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3000元耳机推荐:入耳、头戴、蓝牙无线/降噪

出自专栏《2020 年耳机选购指南》

1.头戴式耳机

在 1000 元到 3000 元这个价位区间内,无论是头戴式耳机、入耳式耳机,还是无线耳机都非常多。基本上绝大部分主流的高品质耳机都集中在这个价格区间内。

AKG K701,整体偏高频,人声不太标准,比较细腻,但还在比较克制的范围内,不像所谓女毒耳机那么夸张的音染。它的低频非常少,高频整体能量高了一点,有些音染,但音染不难听。

总的来说,它的水平一般,性价比也不高,可能很多人会喜欢它的外观,毕竟是手办。

它这个低频,换什么耳放也推不出来。除非你的耳放本身电路改过频响曲线,否则想让低频出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加 EQ,不要试图说换耳放能把低频推出来,这是不可能的。

AKG K712,它跟 Q701 是很相似的耳机,它相比于 K701 有一些改善。低频能量更多了一些,虽然说还不是特别多,因为开放式耳机的低频本来就比封闭式耳机少,但比 K701 要好一些。

另外 K712 的高频的比 K701 要有所克制,高频更接近标准。综合来说,K712 比 K701 好。它的声音更标准,没有那么多高频,长时间使用更耐听,当然价格也高了几百块。

AKG K245,K245 是开放式耳机,它的低频比 K712 更多,到了一个比较标准的水平, k245 的人声更厚一点。

K245 和 K712 的人声在标准的人声区间,K712 流向和人声要再薄一点。K245 的高频更暗淡,很像我下面要讲到森海 HD650。

说完了传统四大厂商之一的 AKG 我们继续说森海,森海的头戴式耳机,在 1000 元到 3000 这个价位,除了有那么一两款比较坑的以外都值得推荐,就是你买哪一款都不会被坑。

HD25、HD25plus, plus 版本只比 HD25 多了一根线和一个耳机罩,理论上两者是一样的。它属于压耳式耳机里的扛把子。

HD25 做监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的音质本身不错。HD25 也是电话线,不过可以换线。总的来说,它的人声很正,比较接近于真实,虽然低频下潜不太好,但能量是够的,相对来说,高频的音染有点严重,整体是一款很不错的耳机。

HD600 和 HD650。600 和 650 都属于比较经典的森海味儿。它们的人声比 AKG 要厚一些,低频比 AKG 更足,但它的高频很暗淡,高频能量整体也比较少,有些音染。

以上所说的这几款综合的评分我认为差不多,具体你要选哪一款,只能靠自己试听,这几款到底你更喜欢哪一款,就需要你来决定了。

HD700。在淘宝上 3000 以内能拿到,它的人声、高频,都比 600、650 有所改善。 低频也比 HD600 和 HD650 更多,所以说这也是我很推荐的一款耳机。

说到四大耳机厂不得不提拜亚动力,拜亚动力 DT 系列在这个价格区间内(尤其是 1200~1400 这个价位),有很多耳机,如 DT770,DT770pro,DT880,DT880pro,DT990,DT990pro 等。

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DT990pro 是这些耳机里面表现最好的。770pro 的曲线不难看是因为在人工耳上测量,实际佩戴存在漏气。漏气之后会出现「山洞音」,那种感觉跟铁三角 M50X 很像,所以说我不推荐。而 880 的高频在 8k~9kHz 有一个非常高的一个突起,它的高频音染比较严重。

DT990pro 是这些耳机里最靠谱的一个。如果大家比较了解 Sean Olive 的耳机预测算法,990pro 的分数比 HD800S 还高。为什么实际听起来没有那么好,因为算法本身有一定的浮动。

至少我手上的这个 990pro 高频有那种刺耳、毛刺的感觉,应该是某个频段突出一个峰并起 Q 值比较高。即便如此,我还是推荐这个耳机,虽然高频存在瑕疵,高频整体能量偏多。

990pro 人声非常标准,也是为数不多的开放式耳机中可以把低音的量做上去的,低音的量足,但不会轰头。所以对于一些小白用户(有统计结果表明听音经验越少的人越喜欢更多的低频),这款耳机是绝佳的选择。

990pro 的低频音质非常好,只不过下潜略有不足,它的截止频率稍高,肯定不如那些封闭式的头戴式耳机。这款耳机它唯一的缺点就是高频的问题。

歌德 sr225e,这款耳机跟 K701 整体的风格很像。唯一的区别是歌德 sr225e 相比于 k701 低频部分下潜更好。但是低频的量和 k701 一样,还是不足。

并且到了一定的频段就会急速衰减,这一点表现并不如 k701。并且高频更突出,会比 K701 更亮。但我不推荐 sr325e,因为 sr325e 听起来 sr225e 几乎是没什么区别。

我之前就怀疑过它们用的是同一个单元,只不过腔体和外观不一样,但 325e 却比 225e 贵一千元,325e 铝合金外壳,225e 塑料外壳,从性价比的角度讲,歌德 sr225e,1480 元是可以买的,而 325e,2480 元就没必要了。

但这个耳机在佩戴上有个缺点,一是它佩戴感觉非常奇葩,另外一点就是耳机线非常粗,像电源线一样,如果你很喜欢歌德,那么这款耳机你可以考虑。

HiFiman。HiFiman 的曲线非常标准,你们可以在 RTINGS 上看到。另外它的听感比 HD600、HD650 还要好,和 HD700 差不多水平。但有一个问题,平板耳机对电压要求比较高,可能存在手机无法驱动的情况。

如果你手机输出电平有问题的话,最好配一个耳放。 因为这款耳机接到手机上跟接到耳放上声音确实不太一样,手机上声音比较诡异。另外 HiFiman 的耳机比较重,如果长时间佩戴,最好考虑下能不能接受这个重量。

2.入耳式耳机

天使吉米氧气。氧气的人声表现毋庸置疑,并且整体表现、三频均衡等也没有很明显的硬伤,不会出现特别奇怪的声音,是这个价位非常值得选择的一款入耳式耳机。

索尼 EX1000 的三频表现大体上均衡,尤其是相比于索尼的一些入耳式耳机而言。不过高频有部分频段相对突出。至少低频的量不会像 Z5 或者 N1AP 那样多,也不会轰头。

虽然说 EX1000 的整体频响曲线除了高频部分的峰值以外,看上去像音特美曲线,但实际上低频的绝对值以及整体的趋势还是有所不同的。

低频部分也并不像音特美的一些耳机低频不足,而是有一定量感,算是恰到好处。低频有一定的能量感,但不会出现明显轰头的情况,并且低频的整体音质表现在入耳式耳机中也算中上水平。

人声部分。EX1000 的人声在高频的一些频段确实会受到 5k~6kHz 峰值的影响。但是,这个峰值的 Q 值较高,在一些音乐中的人声音染并不是很明显或者很严重,一些音乐的人声也并不会特别尖锐。

其次这个峰值还没有上探到 7k~8kHz,EX1000 的「齿音」并不严重,有些人声会存在齿音,但有些人声影响很小。

除此之外,EX1000 的人声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瑕疵或者缺陷。人声的音质音色表现在索尼的入耳式耳机序列中绝对可以算作自然均衡的人声。如果这个峰值上探到更高的频段,就有可能导致强烈的「齿音」,但实际试听并没有。

EX1000 虽然也存在齿音,但在一些音乐中并不明显,有些音乐的人声存在一定的齿音,不过依旧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人声的音质音色、清晰度等相比于 Z5 和 N1AP 之类的索尼其他的耳机好到不知道哪里去。

乐器部分。EX1000 的频响曲线中 5k~6kHz 的峰值对乐器的音染会比人声更明显一些,但是并没有使得乐器的声音过于尖锐或者很明显的音染。

有些乐器有一定的音染,例如钢琴有些偏亮,但也有一些乐器的音染。而且整个耳机的高频延展和清晰度表现很好,不会出现 Z5 或者 N1AP 的清晰度不足、闷、模糊等情况。

而对于超高频打击乐器,确实有一定的音染,并且一部分频段相对突出,但相比于 IE800 等耳机依旧在相对合理的范围。

入耳式耳机的超高频很难有做到很标准的,并且考虑到这是一款单动圈耳机,在相当一部分频段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超高频存在一些瑕疵对于这样架构的耳机我个人认为可以理解。

关于佩戴。索尼 EX1000 应该是「U 盘耳机」的开山鼻祖,我过去也测评过一些「U 盘耳机」,相当一部分的佩戴并不尽如人意。

然而当我佩戴元祖「U 盘耳机」时,反而并没有过多的不适感,也许在外人眼中耳朵上插 U 盘会显得非常奇葩,但是作为佩戴者本身,EX1000 的佩戴舒适度是可以接受的。

但前提是选择合适的耳套并且佩戴比较贴合。如果佩戴有一定泄露,或者耳机插入的不够深入,会使得低频不足,并且高频突出,使得整个耳机的平衡度偏高频,甚至是高频明显溢出变得很不耐听甚至刺耳。

这款耳机我推荐使用索尼自家的一些播放器。一方面是拥有神秘力量加成。另一方面则是关于高频一部分频段的突出和部分齿音问题,除了 EQ 以外,索尼播放器自带的一些音效会使声音整体变得柔和一些。

在索尼 EX1000 以后,推出了一系列例如 Z5、N1AP 等低频很多且声音模糊的耳机,这似乎是受到了 Beats 的影响,而这一局面直到 IER-Z1R 的问世才有所扭转和回归。然而 IER-Z1R 虽然是一款不错的耳机,但是价格偏高。

总的来说,即便是 10 年后的今天,EX1000 仍然不失为最值得拥有的索尼入耳式耳机之一(如果你还能买得到的话)。

也是我过去测评过的动圈入耳式耳机中综合音质表现数一数二的一款。动圈之王这样的称号是名副其实的,并不是单纯的一句「索尼大法好」。甚至后来的一些动圈耳机例如 IE800 等在很多方面表现其实是逊于 EX1000。

3.降噪耳机

降噪耳机大概可以分为三个类型:真无线降噪耳机、项圈式降噪耳机和头戴式降噪耳机。

真无线降噪耳机顾名思义就是带有主动降噪功能的 TWS 耳机。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 TWS 降噪耳机我基本都测评过,例如苹果 AirPods Pro、索尼 WF-1000XM3、华为 FreeBuds3、荣耀 FlyPods3 等。

毫无疑问,目前综合降噪和音质表现优异的 TWS 降噪耳机非苹果 AirPods Pro 莫属。苹果 AirPods Pro 有着 TWS 耳机中不俗的音质表现和即便发售以后半年多依然很难被超越的「恐怖」降噪能力。

并且配合 iOS 的生态,如果你是苹果用户,想选择一款带有主动降噪功能的 TWS 耳机,并且预算不是很紧张,AirPods Pro 就是完美答案。

苹果 AirPods Pro 降噪性能测试

选择苹果 HomePod 作为噪声源。

分别把苹果 AirPods Pro 和索尼 WF-1000XM3 插入人工耳并打开降噪模式,测试数据如下:

降噪效果测试,外界播放 Pink Noise 噪声的情况下,开启降噪后剩余噪声的表现。

上图中的频率响应,为在外界播放 Pink Noise 噪声的情况下,开启降噪后剩余噪声的表现。图中曲线越低越好。可以很明显的发现,1kHz 以下,也就是整个中低频部分,苹果 AirPods Pro 远优于 WF-1000XM3。甚至好过大部分头戴式降噪耳机。

索尼 W-F1000XM3 的音质表现也不错,但是降噪水平明显逊于苹果 AirPods Pro。华为 FreeBuds3 的表现也是类似,不过 FreeBuds3 是一款半入耳式耳机,佩戴上比索尼 U 盘有优势,并且价格也便宜几百块。(这两者近期均有优惠价,索尼 WF-1000XM3 大约 1199 元,华为 Freebuds 有线充电版大约 749 元)

华为 Freebuds3 与索尼 WF1000XM3 对比。

图中蓝色部分为华为 Freebuds3 滤除噪声之后的剩余噪声,绿色部分稍微索尼 WF1000XM3 滤除噪声之后的剩余噪声。不难发现,索尼在低频和高频的剩余噪声更小,降噪性能更强。

但华为 Freebuds3 在 500Hz~1kHz 左右的中频部分,降噪能力比索尼 WF-1000XM3 更强。所以说,华为 Freebuds3 与索尼 WF-1000XM3 的降噪能力互有胜负,但索尼低频和高频部分的降噪能力都强于华为。

接下来是华为 Freebuds3 与苹果 AirPods Pro 降噪性能的对比。

这个结果很清晰。

还有一款荣耀的 FlyPods3,不论是底噪还是降噪表现和苹果都有一定的差距,不过毕竟价格也差了一千多元,几百元想选择一款主动降噪功能的 TWS 耳机,荣耀的这款 FlyPods3 是可以考虑的。

FlyPods3 性能测试:

可以看出在 150Hz 左右荣耀 FlyPods3 的降噪表现大约为 32dB,300~400Hz 左右也有大约 30dB。与官方广告宣称的降噪最大值为 32dB 相符合。

不过,与苹果 AirPods Pro 对比不难发现,在整个 50Hz~1kHz 范围内相比于苹果 AirPods Pro 还有一定的差距。

而如果你的预算相对充裕,并且对音质有一定的追求,索尼 WI-1000XM2 依旧是目前综合实力非常优秀的蓝牙项圈降噪耳机。

头戴降噪耳机

最后是曾经一度风靡的降噪耳机形式——头戴式降噪耳机。目前来说,头戴式降噪耳机的选择依然非常清晰明确。

如果你想要优秀的降噪效果,并且佩戴舒适,BOSE QC35 II 即便在 2020 年依旧是非常值得考虑的。

如果你想要优秀的音质表现,并且具有一定的降噪能力,依照哈曼曲线设计的 AKG N700NCM2 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并且 N700NCM2 相比于 1 代改进了一定的底噪表现。

N700NC 二代比一代又改善,但一代目前价格更便宜。

索尼 WH-1000XM3。降噪能力同样非常出色,并且音质表现优于 BOSE QC35 II。如果对降噪表现与音质表现都有比较高的需求,更值得考虑索尼 WH-1000XM3。不过我个人觉得佩戴不如 BOSE 舒适。

总结:优先降噪需求选 BOSE QC35 II,优先音质需求选 AKG N700NCM2,「我全都要」选索尼 WH-1000XM3。

备案号:YXX1M1AwYMfXQxomXyFlpQD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