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到中国做官,在皇宫遇见了几个太监拦路,他们原来是听说从泰西外来了个外国人,觉得可能有什么神秘的药方,便索要能让阳物复生的金丹,使利玛窦非常惊讶。
《明宫史》记载,宫里的太监最喜欢吃牛鞭、驴鞭,管这种东西叫「挽口」。又有「羊白腰」,实际上就是羊的睾丸。这种「壮阳」「腰药」,最难得的是白色公马的,被太监们称作「龙卵」。
吃动物内肾外肾的风气,一直延续到现在。在许多城市的烧烤摊、火锅店,人们总能遇见因为期待「壮阳」,而吃红腰(羊肾)白腰(羊睾)的男人,就着洒满孜然的烤韭菜,喝下二斤啤酒,迎接又一个失眠到头秃的夜晚。
太监们得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却失去了一部分快乐。为了找回这份快乐,他们把能做的都做了,能吃的都吃了,然而总是事与愿违。
宫墙内外,巨大的空虚感时刻笼罩着忙忙碌碌的太监。他们的喜和悲都曾在禁城之中鲜明地存在着,却很难被外人知晓。外人知晓的,只是最猎奇的那部分。
「太监里面好人少,宫女大多心硬。」这是《宫女谈往录》里中的原话。
大概是因为太监的日常生活太压抑、太绝望了。
自古以来,当太监的,除了战俘、罪人,剩下的多数都是些家里穷得叮当响、一文钱掰成八瓣花的落魄子弟。
净身手术的要价太高,而自宫的死亡率又太高,珍爱生命的人们,不得不和净身处签订贷款合同,等入职以后慢慢还。
被阉者只要是决定卖身了,就要和净身处签订各种卖身的契约。
一种是免责条款,大体意思是,动手术这件事可是你自愿的,出了问题不关净身处的事,全怨你自己。
一种就是前头说的那种贷款合同。大体内容为,你某某某,主动选择当太监,找我净身处为你进行阉割。整体费用,包括报名费、手术费、营养费、护理费,统共需要多少钱(百八十两银子)。从借出当天就开始计费,等于你欠了我们多少钱,月息是多少,不足一月的按一月算,怎么样滚利息,什么时候还清。
这可要了小太监的血命了。清末的太监任福田和迟焕卿回忆说:「孩子进了宫,听凭毕、刘两家从应领的『月份』里扣钱。」「如果进宫后混得不怎么好,这笔债十几年还还不清呢!」
小太监的「净身贷」,每月要扣多少钱呢?
大约是工资的一半。
这里有个很有趣经济现象,适用于任何时代、任何工种,那就是:在京城打工的底层外乡人,每月必须缴纳的份子钱,正好是其工资的一半。比方说,北京工资的中位数是 6900 元,那么普通打工人,就需要拿出 3000 元左右奉献出来。
小太监也是一样的,身为打工人,便有打工魂,绝不可能有什么豁免。在清朝,最低级的所谓三级太监,月钱是二两白银+一斗白米+公费制钱 600 文。他们至少需要拿出一两白银来还贷,剩下的那点,必须要继续积攒,只留下一丁点钱维持温饱。
净身处不会把小太监的工钱全拿走,因为他们要的是持续的还款,而还款需要工作,工作需要吃喝。你把人逼死了,钱就没法还了。因此,要让小太监的生活,维持一个最底线的平衡点上。
小太监要是混不好,任谁也瞧不起他,不仅要遭受师傅的打骂虐待,还要遭受同事们的白眼。都说太监六根清净,其实一点都不清净。
当了太监以后,人不能回家,除非是有旨,或是老了,抑或是得了大病,才许出宫活动,平时若不出差(出差必须有敬事房发的腰牌和执照),一般都待在宫里,有时候要待到干不动了。
唯有混成大太监,一步一步往上去,得到主子的赏识,才有可能摆脱一辈子受人压迫、受人欺负的厄运。
那就要好好干了!
许多人认为,作为大内的服务员,初入职场的小太监,是要经受一番严格的训练的。可实际上,宫里没有培训班。培训通常是在宫外等候的日子里进行的,但也只是一些简单的训练,主要学习的是「怎样跪,怎样磕头,怎样回话」。
清朝,新入宫的太监,要从午门旁边的小门进入,一路低着头,走到养心殿,跪着听候领导的挑选。负责挑选的人,一般是皇后。皇后是后宫之主,所谓「男主外,女主内」,后宫的大小事务,皇帝是不操心的。光绪年的时候,挑选太监的就是西太后了,就是慈禧。
她按照内务府提供的花名册,点名问几句话。被点到名字的,如果回答能让她满意,就留在她或皇帝身边,其余人则按需分配到各个地方。实在分不出去的,就分到外头的王府里去,因为王爷也有妃嫔,也需要太监,只是需求量小很多而已。
按照太监工作的场所不同,有御前太监、殿上太监、宫内太监和宫外太监的区别。御前的是最好的,也是最提心吊胆的;宫外的自由;宫内的要看地方,如果是个偏僻、辛苦的去处,可真就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刚入宫的小太监,目标可能不太明确,毕竟年纪很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宫内氛围的影响,往后就明白了自己的定位和未来的目标。
他们会明白,依照等级的不同,管事太监有总管、副总管,首领,副首领之分,其余均为一般太监。
啥都不是的小太监,当然是一般太监中最底层的那个。因为一般太监也有二般情况,分长辈和晚辈,师傅和徒弟。新人初入职场,什么都不懂,是要拜师的。从那以后,就由师傅带徒,熟悉宫内的环境,问答进退的礼仪,以及日常的注意事项。能不能行,会不会发达,全看师傅栽不栽培,自己有没有造化。
小太监有可能被分配到任何场所,跟不知道什么样的师傅学习。
譬如御膳房。
宫里的人很多,少则成千,多则上万,光吃饭就是个很大的问题。御膳房里安排了三名总管太监,为七品执守侍官衔。首领十名,均为八品侍监。普通太监一百名,是有手艺的厨师,还有传菜生。
又如,皇宫里有专门负责卫生的部门,叫打扫处。打扫处有首领一名,太监七十五名,专门负责各处的卫生和水缸添水以及坐更。
图:故宫的水缸
…
图:故宫的水缸
有的首领太监,说是首领,实际上没有品级。譬如北小花园有首领太监一名,率领六名普通太监,专门负责培育花草树木和打扫卫生。但是这个地方不是什么关键位置,所以安排的人很少,管事太监地位也不是很高,所以没有品级。
各宫各殿,都有太监值守。譬如皇太后宫里,有副总管太监两名,为六品执首侍;首领五名,均为八品侍监;普通太监四十六名。另有茶房、膳房、药房首领各一人,茶房有太监十名,膳房有二十名,药房有六名。
这些人专职负责皇太后的生活起居,多数时候,不用操心其他的事。但就是这点事,也够他们忙活的。其余妃嫔,也都有自己的太监,人数是依据地位递减的。
小太监要想自己的门路,就不得不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才可能有机会在主子面前露脸。可是,如果主子根本不受宠,所得的东西很少,下头的人就免不得发牢骚,也就是妃嫔们常说的「你不行了,连底下的人都欺负你」。
旧社会流行师徒制,宫里头的太监也实行师徒制。在师徒制下,师傅的谱都特别大。徒弟要谨小慎微,给师傅端屎端尿,伺候着师傅睡了,徒弟才能睡,即便睡了,也要浅睡,师傅半夜一叫,就要立即起来,起晚了就得挨打。平时一句话没听明白,劈头盖脸说一顿算好的。
师傅通常不会明确地告诉徒弟到底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都是让徒弟自己领悟。那些不太爱说话,看起来木讷又不会讨人喜的徒弟,每天都过得如履薄冰,郁闷至极。
太监要实现财务自由,就必须管事,然而从普通太监变成首领太监、总管太监,成功率是很低的。
据统计,最终能够当上总管的太监只有不到 1%。能够成为首领的也不过 10%,比科考中秀才好不到哪里去。
八品侍监的月钱,也才四两+三斗米+七百文。和外头的县官一样,单凭月俸过活,就只能啃馍馍。县官的大头儿,是在收受贿赂中。太监的赚钱法则就是「管事」,只有有事情可办,才能从中收受贿赂,尽早实现财务自由。
想要不吃气,就需要不懈奋斗,不断钻营。可是,那十之八九的普通太监,都在一层压一层的制度中喘不过气来,很难有出头之日。
后宫的管理非常严格,动不动就要打板子、罚俸禄,太监们遭受的都是非人的待遇。
譬如在慈禧底下干活,往往苦不堪言。慈禧这个人,治国水平不行,内忧外患不断,在宫里头也比较抑郁,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烦躁、打人。她底下的太监,在太监里算是比较风光的,可每天也都过得提心吊胆的。
老太监刘兴桥说,清末的太监都知道一件发生在慈禧身上很有名的事:
一个老太监,不知道哪句话让慈禧不顺心了。她就硬逼着老太监去吃屎,这个老太监只好吃了一堆屎,最后因此死了。
每天,被慈禧下令责打的太监都不下几十人,还要搞连坐,一个地方有一个太监犯了一个错误,就打该处的所有的太监。
近前伺候帝国最高统治者的高级太监,尚且有如此待遇,更不要提那些处于底层的大多数小太监了。而慈禧,又是有名的能够体谅奴才的人。想想那些史书记载的动辄就发怒、打人致死致残的残暴国君,不知道会有多残忍。
很多太监,因为生活太苦闷,人格受侮辱而逃走。
同治八年(1869 年)六月十六日,昇平署的一个太监逃跑了,这已经是他第六次逃跑了。道光二十年(1840 年),慎刑司处置了四名逃跑的太监,发配他们到黑龙江为披甲人(当兵的)当奴隶去了。
大多数太监被牢牢按在本处,无法外出,不能和外头交接,只能听话干活,老老实实领工资,很难出头。所以,他们一开始动净身手术借的那一百两银子,每月扣一两,十多年都还不清,也是很常见的。
这就是普通太监的人生道路。
我们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一说太监,就想到李莲英。这就跟一说姓马,就想到马云一样——多数人的生活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太监干了十几二十年,终于把贷款还完了,可这就算完了么?
简直异想天开!
我们之前说过,当太监的,从进宫前就被去了根、丢了势,那是他们一辈子的遗憾和羞耻。等老了以后,都要出宫。有的回了老家,有的留在京城,最终留在京城的太监,被埋在一个叫中官村的地方——太监是宫中的,被叫作「中官」,所以埋葬他们的墓地就叫中官村,后来才改名叫中关村。
太监都希望来世能够做个全乎人,下去的时候,都得把命根子带上——他们管它叫「宝贝」。但宝贝不能带宫里去,宫里不许有那玩意儿,所以,命根子被割下来后,就被保存在了净身处。
…
从拿到这玩意儿开始,净身处就掌握了被阉者的命运。
净身师傅把别人的命运,放在一个满是石灰粉的盒子里干燥保存,然后裹上红布,挂在梁上,名为「步步高升」。
说是帮忙保存,实际上又是另外一种盈利项目。他们也爱宣传「人要完完整整地到下面去」,等太监再努力攒一笔钱,就能把自己的命根子赎回去了。而这个索价非常高昂,可以说是「挟屌要价」了。
对太监们来说,能领回自己的命根子,就和学生能领到录取通知书一样重要,就算中间有个拦道要钱的,狠狠心也得给。
当太监还完贷款,赎回「宝贝」之后,他才能实现「财务自由」。不过,紧随而来的,就是另一件让人发愁的事——养老。
这时候,多数的太监已经年过半百了,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个年纪的职业生涯已经定型,没有什么上升空间了——多数人的人生也正是如此。
事实上,能去养老院的太监依然是少数,能去朝廷专门开辟的太监养老的寺庙的也是少数。
因为养老需要钱,而哪里都不养闲人。
庙里的太监都要干活,干不动的,除非交上情深意长、义气当先的朋友,否则被人嫌弃了就会被赶出来。
而太监养老义会主办的各种养老寺院,虽说是宫外头的「老太监乐园」,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但是,吃喝拉撒睡都要地方、要钱粮,怎么可能不收费呢?
这又是一个需要太监努力攒钱的事情,也还是需要一百两银子,退休前三年交齐。很多太监根本拿不出来,也就没有进去的资格,所以,他们「出宫以后,只有四处流浪,最后冻饿而死」。
图:民国,被驱逐出宫的太监
…
图:民国,被驱逐出宫的太监
小民忙着生四五个儿子,就是在赌有一两个成器的。儿女都不孝顺的情况也有,但很少,和完全无人管的轻重程度也大有不同。太监没有子嗣,所以都很希望认干儿子,导致有人有很多「义子」。但是,有养子的只是有钱有势的那部分,多数人还是没有的。即便有,干的也只会比亲的更见风使舵。
太监无后,但上有父母,父母一般死在他们前头。
至于他们自己,什么时候干不动了,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油,什么时候出宫。既然干不动了,社会上的活也就没法做,又没有了家,所以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在孤苦无依的情况下,被活活饿死、冻死的。
既然大多数太监都那么苦,怎么还有人愿意当太监呢?还是那句话,太监过得再苦,也比乡下的多数贫民强。
太监好歹一个月有二两多的月钱,再努努力,就能有四两、八两。农民平均一月只有二到七分银子,这就是种地卖粮的收入,地可能也是租的,需要拿一半的粮食交租,剩下的养活全家。
图:清末流民
…
图:清末流民
很多历史时期,十年九灾,好的时候也有两三次灾。但就和你突然丢了工作,房租不会免一样,地主的租子也不会因为闹灾免你的。荒年的时候,太监还是有吃有喝的。住在皇宫旁万寿兴隆寺的老太监,可以吃宫里送来的残羹剩饭。虽然卑微,但好歹有口吃的。很多时候,农民连剩饭都没得吃。
若不是苦得日子过不下去了,谁会去当太监呢?
禁城之内,高墙之下,是皇帝一人的家宅,里面的太监只不过是为帝王和其家眷的私生活服务的奴才,很少有人真正关心他们。
辛亥革命以后,皇帝没有了,但皇宫还有。号称宣统的小皇朝,驻留了和以前比为数不多的太监。这些人也知大势已去,都怀念大清国还在时的好日子,不少人的确是这么想的,却又对小皇帝的财富下手,能坑多少是多少。
图:「北京政变」,溥仪被军警驱逐出宫,太监们正在往外抬行李
…
图:「北京政变」,溥仪被军警驱逐出宫,太监们正在往外抬行李
直至 1924 年,这些太监才和皇帝一起被冯玉祥驱逐出宫,宣告了这群为皇家服务的奴才的末路。
那些数以千万计的太监们,也在帝王时代终结的时候烟消云散,再无舞台,也无樊笼了。
参考文献:
1.《新唐书·列传第八·诸帝公主》
2.《晋书·列传卷三十二·列传第二》
3.《明史·后妃传》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第 47 辑[M]. 1964.第 25 页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晚清宫廷生活见闻》[M]. 1982.第 173 页
6.余华青.《中国宦官制度史》[M]. 2006.第 35 页
7.陆路.《宫廷档案》[M]. 1994.第 265 页
8.金易.《宫女谈往录》[M]. 2010.第 329 页
9.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宦官妻》
10.清·查慎行,《人海记》,《周后田妃》
11.《明史·许贵传》
12.南宋·洪迈,《夷坚志》,卷八
13.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八
14.余和祥.《中国传统性风俗及其文化本质》[M]. 2014.第 269 页
15.信修明.《太监谈往录》[M]. 2010.第 159 页
1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晚清宫廷生活见闻》[M]. 1982.第 178 页
17.陆路编.《宫廷档案》[M]. 1994.第 317 页
18.信修明.《太监谈往录》[M]. 2010.第 243 页
19.方行.《中国古代经济论稿》[M]. 2015.第 23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