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

出自专栏《半小时漫画中国哲学史》

商周时期,民间出现了一本史上最烧脑的读物——《易经》,之所以「令人头大」,是因为它探讨了阴阳。

阴阳五行是个玄乎又神秘的玩意儿,几千年来没少影响我们的生活。

健康论阴阳,取名看五行,

出门翻皇历,结婚看八字。

所以,面对如此玄妙的知识,我们绝对不能就此放过,而更重要的是:

「阴阳五行」,听起来就很刺激、很费脑细胞,是不是?别紧张,今天我们开扒的难道相当于——

我们主要讲的是,春秋战国之前,阴阳五行发展。简单来说,春秋战国之前,阴阳五行大致经历了这三个阶段:

接下来,我们来一个个看:

一、阴阳五行是怎么来的?

1.阴阳是怎么来的?

古人学会种地后,经常要干一件事儿:观日。

据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古人观察,太阳照过来后,情况大致是这样:

人们把向阳的一面称为阳,背阳的一面称为阴。

于是就有了阴和阳这两个概念。

2.五行是怎么来的?

很久以前,地球上有一个六百岁的老人,他和家人开心地生活在一起。一天,一个神秘男子找上门来,让他造船。

于是,老人和家人叮叮咚咚好多年,终于建成一艘巨大的游艇,还在里面塞了鸡鸭猫狗和各种野生动物。

突然有一天,山崩地裂,全世界的水都冒出来,祸害花花草草、各种生命。这时候,主角光环突然出现,老人和他的家人,藏在游艇中安然无恙。

这个老人就是诺亚,而神秘男子就是上帝。

这就是诺亚方舟的故事。

人类自打进入农业社会,就没少被洪水折磨。

原因很简单,河畔土地肥沃,种啥长啥,而且浇水方便,所以当时大家都住在河畔。

四大文明古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就对应地诞生在恒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和黄河流域。

但悲惨的是,老天要你三更哭,绝不等你到五更。有时候大家还在做梦,洪水一来,连人带庄稼一波全带走。

所以,世界上就出现很多跟洪水相关的故事,比如西方诺亚方舟的故事,以及中国大禹治水的故事。

虽然说洪水堪比猛兽,可人类也不能对着它干瞪眼,于是开始观察洪水,盘算着能不能战胜它。

先是有人发现,洪水哗啦啦流下来,携带了大量泥土。

再加上当时的人类擅长亲近自然,他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些神奇的事情。

花草树木要活着就离不开水。

金属也都藏在土地里面。

一场大火能够瞬间带走一片森林。

这里的金,有人说是山川,也有人说是指上古时期用来挖井的金属器具。

总之,大家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五样东西——

所以,大家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是由这五种元素组成的。

关于五行的来源,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是这个说法是相对来说可信度最高的。

所以一开始,阴阳和五行是自然界客观存的事物和现象。

后来大家把它们升华后,就产生了阴阳&五行思想。

二、阴阳五行思想刚出道

1.阴阳思想的诞生

话说在商周时期,民间出现了一本史上最烧脑的读物——

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易经》。

首先,《易经》的作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据说《易经》是由商周时期的巫官、史官和卜官共同写就的,他们不仅总结了前人留下的占卜资料,还融入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经验。

到战国时期,有人给这本书做了个解释版,这个版本就叫《易传》。

后来,大家把《易经》跟《易传》合在一起,并称《周易》。

言归正传,《易经》又是怎么解释阴阳的呢?相信大家应该见过下面这张图。

下面,我们就来讲解一下这张图的内容……

呵呵!想得美!

古人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相反的两种性质,比如:有大就有小,有长就有短。

所以上面图中的「—」和「- -」表示事物的对立关系。

后来,在《易传》中,有人把「- -」称为阴,把「—」称为阳,这时候「阴」和「阳」就不是「背阳」和「向阳」两种概念了,而是表示事物相反的两个面。

虽然《易传》是第一本提出阴阳观念的书,但关于这一思想的阐述,早在《易经》中就出现了。

有了阴阳观念后,大家在生活中发现阴和阳能互相转化,比如黑的能变白,白的能变黑。

总之,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既然事物在不停地变,那万一好事变坏事呢?

这时候就要能量爆棚,掌握人生方向盘,扭转乾坤,让坏事变好事。

2.五行思想的产生

商周时期有个人叫箕子,他是商纣王的叔叔。商朝被周武王灭了后,他就进山里去修炼。

可周武王是个热爱学习的好宝宝,他翻山越岭钻进了小树林,找到了箕子,向他讨教治国之道。

于是,箕子掏出一本治世秘方给了周武王。

所谓九畴,其实就是九条原则。

温馨提示:也有人说《洪范九畴》并不是箕子写的,而是夏禹提出的。

九畴第一条原则是:初一曰五行(此处省略你认识但看不懂的百来字)……

这里的五行指的就是金木水火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自然万物是由五行组成的,而且这五种元素之间是有联系的。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箕子是第一个明确阐述出五行关系的人,所以他被称为五行始祖。

世界能正常运转,就要靠这种联系。

这种联系不能被破坏,一旦被破坏,就会导致世界「大翻车」。

所以说要想不翻车,就不能破坏五行的联系。

可问题来了,好好的五行,怎么就被破坏了呢?

你看商纣王,这货不仅杀人如麻,还活挖人心、泡狐狸精,这都是人干的事儿吗?

商纣王不干人事儿,五行间的联系就被破坏了,老天就派周武王把他送给了阎王。

这就是商朝灭亡的原因。

至此之后,大家就开始用五行解释王朝兴衰。

当然,这种说法有点玄乎,还有点神秘,好比现在所说的「因果报应」,但古人内心还真就是这么想的。

另外,通过商纣王的故事,我们也得提醒在座的广大男士:有事没事别泡狐狸精,有本事就去泡蛇精啊!

发展到这里,五行和阴阳呢,就从客观存在的东西和现象变成了一种思想,用来指导大家的行为,算是真正实现了——

思想的种子一旦埋下,铁定一发而不可收拾,到了周朝末期,阴阳五行思想开始流行起来……

三、阴阳五行思想大流行

1.阴阳思想大流行

话说在周幽王时期,世界上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当时的人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不多,都被吓惨了,于是开启了一场全民讨论:好好的地,怎么说震就震了?

这时候,一个叫伯阳父的文化人跳了出来,说:

翻译过来就是说,大地上有两种气——阴气和阳气,这两种气本来在正常运行。

但是突然有一天,这两种气受刺激疯了,开始乱窜。于是,大地愤怒了,然后就发生了地震。

解释完了地震的起因,伯阳父回头一看,这时候的周王朝惨兮兮的,眼见得就要倒台了,那这又是为什么呢?一定是因为这次地震引起的。

伯阳父认为,这次地震引发了山体崩塌,然后河流的源头被堵塞。没了水,老百姓就没法正常生活,周王朝也自然就越来越惨兮兮,老百姓也每天哭唧唧。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要对自己好一点,自己背不了的锅,就让老天去背吧!

2.五行思想大流行

周王朝坐拥天下七百多年后,气数殆尽,越混越惨,一个王朝倒下,千万个马后炮思想家站起来。

其中有个人叫史伯,他是周朝末期的文官。

他就开始琢磨:好好的周朝,咋说不行就不行了呢?这哥们儿的思绪飞过人山人海,飞入山川河流,突然间茅塞顿开:

这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一起组成的,

但是——

如果这个世界只由土或是只由水组成,那么这个世界能好吗?

自然世界是这样,按照同样的道理,周王朝之所以玩完,也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听取大臣的意见,搞「一言堂」。

所以,一个国家要想活得久,统治者就要听取大臣们的意见,也就是史伯所说的——

「和」是指多种元素,也就是多种声音;「同」是指单一元素,也就是一种声音。

这就是孔子哲学思想中,君子和而不同的来源。

总之,在史伯看来,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只有多种元素在一起相互作用,才能不断发展。这就好比——

3.阴阳五行和民心向背

时间嘀嗒一声,来到了乱哄哄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鲁国国君正在一门心思玩斗鸡,结果一个不小心引发了内乱,被自己的家臣季氏给端了,还惨兮兮地死在了异乡。

这事儿发生后,举国震惊。当时晋国有个文官叫史墨,他会一点占卜之术,算是半个神棍。于是有人就去向他讨教:

史墨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世界是由阴阳五行构成的,所有事物都有阴阳两面,所以世界变幻无常。

既然这样,那风水轮流转,鲁公被踹,季氏上位,纯属常规操作。

可问题在于,堂堂鲁公为何说踹就被踹了呢?这是因为鲁公坐庄时存在感一般,反而季氏做的很多事儿赢得了民心。

大家扶稳坐好,我们来简单作个总结。

阴阳五行从一开始的客观存在,逐渐被人们赋予了更多能量,不仅用于解释王朝的兴衰,还用于指导君王的行为。

而民心向背的问题,也成了诸子百家乃至之后历朝历代的热门议题。

所以,这就决定了中国哲学偏向和立足于解决现实问题的特质。

本篇选自《半小时漫画中国哲学史》,翻开本书,分清中国哲学的三大流派,理清中国哲学的来龙去脉!

请点击下方书籍卡片,继续阅读全本精彩内容。

备案号:YXA1GZkL1GFrw5nBraUwnJ1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