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1日
军队文职也属于体制内,相对于公务员事业编来说,军队文职的「稳定程度」并无太大区别,只是在个别方面有些不同。
公考,其实从一种宽泛的意义上来讲,应该叫「编考」—— 编制考试。大家所求的,其实就是体制内的一个编制,为自己带来稳定可持续的收益。
至于公务员,其实只是一系列编制中的一个而已,每年的公考大军除了瞄准国考和各省省考之外,各地的事业单位、军队文职也都是他们的既定目标。每到考试季,南来北往的列车上,总是少不了这样四处奔波考编的年轻人们。但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些编制之间的差异,在做选择的时候也往往靠的是主观感觉和一时冲动,有时候难免会错失一些好机会。
因此,今天分享的内容,目的就在于让大家全面、深入的了解各种编制之间的区别,并且为日后会面临的选择提供一些帮助。
第一个问题,先从总体上看一下大家目前通过考试能够获得的编制有哪些。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公务员。公务员的构成条件有三个,一是依法履行公职,二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三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公务员之所以被称之为「稳定之冠」,重点就在于这三个条件。
依法履行公职,从广义上来看,就是按照我国宪法以及其他法律的要求来开展工作。从狭义上来看,其实就是那本薄薄的《公务员法》,该法律明确规定了公务员进入、退出、福利等各项事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辞退的一些规定: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
(一)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二)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
(三)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四)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法律和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
(五)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
除了这几种「可遇不可求」的情形,没有任何人可以让你丢掉工作,而且还受法律保护。关于铁饭碗的这个说法,其实根源就在这里。
除此之外,公务员编制的晋升序列是非常明确的,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级序列分为:一级巡视员、二级巡视员、一级调研员、二级调研员、三级调研员、四级调研员、一级主任科员、二级主任科员、三级主任科员、四级主任科员、一级科员、二级科员。
不管你能不能干到巡视员,至少这条路径是有的,这也是公务员的一个显着优势。
除此之外,包括工资之外的各项福利,公务员的保障力度一般也是最大的。车补、公积金、年金、养老统筹等等,都能得到较高限度的保障。
接下来我们来说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性质很明确,并不是国家行政机关,而是由国家行政机关举办,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的社会公共组织。所以,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是不受《公务员法》保护的,二者的法律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由国家事业经费负担,而公务员是由国家行政经费负担。两种经费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必然是要优先保障行政经费,而后才是事业经费。
其实我们国家的事业单位跟国外的 NGO 是有些类似的,只不过政府色彩更浓厚一些。
事业单位有政府全额拨款的,也有差额拨款,还有企业化管理完全自收自支的,所以工资的部门差异和地区差异比较大,但一般来说,其中位数基本和当地公务员的工资不相上下。
但总体上来说,事业单位人员拿到手的收入还是会比公务员低一些。例如,小张和小李都在 S 县工作,小张在县纪委,小李在某局下属的事业单位,两人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可能都在 4000 块钱左右,看起来一样,但是,小李没有车补、没有年终目标考核奖金,这两项加起来就跟小张差了近两万块。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也没有公务员这么稳定,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在大力推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逐步把全额变为差额,把差额变为企业化管理,虽说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也足够让很多事业单位员工感到焦灼。也正因为如此,每年参加公考的群体中,有不少人都是事业单位员工。
不过,事业单位的晋升渠道倒也比较明晰,分为一到九级职员岗位,随着岗位晋升,工资待遇也会相应提升。
而且,事业单位的进入方式相较于公务员也会更灵活一些,除了事业单位统考,还有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
在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之间,还存在一种编制类型,那就是参公,全称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主要是一些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事业单位居多)工作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大家仔细看一下每年的国考或者省考招录公告,一般都是公务员(参公)考试,职位表中既有公务员单位,也有参公单位,二者的招录条件和要求是一样的。
但是,从最严格意义上讲,参公确实不是公务员,只是在录用、晋升、考核、离退等方面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编制性质,参公属于事业编制,再加之一般参公单位的级别会比党政机关要低,多为二级局或者内设机构,所以晋升空间会比较小一些。
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讲,其实二者区别近似于无。因为,不管是公务员还是参公,我们的天花板都会来得特别早。晋升什么的,大概只存在于官场小说之中。
最后一种,就是军队文职,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近几年来才开始面向社会招考。
其定义是指在军民通用、非直接参与作战且社会化保障不宜承担的军队编制岗位从事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非现役人员,是军队人员的组成部分。
军队文职人员在稳定性和保障力度上与公务员不相上下,毕竟,军队跟政府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国家机器。特别是像一些基层军队文职岗位,比如县上的武装部,其实考入之后,跟县上的公务员基本上是一样的。不过,军队文职的考试与普通公务员不太一样,更强调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测评,一般都会设置专业科目考试。
如果你有一颗从军梦,那么军队文职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一定要明确,军队文职的各项管理和要求是比公务员严格许多的,特别是在保密事项上,而且可能一些特殊岗位会有一些自由上的限制,尽量在了解清楚之后再选择报考。
今天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对这四种编制进行一个多角度的对比,让大家能够有更清晰的认知。为此,我做了一张表格,一目了然。(表格中的数值仅作横向对比使用)
这张表看完,相信大家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这几种贬值类型的优劣之分也能在不同维度作出明确对比。
但落脚到自己身上,到底该怎么选?这就是今天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了。
在具体选择上,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很难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划指导,所以,这里我给大家总结了几个简单的原则以供参考。
第一,城市区位条件比编制性质重要。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A 岗位是某省直事业单位,工作地点位于省会城市;B 岗位是某基层县政府办,工作地点在一个偏远山区县。在这种情况下,选 A 不选 B。原因很简单,选择 B,那么最好的出路就是五年服务期满之后通过遴选再换一个更高的平台,难度更大,变数更多。但是 A,却由于退出机制比较灵活,解约即可,可以一边工作着一边骑驴找马备考公务员。最主要的,呆在大城市,机会也更多,生活有保障,各方面的资源也多一些,特别是已经有家室的人,一定不要再这种选择上犯糊涂。
第二,单位所在层级比编制性质重要,特别是当隔了两个层级的时候。比如,乡镇的公务员编制岗位和市直事业单位,尽量选后者而非前者。关于乡镇公务员的吐槽,大家在知乎上搜一下「公务员辞职」这个话题,就能心中有数了。但是,倘若单位层级只差了一级,比如乡镇公务员和县上的事业单位,那么综合考虑之下还是选择前者比较好,因为二者的工作生活条件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公务员编制各方面的保障都要比事业单位好一些。
第三,离家远近比单位性质更重要,这话讲起来其实有些丧。编制对一个普通人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就是稳定,旱涝保收。而稳定,其实就是用来照顾家的。如果说真的有野心有能力,那我想奉劝你们一句,莫入公门。你的野心和能力只会在这里被不断地憋屈。我经常会在各个平台收到一些粉丝的私信,很多人都是一时冲动,或者抱着「为了上岸而上岸」的执念,考取了邻市甚至邻省的基层公务员,往往上班第一个月就开始后悔,但是公务员现在的退出程序又比较复杂,一不留神弄成「辞退」,五年内又不能再考,所以非常的痛苦纠结。所以,离家近一些,能照顾父母小孩,其实才是对编制稳定性的最佳利用。真要想走仕途,做官而非做吏,那你大可以读到博士,再参加遴选,直接下方至基层做副县长,从领导职务开始干起,何必非要走这条路呢?百分之九十九的公务员,其实就是普普通通,养家糊口,切忌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其实聊到最后,大家可能会发现,我一直在强调「生活」本身的重要性,而去淡化「编制」的差异性。
确实如此,原因也很简单,都 2021 年了,还有必要神话编制神话公务员吗?我始终认为,公务员就是一份普通、正常、稳定的工作,能够让一个普通人更轻松地兼顾事业和生活、工作与家庭,并不适合有野心有想法有能力的那些人。
近年来,我遇到不少吐槽抱怨的在职公务员,有嫌弃工资低的,有嫌弃没前途的,有嫌弃无意义的,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他们在一开始就缺乏对公务员的正确理解,这种认知和现实上的不匹配,会将你的工作和生活体验降到最低。
与其如此,那还不如在一开始就做好调查研究,理性审慎选择,免得日后再去后悔、再去折腾。
老铁们,我说的对吗?
军队文职怎么样,和公务员事业编,大型国企相比? - 盐选成长计划的回答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