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国民政府派系林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2022年1月6日

一来孙中山死得太早,又没留下完善的理论体系,导致党内共识不足;二来蒋介石武德不振,导致军事威权没能建立起来,无法震慑各路军阀;三来李宗仁等人出身不行,在党内高层缺乏权威,导致始终无法以军统党;四来汪精卫等党内大佬手中没枪,空有人望无法立威。

所以最后蒋介石因为党军两方面的关系都还可以,上位了,但是上位归上位,下边的各种派系他摆不平,所以就铛琅下来了。

顺便我要吐槽一下,这个问题的前提就是错的。

国民革命军没有「基本消灭」孙传芳和吴佩孚势力,吴佩孚实际上是在败于北伐军之后退守河南,然后被张作霖以「南下讨赤」的名义给灭掉的。

孙传芳就更有意思了,虽然在北伐之初孙传芳大败而归,但是收拢残军之后老孙又是一条好汉——蒋介石 1927 年 8 月下野的直接原因就是与孙传芳等部在徐州一战损失惨重。

所以你想象中的「国民革命军天兵一至,各地军阀望风而降」的情况根本不存在——这直接导致了国民政府派系林立的畸形结构。

为什么说「畸形」呢?因为孙中山死前正着手改组国民党,他是希望将国民党改组为列宁式的、组织严密的现代政党的。为此他提出了「联俄联共」,并从苏联人手里拿了大量援助,但问题在于他改组了一半就死了,所以有几件大事是没有搞定的。

第一件大事,是没有形成完整而稳定的思想理论体系。这导致日后国民党内严重缺乏统一的思想指引——别觉得学毛概马原没用,其实很有用,至少大家知道了咱们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啥,努力的方向是啥,不然一万个人一万个解释,最后只能乱套;

第二件大事,是党内没有形成完善的权力移交制度。孙中山个人权威实在太高——这大哥当年在清末就是响当当的大反贼,能让三点会哥老会公推他做大哥起事反清的那种。民国成立之后先是做了一任临时大总统,然后又搞了临时约法,先后数次以护法之名武装起事维护法统,整个国民党的威望系于他一人之身,所以他说要联俄联共,你们就得联俄联共,不服的可以滚。结果第二次直奉战争打完了他受邀去北京共商国是,查出来癌症死在了北京,导致原本在党内作为二把手的胡汉民没能顺利上位;汪精卫借着苏联人的力量成为了孙中山之后的党内领袖,党内左右之争逐渐激化,加上共产党、共产国际、外界军阀,方方面面的利益如何权衡是摆在国民党领导人面前的一大难题,所以从孙中山死后开始,一旦党内爆发剧烈冲突国民党就会分裂——最右倾的西山会议派在北伐前就分裂了;北伐过程中蒋介石与左派决裂,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等等。

第三件大事,是国民党始终没有一支「决定性」的武装力量。没有完善的思想体系没关系,没有完善的权力移交制度也没关系,如果有军事强人能带着北伐军打穿中国,一样可以靠军事胜利带来的巨大权威来凝聚意志,但问题在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是蒋介石……

……

……

……

蒋介石在北伐过程中的表现极其拉胯,甚至一度传言被击毙,完全沦为战场笑柄。而能打的部队呢,要么就是跟共产党关系密切,要么就是新桂系这样的、跟国民党高层渊源较少的队伍。

所以这就导致了最后国民党的老大,必须是这样一个人:

首先他必须得对军队有一定的掌控力,拥有听命于自己的直系军队。

蒋介石因为早年做过黄埔军校校长而胜出了,这也是日后「黄埔系」的来历。

其次他最好跟先总理孙中山有一点姻亲关系,能够继承孙中山的政治遗产。

蒋介石因为想方设法搞定了宋美龄而生出了,这桩婚事其实对双方都有好处——宋家再次获得了跻身党内高层的重要筹码;而蒋介石则得以以孙中山连襟的身份举过三民主义的大旗,双赢,只有陈洁如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最后他必须在党内拥有一定的影响力,最好是可以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进行一些理论解释,以此来凝聚党内意志。

蒋介石炒股可以,嫖娼也挺在行,但是搞理论不太行;可幸运得是他有个好哥们,是跟他一起同过窗、一起嫖过娼的交情,叫带几套……呸,是戴季陶(这该死的输入法),戴季陶以前是孙中山的秘书,他立场偏右,又熟悉孙中山的各种思想和理论,最后搞了个「戴季陶主义」,这个主义非!常!妙!

因为它表面上承袭了「三民主义」,实际上反共反苏,给所有国民党内部的反动派提供了思想基础。

国民党「右派」虽然被称之为「派」,实际上并不是一支统一的政治力量。一方面,它不能 单纯以「阶级学说」进行划分,因为其中既包括新兴的资产阶级,也包括部分进步地主、开明士 绅,以及部分知识分子;另一方面,它也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或政治纲领,有的主张实行西方民 主政治,有的主张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有的主张实行法西斯统治。但在「反共」、「反苏」、仇视 「苏维埃」革命和「工农运动」方面,「右派」有着共同的政治利益和政治目标。——熊芳亮·「戴季陶主义」的崛起与顾颉刚的宿命 ——「美国模式」与民国时期的民族政治(四)

蒋介石跟戴季陶的关系是非同一般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蒋纬国,就是戴季陶的儿子。

这话是蒋纬国自己亲口说的,1996 年,蒋纬国接受《联合报》记者汪士淳采访,日后出版了《千山独行——蒋纬国的人生之旅》一书,在书中他自认,自己是戴季陶与重松金子之子。因为戴季陶当时已经结婚,而且非常怕老婆,所以蒋介石挺身而出,收养了这个孩子。

其实吧,蒋纬国到底是谁的儿子有待商榷,因为当年蒋介石和戴季陶住在一块,生下蒋纬国的那位日本女子呢,跟他俩都发生过关系(……),我估计是日后孩子生下来了,到底是谁的一时之间没有定论,戴季陶比较怕老婆,老蒋那时候相对自由,所以就由蒋介石出面把孩子认下来了——结果这孩子越长越大,跟戴季陶越来越像,然而蒋介石此时地位越来越高,也没法让蒋纬国认祖归宗了,索性将错就错,就这么地了……

好吧这是一点八卦,咱们言归正传。戴季陶主义为蒋介石提供了思想基础,让国民党右派能暂时团结到一起,然而这些人的诉求依然种种不同,所以这就导致了在政治上,国民党内派系严重,有按照地域乡帮关系联结在一起的;有按照资历联结在一起的;有按照工作关系联结在一起的,种种不同,令人叹为观止。

所以为什么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汪精卫、胡汉民都拼不过蒋介石?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缺点,李宗仁他们有兵,能打,但是与国民党上层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在党这一块吃了亏;汪精卫他们都是党内老人,但是在军队这块不太行。所以大家在整个北伐的过程中明争暗斗了许久,最后还是得捏着鼻子让老蒋做了党内领袖。

这样勉强搞起来的国民党,只能进行不彻底的北伐,打到旧军阀,自己成为新军阀——所以张学良改旗易帜后多了东北军;北洋政府旧国会里那些老国民党的「政学系」陆续加入南京政府,成为了新的「政学系」;各路军阀只要愿意反共,一起念念三民主义的经,那自然也是来者不拒,于是又多了一堆杂牌军……

老蒋对自己的缺点其实是非常了解的,所以他上位之后一直大力推动特务统治——结果就是戴笠的军统构成的特务派;他还试图努力统一党内思想,以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控制国民党组织部和中央统计局入手操纵国民党,结果搞出来了 CC 系;让孔祥熙、宋子文控制金融,结果搞出来了四行二局。

1946 年国共谈判的时候,周总理曾经对国民党的派系问题有过精妙地论断:

国民党的最后决定权是操在蒋介石的手中,但蒋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受他下面各集团影响的。每一个集团都在他之下,都非操有全部的权力。这权力是分割的,如党务操在 CC 系的手中,财务操在宋、孔的手中,军事操在黄埔系的手中,行政方面则政学系的势力较大。这样各集团都是只有一部分权力,而在他们的全体之上则是蒋,造成蒋的政权。同时每一个集团都对蒋有影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共南京市委员会编. 周恩来一九四六年谈判文选.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好了。

既然我前面说过了,国民党的派系林立与北伐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北伐究竟是如何塑造出国民党的基本派系格局的呢?

这我们得从孙中山的去世开始说起。

1925 年 3 月 12 日,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这位自晚清以来始终在寻找中国革命方向的伟人,永远闭上了自己的双眼。

国民党迅速地陷入了混乱之中。

国民党内部的左右之争,在孙中山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是非常之激烈了。

孙中山接受了苏联援助之后提出了「联俄联共」的口号,又效仿苏联模式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建设列宁式政党。

彼时还很幼小的我党则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以个人身份加入到了国民党中。

很自然地,这个新的组织内部,产生了两大冲突:

一个,是理念的冲突——要知道,英特纳雄耐尔,在当时属于最新潮的玩法之一,你孙中山接受了这个理念,不代表党内其他人都能接受。

而另一个,则是更加激烈的权力冲突——共产党人进来不是充门面的,那是要开展实际工作的啊!

跟国民党比起来,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在人数上居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然而在工作效率和革命热情上,共产党人却远超同同侪。

因此在 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候,共产党人竟然在中央执行委员会里占到了 1/4 的名额!

要知道,此时把所有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和共青团人都划拉到一起,其人数也不到国民党登记在册人数的 1/50。

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以国民党总理身份担任大会主席并主持开幕式

朝气蓬勃的中国共产党人很快出任了国民党内部的一些重要职务。

许多国民党元老一下子就破防了。

——啥玩意啊?你谁啊?凭啥啊?

要知道,到了 1924 年还肯跟着孙中山一起闹革命的老国民党,那真的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许多人在晚清的时候参加过辛亥革命,跟黄兴一起扛过枪,跟宋教仁一起开过会,跟袁大头一起对过线。

结果这次一大召开,自己反而没落着什么实权!一群共产党的小年轻都后来居上——

比如说那个叫毛泽东的湖南小子,才 30 出头,竟然位列中央执行委员候补委员之列?

后来竟然还到组织部里做了秘书,给胡汉民打下手?

要知道,国民党一大之后成立了六个部,每部的秘书其实相当于副部长——这不算完,那胡汉民是什么人?那是孙中山彻头彻尾的心腹,党内的二把手!孙中山眼下的头衔是「大元帅」,外出的时候胡汉民是「代理大元帅」,这摆明了就是潜在的接班人啊!

你毛泽东一个共产党的小年青,竟然能跟胡汉民搭班子?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这让很多国民党元老心态完全炸裂。

从国民党一大以后,党内左右两派之间的争执就愈演愈烈,几乎没有一刻停止过。

而最倒霉的是,我党虽然对发展国民党事业这事也算是尽心竭力,然而当时的我党还很萌新,理论上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很多问题上必须遵循共产国际的指导开展工作。

问题在于,苏联人跟国民党人,不完全是一条心。

这事说起来是笔烂账,苏联人虽然给了孙中山大笔援助,让他在广东站稳了脚跟,然而彼时中国的合法政府依然是北京的北洋政府。

所以苏联人难免就得一边跟国民党人讨论革命事宜,一边跟北京政府眉来眼去。

1924 年 5 月 31 日,苏联跟北京政府签订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及声明书》,互相承认对方为合法政府。

那北京政府合法了,我们广州这些人咋算?反贼吗?

不过直接怼苏联人那是万万不行的,眼下国民党弱小而无助,还得等着苏联人得生活费过日子呢。

可我怼不了共产国际,我还怼不了你中国共产党了?

要知道,中共作为共产国际的支部,在中苏谈判过程中自然没少摇旗呐喊,站脚助威。

比如说李大钊先生,他身为中共元老、共产国际秘密党员,在国民党一大的时候被孙中山先生钦点,成为与胡汉民、汪精卫等人并列的大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长期主持国民党在北方的革命工作。

然而在苏联与北洋政府谈判的过程中,他也曾经要求北京政府尽快承认苏联,甚至对外蒙问题发表过一些言论。

这理所当然地让国民党内原本就反对跟共产党合作的右派人士激动了起来。

他们表示你们看看!你们看看!这些共产党人干的是人事吗?一边给咱们广州政府掏钱拿枪,一边跟北洋政府眉来眼去,到底是哪头的?

不行!我们要弹劾共产党,让苏联人拿个态度出来!

你说拿个态度出来就拿个态度出来啊?你谁啊?

哈哈,右派们诡异一笑:我们?我们是国民党监察委员会!

这事麻烦了。

原来孙中山一大改组国民党的时候虽然把左派给扶上了位,可他也多留了一个心眼,没有彻底让右派靠边,而是在监察委员会里给他们留出了位置。

所以国民党一大监察委员会里有委员 5 人、候补委员 5 人。而这 10 个人,几乎都是右派。

所以 1924 年年中,这群监察委员提出了「弹劾共产党案」,把枪口指向了跨党活动的共产党人。

这就是著名的「弹劾共党案」。

当然,党内除了这些右派,也有主张坚定跟共产党人合作的左派——比如说廖仲恺,此公在辛亥革命时期出任广东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一直追随中山先生左右,力主联共联俄,在国民党一大时出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当时一共就仨常委,分别是廖仲恺、戴季陶和中共党员谭平山),曾出任过数部部长,并任黄埔军校党代表,所以他在弹劾共党案爆发后旗帜鲜明地站到了共产党一边。

廖仲恺半身照,摄于 1920 年以前

于是国民党党内很快闹到不可开交。

中共老大的反应比他们还激烈:老子早就说国民党人靠不住吧?苏联大哥,咱们赶紧放弃跟国民党吧?

苏联人表示:???

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乃是陈独秀,字仲甫,号实庵,安徽人。

他在国共合作之初就曾旗帜鲜明地反对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个操作:这两党宗旨性质都不一样,想合作搞党与党的合作不行吗?干啥非得跑别人党里掺和他们的破事啊?

然而中共彼时乃是共产国际下属的支部,上级有了指示,下级你有意见可以保留,但该执行还是要执行的。

于是在共产国际的强力「说服」之下,共产党人还是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

可陈独秀对这事一直耿耿于怀,因此弹劾共党案爆发后他一下子就精神了,表示正好,你不高兴我还不愿意呢!不能过赶紧离,赶紧的!

苏联人表示别别别,不至于,不至于啊!大家虽然有点分歧,但还是好同志,好兄弟,这样吧,大家各退一步,咱们整个「两党联络委员会」,以后共产党的活动提前跟国民党这边通个气,咋样?

咋样?

不咋样。

国民党右派想要的结果根本就不是这个,然而孙中山很快就拍了桌子,表示你们有完没完?不同意,不同意就滚!你们要不滚老子滚!要是还想跟我干革命,就给老子换思想,不换思想就换人!

然后一咬牙,把一直反对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元老冯自由给开除党籍了。

这下,大伙都老实了。

冯自由那是什么人?那是 14 岁就加入兴中会跟着孙中山干革命的国民党超级元老。

论资历,是最早一批革命团体兴中会的成员;

论功劳,当年他参与筹划十次起义,在《中国日报》和《大汉日报》上鼓吹革命,与康有为的保皇党对着骂街,又在北美为革命筹款奔走呼号;

论关系,他舞象之年即追随孙中山左右,多年来对孙忠心耿耿,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候还被任命为大会宣言审查委员会委员。

就这么一位超级元老,愣是被孙中山给献祭了。

如果所有的国民党员都这样, 那我将抛弃整个国民党, 自己去加入共产党

可为啥孙中山对联共的态度如此坚决呢……答案很简单。

dollar,到了。

国产国际援助的到来不仅让孙中山迅速坚定了自己与共产党合作的信心,也让国民党内反对的声音迅速地小了下去。

这其中当然有老毛子的援助比较给力的原因,但更关键的,是苏联人的这次援助乃是不折不扣地雪中送炭,解了国民党的燃眉之急。

这事咱们得从 1923 年说起,1923 年孙中山击退了陈炯明占领了广州城,然而你说这广州城拿下来了吧,又没完全拿下来。

一方面当时孙中山手下的队伍实力还不太行,始终没能对广东境内的各路残军进行有效清剿,就连广州城里,也不是就你孙中山说了算的。

为什么呢?因为广州城里还有一支实力非常强劲的武装队伍:广州商团武装。

从清末开始,广州商人就是一股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重要力量。他们手握海量资金,更是利用民初的乱局组织了自己的武装力量。

有了钱,拿了枪,这些人理所当然地对自己的地位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而之前各届政府为了搞钱,多少都要对这些人礼让三分,这让他们更是骄横跋扈。

偏偏孙中山的军政府成立之后穷到底掉,为了划拉钱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这么说吧,军政府为了搞钱,甚至连陈炯明在位时废掉的赌税都给恢复了。

一个想要权,一个想钱想疯了。

于是从 1924 年年初开始,商团跟孙中山之间的冲突就愈演愈烈,而国民党内部的共产党人坚决支持孙中山镇压商团。

就在双方对峙的关键时刻,苏联人,他带着援助走来了。

1924 年 10 月 7 日,八千支步枪被苏联军舰运抵广州,黄埔军校学生与苏联水兵展开大联欢,广州城里的形势迅速为之一变。

10 月 10 日,广州城内进步群众进行示威游行,高呼「打倒商团」之口号,结果恰逢商团加强军队建设,刚刚购买的一批军火到货了,在河边卸货。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于是示威游行的群众一拥而上,场面很快失控,混乱中商团开了枪,一下子事情就不可收拾了——行了别等了,直接动手吧。

10 月 14 日,孙中山下令平叛。

商团之前在历届政府那都非常有面子,经常是商团的代表一谈,政府这边就做出让步——实在不让步,商团组织一下商人罢市,对面也就软了。

这让商团对自己的实力产生了错误的估计:老子这次又罢市了,你能把我怎么样?你还敢真的派兵来打我吗?要知道,这广州城可是我们这些商人撑起来的,更何况各国领事也跟我们通过气了,说对我们的行动持「同情」之态度,你动我一下试试?你试试?

孙中山表示那就试试呗,老子连清政府都敢碰,连袁世凯都敢打,怕你们一个商团?你们是不是瞧不起我啊!

1924 年 10 月 15 日,军政府发动攻击,然后不到一天,上万人的广州商团被搞定了!

这下子国民党兴奋起来了:这苏联的道道,可以啊!要枪人家给枪,缺组织缺方法人家给你指导,共产党人又能干又能打,太靠谱了这个!

于是党内左派的嗓门一下子就大了起来,在中共的努力和苏联的支援下,孙中山的广州政府是蒸蒸日上,大家厉兵秣马,就准备统一南方,然后北伐。

就在大伙摩拳擦掌的时候,第二次直奉战争打完了!跟苏联关系密切的冯玉祥背刺了吴佩孚,直系大败而归,奉军入关,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大计——结果这一北上不要紧,竟然在北京诊断出了癌症,没几天,人没了!

这下子大伙都懵了。

这咋办啊?

没关系啊!云南军阀唐继尧表示大家不要慌,你们不知道怎么办,我知道啊!我过去给你们做老大,这不就完事了么?而且我跟你们讲,我这可不是乱搞的——当初孙中山活着的时候他自己做大元帅,想任命我做副元帅来的,老子犹豫再三,这两天想通了!老子答应了!

大伙:???

左:唐继尧;右:顾品珍,引自 1917 年云南图书馆发行《云南首义拥护共和始末记》

我之前在《极简军阀混战史》中提到过,唐继尧在 1920 年前后一心想做「西南王」,驱使手下军队在四川乱战多时,最后他麾下的第一军军长顾品珍不厌其烦,倒戈相向,在 1921 年 2 月 8 日把唐继尧给赶到香港做了寓公。

然而唐继尧这人生性喜欢折腾,完全不是能安心做寓公的主——这么说吧,他在去香港的途中经过广东,落脚之后曾私下撺掇熟悉的议员要求他们选自己为总统来的。

一个失势的军阀能折腾成这个样子,在当时来说也是不多见的。

所以唐继尧在香港待了一阵子之后又重新返回内地,打着「先救云南、再救大局」的旗号笼络了一批人马,杀回了云南,而当初把他赶跑的顾品珍胸无大志,这两年在云南是只管花天酒地,倒行逆施,搞得民怨沸腾。

结果双方一交手,唐继尧竟然大胜了!

最后顾品珍战败身亡,残部跑到广东,后来投奔了孙中山。重新大权的唐继尧整军备武,准备二次开张再去争一争「西南王」的位子。

1924 年孙中山回到广东出任大元帅,决定摒弃前嫌,统一南方军事力量,于是请唐继尧出任副元帅,果断被唐给拒绝了——

开玩笑,你要老子打着你的旗号出去唬人、统一西南军事力量没问题,可眼下你摆明了是要发动北伐,我才不给你卖命去呢!

然而孙中山这一死,事情就不一样了。

唐继尧于致电广州军政府,表示之前那个任命我答应了!这样,我不日赴粤,出任副元帅——另外,广西的几位兄弟,你们行个方便,给我闪开一条路来,条件咱们好谈!

那么广西的这几位兄弟是谁呢?

一位姓李,名宗仁,字德邻,广西桂林临桂人,广西陆军速成学堂毕业;

一位姓白,名崇禧,字健生,广西桂林临桂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一位姓黄,名绍竑,字季宽,广西容县人,也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新桂系「三巨头」,左起黄绍竑、李宗仁、白崇禧

三个人号称「新桂系」,在 1924 年把原来的西南王陆荣廷给干趴了,目前据有广西,思想进步。

思想进步,意味着不好说话——最起码的,你不能拿山大王那一套跟他们打交道。

所以唐继尧在他们这吃了瘪。

然而广州军政府此时高度紧张——唐继尧那是什么人?那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老军头!以前跟蔡锷搭班子的主!护国战争的发起者之一!在西南经营十余年,这次东山再起,来势汹汹。

而新桂系去年刚跟老桂系大战了一番,损失惨重,还在休养生息,可用之兵不多。

就这几个人,挡得住唐继尧?

而且最要命的是当年唐继尧重返云南灭了顾品珍,顾品珍手下残部跑到了广东,这些人连同一部分在新旧桂系大战中失势的桂军都投到了广东军政府麾下,而且之前在镇压商团叛乱的战斗中表现的还出色。

但认真说起来,这些滇军那以前跟唐继尧的关系都不一般,这次唐继尧说自己不日入粤,其实暗中早就派人跟这些人取得了联系。

咋办?到底咋办?

当时的情况是,广东省内的陈炯明死而不僵,尚有一战之力;

以前在几次战争中被大家所倚重的驻粤滇军和桂军眼下都有反水的风险;

唐继尧带着几万人马,摩拳擦掌,不日南下;

而且最糟的是听说他给新桂系开出了价码,许诺他们可以跟自己一起入粤——最不济,也可以让开道路,拿上几百万大洋的买路钱。

这时,有一个人的意见,忽然变得重要了起来。

此人姓蒋,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宁波奉化人。

好嫖妓,好炒股,好反省,曾被誉为国民党内「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

在孙中山先生北上之前,他是黄埔军校的校长,此后数十年,他一直以此为豪。

蒋介石手中捏着黄埔军校的教导团加上学生兵,这支部队乃是孙中山精心打造的「党军」,意志顽强,政治可靠,然而人数并不是很多。

所以原本来说,蒋介石的意见并没有那么重要。

然而蒋介石有一个异父异母的结拜兄弟,这位兄弟姓许,名崇智,乃是同盟会元老。

当年辛亥革命的时候在福州起事,曾参与孙中山所组织的「六路北伐」,二次革命失败后随孙中山逃往日本,出任过「中华革命党」的军事部长,。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