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遥念长安

遥念长安

刺客爱人:甜虐反转的古言故事

成亲三年后,我偶然得知夫君早已战死沙场。

我大惊失色。

那夜夜出现在我房里的男人是谁?

  • 「阿筠今日真乖。」

    梳妆镜里映出两道身影,傅沭站在我身后,轻抽出我的发簪。瀑布一样的黑发撒落下来。

    傅沭撩起一撮放在手心,迷醉般深吸一口气道:「好香。」

    我慌张地后退一步,厉声斥他:「阿沭!休要放肆!」

    「放肆——」

    傅沭从唇齿间呢喃出这个词,带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他复又凑上前来,抓过我的手,灼热的呼吸擦过我的耳畔:「我为阿筠,寸心如狂。」

    青花缠枝香炉上方烟气缭绕,穿堂风过,烛光明灭。

    我用力挣脱开他的禁锢,慌张后退:「你疯了!」

    傅沭轻笑了一声。

    他阔步向前,拦腰把我抱在怀里,「若是疯了便能得到阿筠的话,那我早就疯了。」

    话落,金丝帐被他挑起,傅沭把我放在床上。他说话虽然凶狠,但语气温柔,温柔到让我不知是真是假。

    我浑身僵硬,动都不敢动。

    只余下一双眼珠,转着弯地看傅沭的动作。

    傅沭似乎是想解开我的衣带,修长的手指在我腰间肆意翻扯,我就盯着他的手看。

    他又笑了。

    这回胸腔都在轻颤。

    傅沭也不解衣带了,和衣躺在我的身侧。

    他微微用力,把我的头按在他怀里,我能听到他的心跳,像夜半径山寺的钟声,沉稳有力。

    「阿筠喜欢这只手,等会阿筠试试看,满不满意?」

  • 我叫陆明筠,我爹是太子太傅,清流党中的清流党,皇帝的贴心小棉袄。

    旁人提起我爹,都要道一声好命。

    不过我爹非说是自己步步为营,苦心筹谋的结果。

    传闻当年九子夺嫡,有人支持手握兵权的四皇子,有人支持中宫嫡出的五皇子,有人支持最得先帝宠爱的九皇子。

    只有我爹——他因获罪被先皇贬到了七皇子身边。

    七皇子胸无大志,平生最爱游山玩水。

    我爹的同窗都嘲笑他,满腹经纶无处用。

    三年的时间,几位皇子在政治斗争中各折羽翼,非死即伤。

    先帝临驾崩之时才想起自己还有个健全儿子。

    那时七皇子正带着我爹一干人等在爬黄山。

    先帝大笔一挥,命七皇子继承大统。

    而我爹,作为潜邸旧人,又有从龙伴驾架之功,在京中一时间风头无两。

    十几年间,陆家荣宠不断。

    直到——

    那年元旦宫宴,刚及笄的长姐被我爹带去了宫中,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长姐没再回来。

    第二天,司礼监的人来宣旨,说我长姐「温婉淑慧,甚得朕心」,被封为贵妃。

    长姐性情极好我是知道的,可那和皇帝有什么关系?

    年岁还小时,长姐会接我入宫陪她。

    长姐在宫中并不好过。

    刚入宫时,长姐荣宠极盛。皇帝甚至会偷偷带她回陆家,用过晚餐后再回去。因此她成了后宫的靶子,长姐吃了不少亏,但她聪慧,很快报复了回去。

    可她并不开心。

    我时常看到长姐攥着一枚玉佩掉眼泪。

    长姐入宫不过三年,便病逝了。

    她拼死生下九皇子的时候,我在场。

    我永远记得那个画面,长姐的头发紧贴在额上,垂死之际紧攥着我的手说:「我死后,皇帝必定要你入宫。但你务必要……远离这里。」

    说完这话,长姐便撒手人寰了。

    连九皇子都没来得及托付。

    我不清楚长姐为何这样说。

    但她的话很快就应验了。

    在我十五岁那年的宫宴上,皇帝故技重施,醉醺醺地问我爹:「爱卿家的小女儿,如今也该及笄了吧。」。

    我爹「扑通」一声跪在御前,颤巍巍地撒谎:「启禀圣上,臣小女刚及笄,且已经许了人家。」

    「哦?」皇帝表示很感兴趣,「许了哪家?」

    我爹环视一眼,在座的同僚见状都默默别过脸去。

    我娘紧攥着我的手低声埋怨:「都说了让你父亲在朝中少骂些人,要广结善缘。他要是早听我的,也不至于一个解围的人都没有。」

    见我爹不说话,皇帝的眼神越来越危险。

    正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道清越的声音:「启禀圣上,与陆太傅女儿定亲的人,是臣。」傅谨跪在殿外,不卑不亢,「臣傅谨,今日来迟,还请圣上恕罪。」

  • 我和傅谨这段糊涂婚事,便是这样结成的。

    直到成婚那天,我都不知他为何要娶我,尤其是冒着得罪天家这样的大不韪。

    送入洞房前夕,外头战马嘶鸣。

    盖头被人掀开,傅谨单膝跪在我跟前,一双眼睛明亮却又坚毅:「边关有急,谨不得不去。家里事务繁多,母亲小节有亏,但大德无误。必要时,可直言利弊。小弟虽聪慧,却也年幼。夫人,我将傅家托付于你。」

    最后,他冲我深深一拜,「夫人辛苦,谨,必不相负。」

    我连忙应道:「夫君且放心,我与家人一起盼着夫君凯旋。」

    刨去很多因素,傅家于我有恩。

    我不愿入宫,不愿委身于已年近四十的皇帝。是傅家给了我容身之处,是傅谨帮了我。

    我帮他守住傅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只是在傅谨转身的时候,我看到他系在玉带上的玉佩,同长姐整日里攥着的那枚,一模一样。

    我垂下眼睫,只作未见。

    原来,我的夫君,娶我是为了长姐。

    傅沭便是这时候来的,他与我年岁相差无几,少年人爽朗,冲傅谨笑道:「哥哥,家里有我呢。你且安心。」

    「这便是嫂嫂吧。」傅沭向我见礼后,眨眨眼同我悄声道,「难怪谢二老是偷爬太傅家后墙,原是去偷看嫂嫂了。」

    谢二。

    我讶然。

    也就只有他敢这样称呼当朝太子了。

    这时候的傅沭,意气风发。

    以至于三个月后,看见从宫里被抬回来的傅沭时,我如芒刺在背,难以接受。

    他的脸上沾满了污垢和血水,头发乱糟糟地披散着,身上穿着件被血染透的囚衣。

    衣服已经看不清原本的颜色,血肉模糊。

    一看就是经历了一场酷刑。

    门口熙熙攘攘,围观的人站了两圈。

    各个都面带不屑,指指点点,指戳着镇国公府的脊梁骨。

    婆母也带了人站在大门前,临风而立,辨不清神情。

    门口两座石狮威风凛凛,昭示着日月昭昭。

    「不必往里抬了,送到隔壁偏院去。」

    我猛地转头去看,婆母拄了副龙头拐杖,威严而庄重。

    「今日大家都在,索性做个见证。我们镇国公府没有这种不忠不义,不孝不悌的东西。」

    龙头拐顿在地上,发出一声重响。

    「老身在这里,替我傅家列祖列宗……」

    婆母的话说到这里,突然停住。

    而在她脚下,傅沭伸手抓住了婆母衣服的下摆。

    他已然没了力气,仍抬起头来。

    往日里最清明的一双眼睛里,如今染上了血色。

    怎么形容呢?

    像一棵垂垂将死的枯木,满身灰败。

    傅沭的声音有气无力,每说完一个字都得停顿半晌,但铿锵有力:「不劳烦……傅夫人,我自己走。」

    有小厮过去扶他。

    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把人挥退,慢腾腾地单手撑地立了起来。

    傅沭步履一瘸一拐,但背影决绝。

    好似能抓住他现在仅剩的东西——尊严。

    周围的人也陆续散去。

    只余下我,以及「镇国公府」的牌匾沐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 傅沭肯搭理我,是第三天的事情。

    那天我找到他的时候,他晕倒在路边。扶他起来时我才发现,血水已经染红了地面。

    我把他安置在我陪嫁的一处宅子里。

    傅沭受的伤远比我想象得重,我原来听过「皮开肉绽」这个词,但远没有实际看到来得震撼。

    血肉和布料都黏在一起,牵动必然会撕扯下肉来。

    我原本是带了伤药来的,见此,反而不敢下手了,跑出去给他喊了个郎中。

    傅沭见到我后,只问了我一句话:「是母亲让你过来的吗?」

    我咬了咬唇,没出声。

    傅沭眼里的光一寸寸黯淡下去,别过脸去。

    傅家放弃了他,他成了枚弃子。

    他似乎也快要放弃自己了。

    我默不作声地把饭放在他的床边的榻上,一只脚踏出屋门时,傅沭不带丝毫感情的声音从身后响起:「嫂嫂也认为我舞弊了吗?」

    「嫂嫂今日救我,收留我。是为着相信我,还是因为我是长兄的弟弟,于心不忍?」

    「若是后者,嫂嫂又是何必。容我一死,成全我这条烂命罢了。」

    两个月前,傅沭高中探花。

    流水席还未摆上,宫中便传来消息,傅沭被牵扯进了一桩科举舞弊案,未经调查便冠以罪名。

    他现在如同受伤的小狼崽一般,明明自己脆弱得要命,可仍把周围的人都推开。

    我原本还能心平气和地听着,可火气蹭蹭地从胸腔往上冒。

    「嘭」的一声,屋门被关上了。

    我几步走到傅沭床前,将碗硬塞进他手里:

    「傅沭,你问我为什么救你。」

    「于私,你兄长出征前嘱咐我,照顾好他的幼弟。世道不公,我不愿意看它压弯你的脊梁。于公,父亲曾言:阿沭有济世之才,兼怀悯世之心。」

    我认真地望着傅沭的眼睛,语气从开始的激昂慢慢缓和下来。

    「嗤……」傅沭也回望我,冷笑道,「嫂嫂怕是不知,昨日在大殿上,圣上有言,命我终生不得参加科举。」

    傅沭漆黑的眼睛泼墨一般,满是自嘲。

    我觉得他像一只被折断了翅膀的麻雀,绝望又不甘地嘶吼挣扎,可还是想要飞起来。

    「难道只有步入朝堂,平步青云,才有爱国的资格吗?只有居庙堂之高,封官拜相,才能为百姓做事吗?贾谊贬于长沙,仍能作《谏铸钱疏》针砭时弊;韩愈身居岭南,带头驱鳄。为国为民,上位者可做,下位者亦然。」

    最后一句话,是我轻叹出的,「阿沭,心之所向,当践履笃行。」

  • 我已记不起,傅沭到底是几时想通的。

    只记得有一天,别院里的小厮找到我说,公子想要几本书,但是他跑遍了汴京城的书店,也没买到,问我能不能想想法子。

    傅沭想要的是——《六韬》以及《虎钤经》。

    我揉了揉眉心,这两本都是世所罕有的孤本,寻常书店自然买不到。巧的是,这两本书,我都曾在父亲的书房见到过。

    为此,我特地回了趟陆家。

    父亲答应得异常爽快,以至于我竟不敢接了。

    满京城谁人不知,陆太傅是出了名的惜书如命。

    之前有位将军来我家做客,大意掀翻茶水,浸湿了父亲的藏书,被他黑着脸赶出了书房。

    听闻将军走后,父亲仍不解气,再三嘱咐守门的小厮:「切不可再让此人入内!」

    于是我又确认一遍:「父亲可舍得?」

    父亲点了点我的额头,颇有些无奈:「为何舍不得?这书在有用之人手中,不比在我手里更有价值?」把书递到我手中的时候,他低声问我,「但是啊明筠,这样做,值得吗?」

    在众人厌弃他的时候,冒天下之大不韪收留他,值得吗?

    一旦被发现,你是会被戳脊梁骨的啊。

    我明白父亲话里的未尽之意,坦然道:「父亲曾教我,人立于世间,凭的是心安二字。眼见清白之人蒙受污点,我心难安。」说到这里我顿了顿,才又开口,「更何况阿谨于我有恩,替他照看好幼弟,是我的责任。」

    傅沭在我的别院里住了一年。

    这一年间,我并不常过去。

    听说他养了三个月的伤,伤好后就起床练武。到底是生在傅家,哪怕走了科举这条路,武术底子还是在的。

    偶尔我给傅谨做衣服的时候,会顺带给他做一件送过去,谎称是婆母做的。

    他也不追根问底,含笑接过去。

    但我从未见他穿过。

    正德十五年春,边关告急。

    驿使进京,递来的消息是:傅家军大败于益州,主帅镇国公不知所终。辽军陈兵十万于淮北,山雨欲来。

    帝大怒,命人围抄镇国公府。

    傅沭自请带兵五万前往边境,以解大梁之危。

    婆母惊怒交加,竟晕了过去。醒来后更是抛去世事不管,佛堂长跪不起,日日祈福。

    镇国公府一时间人心惶惶。

    不少丫鬟婆子求到我跟前来,想出府去,谋一条生路。

    我深知她们不易,让人取了他们的卖身契来,又奉上二十两白银以做盘缠。

    人间世道,大树将倾。

    又岂是小人物能左右的?

    6.

    眼见傅沭离京的时间越来越近,无事时我也随婆母跪在佛堂里,诚心祷告:一愿公爹与阿谨化险为夷,平安归来;二愿镇国公府屹立不败,风骨依然;三愿阿沭此行无恙,福泽延年。

    走出祠堂时,已是夜深灯静。

    我提着盏灯笼走在婆母身旁,微风吹过,洋槐的香气便从隔壁小院里散了过来,芬芳馥郁。

    婆母眼眶有些红,说着说着便掉下泪来:「这花是大郎最爱的,也不知他如今身在何处?」

    提及阿谨,我的情绪也算不得好。

    又不合时宜地想起了傅沭。

    他明日便要去战场了,徒行千里去奔赴那样一场战争,去他父兄失踪的地方,延续傅家人的使命,守护一方百姓。

    可好像没有人在意他,也没人关心他。

    我握紧婆母的手提醒她:「婆母,明日是阿沭出征的日子。您这样哭,是为不吉。」

    良久。

    婆母问我:「明筠,你是不是也觉得,我对阿沭过分了些?」

    我思索再三,还是决定替傅沭说句话:「是为不公。我来傅家不过三月,尚且知道阿沭为人正直,断不会做那等舞弊之事。母亲岂能不知?」

    微风簌簌而过。

    有落叶被卷落在地上。

    我与婆母都不曾注意,树上有道黑影,听到这话后身形微颤。

    婆母接过我手中的灯笼,淡漠道:「明筠,你可知道我为何这样做。」

    为什么,明知道傅沭清白无辜,却仍要将他踩到污泥里去?

    我闭了闭眼,听婆母继续道:「如果当时我没有牺牲他,牺牲的就是镇国公府。你知道吗?傅家军之所以战无不胜,靠的便是民心所向。一旦傅家有了任何污点,势必会影响前方战局。」

    婆母攥着灯笼的手,微微用力,「我不能冒这个险。」

    借着微弱的光,我看到她的脸上有坚毅,有肯定,但独独没有悔意。

    我终于听不下去,反驳道:「将阿沭逐出家门,您担心的这些便不会发生了吗?您可知,阿沭要背负什么?」

    傅沭的前十五年,就好像一簇火苗,渐成燎原之势;科举一事,如同往他身上泼了瓢水,那火苗变成了火星。

    要是有人能把他捧在手里,再暖暖,再暖暖他就能复燃了。

    可婆母在傅家门前,狠狠地把最后一点火星用脚碾灭了。

    「那又怎样!」婆母也带了些怒气,将灯笼扔在路边,「生在傅家,这是他的命!」

    我忍不住辩驳道:「阿沭高中探花那天,您高兴得合不拢嘴,足足摆了三天流水席。阿沭在翰林院时,您隔三差五便要给他缝衣物。十五年的疼爱,比不过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吗?为人父母,只能锦上添花,却不能雪中送炭。母亲,我不认同您的做法。」

    「那你呢?」婆母的嗓音微颤,「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月亮悄然升起。

    我紧盯着婆母的眼睛,掷地有声:「他若有错,我便认下,劝他改过;他若无错,我豁出了这条性命去,也要为他讨一分公道!」

  • 我将婆母送回去,回到房里才发现傅沭过来了。

    他长身玉立,正对月剪烛花。

    听到我回来的动静,傅沭转过身来。他之前也喜欢盯着我看,可这回目光如有实质,打趣道:「我要的清白,自己会讨回来。嫂嫂不必为我豁出命去。」

    被他听到了。

    我有点不好意思。

    傅沭同我解释:「此一去,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我原想着来告个别的……」

    他叹了口气。

    原想来告别的,结果听了婆母那样一番话,也就彻底死心了。

    我正想安慰他,却听傅沭话锋一转:「嫂嫂,阿兄出征那天,我见你给他送了香囊。」

    他的手心从我面前摊开,恳切道:「嫂嫂,可否也送我一个?」

    我本就心疼他。

    听他这样说,心中更是不好受。

    我没怎么犹豫,把刚缝好的一个递给他:「里面是在大相国寺求的平安符,阿沭一定会平平安安的。」

    即使傅沭不开口,我也为他求了平安符。

    在我猜到他想去边关建功立业之后。

    傅沭低头去系,我也就没看到他在暗色中微勾的唇角。

    系好后,傅沭长吁一口气道:「真羡慕长兄。」他的语气里夹带了我第一次见他时的玩世不恭,「得嫂嫂如此,是兄长的福气。」

    他从夜里来,又在夜里离开了。

    六月末的一天,「失踪的」镇国公与傅谨深夜进宫。

    次日上朝,皇上宣布镇国公无罪,并处置了傅家军中的几个叛徒。

    辽军之困未解,镇国公与傅谨匆匆而来,连家门都没得进又匆匆而去。

    一晃便是几年。

    公爹与傅谨除却偶尔寄回来的家书外,很少有消息传回来。

    反倒是傅沭,这几年在京中声名鹊起。

    辽军很早便被逼退了。

    皇帝大喜,封他为镇远将军,远征大辽。

    相传在一场战役中,傅沭带着两千人马不知所终。十几天,大家都以为他凶多吉少时,他回来了。

    原是傅沭杀入了辽军王庭,俘获了辽国五个皇子,大臣七十余人,在天山举办了一场大梁的祭祀仪式后凯旋。

    京中说书人最喜欢的便是这段。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傅沭正躺在我房间的榻上。茯苓正往他的伤口处撒止血药,他腹部的刀口很深,血染湿了几条帕子。

    我眉头紧皱,问他:「他们说的可是真的?」

    傅沭不以为意:「嫂嫂莫为我担心,我可是大获全胜。」

    我眉头皱得更紧,为难道:「封禅、祭祀,这都是君王所为的啊,你以臣子之身行君主之事,定会惹来天子忌惮。」

    他应当是伤得很重,有汗水从他额头滴落。

    傅沭笑了声,这时候他的眼神却十分明亮:「我什么都不做,圣上便不会忌惮傅家了吗?如果不是忌惮傅家,当初为何不好好调查便定我的罪呢?」

    他心里明镜似的。

    我也不好过多干涉,只问他:「这伤是怎么来的?」

    傅沭轻咳一声,顾左右而言他:「不碍事的,嫂嫂。」他面色苍白,仰着脸问我,「嫂嫂可否帮我个忙?」

    我知他回京,必然有要紧事。

    傅沭伤得很重,声音也断断续续的:「我衣服夹缝里,有封信。劳烦嫂嫂帮我送给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在……寻安楼三楼。」

    我拿了信便向外走:「你且安心养伤,交给我就好。」

  • 幼时我同太子,也算有几分交情。

    那时候先皇后刚去世,皇帝来我家喝酒时,会把小团子一般的太子也带过来。

    太子见到我时,并无惊讶,端起酒杯来浅酌一口问:「阿沭如何了?」

    我摇摇头:「伤口寸寸见肉,想来得休养些日子。」

    太子接过信后长叹一口气:「也罢,让阿沭好好养身体,父皇那边我替他抵挡一二。」

    言罢,他欲言又止地看了我一眼。

    「太子殿下有话直说便是。」

    太子面色不虞,低声提醒:「你尽量不要让父皇看到你,他最近新得了几个美人。长得很像你。」

    我声音也低了下来:「只怕不是像我。」

    听说皇帝极爱重九皇子,九皇子由他亲自抚养,住在养心殿。

    去年,他追封长姐为皇后,同时,后宫死了几个高位妃嫔。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当初加害过长姐的人。

    他动了让我入宫的念头,只怕也是想要一个同长姐最相似的替代品。

    我冷笑,人都没了,做这些有意义吗?

    只是拜别太子时,我不曾想过,这事会来得这样快。

    大殿巍峨,天子脚下。

    我直挺挺地跪在天子跟前,语气不卑不亢:「不知圣上召臣妇前来,所为何事?」

    皇帝憔悴了许多。

    同记忆里那个英姿勃发的男人大相径庭。

    他冲我摆了摆手道:「起来说话。」

    门外有孩童奔跑嬉闹。

    皇帝转头冲我缓缓道:「是九皇子,他长得像我,独独眼睛和你长姐如出一辙,你可要见见?」

    我下意识摇头。

    皇帝的算盘落空,叹了口气道:「小九年幼,宫里妃嫔虽多,却各怀心思。朕把他养在养心殿,也是图个心安。」

    我附和:「有您这样挂念他的父皇,是九皇子之幸。」

    「陆明筠!」皇帝震怒,拍案而起,「别跟朕绕弯子!」

    我自然能听懂他的意思。

    无非是九皇子年幼,他希望我入宫抚养。

    我终于抬头直视他:「既然皇上想听,那臣妇便直说了。臣妇不愿意入宫。傅谨一日没有休弃臣妇,臣妇便是他的妻子。」

    奏折被皇帝扔下来。

    砸到我的额角,隐隐有些疼。

    皇帝的声音里夹着滔天怒气:「陆明筠!你别以为傅家能护住你一辈子!」

    「臣妇不敢这样想。」我垂头恭敬道,「只是在臣妇心中,陛下不只是君王,还是臣妇的姐夫。臣妇见过姐姐姐夫的恩爱不移,故而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

    我一字一句「臣妇」,便是想提醒圣上,我如今已为人妇。

    皇帝的脸色稍稍和缓了些许。

    我当他改变主意了,心下一松。旋即便听皇帝道:「既不进宫,你也该是小九的姨母。你且留下住几天,权当陪陪小九。」

    皇帝这回用的是陈述的语气,没给我选择的权利。

    住几天倒是无妨。

    我只是有些不安,入宫前我再三叮嘱茯苓,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傅沭。

    也不知他醒了没有,有没有安心养病。

  • 第一个来看我的人是小九。

    他的小身子圆滚滚的,眨巴着眼睛问我:「姨姨,您以后会是小九的娘亲吗?」

    皇帝没说错,小九最肖长姐的地方,便是眼睛。

    我怜爱地摸了摸他的头,压下内心的酸涩笑道:「九皇子为何这样问?」

    小九背过手,小大人似的道:「我看过娘亲的画像,您是最像的。」说完后他吸了吸鼻子问我,「您可不可以不要叫我九皇子?太生疏啦!」

    他还小,所有的情绪都不加掩饰。

    就比如此时我看着他的眼睛,便能从里面看出几分小心翼翼来。

    我鼻头一酸,把他的小身子揽到怀里来,闻声哄道:「好,我们小九。」

    小九的手小小软软的,他放进我的手心里,凑到我耳边说:「那小九可以来找姨姨玩吗?小九喜欢姨姨。」

    我闭着眼睛点头。

    皇帝无疑是玩弄人心的高手,他知道我拒绝不了那双与长姐相似的眼睛,也知道如何才能让我心软。

    可是啊。

    我看着睡熟在身侧的阿九。

    他其实被皇帝养得很好,白白胖胖的,带着股不谙世事的天真。

    我在他的额头落下一吻。

    心道:阿九,别怪小姨。有些人不能留在你的身边,是为了保护你。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在宫里待着的第三个夜晚,我终于下定决心要回去了。

    养心殿里。

    皇帝坐在我对面摆着棋局,头也不抬地问我:「这么快便要回去?」

    我听出来他语气不善,如实道:「九皇子依赖我,时日长了,我再离开时,他反而会难过。」

    「啪」一枚白子被黑子吃了。

    皇帝的声音悠悠然飘来:「如果朕说,让你进宫,朕便没有让你再回傅家的打算呢?」

    我并不意外,甚至可以说是早有所料。

    在许多年前,我便看透了这位帝王。

    旁人说他温和从容,可我知道,他面具下的面目有多扭曲。他看上的东西便是不择手段也要得手。

    我又放了颗白子下去,从容道:「陛下是千古明君,怎会做这种糊涂事?我的父亲在帮陛下稳定朝局,我的夫君在为陛下浴血奋战,陛下这样做,可是寒了功臣的心。」

    「朕便是寒了又如何?」

    「陛下可知,阿姐临去那日同我说了什么?」我慢悠悠地酌了口茶水,直到对面帝王的神色变得不耐,才开口,「阿姐说,她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便是嫁入皇家。她要我离这皇城远远的,切不可踏入这宫墙之内。」

    我此言刚落,便看到皇帝的眸色由亮变暗。

    沉默之后又是沉默。

    不知沉默多久,皇帝才轻嗤一声道:「后悔又如何?这辈子嫁入皇家的是她,入皇陵同我合葬的人也是她,上穷碧落下黄泉,我都要缠着她。」

    「陛下可有想过,阿姐可愿意?」

    帝王的眼神终于落到我身上来,他低低地陈述:「你在怪我。怪我没能护好你阿姐。」他说着说着,便开始大笑,「明筠,你知道朕有多久没见过你阿姐了吗?朕找了很多人,她们像她,但又不是她。」

    「便是连入梦都不曾,朕找了很多道士,可是没用。朕便想着,把她最疼爱的妹妹召进宫来,她定会生气,生气了是不是就能像以前一样来找朕,来质问朕了?」

    「可是她没有。」

    皇帝的声音低低徐徐,仿佛在说一件同他不相关的事情,「不过明筠,朕原本只想气气她的。可她迟迟不来,这几日,朕突然觉得,能把你留下也是极好的。」

    「你同你阿姐,太像了。」

    他的最后一句话,让我陷入了浓浓的不安,「若你实在介意陆明筠已为人妇,那你便活着——以陆明容的名义。」

    陆明容是我长姐的名字。

    我连连摇头,这怎么能行?

    皇帝却一把掀翻了棋局。

    他的眼神,该怎么形容呢?

    那是猎犬看到猎物的神情,里面盛满了男人对女人的色欲。

    我注意到周边的内侍低头缓缓退下。

    心底的不安蔓延开来。

    皇帝已经站在了我跟前,他陶醉般地轻抚我的脸,接着把我抱到床上,金黄色的帷幔落下来。

    他急切地凑上来吻我。

    我从一个床尾躲到另一个床尾。

    可皇帝就像魔怔了一般,嘴里念念有词:「明容,朕终于见到你了。乖明容,给朕好不好?」

    男子的力气总归要大于女子,更何况是皇帝这种自幼习武的。

    很快,我便无力挣扎。

    眼见着皇帝便要过来,我从发顶拔下一支金簪,抵住自己脖颈:「不要过来!」

    金簪入肉,刺出血迹来。

    这时,殿外传来一道沙哑的男声:「臣傅沭求见陛下。」

    那道声音经久不绝。

    隔着厚重的大殿门,一道道传进来。

    「听闻长嫂于宫中做客,臣傅沭,来接长嫂回家。」

  • 皇帝被这声音唤回了些许理智。

    他动作停了下来,冷冷地望着我道:「无诏而回京,傅沭狼子野心,明筠也要同流合污吗?」

    我扯唇笑道:「圣上这是哪里的话?小叔回京,那自然是有要紧事。圣上不如见过小叔再行定夺。」

    有太监进来,帮皇帝穿好衣服。

    我的一颗心七上八下。

    傅沭走进大殿时,我紧盯着他。

    受了那么重的伤,他的身体早已是强弩之末,我担心他受不了。

    皇帝一言不发,看起来竟有些平和。

    傅沭躬身行礼:「启禀圣上,臣此番回京,是在益州发现了一处金矿。此事事关重大,臣唯恐传信会泄露出去,特地回来面见圣上。」

    闻言,皇帝眉梢露出些许喜色来:「真的?」

    傅沭拱手:「自是不敢欺瞒圣上。」

    金矿之事让皇帝大喜过望,盘查得异常仔细。

    等皇帝肯放傅沭回去时,已过了两个时辰。

    我与傅沭从宫中出来,刚上马车他便晕倒了。随行大夫往他嘴里喂了块参片吊着命。

    刚刚,他便是拖着这样一副病躯在金銮殿里,面对圣上的盘问从容应答。

    我心下酸涩,手掌轻抚上他的脸。

    傅沭清醒后,第一件事便是问我:「嫂嫂可有事?」

    「我无碍。」我有些焦急,「行军打仗最缺的便是钱,朝中又无人支持你,你怎能这么轻易把金矿让出去了?」

    反倒是他。

    茯苓告诉我,她替傅沭擦身体的时候,看到傅沭身上的伤疤,几十道。

    听到这话,傅沭便笑了:「金矿可再得,可嫂嫂只有一个。嫂嫂无恙便好。更何况……」傅沭的眼里多了抹阴狠,放狠话道,「他就算知道,也得有命开采。」

    我一直便知道,傅沭是个心中有丘壑的。

    他的野心抱负,我知我懂。

    但我不提,也不阻拦他。

    我笑着拍了拍他的头:「知道我们家小将军厉害了。但是小将军,能不能先把药喝了?」

    傅沭眼睛却亮了。

    他把头往前拱了拱,冲我撒娇:「嫂嫂,你再摸一摸呀。」

  • 傅沭并没在京中待太久便回边关了。

    他离开后不久,我便给傅谨去了封信。信里提到:「夫君成婚前赠我的那只金钗,我很喜欢。可前几日不慎弄丢了,问傅谨可否告诉我金钗是在哪里买的?」

    我急于求证一件事。

    上次替傅沭去送信,我注意到信封上的字迹与傅谨平日里传来的家书一模一样。

    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傅家一体,这信本就是傅谨写的,傅沭跑腿。二是这几年的家书,都是傅沭代写的,那便只有一种可能——傅谨已经不在了。

    半月后,边关的回信终于传到傅家。

    在信里,傅谨说了边塞风景,说了益州民俗,在信的末尾,他说:「金钗买于珍宝阁。」

    我手里的信纸掉落下去。

    从宫宴初见到新婚,傅谨从未送过我金钗。

    我魂不守舍地回到房里大哭一场。又想起傅谨那枚与阿姐一模一样的玉佩,希望他们在天上能够得到圆满。

    傅家的生活,平静而悠然。

    闲暇时我便陪着婆母绣花,为边关的亲人缝些衣物。

    皇帝第二次召我入宫,是在那年冬天。

    听说他做了场噩梦,清醒后便拟旨,太后病重,召我入宫侍疾。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