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词填空」如何提高正确率?
要做好「选词填空」,必须具备两点。第一、有积累。第二、会分析。
先说第一点「有积累」。
主要是通过积累,了解各种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当然了,具体到复习过程中,我建议主要是去积累各种成语的意思和用法,而不要去管两个字的词语。
为什么这么建议?
从必要性上讲:大多数两个字的词语,哪怕不刻意积累,它们的意思和用法我们也了解。比如以下词语:包容、限制、趋势、挖掘、承载、刺激、严谨、福祉……但成语则不同,成语若不刻意积累,它们的意思和用法我们往往会拿不准。比如以下成语:未雨绸缪、大而化之、危言危行、惨淡经营、南辕北辙、休戚相关、令行禁止、扬汤止沸……因此,积累成语是必要的,而积累词语没有必要性。
从可行性上讲:两个字的词语几乎是无限的,但是成语是有限的。因此,积累成语是可行的,而积累词语没有可行性。
积累成语的方式分为一气呵成式和化整为零式。一气呵成式就是先弄一份常考成语的资料看起来,看到八九不离十了再开始做题。文末我整理了「公考常考成语 365」,有需要的可以打印出来经常温习下。化整为零式就是不看资料直接做题,做题时手边放本成语词典,碰到不了解的成语,就查字典并做好笔记。成语词典我推荐这两本,一红一绿搭配使用。
…
有人说,我选择一气呵成式,但我不用你整理的资料,我直接用背成语词典的方式来一气呵成可以吗?当然可以,因为任何汇总资料对成语的解析都比不上成语词典,成语词典上不仅告诉你成语的意思,还告诉你用法,而且还有例句。事实上确实有人是用成语词典来积累的。(没错,正是在下)
一气呵成和化整为零两种方式都可以,看个人习惯。但是无论用哪种方式,都要确保把成语吃透。什么叫吃透?就是充分掌握成语的意思以及充分掌握成语的用法。
掌握意思的重要性大家都懂。
比如久假不归,如果不懂意思,会误以为它是指单位的老油条老是请假不来上班,但其实它是指长期借用某个东西而没有归还。
比如不忍卒读,如果不懂意思,会误以为它是指文章写得很差让人读不下,但其实它是指文章内容悲惨,如《活着》。
比如韦编三绝,它的意思是指刻苦读书,不能指刻苦搬砖或刻苦深蹲。
比如娓娓动听,它的意思是指说话好听,不能指音乐好听。
比如钟灵毓秀,是指美好的自然环境孕育优秀的人才,不是指这个人本身很秀。
比如人浮于事,是指人员数量多于工作所需,人多事少,不是单纯地指摸鱼。
比如噤若寒蝉,是形容不敢作声,不是形容很冷。
比如下里巴人,是指通俗文艺作品,不是指乡下人。
比如大而化之,是指做事大意马虎,不是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比如目光如炬,是形容见识远大,不能说「她开了美颜后目光如炬」。
比如万人空巷,是指人们都从巷子里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不能说「《天龙八部》热播时,万人空巷,都在家看电视」。
掌握用法的重要性其实很多人都忽略了。掌握用法最主要就是避免语法功能误用。
比如漠不关心,意思谁都懂,但用法容易出错。不能说漠不关心女友,这个成语后面不能加宾语。
比如当务之急,意思谁都懂,但用法容易出错。不能说当务之急的事情或者目前的当务之急,因为这样会形成重复。
比如肝胆相照,不能用作状语,不能说他们兄弟俩肝胆相照地对待彼此。
比如望其项背,只能用在否定句中。徐静雨就经常用错,导致被网友疯狂模仿。
除了语法功能误用,还有褒义贬义误用。
比如日新月异用于褒义,不能说网络诈骗的手段日新月异。
比如弹冠相庆用于贬义,不能说屠呦呦得奖后人们弹冠相庆。
比如如火如荼用于褒义,不能说她的炫富短视频搞得如火如荼。
比如寻章摘句用于贬义,不能说莫言多年来寻章摘句,终获大奖。
另外还有比较少考到的谦辞敬辞误用。
比如敬谢不敏用于自谦,不能说你就敬谢不敏。
比如鼎力相助用于敬语,不能说我的鼎力相助。
再说第二点「会分析」。
所谓分析,包括以下几点:
一、分析文段的语意。
即文段主要在说什么内容,中心思想是什么。
二、分析上下文的逻辑。
一般是通过连词来判断出逻辑关系。转折、递进、条件、目的、让步、并列、顺承、假设、比较、选择,主要就是这十大关系。
表转折的连词有:虽然、但是、可是、然而等。
表递进的连词有:不但、不仅、而且等。
表条件的连词有:只要、除非等。
表目的的连词有:以便、为了等。
表让步的连词有:即使、固然、纵使、纵然等。
表并列的连词有:和、与、同、同时等。
表顺承的连词有:那么、于是、便等。
表假设关系的连词有:如果、倘若、假如等。
表比较的连词有:与其、不如、如同。
表选择的连词有:要么、或者等。
但有两点很重要,必须提醒大家:第一是对连词的理解不能机械化,比如「如果」这个词,在有的文段里表示假设,在有的文段里也可以表示条件。第二是分析逻辑关系不能光靠连词,有的文段没有连词出现,那就要靠其他的东西来分析逻辑关系,比如实词甚至标点符号。
三、分析填空处那句话的语法结构。
这点非常重要,大概四分之一的题都是用语法结构是否有错误来确定答案的。
语法错误主要有:成分残缺(最常见的是缺少主语和缺少宾语),搭配不当(最常见的是动宾搭配不当),主动与被动混淆、肯定与否定混淆等等。
四、分析文段的感情色彩和词句的轻重程度。
分析文段的感情色彩:比如狼奔豕突是贬义词,而文段感情色彩偏向褒义,是在说孩子们到处跑很可爱,那么这个词就不匹配文段;
分析词句的轻重程度:比如父爱和母爱不尽相同,父亲更关注孩子的发展,母亲更关注孩子的生活。这里的不尽相同如果换成大相径庭,那就是程度过重。
五、分析文段的修辞手法。
常考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反衬,倒装,对偶,引用,反问,反语,排比,夸张,双关。
这个点考得不多,但值得一提的是,比喻,拟人,反语,夸张,双关,引用这六种手法出现时,往往会用上双引号。
有积累加上会分析,足以解决大部分的选词填空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练习几道真题。
例题:作为一位久负盛名的作家,他写时评类文章习惯于 ______。因此,只有少数熟悉他的读者才能读出其中的弦外之音。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龙飞凤舞
B. 旁敲侧击
C. 旁征博引
D. 舞文弄墨
解析:A 选项最容易排除,因为这题是讲作家写文章的。而龙飞凤舞是用来形容书法的。B 选项旁敲侧击是指说话或者写文章以间接曲折的手法来表达,填到空里刚刚好,就因为用了间接曲折的手法,所以「熟悉他的读者才能读出弦外之音」。C 选项旁征博引是指大量引用各种材料来论证观点,既然都这么努力地论证观点了,那就不存在什么弦外之音了,也不会只有熟悉的读者才能读懂。D 选项舞文弄墨是指玩弄文字技巧或歪曲法律条文,是个贬义词。而文中的作家是久负盛名的,这是褒义。又褒又贬不是矛盾了吗?照说久负盛名的作家也不可能是个舞文弄墨的货吧。因此这题选 B。
例题:革命免不了使用暴力,免不了造成社会一定的破坏和震荡,这是 ______ 的客观事实。有人据此否定革命,认为革命的代价太大,不如采取和平渐进的改良方式。这种观点貌似有理,但它脱离具体情况抽象地议论改良和革命的优劣,实则毫无意义。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可否认
B. 毋庸讳言
C. 不言而喻
D. 无可争辩
解析:革命免不了造成破坏,这是什么样的客观事实?单看这一句话肯定选不出来。必须看后面的「有人据此否定革命」,这里的「此」指什么?就是指革命会造成破坏这个事实。也就是说,有人以「革命会造成破坏」为理由来否定革命。既然他们以「革命会造成破坏」为理由来否定革命,那他们肯定承认「革命会造成破坏」。因此,这个空绝对不选 A 不可否认或者 D 无可争辩,因为根本没有人想要否定或者争辩「革命会造成破坏」。换句话说,如果选 A,按逻辑来说语句应该是这样:革命免不了造成破坏,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有人硬是要否定这个事实,那就是罔顾历史……同样地,如果选 D,按逻辑来说语句应该是这样:革命免不了造成破坏,这是无可争辩的客观事实。有人硬是要争辩这个事,那就是罔顾历史……
A 和 D 排除了,再说 C。不言而喻,是指不用说就能明白的道理。它一般形容道理,不是形容客观事实。当然了,平常我们也会造句说「这是不言而喻的事」,但这是指这个事里面包含的道理。而如果造句说「不言而喻的客观事实」,那就比较牵强了。毕竟客观事实,只是有没有看见、会不会承认的问题,不是理解不理解的问题。况且,如果选 C,那么按逻辑来说语句应该是这样:革命免不了造成破坏,这是不言而喻的客观事实。可有人就是不明白……这题的正确答案是 B。毋庸讳言,即无须忌讳,直说无妨。直接承认革命会造成破坏,这是正常的,这不代表它就不如改良。不破坏旧的,怎么建立美好的新的呢?
例题:知识可以通过间接的途径获得,审美也存在其他的来源和开式,但师生之间彼此的透彻了解与关切,施教者 ______ 透示出的热爱和睿智,受教者 ______ 聆听表现出的诚恳和渴望,问题不得解决的苦苦思索,问题解决后的 ______,发自内心的钦佩和赏识等等,这种特定时空的共同构思、问答、行动以及伴随其中的喜悦痛苦,是任何第三者不曾感受,别的场合也不曾有过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声情并茂 全神贯注 笑逐颜开
B. 倾尽全力 敛声屏气 相视一笑
C. 言传身教 聚精会神 喜上眉梢
D. 循循善诱 凝神屏气 会心一笑
解析:这道题从第一空就能分析出正确选项。施教者怎么样才是透示出的热爱和睿智呢?A 选项声情并茂肯定不行。首先,声情并茂一般是用来形容朗诵或者歌唱,不用来形容教学。其次,声情并茂是指声音好听感情充沛,和睿智没有任何关系。我儿子幼稚园的集体朗诵都是声情并茂的,但睿智在哪里?B 选项倾尽全力也是一样,可以透示出热爱教学,但是和睿智没有任何关系。C 选项言传身教这个成语,意思是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别人教育别人。虽然也有教育的意思,但这里的教育明显是品行方面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性的教育。但文段讲的是知识性的教育,是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就比如尊老爱幼这事可以言传身教,宽容大度这事可以言传身教,但量子力学你怎么言传身教?因此,这题只能选 D。循循善诱是指善于慢慢地有步骤地引导教育。这可以透示出热爱,不热爱的话没有耐心做这事。这也可以透示出睿智,不睿智的话不可能善于引导。
当然了,上面几个题都是只涉及成语的。也有一些题只涉及两个字的词语,不涉及成语。那怎么办呢?其实也好办。只考词语的选词填空,就相当于让我们跳过了第一点:有积累,只需要第二点:会分析即可。比如下面几道真题。
例题:相对中原地区,黄河上游人们的生活与风俗我并不熟悉,无法一下子 ______ 到心灵层面的东西。但我还是带着 ______ 去拍,去体验普通人的生活在令人敬畏的大自然和 ______ 的历史面前是什么情形。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感受 疑问 悠久
B. 碰触 好奇 变迁
C. 深入 憧憬 沉寂
D. 捕捉 敬意 沧桑
解析:第一空先可以排除 C 深入。要选深入的话,那应该说无法深入到心灵层面,不能说无法深入到心灵层面的东西。第二空可以排除 A 和 B。前面一句已经说了无法 get 到心灵层面的东西,接着说「但我还是带着什么去拍去体验」。这个「但」很重要,它表示转折。而如果选 A 或者 B 的话,就绝对不应该用「但」,要用「所以」。正因为无法 get 到心灵层面的东西,所以我才带着疑问带着好奇去拍啊。至此,ABC 都排除掉了,此题选 D。
例题:人就是一棵树。当我们有所失的时候,必须去 ______,你会发现生命中那些曾以为不可或缺的东西,就像树的须根,一旦 ______,同样也能顽强地活下去,这就是生命力。当人被迫面临一个新的环境,或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命状态时,曾经的成就与辉煌,就像那华丽的树冠,只会成为生命的 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适应 失去 负担
B. 争取 干枯 象征
C. 承受 萎缩 点缀
D. 挽救 暴露 印记
解析:这题上下文的衔接非常清晰。「当我们有所失的时候,必须去 XX」「曾以为不可或缺的东西,一旦 XX,同样也能顽强地活下去」。这意思就是说:有的东西失去了就失去了,扛一扛就过去了,没想象得那么严重。所以第一空排除 B 争取和 D 挽救,明显不是必须争取必须挽救嘛。其实连 C 承受也能排除掉,必须承受四个字在这段文字里很没有逻辑。不承受还能咋地?不能咋地啊。只能承受嘛。当然,有人不敢这么轻易排除 C。但是看第三空,C 点缀不太合适。华丽的树冠成为点缀也很不错啊。但前文说了是面对一个全新的完全不同的状态时,都没根了,营养都不够吸收了,这种时候华丽的树冠只会是负担嘛。因此这题选 A。
例题:一根网线、一部手机,把偏远的贫困地区链接进了广阔的大市场,电商扶贫,不是 ______ 地把农产品搬到网上,更是在深层次地倒逼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进而扩展到其他相关领域,创建出中国式扶贫的新 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简单 范本
B. 盲目 方向
C. 机械 蓝图
D. 被动 模式
解析:这题从第一空来看就可以秒 A 了。首先,D 被动很容易排除。什么叫「被动地把农产品搬到网上」?被动就是被动,但「把」字表示主动,被动和把怎么可以组合在一起呢?其次 B 和 C 也可以直接排除。因为盲目和机械,贬义贬得太过了。如果选它们,那么文段就应该用「不是……而是……」,不应该用「不是……更是……」。比如:不是盲目地把农产品搬到网上,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如何如何……最后说 A 简单,这个词恰到好处。不是简单地把农产品搬到网上,更是深层次地如何如何。更深层次正好和前面的简单相呼应,且简单没有贬得那么厉害,因此可以用「不是……更是……」。
当然了,有人觉得第一空就排除 BC 还是不保险。那就结合一下第二空。B 方向可以排除,因为目前需要做的是沿着目前电商扶贫的方向更深入地做下去,而不是换个新方向。另外,创建新方向,中文里也没有这样的搭配。至于 C 蓝图也可以排除,文段是让我们做什么做什么,而做了以后,便可以创建出新范本了。做都做了,结果才只是创建出蓝图?蓝图是做事之前就应该设计好的。另外,创建新蓝图,中文里也没有这样的搭配。一般说设计蓝图。
当然了,更多的选词填空题是既有成语又有两字词语。
例题: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南极洲对人们来说是一个 ______ 的地方,古代和中世纪的地理学家,往往把南极周围画成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或者画成一个环形的海岛。从 16 世纪起,在几乎所有的地图上都画着南极的土地,但地理学家都是凭着自己的 ______ 画出来的,因为谁也没有见过这块土地。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广阔无垠 经验
B.神秘莫测 理解
C.人迹罕至 推理
D.一无所知 想象
解析:文段已经明确说了,那个时代谁都没去过南极,不知道南极啥样。所以第一空填 B 神秘莫测或者 D 一无所知会比较好。A 广阔无垠就不行。大家都没去过,怎么会对人们来说是广阔无垠的地方呢?有人说,人们是从地理学家的地图中推断出广阔无垠的。那也不对啊。因为有的地理学家把南极画成一个环形的海岛,环形海岛也不是广阔无垠啊。C 人迹罕至也可以排除。什么叫「对人们来说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对企鹅来说难道就不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了吗?要用人迹罕至可以,直接说南极洲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至此 A 和 C 已经排除了。
接下来再分析第二空,B 理解可以排除,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怎么凭理解画出来?凭想象还差不多。因此这题选 D。
例题:说话不仅是一种生理功能,更是一种能力,会说话的人,纵然 ______,滔滔不绝,听者也不以为苦,纵然 ______,一字千金,也能绕梁三日。成功人士大多是成功的说话者,毫不夸张地说,其成功至少有一半是靠舌头 ______ 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能言善辩 讷口少言 实现
B. 绘声绘色 不露声色 完成
C. 口若悬河 片言只语 创造
D. 侃侃而谈 缄口不言 获取
解析:这道题的逻辑非常清晰,纵然是表示让步的。这段文字就是告诉大家:会说话的人,就算说得再多,别人也不嫌多;就算说得再少,别人不嫌少。所以这个题的第一空就填一个表示话比较多的成语,第二空就填一个表示话比较少的成语。因此从第一空就能确定下来选 C。能言善辩、绘声绘色、侃侃而谈这三个词本身就含有会说话的意思。所以如果填这三个词的话,为什么要用「纵然」?纵然表示假设中的让步啊。选 ABD 的话不需要用「纵然」。
例题:老兵老了,70 年前,他们正值 ______,甘洒一腔热血,捍卫社稷百姓;今天,他们一个个步入 ______,其中很多人甚至来不及承接鲜花与美誉,就在沉默与凄凉中故去,令人 ______。
依次填入文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风华正茂 耄耋之年 辛酸
B. 豆蔻年华 烈士暮年 唏嘘
C. 青春年少 风烛残年 心酸
D. 青葱岁月 古稀之年 心痛
解析:先看第一个空:老兵老了,70 年前他们正值 ______。通过这个空可以先排除 A。因为正值风华正茂这个搭配犯了语义重复的错误。风华正茂已经有「正」的意思了,前面不能再加个「正值」。接着 B 也可以排除。因为豆蔻年华是形容女孩子的,而文段里用的是「他们」,所以应该是男兵。根据第一个空排除了 AB,只剩下 CD 了。
再看第二个空:今天,他们一个个步入 ______。通过这个空可以排除 D。因为古稀之年是指 70 岁的年龄。如果今天老兵们一个个步入古稀之年,那么 70 年前他们就刚出生。刚出生就上战场,难道是超人吗?我们的老兵不是超人,他们是以凡人之躯比肩超人。
例题:当下,「网红食品」让一些美食爱好者 _____。然而,朋友圈里美食宣传往往真假莫辨,「网红食品」利用朋友圈熟人关系、口碑传播的社交特性推销产品,甚至 ____ 营销公众号为其背书。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接踵而至 鼓动
B. 蜂拥而至 发起
C. 亦步亦趋 策动
D. 趋之若鹜 发动
解析:这段文字的逻辑也是明显的。「网红食品」肯定是让美食爱好者一窝蜂地追逐热捧。正因为被追逐热捧,所以后面才有一个转折「然而美食宣传往往真假莫辨」。因此要选一个表示一窝蜂追逐热捧的成语。于是排除 C 亦步亦趋,亦步亦趋仅仅是形容人没有主见。接下来,趋之若鹜是指许多人争相追逐,显然可以选。接踵而至和蜂拥而至形容人们接连不断到来一窝蜂地到来,也可以表达追逐热捧的意思。
而排除 AB 是因为接踵而至和蜂拥而至里面「至」的意思是「到来」。只有文章明示或暗示了某个地点时才能说「到来」。比如,该小镇风景秀美,每逢假日游客们便接踵而至。比如,食物被抛入水中还不到一分钟,鲨鱼就蜂拥而至。如果这道题说的是「网红餐馆」,那就完全可以选 AB。可惜题目说的是「网红食品」,「网红食品」是不能让美食爱好者们「至」的。整个文段也没有暗示任何地点。因此要排除 AB。
例题:从长远来看,要维持一个城市的活力和繁荣,就必须注重提高普通市民的生活质量,这最终决定了一个城市真正的 ______,决定了一个城市是不是 ______ 长期居住,是不是值得在闲暇之时走进 ______,去发现和体验每个人各具特色的生活状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内涵 值得 千家万户
B. 品位 适宜 大街小巷
C. 地位 方便 街头巷尾
D. 价值 能够 寻常巷陌
解析:先看第一空,市民的生活质量决定了一个城市真正的什么?C 地位是要排除的,城市地位这种硬东西绝对不是由市民生活质量来决定的,否则中国地位最高的城市就是常州无锡珠海佛山等等了。再看第二空,D 能够是要排除的。什么叫「一个城市是不是能够长期居住」?哪个城市不能长期居住?不能够长期居住的还叫城市吗?印度那么多「干净又卫生」的城市,还不是一堆人长期居住。最后看第三空,A 千家万户是可以排除的。什么叫「闲暇之时走进千家万户」,那叫私闯民宅,属于非法侵入住宅罪。犯法了知道吗?
当然了,不是所有的选词填空都要通过分析得出答案,有些时候可能一个简单的固定搭配就确定答案了。比如「构建新型电力体系」,这里就是要用「构建」,因为所有官媒都这么用。也许我们并不知道构筑、建设、创建哪里错了,但是我们就是觉得构建更加顺口一些,这就是很多高手口中的「语感」。
附录:公考常考成语 365
1、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话。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精当,无懈可击。
5、差强人意:指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6、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用作贬义。
7、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结力量再干。也可写作「重振旗鼓」。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说假话。「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2、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
13、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
14、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15、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无可非议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无可厚非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16、莫衷一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使用时要注意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17、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18、刮目相看:一般用来指用新的眼光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19、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20、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该词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数量词。
21、好整以暇:形容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不能误用作贬义。
22、仁者见仁:指对同一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
23、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
24、不稂不莠:稂,狼尾草。全词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
25、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能误用作褒义。
26、含英咀华: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
27、拾人牙慧:抄袭或套用别人的语言和文字作为自己的话。用作贬义。
28、裹足不前:指由于顾虑或者害怕而停步不前。
29、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30、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的后面。后也用来比喻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本词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含自谦义。
31、休戚与共:指同甘共苦。注意不能将本词与「息息相关」混淆,息息相关只比喻关系密切面无同甘共苦之义。
32、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33、穷形尽相:指文章细腻生动。不要把它误解成原形毕露之义。
34、贻笑大方:大方,有见识的内行。让有见识的内行见笑。
35、数典忘祖:数典忘祖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36、鹿死谁手:泛指谁获得胜利。
37、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的华丽。注意本词形容的对象。
38、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
39、洛阳纸贵:比喻文学作品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40、天马行空:可褒可贬。作褒义时,多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作贬义时,比喻不切实际。
41、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鹤叫都疑为追兵。形容惊慌疑惧。
42、罄竹难书:罄竹难书指即使把竹简写尽了也写不完累累罪恶。比喻罪恶很多,难以说完(贬义词)。
43、望穿秋水:秋水,比喻眼睛。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
44、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本词只用于自谦。
45、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多含贬义。
46、屡试不爽: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47、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
48、捉襟见肘: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也可以用来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49、粉墨登场:装扮好了,登场演戏。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
50、饮鸩止渴:鸩,一种毒酒。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后果。贬义词。
51、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贬义词)
52、管中窥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有时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