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8如何在考研时每天保持十小时以上高效学习?

2021年12月25日

某双非一本,考研初试 420,最终第二名上岸中科院。备考一年,前期慢跑,最后三个月冲刺提速,每天有效学习时长≥12 小时。不熬夜,有午休,常锻炼,第一次分享学习方法。

全文共六个部分:

一、把「飞轮」转起来
二、做自己的「推销员」
三、学习仪式感
四、番茄工作法以及「时间留白」
五、制定专属自己的每日计划
六、保持高效学习的几点建议

一、把「飞轮」转起来

大多数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次放长假后,总是心不在焉,学习效率低下,出现各种心理甚至生理上的表现,也就是所谓的「节后综合征」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作「飞轮效应」,指的是为了让静止的飞轮转起来,一开始必须花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得越来越快。

所以,当你决定考研的那一刻起,你就再也没有了「长假」。你不能反反复复,走走停停,你要让你的「飞轮」高速运转,不能停。你要做好觉悟,当别人打游戏、逛街时,你要在自修室复习。不要觉得苦,这是自己选择的路,就要自己走到底。

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最终实现每天高效学习十小时以上。

二、做自己的「推销员」

是的,达到「每天高效学习十小时」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开始就做到。

心理学上还有一个名词,叫作「登门槛效应」。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说白了,就是「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例如,一个男生想搭讪一个女生,他不会一上来就对你动手动脚,而是先试探你,先和你拉近距离,再无意搭搭你的肩,然后就会越来越过分。

一位合格的推销员,不会一上门就让你买东西,而是会先想办法让你满足他的一点点请求,一步步地进入你的家门,最后说服你。那么,如果你是推销员,如何推销自己让自己的身体为「每天学习 10 小时」买账?

你应该对自己说:「咱们先学两个小时试试?」「再来两个小时?」「感觉还不错,再加个钟?」……

三、学习仪式感

学习要有仪式感。仪式感是对自我的一种心理暗示。

学习的仪式,就是事先做好一些辅助性工作。你的心理就会暗示自己,「我都已经做了这么多前期工作了,一会儿一定要好好学才对得起我自己。」 前戏要做足了,学习、工作才能进入状态。

为了增强仪式感,你可以时刻把桌面保持整洁,把物品摆放得赏心悦目。提前做好一切需要的物质准备,包括要用的所有书本、水、巧克力、文具。

想想上小学的时候,爸妈总是在上学前一天晚上提醒你,把书本预习完装到书包里,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

增强仪式感,精神上的准备也十分重要。高考、模拟考、月考、周考,重要程度不同,你花费的心力肯定也不同。在一天充实的学习之后走出图书馆,回顾自己高效的一天,想想明天继续为了考研而奋斗,提振士气。

四、 番茄工作法以及「时间留白」

番茄工作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太出名了,以至于几乎每个人都听过这个名字。

简单来说就是,工作 25 分钟,这 25 分钟雷打不动,除了学习什么事儿都别管。然后短暂休息 5 分钟,再开启下一个番茄钟。

很多人往图书馆一坐就是一上午,于是考完研身体落下了久坐的毛病,得不偿失!

我有个好办法,多喝水!

一天喝 2-3L 水,不停地喝水,喝多了就想上厕所,就能休息一会儿,站起来走走。

「时间留白」的意思是,在安排计划的时候不要把每一分钟都安排死了,要预留出「容错空间」。

下一节,我会详细地介绍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专属计划。

但在做计划之前,先确保自己对考研各个学科有较为清晰的理解,对英语、政治复习的大方向有了把握,才能把大西瓜逐渐切片,把任务分解到每一天。

五、制定专属自己的每日计划

能否高效学习 10 小时,除了自律性以外,制定计划是关键!

10 小时看似很长,但其实眼睛一睁一闭就过去了

秋冬的日子,睁眼天黑,闭眼天黑,依旧历历在目。

1. 制定计划的雷区:

  • 计划必须可执行,而不是反人类的。(后面会讲什么是反人类的计划)
  • To-do lists 事项要像地图一样清楚,永远知道下一步要往哪里走

你的计划不会让你有时间去摸鱼,除非你上的课是摸鱼学导论。
也就是说,你不会出现不停地去摸手机、刷微博、刷抖音的情况。

  • 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制定计划本身

需要花很长时间去思考的是长期规划,不叫计划。
(很多人每天花大量时间思考要做什么,这是非常低效的)

2. 如何做出有效计划?

(1)先梳理计划

大多数人梳理的方式是这样的:

背单词、看政治、锻炼身体、复习专业课、听网课、给家人打个电话……
请摸着你自己的左胸脯扪心自问,你自己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是否是这样想的,想到什么就往事项里丢进去?

这样制定的计划其实很难实行,或者无法高效执行。

这样做最大的问题,在于逻辑混乱!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所有的事项进行分类、细分。

在制定计划时,我们几乎可以把在考研时的所有任务分为两大类:学习和生活。

其中,学习又可以按科目进一步细分。

也就是说,正确的思维逻辑应该是这样的:

学习:明天要学哪些内容?
政治:马原
英语:背单词、听网课
数学:刷题
专业课:背书
生活:明天打算做什么?
去超市
给家人打电话
锻炼身体

这样一来,你的思路会清晰很多,而且不会遗漏。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不能模糊。

目前为止,这样的计划还不够细致!

比如,听网课,听多久?听哪一讲?刷题,刷哪些题?背书,背哪几页?

去超市,去买什么?锻炼身体,是打算跑步还是去撸铁?

因此,逻辑清晰有条理,同时又细致可操作的计划应该是这样的:

清晰吗?细致吗?知道该做哪些事了吗?

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你,快速有逻辑地梳理计划,而且能避免一头扎进计划本身的坑里。

(2)不要做精确到分钟的计划表

比如把计划定到 5:30-5:40 干什么,5:40-6:00 干什么……这就是反人性的计划表。把时间定得太过死板,看似很学霸,实则效率很低!

因为这样做计划很难长期高效实施。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曾经一样,把从早到晚每一分钟都细细规划,但实际行动起来极其累。等到意志力消耗殆尽后,堆积的任务越来越多,堆积成山后根本不想再接着执行。于是每天每夜自责自己怎么有这么多任务没完成。

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起初的自律很快恢复成了无规律放纵的作息。这种行为俗称:三分钟热度

这种计划表,看似把每一分钟都利用起来了,但实际上会大幅削弱你的完成情况!并且因为无法完成计划,很有可能导致你内心十分自责,最终一次又一次放弃。

因为这种计划表,不仅没有设立对自己的奖励反馈机制,也没有任何一点的容错率

一旦某一个环节出错,后面很难修补,只会一错再错,不断放大错误。最终,不仅完成的任务很少,而且很容易让人有挫败感。

试问一个只能增加挫败,却从来没有奖励的机制,如何能长期实施?

那么,除了在计划事项中应该增加对自己的奖励机制(如完成任务后一根雪糕,一颗糖,放松一会儿的游戏),更重要的是还要减少计划失败带来的挫败感,也就是要提高容错率。

(3)一个好的计划,要有一定的弹性,有容错率!

不要把事项固定得太死,要把一天的时间分为「时间块」。例如,最典型的,可以分为:「早上、中午、晚上」三个时间块,也就是「早/中/晚」分别要做哪些事情。

把每一事项的时间拉长到「块状区域」,至少要以小时为单位,按时间块去完成。

例如,早上制定计划,看腿姐冲刺背诵手册 30 分钟,我不会定下 9:15-9:45 这么严苛的时间,而会定成 9:00-10:00 这样的小时块状区域,给事项前后留白,留出容错。

一张以时间块为单位的计划表就诞生啦!

容错,就是容许你犯错的空间。即使你睡迟了十分钟,一上午仍然可以游刃有余。阅读理解多花了半小时,仍然不会打乱全盘的节奏。

弹性,意味着你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你可以优先完成重要事项。

在你的事项之前标上不同的 tag,代表不同的优先级。

例如,用红色代表一级优先,橙色代表二级优先,蓝色代表三级优先。
再比如,当你下定决心提升词汇量,就把上述背单词书的任务标签标红。

确保有限的时间、精力都用在刀刃上。

如果当天你的确身体不舒服,大姨妈来了,可能无法保证所有任务都能完成。

但是,至少可以保证,优先级最高的事项能够完成。

▪ 总结:一个计划表的诞生

【分类】

首先分为学习、生活两个大类,在学习中按照科目继续细分小类。

【梳理】

在每个类别中,梳理出你要做的事项。以时间块为单位,不要把计划列得太紧密。

【优先级】

标记出每一事项的优先级。

(4)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计划被打乱怎么办?想去图书馆学习,却被老师叫去帮忙?

此时,前面排序的优先级就非常重要了。确保优先级最高的任务能够完成,任务表上的所有事项无法全部完成也无须自责。因为,计划被打乱实在太常见了,每一天都有可能会遇到。

全力去做最重要的事情,那么你花的每一分钟、每一份精力,都会是有价值的。

一天不读书也不会死,一天不学英语也不会导致你考研失败。

不必事事苛责自己。

学习那么辛苦,偶尔挥霍一下自己的休息时间,无可厚非。

六、针对一些问题做一些补充

  1. 上述图片中使用的计划类 app,第一张图较简洁版用的是 bear,一款文字排版软件;

第二张图用的是滴答清单(需会员)。

后面的 tag 是 Mac 系统自带的。

其实很多计划类软件都能做到这些功能,或者用自带的「日历」,甚至用 word、拿 A4 纸写下,只要你喜欢这种风格就行。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路。

  1. 我的计划中列出了一些英语晨读的新闻、长难句等英语学习的内容,考研过程中我每天会花 10-20 分钟时间保持英语的日常学习状态,如果感兴趣可以稍微看一看。
  • 周思成老师的晨读

每天讲一篇英语的新闻,里面的单词、语法点都挑选出来了,而且是视频版,如果自己没有学习状态的时候,去听一听,也能被动接收到知识,然后自己慢慢调整好状态。

四六级和考研的考试前还会挑选作文批改,对准备考试来说性价比很高了。

  • 薄荷英语外刊

直接下载 app 或是去公众号搜索都行。软件里有分泛读和精读两个板块,泛读每天早 or 晚花几分钟看一段短新闻,主要是来练阅读速度的;

精读板块有一些考研的题源外刊,看之前先把上面列出的单词过一遍,然后再逐句精读。

用 app 的好处就是单词点一下就有释义了,遇到不会的句子,点一下就有翻译也很方便。

还有定制新闻的推送,省下了一笔时间去自己找新闻。挑选过的内容也是比较精华的。

如果是午饭的时候,我就会点开音频,复习精读过的内容,磨磨耳朵。虽然不考听力,但是这些知识点还是得到了回顾。

还有很强的一点是它可以做题!是按照雅思喜欢的出题方法,True、False or Not Given,对于逻辑能力可以有很好的锻炼。精读后做做题,每天保持做阅读题的手感。

  • ChinaDaily

一些比较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内容和词的讲解也很细致。

总之也有很多其他的外刊和新闻,每天花十几分钟看一看保持英语的状态,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

  1. 如果上述做计划的方法对你有一些启发,最重要的是先去试着执行。在把理论变成实践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问题,逐渐去调整,最终才能真正变成适应你自己的计划。[图片]

七、保持高效学习的几点建议

  1. 去图书馆,尽量不要在寝室/家里学习。

  2. 如果带手机,请开启飞行模式。(如果自制力差,就试试第三方软件辅助吧,比如 forest,去种种树。)

3. 适当补充能量。包括身体能量+精神能量。如果饿了就吃点东西,吃点巧克力,吃点糖,毕竟考研已经很苦了。根据科学研究,心情不好的时候脑补缺糖,此时要是吃点喜欢的食物,就能给大脑补充糖分,而味觉上因为尝到好吃的东西也会尝试满足感,心情自然变好啦。

  1. 洗个澡,可以恢复 80% 的状态! 晚上去「战斗」之前可以试试。

5. 常复盘。每天复盘自己做过的事,如果状态、计划不对,及时调整,找到最适应自己当前的节奏。

6. 不要做感动自己的努力,不要透支来日的能量。最忌讳熬夜!睡得太迟、起得太早都算熬夜!一天两天还行,时间久了吃不消!别把自己不当人。

  1. 赛跑时快的不一定赢,打架时弱的不一定输,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2. 每天拍几张照片。心理学家建议,每天拍一些身边的人和事,记录自己的考研时光,将这些可能会被遗忘的瞬间记录起来,当你不定期整理照片时,你会觉得这些好的坏的都是美好的回忆,很容易变得快乐起来。

  3. 去看一场悲伤的电影。看伤感的电影,情不自禁放声大哭,心情会大有改观,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

祝大家成功上岸。

□ Ollie 一直坐在那

如何在考研时每天保持十小时以上高效学习? - Ollie一直坐在那的回答 - 知乎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