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郁症患者的表现有哪些?

躁郁症的症状由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组成。

躁狂状态下表现为:因为一点儿小事或者生活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甚至采取暴力行为。

抑郁状态表现为:思维迟缓、意识活动减退、内疚自责、睡眠困难等。

躁郁症有哪些特征

几乎所有人每天都会有情绪上的起伏,有时高兴,有时低落,如果发生了特别的事,情绪波动会更大。

当然,大多数时候你可能觉得自己没有明显的积极或消极情绪,只感到心境平和。

然而,有一些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情绪起伏都会特别大,以至于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以及他们的人际关系。

这时这个人就有可能患上躁郁症。

约有 4% 的成年人在一生中可能会患躁郁症。如果没有得到任何治疗,有 15% 的患者会选择自杀。

躁郁症的遗传贡献率是 85%,也就是说,一个人患躁郁症有 85% 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如果你有一个直系亲属患躁郁症,那么你患躁郁症的概率是 10%~17%。

超过 2/3 的躁郁症患者至少有一个直系亲属存在同样的问题,或者患有单相抑郁症。

躁郁症,顾名思义,主要表现就是巨大的情绪起伏和能量变化。

躁郁症患者极度兴奋的躁狂期和极度低落的抑郁期可能会持续几天乃至几个星期,而且情绪变化的幅度会非常大。

在躁狂状态下,患者会拥有旺盛的精力,不停地参与各种活动,即使不眠不休地工作和社交,也没什么疲惫感,躁狂状态下的他们不愿意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睡眠上。

他们非常兴奋,自我感觉良好,甚至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是天选之子。

患者说话时的语速非常快,常常一件事还没说完就跳到另一件事上,容易走神,无法集中注意力。

在这种极度兴奋的状态下,一个人的自制力和判断力都会明显下降,更容易做出一些危险行为,比如危险驾驶、疯狂购物等,攻击和挑衅行为也有可能变多。

躁狂状态下的易激惹表现是,容易因为一点儿小事或者生活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甚至采取暴力行为。

有些患者偏爱作诗,甚至十分有文采,这是为什么呢?

可能是因为患者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思维奔逸,在这种思维状态下,患者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文思如泉涌,头脑中大量毫无关系的概念、想法会在短时间之内涌现,显得凌乱、丰富而有创造力,这也是诗的表现形式。

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极度亢奋,患者在能量消耗殆尽后会毫无悬念地跌落到极度消沉的深渊。

情绪低落期间,患者的情感基调是低沉灰暗的,他们倍感苦恼、忧伤和绝望,平常喜欢做的事情也无法给他们带来任何乐趣,他们会觉得生无可恋,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或者实施自杀行为。

躁郁症的抑郁相的表现和抑郁症相同,包括思维迟缓、意识活动减退、内疚自责、睡眠困难等。

思维迟缓的表现是:语速慢,说话少,声音微弱,反应迟钝,思路闭塞,思考问题吃力,交谈困难,感觉脑子像生锈了一样。意识活动减退的表现是:行动缓慢,生活被动懒散,不愿意和人交流,不想做任何事情,不修边幅。

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不说话、不动、不吃等木僵情况,叫作抑郁性木僵。

内疚自责的表现是:过分贬低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预感将来会遭遇不幸,觉得孤立无援等。

睡眠困难的表现是:失眠,入睡困难,睡不安稳或者早醒,感觉疲倦无力,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胜任工作,或者嗜睡。

在躁郁症的发病过程中,极度亢奋和极度抑郁这两种状态有时会在不同时间出现,有时则会同时出现。

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混合状态,患者既觉得自己能量充沛,又觉得生活了无生趣。

这种状态大大增加了躁郁症病人的自杀概率和成功率,因为这时病人既觉得自己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又有足够的能量实施自杀行为。

在极度亢奋和极度抑郁这两种极端的情绪状态之间,病人可能会度过一段没有明显情绪的稳定期。

长期来看,在躁郁症的疾病发展过程中,抑郁是不可避免的基调,而躁狂的状态则时有发生,并伴随着躁动不安和生气的情绪。

我们可以看到,躁郁症患者在躁狂期不总是愉快的,有时只是觉得自己有能量。

有些人认为躁郁症就是在躁狂和抑郁这两极之间来回摇摆。

实际上,大多数躁郁症患者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抑郁状态,很多患者的躁狂状态可能并不明显,以至于他们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处于躁狂状态,这叫作轻躁狂状态。

躁郁症的躁狂状态有时颇具迷惑性,以至于当事人和旁观者都不容易发现问题。

因为在躁狂状态下,一个人可能会达到他的能量巅峰,觉得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都提升了,自我感觉非常良好。

处于躁狂期的患者会因为两种表现而被周围的人发现他们的「不正常」。

第一种是暴力行为。因为易激惹且能量充足,他们动不动就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和人吵架或打架。

第二种是看似积极正面的行为。比如,觉得自己能力很强、责任很大,要做大事情,特别喜欢管闲事,行动草率且不顾后果,态度自命不凡、盛气凌人,并且严重到产生妄想的程度。

因为躁郁症的症状具有迷惑性,所以在刚发病的头几年常得不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实际上,如果躁郁症患者可以及早得到诊断和治疗,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工作能力都会得到显著改善,过上和正常人一样充满意义和幸福快乐的生活。

躁郁症不是非黑即白的精神疾病

还有一些和躁郁症接近的病症。

这些病症也有异于常人的情感波动幅度,只是波动幅度低于躁郁症。

循环性精神病指情绪状态在轻躁狂和抑郁之间反复波动,持续时间超过两年以上,但情绪的波动幅度不像躁郁症那么大。

循环性精神病患者中有超过 30% 的人之后会发展为躁郁症。

还有一些情绪障碍只有轻躁狂阶段,而没有明显的抑郁阶段,或者轻躁狂和抑郁的持续时间都只有几天,或者类似循环性精神病的症状表现持续时间少于两年。

总之,躁郁症患者和正常人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大片的灰色过渡地带。

也就是说,从正常到躁郁症的变化是连续的,正常人也会有情绪波动,持续时间可能是一天,也可能是几天或者几个星期。

情绪波动如果比较小,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就属于正常范畴;

而如果情绪波动幅度非常大,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生活,就可能成为某种特定类型的情绪障碍,需要看医生了。

躁郁症患者可能衰老得更快

一些研究发现,躁郁症患者的衰老速度超过普通人。

首先我们要知道,每过一年我们的年龄就会增加一岁,但我们身体的衰老速度和年龄的增长并不是同步的。

在生物学界,我们把年龄分为生物年龄和时间年龄,时间年龄人人平等,但度过同样时间的人,生物年龄的差异可能非常大。

有些人衰老得快,有些人衰老得慢,而不少精神疾病似乎会加快人的衰老速度,比如躁郁症。

在一项研究中,科学家比较了躁郁症患者、他们的兄弟姐妹和一些健康人的血液样本,分析了每个人细胞 DNA 中和生理年龄有关的化学标记物,包括端粒酶的长度、表观遗传的生物钟和线粒体 DNA 的拷贝数。

这三种化学标记物分别代表什么呢?

细胞端粒酶的长度和一个人的衰老程度有关:一个人的年纪越大,DNA 末端的端粒长度就越短,所以这是一个常见的用来判断细胞衰老程度的指标。当端粒变得过短时,细胞就不能再继续分裂,这使得身体难以补充和替换组织,一个人也变得容易患上慢性疾病。

中年时期短的端粒酶预示着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痴呆、某些癌症和其他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可能会更早发病。

细胞 DNA 甲基化的程度是另一个判断生理衰老程度的指标,又叫作表观遗传学的生物钟。

虽然我们身体的几乎每一个细胞都拥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DNA,但不同器官中的细胞的表现形式和功能都因为分化而不同。

某个基因表达与否取决于这个基因的甲基化程度。

而近年的研究发现,细胞 DNA 的甲基化程度和生理年龄也有关系,这种表观遗传的生物钟和人的死亡率也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历的压力越多,细胞甲基化的程度就越高。

线粒体 DNA 的拷贝数也和我们的生理年龄有关。

我们的细胞中不仅包含体细胞的 DNA,还包含在进化过程中进入真核细胞的共生原核细胞,也就是线粒体。线粒体主要负责细胞的能量供给,线粒体这样的原核细胞和体细胞这样的真核细胞共生在一起,体现了大自然在进化的历史长河中生物间通过相互博弈形成的合作关系。

线粒体的祖先可能只是大自然中一些可以高效利用能源的小细菌,某一天它们被真核细胞捕获或者主动进入真核细胞,彼此达成合作关系,由线粒体负责为真核细胞提供能量,而真核细胞作为宿主,则为线粒体提供安全的庇护所。如果线粒体出了问题,细胞的能量供给就会发生紊乱,甚至死亡。

不少研究发现,线粒体 DNA 的拷贝数和细胞的生物钟有关。一些人年纪越大,身体细胞的线粒体 DNA 拷贝数越多。因此科学家推测,线粒体 DNA 的拷贝数可能也是生理衰老程度的一个指标。

通过分析躁郁症患者的这三个生理指标,科学家发现躁郁症患者的衰老速度明显比普通人更快,体现出衰老的生理指标包括表观遗传的加速衰老和线粒体 DNA 拷贝数的增加。

年轻的躁郁症患者的细胞年龄标记物和健康人差不多,但年纪较大的躁郁症患者细胞看起来则比同龄的健康人老得多。究其原因,除了疾病本身的影响之外,还有可能是因为躁郁症患者在生活中不太适应环境,体验到更大的慢性压力,因此加速了他们衰老的进程。

电击治疗没你想得那么可怕

精神科医生治疗躁郁症的首选方法是药物治疗,例如情绪稳定剂锂。

然而除药物治疗之外,还有一些比较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比如历史悠久的电休克疗法。

电休克疗法在不少刻画精神疾病的经典电影中都被描述成权威而冷血的精神病医生折磨毫无还手之力的可怜患者的恶劣手段。

在这些电影中,我们会看到一个患者无助地被捆在电椅上,嘴里塞着一大团破布,一脸惊恐地看着医生。

在特写镜头下,医生举起两个电熨斗大小的电极,不由分说地放到病人脑袋两侧。突如其来的电击让病人浑身猛烈颤抖,紧接着便昏死过去。

除了电影的夸张渲染,近年来有些人用电击手段治疗青少年网瘾的负面新闻广为传播,也越发让电击疗法臭名昭著。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电击疗法历史悠久,是一种用于治疗重性精神疾病的非常有效的手段。

针对一些难治性抑郁症、躁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电击疗法都是精神科医生的优先选择。

20 世纪初电击疗法之所以被描绘成恐怖的治疗手段,是因为当时的电击强度大,会给病人带来强烈的痛感,而且缺乏可以缓解病人痛苦的辅助治疗方法,从人道角度看来确实触目惊心。

但是现在的状况完全不同了,正规医院的精神科会让患者在麻醉状态下接受电击,患者不会感到太痛苦,在醒来后则会感到情绪平和、头脑清醒。

电休克疗法虽然简单粗暴,但它对重性精神病有奇效,这可能是因为大脑在突如其来的电流作用下会迅速做出调整,可以紧急恢复内部的生物平衡状态,重新实现神经电活动和分泌的平衡。备案号:YXA1wmaLDKLUrOBKNAYfwoZP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