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描述爱情的经典诗词或句子?

我问学生:「这节课我们要讨论一个大家十分感兴趣的话题:爱情。你们不一定每个人都谈过恋爱,但一定都向往过爱情。

可以说说,你们想要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学生说:「那必然是面对班主任的淫威还能不动摇的爱情啊!」

我们都笑了,我知道大家都想起来班上那对上周被班主任逮到拉手,被迫回家反省的小情侣了。

我说:「班主任的淫威,属于外部阻力。外部阻力确实很考验爱情的牢固度,那大家是不是觉得,在班主任淫威之下还能坚持不分手的,才是真正的爱情?」

学生说:「那也不是。要是班主任做做样子还好说,要是班主任真不让谈,各种刁难各种折磨……那实在没办法只能分手,也不是不爱啊。可以先转成地下,或者暂时分开,约定以后考上大学再在一起。」

我说:「是啊,但是考上大学以后很多人就不想再回头了。那,如果考上大学以后还能不忘记两人最初的动心和承诺,这算不算爱情?」

学生点头。

有人小声唱:「如果这都不算爱……」

我说:「好啦,要唱上来唱。(学生安静)看来大家都认同,爱情要面对外界的阻力和时间的考验,只有经历过了还能坚定如初的,才是真正的爱情。我也认同,但爱情带给我们的思考又远远不止于此。

我们怎么判断一段爱情好不好,我们在一段爱情里应该怎么做,我们期待这段爱情能带给我们什么收获,这些问题都很有意义。

这节课我们要讲一首诗,可以一并解答这些问题。

一般人认为它是爱情诗,但我觉得,它的主旨也不仅仅包括爱情,还可以延伸到做人,看待世界的眼光和选择怎样的生活态度等更深广的层面上。

这是一首现当代诗歌,上个世纪朦胧诗派代表诗人舒婷在 1977 年写下的《致橡树》。我们先来一起读一下这首诗。」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我问:「读完了吧?初读之下,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学生说:「写得真好。」

我说:「不能只说好哦,还需要说出——」

学生说:「好在哪里。」

我说:「对。一般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会考虑哪些点比较好呢?」

学生说:「意象、手法、情感……」

我说:「嗯,非常对。先构建知识框架,逐一对应分析即可。」

学生说:「我觉得还有文笔,文笔也很好,读起来感觉很舒服。」

我说:「对。「文笔好」是笼统的说法,具体写时需要找一些形容词去形容这种文笔的风格;至于我们读起来感到很舒服,这属于艺术效果。看来,大家现在做鉴赏题是越来越上道了,都要归功于你们有个好的语文老师。」

学生说:「是是是,多给我们讲讲爱情,就更好了。」

我说:「哈哈,放心吧。咱们学这一课,必然是要有收获的。在我看来,这首诗是在教给我们一个关于爱情的道理——去爱,不仅仅是一种本能,还是一种能力。我们爱一个人的前提,是有余力爱自己。」

「刚才我说,「爱,是一种能力。」但其实,在我们中国的教育体系里面,并没有多少机会去培养这种能力,因为没有人教过我们该何去爱。

上学的时候,老师和家长都反对恋爱,害怕恋爱影响学习;

等一毕业开始工作,又开始疯狂催促相亲结婚,像是为了完成任务,根本不需要真心一样。

所以很多人在面对爱情的时候,其实处在一个很懵懂的状态,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而这首《致橡树》,首先教会我们的就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以先想想自己不要什么。

「这叫先破后立。诗人说,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绝不学痴情的鸟儿。这个「绝」字,透露出一种非常坚决的态度。从这看来,诗人面对爱情是很清醒的,她还没有说自己想要什么,就先表明态度——坚决拒绝什么样的爱情。

为什么「绝不」呢?这就要看看凌霄花和鸟儿做了什么。首先明确一个概念:凌霄花和鸟儿,在诗歌里都属于意象。还记得什么是意象吗?」

学生说:「嗯……意象就是某个事物。」

我说:「你课桌上的水杯,也是某个事物。它为什么不是意象?」

学生说:「因为没有被写进去啊。如果我写一首诗,写到了我的水杯,它不算意象吗?」

我说:「当你写一首诗时,你一定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你课桌上的水杯,属于教室这个特定场景的一部分,当你把水杯写进诗中,除了水杯,你可能还会写到窗外高大的树荫,黑板上老师漂亮的粉笔字……这些事物,和高中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当它们进入诗中,就组成了一个场景,传达了某种令人一看就马上忆起学生时代的氛围,我们把它叫做意境。

所以,当你把水杯写进诗中,你的水杯已经不再是你的水杯,而是你情感的一部分。你写的这首诗,也许是为了表达对繁重学业的不满,或是对高中生活的怀念,总之,它表达的肯定是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你的水杯在其中承担的作用,就是你情感的一部分。」

学生说:「我想起来了,这个讲过。意象不是客观事物,而是带着感情的事物。」

我说:「对。意象承载着诗人的主观感情,它是景和情的结合。我们来一起找找意象吧。作者在写自己不要什么样的感情时,除了凌霄花和鸟儿,之后还列举了一大堆不同的意象,都有什么?」。

学生说:「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我说:「作者对这些意象的态度一样吗?」

学生说:「不一样。凌霄花和鸟儿是「绝不学」,后面的是「不止」。」

我说:「非常好。这是两种态度,一个是全部否定,一个是部分肯定。我们刚才说到,要了解诗人为什么对凌霄花和鸟儿持坚决否定的态度,就需要去联系这些意象本身的特点。比如,凌霄花有什么特点呢?它属于藤蔓植物,在夏天会盛开大簇大簇的火红花朵,非常美丽,往往攀附在大树,高墙,楼顶这些地方。」

学生说:「啊,我想起来了,我家附近的公园里就有。确实很好看。」

我说:「是啊,凌霄花的火红颜色和美妙姿态,就很像一个面容艳丽的女子。但是在这儿,诗人强调的并不是它的美,而是它的行为:「攀援」。攀援的目的,是为了「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这会让我们想起什么样的人?」

学生说:「捞女!现在电视剧里好多这样的。」

我说:「电视剧是反映生活的。时代的发展,往往也伴随着物质欲望的滋生。大家要注意了,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要否定物质欲望,物质欲望本身并没有错,连儒家思想也不会否定它的合理性。孔子说: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重点在【不义】,而不在【富且贵】。也就是说,用不义手段得到的富贵,才是应该被唾弃的。那我们用这样的价值观来看,借别人的高枝炫耀自己的凌霄花,需要攀援外物才能爬到高层,自身并没有强壮的枝干,没有脚踏实地安身立命的本事。而当它一旦爬上高枝,就炫耀自己,【炫耀】这个词,也说明了在洋洋得意的背后,是空洞无物的内心。——所以,无论是大家刚才说的捞女,还是想吃软饭的男子,抛却性别,在本质上都是同一种人,就是不愿意脚踏实地,而是希图通过爱情和婚姻跨越阶层,改变命运,把自己得到好生活的期望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人。」

学生说:「明白。那痴情的鸟儿,为什么不能学呢?痴情也不好吗?」

我说:「痴情本身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事实上,当我们说到痴情时,往往还带着赞美的态度。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让大家先认真地思考一下:痴情有什么坏处吗?」

学生说:「……有吧。要是遇见海王了,那不就错付了吗?」

我说:「容易被辜负,这也算是个风险吧。那,如果没有遇见海王,痴情是不是就很好了?」

学生说:「是。」

有学生说:「也不是。」

我说:「为什么也有不好呢?」

学生说:「因为如果太痴情的话,很容易没有自我。」

我说:「非常好。如果我们把人生的悲喜和得失都倾注到爱情这一件事儿上,实际上是很危险的行为。过于在乎,就容易患得患失,不仅自己不快乐,也会给对方带来压力。

所以诗人接下来就写了鸟儿的行为:「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注意两个词,一个是【重复】,一个是【单调】。鸟儿痴恋着绿荫,为绿荫歌唱,本意是好的。但是如果唱来唱去,永远是那几句,亲爱的,我多么爱你,这就没意思了。

为什么诗人会说:【绝不学】呢?我们在爱情里,一定一定要有自我。我曾经看过一句话,说爱情不应该是雪中送炭,而应该是锦上添花。如果我们对爱情的态度,像是一个在海上漂流久了的人,看见一块浮木就拼命地抓住,那我们其实很容易把爱情当作自己的身家性命,当作自己的救赎,当作生命里大过天的一切。」

学生沉思。

我说:「借着这个机会,我们来聊一聊早恋。早恋并不是洪水猛兽。但为什么很多老师和家长一提到早恋就强烈反对呢?因为你们的学生身份决定了,你们在这个阶段,有更重要的任务和使命。

我想起我上高中时,我们年级第一的男生和我们宿舍一个成绩不太好的女生谈了三年的对象,当时我们老师是知道的,但是没有管。因为那个男生一直霸占着年级第一的宝座,从来没有因为谈恋爱成绩掉下来。最后这个男生去了北大,女生去了省内一个差不多的二本。他们的恋情有没有结果不重要,但至少他们的人生走向,并没有因为这段恋情受到不好的影响。

我们平时说「早恋影响学习」,也不是绝对的。有人会影响学习,也有人不会。会不会影响,其实就在于你有没有把这段恋情当做你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事情。

无论是中学时期的恋爱也好,还是成人之后的恋情也好,我们都需要有一个基本意识:我们首先是我们自己,其次才是别人的恋人。我们除了爱情,还要有自我,有自己的生活和爱好。我很喜欢这样一个比喻:【我们的生活像是一个屋子,而爱情就像是窗台上的一盆花。】爱情对我们的意义,在于它陪伴、装点着我们的生命,它让我们看到更辽阔的风景,而不是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狭窄。」

我接着说:「我们接下来看其余的意象。诗人并不是绝对否定,而是部分肯定。泉源,送来清凉的慰藉,让我们想到什么?」

学生说:「嗯,就好像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需要对象安慰我们。」

我说:「是的。爱情的作用之一,也是给我们疗伤。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能理解我们的悲欢,在乎我们是否难过,这真的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那,险峰呢?」

学生说:「增加高度,衬托威仪……大概是说,我们自己也得变得很强大,才能配得上优秀的另一半吧。」

我说:「这个理解很到位了。我们经常说,你是什么样的人,才会遇见什么样的人。

好,接下来思考:既然泉源和险峰都很好,那为什么诗人说【不止像】呢?泉源和险峰,有没有不好的一面?」

学生说:「嗯……好像没有不好呀。是不是说得不全面?」

我说:「我们要想一想:这首诗,是写给谁的?」

学生说:「是舒婷写给自己的恋人吗?」

我说:「我们先看字面意思吧。题目是什么?」

学生说:「致橡树……啊,是写给橡树的!」

我说:「对。泉源带给橡树清凉的慰藉,那橡树能带给泉源什么呢?」

学生哑口无言。

我说:「险峰对橡树而言,因为两者都很高,所以它存在的主要意义是衬托。就像《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写,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写险峰很高,是为了写橡树的高。但是在爱情里,我们存在的意义,难道就是为了衬托我们另一半吗?」

学生说:「对哦。肯定不能只当陪衬啊。」

又有学生说:「还有一直单方面付出也不行。」

我说:「是的。泉源的付出,积年累月,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所以诗人才会说【常年】。优秀的诗歌,语言是非常简约而精妙的,每一个词都有深意,所以我们养成关注细节的习惯,就能带来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说:「这算不算讨好型人格?习惯为对方付出,却不想想自己要什么。看上起很伟大,其实……」

我说:「其实时间长了,自己也会很累的。这不是一种正常、舒服、健康的相处模式。泉源和险峰,看起来很美好,但这些都还不够。包括日光,春雨,也都有很好的一面,但是,这些都还不够。

接下来,让我们齐声读诗歌的后半部分——」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问学生:「为什么要做一株木棉呢?」

学生说:「因为木棉和橡树一样都是树啊。老师你说的,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见什么样的人。」

我说:「看来之前听的很认真哦。是的,你是树,所以我也必须是树。从这一段来看,木棉和橡树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学生说:「平等的。」

我说:「除了平等,还能想到什么词?」

学生说:「独立。」

我说:「对。要做橡树【近旁】的一株木棉,与橡树并肩站立。除了平等和独立之外,我们还能看到木棉和橡树的爱情里,还有什么美好的地方?」

学生说:「嗯……就好像两个都很优秀的人相遇,然后并肩作战的感觉。他们是势均力敌的。」

我说:「是的,势均力敌这个词用的很好。这种势均力敌让我们觉得有一种相配的美好。现在很多电视剧里的 CP 非要设置成男强女弱,或者女强男弱,觉得双方的巨大差距可以营造出一种反差萌。但我们想一想,要是真正放到现实生活里,你希望找一个比自己强很多,或者弱很多的伴侣吗?」

学生摇头:「不希望。」

有学生说:「也可以呀。对方比你差的多,就不会离开你了啊。」

我说:「你很害怕你的另一半离开你吗?」

学生哄笑。

我说:「虽然你们可能离真正恋爱还很远,但我真心实意地希望,大家以后每一段恋爱的开始都不是因为寂寞,而是因为彼此欣赏。我们能不能看到木棉和橡树的爱情里有彼此欣赏?」

学生说:「有。【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我说:「是的。从这不仅能看到他们心里是有彼此的,还说明他们观念一致、心心相印、心有灵犀。」

「相知相爱,是爱情的关键要素。我们可以试着思考一下其背后的原因。

木棉是如何做到吸引橡树的呢?她自身有哪些魅力呢?除了刚才说过的平等和独立之外,我们还能看到木棉所指代的女子身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说:「长得漂亮。」

我说:「说得对。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学生说:「真的?我随便一说,难道说对了?」

我说:「哈,那就是误打误撞说对了。有没有人能看出来其中的联系呢?」

学生说:「是不是【红硕的花朵】,就代表着长得漂亮?」

我说:「当然了。用花喻人,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比如【人面桃花相映红】,比如【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甚至包括我们常说的【花容月貌】,都说明,想描写女子美貌,就可以说她的容颜似花。那么,既然【红硕的花朵】可以表现美貌,那木棉树的性格又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说:「性格?这好像看不太出来啊……」

我说:「别急。先想想,既然要分析木棉的性格,肯定要先找到描写木棉的诗句。那么,大家想想大概可能会在诗歌中的哪几句中有所体现呢?」

学生说:「是不是【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说:「对啦。一般在描述过外貌之后,紧接着就会描述性格了。我们要从这两句中分析女子的性格,那么切入点应该是什么?我们需要关注什么词?」

学生说:「喻体?」

我说:「除了喻体之外,别的不用关注吗?」

学生说:「嗯……还有,修饰词?」

我说:「对。我们首先关注喻体:【叹息】和【火炬】分别代表了什么?

先从它们带给我们的直观感觉来感受一下——叹息是低沉的,火炬是昂扬的;叹息让我们想到敏感心灵发出的低吟,而火炬则是熊熊燃烧,不会熄灭的一腔热忱。

再看两个修饰词,基本可以佐证我们的猜测:【沉重的叹息】和【英勇的火炬】。沉重和英勇、悲伤和果敢、低沉和昂扬、善良和坚韧、温柔和强大。这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女子,也是任何一个优秀的人身体里的一体两面。总而言之,两个简练的比喻,勾画出了一个心灵完善的真正意义上的【人】。

所以,我们也应该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木棉会得到她想要的爱情,得到橡树的由衷欣赏和喜爱。

接下来,我们看诗歌的最后一节:」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我问学生:「有一种手法,往往出现在诗歌的结尾。它用发表议论来彰显主旨,叫什么?」

学生说:「卒章显志。」

我说:「很好。【卒】是最后,完结;【显】是彰显;【志】是主旨。顺便说一句,我们用一个术语时,一定要注意使用范围。以前有个学生在写开头的作用时,他写【卒章显志】,这就很可笑了。因为这个词的意思是,在结尾处彰显主旨,所以一定注意,只有问到和结尾有关的时候才可以用。

我们继续来看这首诗。木棉和橡树,共同分担的是什么?」

学生说:「寒潮、风雷、霹雳。」

我说:「象征着什么?」

学生说:「艰难困苦,生命中的挫折……」

我问:「共享的是什么?」

学生说:「雾霭、流岚、虹霓,象征的是美好的事。」

我说:「很对。这是不是说明,爱一个人,就要和他同甘共苦?」

学生说:「是啊。」

我说:「大家可以再注意一个细节。我们刚才说【同甘共苦】,是同甘在前,共苦在后。但是,诗人却先说了【分担挫折】,然后再说【共享美好】。这个写作顺序,为什么没有按照【同甘同苦】的顺序来呢?」

学生说:「为了押韵吗?」

我说:「考虑韵律是很好的思路。但是放到这里,你想想,换了就不押韵吗?」

学生说:「是哦,换了也押韵。」

我不说话了。

学生说:「啊,只有先共同分担,才能共同享受。」

我说:「我也倾向于按照条件关系来理解。共同分担,是共同享受的前提。换句话说,你只有先是那个愿意陪我走过生命中一切坎坷泥泞的人,才可以和我一起携手共度人生中所有灿烂美好的时刻。」

「所以,木棉和橡树的关系就可以总结为:【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句话正好对应了开头:爱一个人不能把对方视为自己生命中的全部,也不能只无条件地为对方付出。

爱一个人,应该在爱的同时,还葆有独立自我,独立人格,在爱情之外还有广阔的一方天地。

但是,正因为有了这段爱情,有了对方的陪伴,也就有了面对生活中一切困境的勇气。

这种【终身相依】的陪伴,是一种精神力量。我们不会依附对方而存在,却又永远在彼此的生命里陪伴着彼此闪闪发光。

这也告诉我们,在我们开始一段爱情之前,首先应该具备的前提是——有能力爱自己,也有余力爱别人。」

「木棉和橡树的爱情,我们可以看做是诗人对她笔下的理想爱情的描绘。也许这种爱情在现实中非常珍贵,可遇不可求,但,们读了这首诗后,就可以从此在心里印下一个美丽的投影,让我们心向往之。」

「好,最后一个问题:诗人对这种爱情有什么样的评价?用诗中的原词回答。」

学生说:「伟大、坚贞。」

我问:「你们认同吗?」

学生点头。

我说:「爱,不仅要爱对方【伟岸的身躯】,属于外在条件;还要爱对方【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因为这些才是立身之本。外在条件的吸引固然重要,但如果一段爱情想要长久,还需要考虑是否观念一致,是否志趣相投,是否可以并肩站立,看向同一个方向。

即便是朋友,我们也讲【道不同,不相为谋】。更何况是风雨同舟的伴侣,一定要首先确定对方是自己的同路人,才能在漫漫余生携手并行。

真正的爱情,不仅爱你的外表,还爱你的灵魂;爱你的志趣追求,你的理想信念,这些统统都在我的爱所囊括的范围当中。也只有这样的爱,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现实的风吹雨打。」

「这首诗,写作于 1977 年。大家想一想,这个时间节点,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学生说:「文革结束之后……」

我说:「是的。十年动乱刚刚结束,舒婷就写下了这首诗。我们知道,那十年给整个社会和人们的心灵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人们的思想和心灵被禁锢,没有人敢大胆地谈论爱情。而舒婷在这个时候选择发声,勇敢地写下了女性渴望精神独立的心声,女性的人格理想和爱情观,所以一经写出就非常惊艳,令人耳目一新。

其实,这种女性的声音不仅仅在当时可贵,就算放到现在,它抒写的人格理想和爱情观,也是非常可贵,永不过时的。」

「舒婷用她如泉水般清透流畅的文笔娓娓道来,饱满的感情中,也处处闪耀着理性的光彩。这首《致橡树》,不仅仅写了我们要爱什么样的人,更强调了,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这个立意,放到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也正是这首诗令人感到惊艳的地方所在。」

通过这一课,我希望大家明白:爱情对我们的意义,不是对自我的救赎,跨越阶层的手段,有所希图的工具;而应当是,发自灵魂的互相吸引,身处逆境的不离不弃,生命中值得彼此信任、彼此交付的同路人。

希望大家先看清自己的内心,然后再去选择想要的爱情。希望大家今后人生路上遇到的爱情,都是势均力敌的彼此欣赏,而不是因为寂寞,和现实考量下的适合。」

「下课。」

备案号:YXA1P1mO0w6IO59ByxzCPMO2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