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统一度量衡不就是发一道圣旨吗?值得历史这样大书特书吗?

直到南北朝时期,马镫全都配齐了,骑兵军团对于步兵方阵的碾压效果才真正出现,那时中原才是真的打不过了。

不过,就算游牧民族打中原此时随便打,但他们的文明还处于原始阶段,人数又少得可怜,中原如此复杂庞大的统治技巧,也是经历了两晋南北朝近四百年的摸索才逐渐成形的。

所以,游牧民族的「基因突变」,是在两晋这个关键时期才开始的。

现在的匈奴对于中原来讲,其实更形象的说法就是一个「飞车党」。

一个「飞车党」会颠覆政权吗?

不会,它没那个能力,但它始终让你如芒在背。

对于游牧民族的问题,像和亲、互市、岁币这些做法,都是从根本上来缓和矛盾。

把你最需要的东西给你,你还打什么劲呢?毕竟抢又不是那么轻松,历朝历代的中国北方边防军都不是吃素的;长城又始终建在易守难攻的地方,突破了也不好出去,再把命弄丢了,实在不划算。

所以,此时对待游牧民族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必要上升到这种高度。

不过,后世发明的诸多做法,也是在摸索了成百上千年后得出的智慧结晶。当时的秦始皇选择了拿拳头说话,也不能怪他,毕竟人家在逮谁灭谁后,就会产生一种谁都能灭的强大自信,六国都能灭了,一个小小的蛮夷算什么!

但他毕竟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几十年后又带坏了另一个谜之自信的男人。

都是自认为的千古一帝,你能打跑我就打不跑?不光要打跑,打残是不够的,打死才是必需的!

在下定决心扫平匈奴后,公元前 215 年,秦始皇开始了亲自巡边,从碣石沿着北方的这一线,从渔阳、代郡、雁门,直到上郡,然后回到咸阳。

在观察了北方的防务情况后,专业解题高手秦始皇给出了他的解决方案:四拳出击,打跑胡人。

第一拳,开筑「秦直道」,自咸阳直通北边边境的一条专用车道,利于运输军粮、给养。

第二拳,派出大军,将匈奴打跑。

第三拳,修复原有的秦、赵、燕三家长城。

第四拳,迁移内地的百姓到边境定居。

这四步从解题的角度来说绝对是正解。

从开拓市场(修直道、打匈奴),到筑护城河(修长城),再到稳定吞下的既得利益(移民戍边),秦始皇的这一套方案的设定也是轻车熟路,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北方的情况和别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什么情况不一样呢?

还是成本问题。

秦灭六国时,吞并的六国土地在打下来之后,只要政策一稳定,老百姓的心就踏实下来,很快就能自给自足,不再成为秦国的包袱。

灭六国的大军所到之处,沿途还能获得一定数量的给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千里运粮的成本损耗。

每个地方的粮食基地负责运送二百里的粮食和往遥远的千里之外运送粮食,这种成本可不是简简单单差五倍的概念。

走得越远,运粮的成本就会成几何倍数增加。

据史书记载,秦攻匈奴,调用的是全天下的资源去运粮,从山东往西北运粮,每三石粮食中仅仅能运到一石,成本达到了可怕的二百倍!

而且,还有运输的成本。

陆运和水运的成本自古以来就差别巨大。

例如,秦始皇灭六国时设的总枢纽敖仓。全国所有的粮食都可以经那些河流在此汇集,然后再根据所需,从那些条水路送过去。

狡猾的王翦敢带领六十万士兵打仗,不是没有道理的。

再看看当时灭匈奴的路线图呢?

这片大高原发展到今天,自咸阳往北走也就一条干道。

你可能会问,右边的黄河也是水路啊,怎么不逆流而上呢?

那可是黄河西线,是我们的母亲河中水流最湍急的一段。

所以,这一战的物流成本很高。

不仅如此,秦灭六国时,所到之处还能划拉点给养,就地解决一些问题,但这次就别指望了。

都说陕北好风光啊。

所以,这仗基本上是一场把国家资源榨干的大赌局。

不过,好在秦始皇知道成本高,所以他要修一条「高速公路」。

按理说,应该将一系列准备工作做好后,再进行征伐,但秦始皇根本没有等!

公元前 215 年,他派出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去扫平匈奴。

后来的南起今陕西林光宫,北至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的一条南北长达七百多公里的秦直道,实际是在三年后才开始修的。

也就是说,这条世界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并没有在这次战争中帮上什么忙,所以这次军事行动的成本也就达到了天价。

倾全国之力打匈奴,简直是「大炮打蚊子」。

我们再往深处想一想,为什么秦始皇要在三年后才修直道呢?

因为这三十万打狼的人出去后,需要全国好几百万人输血。这帮人打完狼后还没完,是要驻军的,当地又养不起这么多小伙子,每年还得好几百万人不断地输血。在此基础上,再腾出人手来,才能修这条「高速公路」。

这一掰开揉碎讲,我们就能知道,很多时候大方向已经错了,领导再一拍脑门,将会造成多么大的惨剧。

不过,蒙恬不负众望,将河套地区的匈奴全部扫荡、肃清,匈奴慑于秦国兵威,向北方远遁。

幸亏把匈奴打跑了,秦国百姓感谢蒙大将军。

在收复河套地区,恢复往昔秦、赵北方旧疆的同时,秦始皇打出了第三拳和第四拳,修长城和移民戍边。

在这里要为秦始皇澄清的是,万里长城并非全部是秦朝修建的。在秦始皇修复之前,战国时期的秦、赵、燕三国,均建有防备边患的长城。秦始皇的主要工程是新建西北方的长城,以及将过去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进行修复和串联。

这个世界奇迹万里长城是无法绕过的一个话题,它的意义同样是重要且深远的,并非一个莫名其妙的摆设。

本章由于秦始皇的大事件太多了,都在一章叙述的话骨架就散了,所以长城的话题留到引出汉武帝刘彻时再细谈。

修长城和戍边移民,每一项都会产生无底洞般的巨大耗资。

这些都是要老百姓埋单的!

与此同时,在驱逐「北胡」后就完事了吗?

没有,还有「南胡」呢!

过去的楚国南部,还有散居的群蛮和百越。自打秦国灭楚后,群蛮百越诸多部落因为害怕中原的兵威,纷纷举族南迁,避居在没有开发的原始森林十万大山中。

本来人家已经主动搬家了,但即便这样,秦始皇也没有打算放过他们,谁让你们是「胡」呢。

就这样,秦始皇又强行征调无业游民、商人组成远征兵团,与此同时还发配了五十万罪犯和倒霉的平民前往没开发过的南方。

具体过程就不说了,艰难程度跟前面说打匈奴时差不多。区别就是,路况由黄土高坡变成了原始森林。

一南一北,秦始皇又施展了超大手笔。

但他有完吗?

还没完!

在南北两个拳头出击的「灭胡运动」的两年后,即公元前 212 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修秦直道的同时,秦始皇又征调了囚犯七十万人,开动了「天下第一宫」的阿房宫和投入已经修建了三十五年的秦始皇陵中。

真能折腾啊!

由此看,秦国的囚犯真多啊!

据估算,当时的秦国人口在两千万左右,除去一半女人,还有一千万左右的男人,成年男性按八百万算。

刚刚我们说光囚犯就已经一百多万了,这样比例的犯罪率,古往今来,从未有过。

真的有这么多罪犯吗?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在如此大的工程量面前,很多良民变成了罪犯、无产者。

即便在如此多的巨大工程项目下,古老的华夏民族还是表现出了极强的韧性和忍耐力。

一般来说,一个前线的士兵或役夫,大约需要三个民夫的运粮支撑。据此测算,此时的秦王朝对百姓的奴役与动员已经达到了极致。

种地的基本上都是妇女和老弱病残,所有的男人几乎都被征发到了前线和工地上。

与此同时,整个华夏大地成百上千年的储备,在短短的十多年间被全部掏空并严重透支了。

公元前 210 年,七月,秦始皇在出巡途中驾崩,他的传位诏书被权臣赵高篡改,他的指定接班人扶苏被伪书逼得自杀,他的尸身在臭咸鱼的陪伴下运到了咸阳,葬到了他的伟大工程始皇陵中。

秦始皇确实称得上是千古一帝。

论君臣关系,他的所有功臣宿将几乎全部被重用至善终,这很难得。

论治国能力,无论后世朝代的哪项改革与政令,都没有他的「三功」(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和兴建的水利,以及布局全国的交通网伟大。

但他的后世之名却复杂得多。有说他是一代雄主的,也有说他是一代暴君的。

毁誉参半,争论千年。

但这些都是他。

他最后的五年,开展了如此多浩大的项目,这些项目只要做成一项,就是了不得的大功业。

但他却没有控制自己的欲望。在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他万万没有想到底层百姓会有如此大的力量。

公元前 209 年七月,在秦始皇周年祭之时,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

有人说,唯一那个能拢住秦国各方面力量的秦始皇消失后,秦国这台机器就开始散架了。

其实,秦国灭亡,跟秦始皇的死关系并不大。

因为不管他死不死,这个帝国都会崩塌!

秦国灭亡的原因就是四个字:气数已尽!

先来说一下表面现象吧,也就是大量农民起义的诱因,「失期当斩」!

柒:旧制度无法搞定的欲望问题

两名军官在大泽乡押着九百名民夫,送到渔阳(现北京市密云区西南部)去戍边。

军官从这批壮丁当中挑了两个个子大、办事能力强的人当屯长,叫他们管理其他人。这两个人,一个叫陈胜,一个叫吴广。

时逢七月,恰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经过测算,无论怎么赶路,这九百个人也无法按照规定的期限到达渔阳了。而过了规定的期限,按照《秦律》,是都该被杀头的。

两位屯长一合计,横竖都是死,反了吧!

这两个人失去的仅仅是锁链,但得到的却有可能是整个世界。

所以,后世之君都明白不能把老百姓逼得太狠了。

秦朝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在最早期的时候,其实他们做得也很好。

我们在《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商鞅变法」那一章中说过,男子成丁后,要先种两年地,再带着粮食去为国效力。你上阵杀敌能够得到爵位,死于阵前,爵位也会让你的孩子继承。

秦国的商鞅是一个人性的哲学家,他知道怎样让百姓成为帝国的奴隶而不自知,还特别有奔头。

但秦在大一统后,一切都变了。国家开始脱离了秦始皇的掌控。

秦始皇涸泽而渔、焚林而猎,将国家的动员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很多过去的政策被拔苗助长,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罪犯,变成了役夫,被征调到偏远的地方去做苦工。

之前为期两年的服役期限开始与日俱增,被无限期延长。之前百姓被征调一次后,几年之内不会再麻烦到你,但现在没办法,工程太多,不调用你,人就不够,接着来吧。

当越来越多的有产者变为无产者,越来越多的无产者变得无路可走时,巨大的火药桶就被越来越多地做出来了。

此时所欠缺的,就是一根导火索。

「失期当斩」这条秦律将它们集中引爆了。

我们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总是在说《秦律》残暴,晚几天就晚几天呗,用得着杀头吗?!

那可不行!这可是商鞅设计的国家机器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一般来说,所有规矩只要放在部队就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因为部队分分钟决定国运,分分钟决定生死。

输了就是输了!人死光了就是没资本了,国家被灭了就是国家被灭了!

所以,在军队中,所有的规矩都是没有任何弹性的!说是啥,就是啥,将士必须要无条件服从!

服从命令就是军人的天职。

你只要有自己的想法,一犹豫,一自作聪明,哪怕差一秒交代的任务没办成,也许就会导致全盘皆输!

长平之战时,秦昭王亲自去河东之地将所有适龄男丁全部升了一级,然后调到长平战场去堵截赵国的援军。

秦在灭六国时,军民展现出来的那种纪律性是其他六国所根本不具备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严厉的《秦律》。

你晚几天,我晚几天,也许到了前线就是晚了几十天。哪怕就是晚了一个时辰,这个缺口也堵不住,四十万赵军就冲出来了!

为什么秦国人在整个战国末期可以摧枯拉朽呢?

因为人家真真正正的是全民皆兵!

秦国的状况就是终身服役制!

你活着一天,就是国家的一个兵,除了给国家干活和为国家生将来能够干活的人口外,你没有任何自己的时间!

整个社会如此缺乏弹性,最终就会绷断,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所谓「天选之子」,其实就是催化剂。

例如,为什么统一后,用了一百多年的「失期当斩」反倒成了造反的导火索呢?

为什么过去都可以赶到,现在却赶不到了呢?

因为国家太大了。

《红楼梦》中,王熙凤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大有大的难处。」

这句话成为「跨界」的金句,被应用到了很多地方,后来物理学将它科学化了。

《冰与火之歌》中,北境长城外有一种巨人,个子很大。但如果细分析,这个巨人的身材违背了物理学定律,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把我们的身体按比例放大 5 倍会发生什么事情?

我们的脚踝和腿会被压折。

如果我们的身体比例放大 5 倍,那么我们的重量将会是原来的 125 倍。

我们的身体仍然依靠肌肉和骨骼支撑,这些物质能承担的压强是不变的,腿的支撑力就和腿的横截面积成正比,那么支撑力就是原来的 25 倍。

支撑力只放大了 25 倍,重量却放大了 125 倍,腿不被压折才怪。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过去在关中用得无往不利的《秦律》,一铺开到全国,马上就成了残暴的代名词。

过去一百里路,给你五天怎么也赶到了;现在一千里路,给你五十天,晚了就砍脑袋。

但一百里的经验,是无法用到一千里上的。

一百里路,还没觉得疲劳就到了,路上遇到的险阻也少,哪怕阴天下雨,克服一下也就过去了。

但走一千里路,情况就完全变了,比如走累了、生病了、粮丢了、桥塌了、车坏了,每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耽误工夫。而且,路那么长,不是咬咬牙,说克服就能克服得了的。

陈胜这群人就是因为遇到了没完没了的大雨,才把工期给误了的。

大有大的难处。

表面分析完,该说里子了。

捌:大有大的难处

我们一天基本上吃三顿饭。每顿饭,大概一碗饭,一个菜,一碗汤。早晨吃好点,中午递减,晚上吃得清淡点。

按照这个食量和规律,没有特殊情况,我们活到七八十岁应该问题不大。

但如果一顿吃三碗饭,三个菜,一瓶茅台,而且顿顿这么吃,估计这个人会过早地离开我们。

可千万别听那些不靠谱的劝酒话。

把一辈子的饭,平均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吃,这是比较普遍且跨学科跨领域的规律。

健身时也是这样,如果要练哪块肌肉,不仅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训练,还要调整自己的饮食,总之要做很多细微而全面的系统性调整。

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原则就是,不要急于求成。

肌肉是有记忆的,太快太猛,往往适得其反,容易受伤和撕裂。

换句话说,人生中的好多事情都可以运用这个道理:不怕慢,就怕停。

统一分裂了几百年的华夏大地,这其中所遇到的问题多到我们无法想象。

兼容性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每块土地都有着上百年的记忆,承载着它的情感、文化、宗教等。

秦之前之所以这一路走得特别稳,就在于秦是一块一块地「消化」占领地的。例如,秦国吞并巴蜀后,十五年内基本上没怎么折腾。再如,后来向东吞并的过程中,秦的每一步迈得并不大,有时候还会吐还给「三晋」一些土地,原因不仅在于要安抚「三晋」,不能一下把它们逼急了,还在于「三晋」的底蕴厚,需要慢慢消化。

还记得长平之战的导火索吗?

韩国的上党投降了赵国,为什么?

因为人家「三晋」不管打成什么样,在骨子里还是认为整个黄土高原是一家子。

还记得秦为什么能突然加快统一速度吗?

因为将盘根错节的各国外戚贵族全拔掉了。

是不是颇有讽刺意味?

你眼中的阻碍与害虫,实际上是你飞车时的最后一道刹车片。

当然,并非说一口气的鲸吞就一定不行,自然界中的一种动物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例子,那就是蟒蛇。

蟒蛇最大可以长到十几米,腰如水桶粗。它虽然也吃小动物,但羊、鹿、小牛这种大家伙才是它的最爱,而且它从来不嚼,能直接吞下体重与自己差不了多少的食物。

虽然蟒蛇这么能造,但寿命也很长,为什么?

因为它吞完大型食物后,几乎就一动不动,用好几个月的时间去慢慢消化。换句话说,吃相虽然难看,但吃完会比较斯文。

秦始皇的吃相就像一条大蟒蛇,用十年的时间就吞并了六国。但他吃完后没有学习蟒蛇,而是像一头受了刺激的豪猪,可劲折腾。

根据最新的考古研究,说秦的「失期当斩」并没有那么严酷,很可能并不是这个理由逼反了陈胜,更可能是他们在造谣。其实,最终是否是因为「失期当斩」而引爆的秦末农民起义已经不重要了。

秦崩是系统性的崩塌!总会有别的理由!

归根到底,秦朝最终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准确地说,是因为在《秦律》的制度保障下,在不断的压迫下,整个天下被压散了。

首先,秦在十多年间迅速吞并六国,瞬间增加了近一倍体量的国土与各自几百年历史的人民。

然后,又开始了「三功」的三步走战略。这三功,标准的福泽后世。但是,这里同样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需要时间的消化。

我们可能会有疑问,这也要消化?没让百姓干活啊!

没那么简单。

统一文字,得罪了过去六国的知识分子。

过去的学白上了,过去的文化自豪感全没有了,知识分子的怨气可不是那么容易消弭的。

统一车轨,得罪了过去六国的所有中产及以上的家庭。

过去的车要改装,过去的车辙成了阻碍,过去的道路需要重修。

看看,当统一了度量衡,就得罪了过去六国的所有老百姓。

不仅几百年的习惯要改,过去的所有度量衡标准还没法用了,实行新政策所花的开销国家又不负责,还得老百姓自己掏钱。

你就想,现在让你今后写字写外国字,所有车换成七个轱辘,日常计量单位变成英里、盎司等,这日子还有法儿过吗?

所以,这「三功」需要有极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才能看明白它的意义。

不过,同样需要极大的智慧,才能理解这「三功」在民间接地气的生活中对于老百姓意味着什么!

嬴政啊嬴政,你当年在赵国严冬般的童年,怕是都忘光了吧!

在统一六国后,在颁布一系列法律与规章制度后,如果说秦始皇停下了,用余生去等待整个中华大地的慢慢发酵与整合,那么他将是中国无可争议的最伟大的帝王。

但是,他没有。

他迅速地铺开了全国的「物流网络」(驰道),六千八百多公里的修筑驰道的工程强压在老百姓的身上。

这是个伟大工程吗?

肯定伟大啊!但老百姓感受不到。从这些「高速公路」上,老百姓是得不到任何好处的!

好处只是统治者可以世界巡游,指哪儿让百姓打哪儿。

这活干了,没问题,老百姓还能忍耐。没过两年又要打匈奴。老百姓出了兵,还要负责后勤,去送粮食,去打他们根本看不见的匈奴人!

没问题,百姓们打赢了匈奴人,马上又要说修什么秦驰道、万里长城、阿房宫和秦始皇陵!

百姓们都扛下来了。为什么?

他们不是害怕秦始皇,而是害怕那恐怖的《秦律》!

所以,这一切所谓千古的功业,都是秦始皇的功劳吗?

不是!

所有的功劳,都建立在极其苛刻的《秦律》上!

秦始皇下令全国换文字,知识分子不敢不听话,因为有比死可怕得多的法律等着呢。士可杀,但不可辱。

秦始皇下令全国换车,老百姓要是不换有保甲法。一家不换十家人全死,不敢不换,不换另外九家人也会把你们家的车砸了。

秦始皇多牛啊!他的法律从人性的弱点入手,让老百姓相互监督,多厉害啊!

朝廷让百姓干什么就得去干什么,因为要是不干一个胡同的人都完蛋了,为了自己的孩子、妻子、老母亲,必须要忍!

活一天,就得忍一天!

因为他们有家!

也许商鞅在地下狂笑:「看看我利用人性的弱点打造出来的这台国家机器,古往今来谁做到过?这些需要上千年才能办完的『正确』事情,我用一代人就搞定了!谁有我对国家的贡献大?」

没错,没有他,确实干不出这活儿。

没有他,秦国不会统一。

没有他,秦国不会如此摧枯拉朽地终结这纷乱的两周八百年。

没有他,嬴政甚至不会有机会干成哪怕那一堆功业中的一项。

商鞅确实是秦国的功臣啊!

但是,历史是有因果的!

历史的美感,终于呈现出来了。

这架丑陋、恐怖的秦国机器,在一次又一次的高压加码下,终于迎来了压垮中华大地这匹好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秦始皇最终的结局就是将一个支离破碎但融为一体的中华大地奉送到了别人的手上!

千古一帝,二世而亡!

万年大秦在后人的口中变成了笑话与警示。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嬴政啊!商鞅啊!

历史编剧这一呼啸的大耳光扇过来后,你们明白了吗?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呼啦啦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一场欢喜忽悲辛。

甚荒唐!

你所有的「人定胜天」,只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备案号:YXA1Zb5yoYzt0azmJ5QFZ2rN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