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震怒,将杨仪流放到边远地区做一名老百姓。杨仪气得要吐血,一再给刘禅写信,言辞甚为激烈,信里面估计少不了告发费祎是卖友求荣的小人。朝廷则干脆连老百姓都不想让他做了,打算直接让他当阶下囚,悲愤的杨仪在绝望中自杀。
检举杨仪之后,费祎升任尚书令。
公元 238 年,魏国辽东太守公孙渊宣布独立,魏明帝曹睿派司马懿远征。刘禅下诏给蒋琬说:「国贼到现在还没能干掉,贼首曹睿又凶狠骄横,辽东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牛马不如的生活,现在终于起义了呢。想当年,暴秦灭亡,就是因为有陈胜、吴广先揭竿而起,吸引火力,现在有这样的机会,真是很好、顶好、再好不过了。想过去,看今朝,朕此起彼伏,于是乎,朕冒出了一个想法——由您组织好队伍驻扎在汉中,一旦吴国动手,我们就出兵夹击国贼。」
这次刘禅可不只是发个文件传达精神,他加封蒋琬为大司马、开府治事,授予蒋琬和当年诸葛亮一样的权力。这样的举措说明,经过四年的考查,蒋琬已经得到了刘禅的完全信任。当然,也有可能是刘禅怀念起四年前什么都不用操心的美好时光了。
蒋琬刚出任大司马,他所委任的东曹掾(蒋琬办公室人事处处长)杨戏竟然恃才傲物,对蒋琬爱答不理。这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挑拨离间的人对蒋琬说:「杨戏这小子太不像话了,竟敢这么怠慢领导!」蒋琬说:「这人和人不一样,当面说好听的背后反对的才是需要警惕的,杨戏不想违心地附和我,又不愿反对我显出我的不是,所以才不说话,说明这个人表里如一哦。」
还有一位负责管理农场的官员杨敏瞧不上蒋琬,说蒋琬办事糊涂、不如前任。果然有人恨不得拿手机拍成视频给蒋琬看,要求查办杨敏。蒋琬说:「我确实不如前任,他说得没错啊,为什么要查办?」告状的人还不死心,说:「这小子还说您办事糊涂呢!什么叫办事糊涂?」蒋琬说:「事情处理不当就是糊涂,糊涂就是事情处理不当,这也要问吗?」后来杨敏犯罪入狱,大伙都觉得他必死无疑,但蒋琬秉公办理,没有公报私仇。从此,再也没有人在蒋琬面前乱嚼舌根。五千年的风和雨啊,唱了多少梦?能够像蒋琬这样杜绝手下打小报告的领导,又有几人?
得到了权力,稳定了人心的蒋琬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他将政务交给费祎,亲自率领蜀国主力部队驻扎在汉中(今陕西西南部),提升姜维为司马(参谋长),令姜维多次率领少量部队攻魏,既是为了摆出进攻姿态也是为了试探虚实,而魏国依然采取守势。
公元 241 年 10 月,费祎前往汉中与蒋琬交流感情,商讨军国大计,一直商量到这一年结束。
公元 243 年,经过了六年的总结,蒋琬提出:诸葛丞相生前五次北伐,可北边道路太过崎岖难行,不如换个思路改为东征,沿汉水顺江而下,联合吴国一起攻打三国交界的魏国上庸郡。这一计划遭到了大部分朝臣的反对,反对的理由是水路进攻方便是方便,可要是攻不下上庸,想撤兵可就难了。他们推选费祎和姜维去汉中劝说蒋琬。
费祎到了汉中马上表示坚决拥护大司马的领导,姜维则保留意见。对于蒋琬来说,这就足够了,他上书刘禅说:「为大汉消灭国贼是我的责任,我奉旨来到汉中已经六年了,由于我水平一般,身体又不好,没有取得什么成绩,我惭愧得吃不好、睡不好。曹魏领土广大,国力越来越强,想要除掉他们也就越发艰难。
如果我们和吴国联手夹击,就算不能迅速吞了魏国,也可以把它一口一口吃掉。可是吴国总是说好了动手,到了约定日期却又把日子推后,我累得废寝忘食也还是举步维艰。所以,我与费祎等人商量出了一个折中方案——任命姜维为凉州刺史,由他从北路联合羌族的人马进军,而我则驻扎在涪县(今四川绵阳),那里水路发达,方便从东路出兵,万一魏国从东北打过来,我也来得及驰援。」
这一计划得以通过。费祎升任大将军、录尚书事,确立了蒋琬、费祎二元领导体制。同时,姜维升任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
公元 244 年,蒋琬将主力部队驻扎在涪县(今四川绵阳)。十年来相安无事,没想到这一年却兵连祸结。
第一,南蛮又反了,蒋琬派兵平叛。
第二,蒋琬的计划触动了孙权的敏感神经,吴国再次在吴蜀边境增兵。
第三,魏国大将军曹爽亲率二十万大军入侵汉中,而汉中的蜀军被抽调得只剩下三万人。
蒋琬的身体本就不好,这一下病势更加沉重,他将益州刺史的职位让给费祎,标志着费祎的实际权力已经超过了他。
蜀汉帝国的汉中守将是曾在街亭之战中表现抢眼的王平,他利用汉中的险要地理环境,尽可能多布置几道防线,拖延时间等待援军。
费祎抓紧时间正要率领援军从成都出发时,发生了历史上非常奇怪的一幕。
以口出狂言、荒唐不羁而闻名,一生被免职多次却因为是老牌儿知识分子,又是刘禅做太子时的东宫总管,一再被启用,死性不改的糟老头子——79 岁的光禄大夫来敏找到费祎,非要和他下围棋。
在这三军整装待发,火烧眉毛的时刻,任何一个正常的总司令都不会答应这种扯淡的要求。然而,很会做人的费祎不是一般人,他答应了……下围棋本来就很耗时间,众所周知,老年人下棋又格外慢,费祎不慌不忙、不瘟不火,不顾部下多次请示、催促,愣是陪着这个糟老头子下完了这盘儿棋。老头子很满意,说我就是来试试你能不能坐得住,小子,真有你的,这次出征一定能成功。
要说这费祎也真有两把刷子,他耽误了宝贵的几个小时,不仅及时赶到了汉中,而且还绕到魏军身后截断了曹爽的后路,魏军损失了几万人才逃了回去。费祎立此大功,受封为成乡侯。这段故事也就被传为佳话。
当年我第一次读到这段佳话时,也不禁佩服费祎的从容。当我第二次阅读时,我开始想那些站好了队伍整装待发,却因为领导莫名其妙地要陪一个老头子下棋而形同罚站几个小时,等到领导下完棋又不得不格外拼命赶路的将士们作何感受?费文伟,你可真是会做人啊!
当然,将士们苦点、累点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只要仗能打赢一切都好说。可是费祎就这么有把握吗?曹爽的失败除了他自身的能力问题外,恐怕还与这些有关:司马懿在朝中掀起了反战浪潮;司马昭在军中不断破坏;曹爽的老爹曹真在世时对羌族、氐族很好,这一次指望他们帮忙提供后勤,结果这些人占便宜没够,吃亏不行……
嗯,也许费大将军神机妙算,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无论如何,他都成了曹爽伐蜀的最大受益者,他的权力、威望都超过了蒋琬。
公元 246 年,蒋琬去世,被追谥为恭侯。
东征计划随着蒋琬的去世而被永远搁置。根据魏蜀两国国力差距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悬殊的情况,蒋琬不惜消耗本就不多的国力大量打造战船,并一再让出权力换取费祎的支持,耗尽毕生心血,面壁十年图破壁。
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所引发的持续一千八百年的热烈讨论不同,蒋琬的东征计划和他本人一样很少被人们提起。如果说魏延是想用蜀国十分之一的军力去赌博,蒋琬则是要用整个蜀国去梭哈(全押上)。这份计划的不足取之处很多,比如吴国这个盟友根本就靠不住,比如一旦失败立刻就有亡国的危险,还比如即使攻下了上庸也很难守得住,当年司马懿八日行军一千二百里赶到上庸擒斩孟达的往事还历历在目。
反观可取之处也不少。
第一,当年跟随刘备入川、诸葛亮北伐的将士们老的老、死的死,蜀地招募的将士,保家卫国很积极,但主动出击就差得远了。而吴国那边,孙权正忙着与天斗、与地斗、与吴国全国斗,一天比一天不干正事儿……
时间,已经容不得再拖了。
第二,吴国虽然靠不住,但单凭蜀国肯定是独木难支,靠不住也只能靠!从东路进军才有可能协同作战,将两国优势兵力集于一点。如果是北伐,消息的来往必然严重滞后。退一步说,如果吴国内乱,把主力部队驻扎在东边,也方便去趁火打劫。
第三,公元 244—245 年,魏国正在与高句丽王国交战,虽然魏国所派兵力不多,高句丽王国也完全不是对手,但这时出兵毕竟能使魏国陷入多线作战的被动局面。这样的机会,下一次谁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然而这一切因为蒋琬的积劳成疾、费祎的阳奉阴违、姜维的不理解被永远搁置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面壁计划,恰好有一个双关语——付诸东流。
蒋琬的主动让权,在汉末三国绝无仅有,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极为罕见。他宽容而又不失真性情,无论是作为领导、下属还是同事都是无可挑剔。他没有前任的惊才绝艳,却继承了前任伟大的人格并发扬光大。蒋琬刚去世,刘禅就下诏不再设立大司马,一如当年诸葛亮去世不再设立丞相。许多年以后,一度控制蜀地,眼高于顶、鼻孔看人的钟会出于内心深处五体投地的尊重,亲自前去拜祭的也只有诸葛武侯和蒋恭侯两人……
这一年,董允也病逝了。费祎推荐陈祗接替董允的尚书令职务。陈祗擅于迎合刘禅和黄公公,深得刘禅的欢心,黄公公则开始干预朝政。当然,这对很会做人的费祎来说也没什么。他下令在全国大赦,大司农孟光说他闲着没事儿突然大赦是收买人心、姑息养奸。费祎无法反驳,孟光的前途也就此止步。
而姜维在这一年正忙着应对少数民族的叛乱,他恩威并施,迅速平定。这份功劳加速了他的升迁,同时也引起了费祎的「高度重视」。
公元 247 年,姜维升任卫将军(首都卫戍司令),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主持朝政。姜维要出兵北伐,费祎没说不行,但是交给姜维的军队不超过一万人。姜维不气馁,就凭这一万人的军队,抓住羌人反叛魏国的机会出兵接应,成功为蜀国增添了生力军。
公元 248 年,在上一年度取得战果,腰杆儿正硬的姜维再次提出北伐,费祎说:「我们都比不上诸葛丞相,他老人家都搞不定的事儿,何况是我们呢,不如保境安民,以后什么时候出了天才,再由他去克复中原好了。不要老想着搞个大新闻,指望打一仗就能怎么样,万一有个闪失,后悔可来不及。」
费祎率领主力部队去汉中屯田,朝中所有政务都要送往汉中经他同意才能办理。而在朝中替他主持工作的自然不是姜维,而是他所器重、提拔的尚书令陈祗。
公元 249 年,魏国太傅司马懿发动政变推翻大将军曹爽一党,朝野震荡。魏国右将军、讨蜀护军夏侯霸眼看司马氏要篡权,弃魏投蜀,被蜀汉封为车骑将军,单看官职的话,比姜维还高,相当于张飞生前的职务。(张飞的老婆、刘禅的岳母夏侯氏是夏侯霸堂妹)。此后夏侯霸死心塌地给蜀国当向导。
姜维终于得到了出兵的机会,这不就是丞相《隆中对》中指出的「天下有变」吗?而且现在还有了活地图夏侯霸的帮助,这让一直以来都很孤独的姜维倍受鼓舞。姜维询问夏侯霸:「司马懿既已把持魏国朝政,你看他会不会有征伐别国的企图?」夏侯霸说:「他正在经营整理内部事务,还顾不上对外征伐。但有一个叫钟会的人,年纪虽轻,如果得到重用,将是吴蜀两国的心腹大患。」
再看费祎,他也是真有原则,面对这样的机会丝毫不动心,还是只给姜维一万人,让他放手去做!
明知费祎在耍他,姜维还是不愿放弃机会,真的带着一万人北伐了。等在他面前的对手中,光是名将就有三位——司马懿的亲密战友郭淮、天下士族领袖陈泰以及后来灭亡蜀国的邓艾。这种局面,就是姜维本人被活捉也算不得他无能,可他竟然能与魏军对峙许久,直到司马昭率领大军来援助才不得不撤兵。撤退时,负责断后的部将句安、李歆向魏军投降。
公元 250 年,一个不会给读者增加记忆难度的年份。姜维再次带着他那少得可怜的人马北伐,这一次他联合了羌人部落但依然没有攻下一寸土地。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北伐是姜维十一次北伐当中最有收获的一回,因为他俘虏了一个身世成谜的奇男子——郭修(不同的史书分别写作郭修、郭脩、郭循,但可以确定都是同一个人)。根据《三国志》的说法,他是魏国的中郎将,但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解时坚持认为他只是一个老百姓。这个人的身份非常重要,眼下先暂且不提。
公元 251 年,费祎从汉中返回成都,有算命先生对他说待在成都对他不利。费祎就真的离开成都,带领军队去汉寿屯田了。一般来说,史书上记载的算命先生说的话,都是谁不听谁倒霉,但是像费祎这样听了还倒霉的人,实属不多。
公元 252 年,费祎等了六年,望穿秋水的诏书终于下达了,刘禅让他开府治事了!也许是刘禅对他不够放心,也许是刘禅又想过几年皇帝瘾,费祎始终没能迈到开府这一步,距离位极人臣就差那么一点点。终于熬到这一天,走上人生巅峰了啊。看来听算命先生的果然没错,离开成都真的会遇到好事耶!
公元 253 年春节,费祎在汉寿大摆筵席,庆贺这一美好的节日。一向不怎么爱喝酒的费祎,这一次实在是高兴,喝高了,直到被郭修刺杀都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儿,连句遗言都没来得及说。郭修也被当场杀死。至于杀人动机,官方说法是郭修心念故国,不愿成为蜀臣,本想刺杀刘禅,无奈一直没有机会,就只好换一个刺杀对象。还有一种阴谋论认为刺杀刘禅、费祎对魏国都谈不上有什么好处,而费祎死亡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年轻时就喜欢「阴养死士」的姜维。裴松之对郭修身份的表述正是对这种说法的有力支撑。姜维有机会并且也只有姜维有机会把一名死士包装成魏国的中郎将,让他长期潜伏,寻找机会刺杀费祎。迄今为止,姜维主使的说法依然无法证实,但也无法证伪。
费祎是蜀汉帝国最复杂的人物,他两面三刀、卖友求荣、阳奉阴违、溜须拍马、哄骗蒋琬、压制姜维,是欺上压下的代表人物。但他的能力又是那么出众:他过目不忘,还能一心多用,可以同时下棋、吃饭、做游戏、招待客人、办公,并且既不耽误公务也能让客人尽兴。当初董允接替他尚书令的职务,也想学他这么潇洒,结果不到十天就耽搁了一堆事情。董允感叹:「我就纳闷了,同样是国家的尚书令,做官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费祎主政的时代,内政方面,人民安居乐业,齐夸他的领导力;外交方面,跟吴国更是好得没话说;军事上,绕到曹爽大军身后截断归路也不能不说他神奇。至于费祎的私生活,更是简朴得令人难以置信,他的儿子们出门没有马车,穿的衣服跟老百姓一样。他死后,家里连存款都没有。
费祎不贪财,他所爱的只有权力。他的人品固然可疑,但他的功绩不容抹杀。面对蜀汉的困局,他的面壁计划很实际,也最容易为蜀国多数人所接受——活在当下:为什么一定要收复中原?我们哪还有机会收复中原?何必那么辛苦去跟超级大国死磕?高兴一天是一天,快乐一秒是一秒,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费祎这个人,就是复杂到了连他是悲观主义者还是乐观主义者都没法说的地步!他的聪明才智甚至超过了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他的诸多功绩也无愧于优秀政治家的称号,但他这样的人绝不适合做朋友!
衷心地祝愿我的读者,永远都不要碰上费祎这样的人物。
这一年,正赶上吴国太傅诸葛恪空国而出伐魏,云开雾散的姜维兴奋地立刻出兵。魏国大将军司马师对吴军采取守势,对蜀军采取攻势。姜维承担了巨大压力,终因粮食用尽而退兵,但并没有受到损失。而从出生就一直顺风顺水的诸葛恪竟然以倾国之兵败于合肥新城之下,回国后不久在宫廷政变中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