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一个月如何冲刺上岸?

| 一个月如何冲刺上岸?

先自我介绍下:我当年公考,本岗位笔试第一,面试第一,成功上岸。

我总共准备了一个月时间,扣除期间耽误的时间,大概总共学习 25 天左右。我当时的每日作息就是上午学习 4 个半小时,下午学习 4 个小时,晚上学习 6 个半小时,每天有效学习时间是 15 个小时,一个月的有效时间就是 450 个小时。所以大家复习不要看别人学了多少天,而是要看别人的有效学习时间。

这次只说笔试,不过笔试分数只具有参考性,并不是唯一标准,公考每年的题目难易程度、分数标准都不是固定的,也有大小年之分。

先说下影响公考的因素:专业+报考+实力+运气。

专业

专业对考公的影响极大,很多专业的人,每次招考岗位都只有一个,甚至是没有。所以报考公务员,先查看这两年公考招录岗位,看自己一般情况下能报哪个岗位。

报考

公务员考试有很多种,国考、省考、市考、事业单位考试等。你得想好你要参加哪个考试?

报考时要考虑到自己所报考岗位的竞争人数,对于一些不在意岗位、只希望有工作的人来说,实力不足的话,先去一些竞争小的岗位,先进去再说发展。

条件允许的话,报考前可通过亲戚、朋友、同学,了解一下报考岗位的相关待遇、工作情况。

实力

备考前,多看一些经验贴,知乎上论坛上都有很多。

这次的经验贴主要我的笔试经验,包括行测宏观+行测微观+申论综合。

一、行测宏观篇。

主要包括心态部分、学习计划部分、复习策略部分、做题时的注意事项。

(一)心态部分

关于心态这一部分主要想说的就是行测复习时的心态。行测复习最忌讳的就是贪多,贪精。

贪多是指考生老是想着把所有的考题做完做对。你要是真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并且保证正确率的话,你就是考神了。其实没有必要这样,行测也考验一个考生舍弃的能力,适当地放弃才能最大化地提高行测成绩。

贪精是指考生总是使劲地钻研一个难题,最后花费了大量时间终于会了,可是你是否想过,在平时复习时,弄懂难题就已经很费劲了。等考试时,你不可能有时间深思的,国考行测 135 道小题,每道小题平均不能超过 1 分钟,考的就是你的第一反应。与其攻克难题浪费时间,还不如把时间都花费在简单题和中等题上。事实上,只要每个考生能把所有的简单题和中等题做完并保证正确率的话,基本上都能得到 120 分左右的。

当然,如果你有足够精力的话,也可以自己钻研。比如说数量关系,假如有 10 道题,简单题和中等题就会有 6-7 道,大家复习以及考试时,只需做这几道题就行了,剩下的 3 道难题看都不要看。个人认为,这一点对大部分人都适用。

(二)学习计划部分

为什么要有计划?一旦有了计划,考生也会有学习的动力,还会有一种紧迫感。曾经有一位考生咨询我,复习时老是胡思乱想怎么办?我说,你胡思乱想说明你没有紧迫感,如果你时间紧迫,等会就要考试,哪还有时间乱想事?

同时,大家在复习时,会延伸出各种担忧,总害怕看了这里,那里却没有看到,总害怕有所遗漏,而如果你做过计划,并每天按时完成的话,就不会有这些担忧。而是会想着自己每天要做的那套题,今天要分析完哪些错题,要总结完哪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当然,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大家看完我的计划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尝试自行制订计划。

下面我就写一下当时我的计划表和每日作息。

我复习的时候离国考还有一个月(30 天)。在这之前,我一点基础都没有,根本就不知道公务员考试是什么内容。

在我制定计划前,我先是做了一套国考的真题,包括行测和申论(除了大作文)。做完真题之后,我就知道国考笔试的总体情况了,然后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制定计划。

总计划肯定是完全掌握国考笔试。15 天复习行测,15 天复习申论。

行测有五大部分,根据每一个部分的分值和重要性分配时间,比如说常识判断(1 天)、判断推理(3 天)、数量关系(3 天)、资料分析(3 天)、言语理解和表达(2 天)五大部分。分配时间,需要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我这样分配时间的原因是我常识判断的基础挺好,而且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提高,所以我只花了 1 天的时间去把真题刷完了。

判断推理这一部分,需要好好地看参考书,所以花的时间比较多。

数量关系,我数学一直都不好,所以要多看,但后来发现没什么用。

资料分析这一部分,公式是非常简单的,都是初高中知识,但是有首数法、尾数法等特殊技巧,需要大量的练习,所以花的时间多。

言语理解这一部分,我没有看书,只是先做真题,只看参考书上错题那部分的资料,因为参考书这部分的资料太多了,没时间看。剩下的 3 天就是做行测真题,按分年的题型来做。

申论也是 15 天复习,我会在下面的申论篇那里讲到。

制定好以上计划之后,就需要细化到每天的日计划。而我当时的每日作息就是上午学习 4 个半小时,下午学习 4 个小时,晚上学习 6 个半小时,每天有效学习时间是 15 个小时,一个月的有效时间就是 450 个小时。所以大家复习不要看别人学了多少天,而是要看别人的有效学习时间。

(三)复习策略部分

在刚开始复习行测时,你什么也不需要做,直接拿出一套真题,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之后根据答案,分析一下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的人都是文字类较好,数学类较差。

做完真题后,知道行测的整体题型、时间要求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行测五大模块分解,每个模块分别复习,把一个模块的参考书看完之后,先不急着看下一模块,而是要在规定时间内直接做那一模块的真题(分类真题),做完这一模块的真题后,最重要的步骤来了!

我们要分析本模块错题的原因,回忆一下当时自己的做题情景,是不是因为时间不够、粗心马虎、不熟练、不会做没看懂等原因。

然后根据原因找对策,如果是因为时间不够,说明你不熟练,没有掌握好方法,那么接下来你要多练习一下参考书给的解题方法。如果是因为不会做没看懂,那么你就重新看参考书,根据参考书的解题方法来做题。最后的最后,如果你根据参考书的解题方法还感觉吃力,那么你就要勇敢而适度地放弃,因为考试的时候你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深思,你还不如把难题的时间腾出来用在自己擅长的地方。当然,你可不要全部放弃。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做题只需分模块练习、只做真题、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可以做点模拟题、分析错题原因、根据原因找解决方法、适当放弃。

(四)做题时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完,行测五大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试卷给的建议时间,没有必要完全遵守,你也可以常识部分花少点时间,把多余的时间腾给资料分析。有条件的还可以完全按照考试具体上午下午时间来,9 点开考,你就 9 点开始模拟做题。

2.每次做真题,都要当做是考试,这个是为了给你的身体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就是拿着题你就能做,什么外在事情,一切抛开。(中途不要去厕所,我考试的时候就有点吃亏,考行测的时候我尿急,在那里一直犹豫是否去上厕所,最后还是去了,分心而且耽误时间呐。)

3.做行测真题的过程中,如果一道题你耗费了一分钟,还没思路,立即放弃,随便选一个选项(建议选 B 或者 C)就开始做下一题。行测的时间非常宝贵,一定要留时间涂卡,或者是你也可以做完一道题就直接涂答题卡,这样会节省大量时间。

4.做完之后,自己打分,错误的全部用红笔标出来。行测,一定要找出自己错在哪里,是马虎?是具体知识没掌握?是解题方法不对?是解题思路不对?一定要分开。知识没掌握的赶紧回书上找,搞懂,去网上查;思路没对的,当晚就要立即纠正过来,因为思维定式一旦形成,考试的时候,你很难改过来,一定要在模拟的时候纠正思路。

二、行测微观篇

行测微观篇主要是讲国考行测五大题型的解题方法,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解题方法,不一定每个人适用,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前面要先说的是:

做题顺序。

当时我的做题顺序就是试卷上的做题顺序,常识是最先做的,因为常识纯粹是靠积累,靠你的第一反应,用脑较少,所以做常识部分可以先让我的大脑预热一下,更好地进入状态。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做题时间。

没有必要完全按照试卷上的建议时间来做题。比如说,常识部分可以只用建议的一半时间做完,然后把这个时间腾到资料分析或者言语理解。把得分低的部分的时间腾到其它地方去。这个需要结合自己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国考行测最重要的就是判断推理、资料分析、言语理解这三个部分。

参考书。

还是强调第 N 次,学习之前,先做一套题,掌握自己的强弱之处,然后才看书,行测书并不一定要全部看完。当时我行测参考书就有好几部分没有看,因为这部分的题我不看的话也就是错 2、3 道,花那么多时间看完参考书还不一定能提高。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错题本。

整理错题是极为必要的,但是并不一定是错题本的形式,一些人的错题本是把错题完整地抄下来,难道不感觉耽误时间吗?我认为正确的错题整理方式应该是在错题本上分类标明错题的序号,要复习的时候直接根据序号找卷子上的错题就是了。比如某行测真题错了,就可以在错题本上记载:2014 年行测数量关系第 5 题错误。具体格式根据大家自己的习惯来。

下面我针对具体题型来讲讲每一个模块的冲刺技巧。

行测,分为常识判断(20 题)、判断推理(40 题)、数量关系(15 题)、资料分析(20 题)、言语理解和表达(40 题)五大部分。135 道小题一共 100 分,每一个类型的题分值并不是相等的,其中资料分析、言语理解和表达的分值较高,每一个小题大约是 1 分左右。其他类型的题分值大约是 0.6。当然这个权重是我自己估计的,主要是反映每一类型的题的重要性不一样。

(一)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20 题)包括政治、经济、法律、传统文化、自然地理、科技等等。也就是说这部分考的是社会各主要领域的基础性知识,要求考生涉猎广泛。因为我平常就很喜欢看书,对各个领域都有所了解,所以这部分我每次做得都挺好。个人认为常识部分不需要复习(考《公共基础知识》的需要),常识涉及的面太广,天文地理历史政治什么都考,做 1000 题最多就考 1 题,所以没必要浪费时间精力。

复习策略:如果时间充足(复习时间大于 3 个月)就可以把参考资料上的常识部分每天看一点,就当看小说了。事实上就算是国考不需要,看这部分也挺好的,这一部分都是各领域的入门基础知识,可以有效地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如果时间不充足的话,我就建议大家不要复习这部分,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在考试做题的时候直接靠自己以前的积累就行了。这一部分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二)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40 题)分为图形推理(10 题)、定义判断(10 题)、类比推理(10 题)、逻辑判断(10 题)。

(1)图形推理

图形推理有五大核心考点,分为数量类、结构类、位置类、叠加类、组合类。而在这每一类之下又分为好几个小类型,比如说结构类分为对称性、直曲性、封闭和开放性。大家不要听我说的复杂,这些东西参考书都有,大家只要看一遍就能明白个大概,所以大家直接看书即可。

但是大家一定要归类总结,就是做完题目以后,你要把考点写出来,比如 2019、2020、2021 年,10 道题,考了哪些知识点,对称轴、直线曲线、闭合图形等等,这么来对比,找出考察的共性。以后做题多往这么方面来想。

做题经验:

1.图形推理 10 道题,大概有 4、5 道是简单题,3、4 道是中等题,2 道是难题。分别对应的就是简单规律、中等规律、生僻规律。基本上所有的人看完参考书后,只要我们开始做题,大概有 4、5 道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规律的,比如说对称之类的题,这就属于简单规律。如果一眼看不出来,就属于中等难度或者是生僻规律的题,我们就应该思考一下参考书上讲过的那些中等规律和生僻规律。比如说若图形差异大,可考虑结构类、数量类(点、线、角、面、素)。若图形相似,就考虑相对位置和叠加等。最后如果实在想不出来,那么就极大地可能是生僻规律,比如说数量类的偏僻知识。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在平常的做题中,就要求大家形成这样的思考模式:先简单规律,后中等规律,最后生僻规律。也许有人纳闷:我怎么知道哪个规律属于哪种级别?我想说的是,每个人认为的难易程度不一样,所以这个规律等级并不是恒定的,你认为的中等规律在别人看来也许属于简单规律。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分类,然后考试的时候直接按照这个模式去思考。一定要培养好自己的解题思路,培养好后再反复练习,就可以了。

3.关于空间折叠的东西,就折纸盒的问题。因为很抽象,推荐看蔡金龙的视频,「描点法」。来一题秒一题,看书太抽象了。

4.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大家一定要学会总结分析。横向纵向分析,相似的图形拿出来对比看看有几种考法,相似的考点拿出来看看会出哪几种图形。一周左右你就可以秒杀啦,后期的话就是把答案遮起来,自己锻炼反应速度。

(2)定义判断

定义判断:这一部分就是给你一个名词的定义,让你找出符合定义的选项。这一部分较简单,当时我没有看书,书上分析的很复杂,文字还很多,实在是没有必要去看。当然,又需要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做题经验:首先是快速地看一下概念,有个初步印象。之后迅速地划定关键词,比较选项。这样一般都能做出来。很简单,不多说了。

(3)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给出 2-3 个有一定关系的词语,找出选项中也是这种关系的词语组合。书上还是分析得比较多,所以大家看书的时候主要是看那些不熟悉的关系。

做题经验:

1.刚开始是凭借语感。语感做不出来的话,注意题干中词语与选项中词语相对应的词性。

2.造句法很常用,其次是选项比较法。

3.注意词语中的被动关系。

4.把书上给出的所有关系都记住,就差不多可以了。

(4)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这一部分包括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可能性推理考得比较多。必然性推理比较难(直言命题和复言命题)。当时我看了一下必然性推理,发现有点复杂。所以必然性推理这部分我建议没条件的可以不看,看了的话很难理解,就算理解的话考试时又不一定做对,关键是考试时考得比较少,性价比太低了。

做题经验:

1.必然性推理放弃。

2.可能性推理中的常见迷惑选项(诉诸权威、诉诸无知、诉诸众人)需要格外注意,我经常错。但是很多选项中出现的一些词「许多」、「有人表示」并不一定是迷惑选项。

3.支持、削弱的题都是围绕着结论进行的。

4.要注意很多选项涉及到的概念都是与题目无关的。

5.选择选项一定要选择最贴近题目的,不能选择虽然包括题目但是扩大含义的。

6.复言命题蒙的时候可以选择那个最顺眼的,最符合现实情况的。

(三)数量关系。

分为好多小类型,刚开始我是老老实实地看书,后来做了一套卷子,发现根本就没有提高。有很多问题看书的时候能看懂,可一旦做卷子模拟考试的时候就做不出来,最关键的就是没有时间去让你仔细思考。所以到最后,我就把这部分放弃了,为什么呢?

我仔细算了一下,如果我花 20 分钟做这 15 道题,顶多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对 5 道题。与其这样,我还不如不做,直接在考试的时候蒙题,就算是蒙的话也能蒙对 4、5 题,不如把这省出来的时间去做资料分析。

不过据我所知,省考的数量关系比国考简单得多,知识点就那么几个,掌握常考点的解题方法还是能对个 5、6 题甚至一半的。人品好的时候再蒙对几题其实和大神就差不多了,建议大家省考的时候,还是复习一下。

做题经验:我把数量关系这部分全部放弃,省出来的时间去做资料分析。我感觉数量关系这部分短时间(1 个月内)很难提高。所以建议如果有像我这样数学不好而且做题很慢的人放弃这部分。当然如果你不是这类型的人,那么就按照参考书上的来复习。

(四)资料分析

这一部分就是给出一些文字资料,然后从文字资料中找到原始数据,再运用一些基本公式进行运算。但是这些数据很庞杂,如果不掌握方法,根本算不出来。这些方法常用的是尾数法、首数法、有效数字法、特征数字法。这部分直接看书就行了,书上有常用的解题方法。

做题经验:

1.个人归纳的是,每则资料的前四小题都较简单,最后一问就较难。在做题时,可以根据时间适当地舍弃每则资料的最后一小题。

2.对于常用的四种方法要多用,多做些练习(可做一些模拟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运算速度,就跟高中时的数学一样,知道公式后还得进行大量的练习,考试的时候才能又快又准地计算出来。

3.如果是蒙答案的话,选项总体是处于均衡状态。大家自己可以归纳一下,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蒙题成功率。

4.资料分析不要一上来就满篇看题,耽误时间,拿到题直接看问题和选项,迅速从内容中找出关键数据计算,计算的时候也不要盲目,可以对比一下选项,看它们的区别,有时算出后两位就行了。

5.你可以分析下做得正确率高的是哪种,比如说数据里有比例曲线的会不会比较直观,比较好得分?而纯表格的会不会比较麻烦?同样是算题目,那种 4 个选项都要算最后得出结果的,在考试时是不是索性就猜一个比较省时间?还有一些常识或许是不需要算的。比如农村恩格尔系数,肯定往高里挑选项,至少不用盲目地算全部选项了。

6.这部分分值高而且有技巧,只要你平时复习的时候多用功,一定做得出来。对于其它题目,我推荐「直除法」和「估算法」,加减的东西善用尾数法,这个要条件反射。对于增长率之类的,先看选项,差很多的就取两位来除,很接近的就取三位,自己练习的时候多分析,养成习惯。直除法只要练一两周,速度绝对有提高。

(五)言语理解和表达

一共,40 题,题量占行测考试的 25%。分为逻辑填空、阅读理解、语句表达。这一部分可以先做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做题情况,分清自己的擅长部分和薄弱部分,最后只需要着重看薄弱部分就行。如果有些地方已经掌握得很熟练了,没有必要再看书。行测复习一定要做到抓大放小,抓重放轻。

(1)逻辑填空

逻辑填空主要是选词语或成语到句子里,这里主要有对应分析法(空缺处与前后文有对应关系)、选项判定法、语感。这一部分会涉及到一些成语的含义,所以大家应该每天都记 5 个参考书上总结出来的成语含义,避免因不理解成语含义而出错。可以自己总结一些易混词语,做成一个文档,平时背一背、看一看就可以了。

(2)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分为主旨观点题、推断下文题、标题提炼题。

主旨观点题:主要是先看首尾句、关联词(虽然、因此)、强调词(可见、其实)后常接主旨句,接着看倾向性。常见错误选项:偷换概念、无中生有、过于笼统。

推断下文题:先看尾句,节省时间。当尾句提出一个概念,选项应该是介绍「是什么」。

标题提炼题:散文的,注重意境。消息的,注重全面,标题应包含极端程度的词、科研成果、行业信息。寓言故事的,主人公一定不是重点。

(3)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题,从选项入手,根据首尾句,根据关联词语,先判断首尾,后判断中间。

做题经验:这一部分我当初并没有全部看完参考书,只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把掌握生疏的、错题较多的部分看完了。像那些只会错 1、2 个题的部分,我都没有看。一个是因为时间不够,另外就是性价比较低。一些技巧也是看的我找到的解题方法。

行测基本说完了,下面说下申论的复习。

三、申论综合篇

申论综合篇主要包括申论概况、学习计划、复习策略、做题时的注意事项。

(一)申论概况

下面介绍一下申论,申论全部都是主观题,跟高考时语文的阅读理解差不多,考试规定用时是 180 分钟(3 个小时),考试分值是 100 分。一共有 5 道题,前 4 题都可在给出的资料中找到,第 5 题是大作文。

事实上,这 5 道题,无论是小题还是大作文都一定能在给出的资料中找到素材。前 4 道题每题大约花费 25—30 分钟,一共 2 个小时,大作文花费 60 分钟左右,一共是 180 分钟。

申论答题一定要注意分配好时间,当时我考试的时候前面 4 题做得太慢,导致写大作文的时候就只剩 40 分钟了,幸亏我复习申论时仔细研究了个申论模板,才在 40 分钟内写了一个挺漂亮的大作文。

(二)学习计划

当时我的申论复习时间大概有半个月,也就是 15 天左右。(再强调一下,虽然我复习天数少,但是我每天都学 15 个小时,这是有效学习时间,大家注意做好学习计划,不要以为我学习天数少就跟我学,我是个坏榜样。)

刚开始我就是按照参考书上的顺序看,先是看常规题型,接着是新题型,最后大作文。我基本上就是每个部分花 3 天的时间。常规题型和新题型每看完一个题型就直接做那部分的题,这也就是分题型重点突破,做题后再回头看一下书上讲的那个部分。这一部分掌握后,再开始下一个题型。

大作文我就不多讲了,我只是在简单看了看参考书上的写作事项后,就用心地研究申论作文模板了,并不是背诵模板里的语句,而是研究模板中的内部逻辑结构,这才是精华。只要能够掌握里面的逻辑结构,申论作文里的策论文体就不用再愁了。

(三)复习时的注意事项

1.做申论,一定不要偷懒,前四道类型的小题一定要写,一定要写,一定要写,最怕的就是眼高手低。不管你会不会做,一定要写上答案,因为你的答案就是你的思路,这对于做完题目之后的分析,很有好处。

2.要学会利用申论作文模板呢。首先你要研究模板中的逻辑结构,逻辑结构掌握好后,把历年的作文真题拿出来,然后根据真题题目用申论模板套,每一篇都要套,可以不写出来,但是你脑子里一定要能根据逻辑结构迅速想出一篇申论策论文的整体框架。这才是最大化的利用申论模板。

3.在练习时,前四个小题大家一定要写出来。之后将自己写的答案和标准答案对比,看看自己遗漏的点。对于遗漏的点,一定要分析这个点属于什么性质,例如题目问你对这个现象怎么看,就要答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注重详略得当)。大家一定要记得,不同的申论小题的问法,答的点是不同的。你要自己拿个本子总结,这样问该怎样回答,一定要包括些什么要点,然后将要点牢记于心。下次做真题,就要把上次从真题中学到的运用开来。

4.对于申论前四道题,我建议还是选择传统型答法,我还是那个观点,考试的时候时间太紧了,你想超常发挥的几率很小。只要牢牢抓住万能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

5.把参考书上的预测题型和答题格式都熟练掌握,因为格式也是算分的,比如编者按、公开信、宣传稿、活动方案之类的。

(四)做题时的注意事项

1.做前四题的思路是:看清题意;想好格式、框架;在给定的资料里找;提炼观点,工整书写。

2.涉及到思想领域的可写「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精神生活,培育人民的自强、自尊、自立」。

3.无论材料选择什么热点,指导思想都是科学价值观,核心精神是以人为本,明确发展为了人民。

4.前四题要点的标志性词汇:认为、当、针对、但是、因此。

5.申论大作文的思路: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这个思路我说过好多次了。

6.申论作文分为几个文体,如果题目没有要求什么文体,建议大家都写成策论文,因为策论文简单、易成型。策论文通俗地说就是议论对策的文章,通常结构是第一段提出问题,第二段分析问题,第三、四、五段解决问题(提出对策),第六段总结升华,就是这么简单。

7.参考答案是完整的句子、段落,但阅卷人不会细读你的文字然后跟答案进行对比。改卷的人都是只看你答案中的关键字,也就是踩点得分。假如某小题要求 100 个字以内概括,共 10 分。阅卷人会有四到五个词眼,平均一个 2-2.5 分。他们快速扫视答案里是否有相同或相近的词眼,如果几秒中内搜到了 3 个,就是 6-7.5 分。

8.小题切忌看完材料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因为你概括的语言中没有阅卷人作为评分依据的词眼。正确的方法是:回到材料,看到疑似关键词的地方就做上记号,然后串联成句。我们不知道阅卷人那 4-5 个关键词到底是什么,那就尽可能地把所有关键词眼都找出来。

9.对于大作文,主要素材还是要从给出的材料里找,也就是说申论整个卷子的答案都紧紧围绕着给出的材料。所以如果有的同学复习时没有时间,就可以不用看《半月谈》、《理论热点面对面》之类的资料,直接从题目材料里摘取就行,当然还是需要适当地加工一下。

10.不管字写得如何,一定要写工整!卷面一定要看上去整洁,最简单的办法,用标准答题卡自己模拟考一次,再把答题卡用手机拍下来,如果你用手机看,卷面上每个字都能清晰辨别,就算过关了,如果字认不清,那就还得训练工整度。另外,不要纠结什么字体,就正常的楷体就行,我个人认为行书之类的字体有点乱。

.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