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因为他对所谓的恋爱,所谓的亲密关系既没有概念,他也没有经验!所以如果真的孩子发生早恋,其实要恭喜他,说明他在这个部分成熟,他能找到他喜欢的对象,并且对方还能回应他是很好的事情。
很多父母也会问单相思好不好,单相思也很好,他就会知道其实喜欢一个人得不到回应,那他心里肯定非常的难受,可是时间长了过去了可能也就过去了。这会让孩子未来在两性关系中变得更加成熟。这是它正向的部分。
有些家长会说如果它影响学习怎么办?或者说它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怎么办?所以我们的父母在这个部分要明白的是早恋本身没有问题,父母们担心的是早恋产生的不良后果,所以父母要做的不是阻止孩子早恋,而是在这个时期避免那些对孩子可能形成的伤害。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父母在早恋这个问题上该如何做:
首先,在态度上要接纳。
既然知道这是一个人的人性,我们永远不要跟人性去对抗,那就接纳,接纳的意思就是你不认为他是有问题的,他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们很多父母会说你怎么早恋,你怎么可以这个样子,你这孩子太成熟了,你整天心思都在哪里啊?这些就是不接纳。一些事情既然它发生了,就自然有它发生的道理,我们唯一的态度就是接纳,你唯一的不认同不代表他就做的不对。
第二点,父母要跟孩子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交流的通道。
这个在孩子的早恋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当你让孩子感觉到很安全并且你们可以有正常的,经常性的交流的话,那么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做到心里有数,这会让你的孩子很安全。不至于说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喜欢什么人,跟什么人在一起你一无所知,也许和他好的这个孩子的家庭比较混乱,你也一无所知。这就是可能因为孩子拒绝跟你交流,所以当你允许和接纳孩子的时候,你和他保持良好的交流的通道的时候,孩子就愿意把他的事情都和盘端给你,跟你去分享,这样的话就让你知道在这个事情当中的进展,而你知道这当中的进展,你就能够去帮助到你的孩子,让你的孩子在这个阶段他是安全的。
第三,父母就要给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设置明确的边界。
有哪些边界需要去设置?
第一个就是要让他们注意,不能影响学习。
每个人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他要做的事情,都有他要负的责任。那么在这个事情当中,你作为孩子,作为学生,你是有责任的。如果你打算读书,你要把书读好,如果你打算工作,你就要把工作做好,这就是我们每个人要完成的责任,所以跟孩子要设定的第一个边界就是关于他可以谈恋爱,但是不能影响学习这样的一个边界。
第二就是在恋爱的过程中,一定对行为的边界要有一些设置,这是让双方孩子都安全的。
比如有哪些身体的亲密的行为是不能有的。这时候父母要跟孩子要有非常明确的去表达,尤其是肢体表达的边界。青春期的孩子在性的表达上面容易冲动,所以父母要提前和孩子来设立这些边界,也包括不如两个人不能单独到密闭的空间去见面,如果你们俩要约会的话,需要告知父母,如果是单独的约会的话,可能需要父母在场。当你开始有这样的一些做法的时候,你的孩子就是安全的。
所以这个部分你要跟他有非常非常详细的清晰的约定和规定。当某些冲动发生的时候,那这些边界就会像警铃一样响起,就会有意识的自己刹车。从而避免可以预见的伤害的发生。英国贝克汉姆夫妇,当他们大儿子在 17 岁的时候跟一个女孩子约会,在某个餐厅,那他们两个人就在旁边坐着,或者在后面坐着。其实这个女孩子家的哥哥也在周围坐着。不允许他们单独出去,这可能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边界。
13-15 岁的孩子在恋爱的过程中会不会影响学习?肯定会的,会不会影响他的情绪?会的。两个人闹矛盾分手都会,可是你要让他有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才会有学习。
如果你从来都没有让他尝试过,或者一尝试就成功了,他从这里面其实是无法学习和成长的。
但是如果你不给他设置边界,他这种尝试可能会让他面临很大的麻烦或挑战,比如说学业完全崩溃,或者说他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甚至我们会在网络上看到一些已经涉及到人命了,那就很麻烦了。这是不安全的,你必须要给他设定,清晰的边界。让他在边界的范围内,给他自由和空间,这样孩子就更愿意去遵守这些边界,同时你也帮助他能够维持好这些边界。孩子在边界的范围内安全的去试错,他犯错不怕,只要不违反边界,他都可以去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孩子就开始自己学习和成长。
因此恋爱不怕,父母关键是能够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去支持你孩子的发展。
孩子有没有可能不守边界?危及到自己的安全?是有可能的。
我们前面说了你让孩子学会承诺,并且你支持他去完成这个承诺,其实当你开始用允许接纳的方式,并且清晰的告诉孩子安全边界的时候,并且你也信任他的时候,其实你可以帮助孩子一点点做得到。当孩子可以做得到的时候,你只要有边界,孩子自己在做的过程,他就开始思考为什么我答应我妈的事情没有做到!你看我妈都说了,你恋爱 ok 啊,不要影响学习,我爸也说你不要影响学习,可是我现在真的是影响学习了,恋爱为什么会影响我的学习?这些思考正在发展他的元认知,在元认知发展过程中,我们提到要让孩子面对真实的生活,并承担责任,早恋就是这样的机会。如果孩子从小没有边界意识,属于做事情底线不大,胆子超大,和父母关系也不是特别好的孩子,其实在这个时候,你就是担心,你就是想要阻止他也有心力不足,因为他根本就不会听你的。所以我们讲这个不是说早恋的问题,他可能也是有我们从小到大的习惯,一些能力培养的不足。
所以我们说早恋是一个学习亲密关系,表达爱的表达的早早练习,父母在这个部分的接纳,持续的可交流,以及对于边界的把握和执行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讲都非常重要。
团队归属及无形的欺凌
在这个年龄阶段,很多父母会发现
A: 孩子最近特别喜欢参加同学的生日派对,特别在意收到什么礼物,以及是谁的礼物。
B: 因为小伙伴的一句话,好多天都不开心,问他发生了什么他也不说,每当想劝说的时候,他就貌似很委屈地哭了。
C: 和同学无法和睦相处,会受到排挤。
13 到 15 岁的孩子在社交发展的第三个部分,父母需要注意的就是他的团队的归属感。
在社会化发展的过程当中,一个人他需要融入一个团队,并且能够在一个群体当中找到归属感,这样特别有利于发展孩子健康的人格。
找到团队的归属感有什么价值呢?
首先可以给孩子带来动力。
当他可以在团队当中越被认可,他就越想表现的更好,也会更自信。这种自信会影响到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助于孩子建立关于自我的正向的认知。
这还有利于让他在社交中感觉到安全,他会获得这种社会性的安全感。
一旦会有这种安全感,他就更有愿望在团队中进行学习,也愿意积极发展自身的社交能力,对人群友善,获得健康的人格。
这种归属感也会有助于一个孩子在发展自我的身份认同感方面走的更多,他会通过在团队的活动中,找到自己和他人相处的模式,也会更深入的认识自己,也会将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确定下来,这些都有助于成年时积极迈入社会以及融入社会。很多时候,这个阶段孩子玩游戏,或者喜欢一些活动,都是跟这个需求有关。
父母在这个阶段需要做些什么呢?
首先,就是需要帮助孩子去找到他可能去融入的一个团队。
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喜欢打篮球,父母就去帮他营造一个篮球的氛围。比如说找一个适合孩子的篮球教练,找到他想加入的一个俱乐部,或者是帮助他去进入一个篮球主题的夏令营,这些都有助于找到他的团队。比如说你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你就看看是不是周围有这么一个群体适合他,如果有的话就把他带到这个群体当中去。总之就是积极鼓励孩子去参加他喜欢的社团,运动项目也好,艺术项目也好,让孩子去找到他自己的爱好,并且帮他去找到有共同爱好的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随着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孩子们的社交场所也在变化,比如说现在有的孩子会喜欢参与某种游戏,这也是一种团队的寻找和归属。所以父母真的也不需要对电子产品以及对于网络游戏严防死守,因为这个是他在寻找属于他的集体。
当然这期间,需要家长有耐心。
很多父母讲,我的孩子好像什么兴趣都没有,也没有什么喜欢的项目,其实这个阶段,我们家长要用这种办法,去帮助孩子去寻找,去尝试,如果这样不喜欢,就换下一个。所以父母在孩子 13 岁到 15 岁这个年龄阶段,真的不要天天在家盯着他学习,也不需要天天嘘寒问暖,吃了好吗?喝了好吗?真的需要拿出一大部分精力来帮助他去发展爱好,帮助他去找到一个群体,这真的是从他的人生大局着眼的方式。
一旦他找到了一个群体,父母要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允许他在这个团队当中探索。
这个时候他高兴也好,不高兴也好,受到伤害也好,得到积极支持也好,其实父母在这个部分就需要留出一些空间。
允许孩子在这里真的是有充分的体验。如果这个时候孩子选择离开,也没有问题,我们就继续帮助他再去找他喜欢的,想要做的事情去尝试或者是去探索就好。那么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做这些工作时是不同于面对 3 岁的孩子,你是要做背后的隐形人,如果让孩子发现你在背后做了这些事情,他就会感觉这都是你让他去做的,或者这都是你安排的,他就会很逆反。所以我们记得在社交发展当中我们曾经讲过亲子关系的三个疏远吗?一定要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
在这个阶段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交问题,就是关于霸凌。
很多孩子在小学的高年级阶段,也就是从 10 岁开始,一直到青春期的阶段。都会在团体当中面临一些挑战,那这种挑战其实就跟霸凌有关。之所以在这个年龄阶段会出现这样的事件,是跟人的道德水准的发展有关。
我们会发现在这个阶段,如果一个孩子被欺负了,其他孩子会干嘛?起哄,因为他会觉得用这种方式站队,他就会归属到某一个群体当中,或者是说,他就会归属到某一个强势的人下面,这样就会让他有安全感,所以他也不会考虑到被欺负的人的感受,他是真的没有这个方面的思维的能力,因为他的道德水准还不高。
在这里父母需要分辨出欺负和霸凌的不同。
同学间的欺负在这个年龄段也是孩子们的一种社交练习,父母在正常的情况下是不需要干涉的。
但是无论怎样,父母都需要在家庭生活中足够给与孩子足够的尊重,足够的信任和足够的爱,因为这样的情感能量,会让他有能量去面对在学校的种种的不公的现象。
那么我们如果说到霸凌,什么是霸凌,霸凌就是一个孩子在生理上心理上都受到了伤害,这个就不仅仅是我们讲的欺负的层面的压力感,也不仅仅说孩子身上一点点伤,而是比如说孩子身上有伤,同时他可能心里产生巨大的恐惧和焦虑感,以至于他已经没有办法很好的睡眠或者说集中精力。有的孩子会提出来,我要退学,所以父母往往忽略了这就是霸凌的因素。
霸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一种是可以被看到的,比如肢体伤害,比如被奴役。还有一种是看不到的,比如恐吓,比如我们讲的集体冷暴力。很多成年人会认为第一种才是霸凌,实际上对孩子造成生理上心理上的伤害,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的生活,其实都是在霸凌的范畴之内。因为这种霸凌,会对孩子的心里留下创伤,有的人可能会影响到他一生的幸福。
在美国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一个转学的小孩,他本来性格很开朗,而且很乐意跟人交友,结果到了这个新的学校,就有一个女生总是针对他,嘲笑他,骂他,而且还联合别的孩子一起去孤立他,这孩子回家就跟他妈妈讲,这个妈妈就去找学校,学校就说我们已经找她谈了,我们也惩罚她了!可是我们要知道,这种方法只会让这个孩子更变本加厉,所以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小孩就觉得特别痛苦,都不想上学了,但是他的父母还是左哄右哄还是希望他可以去上学,最后这个孩子实在没有办法了,他就吞药片自杀,当然了这个后来是被救活了。他们去找到这个女孩的父母去讲这个情况的时候,这个女孩的父母反倒说,你们真是大惊小怪了,我女儿什么都没做,其实这只是小孩子之间的玩闹。
所以我们跟父母要强调的是,在这类事件中,父母第一个要做的是,你们要注意到,孩子在处于这个年龄阶段当中,要特别关注的就是他的情绪反应,当他情绪低落的时候,当他的情绪开始有一些不安,然后有一些不良的反应的时候我们要跟他们有认真的交流,你真的不能大而化之,甚至是自己去给他抹掉,也不能跟你的孩子说,别人都是跟你闹着玩的,你不要那么小心眼。或者说他怎么针对你,你就怎么针对他,因为你的这些说法对孩子一点帮助都没有,如果他真能打回去的话,或者说他真能够反击的话,他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了。所以当孩子感觉到情绪低落有问题,你一定要去观察和探寻他发生了什么。他如果不告诉你,你要从旁边要探索到,你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跟他在这个部分是有交流。当他跟你交流他的一些被欺负的状况的时候,你一定要跟他去判断这是玩笑还是被欺负,一定要看到他是不是在情感上,在心理上已经被伤害到了。所以不要以为只有身体上的那种伤害才叫欺凌,才叫霸凌,被别人打脸了,脸都肿了,牙齿掉了,手被割破了,胸这个地方被打得直咳,这才叫霸凌。真的不是这样的,重要的是你要看一下小孩的情感和精神上是否受到了伤害。
也包括比如说一个人经常被别人排挤,他觉得很痛苦,而且是长时间的长期的这种痛苦,这也就是被欺凌了。一个人经常被别人说你太丑了,你太胖了,或者是说被起外号,这种行为已经造成了他情感上和心理上的一种伤害,这就叫欺凌。
欺凌一旦发生在你的孩子身上,你就一定要出面去了解,去找学校去解决,去跟你的孩子去沟通怎样的处理方式会比较好,如果他已经开始去恐惧学校了,不想去上学你也不要逼着他去上学,这时候有可能需要去给他转学,换一下环境,通常这种情况跟对方的家长去沟通都是非常无效的。因为如果对方的家长他能够去沟通得好的话,他的孩子也就不会去欺负别人了,霸凌别人了。所以对于很多家长来讲,给孩子去换个环境。有人就会讲,这是不是让孩子变得很娇气,没有受挫能力啊?父母们一定要清晰的一点,受挫能力是你的孩子内心是很强大的,如果他这时候内心都已经遭受了很大的压力,而且他内心也无力,那最后的结果是他被压垮了,而不是迎风而起。所以这个时候你必须出面去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你来说是更重要的。
当然这种欺凌也会有很多恶劣的情况发生,会损伤孩子的生命,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种发生,孩子的性格很可能会在这个年龄阶段会发生转变。所以因此,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一方面要帮助他们去找到一个团队,并且允许他在里面探索,同时你也要知道探索的边界,界限在哪里,就是他可以跟别人不开心,他可以一会跟这个好一会跟那个人好,他可以有各种情绪在里面,但是一旦出现情感,肉体上的伤害你就立马要出面去解决。
那这个度是什么呢?你一定要看严重的程度,如果孩子的内心的伤害已经严重到他连续好几天都情绪低沉,甚至茶不思饭不想,晚间睡觉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做家长的就一定要出手解决。如果说他暂时不开心过两天就好了,这个问题就不是很大。所以我们说来自于父母的支持和帮助在这个年龄阶段会强有力地去帮到一个孩子在社交当中去做尝试,而且这个尝试当中他会有安全地去学会如何融入到一个团队以及建立他在这个团队中的身份感,也会支持到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有效的有价值的有质感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影响一生的同一性发展
对于即将迈向社会,同时意味着准备好迈向成年的年龄阶段的孩子们来说,发展同一性能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我们有时候会看到孩子对学习和高考根本就没有动力,都是家长在后边催着逼着做,孩子很辛苦也很无奈。因为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为谁要去考大学。很多孩子对自己的未来一片茫然。
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需要清楚的是,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在人格发展当中,最重要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同一性的发展。
什么叫同一性的发展?
同一性它首先包括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有清晰的认识,比如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到底是谁?我拥有怎样的价值观?我到底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我做所有的事情的出发点是怎样的?我是如何思考问题的,这就是对自己的认识。
其次就是表达自己,他说话他的行为动作,包括他的穿衣打扮,这都叫做表达自己。他的表达出来的,在别人眼睛里边看到的,和他想表达的要统一。
同一性还包括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份感。
什么叫身份感?就是孩子开始在哲学上和精神意义上的自我的身份认同以及个人的使命感。
身份认同会有不同的阶段,如果你问一个 0 到 6 岁的小朋友你是谁,他会告诉你他的名字,他认为这个名字就代表了他,如果小朋友还会说出我在什么地方上幼儿园,他认为这也代表他自己,好像名字和他现在在上的幼儿园就是他。
如果你问一个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他也几乎会这样的同样的回答他,他说我叫张某某,我来自某个小学一年级一班,我的爸爸妈妈是谁,所以他的身份定位就是来自于外界的环境,或者是说他自己做的事情。
到了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他就会说我叫张某某,我在某某小学读五年级了,我爱好打乒乓球,我会打乒乓球,而且我特别喜欢交朋友,我有很多好朋友,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她除了用它周围的环境来定义它自己之外,它有一些定义自己的方式,就是它有什么特点!
一个初中生他会这么定义自己,我叫什么什么名字,我已经是个初中生了,我特别爱好打游戏,因为通过打游戏我完全能够感受到被认同被认可,我是一个在游戏上面很有天赋的孩子。他对他自己的定义会更加的复杂和全面。
到了高中,孩子会这样定义,我是一个外表冷漠,内心狂热的人,我是一个很热爱运动的人,我是一个热爱动物的人,我是一个愿意传递温暖的人!你会发现他对他自己的定义跟外界的关系越来越少,它越来越趋向于内在,这就是身份感!
事实上,所谓的同一性的发展就是相同一致的发展,代表他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外在表达和他的身份感三者一致了,这种一致在一个人的情感发展,社交发展,自我规划,动力系统等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在他 16 岁左右的时候就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当他发现自己要改变人类未来时,他就选定了他要读的专业,它要做的事情以及他要过的生活!
有的孩子是这样的,首先他没有思考过我是谁这个问题,不知道,从来没想为什么要考大学,我妈让我考的,为什么要选这个专业,我妈喜欢。
他认识自己吗?她可能对自己有一个认可,就是我这个人是一个比较有才华的人,可是他没有办法去把他的才华正面的表达出来,周围人对他的认可和他自己的认知完全不相符,他的行为表达和自我认知也不统一,他没有身份感,所以他就很难清醒地去认识到他自己,他所有的行为模式都是来自于外界对于外界的本能的反应,比如说高考难我就出国,我妈喜欢我学医,那我就去学医,因为表现出色被一家公司录取了,那就去上班,如果没有被公司录取,那就去考研。
至于下一步是什么?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所以同一性没有发展好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蹉跎岁月,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大学毕业以后要么去考研,要么去考博,难道真的这些就对他们很有必要吗?不一定!你是否需要在这个学科在这个部分要深入到研究钻研的这种领域,要做更专业的事情,其实很多人不是,他只是要逃避社会,他不愿意去工作,学生生活多简单,社会太复杂了,所以我就读。也有人因为觉得如果有更高的学历更高的文凭,我被选择的可能性会更强,那么很多人他其实不是我去选择,而是我被选择,这就是因为没有发展出同一性,包括等他成年以后他在跟人交往,选择工作的时候也是一样,你问他你毕业后想去干嘛,考研,过两天你又问他考研怎么样,他说要不然我还是先去工作吧,等有两年工作的经验了再来考验你,想问他说你想找什么工作,他说我也说不好就碰看哪个公司录取我,我们有没有发现其实所有的这些都不是说从我出发,我要干什么,我来计划我来看看我的行动步骤是什么?都是随意的跟外界环境去进行相适应的一些,或者是说跟外界环境去进行反应,好像是条件反射一样!
所以他可能运气好就被一家大的企业给录取了,运气不好然后他就再去读书,如果我在这家企业干得很顺,遇到一个好的领导或者是说赏识他的人。非常好,我就顺风而上了,到了 30 多岁我就功成名就了,少年得志了,如果我倒霉了,那要不然我就再去学习一下,提升一下我的能力,要不然有的人就怨天怨地,命不好啦,这样的人生都是随波逐流,有些人原先意气奋的,遇到一些挫折的时候就一蹶不振,甚至能够犯下他人生当中最低级的错误,也有的人会一朝得势就会得意忘形,所以我们在讲同一性对人的影响非常大,同样他也非常大程度的去影响到婚姻。
很多人在多年婚姻之后开始谋求新的出路,快 40 岁的时候甚至 50 岁的时候开始去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婚姻,开始去进行探索,实际上就是在她 16 到 18 岁的时候缺乏对自己的认识!
在发展同一性时候父母需要做以下这几点:
第一父母需要自己就要在同一性方面持续的继续的成长和发展,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的支持到你的孩子。
第二就父母要去帮孩子去认识自己。
同一性的发展是一个人从小到大不间断发展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对自己的认识,所以父母从小到大就要在孩子的身份认同方面要多做工作。
比如说在早期多给孩子去贴正向的标签,让他熟悉熟知这种表达方式,接着就多和孩子去交流探讨关于身份的话题。你觉得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在 13 到 15 岁的时候,父母就经常会带她去看各种榜样,无论是在生活当中还是影视作品当中,还是阅读的书籍当中跟他去交流,或者是探索各种各样的,有可能会未来引领他人生的这种榜样。
到了 16 到 18 岁就给出孩子的空间做这方面的探索和思考,就是在汇爱家的夏令营当中,我们最聚焦的,或者是说我们的重中之重就是支持孩子同一性的发展,让孩子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通过社交,通过工作来发现自我,同时让孩子可以看到自己的表达以及他人的表达,我们在营里会给孩子们去配备专业的教练,去通过教练的方式去让孩子们去进行内在力的这种探索,一周或者两周孩子们就会有很大的变化,曾经有一个 16 岁的孩子辍学在家,每天晚上不分白天黑夜地去玩游戏,父母跟他怎么交流打他骂他都没用,来到夏令营第六天的时候就问他说,你在营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就说我知道我的未来在哪里了,我想要做的是什么了。他回学校之后就开始认真读书了,而且成绩又提升的很快。
所以我们在讲这个时期,孩子所有的问题其实都和同一性发展有关。如果父母一味的是管教孩子的行为,聚焦在孩子的行为的规范上,不仅无效,可能很多的时候还会适得其反。
在发展同一性的时候,父母需要勇敢地放手,因为这已经是你最后主动放手的机会了,如果父母此时再不放手,以后可能真的一辈子都放不了手。
也许你说一辈子都要替你的孩子去担心去操心,说句真心话,如果一个孩子在这个时期它已经发展出来同一性,这比他参不参加高考以及考上什么名牌大学都来得更有价值。
如果同一性没有发展出来,他就是读到了博士,也未见得他的人生幸福,父母真的需要有这样的视野,这样的高度,这样的全局观来看待孩子的同一性的发展。
父母真的要懂得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那就是支持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让孩子羽翼丰满,展翅飞翔。
《父母教养全攻略: 13 - 15 岁,击破青春期难题》 - 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