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到底该怎么学?

答主为北大中文本硕。特意为有志于报考和该专业在读的同学写了一篇专业介绍回答。

中文专业整体的出路相当杂,是某种意义上的「万金油专业」。但这种万金油带来的一方面是选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很可能因博而不精,在求职时带来一些劣势。

抛开成为作家这种奇特的道路(但并非绝对不可能)不谈,科研外的对口岗位多是语文教育,新闻、出版行业。但进入政企文职岗位,影视行业编导,甚至游戏文案等岗位也是一种选择。

除了上面这些通常的出路外,语言学方向还有一些听起来很不「文科」的出路——去做自然语言处理,薪资待遇参考互联网企业,但门槛并不低。文献学方向的毕业生也可以去往图书馆、文博产业、考古学等方向就业。

下面我将分成四个方面来介绍这一专业,让大家提前做好学业、就业规划:

1 关于学科本身

2 学科知识结构:课程安排与细分方向,交叉学科等

3 专业前景如何?深造和就业情况如何?学术圈情况如何?

4 专业整体氛围

1 关于学科本身

对中国语言文学,或简称中文,大家总会不由自主地生成一些风花雪月的想象。初高中时代的语文教育中侧重美育与创作的部分,更是让文科同学期待着能在大学生涯中奔赴一次情怀与梦想的圣节。

然而可能会令大家失望的是,一般在开学之初,中文的同学都会听到一句经典的泼冷水:「中文系不培养作家」。这并非是过度谦抑之词,也不是中文在文学创作市场化中的故作清高。

事实上,中文作为一门具有自身完备体系的学术门类,自有其独特的治学路径和知识脉络。

中国的文学有着极为丰厚悠长的传统,自仓颉造字,至春秋诸子,蔓衍秦汉魏晋,造极乎六朝唐宋,泛滥于明清,又伴随着中国的命运走向现代和当代两次重大的转型。

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呈示着无数纯真而伟大的心灵在时代中的灵思与火光。研究文学,即是在性灵层面研究中国。

面对浩瀚的古籍,如何识读并利用?面对诗人笔下格外难懂的情绪,究竟他经历了什么?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字和语言,又会带来怎样的差别?文学的体裁会对文艺创作产生怎样的影响?

种种这样的问题,就会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并成为中文这一学术方向需要解决的学术问题。

面对当下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电影、游戏、互联网讨论空间,这一系列组成我们当代生活经验的文化现象,该如何被理解和接受?这同样也构成文学方向研究的重要关切。

而更少为人知的是,中文除了文学之外,一般还有语言学和古典文献学两个方向。

语言学致力于研究语言现象背后的规律,是一门更接近科学的学科,其内容不仅包括语法、音韵、发声方式、心理与病理对语言的影响等等理论内容,还囊括有趣的田野调查、语音实验等等内容,与人工智能对自然语言的处理等技术议题息息相关。

文献学则着眼于对浩瀚无垠的中国经典古籍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力求正本清源,廓清重要典籍的版本、字句等等问题,在校勘的基础上展开更深一层的研究。

二者也同样具备迷人的学术引力,等待中文学子的发掘。

2 学科的知识结构

2.1 课程安排与细分方向

对中文同学的培养,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特殊之处,这和每一所高校的治学传统息息相关。

如北京大学更注重对文学史(尤其是现代文学)的教育,复旦大学会更重视古典文学-文献教育,而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则更偏向对学生文艺理论的培养。

但整体上来说,中文同学的本科期间要接受的是文学、语言学和文献学三个方面的综合培养,学科的细分方向也可以具体分为文学、语言学、文献学三个部分。

专业基础课程

一般来说,专业方向会在本科高年级再进行划分。所以虽然课程本身有不同的学科背景,但以下的学科内容仍然需要所有中文的学子入门修习。

古代汉语:

通常在大一一年学完,这是阅读古代典籍的入门课程,也是从事历史语言学方向同学的第一门专业课。

课程会帮助大家建立基本的历史语言理念,了解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差异,教导大家如何利用工具书查考字义,如何利用《说文解字》理解字的本义,看懂古书的注释体例,理解训诂原则,等等。

现代汉语:

通常在大一学年学完,这是现代语言学的专业课程,会分别从现代汉语的音韵、句式、词法、句法等层面展开研究,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

其中会涉及诸多现代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如语义树、元音舌位图等等,也为进一步的研究做好了铺垫。

文学史课程:

这是中文系最长线的课程,也是文学方向同学们的看家本领之一。一般需要大一、大二共四个学期修完。课程囊括古代文学史一、二、三、四,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共六门,覆盖从先秦文学一直到当代文艺。

课程会按照历史分期讲解文学潮流,分析文体特征,赏析名家名作,并勾勒出一个宏阔的文学史脉络。优秀的文学史眼光会成为今后治学的重要依仗,对某一时代文学典籍的谙熟,也有助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工具书与信息检索:

一门帮助同学利用学术资源的方法课,不同于图书馆或学校级别的工具书课程,本门专为中文同学开设的课程,内容会涉及很多中文特殊的检索书目和检索工具。

在课程中会介绍四角号码检字法、重要字典词典、重要数据库和古籍库等内容,为同学们的学术研究扫清障碍。

文学方向的专业课程

文学理论课程:面向中高年级同学设置,其核心在于对文艺现象的规律的探索、对不同时代文艺自我认知的研究和对重大文学思想问题的探讨。一般包括文学原理、中国文学理论和西方文学理论。

民间文学课程:作为文学方向重要的一部分,民间文学区别于「文雅」的、着意创作的文学,将研究视野投射到民间故事、歌谣、神话等层面,注重社会与文学的互动机制,呈现出独特的研究风貌。

比较文学课程:一门研究跨国别、跨学科与跨文化文学的课程,对语言有较高的要求。

专书课程:不同老师出于自身的学术兴趣开设的类似讨论班-工作坊性质的课程,一般会更为精深,涉及对某一部具体典籍的精读和探索。

语言学方向专业课程

一般包括语言学概论、汉语方言学、理论语言学、修辞学、历史语言学、病理语言学、音韵学、语言信息处理等等课程,以及方言学田野调查等实习项目。

按照内容的不同,又大抵可以分为现代汉语、汉语方言、汉语史和理论语言学四类课程。

其中现代汉语、理论语言学等内容相对「科学」,学生需要修习包括 praat(一门音频分析软件)声韵处理、方言调查记录、语言与心理关系等等内容,还会有涉及 fMRI(脑电图)等内容的课程。

汉语方言不仅包括对各地方言语音和词汇的调查记录,分析其产生流变,更涉及不同语言之间在接触中对方言造成的特殊影响等等。

汉语史则更多侧重古代汉语语法现象的研习,其文本多为秦汉典籍,需要同学对此也具备一定的了解。

部分学校会开设计算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类的课程,涉及到汉字编码、字库制作、字形识别等等内容,是一门更接近计算机系的内容,供同学们选读。

文献学方向专业课程

一般包括版本学、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校勘学、目录学和古文献学史等课程,还包括去藏书楼、图书馆等地参与文献实习等项目。

文献学与考古学关系密切,文字学中对甲骨文和金文的识读更是重要内容。其他包括敦煌写本、西夏文书等等特殊文献,更和其对应的历史状况难解难分。所以文献学的同学多数也应具备一定的历史和文博知识素养。

2.2 交叉学科

中文是一门包罗广博的学科,因为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文学、语言与人的性灵),与许多人文类学科都能产生广泛的关联,而一些相邻门类的课程,也会对文学研究产生重要的作用。

如历史学、哲学、艺术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种种学科,其核心内容都能与中文产生关联。

历史、哲学两门学科更是有助于文学和文献学的学术探讨,上文已经谈及。一名优秀的文学研究者,也应当兼通历史与哲学。

3 前景:深造与就业

3.1 本科生毕业去向

中文系有着颇为不俗的升学率,接近 70% 的同学会选择在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其余的同学所从事的工作范围也相当广泛,包括党中央国家机构、大型新闻媒体、出版业、教育业等等,也有许多同学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下面以升学和就业两个板块分别叙述本科生毕业后的方向:

升学

高水平的中文系一般具备不错的保研率(北大中文的保研率在 50% 到 70% 之间),不少同学可以免试进入高校深造。而且本科后可以灵活升入历史系、哲学系等邻近学科。

除了大陆的顶尖高校外,港台的中文系、欧美系高校的东亚系、日本新加坡的中国语言文学系,都可以成为同学们选择的目标。海外研究具有与大陆内部研究相当不同的学术风气,互相启迪之下颇益学术进步。

而如果没能保研成功,考研也是一个选择,但随着疫情导致的出国道路的封闭,许多同学选择国内升学,让考研赛道变得拥挤不堪,这一趋势短期内应该不会有太大改变。

就业

中文专业毕业后,除了教职以外,没有严格意义上专业对口的工作。毕业后的同学会涌入包括教师、出版业、公务员、报刊杂志、文化策划、新媒体、游戏等种种赛道,这些不同的行业的薪资状况不尽相同,而且新媒体、游戏行业薪资波动很大,超过档次划分,我们拆出来探讨。

顶级院校的中文专业同学享有最大的择业自由,如果希望选择高薪,北大中文系应届生在适当的规划后不难找到月薪 3w+/月的工作,且有上升空间。复旦、人大等顶级院校的待遇也可以参考这一数字。老牌报刊社(如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等)工作压力较小,加上有一定的专业对口,颇受青睐。

在「双减」之前,肯进入教培行业的毕业生甚至可以拿到更高的薪资,但这一赛道如今已经不复存在,需要格外注意。

同时,近年来伴随着经济收缩,就业心理以求稳为主,所以整体呈现出内卷趋势(高水平院校的毕业生向下进入其它院校毕业生的赛道,比如北大毕业生去和普通 985 院校的毕业生面一个岗位,以此类推)。

而顶级院校以外同学在进入同样的行业时,很可能会出现类似「同工不同酬」的状况,即虽然做的是同样的工作,但薪资却比顶级院校的毕业生低很多,同时竞争压力也更大。

差一些的院校(如普通 985)毕业生月工资在 1-3w,再差一些的可能仅有 8k-1w(同时工作也会相对难找)。

新媒体、游戏等行业结构与传统行业不同,工资绩效占比很大。如果是头部公司,单篇文案费用就会超过 1w,诸如剧本杀、游戏文化顾问等特殊工作,工资类似「计件」,不以月工资结算。但工作压力也同样更大,且社保、五险一金等不够稳定。

而成为作家是一种较为奇特的道路,它需要同学们在本科学术之余保持创作和投稿,在阅读中不断增强自身对文字的把握能力和组织情节语言的独特能力,逐渐养成自己的文风,并在不断的书写和投稿中完成生活。

而如果不进入作协,作家的收入高度依赖于书籍的售卖情况,这会让作家生活陷入一段时间的不稳定,所以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如半工作半创作)。

原则上讲,严肃文学作家行业是各院校毕业生均可进入的行业,但应届毕业生完全无法做到全职且经济自立,除非写作内容已经颇有收益,否则无法坚持。

除此之外,语言学和文献学方向的同学也各有独特的就业方向。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自然语言处理成为了非常火热的岗位,恰好是语言学的就业方向,而且因为岗位多数是互联网企业和新技术企业,薪资也会向互联网大厂看齐。

而文献学的同学不仅可以进入各个地区图书馆和文博产业,更可以并入考古学的领域,在金石学、器物断代和古史重构等领域大放异彩。

3.2 学术圈现状

目前高校人文类学术教职处在高度饱和的情况,顶尖 985 毕业的博士生想要留校都会相当困难,一般会呈现出 top2 去顶尖 985,顶尖 985 去一般 985 这样依次递降的就业前景。青年教师也有相当大的教学压力和科研压力。

但整体而言,相较于理科院系所呈现出的快节奏、超车道式的培养(如 6 年从本科到博士,博士毕业直接教学等等),人文类别的院系大多会有一定的弹性,允许同学们以充裕的时间完成课程和论文写作。而且毕业一般也并没有对 c 刊(重点刊物)的发文数量要求,所以顺利毕业一般还是能够做到的。

作为青年教师而言,因为国内目前普遍采取了六年非升即走的新政策,这要求青年教师在六年中完成许多论文课题,出版一定数量的专著,方能继续留校任教。

这对青年教师而言无疑也有较大的压力。所以一旦下定了学术决心,就要做好迎接这些挑战的准备。

4 专业整体的文化氛围

中文系以浪漫和情怀著称,继承着八十年代的文学气质,发挥着自由而无用的精神。加上课业并不繁难,让中文系的同学往往能收获一个丰富、有趣而充实的大学生活。

所谓「痛饮狂歌空度日」,在中文系并非不能做到。同学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文艺爱好,可以在旅行、摄影、绘画等各个领域发挥自己的专长,结交一生的好友。

当然,少年游不意味着放浪形骸,在步入本科高年级后,大多数同学依旧会选择在图书馆翻书刷文献来度过一天,最终完成一篇让自己满意的论文。

中文系有近乎无穷的自由,各种不同的选项,等待同学们的选择。

作者:王同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硕士在读备案号:YXA1Zb5yyDAU0azmJ5QFZ2rN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