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2日
在日本传统的文化艺术中,从一度是妓女的演艺成为大雅之堂的高尚艺术,非歌舞伎莫属了。它以其独特的集歌、舞、演剧为一身的豪华妖艳的风格,已走过了几百年。在日本,歌舞伎就像中国的京剧一样,备受大众喜爱。
歌舞伎不是艺伎,是日本的国粹
事实上,歌舞伎是一种戏剧形式,是日本三大国剧之一,与艺伎、歌舞伎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是以日本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的大宫文化为背景的舞乐,镰仓时代与室町时代的武家文化养育的能乐、狂言,江户时代生成的人形净琉璃,这四种日本传统古典民间艺术的集大成者。它有点儿类似于京剧,都是源自民间的传统艺术,都有着华丽的视觉呈现、复杂的程式与讲究。
歌舞伎中既有以武士、僧侣、公卿等上层社会为描绘对象的「时代物」,也有取材于市井平民阶级的「世话物」,及女方专门领域的舞踊(舞蹈)剧「所作事」。另外也有着义太夫狂言、纯歌舞伎与新歌舞伎等之分。
歌舞伎的诞生、发展、生成,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着历史悠久的渊源。日本的舞乐、能乐、狂言,就是在全面吸收中国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与日本自身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而生发出来的民族戏剧。歌舞伎又在综合了舞乐、能、狂言、净琉璃的「芝居」样式基础上,直接吸收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营养,再经摄取、消化、分解,和谐融人日本江户庶民的审美情趣,纳入艺术再生的轨道而重新创造的日本民族戏剧。
在歌舞伎之前,「伎乐」作为主要民俗文化在日本流行。日本的伎乐,就是中国古代乐舞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伴随着中国佛教文化与佛教音乐陆续传入日本,公元 538 年,日本伎乐又与佛教音乐相互交融形成了日本的「邦乐」。虽然现在日本不再演出邦乐,却保留了邦乐演出的历史资料。日本的乐舞也是经由中国传入日本的,这就是日本舞乐样式与中国乐舞形式相仿的根因。中国古代民间乐舞「散乐」(中国的百戏),是在公元 8 世纪,随同日本回国遣唐使和赴日本的中国唐代乐师,传进了日本。
正因中国古代乐舞源源不断地流入日本,便使日本的民俗艺能,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营养,并产生了日本的伎乐、舞乐,散乐。德川幕府统治时代,安定的社会生活,城市商业的繁荣,庶民生活的提高,使市俗文化得以发展。于是日本文化的中心,随同德川幕府的迁移也从京都移到江户(东京)。江户,便成为日本建立的新文化蓬勃兴起的基地。歌舞伎便是在这个文化基地产生的戏剧原形。
「歌舞伎」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顾名思义,歌,代表音乐;舞,表示舞蹈;伎,则是表演的技巧的意思。
歌舞伎中的女性要由男人来演绎
歌舞伎的始祖是日本妇孺皆知的美女阿国,她在表演时即兴加进现实生活中诙谐情节,演出引起轰动,阿国创新的《念佛舞》,不断充实、完善,从民间传入宫廷,渐渐成为独具风格的表演艺术。
在没有戏园子的时代,歌舞伎表演的场所多在寺庙和神社中的舞台上,观看表演的人有的坐在地上,有的站在舞台边。日本寺庙和神社多草坪,草坪在日语中被称作「芝生」。戏剧在日语中被称作「芝居」,所以最早歌舞伎表演可以说是日本戏剧的起源。
阿国创建了歌舞伎后,在京都、大坂一带的「游女」受其影响组织了许多「游女歌舞伎」,她们除了演剧之外还从事卖淫活动,因此被幕府认定为败坏社会风气而于 1629 年禁止。剧团变更办法,以年轻貌美的男子扮演女人的角色,产生了歌舞伎中的「女形」,这种歌舞伎被称为「若众歌舞伎」。「若众歌舞伎」中的青年男子演员因为年轻貌美,深受武士的喜爱,演员生活作风糜烂,经常和观众发生同性恋情,时有殉情、私奔等引起社会轰动的事件发生。为了杜绝类似问题,幕府只好颁布发令只允许成年男性来表演节目,也就是说只有成年人男人才能表演歌舞伎。
男演员演出的「女形」,虚幻妖艳,给人以超脱现实的美感。歌舞伎从此改变了侧重以美媚之貌蛊惑观众的做法,转而追求演技,逐渐发展成专门由男演员演出的纯粹演艺。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无论是男人、将领、商人、小孩、王子、年轻女性、年迈女性、鬼魂,各式各样的角色皆是由男性演出。想要区分角色,可得注意演员的动作与衣着。
歌舞伎的舞台布景非常讲究,既体现日本的花道艺术,又有旋转舞台和升降舞台,千变万化,再配以华丽的舞蹈演出,可谓豪华绚丽。
歌舞伎妆依照角色而不同,越是脱离人性的角色(如神、鬼),脸上的妆容就会越与正常人迥异,比如说强调面部肌肉与血管的妆容。红色的妆代表好人、蓝色的妆代表敌人、而褐色的妆代表恶魔或地精。
歌舞伎的演出内容,分为历史上武士故事为主的「荒事」和民间社会男女爱情故事为主的「和事」。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演员们穿上华丽的衣服,化上妆,动作表情非常夸张。它强调戏曲效果的姿势、动作、眼神以及它的摆架子、玩特技和夸张的出场、快速的换装、神奇的转变,都是欣赏歌舞伎表演的乐趣所在。
歌舞伎不仅世袭,而且还有专属家纹
没有家族传承,便没有日本歌舞伎。歌舞伎作为一种国粹,也非常注重传承,因此,大部分家族都会采取世袭的办法,而主角的位置通常掌握在「名门之后」的手中。
由此可见,歌舞伎是一个按等级划分的职业,日本人常把他们当作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当然,能够继承歌舞伎技艺的多是家族里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非歌舞伎家族后裔要在这个等级阶梯上爬到最高地位,是非常稀有的。
歌舞伎的剧目中出现喜欢的演员时,观众们一般不是用演员的名字而是用屋号来称唿他们。屋号就是家族的名称,几乎每一个屋号都有自己特定的「家纹」。
作为日本的固有文化,「家纹」自古以来代表血统与家族地位得以流传至今。平安中期以后,一些贵族就开始把自己家族特有的纹样用于庄重场合所穿的和服上。这样,在重大仪式上就可以一目了然的通过服装纹样分辨出对方的身份。江户时代,各地的大名每年要到江户参觐将军,为了在路上及入城时相互识别,在大名及其随从的枪、刀鞘、行李上都标上了家徽。因为这些纹样是世袭的,久而久之就固定下来。
日本歌舞伎演员的艺名也采用「袭名制」,即家族的前辈创下名号之后,后代子嗣艺优者即沿袭此艺名,称为某某第某代(目)。比如,当《忠臣藏》在 18 世纪上演于舞台时,那时候主演就是绝色男伶松本幸四郎。现而今,松本家已经传到第 9 代了。
想要进入这个行业非常难,「袭名」是其中一个办法,就是改掉你的本名本姓,跟随你想追随的「歌舞伎名门」家族的姓。
作者 刘翠霞
歌舞伎在日本是怎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