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所以感觉在互联网上看了很多知识,但又感觉用处不大,就是因为这些知识都是碎片化的,彼此之间没有结构。
这就像我们买了一堆汽车零件回来,每一个零件看上去都很好,但是堆在一起,依然是一堆零件,而不是一辆车,根本无法使用。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真正爱学习的人,比较反对在互联网上碎片化学习,而更愿意看书的原因,就是因为一本好书,它的知识是结构化的,学完一本书,就像装配上了一件已经组装好的武器,能够解决一系列问题。
那么,我们就不能在互联网上学习知识了吗?
并不是,而是你需要有把零碎知识组装起来,让它们成为结构化知识的能力!
那我们应该如何把这些零碎的内容变成结构化的知识呢?
- 方式一:根据 MECE 法则自己拆解、组装。
MECE 法则,是麦肯锡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一个思考工具,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也常被称为「不重叠,不遗漏」。
比如说你想学习有关中国历史这一主题的知识。那么你就可以按「时间线:夏、商、周、秦……」+「空间线:中原、西域、草原、海洋……」+「主题:人文、商业、军事、后宫那些事等」进行拆分,再组合,形成结构化的知识:
如果按照这样的分组把知识填满,那么在未来,讲到中国的任何一个事件,你都可以从当时的时间、空间、主题等不同角度,从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出发,综合性地分析一件事,而不是单单对独立事件看热闹式地侃大山,这就是结构化知识的力量。
- 方式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有些领域知识的结构化已经非常成熟了,你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比如一些经典书籍的目录、一些领域的全局示意图等,都已经把这个领域里所有的分类和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给画好了,你直接拿来使用即可。
比如,我在「商业-团队管理」这个主题下的结构是参考《刘润·五分钟商学院》的:
梳理好结构,我们就可以把日常看到的内容、脑子里灵光一现的想法,都分门别类地储存起来,这就像把散落的纸张一张张装订成册,再把一本本书归类放好,最终成为你个人的一个图书馆。
比如下图,是我在「沟通能力」下的「双向沟通」中收藏、编写的内容:
完成了这一步,你个人的结构化知识体系就会慢慢浮现在你的眼前了,你懂什么,不懂什么,还欠缺什么,就一目了然了。
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学习那些在结构中还比较薄弱的环节,逐步完善你的知识体系。
有了结构化的知识,你再遇到某一领域内的问题时,就不再是用点状的眼光去简单评判,而是用全局的视角来整体分析了……
4. 建立知识之间的连接。
还记得我们讲的复利效应吗?让新知识和旧知识连接得越多越深,知识的增长就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型的。所以,光储存知识还不够,需要和它发生一次关系。
首先,是自己与知识之间的连接。
因为印象笔记使用非常方便,很多内容都是一键收藏的,这也会导致一个副作用,就是收藏完之后,就没有之后了……
过了几个月,也许你自己都忘记了当时竟然收藏过这篇文章。
因此,每一次新加入的知识,都需要与你的原有知识做一次连接,它才能成为你大脑中的一部分。你需要在整理你的收藏夹时,对每一个笔记做一次加工,可以是为内容重新排版,画出你认为重点的部分;也可以写上几句评语和感悟,加深理解。
总之,就是要让这个新知识和你本人发生一次深度接触,而不仅仅是让它存到你的个人图书馆里去积灰。
其次,还要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连接。
你可以通过超链接的形式,在一篇内容中插入另外一篇内容的超链接,这样你就可以非常方便地从一篇文章快速跳转至相关的延伸阅读中去,这能帮助你从多个角度理解同一个问题,提升你看问题的全局性。
印象笔记还自带了智能推荐功能,它会自动识别出你文章的内容,为你推荐相关的其他信息,也是相当的方便。
5. 设置热门榜单,熟练使用搜索功能。
热门榜单不是指把喜欢的知识设置成快捷方式,而是如果某些知识需要你每天使用,那么你就可以把这个知识升华成你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而不仅仅是躺在知识库中,等待需要的时候再去寻找。
比如本文的前半段说到的「不忘初心」,这个概念你仅仅知道是没用的,你得让它成为你日常的习惯。
每天晚上复个盘,看看自己定下的这些习惯有没有做到,没有做到的原因是什么,明天准备如何改善?一个习惯坚持 21 天以上这样的往复,一般就能养成。
而类似于「交易成本」「边际效用」等概念,平时不会用到,但是当某个特定问题出现的时候,你又需要它们,你应该如何处理?
这类概念,你只需要把它们安安静静地存放起来就行,等需要用的时候,再通过搜索框寻找,就能快速地找到它们。
比如,现在要解决某个产品的定价问题,我就可以在印象笔记中搜索「价格」,那么就会出来所有和价格有关的内容,按相关度排序,这样我就能很快找到可用的知识来解决眼前的问题了。
第三步:提取使用。
打开大脑,放入知识,形成结构,你的个人的图书馆慢慢成型。
但是,如果你的学习到此为止的话,你顶多就是个图书管理员,管理着偌大的知识库,却从来不使用。
听的时候很激动,想的时候很感动,合上书后一动也不动,人到中年时发来一声叹息:学了很多知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废话!学了很多知识,当然是过不好一生的!
要过好一生,你得「使用」知识!
知识「没有用」,是因为你没「用」;不是因为你「没用」,而是因为你没「用」!
那如何把学到的知识提取出来,真正变成自己的能力呢?也就是说,如何进一步让你的「知行合一」呢?
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如果你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欢迎移步阅读我的专栏文章:
《如何提高思考能力?》
整个专栏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若你没有看过之前的几期文章,建议从专栏第一篇文章开始阅读。
我们专栏见!
碎片化时代,有哪些高效的学习方法? - 谢春霖的回答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