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6如何学习高中地理?

这些做好了,你的脑图差不多就 OK 喽!

二、找到区域地理的共性学法,举一反三。

地理综合题落在区域上,综合题考的是高中原理,但都落到区域里面。

解题时,第一区域定位要准确,第二区域地理背景知识要厚,尤其是第一步定位。

选择题多做练习,在知识无偏差的情况下,可以做 9 个,能拉开分档的是综合题。

每道综合试题的设问都离不开我前面说的两个圈,既如此,咱归纳一下,不妨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学习:

(1)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2)自然地理特征

(3)人文地理特

总体思路是这样的:先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然后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下面分别阐述:

特别说明:高中地理关注的是「为什么」,按照上面的方法(有人也叫「八股法」)为的是简单好记。但复习的时候心里一定想着「为什么」,用位置+地形推气候,气候推水文、植被等其他自然特征,再在自然基础上推出该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别把它机械化了,按照这个思路思考原理,带着这个理去验证解决其他区域类似的问题才是事半功倍的路线。

4.2 关于高中原

前面看到一个帖子,把地理学好先要把书读薄。说得对呀!那怎么读薄呢?

我是这样读薄的:

必修Ⅰ知识结构图

必修Ⅱ知识结构图

社会现象有很多侧面,地理研究的是空间分布,比如农业研究作物如何高产,人口社会学家研究农民工,地理学家研究农业类型。地理侧重的是地理事物在地表的空间分布。例如:工业区——城市外缘——地租和交通变化。

必修Ⅲ知识结构图

必修Ⅲ的内容是利用必修Ⅰ、Ⅱ的原理在具体的区域中探讨怎样可持续发展,全国卷在综合题 36 和 37 最后一问。

生态环境建设就像你要学习,首先得克服上课不注意听讲的毛病;资源开发就是要你发扬你的优点,比如爱动脑筋的习惯啦。生态环境治理好,资源开发好,再研究怎样发展农业、工业、城市化,区域就可持续发展了。

必修Ⅲ的内容,以案例的形式学习,各版本选的案例都不同,但原理都是一样的。你第一要抽出结构,第二要带着结构去看书,第三要迁移结构去解决问题。这部分以你们的功力恐怕目前难以做到位,也不用太强求!

选修自然灾害也可以在一堂课就把所有问题解决掉,以后有时间再说啦。

4.3 关于答题思路

一、答题思路与答题模板有什么区别?

我理解的是,它们都差不多,也许答题思路更灵活吧,但我还是喜欢叫答题模板。我认为适当的模板还是要积累和总结的,就像写文章如果没提纲,「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怎么能成文呢?怎么能把问题说清楚呢?(「八股文」在初学写文章的时候是很有效的呢!)

比如要你做桃子形状的馒头,你得练习成千上万个才可以成型,只有面点师傅才可以一手一个。但咱们要学习六科,时间有限,怎么办?做个桃子形的模子!一按一个,不就 OK 了吗?

二、答题模板从哪儿来?

首先,可以从考题(尤其是高考原题)抽取出来,比如:

当然这些作为模板还不够全面,遇到分数多的题,你的分叨不满时,还要从构成气候要素方面去补充模板,如光照、风速、海洋性/大陆性等。

其次,平时要总结、归纳、积累一些模板。

各种资料、不同老师都会给你一些模板,但太多,你要选择,你要简化,变成易懂好记的才是有效的!

最后,有了模板,还要学会练习运用模板

用你掌握的模板去做高考原题,做完后对照原题,哪些是没记住模板的,哪些是不会变通的。经典的题要反复做、反复琢磨,你会收获很多,你会事半功倍!这道题高考一定不会再考你,但考查你的这方面的能力一定不会变

特别说明:近年,高考题为了考查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反对模板化,但对于时间有限的你来说,就像初学做菜,没菜谱怎么做呢?模板就是你答题的思路,没有思考的方向,没有答题的提纲是万万不能的!

4.4 关于题目信息

一、文字信息

地理的文字信息给法什么样的都有,有的给的是古文,如 2009 年全国 II 卷 29 题给的是《三国志》的一段内容,也有散文入题的,有诗歌入题的,有各种新闻报道,等等,花样百出,但鲜有地理语言,目的只有一个——把你弄蒙!这样在提取信息这一环就筛掉一批人!你别怕,就把和解题有关的挑出来就是。哪些和解题有关,我前面讲的两个圈里的地理要素一般都和解题有关。当然,这需要你不断专项训练才能得到这种能力!

二、图示信息

读图通用技巧:一看图名,二看图例;先扫边,再中间。

图名就是这个图的中心思想,一定要看明白,现在的高考题图名不会在图下方摆着,都在文字信息里面,你自己去找。

图例,是地图的说明语言,一般在图的左下、右下的居多,也有在上方,但都居边上的位置,目前没有一个图例是没用的信息,记住你要穷尽所有的信息!否则你就丢分啦!

三、题干信息

题干信息的分析技巧,先要弄明白它问了几个问题,什么事,谁干的,为什么,有什么影响,对谁有影响,有利还是不利,问的是自然原因还是社会原因。这个和其他学科差不多,就不多说啦!

做任何题,尤其是综合题之前,一定要对高考题答案的这四个来源了如指掌,一切的想法都从这四个方面出发来进行思考,会利于你纵览全局,心中有数。

做综合题首先明确此地在哪里,一般在图名或图中就告诉你是哪里了。若没给出,你一定要通过经纬度定位或是轮廓、形状等定位法确定它的地理位置。

我觉得做综合题很像「做一道大菜」。

首先,要明确考官要你做的是什么菜,就是弄清楚人家考查的教材中原生知识点是什么。

其次,搞清楚做这道菜需要备哪些食材。

最后,有没有现成的菜谱。你的知识库里有没有类似的答题模板,没有就现场生成一个(思考提纲),有就拿过来借鉴!

道理明白了,下面说具体做法:

第一步,粗读——明确考你什么。

要快速浏览简单勾画可能有用的地理信息(一般和自然圈、人文圈有关的往往是有用的)。到题干要放慢速度细读,怎样细读?对设问要进行语法分析,找到关键词和限制词,明确答题指向。题中考的原生知识点是什么?必须要说的是,高考的考官给你问题的方式常常是你不熟悉的情境,这时候需要你把自己放在那个地理情境中去思考体会,这个问题和老师讲过的或自己身边的哪个情境相似?许多同学一看陌生的情境,自己就怕了,以为自己不会,这样你首先在心理上就输了,你丢掉的是心理分,最后导致丢掉整体分。你一定要坚信,无论试题情景情境如何变化,始终不会脱离知识本身,它的核心原理一定在教材中。「白骨精」纵有千般变化,你就是「孙悟空」啊,用你的火眼金睛去识破情境外衣啊!

对准了考查的知识点,接下来研究:做这道题需要你知识库里的原生知识点在哪本书哪个章节,老师是怎样讲的,题目信息中都给了什么条件。必须要说的是,地理的信息可没有你们数学信息那么直白,它隐藏在材料中、题干中,需要你去挖掘、提炼、转化。这是地理高考要考查你的第一种能力啊!这时候,你需要第二次细读材料了。

第二步,细读——提取重要信息

挖掘和解题有关的信息,边读边圈点、勾画,就像翻译古文或英文一样,把隐性的信息转化成显性信息,把间接信息转化成直接信息,把陌生信息转化成熟悉信息。边读就边标注在材料中了。对于各种图表,不仅看图名,更要看图例,先扫边再中间,一定「穷尽」所有信息,尤其是图例,没有没用的。

现在你知道了做什么,食材也备好了,要做一锅好菜,还不能忙着做,对于一个练习不多的生手来说,最好找找你有没有现成的菜谱,就是你的答题模板,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高考题答案的第三个来源。

有了菜谱也不能随意就做,你要明确这是在哪儿,也就是高考题答案的第四个来源——在哪里。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大气环流,有不同的地气水土生,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所以,你要根据题中给你的不同地域的自然人文特征进行调整。这就是你的变通能力,咱们地理上就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考官考查的是你的知识迁移能力、处理地理事务的变通能力。

现在,你可以组织答案了!

第三步,规范答题——分清主次,看分给点

如何规范答题,使用地理术语,所有老师都会给你们讲,我这里就不说了。我要简单地说说分主次的问题,因为地理是文理兼备的学科,有些文科问题没有对不对的问题,只有主要次要的问题,当试卷分值已满,出题人设置分值时就会考虑哪些点给分哪些点不给分的问题。所以,你作答时也必须考虑这个问题。那么什么样的答案点是主,什么样的答案点是次呢?一般来说,它和别人不一样的点为主,大众化的或不说大家也都知道的点为次。譬如答黄河水文特征时,我让学生排出分点的顺序是:老大是含沙量大,老二是水量较少,老三是汛期较短,老四是冰期短。至于季节变化、年级变化就不排了。而在描述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时水量的季节变化一定要放在老二的位置上的。

再简单地说说如何看分给点。理科题要叨因果,具体就是往前追往后推。比如说农业区位选择题中的光照充足的分值是如何把分变多的?往前追:晴天多;再追:深居内陆、海拔高。往后推: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再推:利于合成有机质;再推:利于提高单产。文科答题要多角度多层次。譬如,世界五百强分布那道题,答题结构就是非常典型的多角度多层次。

下面附上最近平时给学生训练的一题,供同学们参考:(字写得不好,见笑了!我是个聪明的懒人,教学中经常使用一些我们自己发明的符号以节约时间,图中的 Z 代表蒸发,X 代表降水,R 代表河流。)

到这里,我说的基本成体系了,地理学科只要按我说的方法去复习,保你学得轻松、愉快、得高分!

你一定要做那个聪明的「小庖丁」哟!

如何学习高中地理? - 小屋6353的回答 - 知乎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最新
最旧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