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讲一下如何做错题,以及建立错题集/随机本。
很多人做错题都是安慰式的做错题,每天都会做,但是做的时候就只是机械的重复,做完了之后也不会去回顾思考。
如何做错题?
\1. 计算错误
\2. 知识点遗忘
\3. 思维卡壳
\4. 根本不会做
1.计算错误
对于第一类和第二类题目,是不需要放到错题本上面的。
如果说你经常出现计算错误,请一定要留意!
我的一个习惯:
每次考试前,我会给自己一个提醒。
什么地方应该快,什么地方慢一点。
我经常记不住的公式,我经常算错的点,我会先写到草稿纸上面,提醒自己,还有数学题目的前四道题,我会做得慢一点。
2.知识点遗忘
知识点遗忘,只需要对应翻到课本记忆就行了。
但是,如果说是一个知识点经常出现遗忘,建议理解一遍课本。重新理解,重新记忆。
周期性记忆,抵抗遗忘。
3.卡壳的题目
卡壳的题目就需要根据情况放到错题本里面了。
其实错题本最核心的不是错题就需要记忆,而是记忆好题和分类,一类题目会有多个变式,你需要记忆的就是这些变式。
还有就是你觉得特别好的题目,特别新颖的题目,感觉自己下次依旧应付不过来的题目。做错题之前,应该做的是,将一类错题放在一起思考,然后进行研究,总结步骤,把题目分好类,再根据情况放入错题。
我后面会说如何总结整理题目。
4.完全不会做的题目
如果这道题目你对完答案之后是有思路的,并不是完全不会,可以选择性地记录到错题里面。
但是,如果说你看完答案还是不会,这个题目就先跳过!
等到你中档题目以及中上的题目都吃透之后再重新看,不需要放入错题。
错题应该如何记录:
【错题的题干】
尽量不要直接抄,除非题目非常短。而且如果直接抄,没有效率,机械记忆。
在抄的时候,脑袋里面对应题干的翻译和知识点。还有思考题目的解法甚至是题目的出法。
建议,精简题干之后再抄上去,直接精简题干到知识点。你就会发现,什么样的题目是一类题了!
精简题干,剔除掉一个又臭又长的题目的一些无效信息,保留有效信息——也就是会转化为题目步骤、题目思路的信息,再去逐一对应,慢慢就会形成所谓的总结。
这里多说一句,这也是我一直强调大家做高考真题的原因,高考真题逻辑更加严密,会设置得更加巧妙,一张卷子所覆盖的考点思维也会更多,那些所谓的模拟题,也就是你抄我,我抄你。
【错题的答案】
这里建议用铅笔!可以擦。当然了,你不爱铅笔的话,那就没什么办法了。
提炼步骤思维/题眼思维:
用自己的语言把思维思路整理,再精简。
题目做完之后脑子里总结一遍思路,将题目分点分步。
重点写你卡壳的部分,还有你不熟悉的部分,还可以写提示。
如果你觉得你题目错得非常之经典,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你是里程碑式的意义,你可以把你错的原因写上去,精简!!
随记本
特别是在一轮复习开始的那段时间,大家在听课或者做题的时候很容易就出现知识点忘记的问题,一些常常忘记的知识点可以直接摘抄到随记本上。
还有就是课程上哪些没有听懂的点都可以记上去,或者一些小的灵感和总结。随记本,只需要你能看懂就行,尤其是对文科记忆类的科目非常好。
一段非常惊艳的话,一个成语,常见的病句类型都可以记下了。
之后的话,可能需要给随记本做一些整理,一周或者两周。要越记越薄!
随记本可以每科都配置一本,那种小本子便携的会比较好,因为这些细碎的知识点的记忆方式就是利用碎片化的重复,多次滚动复习就可以了。
最后,其实好的方法有无数种,底层原理是想通的。
最重要的不是知道多少东西,而是能够把多少知道的道理和方法变成能够应用的习惯。
这才能让成绩提高~
加油!
文科生如何把高中教材用到极致?
高三一个学期,文综从 180→240+,第二学期最高记录 264,半年里文综的年级排名只升不降,直到拿了第一哈哈哈哈。
作为一个能偷懒就偷懒、从不刷题、绝不熬夜的人,我的文综成绩提升得比较快,归根到底应该也算是会折腾教材吧。
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扎实了,才有资本冲文综的 240+、甚至 250+。
只谈做题技巧不谈巩固基础的都是耍流氓,手把手教你打基础,搞文综。
接下来是干货时间。
01. 政治篇
文综里,背得最多、费笔芯最多的应该就是政治了,但知识点最集中、最好背的应该也是政治……
到底怎么背?记忆混乱怎么办?背了不会用怎么办?
对这个学科,我敢说:如果能把教材背好,就能拿下 75% 甚至以上的分数。
前面说了,我不喜欢刷题,能懒就懒,买的五三能放在桌子上起灰。
背书方法:搭骨架+填血肉
骨架,顾名思义,就是学科框架。血肉,类似于打通学科思维的任督二脉,建立知识联系,丰富知识体系酱紫。
背的基础是看,看书先看目录——这又是被很多人讲烂了了一句话。
但只看目录本身甚至强行背目录,是不能把教材学出一朵花的。
针对政治这个科目,个人比较推崇——
对教材逐句、逐词分析,分析教材的用词、行文逻辑、上下段落之间的联系,分析完了一段后,再思考段落与章节标题的联系。
诶呀虽然有点饶,真正做起来就非常 easy 啦。
举个栗子,看下面这段话: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这段话出自必修三。
(如果现在的教材对此有删减,也不影响这个记忆方法,大家放心)
第一句「如何继承传统文化……」是疑问句,前半句已经指示出这个段落所在的小节是讲啥的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本节标题),后半句印证了这一节内容的目的落到了「怎么做(方法论)」上(四本教材每节的基本逻辑都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两个词其实互为补充,且为顺承关系。两个态度少了哪个都不行,换了顺序也不行。批判继承和古为今用同理(循序渐进,反思自己的答题逻辑是否如此)
「面对传统文化,要……」潜台词:文化(不仅指传统文化)要为现实生活服务(万能答题视角)
「分辨其中……」是在解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为之前的结论做解释,当我们做题时,需学会为自己的结论做出合理解释)
「对于符合……对于不符合……」采用了对比论证,不失为一项答题技巧,尤其当题目材料也有对比叙述的时候,不妨试试!
栗子结束。
按照以上的方法和思路分析教材,你会把教材的用词和语句逻辑想了又想,把所有的大标题小标题看了又看。这种深度阅读过后,再按平时背书的方法花点时间(真的只要一点点时间!!!我保证!!),就可以把书背下来。
别忘了我的睡前回忆大法,白天记得再好,晚上还是得要过一遍,第二天扫一眼(两三分钟的时间就够),再加上平时做作业的时候运用运用。
还!有!谁!会!记!不!住!
这样看书有两个好处:
首先,不会让自己遗漏不显眼的考点。例如,必修四里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你知道怎么解释吗?绝大多数同学知道有这个观点就完事了,根本没注意过这句话后面,教材还写了啥。
强烈建议大家去翻翻,会发现可以出题的考点嗷。
其次嘛,可以让自己的学科思维向编教材的专家们无限接近。教材是高考出题人必须必须必须参考的重要资料,顺便一提,高考出题人基本都是大学教授,而且同一个学术圈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交流,so 分析教材逻辑≈分析出题人逻辑!而且习惯了这种阅读模式后,考场上分析材料的效率和精准度会大大提高!
总而言之,百利无一害!
关于怎么做笔记(补充):
之前说的记忆方法「搭骨架+填血肉」,笔记本的作用就是为你提供给你丰富知识体系的素材!它就是你丰满学科框架的「血肉」!
给大家看一眼我的笔记本长啥样:
加载中…
首先,我从没有专门整理过教材框架的笔记,高一高二不做是因为懒,高三不做,是因为经过了前面讲的背书方法后,根本没必要做,框架自在心中。再唠叨一句,希望大家好好钻研教材,好!好!背!书!
虽然不整理框架,我的政治笔记本也相当有分量。主要会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经典大题或错题。政治的材料题偏多,写起来很费神,所以要么只写题干关键词、答案关键词,要么剪下来贴着。
记自己经常记不住的零散知识。比如这张照片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民群众、社会存在之类的,都是我那时候经常记不住的零零碎碎的知识盲点。
记题目中出现的陌生专业名词,不懂就问老师。考场上你要是连词都不认识,emmm 可能这道题就阿弥陀佛了。
记参考答案里的专业表述。到了考场上,实在写不出了大家都要编,就比谁编得更专业、更高级。模拟题也许没有高考题质量高,但参考答案会时不时出现一些新提法、或者总结特别到位让人忍不住「扼腕叹息」的那种句子,抓紧时机,抄!背!
Last but not least,
养成翻笔记本的习惯
养成翻笔记本的习惯
养成翻笔记本的习惯
(重要的话说三遍!)
02. 历史篇
如果像研究政治教材那样研究历史课本,那你就傻了……
等高中结束后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非常可怕的事实:我 tm 做了那多道历史大题,居然没有一道题的材料出现重复……
但你也会发现一个不可思议的事实:那么多奇奇怪怪的材料题,我居然都能凑出一些答案……
其实所有的历史题都有一个共性——都能反映一段或大或小的历史背景,年年考、总是考、绝对考的无疑是背景!
学历史,如果能对各种背景都了如指掌,那你的学科基本素养就已经具备了。这也是冲击高分并且稳住高分的最最最重要的基础!
很多答主都提到过,框架感非常重要。前面讲「搭骨架+填血肉」的背书方法在历史这也适用。
背历史与背政治最大的区别在于——历史教材不需要我们逐字逐句去分析用词、行文逻辑,只需要记住关键史实和重大原因意义之类即可。
除以上要求,历史讲究「纵横」二字。
「纵」要求你能将每本教材的内容按教材逻辑掌握(有点官方,感觉不太像人话)。
emmm 那就举个栗子,历史必修一主要讲古今中外的政治发展史,就得以时间为脉络,清楚上下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背景,意义等,这就叫「纵」。
「横」的意思大约是,比如今天老师讲了辛亥革命,你能立马想到同一时期的国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背景,还有世界格局、各国局势、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情况巴拉巴拉的,与辛亥革命进行横向对比。即便这些与辛亥革命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但对你学科框架的构建有很大的好处。
一般而言,先追求「纵」,再讲究「横」。按照教材顺序背书的过程即为追求「纵」。
为了打破记了忘、忘了又记、记了又忘的恶性循环,给大家分享几个观点:
心态:不要心急。我知道高中时间紧张,也很能理解大家背完这章想赶紧背下一章的急切心情。有句话叫「欲速则不达」,如果不能掌握记忆的规律,即便今天你哇哇哇哇哇哇背了很多,到了考场你肯定提笔就忘,不仅没有效率,还会很受打击。
只需要记关键史实就可以了!不需要把一字一句都背下来,人活在世,不要为难自己。
技巧:分块记忆+有技巧地重复。按我的方法,五六十的老年人都能全记住,解释起来很啰嗦,直接举例说明。
假如今天老师讲了必修一第 10 课鸦片战争。本课有三个小标题「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战火再燃」。
先记「虎门销烟」下的内容。内容不多,只有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记住后,盖上书马上回忆一遍;
回忆结束,再看一眼刚刚记过的内容,检查记忆是否有遗漏;
再往后记「鸦片战争」的内容,过程同上。
将三个小标题的内容都这么背好后,合上书迅速回忆这一课所有内容。睡前回忆的时候再过一遍
第 10 课鸦片战争是第四单元第一课,之后的每一课都像这么背。每学完两三课就整合在一起,一次性回忆三课、四课的内容,直到本章结束,便一次性回忆整个单元的内容。
整个过程相当于不断地滚雪球,越滚越大,直到把整个单元、整本书都囊括进来;
整个过程就是在不停地跟遗忘做斗争。虽然这个雪球滚来滚去看着很麻烦,只不过是你没习惯罢辽~初期像这样稍微多花一丢丢时间,先不说你心里有多踏实,到后期成绩真的有可能起飞!
关于「纵」,很多答主推荐的画框架图、画思维导图等也适用。
这个方法我姑且保持中立吧。
画框架图肯定有好处,但真正有用的并非是框架图本身,而是这张图背后的结构化思维。
有很多人推,就有很多人效仿。但在众多效仿画框架图的人里,有多少人能够达到训练效果?
有人可能画完就丢在一边,再也没翻过,画过=掌握?喵喵喵?其实自己心里有数;
可能有人画到一半觉得没意思,就半途而废,啊果然我不行我不行(呸);
有人可能觉得第一份画得很糟糕,又撕掉重新画,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上述三种情况曾经我都占了个遍(别学我 hhh),不然最开始文综也不会只有 180……
顺便心疼一下当时买笔记本的钱〒▽〒
跑题了,接着讲正经的
思维导图和框架图只是工具,形成结构化思维、把书背好才是结果。谁说只有动笔才有用,刚刚我写了那么长的背书方法,难道又不是在训练思维嘛?
当然啦,一切还是得以你的喜好为准~
历史教材篇结束。
把教材上的所有知识翻来覆去地搞,其实不足以支撑你冲高分。在日常做题和老师讲课的过程中,还得丰盈自己的知识体系。
不知道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特别喜欢看书,小说也就罢了,还特别喜欢看哲学、经济学、历史学这种凡人难以提起兴趣的。以前我们班一个神人就这样,她又对历史特别感兴趣,如果哪次历史没拿第一,这个人就会自我反思很久 emmm
对历史而言,博闻强识很重要。
当然啦,我肯定不会建议你去读全球通史(不过确实还不错),读课外书对文综成绩的提升效果非常慢,上面那个变态纯粹是因为看得太多了。到了高中,很多人根本没那么多时间,也没什么兴趣,人生苦短,不要太为难自己
回到正题,现在就教大家丰富知识体系,进一步训练答题思维。
简单粗暴——花式做笔记!
读文两年做那多道历史题,基本不会有题目的材料出现重复,看着稀奇,还有老师上课提到的那么多逸闻趣事,
你有想过要把它们记下来嘛?
如果能把这些零碎的知识放到已有的知识框架中,与大时代大背景联系起来,不就丰富了你的见识吗!!!
举个栗子。考试经常考儒学发展、程朱理学之类的。要把这道题做出来,除了仔细解读材料按图索骥,有没有可能在日常的积累中发现新的答题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