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如何变得成熟?

成熟需要勇气

挑战心理舒适区,是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话语。

的确,有些人希望经常更新自己,所以敢于挑战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就是一种心理勇气。人格的成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走出心理的舒适去。

在心理学的历史上,「合理情绪疗法」的创始人艾利斯(Albert Ellis)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害羞的人,他害怕当众讲话。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就是在一个公园里面,主动找异性去聊天。他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主动跟一百个异性谈话。

他完成这项任务的时候,他的社交焦虑就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个经验是他后来开创了合理情绪疗法的一个源头。

在我们看来,自我疗愈最关键的成分就是:勇气。

试想,如果艾利斯没有鼓起勇气挑战自己的心理舒适区,一次又一次走出去,那么,他的想法再好,疗愈也不可能发生。在后工业社会,一个成熟的人和选择的成人生活,比传统社会是更为多样的。爱情稳定,事业成功,婚姻和谐,是对传统社会的成人的期待。

但是,在当下的时代,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像一座庞大的机器。一个成熟的人选择什么样的成人生活,可能并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

换句话说,当一个人走向成熟,他会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如何去思考和调整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事情。以这里我想介绍一部电影。

1995 年的时候,好莱坞出了一部电影 Sabrina ,我们中文好像翻译的是叫《新龙凤配》。这个电影里面有三个主要的人物,一个是某个家族公司的大公子叫 Linus,这个人是个工作狂,为家族事业殚精竭虑。到了一把年龄,还是独身一人。他最关心的就是使公司兴旺发达,其他的事情,在他看来都不重要。他的弟弟 David,是一个花花公子,虽然在各个掌管的企业里面做着事情,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地尽心尽力。他最大的乐趣就是结交女孩,然后把她们抛弃。

这个电影里面第三个人物是 Sabrina,这个女孩是他们家的司机的女儿,她跟这两个兄弟一起长大,算是青梅竹马,她对弟弟一往情深,她非常喜欢弟弟。这个弟弟长得英俊,会跳舞,在她看来就是白马王子。

Sabrina 并不能够得到 David 的青睐,在 David 的眼里,Sabrina 是一个灰姑娘。所以 Sabrina 出去留学两年,回来之后变成一个很有气质的白天鹅一样的女孩。David 对她一见倾心,就想追她。

但是 David 的哥哥在安排 David 跟另外一个家族企业的女儿相亲。如果这桩婚事能够成功的话,两家公司会有更多的合作。

David 实际上对这个相亲的女孩也有好感,这个女孩是一个儿科的医生。大家都知道 David 是一个花心的人,所以看到 Sabrina 回来,当然他也心动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哥哥 Linus 想要阻止 David 朝这个方向发展,所以他去和 Sabrina 约会。这本来是一个手段,但是慢慢的,他爱上了 Sabrina,然后 Sabrina 对他也有好感。那么这个电影结局是 Linus 把公司的事务,交给他的弟弟,然后他和 Sabrina 在一起。

David 从花花公子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对公司特别上心的一个有责任心的人。Sabrina 也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花花公子的 David,还是喜欢踏实的、有爱心的哥哥。

事隔 40 年,这个故事丝毫不让人觉得陈旧。除了永恒的灰姑娘情结,在我看来,它讲的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哥哥、弟弟和 Sabrina,每个人都是被命运放在各自的位置上。

富翁的长子奉命继承家业,次子奉命享受生活,司机的女儿是司机的女儿。但是,他们都有那种来自内部的成长的诉求,总想要突破这种命运的界限,想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这是需要勇气的。你可以从电影里面这个故事里面看到,这三个人其实都是有勇气的。

虽然,我们看到他们,似乎一开始都是无可救药的。Linus 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工作狂,David 是一个看上去无可救药的花花公子,Sabrina 是憧憬着浪漫爱情的灰姑娘。

但是他们的内在的力量慢慢爆发出来,促使了他们的成长。甚至 Sabrina 的父亲当了一辈子司机,他似乎也是因为做这样一个职业,有了更多的机会去阅读。而选择了这样一个职业,

其实这也是一种勇气。勇气,并不都是奋勇向前的那种状态。有的时候,一定的撤退,可能更需要勇敢。

撤退的勇气

英国的心理学家温尼科特 (Donald. W. Winnicott),在他的名著《游戏与现实》(Playing and Reality)里面讲了一个案例。

他说他的一位来访者,一位中年的女性在咨询室里讲述她的生活的时候,经常骤然就滑到幻想的空间里面,然后再回到现实。她在讲述的时候,突然会联想到一些跟她所讲述的内容无关的东西,丝毫没有意识到她在跟一个人在谈话。这样的一种状态,我们在精神医学里面称之为「解离」。

温尼科特的来访者,她的状态突然滑入幻想的空间,可能会让我们想到自己在地铁里面塞着耳机看电影,切换于生活和白日梦之间的场景。

温尼科特说,这位女性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她出生以后,这个世界就把她放在了一个确定的位置上,所以她从一出生开始就不得不玩别人的游戏。

她滑入到白日梦里面,其实也是从别人的游戏里面滑入到自己的游戏里。在一个家庭里,最小的孩子从出生的时候就面临着一个长幼有序秩序井然的家庭,可能真的不得不去玩别人的游戏,(上文提及的《新龙凤配》里的)David 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但是,最大的孩子又何尝不是呢?那么长子继承家业,这种安排,其实也是玩着别人的游戏。广而言之,出生于一个富裕平等的时代的人,可能都会体会到一出生就落入到「楚门的世界」的感觉。在现在这样的时代里,从出生的时候开始,我们可能就承载着上一代人非常精确的期待。你什么时候上学,在哪里上学,将来要干什么……

似乎上一辈人给孩子的期待都非常精细,干预也会比过去的父母更多。所以在这个时代,人要活出一个成熟的自己,恐怕是更有难度的。

比如说,我们在心理咨询的时候,可以看到大量的亲子关系的咨询。当我们跟父母去谈的时候,他们所说的其实都可以概括成:「我希望孩子能够这样……」,「我希望孩子能够那样……」。

比如说,如果孩子成绩不够优秀,那么父母希望通过心理咨询,能让孩子成绩优秀,考上重点大学。如果孩子不够外向,不怎么爱跟其他人交往,那么父母希望通过咨询,使孩子变得活泼开朗外向,希望别人都能喜爱他。孩子如果很大的年龄了,二十七八岁还没有结婚,还没有男朋友或者女朋友,那么,他们希望通过咨询,孩子能够走入婚姻,早点抱上孙子。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每个人从小都被过度地关注了。我还遇到过这样的例子:一个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他爸妈就已经给他买了养老保险。

在现在这个社会,似乎成年人希望给孩子安排一条非常确定的路线,就像一本书已经印刷出来了,它的结尾是什么样的,都已经有一个完美的安排。

所以孩子会感觉到人生好像只是一个已经确定了的路径,当他什么都有,什么都确定的时候,他会感觉到生活是没有意义的。

而且在这个时代,成年人对于孩子走自己的路出现失败危险,各种意料不到的事情的容忍程度也比以前低了,因为在这个时代,每一个家庭孩子都很少,这本身也是一个比较大的现实。

要想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活出一个成熟的自己,恐怕难度更大一些。但是,正如上面说的,在这个时代,我们对于人性的理解远远超出了传统社会。

如果一个人愿意看重心理勇气的价值,愿意走出心理舒适区,他就会在人格上得到丰富和发展。

所以,这样的人也许是一个大龄单身的学者,或者是婚姻破裂,独自抚养孩子的单亲母亲,或者放弃了自己的公司,投身公益的人士。这些不是传统社会里熟悉的角色的个人,可能是比那种在事业和婚姻上都更符合成人角色的人,他们在性格成熟和人生价值上毫不逊色。这并不是一个乐观的评价,而是有大量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作为支持的。

备案号:YXA1EvexxDtwm6exYpCEY4x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