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遗憾的是,这个「大事件」最终还是发生了——「四皇」里的一个出现了崩塌,这崩塌的还不是别人,正是最强大的白胡子(划掉)——晋国。
在多年和楚国的斗争中,晋国兴起了一系列军功贵族,如赵氏、魏氏、韩氏、荀氏、中行氏、智氏等,在几家贵族的把控下,晋国国君名存实亡,六家打来打去,最终赵氏、韩式、魏氏三家获得了最终胜利。
三家一合计,我们都这么厉害了,还要晋国干啥?于是,就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事件——庞大的晋国轰然解体,领土大部被韩赵魏三国瓜分,天下平衡被彻底打破,更为血腥的新时代——战国开始了。
如果说春秋时代还只是各个老大抢地盘争当扛把子,那战国时代,就是实实在在等待「海贼王」出现的斗争。
在这个时代,楚国一开始仍能保持既有战争能力,北上灭亡驻马店地区的蔡国,距离蚕食中原又前进了一步,同时灭掉了本来已经制霸东部沿海的越国,随后又和齐国爆发徐州之战,占领徐州。
图 17:战国初期的楚国国土面积示意图
别看楚国总自认为「我蛮夷也」,但实际上,楚人已经成为在华夏文明涉足薄弱的南方地区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从版图上看,「中国」终于从原来的北方黄河政权,彻底成为黄河—长江的混合国度。
如果在这个时代,楚国能一举灭掉所有诸侯,那么如今的这个问题可能就不存在了。但也正是这之后楚国急转直下的国运,使得湖北地区最接近「大一统王朝」首都的可能性,在 2000 年前就彻底消失。
强大的楚国为了自己的霸业,收编了一个带领魏国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军事家吴起,他想针对楚国庞大的国土和混乱的政治制度不匹配的问题进行改革,却被保守派群起而射杀之。
没想到,吴起的头号粉丝卫鞅却来到楚国隔壁的秦国,锐意改革,被封秦楚交界的商地,号称「商鞅」。虽然商鞅最后也落得一个身死人手,但一个全新的制度——中央集权、军功序列,开始彻底在当时位于西垂的秦国扎下了根。
图 18: 秦(橙色)楚(蓝色)两国发家时地理位置示意图
从图上你会发现,秦、楚两国,就如同双生子一般,一个是依靠黄河最大支流渭河起家,制霸陕西的古国;一个是依靠长江最大支流汉水起家,制霸湖北的古国。
两家作为诸侯眼里的西戎、南蛮小兄弟,从春秋时代关系就很好,到了战国时期,更是代代通婚,秦国的娘家人基本都是芈姓的存在。
不过,就在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越过难于上青天的秦岭、大巴山,天梯石栈相勾连地进入到中原政权从未涉足的西南土地——四川盆地,灭掉了这里神秘的古国——古蜀国、古巴国,迅速扩大了自己地盘。
图 19:秦国扩张示意图
从图上可以看到,四川盆地基本四面环山,所以古称「蜀道难」,只有东侧沿着长江穿越巫山才能进入湖北江汉,这个通道就是著名的「长江三峡」。
这时候可以发现,自此的秦国和楚国的地理优势就产生了极大的逆转。
此时,在经济上,秦国在四川盆地这个大宝贝里大修水利设施,使之成为自己的商品粮基地;在战略上,楚人的母亲河汉水被秦人抓住了脑袋不说,长江上游也全被控制。
随后,在纵横家张仪的撺掇下,两方因「商地」的问题,沿丹水爆发「丹阳—蓝田」之战,楚国大败,秦国彻底占领汉中,楚国的「命脉」开始急转直下。
图 20:商地以及丹阳—蓝田所在位置示意图
后来,秦国惠文王死后,他老婆宣太后摄政,也就是电视剧里那个「芈月」,这个嫁到秦国的楚国人,开始亲自着手瓦解自己的故乡。
而此时,把持整个长江、汉水、丹水上游的秦国,顺流而下攻打楚国易如反掌,但楚国反击却难上加难。
此后的楚国在各个战役中基本就没赢过,丹阳、鄢、郢都先后被攻克,所以就一直被打一直迁都,迁都到陈(河南周口)还是不行,最后已经迁到了安徽的寿春,还是按照惯例叫做「郢」,但是却再也没脸说自己是「湖北人」了。
图 21:秦楚战争示意图
总之,秦灭亡六国的过程,深刻印证了一个事实——在中国这片大地上,「从西到东顺流而下、从北到南攻克长江」——都是统一天下的最好模式,纵强大如楚国,缺少后方、地处东南的它,也最终伴随着最后的希望项燕战败于王翦,给这个国家奏响了绝唱。
当然,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虽然是句吹牛的话,但无论陈胜吴广还是项羽刘邦,某种意义来说他们都是曾今庞大楚国的一份子——要知道,秦始皇仅仅比刘邦大三岁,刘邦这位爷大半辈子都是战国楚国人,他亲眼看着秦始皇长大、统一六国、挂掉、农民起义,已经快 50 的他,打死也想不到天命能砸到自己的头上。
汉水、汉朝、汉族
但是,如果我们看到刘邦的发家史,你就会发现——他真正的好运,都是从他被项羽封到「汉中王」开始的。
占据汉中的刘邦,南控巴蜀,向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控制陕西关中,直接把自己的「汉」政权变成了秦国第二,而汉统一天下的模式,本质和秦国也并无差别。
楚国虽然没赢,但楚人赢了。汉水王国虽然没能创造奇迹,但一个「汉王」,却让这条大江成为了一个伟大王朝,乃至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名字。
就在荆州无人不知、汉中名震天下的时候,现在的武汉在干啥呢?要知道,武汉可是汉水和长江的交汇口啊。
很遗憾,汉水这条江,比起北边的黄河,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对江汉平原湖泊成因与地质钻孔资料的分析表明,这一地区的第四纪地层是河流相沉积旋回的多次重复。说明该地区在第四纪时呈现出河湖交错的地貌景观,因而江汉平原的发育过程是一个典型的泛滥平原。
也就是说,在第四纪的很长时间里,汉水下游河道非常不稳有关定,曾有过多次迁徙,或者表现为漫流状态。——《汉水中下游河道变迁与提防》
就在当年宣太后彻底反攻楚国的「鄢郢之战」中,已经崭露头角的白起将军,正是靠着掘汉水河道,淹了楚国的陪都「鄢」,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宜城,最终彻底搅乱楚国,攻陷首都荆州。
图 22:汉水中下游城市分布示意图
从宜城再往下,就到了不太好玩的汉水下游了——
上古时期气候非常温暖,就连北方都广泛分布大象、鳄鱼,降雨量极高,这就导致黄河流域都有着大量的洪泛无人区。
这就更别说降水量更高的长江中游江汉盆地了——先秦乃至秦汉的中国,气候仍相对温暖,北方逐渐稳定,但江汉下游仍难以开发。
图 23:汉水中上游一带城市同下游地区的云梦泽平原对比示意图
而如今荆州市这个地方,不仅离云梦泽较远,还贴近「汉水上游城市线」——古时长江在这里曾拥有一条分流,直接在仙桃一带注入汉水,这个分流加上汇合后的汉水最下游,又被称作「夏水」。
也就是说,现在的荆州才是曾经「大江三角」的重镇,所以它从楚国的郢都后,又先后成为了汉南郡、设江陵城,一直闻名。
而在「夏水」那边,可就没人控制得住了,它泛滥出一片非常不适合人生存的「古云梦泽」平原。别说「武汉」了,就算上整个汉水下游,都就没什么像样的城市——比如如今位于这里的仙桃,曾被屈原称为「沧浪之水」。
总之,因为「江、夏」在这里纠结,这里又被定为「江夏郡」,治所在如今武汉的「新洲区」,此郡早期一直默默无闻,勉强算是「武汉早期历史」了。
等到秦始皇,这个强大的帝国,这个一大半血统都是楚国人的帝王,究极进化,开始升级楚国未竟之事业——
他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东南最后一个没解决的区域——如今的广东、广西——当年曾是壮傣系民族「西瓯越人」的地盘(壮族先祖,语言和泰国近似)。
这样一来,长江南部的支流湘江,开始走向更为重要的位置上。
图 24:从长江—湘江—漓江—珠江一带的「水运动脉」的构建,秦始皇最终征服广东广西示意图
我们可以发现,从长江以南,湘江——漓江——珠江(西江)被彻底打通,对岭南的开发直到汉武帝时期才算彻底结束——在这一过程中,湘江沿岸的长沙也开始崛起。
这样的开发,继承了秦朝的汉朝有过之而无不及,汉武的纵横捭阖,也从不亚于秦皇。
这样一来,曾经作为广阔南蛮地的荆楚,因为更南的岭南地区的纳入,开始成为真正的「中转站」。
所以,在上有荆州下有长沙的湖南湖北,已经足以应对这里的局面,而正如前面所说,无论汉水和长江交汇的云梦泽、还是湘江和长江交汇的洞庭湖,都并不适宜居住,但这里却正是如今武汉、岳阳两个大都市的所在,不过这就要继续往下看了。
(注:岳阳如今为湖南第二大城市,长沙并未如荆州一般被赶超。)
虽然当时的武汉那边不咋样,但因为「中国」版图的彻底扩大,湖北地区从原来的「南蛮」彻底成为「天下正中」,它顺长江上游过三峡可到四川盆地,下游可到吴越三角,向上可到河南中原,向下能到广东岭南,成为事实性的「通衢」。
图 25:作为通衢的湖北示意图
那么按理说,湖北不是可以取代河南,成为「新中原」了么?
其实,此时从版图上看似平衡的中国南北,实际人口分布非常不平衡,中国南方所在的华南地块不同于阶梯状的北方,多为密密麻麻的河谷山地,平地实在太少,所以看似广大的南方,人口容纳能力本就不如北方。
其次,此时的中国北方仍是纯粹的经济重心、龙兴之地,南方只不过是充满沼泽的「卑湿水热」之地,野生动物极多的岭南更是充满人类难以抵抗的传染病,号称「蛮荒烟瘴」,这也是为什么三国时期的魏国只不过占领了北方,却可以被认为「三分天下有其二」。
所以就算在湖北省,真正的战略要地也绝不是什么武汉,而是那个把守汉水上游,和中原接壤的著名地区——襄阳,这个位于南阳盆地,我们从「丹阳」开始就提到的,中原和江汉之间的「玄关」。
图 26:早期湖北的重镇襄阳—南阳(南阳古代多属于荆州)地理位置示意图
其实,有这么一句诗,就很直观的描述了当时湖北西部的战略价值——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不过,早在东汉时期,这一带就已经成为一场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地带——
前面说过,江汉平原群山围绕多沼泽,虽然泛滥严重的江汉平原,但毕竟地处南方,也有着大量小山坡(比如珞珈山)、矶(水边大石头)等粗糙地带,有山有水乱糟糟,就是土匪军阀的天然滋生处,类似的「好汉乐园」还有山东西南一代的黄泛地和山区的交汇处,比如梁山泊等。
所以,正是在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在湖北随州一带兴起了声势浩大的「绿林军」,直到如今,绿林都是土匪草莽的代名词(很神奇,这时山东也兴起了赤眉军)。
绿林军造反后,皇族后裔,湖北襄阳人刘縯、刘秀兄弟也同时在宛城(南阳)起兵,加入绿林。刘縯这个人很能打,为剿灭王莽政权起到重要作用,也参与扶持绿林首领,皇室后裔刘玄称帝。
没想到刘縯功高,又是个大直男,很快就被刘玄猜忌设计弄死,而一直比较低调的刘秀,却回到宛城重振旗鼓,最终以河北为根据地,一路剿灭天下所有势力,给汉朝再次续命,建立后汉(东汉)王朝。
不过东汉这个王朝,从一开始就是刘秀联合一帮地方地主土豪军阀建起来的,所以终其一朝,也没有解决各地豪族士族的问题,最后也成为了「东汉末年」的乱世之缘起。
此时的湖北一带,仍然是由襄阳、荆州等老大带飞的状况,但是武汉一带的开发出现了巨大进展——在这片沼泽地上,有一个凸起的小山「龟山」边上,建立了一座叫做「却月城」的城池,成为武汉建城之始。
这之后的故事就耳熟能详了——在北方被打成筛子的刘备,在进入南阳到达荆州后,虽获得从非酋变欧皇的重要人物卡牌诸葛亮,但再次被追着打,你所听到的什么新野、博望坡、长坂坡也都是南阳—襄阳—荆州这一片。
襄阳的重要性,直到大家熟知的《射雕》中,南宋防御蒙古时,都是全力守护的重镇,甚至直到如今,都是仅次武汉的副中心。
这时候的武汉在干嘛呢?
一切的转折,都系在了之前并无存在感的——荆州东部的夏水泛滥地了,在这里的刘备孙权,连同他们手下的大神诸葛周瑜,全都看到了自己人生的新希望。
因为这地方河流变迁太严重,这个曹操和孙刘于荆州江汉地区的决战——赤壁之战,我们虽然到现在也无法确定到底是在哪里打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已经出不了位于古云梦泽的「江夏」,也就是武汉一带的范围了——
——武汉这片儿,终于有能力决定中国的命运了。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图 27:赤壁之战示意图
如图,从西北汉水破南阳、下江陵,舳舻千里顺流而下的曹操,和以东南为大本营的孙吴,在赤壁决战。
结果——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赤壁赋》苏轼。
赤壁之战之后,天下三分的局势开始确定,而三分的节点正是荆州湖北地区——
荆州北部的襄阳南阳归于曹操,西部的江陵(南郡)成为刘备的地盘,东部的江夏则被孙权控制。
(注:东汉时期的荆州不同于如今的「荆州市」,而是包含如今河南南阳、湖北、湖南等的广大地区。)
至此,本来在苏州(吴郡)起家的孙权,终于有信心开始自己的称霸大业,他在长江南边的小城秣陵修筑了坚固的「石头城」,并且起了个大名鼎鼎的名字——「建业」,义为「建功立业」,此为南京建都之始——至于南京的位置前面已经讲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要说孙权这个爷们起名虽然不咋雅,但是非常大气——建都建业后,他为了对中原更大的野心,在江夏的「鄂」(今鄂州),又建设了一个崭新的新城——武昌,义为「武运昌盛」。
图 28:武昌(鄂州)和武汉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但是!注意了(敲图片),这个武昌,和如今武汉的武昌毫无关系,它在鄂州,不在武汉。也就是说,虽然江夏一带走上了历史舞台,但是武汉这一带的军事意义仍高于经济意义,比如孙权在夏口(这才是真正的,今天的武汉武昌区)一个叫做黄鹄矶的上面修了个瞭望塔——号称「黄鹤楼」,目的是看看小姨子有没有跑了(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