学堂、1887 年的广州水 师学堂、1892 年的京师

同文馆等。各式新学堂主要分为语言学堂、工业技术学堂和

军事学堂,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学习科技基础知识的学堂

甚少 。全 国的洋务学堂统算起来也不超过 30 所 ,其 中还有

不少属于速成班或短期办学。

当时 中国知识分子的主流观念仍然是参加科举考试做

官,数量本来就不多的读书人宁愿参加科举考试也不愿去报

考这些新式学堂。为 了能招到好的学生,洋务派的领袖恭亲

王奕?提 出让年龄 30 岁 以下的举人、优贡 (优秀贡生)及五

品以下的京外各官报考。这下可是捅 了马蜂窝。在士大夫们

看来,让举人、优贡这些 “正途人员”去学习那些所谓的天

文、算数 、机械这些雕虫小技,是不务正业 ,甚至可 以说是

奇耻大辱。洋务派的奕就此与保守派代表人物文渊阁大学

士、同治皇帝的老师倭仁进行 了激烈的辩论。这个倭仁看名

字就不像是好人,“倭”能 “仁”吗?倭仁的观点是:“西人

学天文算学,所损甚大。立 国之道,尚礼仪不 尚权谋。根本

之 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大学士王闿运也说:“火轮者,至

拙之船也,洋炮者,至蠢之器也。”甚至还有人提 出:“学了

洋文,就是降了外 国。”

这样的辩论结果一般都会是不 了了之。但是却导致想学

西学的人越来越少 。优秀人才都去参加科举,因为只有参加

科举考试才能 “做官”。只有那些科举考取功名无望的人才

会无奈尝试学学这些大家都看不起的西学。

京师同文馆第一期报考的 98 人本来素质就不高,最后

录取 了 30 人,很快其 中的 20 人又被淘汰,剩下的 10 人 中

也只有 5 人毕业。很多学生中途转行或者毕业后再去考科举。

比如大翻译家严复,就是在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又考 了几次

科举,可惜都没考上。真考上 了,那我们就看不到严复的翻

译作 品了。

就是这些数量极少的西学学生,也依 旧要将其纳入传统

的科举体系 中去。1888 年,这些西学学生参加 了顺天 乡试 。

这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行 “中学”和 “西学”同考的考试 。

即使这样,也出现诸多学非所用的现象。如严复在英 国学的

是海军驾驶术,归国后却被派去总办学堂。詹天佑在美 国耶

鲁大学学的是土木工程,归国后却让他去福州学习海船驾驶。

可谓挂羊头卖狗 肉,驴头不对马嘴。

在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和接纳上,清 日双方也显示 出不 同

的态度 。《海 国图志》是著名学者魏源受林则徐委托编著的

一部有关世界地理 、历史等知识的综合性 图书,“师夷长技

以制夷”就是这本书提 出来的。该书 1942 年成书之后在 中

国几乎无人 问津 ,到 1862 年甚至 已经在 中国绝版 。与之相

反的是 《海 国图志》传到 日本之后,却被奉为 《葵花宝典》

和 《九阴真经》广为流传,几乎成 了 日本一切知识分子都能

读到的著作。该书在 日本连续 出版 22 次还脱销,一时间 “东

京纸贵”。

与 中国人的潜意识排外相反, 日本人想尽办法吸纳一切

对 自己有用的东西。近现代诸多的军事著作 中,有两部被大

家公认为跨时代纲领性的巨著。一部是德 国军事家克劳塞维

茨的 《战争论》,另一部就是美 国人马汉的 《海权论》。二战

盟军的领袖美 国总统小罗斯福 15 岁生 日那天收到的生 日礼

物,就是他叔叔老罗斯福总统寄来的这本叫 《海权论》的书。

1896 年 《海权论》在 日本翻译 出版 ,出版商激动地给马汉打

电话说:“发财 了,一天之 内就卖出去 了几千本。”马汉 自己

也说 :“我的著作被翻译成 日语 的数量超过 了任何一种其他

语言。”

再看咱大清。清末思想家、教育家黄遵宪利用 自己曾经

在驻 日使馆工作的有利条件,花费 了整整 8 年时间,苦心孤

诣于 1887 年完成 了 《日本 国志》。这套共分 12 志 40 卷 50

万言的巨著,详细介绍 了 日本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

理等方方面面。他先后将书送给 了李鸿章和张之洞,这两个

改革派大腕都对此书大加赞赏,并推荐给 了总理衙 门。但在

此之后就如 肉包子打狗没 了回音。8 年之后该书终于辗转 出

版 ,可惜 已经到 了 1896 年, 甲午战争头一年就结束 了,该

书终于成为大清总结败 因的 “马后炮 ”。梁启超为该书写 了

序言,第一句话就是:“中国人寡知 日本者也。”

与大清举办洋务学堂相 比,日本 “文化开明”截然不 同。

睦仁天皇最初提 出的就是 “求知识于世界 ”,境界上就 比大

清 国的 “西为 中用”高 了不少。明治五年, 日本政府明示如

下教育理念:学问乃立身建业之本,务使 乡中无不学之户,

家 中无不学之人。在 “明治维新”之后, 日本在全 国大力推

行义务教育,许多人 出国留学归国后在学校里任教, 日本教

育在 “明治维新”时期得到 了空前的发展。

1871 年 日本成立文部省,负责主持文教改革事宜。1872

年 8 月,文部省颁布 了 日本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个重要改革

法令 :《学制》。《学制》的要求分三个层次 :第一普及初等

教育和发展师范教育,课程也仿效西方 国家,开设数学、地

理、物理、化学等课程。第二改革 中等教育和发展实业教育,

为社会培养 了大批的初级和高级技术人才。第三注重重点大

学的建设,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

《学制》发布第二年的 1873 年 , 日本小学在校 生 132

万,入学率 28% 。十年之后的 1883 年,小学在校生就达到 了

323 万 ,入学率超过 50% 。1895 年,小学入学率达到 61% 。

1900 年, 日本的教育经费超过 了国民收入的 2% 。1901 年,

根据新颁布的 《小学校令》,小学变成 了义务教育,免收学

费。1907 年开始实行六年义务教育制,小学的入学率 已经达

到 了惊人的 98% 。早稻 田大学的创始人大隈重信 曾说:“教育

于维新之前,仅仅局限于武士阶层的 40 万人,维新之后普

及于全 民。”在 甲午战争之前, 日本 已经有各类大 中小学校

近 3 万所 。有人说 :“日本学校的密集程度 ,已经超过 了中

国的鸦片烟馆 。” 日俄战争之后明治天皇也 曾经说 :打败俄

国最应该感谢的是 日本的小学教师,因为 日本士兵基本都受

过小学教育,而俄 国士兵基本上都是文盲。

可 以肯定地说,就是在 100 多年后的今天,我的家乡也

肯定达不到 日本 1907 年 98% 的小学入学率。我的父亲今年

76 岁,是我老家山村里走 出来的第一个高 中生。小时候我清

晰地记得,父亲 回老家过年时最忙的就是给村里的乡亲写对

联 。写不过来,每家只能写大 门上那一副。到除夕晚上还没

排上队的乡亲,就只好在 门上贴上红纸,用黑木炭在上边画

上一些类似文字的怪符号。今天在我国的乡村,到处都有那

一幅 “气势恢宏”的标语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

学生”。前几天看到一则报导 ,在离贵州著名的世界 自然遗

产小七孔桥景 区 5 公里之外 的荔波县瑶 山乡菇类村 ,全村

1200 人 中还有 1100 多人是文盲、半文盲。1907 到 2015 ,时

间跨越 了两个世纪,差距何止是 100 年 !(气愤 了,起身喝

一罐冰镇青岛猫尿 !)

从 1877 年到 1895 年,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 田大

学等一批高等学府相继创办。到 1918 年, 日本 已经拥有大

学和各类专科学校 118 所,这里面 当然也包括 了我们下一小

节将重点介绍的陆军大学、海军大学等几所军事院校 。18 年

间 日本就培养 出大学生 23100 人。反观 中国,1895 年,中国

最早的工科院校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才创办。北京大学

当时叫京师大学堂,1898 年才创办。至于广大莘莘学子心仪

的清华大学,还要等到美 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钱来创办,

那时候 已经是 1911 年 了。教育体制的改革更是要等到 1905

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之后才能谈起。相 比较而言,双方的

差距不是大,而是 “非常之大”。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20 08 :38

唉 !

几天来深刻地理会 了以下几个词语:

眼高手低,豫驴技穷,亚历山大。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20 20 :43

@快刀客 2015 2015-07-20 12 :26 :22

顶一顶楼主,感谢楼主辛勤劳动,为我们带来如此丰富

的 历史 知识

-----------------------------

有 了快刀老师的鼓励,好像一下子不累了。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20 20 :44

@ntzking 2015-07-20 15 :22 :39

俞天任写过

-----------------------------

对,我也是俞老师的 “冰丝”。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20 20 :48

@腾跃皓 2015-07-20 17 :10 :50

满清不是 中国,满清和 日本一样是侵略者,甲午战争 日

本打败满清是好事。不然满清鞑子还要祸害 中国更长时间,

中国男人头上还要拖着一条猪尾 巴(英语 里辫 子是猪尾 巴

pigtail) 。

-----------------------------

腾老师说的是:我也认为正是这段时期使得 中国落后 了。

学生认为,所谓的 “康雍乾盛世”,不过是温水煮青蛙

而 已。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20 20 :51

@我是汉族人 2014 2015-07-20 17 :47 :46

楼主知道吗?早在十六世纪 日本就两次踏上美洲,新西

班牙 !在十六世纪 日本就多次派 出使 臣出访欧洲, 日本人的

眼界,思想 比汉人高远的多 !!!不是一个层次 !

-----------------------------

谢谢 同根老师指点,回头我好好补补课。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20 23:19

@青梅煮酒 1970 56 楼 2015-07-20 20 :51

@我是汉族人 2014 2015-07-20 17 :47 :46

楼主知道吗?早在十六世纪 日本就两次踏上美洲,新西

班牙 !在十六世纪 日本就多次派 出使 臣出访欧洲, 日本人的

眼界,思想 比汉人高远的多 !!!不是一个层次 !

-----------------------------

谢谢 同根老师指点,回头我好好补补课。

-----------------------------

@我是汉族人 2014 2015-07-20 22 :00 :26

看看 《南蛮贸易》就知道 了

-----------------------------

谢谢您,我一定去看。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20 23:20

@ 司马路 2015-07-20 22 :40 :25

这个值得一看,顶起来

-----------------------------

谢谢 司马老师。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20 23:25

日本 明治维新三大举措之最后也是最重要 的一 点就是

“富国强兵”。与 “文化开明”和 “殖产兴业”相 比,“富国

强兵”有着更加丰富的内容。

日本之所 以在炮舰逼迫下被和平开 国,原因就是在武力

上无法与列强对抗 。因此,明治维新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一致

认为,“强兵”是 “富国之本”。明治政府为 了实现 “富国强

兵”的 目的,巩 固中央集权,一开始就致力于打造一支强大

的常备军。

当时世界上大英帝国的海军最强,法国的陆军最牛。善

于 向最强者学习的 日本起初制定的原则就是 “海军学英吉利,

陆军学法兰西”。后来 由于法 国在 1870 年的普法战争 中战败,

下半句马上就变成 了 “陆军学普鲁士”,—— 日本的建军始

终 以世界第一为 目标。

1873 年 1 月,明治政府颁布 《征兵令》,取消原来武士

阶层的军事特权,宣告 了封建兵制的结束。征兵令规定,凡

年龄达 20 岁 以上的成年男子必须服兵役及预备役 ,从而最

大限度地保证 了兵源。

1882 年朝鲜发生 “壬午兵变”, 日本在与大清的角力 中

失利 。之后 日本 陆军计划在 3 年 内将兵力扩充至 28 个步兵

联队、7 个野战炮兵联队、7 个骑兵大队、7 个工兵大队、7

个辎重兵大队,都是 7 的倍数。这就是最早的 7 个常备师团。

另外还有 1 个屯 田兵联 队。这 7 个精锐师团就是后来 日本庞

大陆军的 “种子”。1884 年朝鲜的 “甲申政变”中 日军的图

谋再次被大清挫败。此后, 日军再度改革军制并建立起具备

紧急应战和快速反应的征兵体制。1890 年,日本军队改革基

本完成。陆军拥有现役常备兵力 5.3 万人。 日本还通过仿效

欧洲的预备役、后备役制度设立第一后备军、第二后备军,

后备军人数达到 25.6 万人,使得战时可用的兵力可迅速膨

胀数倍。军队装备完全实现 了近代化。

期 间在 1886 年 11 月, 日本还制定 了 《警备 队条例》,

在对马海峡设置 了警备队。这些人员当然可 以在战时迅速转

变成正规野战部队。

日本海军的建设下一节 甲午战争 中再做详细介绍。

在此期 间, 日本 国家财政始终给予军备与军队扩张最大

的保证,军费开支始终放在政府支 出的首要位置。在十九世

纪八十年代,军费开支通常 占到财政总支 出的四分之一。甲

午战争之前,为 了赶超北洋舰队 日本海军加紧购舰,军费甚

至达到 了财政总支 出的 30% 。

为 了改革 当时军队的管理体制, 日本在维新刚刚开始的

1869 年 2 月就设立 了兵部省,统辖陆海军事务。短短三年之

后,兵部省又分设为陆军省和海军省,其长官就是我们今后

要经常提到的陆军大 臣和海军大 臣。在倒幕战争 中出了大力

的两大强藩长州藩和萨摩藩成 了 日本 陆海军 的核心 中坚力

量。大体而言,萨摩藩掌控海军,长州藩主宰陆军,带有明

显的地域和宗派色彩。虽然陆海军名义上是并列关系,但实

际上陆军经常起到主导作用。

1872 年 12 月,原来 陆军省下属的参谋局被改组为陆军

参谋本部,统管陆军军令、侦查、参谋等事务。1893 年,也

就是在 甲午战争头一年,在海军的强烈要求下,海军军令部

成立。 日本陆海军是娘胎里带出来的宿仇,历来尿不到一个

壶里,抢夺有限的战争资源是他们永恒的主题。今后我们可

以无数次看到这样的情形,陆军提 出的方案海军一般看不上

眼,海军提 出的计划,陆军就是心里认为不错,行动上也照

样站 出来反对。在联合舰队中曾经有这样一句话,必须拿出

三分之一的精力与英美作战,剩下的三分之二用来对付陆军。

太平洋战争 时期联合舰 队第三任 司令 丰 田副武海军大将就

经常称 陆军为 “马粪”,并多次刻薄地说 :宁愿把 自己的女

儿嫁给一个乞丐,也不能嫁给陆军那些家伙。陆军在战争期

间也谋划过建造属于陆军的航空母舰。就连后来对原子弹的

研究,也是陆海军各 自成立一套班子分别进行,互不通气,

老死不相往来。

陆军叫 “参谋本部”,为什么海军不叫 “海军参谋总部”

呢?这正是陆海军矛盾的一个具体表现 。海军认为那样叫就

有拾人牙慧之嫌,所 以才别 出心裁起名为 “海军军令部 ”,

连一个字都要理论清楚。其实两者职能都一样,干的都是一

样的活儿。你海军算个鸟呀,你有 了军令部,那我陆军一定

要 比你多点啥。这样就在 1893 年 同年,陆军就增设 了教育

总监,负责陆军的教育和训练事宜。除此此外,海军战时还

有一种编制,后来逐渐成为 了常设机构,那就是赫赫有名的

联合舰队。这样,陆海军就各 自形成 了自己的 “三驾马车”:

陆军:陆军省,参谋总部,教育总监。

海军:海军省,军令部,联合舰队。

但是实际上联合舰队长年停泊海上,平时基本不参与大

本营的决策。

战争时期,这些机构往往会联合办公,这就是我们今后

经常要说到的 “军部”或者 “大本营”。“军部”和 “大本营”

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概念,比如后来的关东军等驻外机构也隶

属于军部。

相对而言,大清在军事上基本属于换汤不换药,根本谈

不上改革 。连最有见识的李鸿章都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

事远 出于西人之上 ,独火器不能及也。”如此这般 ,你还能

指望大清会有大 的变革吗?海军只是用 白银搭建 了一支貌

似很唬人的 “北洋水师” (下节详叙)。陆军更惨,只是通

过购进一些洋枪洋炮告别 了冷兵器时代,在制度改革上毫无

所为。

大清的陆军号称百万之众,如果放在冷兵器时代还可 以

说对 日本 占据绝对优势。但是 当时的战争 已经不是仅仅依靠

人数来决定胜负。甲午战争前,清军正规军 已经从入关时的

30 万发展到 了 70 万,其 中八旗兵 25 万,绿营 44 万,这些

兵大部分是旗人。他们吃国家财政,属于名正言顺的正规军。

我们 曾经在一些影视作 品中看到清兵衣服上打着“兵”或“勇”

字。这个 “兵”就是所谓的正规军八旗和绿营。那些 “勇”

就是临时招募来的地方部队,大致包括 曾国藩的湘军,李鸿

章的淮军,以及安徽毅军、河南嵩武军、东北练军、湖南楚

军、山东绥军和巩军等。“兵”和 “勇”加起来总数 98 万,

接近 100 万。可惜并不是 “百万雄狮”,只能算 “百万绵羊”。

可惜遇见群狼,一万只绵羊和百万只绵羊都不可能取胜。

八旗 、绿营早在鸦片战争时期就被英军打得落花流水。

到 了剿灭太平天 国、捻军的时期更是逢战必败。到 了甲午战

争之前,这支正规军仍然保 留着那些入关之时的古老战术:

骑马、射箭、长矛、大刀,腐朽的八旗 、绿营 已经不能担 当

战争的重任。实际上在大清陆军 中能够担纲的,正是 曾国藩、

李鸿章手下那些吃地方财政的 “勇”们。打个不恰 当的比喻,

真正能打仗的不是野战军、正规军,而是武警、派 出所和协

管城管。

英 国海军情报处 曾给予 日本陆军很高的评价,称其 “装

备精 良、组织完善、行动迅速 、服从命令 、斗志高昂、随时

能战”。对于军种的评价是:“步兵最佳、炮兵次之、骑兵一

般”。如果与 中国军队比较,英 国称,“就像十九世纪的文明

军队和 中世纪的军队一样。”

德 国的 《德 国新报》也有这样的报导: 日军的操练方法

均模仿德 国,其实力与德 国劲旅没有差距。如果 中日交战,

日本必操胜算,“若 中国之兵非数倍于彼,恐难期制服也。”

后来的事实也验证 了以上的说法。

通过 “明治维新 ”和 “洋务运动”,大清和 日本可 以说

都穿上 了西装。远看挺光鲜 ,似乎 “帅”且 “酷 ”。但近前

一看, 日本西装里边是衬衣领带蝴蝶结,下边是袜子雪 白皮

鞋锃亮。而大清里边还是原来的肚兜长袍马褂,下边赤脚穿

着尖 口布鞋,不伦不类,咋看咋别扭。

如果把 国家看成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那么“洋务运动”

最多属于保健型的,就是在太阳穴擦点风油精 、在脚底板抹

点清凉油之类,最好也就算吃点治标不治本的草药而 已,药

劲过去之后痼疾依 旧。而 “明治维新”无疑是剖肚挖肠之类

的大手术,看起来很鲜血淋漓,痛苦无 比,结果却是脱胎换

骨,效果显著。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 “洋务运动”和 “明治维新”的话,

前者为 “鱼”,后者为 “渔”。表面上三点水之别,实际上差

之千里。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21 13:38

@青梅煮酒 1970 56 楼 2015-07-20 20 :51:00

@我是汉族人 2014 2015-07-20 17 :47 :46

楼主知道吗?早在十六世纪 日本就两次踏上美洲,新西

班牙 !在十六世纪 日本就多次派 出使 臣出访欧洲, 日本人的

眼界,思想 比汉人高远的多 !!!不是一个层次 !

-----------------------------

@yu_xiangyu 2015-07-21 09 :13 :12

谢谢 同根老师指点,回头我好好补补课。

—————————————————

16 世纪初是明朝,中国对外交流很多,葡萄牙西班牙人

都和 中国很多贸易往来,东亚包括 日本的航海贸易被郑 氏父

子垄断,澳门成为贸易 中转战,玉米,辣椒,番茄,番薯引

入 中国后被大面积种植,红衣大炮成为抗清利器, 日本主要

贸易伙伴还是 中国, 日本一直支持郑成功的反青复明,那个

时候 中国人的思想绝不落后于 日本

-----------------------------

总觉得在清朝的 200 多年间,中国落伍 了。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21 13:41

@勇敢区殷实 2015-07-21 09 :30 :13

这是讲太平洋战争还是 日本跟 中国发展史啊?这样写

下去跟教科书一样,枯燥无味。个人建议哈。检重要的写例

如战前的美 日军力对 比,美 日对战争的态度等等。其他的发

展史可不可 以另书成 日本或者 中国发展史?

-----------------------------

谢谢勇敢老师。

就我这水平,想不枯燥都难。

您提示的内容后边都会详细介绍的,我也想直接就说珍

珠港、中途 岛、莱特湾,那多过瘾呀。

所 以才将前边这部分尽可能简略。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21 14 :53

终于完成 了第一章第一节第一小节,感觉就是一个字:

累。

昨晚 回头看 了一遍,除了那些狗屁不通的语言之外,有

两处明显错误:

一、第一次黑船来航的时间是 1853 年,误写为 1953 年。

二、《海 国图志》的成书时间是 1842 年 ,误写为 1942

年。

在此诚恳向大家道歉。

今后发之前多看两遍,尽可能避免或少 出类似的错误。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21 21:19

@一树菠萝 2015-07-21 16 :41:56

估计要写几年,前排 占座。

-----------------------------

菠萝老师,不是前排,请上座,看茶 !

毛尖、乌龙、铁观音?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21 21:21

@一树菠萝 2015-07-21 16 :41:56

估计要写几年,前排 占座。

-----------------------------

汇报一下,以学生的耐心,估计用不 了几年的。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21 22 :41

1.1.2 日本军 国主义初具雏形

对于 “军 国主义”,中国 《辞海》上的定义是:“把 国家

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一切为 了侵略扩张的黩武思想和行

动”。相 比于 《辞海》的惜字如金 ,国民党元老戴季陶 曾有

更为明晰的解释 :“军 国主义就是 以军事组织力量作为政权

的重心,一切政治势力都附从于军事势力之下,一切政治组

织都附从于军 国组织之下。”用词虽然不 同,但基本含义一

致 。相对于他们的 “文绉绉”,我的 “打油诗”说法就是 :

国家军人说 了算,一切 围绕军事转;政府 内股让一让,主要

任务是打仗。

日本的 “军 国主义 ”,如果想在 中国历史上找到类似的

年代,我认为最相似的有两个:秦和蜀汉。尽管秦始皇的雄

才伟略和诸葛孔明的运筹帷幄我都极端崇拜。不幸的是,这

两个政权都很快败亡。之后 日本的盛极而衰也正好印证 了这

一点。

用历史的观点来看, 日本军 国主义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

“之功”,它是诸多主客观 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独具特色的天皇制。

经过 20 多年的明治维新, 日本于 1889 年颁布 了 《大 日

本帝国宪法》,也就是 《明治宪法》。宪法首先明确 了天皇在

国家权力 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不但赋予 了其在政治、军事、

经济、法律 、外交等方面的最高权力,更对上述权力罩上 了

一种神权的色彩,成为维系 日本军 国主义制度的基石。

《明治宪法》第一条 “大 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

治”、第三条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第十一条 “天皇统帅陆

海军”、第十二条 “天皇决定陆海军的编制及常备兵额”、第

十三条 “天皇决定宣战和议和”、第十 四条 “天皇宣布戒严”

等,给予 了天皇在军事上无上的特权 。军队不是 国家的军队,

而是属于天皇。我们 习惯称 日本兵为 “鬼子”,但是他们 自

己和汉奸及其他 “亚奸”们都 “尊称 ”为 “皇军”,就是这

个道理。

《明治宪法》第五十五条说,各 国务大 臣 “辅弼天皇,

承担其责”。各大 臣不对首相和议会负责 ,而直接对天皇负

责。第十条还这样说,行政上的官制 由天皇任命文武官员,

因此首相不能罢免大 臣,一定要罢免时,必须 以内阁意见不

一致为 由实行总辞职,然后 由天皇任命新首相重新组阁,这

就为将来军部左右 内阁和政府埋下 了伏笔。

仅有这些还不够, 日本还通过宣传教育忠君思想来神化

天皇。 日本极力鼓吹民族主义, 自诩他们的历史 比任何 民族

都要久远 ,把 日本说成是 “神的国家”, 自恃 “大和 民族最

优秀”, 日本是 “万 国之本的国家”。他们把 自己居住的岛国

当成是 日出之岛,宣称是大地的中心。而他们的天皇是 “万

世一系”的神 ,是 “天照大神的子孙”。长期 以来 , 日本 国

民对天皇始终是惶恐有加,顶礼膜拜。这样的 “神”还被奉

为陆海军大元帅,是军队的 “最高首长 ”。这样军队 自然就

成为 “神”的皇军,军队的军 国主义行为也就成 了按神的 旨

意行事的 “合法”、“神圣”行动。

天皇在 日本 国民和军队 中到底有 多 “神 ”,我们可 以通

过 以下几个简单的事例来 了解一二。

从 1876 年到 1880 年,为 了树立天皇在 国民中无与伦 比

的 “神”之地位, 日本政府安排明治天皇到全 国各地进行 了

一次空前规模的巡幸。 日本学者木下 尚江在 自己的 自传 中描

写过这样的情形:“在雨 中,从 10 里、20 里的山中,成群结

队的人们背着婴儿、搀扶着老人一起 出来参拜天皇。一旦允

许 自由通行,道路两旁的男男女女就会争先恐后地跑 出来,

互相冲撞、互相推挤,他们拼命争抢的是马蹄踢起或者马车

溅起的沾满泥土的小石块 。在老百姓之 间流传着这样的话,

如果拿到天皇走过的砂石,则会全家安宁,五谷丰登。”

同样的情形,1941 年 9 月,就在太平洋战争开战前夕,

一篇文章获得 了 日本全 国作文大赛第一名。作文 内容的大意

是:一个在 中国前线阵亡将士手 中紧紧攥着一块鹅卵石。—

—那块鹅卵石来 自于皇宫,很可能被天皇看到、甚至踩到过。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开过光的。

在 日俄战争 中两个儿子都战死 的乃木希典在 日本被称

为 “军神”。1912 年 7 月 30 日,明治天皇病死,乃木希典一

直为其守灵。就这还不行 ,同年 9 月 13 日明治天皇殡葬之

日,乃木悲伤之极,为报恩和教育世人,他和夫人双双 自杀

追随明治天皇而去。这件事在 日本被广为传颂,为 日本军 国

主义教育提供 了一个极好的素材 。 日本媒体称其为 “人间模

范”、“国之忠 臣”,并为其搞 国葬、造神社 、塑铜像 ,使之

近乎于 “神化”的九千岁。

日本陆军的常规编制最高是师团,其规模和 中国以及西

方部队中的师基本对应,某种情况下略大于之。师团之下是

旅 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分别对应旅 、团、营、连、

排 。至于我们今后经常提到的军、方面军、总军,基本上属

于战时的临时编制。实际运作 中,天皇除了不参与直接的军

事战术指挥,其余如师团长的任命、联队军旗的授予,都是

天皇的分 内之责。

日本陆军大将 山下奉文,这可是老酒 (笔者 自称,下 同)

日军十大将领排行榜上的风云人物,因横扫马来亚和新加坡

被盟军惊呼为 “马来之虎”,为人是 出名的飞扬跋扈。山下

奉文有一个 习惯,每换一个服役地点,他的办公桌都会随即

挪动。挪动的 目的是为 了始终朝 向那一个方 向: 日本天皇所

在的皇宫。

日本陆军在面临绝境的时候,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焚

烧军旗 ,因为那是天皇亲 自授予的。军旗在,部队的编制就

可 以保 留,军旗不在,部队番号随之取消。军旗为敌人缴获,

被视为 日本军人最大的耻辱。

陆军有尊重天皇的习俗,海军 当然也有 自己有别于陆军

的规矩 。 日本的每一艘战舰都 “供奉 ”有天皇的 “玉照”,

作为激励将士奋勇作战的精神武器。在作战 中,如果一艘军

舰被击沉或濒临沉没,那么舰长的首要任务不是救助士兵,

而是先派 出最强壮、水性最好的士兵负责 向其他军舰转移天

皇的 “玉照”。至于此举有 多少实际意义 ,为此要死去多少

人,那都是不用考虑的事 。天皇是 “神 ”,即使是 “玉照”

也不能下海游泳,虽然裕仁天皇作为还算 出色的海洋生物学

家,很可能游泳水平并不低。

被我们 习惯地称为 “二战三大元 凶”的东条英机有着这

样的座右铭:“以吾皇为吾行动之借镜。”他 曾经在否认 自己

的政权是独裁政权 的一次演讲 中说,“叫做东条英机的这个

人只是一介卑微 臣民。我与你们唯一的不 同点是,我被天皇

授予首相的责任。我只是沐浴于陛下的光辉下才显得 出众。

要不是这种光辉,我不过是路边的一块小卵石。正是 因为我

得到陛下的信任并担负我 目前的职务,才使我显得 出众。这

使我与欧洲的众所周知的独裁统治者完全不 同。”事实也的

确如此,1944 年塞班岛失守后,天皇的一句 “不信任”就让

东条英机主动乖乖地卷铺盖 回家。

我们都知道 日本有个首相叫 田中义一,“欲征服世界 ,

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就 出 自他的 《田

中奏折》。就是这样一个胆大包天的牛人,天皇的一句训斥,

田中义一就吓得赶紧辞职,回家之后很快郁郁而亡。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战败投降之后,还有很多 日本军

人孤零零地守卫在太平洋一些荒凉的海 岛上,他们要为天皇

而战,死而后 已。在塞班岛,一个名叫横井庄一的 日军小队

长坚持战斗到 了 1972 年。他说:“日本军人接受的训示是宁

可牺牲于疆场,也绝对不投降,我是为 日本天皇和 日本精神

而战的。”而在两年之后的 1974 年,顽抗 了 29 年的最后一

个 日本兵小野 田宽郎,在接到他 当年的上级,—— 已经做 了

书商的原陆军少佐谷 口义美的投降命令之后,在菲律宾卢邦

岛向当地警察局投降。在小野 田打游击藏身的山洞里,石壁

上挂着 “把战争进行到底”的标语,还有刻在香蕉叶上的天

皇 肖像。小野 田坚持要将保存 良好的军刀亲 自交给天皇。和

横井和小野 田一样, 日本士兵认为,在天皇面前任何生命都

微不足道,对天皇的效忠重于泰 山,而 自己的生命轻于鸿毛,

一个 日本战士的最高荣誉就是为天皇战死。

作者:青梅煮酒 1970 日期:2015-07-21 22 :41

对天皇的效忠不光是陆海军士兵,还包括全体 国民。就

在盟军最后逼近 日本本土的时候,所有的 日本人包括男女老

幼都参加 了抗击盟军登陆的军事编队训练。由于缺乏武器,

他们使用的甚至是原始时代削尖的竹竿。因为天皇告诉他们:

誓死不降。他们的标语是:“万众一心,视死如归。”人人都

唱的一首歌是,“亿万灵魂为天皇。”

美 国有一个专 门研究 日本人心理的专家埃德温.莱顿博

士,他 曾经在终战之前告诉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在

当今的 日本,只有天皇有权使 日本人停止战争。如果他让所

有的妇女剪掉头发,或者叫国民倒立起来,用手走路,他们

都将照办不误 。甚至他命令所有 的男人都割掉睾丸 ,99% 的

人都会从命。”(莱顿博士只是打个 比方,不过我倒真想看看

日本人一起变成东方不败活林平之的怪异模样 )。正 因为此,

美 国人 因为恐惧 日本最后的殊死抵抗才 同意 日本保 留国体,

也就是保 留天皇。因此,今天我们提到的 “无条件投降”其

实是不准确的。

天皇居住的皇宫成为 日本人心 目中的 “圣地”。1941 年

12 月 7 日南云忠一的机动部队袭击珍珠港之后,日本举 国上

下举行 了规模宏大的庆祝活动。在皇宫二重桥外参拜的人群

络绎不绝,男人们高呼 “天皇万岁”,女人们也身着盛装,

前来祝贺,向皇宫深深鞠躬 、跪拜。相反 ,1945 年 8 月 15

日天皇裕仁宣布投降之后,东京有数万人再次来到二重桥 ,

无数家庭的全家老小拜伏在地,面对皇宫,叩头遥拜,痛哭

不 已。竟然还有全家老少三代集体 自杀。横滨的一所小学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