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没有?!题目有可能把这篇新闻作为一个引子!同时给出当事人叙述,犯罪嫌疑人自述,公众舆论,公安部门的评论,法律人士的评论等不同角度的材料,围绕这个事,形成一篇申论题目!同时我们看到,在某篇材料中可能出现一个「升华句」,即结合材料内容提出一个观点。这种升华句一般会对应到两类难题上:
第一类:语句解释类题目。
比如:文中说到,「比犯罪更可怕的是不知道什么是犯罪」,请你结合材料,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那么对于这种题目,你可能就要分析不知道什么是犯罪的原因,以及如何从教育、法律等角度,减少这类情况等发生。为什么我这里说是「教育」「法律」等角度?也是根据材料七提出的「不当反面教材给孩子们讲「,」现在缺乏对这方面的法律约束「而提出的。
第二类:大作文。
比如还是这句,题目可以是:结合文章中所说「比犯罪更可怕的是不知道什么是犯罪」,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除了这种难题之外,题目还有可能怎么出呢?
例 1:根据材料一,什么是国务院参事?
解析:应对材料一中提及的国务院参事相关资料进行整合。
答案:参事室的主要职责是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咨询国是、民主监督、统战联谊。参事由国务院总理聘任,目前共有 47 人,主要由知名专家学者、大学老师、政府工作人员构成,平时会参与论坛、会议等活动,但绝对不会出现以个人名义组织活动、收取费用等行为。
例 2:根据相关材料,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这类犯罪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是?
解析:犯罪嫌疑人长相较好,出手大方··· ···(根据材料二)。出现了 xxx,xxx 等特点(根据材料三)。存在欺骗亲朋好友等情况··· ···(根据材料五)
那么给出一个练习,下面这道题目应当按怎样的思路来回答?
练习 3:材料七中划横线的句子,「比犯罪更可怕的是不知道什么是犯罪」,请问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看过了上面这些,我们可以说,思考清楚公考考什么,是准备这个考试最关键的第一步,做好了这一步,才有可能从更整体的视角看公考。才不至于陷入漫无边际又毫无目的的题海里。
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这里提出一种主动预测的反向公考学习方法。
大家可以在每日的新闻联播中选取重要事件、重要概念等,并归纳整理。
对于事件,可以思考这个事件所反映的问题、问题发生的原因,试着提出对策,并口头说出来。不排除未来申论中用此事件作为材料的可能性。
对于重要概念,比如最近在新闻联播里常提的一个概念「国际多式联运」,大家可以先去查阅其定义,在了解概念内涵后,可以尝试举一些符合该概念定义要求的例子。另外,建议去思考与之相似,但并不完全符合的运输方式的例子,举一些反例。
在这种思考中,大家对复杂概念的辨析能力能够得到加强,或许运气好还可以碰到未来行测概念辨析题的原题。
如何更有效地准备公务员考试? - heisenberg的回答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