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父母教养全攻略: 13 - 15 岁,击破青春期难题》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凡事有好就有坏,如果一个人总是看到好的一面,这个人就是一个乐天派,如果一个人总是看到坏的,可能要不然就是自己抑郁,要不然就是愤世嫉俗。

而如果一个人可以同时看到正反两面,甚至还可以看到这个事物之外的其他因素,那这个人就会通达,活得明白自在。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说要一个 13 岁的孩子就活得通达明白,而是一个通达明白的人,他的性格形成在青春期阶段非常关键,这个关键就是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

父母要在孩子 13 岁到 15 岁这个期间,发展孩子的多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我们称之为意识模式,也就是一个人的注意力习惯!

比如有的孩子在他的生活当中,习惯性地注意到那些暗的部分。

看到一群人在一块快快乐乐的,他就会说,别看他们表面都是很好的朋友,你不知道,他们背后互相踩,人心险恶。父母逼着我们好好学习,你知道为什么吗?拿好成绩还不是为了他们面子好看。这样的孩子也常常会发现遇到事情的时候,大家各自为政,他也会发现老师喜欢好学生,谁的家长跟老师关系好,老师就偏心谁,所以老师也不公平。他总是习惯性地找到生活当中,学习当中让人不愉快地地方,这种注意力习惯导致他产生某些负面的观点。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他的注意力习惯自然会成为这样的:你问他这件事情怎么样,他首先就给你提一大堆意见,他好像习惯性地能看到那些不好的,差的,阴暗的部分。

还有的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是完美主义,这也是一种注意力习惯,他的注意力习惯总是看到事情没有完成的那个部分,没有做好的部分。

有些孩子在做题的时候,习惯一定要一道题挨着一道题做,如果跳过了他就不舒服。他们容易在某个细节上去较劲,最后焦虑和烦躁了,事情当然无法完成。

实际上以上这些注意力习惯,注意的永远是问题以及注意一件事情上可以说不好的部分,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形成这样的一些注意力模式,他以后很难幸福。在他自己的情感发展上,很容易进入到一种低能量的状态,也就是一种情绪不良的状态,让自己开始没有力气,不想做事情,兴趣缺乏,经常悲伤,抑郁、甚至愤怒。

因此在 13-15 岁年龄阶段的孩子的父母要特别清晰一个概念,一个人内心能够感受到光的时候,这个人的生活才会有光。

面对这些状况很多父母会跟孩子说,你要乐观一些,你要阳光一些,凡事你要向积极的地方看啊,如果一个人被说一说就明白这些道理,就能做好的话,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教育的难题了,人的大脑可不是这样工作的,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或者对一件事情认知,往往不是通过你告诉他一个道理就能去解决的,而是要关注到他的注意力习惯在哪里。

比如说一件事情当中,当然有不好的部分,可是你可不可以去看一下光的部分,家长要做的就是这样经常引导孩子去注意事情好的一部分。

当一个孩子注意一件事情没有完成的部分的时候,你可以问孩子,虽然整件事情还没有完成,但是目前为止,完成的部分是什么?这件事情是很糟糕,如果有一点点好的地方,那又是什么?当孩子总是看人的阴暗面的时候,你就问孩子,人有没有善的一面呢?他有没有一些好的部分啊?他做的好的事情在哪里呢?你不仅问,还需要布置作业让他去学习观察,学习去发现,你也可以经常跟他分享你自己的正向经历,孩子的注意力模式就开始转化了。当然有父母说,我就是这样看世界的,我觉得我的孩子没说错啊,世界就是这样的,天下乌鸦一般黑。如果父母是这样的看法,那就无法对孩子有要求,你需要思考的是你选择什么取决于你想要什么。在这个阶段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完整的,多样化的,全面的注意力模式是非常重要的,那父母要做些什么呢?

首先让孩子看到、听到、体验到事物的多面性。在发生一件事情的时候多进行发问,让孩子看到事物的多个面。比如一个孩子回来告诉你,我们老师很势利,因为总是对班上的优秀学生宽松,对其他同学都很严格。那父母可以问:是所有老师吗?有没有例外吗?不势力的老师是怎样的呢?他们会做些什么呢?面对势力的老师,你的感受是什么?如果你是那个优秀的学生,你遇到这样的老师会有什么感觉?如果你做老师,你面对这些学生时,你会怎么做?老师的这些行为还有哪些其他的解释?这些问题都是让孩子分别关注事物的反面是什么?不同的人群的想法是什么?更多的可能有哪些。在发问时,孩子就会思考,在思考时,孩子就会重新开始观察,会有意识地听、看,就会有不同的心理体验。这样的发问和交流多了,孩子看问题自然就开始视野开阔了。

二、总是让孩子可以注意到事情有意义有价值的部分。有一次我们在夏令营当中,有一个孩子去看了一个演出,看完演出以后他就心情不好,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发现大家对演出的人都不太尊重,所以他很不开心。我觉得人家这些演员都很认真的在演,可是我们这些人因为事情提前走了,这些演员可能会非常不高兴。我就问他:那这个是你的想法,对吗?你觉得演员们会怎么想?你确认你想的是不是和他们想的一样呢?如果你是一个演员天天迎来送往,你觉得他们在上面跳舞的时候的感受会是怎样的?其实我这样问,就让他开始注意到别人是如何注意这件事情的,是让他换位思考,换到别人的位置去,让他的注意力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同时我还问他,在这件事情上,你在看的过程当中,你有这样的一些体验,对于你来讲它的正向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这就让他开始注意到正向部分,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经常问我们的孩子,一件事情发生了,中他感受到的正向的价值和意识是什么?

三、父母自身要看到事物的多面性及价值。想要改变孩子的注意力模式,需要父母本身先做到。很多父母自己眼睛里看到的都是生活的艰辛,都是尔虞我诈,那你如何影响到孩子看到真善美。当我们自己走在马路上看到路边的树和花,有眼视而不见,路边有清脆的鸟鸣声,我们有耳却充耳不闻,那我们又怎么能让孩子发现这些,观察到这些,注意到这些?事实上,当父母自己开始发现了以后,就会跟孩子分享,父母分享的时候,孩子就会被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就开始去注意到你说的那些,你表达的那些。所以父母要经常能去看到真善美,能表达真善美。面对生活中那些不如意的部分或者说阴暗的部分,你可以让孩子放松,因为放松以后,孩子就会有能力去面对这个部分的阴暗,就会像很多成年人一样,去学会妥协。父母当然还可以选择自身的学习去拓展自身的意识让自己有能力去看到更广阔的天地。这样孩子也会受到影响,父母不可以要求一个 13 岁的孩子,包括 14,15 岁的孩子要求成熟的方式直接去面对生活当中所谓阴暗。因为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健康人格发展。如果我们的孩子开始建立了有意义有价值的思维模式,可以去注意到别人眼睛里面的世界,同时去看到生活当中的真善美,就能够在他的生活当中关注到好的部分,有价值的部分,他也会发展出健康的成熟的妥协。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孩子的情感的成熟度就高,他的情感的认知就会变得更加成熟和完整。这就更加有利于支持他未来一生的幸福。

亲子关系的变化

我们来看看如下场景:

A:父母下班回到家,看到孩子的房间房门关着,走到门前,发现门上新增加了一个纸条:有事请先敲门。

B:妈妈打扫女儿房间的时候,发现书桌抽屉里有一本很漂亮的笔记本上了锁。

C:周末,打算全家一起出去玩儿,结果孩子说:要去你们自己去,我不去,我自己在家。问孩子为什么不去,孩子说:就想一个人待着。

13 到 15 岁是一个人开始要做好准备,逐步迈向社会的时候,所以这个年龄的孩子希望他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他能够得到外面人的认可,有团队的归属感。这个时期他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就不像儿童时期走的那么近,他会逐步像翅膀硬了的小鸟一样,渴望到外面的天地中去飞翔,所以他在社交发展方面的第一个变化就是跟父母开始有了距离。

很多父母会觉得苦恼:孩子有事不跟父母讲,或者就事论事,他不再跟父母敞开心扉去谈他的情绪感受,去谈他生活当中发生的事情,甚至他也不跟父母谈他在学校的事情,所以很多父母就开始觉得孩子离他越来越远,没有办法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另外还有一些父母发现孩子不愿意跟他们一起出去,父母说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孩子说我不想去,要去你们自己去,但是他愿意跟他同学一起去。全家人的活动他好像也没什么心思,一家人过年过节在一起的时候,他不像小的时候你们说话他在旁边听,你们在做什么样的事情,他在旁边玩,现在他可能一个人往旁边一坐,拿个手机,然后戴个耳机,他也不参与你们的话题。

以上种种都是这个时期孩子独立意识发展的结果,这个时期独立意识会在亲子关系中出现三种距离的变化:意识上的疏远、物理距离上的疏远以及心理情感上的疏远。这时候对于父母来讲情感上会比较受到伤害,其实要恭喜大家,说明你的孩子在他的社交能力的发展上是非常健康的。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意识上的疏离。这个时候,孩子会认识到自己的独立性,他不再是某个成年人的附属,他有自己对自己独立于他人之外的定义。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人,他有很多事情要自己拿主意,自己去想自己去琢磨,而不是事事听你的意见。当孩子的独立意识开始出现的时候,如果父母这时候跟他走的太近,他势必嫌弃你,他会觉得你太啰嗦,你不懂得他,甚至这个年龄的孩子他很害怕别人跟他说,你就听你父母的。他认为自己是个独立人,独立的人怎么能够随便听别人的话呢?这都是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作为父母来讲,在这个阶段如果你拼命的像他小的时候一样,什么秘密都要探听,然后天天想跟孩子处得还像以前一样亲密,你就容易在情感上受到伤害。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会出现孩子跟父母的疏离,但是不论多亲密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在这个阶段实际上都会有相应的疏离的时期。所以对于父母来讲,首先就是接纳,当你接纳了这样一种现实,也许孩子开始离开你的时候,其实是有助于他的独立意识的成长和发展的。作为男孩子他不是一个妈宝男,作为女孩子她不再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娇娇女,他们的独立意识一旦开始成长以后,他在同龄人当中也会得到更多的尊重,所以你要接纳和允许孩子有这样的远离的行为。父母在这个时候转移一下聚焦,不要天天两个眼睛都放在孩子身上。当你把注意力从他身上挪开时,他反而能够和父母保持健康的亲子关系。

第二个疏离就是物理上的距离疏远。那这个变化就是跟父母在物理距离上也开始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不愿意和父母一起出门,也不愿意和父母一起去旅行,不愿意去拍照,尤其是父母有时候偷着去照背影,然后晒到自己的朋友圈里,那小孩是感觉到非常愤怒的。这个时候父母自己可以安排自己的家庭活动,别事事把你的孩子拽上,你可以有自己的娱乐活动,你允许孩子有他自己独立的娱乐活动,但这时候我们要注意,这并不代表说孩子已经长大了,也不代表说父母可以完全不管孩子了,各活动各的了,只是我们把这个距离比以前拉得更宽一点,更远一点点,可能以前我们一家人干什么事情都一起去,现在我们可能有一部分的事情可以全家人一起行动,同时你也给孩子留出来他独立的行动时间和空间!

在一些必要的家庭活动中,父母需要告诉孩子他出席的必要性,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所以要参与家庭的活动,而不是自己独自在外面拿着相机,拿着手机。你给他有清晰的这种家庭文化的边界,这时候就能够解决好这件事情,这个孩子就开始有了家庭生活的概念。这种家庭文化的建立,也有助于孩子未来建设他自己的家庭生活。

那第三个就是心理情感上的暂时疏远。13-15 岁的孩子在社交发展方面的第三个变化就是跟父母在心理距离上也稍微拉开了一点儿距离。父母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情绪空间,你要允许他自己有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你要允许他的独处,你要允许他独立的对一件事情的思考,这其实都是代表父母去给孩子创造出距离感,因为这样他就放松了他没有对抗性,否则他想离开你,你老拽着他,就好像说一个人他想自己一个人呆着,你偏要粘着他就会挣扎,所以如果你索性放开他了,他自然就放松了,他有需要你的时候,他就会主动来找你,这样对父母来讲孩子的成长会有一个安全性。

比如孩子去见了朋友,他就不告诉你为什么,跟谁见,因为他怕你唠叨,他有很多事情要藏起来不给你知道,就是因为父母逼得太紧。但如果你说给他放开了空间,其实孩子反而愿意跟你聊一聊,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一个家庭当中,他是渴望得到来自于父母的保护以及祝福的,所以当你一旦距离放松了,他安全了,他反过头来就愿意向你来表达,他愿意向你来倾诉一些事情,这时候父母一定要记住了。你只需要倾听就可以了,不需要给出任何意见,也不需要对这件事情做任何的评论。当孩子跟父母说一件事情,父母开始有评论和建议的时候,孩子就开始警惕,下次就不愿意再跟你讲了,当你没有评论没有建议的时候,在孩子眼里,你是完全接纳他的,这时候他才愿意向你靠拢。我们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跟孩子建立一种健康的距离。

所以父母要注意的,孩子跟你讲一件事情,抱怨一件事情,实际上并不一定是需要你的帮助,他们也是需要跟人唠叨唠叨的,这也是一种情感需求,但是他不一定需要你的建议,也不一定需要你的反馈。这个时候你如果拿捏不好,不知道怎么去回答他,你不如就问他,你需要我的建议吗?你需要我为你做些什么吗?如果需要你去做,你就去做,如果不需要,你就闭嘴。这样你们才能接下来好好的玩耍。如果你的孩子说,这件事儿你是怎么看待的,你跟我讲讲这件事儿我该怎么办,这个时候你再来讲,当然你讲的时候要克制着点,言简意赅,要不然你的孩子又要把你推得远远的。所以这个时候父母要矜持一点,保持适当的距离,若即若离,就会让你的孩子一直跟着你,这会有助于在这个阶段跟我们孩子保持健康的亲子关系,也能够支持到孩子接下来各方面的发展。

应对孩子早恋的正确姿势

13 岁-15 岁的孩子,很多父母就会发现,哇,我的孩子有了早恋的迹象!有些家长对此马上就不知所措,充满焦虑。

其实所谓的早恋就是孩子喜欢一个人,这种喜欢跟儿童时期的喜欢不一样,儿童时期的喜欢呢,就是大家彼此是好朋友。现在这个时候的喜欢是由于他的生理发展,他的性荷尔蒙的作用,他开始对异性有好感,他希望跟对方在身体上,情感上有更亲密的接触。因为他发生的年龄比我们心里的预期早,所以我们就说是早恋,实际上一点都不早。

在人类发展的初期,只要一个人的生殖能力成熟,就意味着他可以去寻找他的配偶,繁衍他的后代。

所以实际上从人的本性来讲是不早的,喜欢异性是一种天生的本能。

很多父母认为他「早」是因为我们社会化进展了以后人们都是到了十八九岁二十多岁工作了以后才谈恋爱,所以我们觉得 13-15 岁这个年龄阶段就恋爱真是太早了。

早恋对 13-15 岁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他是有他的好处的。

好处就是当一个人开始由他的生理本能驱动的时候,对异性自然开始产生好感的时候,早恋可以成为他情感上的一个出口,这是健康的情感发展的一部分。如果这个时候他很想通过异性,或者很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恋爱的对象来获得对方的认可和关注,那么这个时候他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获得,他就得到了情感满足。

当然也可能会失败,被对方嫌弃,两个人谈恋爱时,吵架了,冷战了,这些都很正常,都是在不断地丰富孩子的情绪感受,这些是情感发展的基础。

一个没有丰富情感体验的人,感知不到自己和他人情绪的人,自然也谈不上同理,更谈不上情商发展的高级部分,情绪激发的影响力。

第二个好处是,我们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人和人的社交关系的发展和建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与婚姻和家庭是有关系的,这种恋人般亲密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

那么「早恋」其实早早的经历了一个亲密关系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自己去思考,思考的过程中去总结,总结的时候,他就开始学会了我如何去谈一段恋爱,我如何去跟别人建立一个亲密关系,所以早恋我们也可以称其为早早练习爱的过程。

所以,一个 13-15 岁孩子早期的所谓恋爱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学习和思考和总结,并发展出自己的恋爱原则、亲密关系原则的过程。

如果父母不给他这些,等他真的要开始真正地婚恋,并且真正进入到家庭生活的时候,他是完全没有任何这方面的经验和能力的。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成年人结了婚,问他为什么结婚,「我觉得这人对我好」。你为什么会跟他在一起?「反正年龄到了我妈催我,我就结婚了」。那你到底喜欢他哪里呢?「我也不知道,反正看着还可以。」「我们其实也没什么感情,年龄大了,没怎么考虑,就结婚了,现在有了孩子,那就将就吧。」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