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专业前途真的一片黑暗吗?

并不是。

答主来自上交机械专业,作为过来人和大家聊聊机械的就业前景。

其实,机械工程专业作为工科传统专业,本身与社会岗位的贴合度很高,在就业方面可以找到很多对口工作,尤其是在制造业。

但是近年来由于行业发展遇到瓶颈,工资待遇不如计算机等朝阳产业和热门产业,重点院校毕业生选择行业内就业的人也在不断减少。

对于传统制造行业来说,近年来的薪资待遇确实不如人意。

而新制造业的人才招聘中,很多企业真正需求并招聘的是其他专业的人才而非机械工程,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新制造发展一片火热的同时机械工程依然被人认为是「天坑专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有一说一,机械转专业比生化环材容易多了。机械——自动化——EE 或 CS 的路径比较清晰,执行起来也不困难。

我将从三个方面:国内升学、出国留学和就业,全面介绍机械工程专业的毕业去向。

万字长文带大家系统了解机械专业,从而让大家提前做好学业规划和就业规划,不走弯路,事半功倍:

1 什么是机械专业?

2 学科的培养方案、细分学科和交叉学科有哪些?

3 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毕业后有哪些去向?如何转专业就业?怎样做和学业规划和就业规划?

4 周围人真实的案例,不同人就业历程展示

5 专业氛围如何?

1 关于学科本身

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机械的发展与普及解放了人类的双手,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生产力,物质生活的丰富让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机械工程作为一门工科学科,其本身的发展和演进与社会的需求息息相关,因为工程区别于科学的最大之处就在于,其最终目的是要解决现实当中的问题,需要满足实用性和可靠性等多样的现实问题,这也是从高中数理化到大学工科的最重要的思维模式转变。

作为最典型的工科学科之一,对于机械工程研究的内容,很多人粗浅地认为,机械工程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机器、机床打交道,琢磨怎么制造更高效的机械设备。

片面的来说,这种理解从传统机械的角度上来讲也是没有大的认知错误的,20 世纪工业化进程的核心内容也的确是这些,包括典型的如轻工业中的纺织、重工业中的汽车制造等等。

但是,更专业的是,任何一门工程都是一个完整的需求实现体系。

工程师需要从需求出发,将现实问题转化成工程问题,考虑可行的解决思路,设计解决方案,反复实验测试,进行工业生产制造,最终推向实地应用。

从机械工程来讲,以上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成为学科本身的深入研究对象,不同环节的研究人员甚至可以产生领域隔阂,例如一个专注于齿轮设计的研究者有可能对于齿轮加工和制造的细节鲜有深入了解。

此外,机械工程本身关注的对象也并不仅仅停留在「机械」本身上。

人们普遍认知里涉及到的「机械」往往只针对见到的工业产品,作为一门学科,机械工程关注到的内容更多更广泛,中学物理中提到的声、光、电、热、气、水等很多问题也都是学科重点关注的内容,例如涉及汽车发动机的制造,热力学就是很重要的研究课题,这对最终的机械设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而也有一批研究人员专门针对此类关联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更进一步,进入 21 世纪,工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机械工程专业的发展走向高精尖,研究作为先行者,其关注的问题也更加尖端。

航空航天、机器人和半导体加工等新兴领域的尖端需求也拓展了机械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

航空航天领域对于机械设备应对极端工况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医疗机器人领域对于机械设备的精细化有着严苛的标准,半导体制造更是犹如在刀尖上绣花……这些课题的研究也正是机械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相比于当下热门的计算机相关学科,机械工程也同样有着光明的未来。

2 学科的知识结构

本部分内容参考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有关情况。

2.1 培养方案

作为工科类经典专业,机械工程专业几乎遍及各类涉工高校,相关培养方案也是各有特色。目前,高校教学的培养方案设计一般将课程划分为通识类、专业类、实践类、个性化等等。

总体而言,机械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具有重视基础、专业多样、关注实践、探索交叉四个特征。

重视基础:机械工程专业对于数学物理基础的要求很高,其中对于工程力学的专注属于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基础培养特色,也是专业学习重点。

同时,随着专业融合的不断延展,化学、程序设计等非传统内容也被纳入了基础学习的范畴。

此类基础课程一般在大一、大二年级完成对应的学习,也是未来一切学习和研究的基础。

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理方法、大学化学、程序设计(力学课程单列)

力学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结构力学

专业多样:进入专业阶段的学习,培养方案通常要求学生完成基础专业知识的必修,然后在具体专业领域的学习上鼓励学生自主选修感兴趣的内容。

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设计基本的机械设计、工程材料等内容,具体专业领域则对应着机床、车辆、动力等应用方向,同时也紧跟领域发展趋势,设置无人驾驶、机器人等关于前沿内容的课程。

相关课程通常在大二到大四进行学习。

专业基础: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材料、机械振动、焊接基础

专业深入(前沿):汽车构造、液压传动与控制、质量控制与管理、视觉识别(无人驾驶)

关注实践:机械工程类的专业对于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问题十分关注,这也是工程类专业的特点。相关培养方案的设置亦是贯穿全部本科阶段。低年级阶段以基础学科实验和机械实践为主,高年级阶段则深入工业实践和专业创新,力求全面性的覆盖,其中偏重实物设计的毕业设计也是本专业特色。

基础实践:大学物理实验、大学化学实验、金工实习

专业实践:科学技术创新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探索交叉:随着专业融合与交叉的学科发展越来越快,部分高校也针对学科交叉培养对培养方案调整。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近年来机械工程专业普遍调整为与数学专业联合培养,相关培养方案设置上加入了较多数学相关课程如常微分方程等等。

此外,在院系设置上,许多院校也将与机械工程相近的能源动力等专业设置在同一学院下管理。

在专业划分方面,由于机械工程专业的覆盖面广,不同学校的机械工程专业实际覆盖的面也不同。

如香港的大学专业设置上,机械工程实际还覆盖了材料、船舶与海洋等专业,而在内地工科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和船舶与海洋工程则与机械工程并列设置。

2.2 细分方向

机械工程专业的细分方向较多,本部分以「小机械」(不涵盖材料等专业)领域的细分介绍为主,参照专业代码和专业研究领域划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小到机械结构、大到机器设备的相关原理和布置的设计,属于传统核心机械工程的范畴,如机床设计等等,近年来随着生产自动化的发展,相关机械自动化的内容也被纳入研究范围。

机械电子工程:主要研究机械与电子相结合的领域内容,常见有印刷机、航电系统等。涉及机电控制、机电配合、属于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领域的专业,在电气化信息化普及的当下,该专业与机械工程的落地实现息息相关。

车辆工程:主要针对车辆设计、生产和制造等全链条的机械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涉及车辆结构设计、发动机研究等多具体领域的结合,也是针对特定工业产品的专业研究。随着近年来无人驾驶的高速发展,相关领域也加入了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深入研究,也属于近年来的热门方向。

工业工程:主要研究工业制造领域全产业链条的系统设计、工程管理、统筹优化相关的内容,被称为经营工程的学科,该领域的学习与研究并重工学与管理学,因而许多高校也在该专业授予管理学学位而非工学学位。

核工程与核技术:主要研究核能利用相关的课题,涉及核武器等国防军事行业和核电站等电力行业,属于小众专业。

以上主要归纳了常见细分方向的介绍,在这些方向之外还有其他机械相关的研究方向,总体来说,各类细分专业的本质都十分接近,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从学术研究角度出发,机械工程的研究方向还可分为热机、流体机械等各类具体问题模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了解。

2.3 交叉学科

机械工程作为工科专业的鼻祖,与几乎全部其他工科专业都有紧密的联系。

例如,计算机相关的一些电类专业都需要依托于实际的设备来完成,而这些设备都需要机械工程的助力完成制造,典型的有半导体制造等等;

土木、船舶等专业更是需要大量的机械工程专业知识作为直接的基础来完成本专业的工作;

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专业也需要精密机械设备作为发展基础……

因此,学习机械工程后也易于转向各类工科专业。

3 专业前景

3.1 毕业去向

机械工程专业作为工科传统专业,本身与社会岗位的贴合度很高,在就业方面可以找到很多对口工作,尤其是在制造业。

但是近年来由于行业发展遇到瓶颈,工资待遇不如计算机等朝阳产业和热门产业,重点院校毕业生选择行业内就业的人也在不断减少。

而受到疫情、学历贬值、产业升级以及学生本身对于求学的不断追求,升学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而作为 STEM 专业,一部分人也选择了出国留学以寻求国外就业的机会。

基于此,以下将从国内升学、出国留学和就业三方面介绍机械工程专业的毕业去向。

国内升学

对于本科毕业生,从目前保研的情况来看,清北保研率较高,可达 50%~60%,华五可达 30% 以上,除少数人出国深造外,多数人选择了本校升学,亦有部分学生选择跨校升学,未获得保研名额的人多数也会选择考研升学,整体来看本科就业率较低。

其他院校中,考研也成为学生去向选择的主流,原 985、211 院校的学生有一部分选择跨校考研到更心仪的大学攻读机械工程,亦有一部分学生借考研的机会选择转专业到计算机相关或金融相关专业。

对于硕士毕业生,少部分人选择了通过本校转博、跨校考博的方式再一次追求学历跃升,此类学生多为了在未来寻求大学内的教职或相关机构的研究类工作。

出国留学

目前在机械工程专业的出国留学情况中,本科毕业出国读研依旧占据主流,这是由于出国读研具有学制短、有机会获得国外工作(如美国对 STEM 专业毕业学生提供的就业便利)等优势,但硕士阶段也存在费用较高的问题。

本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在出国留学时多会选择转专业到计算机相关专业或寻求本专业在藤校读书的机会,学生根据个人意愿以及国外升学的要求直接选择读硕或直博,硕转博的比例很低。

就业前景简述

就业对于各学业阶段的学生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受国内经济环境影响,多数最后学历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也会选择转行来获得更高的收入,以计算机类相关(互联网公司、国家电网等)和金融类相关(券商、咨询等)为主,此处不过多介绍,可参考对应专业的就业去向。

作为机械工程专业,专业内就业通常有如下选择:

高新技术企业:霍尼韦尔、华为、中兴、中芯国际、中国商飞……

新兴造车势力:特斯拉、比亚迪、理想、蔚来、小鹏……

传统造车势力:宝马、一汽、上汽……

其他传统制造业:通用、重工类企业、加工类企业……

特别的,对于博士就业,高校教职、国企研究所也是主流去向。

3.2 学术与就业的区别

对于多数人来说,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研究的真正概念在入学前往往是模糊的,对于机械工程专业来说,学术研究更多与相关理论研究或优化设计研究相关:

前者涉及大量公式推导,尤其与数值方法和分析相关;

后者则常常与大量的实验形影不离,可能与企业的项目有很多合作,对于落地性要求很高。

总体上讲,除了个别特别对口或定向的学术研究,多数博士生毕业后如果选择前往业界工作依然需要重新认知业界的工作模式,因此选择读研乃至读博需要学生更加谨慎地做出决定。

4 走向就业之路

就业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是一个永远谈不完的话题,因为无论是否深造,绝大多数人最终都是殊途同归——走向就业,因而寻找一个「好」的就业岗位就成为了一届届毕业生最关心的问题。

单论就业,这一话题似乎也过于庞大,2022 年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已经突破一千万,而不同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和去向相去甚远,不可同日而语;

即便是对于同一圈层内、或是同一专业如机械工程的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也会导致他人的就业情况只能成为参考而无法复制。

机械工程具体学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读者可以参考前文。这一专业发展到现在,其关注的内容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化,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机械工程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同样受到种种非议。

在当前就业的严峻形势下,从大学到社会的就业,如何选择好第一份工作对于后续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对口就业还是转专业,是选择眼前最有「钱途」的公司还是稳定的「铁饭碗」,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做好这些选择是人生转折处最重要的事情。

在国家愈发重视保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的今天,各类统计数据、就业质量报告满天飞,这些空洞的统计与总结很难给求职者更多更精准的就业参考;

与此同时,每一个人对于就业的认知都是局限于个人的体会,无人可以真正体验到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

因此,本文并不想面面俱到,也不想做各类资料的单调汇总,而是希望从笔者的经验与感悟出发,结合个人和周围人的经历,向大家展示机械工程专业就业的冰山一角。

4.1 对口就业

从新世纪开始,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快速崛起,在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冲到了风口浪尖;

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第一波浪潮(以低端制造业为主的代工经济)的逐渐退去,中低端制造业走向产能过剩,市场博弈十分惨烈,如果说前几年的互联网是黄金时代,那么制造业早早地就迈入了黑铁时代。

近两年,受经济周期、疫情、内需不振、中低端制造业内卷至接近零利润、高端制造尚未成气候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大批制造业企业生存困难,机械工程专业的同学也明显能够感觉到对口就业求职的困难和工资水平的不达预期,大家都在问专业内就业的去向和待遇问题。

本部分就说说对口就业的问题与前景,让所有面临毕业与就业压力的同学对形势有一个了解。

相比于计算机/互联网这类多金的工科行业的同等层次岗位,机械工程对口行业的大部分岗位都是达不到相同水平的,这是因为制造业本身的边际成本是难以避免的,每多生产一件产品就要起码多付出一点原材料的钱。

近两年 PPI 与 CPI 的剪刀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更是让企业成本迅速上升;而计算机/互联网产品的边际成本近乎为零,软件、视频等产品的传播只需要复制粘贴即可实现。

因此,在产品分发和传播方面后者先天就具有了优势,从而具有了高福利的基础,而机械工程相关行业在肉眼可见的未来是不可能在这一问题上逾越计算机/互联网的,建议羡慕后者高福利的同学请直接转到下一部分了解如何转专业。

对于传统制造行业来说,近年来的薪资待遇确实不如人意。

对于一般企业的普通的工程师岗位来讲,即使是在沿海地区,起薪工资几千块也是常态的,甚至在工人短缺的情况下普通工程师的工资和普通工人都差不多。

相对来讲,如果要在传统制造领域就业,选择外企工程师岗位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外企的产品不内卷,自然工资也就不会内卷。

相比之下,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就成为对口就业的希望和前景,德国工业 4.0 和中国制造 2025 都在朝着这一目标奋进,这也说明了这一领域的重要性。

相应的,高端化和智能化也是两大主要发展趋势:前者主要针对一些高难度的制造瓶颈发起挑战,比如航空发动机、<10nm 制程芯片的制造利器——EUV(极紫外)光刻机,这些需要在机械工程领域深入探索,开发前沿技术,需要高学历作为入门的基本支撑;

后者主要针对生产制造流程的进一步自动化和管理调度智能化问题进行探索,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提高工厂管理水平,比如京东的智能物流仓储中心。

显而易见,自动化将降低对低端产业工人的需求,智能化降低工厂运行成本,而这些需要机械工程与管理、电信等多领域的结合,需要复合型人才的加入。

这也意味着知识化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个行业中,少数人会拿走大部分的利润,因而想要在制造业获得光明的未来和优渥的待遇,提高自身的知识化水平是关键。

从上述对于新制造的描述中,大家可能也会注意到,很多制造领域的高端化关键是在于其他领域技术的运用,而相关的机械工程本身的技术发展并不大或不是瓶颈问题。

因而在这些领域的人才招聘中,很多企业真正需求并招聘的是其他专业的人才而非机械工程,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新制造发展一片火热的同时机械工程依然被人认为是「天坑专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较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新能源电动汽车/无人驾驶汽车,作为近五年机械领域最重要的风口,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涌入了这一领域,然而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是对于机械工程师的需求并没有明显的增长——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消灭了对于燃油/气发动机以及变速箱的需求,而这两样正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技术,取而代之的电动机和锂电池技术,则更偏向对于电气和材料等领域的人才需求;

同样的,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基本的汽车结构并没有明显变化,因而机械工程领域发挥的作用并不大,发展的关键都在于对于驾驶决策、智能控制等计算机相关领域的需求。

所以机械工程专业的同学进入新造车势力不可避免地需要学习相应的新技术,而这也正是保证入职以后不被边缘化、保障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下面说说有哪些制造业企业大家可以关注并加入的:

中国制造业龙头:三一重工,重工类企业全球领先,掌握大量重工业领先技术;中航工业,中国航空制造业龙头,国企工作稳定;中国商飞,中国商用大飞机的发展旗舰,未来发展不可限量;中船工业,中国船舶发展的龙头,掌握了大型邮轮、LNG 船等高端船舶制造的核心技术;格力,中国家电企业龙头,在商业市场上的发展成熟;华为/中兴,中国通信设备领域龙头,人才招聘需求很大,待遇好;中芯国际,中国大陆芯片制造龙头,目前正在冲刺高端制程工艺芯片的生产制造……

外企制造业龙头:通用电气/西门子,外企电气电子产品龙头,掌握大量尖端技术,同样有许多机械对口的人才需求;霍尼韦尔,在航空、建筑等泛制造业有大量积累,实力雄厚;特斯拉,外企电动汽车龙头,当前制造业最火的风口,在上海建有中国工厂……

中国新制造势力:百度,BAT 之一,国内无人驾驶汽车发展龙头,国内无人驾驶技术领先;比亚迪 + 电动三傻(蔚来、小鹏、理想),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龙头,产品广泛进入市场,人才缺口大;迈瑞医疗,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龙头,高端制造典型代表;大疆,中国无人机产业龙头,技术世界领先,员工待遇好……

4.2 如何转专业就业?

在大家普遍的认知里,数学和计算机这两个专业是名副其实的万金油专业:

前者作为全部理工科专业的基础,在任何一个领域里进行深造都离不开数学的功底;

后者作为全部理工科专业的媒介,如今在任何一个领域开展工作都离不开对计算机的运用。

因而从这两个专业转到任何其他理工科专业都是可能的。

对于机械工程专业来说,这一专业在部分工科范围内同样是「万金油」的:比如说材料、土木、船舶、航空航天等制造业强相关的专业都需要机械工程作为直接基础;

而电气、自动化、微电子等专业在电气设备、机器人、半导体制造等领域与机械工程又有着紧密的结合,相关方面的研究需要机械工程方面的专业配合;

更进一步地讲,对于某些看似与机械工程没什么关联的专业,其实同样也有各种细微的联系,比如经管类专业在宏观经济研究和企业管理中都可以与机械工程相联系,医疗机器人的研发需要医学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共同参与,等等。

然而,所谓的「万金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反而又是十分不足的。

学数学的人,如果将来不是从事数学研究或教育等直接工作,无论去往哪个行业都还是要大量补充行业知识的;

学计算机的人更是如此,去往互联网以外的工作岗位,计算机会进一步工具化,关键还是要学习业务的技巧。

同样,对于机械工程专业的同学来说,如果想要跨专业就业的话,能够提前在相应专业进行学习是最好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自主学习也是比较好的,「万金油」的关键优势还是在于转专业,而非专业本身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本部分将重点说说当下热门的关注点,机械工程专业如何转电信类/经管类专业(就业)。

转电信(EECS)

机械工程转电信类专业是既容易又困难的一件事情:容易之处在于同属工科类专业,二者之间可以很容易找到相同的关联点,在这些关联点上发力会使得转专业的机会大大提升;

困难之处在于电信类专业需要很多专业基础,转专业需要补充很多相关知识,而电信类基础课程本身难度会更大。

因此,想要转电信类专业要首先想清楚以上两点问题,权衡好相应的利弊。

自动化专业应当是与机械工程交叉最大的专业,尤其是在控制、机器人、智能制造等前沿热门领域,就业前景良好,转专业容易,是转电信类专业的首选;

微电子专业在集成电路制造加工等方面十分依赖于机械工程的基础,对于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也很青睐,半导体制造的相关产业近年来也受到国家大力扶持,因而也是不错转专业方向;

测控(精密仪器)与微电子专业类似,也是在制造加工方面与机械工程紧密相关,但不如前两者的就业方向吃香,相对小众;

至于其他的专业如电气、电子、信工、网安、计算机、软件等,与机械工程的交叉没有前述专业那么大,在转专业方面能够得到本专业的助力更少,因而难度相比于前面的专业更高。

在知识补充方面,转专业需要学习的基础课程知识包括基电、模电、数电、信号与系统、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算法、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转向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内容,节省时间。

在就业准备方面,互联网方面的就业还是电信类专业的热门方向,秋招为主、春招为辅,主要需要准备个人介绍/简历、算法题、面试等内容,算法题方面可以刷 leetcode/牛客网等;

面试方面可以从 Github/牛客网面经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复习基础内容。(具体内容读者可以参考本专栏专门介绍码农找工作的文章)

转经管:

机械工程转经管类专业是既困难又容易的一件事情:

困难之处在于经管类专业十分热门,各路无论是大神还是小白都在涌入这类专业,竞争十分激烈,且机械工程专业的同学并没有特别的优势;

容易之处在于专业门槛相对较低,学习新专业的专业内容相对其他专业要容易一些。

对于经管类专业来说,没有哪一个专业对于机械工程专业的同学有特别的优势,理工科同学的优良数学基础为在经管类专业深造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经管类专业包括经济、管理、会计、金融、营销、贸易等方向,转专业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选择适合的专业。

从专业知识角度来讲,宏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货币金融学、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属于核心基础课程,适合机械工程的同学在转专业时首先学习入门。

至于就业准备方面,券商行研部门和咨询公司是十分适合机械工程(也包括其他非经管专业)的同学去申请的方向。

券商行研(行业研究)主要是针对各类经济行业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在市场-行业-公司三个层级上研究行业发展,券商研究所会以行业为单位分成很多研究组,机械工程的同学适合申请各类机械/泛机械的研究组,专业背景使得跨专业学生更容易对于行业发展的逻辑有深入而独到的见解,工作待遇相比于机械传统行业优厚,同时有机会通过工作中与甲方的接触跳槽至某些公司的研究部门。

咨询行业在国内属于新兴行业,主要为各行业提供企业发展的咨询服务,包括战略咨询、管理咨询、IT 咨询、财务咨询等等,其逻辑与行研类似,对于部分业务偏向制造业的咨询公司如西门子咨询等等,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的同学同样可以借助专业优势进入这些咨询公司工作。

经管类的其他岗位也有着较高的竞争激烈程度和业务水平要求,机械工程的背景可能会成为就业的劣势,因而需要同学比对口专业的同学更加努力才有机会。

5 一些前人的故事

介绍完了许多的经验谈,未免会让人觉得不够充实,下面笔者将谈谈真实的案例,展示不同人的就业历程。在这一部分里,没有什么经验总结,唯有真实经历,供各位读者参考体会。

先说说笔者本人,东北人,高考之后压着分数线进入了上海交大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就读,这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也是就业的冷门专业,专业内就业也许有着名校光环加身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未来的经济压力。

期间笔者一直有转专业的打算,一度对于经管方向就业十分感兴趣并选择在课余辅修了经济类的第二专业,但也经历了转专业失败和保研失败的至暗时刻,最终考虑到经管类考研的竞争激烈,以及考回本专业的不甘,选择了赴香港读研。

香港的一年制研究生时光飞逝,笔者伴随着疫情和对未来的焦虑回到了内地,考虑到年龄优势以及对于机械工程就业的迷茫(很多机械人的共鸣),选择了转专业到计算机读博,未来计划在计算机相关领域就业。

同学 A,女生,上海土著,高考后进入上海某双非高校轨道交通专业就读,后通过个人努力赴港就读机械工程硕士,毕业后返回上海就业,曾实习于某地铁公司车辆基地及金融类事业单位,曾获地方银行 offer,但工资待遇不如商飞,后进入商飞公司某机电相关部门工作(属于专业对口),商飞类国企起薪不到 20w,沪漂就业购房压力极大,公司内少见沪漂型员工。

同学 B,男生,本科就读于哈尔滨某 985 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入职苏南某公司从事机械相关工作,后赴港攻读机械工程硕士,就读期间选了很多计算机相关课程,代码功底在同学之间属于很好的,课程结束等待毕业证期间在香港科学园某创业公司实习,从事代码类工作,积累了项目经验,后获得百度 offer,现工作于北京,继续做码农。

同学 C,男生,杭州人,本科就读于国内 TOP4 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后保研至本校微电子专业读研,基本未做过什么实习,毕业前找到国家电网的岗位,正在等待入职。

同学 D,女生,上海土著,本科就读于国内 TOP4 高校工业工程专业,毕业后入职顺丰科技,后跳槽到字节跳动做产品经理。

同学 E,男生,美本电子工程海归,先在苏南某外企做测试工程师,后前往香港攻读机械工程硕士,毕业后前往金融业 IT 部门工作。

……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们的道路都是独特、带有机遇性因而不可复制的,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是在叙述一段可能性,人不能够体验到世界上的全部风景,但可以去了解他人的经验,因而当大家了解了各人有什么样不同的人生,眼光变得开阔,就自然能够发现自己想要什么,从而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奋斗。

在大学里读了机械工程专业并不意味着人生已经定向,只要有心,一切皆有可能!

6 专业整体的文化氛围

作为基础工科专业,受专业「务实」的影响,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除了同样在努力学习卷 GPA 以外,从个人追求角度出发都在不断地向各类关联专业进行探索和尝试,寻找更加适合就业或适合自己的专业,并在升学或就业时进行专业切换。

作者:孔同学,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毕业,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硕士毕业,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在读

盐选专栏2022 高考研究专家&名校学长学姐教你报志愿:专业介绍、学业规划与就业前途作者 陈志文 等¥69.90去查看​

备案号:YXA1JDZNkYOF5D4e8mbtJgo9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