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7日
可曾想过「颜值」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一种错觉?
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其实是由对多巴胺的渴求而推动的。长得漂亮就一定可以让他人大脑分泌多巴胺吗?不一定。
为什么才华横溢的人更能吸引异性?会弹钢琴的人颜值会高一个档次?
本篇文章会深入骨髓般的探讨人类大脑的化学反应是如何影响日常偏好的,我们又该如何激发并利用这样的化学反应机制。
男生一定有听过一个女的说过「不知为什么,那男的明明很优秀很帅,但就是对他没感觉」。这句话里面的所谓「感觉」,其实是一种「冲动」,「冲动」就是客体吸引力作用到主体上的结果,最终主体会觉得客体颜值高,其实就是对这种冲动的直观体验——总而言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也许其他人觉得那男的帅,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不觉得他帅,因为我没有对他产生冲动。
而这种冲动是无法用理智去解释或激发的。同样的,对某样事物莫名缘由的厌恶,其实也是另外一种冲动,也是无法用理智去驾驭的。
冲动的产生,本身就是由潜意识层面主导的作用,是一种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什么意思,初中生物课都有学了,是个体无法避免的被动应激反应。
如心理学宗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说,潜意识层面发出的信号,是远远强大过表意识的,表意识代表着你的理智,但你的表意识无法否决你的潜意识信号。
举个简单的例子,恐高症。恐高症就是典型的患者潜意识信号主导的个体行为,不管他自己用多大的理智去说服自己其实很安全,但都不管用,他还是会无法自制的惧怕搭乘观光电梯。
如果恐高症无法代入,那我就举大多数人都害怕长腿蜘蛛的例子,我自己也很害怕,但为什么会害怕?从理性的角度讲,它是不会对你造成伤害的啊,如果说你是因为怕它伤害你,那你为什么不怕流浪猫呢?讲道理流浪猫抓伤你的概率要大很多啊。瞧,这是无法从理性的角度去解释的,这就是潜意识信号的强大,它会直接越过你的表意识对你的身体发出信号。
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出发,个体对一样事物所产生的恐惧、厌恶、喜爱等情绪,是由你潜意识中的过往经验或事物本身自带的属性所跟你深层记忆里面某个印象产生联系,所形成的冲动,这种环节是个体无法解构或直接越过解构环节而对身体发出信号。
例如患严重恐高症的人,必然是跟他的儿时创伤有关,但他可能永远都想不起来到底是哪个创伤造成的。
人怕长腿蜘蛛,是因为蜘蛛的形态与你潜意识的经验或深层印象产生关联,如蜘蛛的长腿是针状物,针状物触发了你经验当中跟危险相关的信号,同时蜘蛛的形态与人类相距甚远,形态的巨大差异让你潜意识觉得无法沟通,无法沟通又代表了行为无法预知,触发了人类潜意识当中对未知的恐惧——这几种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你对蜘蛛这种益虫本能般的惧怕。
也就是说,真正带来恐惧的并不是蜘蛛本身,而是第三方因素——那些象征着危险的因素。关键是,你对第三方因素的恐惧,是如何投射到蜘蛛上——我们可以把整个过程称之为「捆绑效应」。或者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它让你产生了不好的联想。
在理解这一过程之前,我想再举一个有名的案例,那就是弗洛伊德的导师、《催眠法、暗示与精神病治疗法》的作者希波莱特·伯恩海姆(1840-1919),曾经一个有名的治疗案例:
那是一个小女孩,对牛奶产生莫名其妙的极度厌恶,家长把她送去伯恩海姆那里进行心理治疗。伯恩海姆用的是催眠法,尝试从小女孩记忆深处找到缘由。
最后找到的是,小女孩在幼儿时期喝一杯牛奶时喝到了一只苍蝇,并把它呕吐了出来。从那以后她便对牛奶产生了极度厌恶,即使她早已忘了那只苍蝇。
后来伯恩海姆通过催眠疗法,把那只苍蝇从小女孩的记忆深处挪走,小女孩再也没有厌恶牛奶。
以上案例里面大家注意到一个有趣的事实没?小女孩其实厌恶的不是牛奶本身,而是那只苍蝇,她对苍蝇的厌恶与牛奶发生了捆绑效应。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投射或捆绑效应,弗洛伊德后来认为这其实是生物进化的成果。
根据进化论,生物的进化是围绕着更好的生存与更好的繁殖这两大主题。其中更好的生存的一项重要能力,是有效地避开危险的环境,而「恐惧」或「厌恶」这样的情绪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诞生,它能让个体本能般的自发避开潜在威胁。
其实你体会到的「恐惧」或「厌恶」,实质上是「警惕」。当你处于潜在威胁时,你的潜意识会向大脑发出「不要靠近、尽快远离」这样的强大信号,这时你的肌肉紧绷,感官会变得敏锐,专注力显着提升,有一股强烈地想要尽快摆脱这个环境的冲动,而这样的本能是物种得以延续的重要能力之一。
而随着进化,这种能力会不断变得敏锐,敏锐到某个程度后,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哪怕只是让你稍微联想到,你的大脑也会马上触发这样的机制,例如你身处黑暗、看见蜘蛛、身处高处等一切让你跟危险联系起来的事物或环境——是的,其实这是生物「高级」的体现。
「捆绑效应」的本质就是这样一种进化的结果。
以上说了那么多,就是想让你理解潜意识对大脑的作用过程,现在我们回到这篇文章的主题——人类的另一种冲动,对异性的择偶偏好与对「颜值」或「性感」这一概念的体验,本质上也是一种捆绑效应,理解并利用它,才是这篇文章的主题。
先一段话总结:你对一个人产生觉得对方颜值高或是性感的体验,本质上是你对多巴胺的渴求投射到那个人身上,或是与那个人发生了捆绑效应,于是产生了「冲动」。是的,颜值其实是一种错觉,是你对由潜意识形成的冲动的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表述,就如同前面提到的牛奶与苍蝇案例,本是毫不相干的事物却建立了捆绑,它可以被创建、被操控、被扭曲。
该怎么理解以上这段话?
首先多巴胺是一切愉悦感觉的本质,如啪啪啪、按摩、升职加薪、吃到美食、悦耳的音乐等,你之所以追求这些,是因为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大脑在大量分泌多巴胺。
但有一个关键需要明白的是,多巴胺能给人带来愉悦感,但是推动人去追求多巴胺的不是愉悦感,而是「渴」,是在普通状态或是负多巴胺状态下,对多巴胺的渴求。
所以,你爱上一个人的感觉实质上并不是快乐的感觉,而是「渴」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说爱情它甜如丁香、又苦如黑醋,甚至可以说大部分时候都是苦的,是渴求没被满足的痛苦感,而一旦满足后获得大量的多巴胺,于是又会更加渴求,更加痛苦。你就是这样一步步地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理解这点非常重要,大多数人的失败都是因为没理解这点,导致做的事情离吸引力背道而驰。
那主体该如何让自己跟客体对多巴胺的追求产生联系或捆绑呢?
最典型的例子,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秋香非常嫌弃唐伯虎扮演的家丁华安,可以说厌恶至极,
但因为她心里对唐伯虎本人的才气仰慕已久,即使秋香从来没见过唐伯虎,也会因为唐伯虎的诗而爱上他。
当她知道了华安的真实身份是唐伯虎之后,这份爱慕甚至可以转移到这个她曾经非常讨厌的人身上,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他。
不难发现,那些会弹钢琴、小提琴、吉他,或是会唱歌的人,会做美食的人,身边不愁没有对象。国外那些参加音乐节的摇滚乐队,从来不缺伴侣。
为什么学校里篮球队男生特别受女生欢迎,有人会觉得因为他们身材好,如果仅是因为身材好的话,那应该健身部的男生最受欢迎才对啊,事实是因为观看篮球比赛本身会带来大量多巴胺,尤其当自己支持的那队赢的时候。
而接下来要探讨的是,为什么人对音乐、艺术、美食、竞技这类带来多巴胺的事物的追求,会投射到某个人类的身上。
再问的通俗点就是,我如果是因为 ta 所弹出的好听的音乐带来多巴胺,那我就拿手机去下载同样的音乐反复听就好了啊,这样不就更能带来多巴胺吗,那为什么我还会对那个人产生欲望呢?
人究竟是如何将对事物的冲动投射到人的身上的呢?
在这里分享一个历史上著名的案例——1970 年美国有个叫做罗伯特·希斯的脑神经兼精神科教授,通过电击疗法,成功地把一个男同性恋掰直。
早在 1954 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两位神经科学家詹姆斯·奥尔兹与皮特·米尔纳通过实验发现,电击大脑的某个部位会让大脑分泌大量多巴胺,那个部位被命名为「隔区」。
罗伯特选取了一个男同作为样本,并命名为「B19」。
在实验室中,罗伯特给 B19 观看女性色情图片与录像,与此同时对他的大脑隔区进行电击,让他分泌多巴胺。
不断地重复以上过程后,即使在不被电击的情况下,B19 会主动要求继续阅览那些图片与录影。
最后,教授请了名应召女郎,成功地与 B19 发生了关系,整个过程没有丝毫抗拒。
这次实验获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功,深度脑刺激法真的有效,它成功地把一个同性恋「矫治」成了异性恋,把一个弯男掰直。
这个成功的实验留下一个命题,就是明明个体是因为被电击而分泌多巴胺,而女性色情图片只是同时出现而已,为什么个体却会把对多巴胺的渴求,投射到女性上?
其实就是缘于前面提到的「捆绑效应」。
虽然 B19 的多巴胺分泌是因为被电击,但电击的同时发生的事情,会在潜意识中形成捆绑。或者说,B19 自己也分不清这愉悦感是从何而来,是因为被电击,还是因为看了女性裸体图片?
他知道的是,当他看到女性裸体图片时,感到了愉悦。
因为多次重复的实验,使他形成了一种非条件反射,会本能般把女性裸体图跟愉悦感联系在一起,于是他对这种愉悦感的渴求,会异化成对女性裸体图片的渴求。
在潜意识领域里,这两种渴求会形成捆绑,本质上都是对多巴胺的渴求,只不过把它投射在「错误」的客体上。
虽然看似「错误」,但欲望的本质正是「渴求」,哪怕结果是所渴求的事物并不能带来多巴胺分泌,只要「渴求」存在,那么驱动力就存在。
而 B19 跟女性完成性交这事本身也会带来大量的多巴胺,于是他被成功的掰直了。
理解了这种作用机制,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前文提到的一个人对音乐或其他能带来多巴胺事情的渴求异化成对另一个人的性冲动上。
当客体与让主体分泌多巴胺的事物产生联系时,主体对多巴胺的渴求会投射到那个客体上,或者说发生捆绑效应。
你也许会觉得这只是个例,但接下来会跟你说一个颠覆你三观的结论:你对一个高颜值对象的美好,本质是你潜意识中其他欲望的投射或捆绑效应的集合形成的冲动、或者说是心理暗示的集合形成的冲动。是的,一切都是捆绑效应。
我们出生到这个世界时,大脑是一张白纸,我们是如何在岁月中形成各种偏好的?答案是受集体意识的影响。我们所认为的「美」,其实是从幼儿开始就被潜移默化灌输的心理暗示。
我们认为一样东西「美」,并不是缘于我们与生俱来的感观直觉,而是缘于集体对我们的长期作用,是集体告诉我们这样的表达形式就是「美」。
此后一生会一直渴望跟当时幻想对象相似的人在一起,本质是是对多巴胺的追求,对多巴胺的追求形成了各种「偏好」。
于是我们就形成了对「颜值」的模糊抽象的评判标准,它本质是一种心理暗示的结果。
所以我一直都说颜值其实不是静态的,它是动态的。
是你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气质品格、声线、才华等一系列印象综合起来的直观感受。
你觉得某人颜值高,是因为 ta 一些属性恰好触碰了你的偏好,其实跟五官的关系没想象中那么大,不信的话你拿 ta 身份证照给朋友品一品。
所以主体颜值的本质是客体对第三方&多巴胺相关的事物的追求,投射到主体身上形成的冲动或模糊体验。
它跟前面提到的恐惧的本质、「牛奶与苍蝇」的案例一样,是物种进化的成果。
多巴胺相关的事物大多是有利于物种生存与繁殖的(虽然并不全部是)。而颜值这种概念的产生,本质上是我们高度进化后在这方面的触发机制过于敏锐,以至于只要遇到稍微相关的事物,就会本能地产生冲动。
那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机制来提升自己的吸引力呢?
理解了以上内容就会知道,即使你的五官跟主流审美不符,但也可以通过别的手段让自己跟产生多巴胺的事物或属性捆绑,从而让对方产生你颜值高的「错觉」。
当然有条件的话,可以去学一些才艺,乐器、舞蹈、唱歌、烹饪、绘画,又或者是学写诗词——相信我,如果你写出的词有方文山一半的水平,你肯定不愁没对象。
但如果你实在太懒,工作学习压力大,实在没时间去学怎么办?
那我们就回到「心理暗示」本身,尝试让自己与 ta 的偏好建立捆绑效应。这其实就是大家常说的美人的「氛围感」。
可以学下轿车厂商们,他们对此非常理解,于是产生了车模这样的职业。
为什么在车展上,车商们一定要请个美女站台呢?车模就算长得再好看,但跟车子的性能与使用体验本身没半毛钱关系啊?
其实这就是车商对于捆绑效应的应用。
当站在车前的车模足够漂亮时,人在潜意识中会把其投射到这辆车上,就如同前面提到的牛奶与苍蝇的案例,两个本不相干的事物硬是建立起捆绑。如果两个车子的性能参数一样,人会潜意识觉得车模漂亮的那个车子高档一些。
如果理解了这种心理暗示的强大威力,那么你就找到了对异性吸引力的钥匙。
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一种经历:就是当你用手机听某个以前从来没听过的但又非常好听让你喜欢上的音乐,同时 ta 恰巧在跟你互动,也许是突然出现对你微笑,或是在手机上跟你聊一些有趣的事。以后你会发现,当你再次听到这首音乐时,你脑海里会不由自主地出现 ta;或是你见到 ta 或想起 ta 的时候,脑海里会不由自主地出现那段音乐。
这就是典型的潜意识捆绑效应。你会因此对 ta 的好感度提升,因为这段音乐给你带来多巴胺的分泌,尤其是在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多巴胺度是最高的,而你对这种状态的渴求会在潜意识下投射到 ta 身上。
这种过程是否可以复制?
可以的。
假如你是在广告公关行业工作,这项技能将对你非常重要。
很多成功的广告 case,都是将捆绑效应运用成熟的结果。
对于自己心仪的对象,可以搜集下关于 ta 的情报,例如喜欢的明星、音乐、电影等。可以尝试去模仿 ta 喜欢的明星的穿搭、发型。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担心,这样刻意模仿另一个人,ta 喜欢的不适真正的我,而是那个人啊。其实你大可没必要有这样的担心,如我前面所说,你能制造出来的捆绑,是作用在 ta 潜意识层面的,连 ta 自己都未曾察觉出。记住,这是潜意识层面的「冲动」,是胜过理智的。
亦或是跟 ta 去经历或做一些 ta 从来没体验过的事情,或者让 ta 出乎意料惊艳的事情,例如盛大的烟花秀、剧本杀、音乐节、演唱会、主题晚会等。
这样一来,每当 ta 回忆起这些事时,ta 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你,于是对这些事的渴望会投射到你身上。我还真遇到不少情侣是在各种活动中初见并走到一起的。
为什么好像很多帅哥喜欢普通女生? - 干货逻辑的回答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