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专栏《求职不迷茫:如何找到喜欢的工作,入职好公司?》
很多人在做自我介绍之前会习惯整理一个逐字稿,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要点都写在上面,但很奇怪的是,有时候明明写的时候看着挺清晰的,读起来就觉得怪怪的,要么就是语言不够口语化,要么就是听起来没有看起来那么清晰。
写作 vs 阅读,说话 vs 收听,要率先认知到它们的区别,才能够更好地整理我们在自我介绍时的逻辑和展现的次序。
因为同样是表达信息,说话和写作的展示逻辑是完全不同的,就好像同样是接收信息,收听和阅读的接受路径也是完全不同的。
在我们通过微信、邮件进行文字表达的时候,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整理语言和逻辑,而语言表达更像是一场现场直播,对于人的临场反应、语言组织还有应变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验。
今天的分享,我会集中带大家解决一下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一、自我介绍到底是介绍什么的;二、自我介绍的正确展开逻辑;三、自我介绍的控时秘籍。
一、 自我介绍到底是介绍什么的;
有很多伙伴在面对面试官「先做个自我介绍吧」的要求时,第一反应都是一愣,然后一幅「不知道从哪说起」的样子,紧接着快速从大脑里抓取一些关于自己的信息,学历、经历、家乡籍贯、政治面貌等等。
或者跟面试官复述一下简历上的内容,第一份工作是什么、第二份工作是什么等等,但这些基本都是失败的自我介绍,它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体现信息的「增量」。
所谓的「增量」一定是要同时满足两个点:一,对方不知道;二,对方关心。
所以简历上已有的信息=对方已知的信息,没有增量。
而籍贯、爱好等基础信息=和职位关系不大=对方不关心的信息,同样不体现增量。
所以,自我介绍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择展示面,到底展示什么给对方,又容易被记住,又不会显得很突兀、很离题呢?
这里就要提到我们之前讲过的一个很关键的方法,叫做「印象管理法」也叫做「棱镜法」。
所谓的棱镜指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个多面体,都有非常多的侧面可以展示,同样一个职位对于人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而只有这两者相匹配的地方越多,最后命中的可能性才会越大。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用自我介绍这个很好的窗口,去尽可能向面试官传递一些关于我们自己的「印象关键词」,让对方对我们产生好奇,进而愿意主动挖掘我们更多。
那第一步我们需要思考的就是,我到底需要展现一些什么关键词,哪些关键词是面试官可能会有感受的呢?
记得之前分享的时候,跟大家讲过,每一个职位的能力需求都可以被拆解成一张这样的雷达图:
我们顺着职位 JD 的描述,以及对于这个职位所扮演的角色、定位可以大致分析出它对于能力的需求。
这里面呢,属于硬实力的专业、院校、资质可探讨的空间比较小,基本上属于硬性门槛,如果说不符合的话,那么大概率连面试都进不了。
所以关于面试自我介绍,我们重点探讨的是「软实力」和「价值观」,也就是「内在匹配度」的内容。
我们会发现,每一个职位,几乎都对某些特定的能力有所需求,比如财务岗位要求严谨、逻辑性强、数字敏感,互联网运营要求执行力强、快速学习和洞察能力强,销售岗要求沟通表达、谈判、亲和能力强等等。
而这部分内容,恰恰是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进行「印象管理」的关键。
所以准备自我介绍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要重点传达的「印象关键词」找出来,奠定一个基础的框架。
如果说大家自己手边有纸和笔的话,也可以试着找到自己和心仪职位之间最匹配的三个印象关键词是什么。
但是在实操中,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们特别直观地展示它们 JD 上写的一些关键词,就会显得很假,比如对方 JD 上说踏实肯干,你也说我踏实肯干,JD 上说乐观开朗,你也说乐观开朗,这就显得很没有创意,同样也没有太多的作用。
所以这就提到了我们刚刚说的「棱镜」,每个人都是一个多面体,举个例子,如果对方要「踏实稳重、稳定性强」,你直接说我「踏实稳重、稳定性强」就会显得没有什么惊喜。
所以我们要顺着这个逻辑线去想,这样一个人还有些什么其他的特点,比如踏实稳重的人往往比较有恒心、有毅力,坐得住得人往往学习和钻研能力也比较强,所以在展现特质的时候,多一些这样的词汇,整体的立体度立刻就能上一个层次。
大家可以在刚刚写下的三个关键词下面去延申,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满足这个特质的人,还有什么其他的特点?比如乐观开朗的人,也许灵活性强、也许善于交际、也许有亲和力;创造力强的人,也许思维活跃、也许洞察力强、也许感受力强等等。
昨晚这一步后我们所提炼出的印象关键词就能够满足:一、契合度高;二、有亮点、有惊喜。
找出了自己要体现的印象关键词以后,大家需要做的下一步,就是去思考可以佐证这个特点的案例或者成果,一些小小的数据、成就能够大大丰富我们自我介绍的信息量,提升整体质感。
以上是关于自我介绍的素材储备,也就是有关「自我介绍到底是介绍什么」这个问题的解答,总得来说一句话就是,结合自己的特点论证自己与职位的匹配度。
二、 自我介绍的正确展开逻辑
前面说了,收听和阅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信息接收方式,就导致我们在写简历和做面试自我介绍的时候,展示的顺序和方式是不同的。
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管前面的铺垫再多,我们都能一眼看到我最关注、最被强调的部分。
然而收听去不是这样,如果你没有在最开始把表达的逻辑结构交代清楚,很有可能对方一直在心里问苍天,这孩子要表达啥?
所以,语言表达时,概括性要更强,并且所有的逻辑重点要更前置,而不能像写简历一样完完全全按照时间顺序展开。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写了自我介绍逐字稿,读起来却怎么读怎么别扭的原因。
于是可能有人好奇,「逻辑重点」又是个啥?其实呢,如果我们把自我介绍看成一篇文章,就是说,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到底有哪些。
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不难发现,自我介绍的逻辑重点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一,我叫什么、来自哪;
二、我为什么应聘这个职位;
三、我能做什么、做过什么。
所以下面的任务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哈,其实就是解答这些问题、自圆其说。
但我这里要给大家出个难题,你能不能用一句话快速概括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要涉及任何细节,就是:我是谁、我为什么来、我能做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那是因为人们在收听的时候会率先捕捉到自己关注的信息,不会有人有耐心听你在那平铺直叙。
比如:我叫 XXX,毕业于 XXX 大学 XX 学硕士(我是谁);对公司的认同、对职位的热爱(我为什么来);我具有 XXX 资质、XXX 的优势(我能做什么)。
提炼出的这几句话很重要,因为不管你真实的表达顺序是什么,在表达每一个模块的时候,都要先说这句话概括你下面要说的全部内容,等说完了这句然后再展开后面的细节和佐证,效果会好很多。
我带大家扩充一下这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来、我能做什么:
(我是谁)面试官老师好,我叫 XXX,毕业于 XXX 大学 XXX 专业硕士,很高兴得到这次面试机会来面试贵公司的 XXX 职位;(我能做什么)在我看来,XX 职位承担的主要角色和职责是 XXX、XXX、XXX,所以能胜任这样一份工作的人,必然具备较好的 XXX、XXX、XXX 能力,而我恰恰是一个 XXX、XXX、XXX 的人,我过去曾经做过 XXX、XXX,取得过 XXX 的成绩,(我为什么来)同时我也非常热爱 XXX 这份职业,并且据我的了解,贵公司的 XXX 业务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这些都让我对这个行业充满兴趣和认同,所以当看到贵公司招聘的时候,我迫不及待投递了简历,也很幸运能够拥有这样一次面试机会,期待和您在面试过程中多多交流和学习。
大家留意观察一下,这段模板中的两个细节,第一个是我在介绍「我能做什么」之前,简要地概括了自己对这个职位的看法,包括我对它能力需求的拆解,这也是一个小技巧。
因为这样能够很好地免去面试官接下来要问你的那个问题:你对我们这个职位怎么看。
当然,大家要保证自己概括得准确,可千万不要说些无关痛痒的,如果没法很好的概括,建议咨询业内人士,或者我们这样的专业咨询师。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我们在叙述自己个人经历的时候,不要一上来就平铺直叙,我之前做过什么什么什么,就显得没什么逻辑,很像念简历,也不容易吸引面试官。
我们的做法是,把个人经历包装在对能力的佐证下面,先说自己具备哪些能力,然后以举例的方式去说自己过去有哪些经历可以佐证这些能力。
比如:我是一个有独特投资眼光的投资人,在我过去 5 年的投资经历里,曾经准确挖掘并投资了超过 5 个独角兽项目,整体估值超过了 XX 亿。
因为面试官手上都有你的简历,他如果对某一段感兴趣的话,会再提问你,而你需要做的是概括和提亮,把他可能发现不了、概括不出来的东西说出来。
因为面试官手上都有你的简历,他如果对某一段感兴趣的话,会再提问你,而你需要做的是概括和提亮,把他可能发现不了、概括不出来的东西说出来。
这个模板大家好好消化,我只能帮你们到这了。
三、 自我介绍的控时
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如果不是那种特别严格的面试,一般情况下面试官也不会拿个表在那数着,只要别太精炼或者太冗长,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出错。
一般面试自我介绍的时长在 1-3 分钟最佳,建议大家把重点内容前置,所谓的重点内容就是那三个大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来和我能做什么,这三个问题里,我是谁和我能做什么,这两个问题比较关键,建议先说,如果这两部分都说完了还有时间的话,那可以再简单说说我为什么来,顺带拍拍面试官和公司的马屁,刷刷好感。
如果时间不够的话,最后一部分整个舍弃也 OK,因为相比热爱和能力,对方在刚开始往往还是更看重后者,也就是你到底能创造什么价值,再是你有多喜爱和认同这份工作,如果反过来的话,会给人一种刻意讨好的不真诚的感觉。
然后大家可以根据我们上面的模板整理一个属于自己的自我介绍,自己练习两边,看看需要多长时间,再进行休整,效果会更好哈。
备案号:YXX10l4n8eYFnEgY6nZHJEm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