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情
出自专栏《宫墙错:步步清风再无你》
我怀着身孕跳进了冬天冰冷的湖水中。
太医们屏气凝神,轻声道,「姑娘确实是有了一个月的身孕,只是寒湖水凉,又是大雪,孩子已经没了……」
李琮微微抬眼,落在了我苍白的脸上。
他像是想笑,却始终笑不出来,眼中似乎有泪,可我看不真切。
听着他嘶哑的声音。
「沈乐阳,你当真连自己的孩子都不放过吗!」
一
大雪纷飞扬扬,我来到宫里不久,就被罚跪在钟粹宫的青石砖上。
没有起因,乐贵人就是看我不顺眼。
宣玉撑着一柄朱红油纸伞,立在我的身侧。
他两肩叠雪,衣衫已经湿透,却固执着替我挡住那刺骨寒风。
雪落成帘,隔开了宫门内的热闹。
我隔着那洋洋大雪,望着一身华服的乐生。
她也同样望着我,娇媚的眉眼在风雪中朦胧不可辩,只依稀看出夹着两分恨,亦情亦怨。
就这样不知道看了多久,背后才传来踩雪声。
随着这声音而来的,是李琮比风雪还寒凉的一句话。
「宣侍卫既然这样清闲,那也不必在乐贵人身边侍奉了,朕调你去掖庭如何?」
掖庭素来是宫中做苦活的地方。
若是单单做活,那倒还不算什么。
可这宫中是人吃人的地方,若真将宣玉调去那里,只怕能教太监们折辱至死。
我偏过头,李琮的眼中是亘古不化的寒意。
我问他,「陛下当真要如此绝情吗?当年你失足落入寒湖,是宣玉舍了性命救了你。」
李琮笑了。
他居高临下地看着我,又像是看着宣玉。
四目相对的那一瞬,我看见他眼中一闪而过的刺痛,可他最终移开目光,看向远处。
「朕已经足够仁慈了。」
偌大的宫道上,一刹,好像只剩下雪落下的声音。
我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四人,最终走到了这样的局面。
谁也怪不了谁,可谁又不是全然无罪。
众人都在这红尘中赎着自己的罪孽,兀自挣扎兀自痛苦,终不可解。
良久,宣玉拂去肩上落雪,同我一起跪在宫道上,轻声道,「谢陛下开恩。」
李琮没说话,他在雪中站了不知道多久,才挥挥手。
身后的太监赶忙上前,架着宣玉离开钟粹宫的宫门。
待到宣玉走后,李琮径直越过我,跨入宫门之中,扶起了行礼问安的乐生。
钟粹宫应当很暖吧。
李琮一进去就脱下大氅,当着我的面将乐生圈在怀中,吻上了她的唇瓣。
软香温玉,好不亲昵。
他看不见乐生眼中的痛苦,只一边挑逗着乐生,一边满怀恶意地望着我。
似乎想要从我的脸上窥得和他一样的苦痛,才会罢休。
可是李琮想错了。
我同他的情谊,早就葬在三年前那一场大雪中了。
那一场如同今日这样大的雪中。
二
同李琮认识的时候,我才十岁。
宣玉从宫中回来,领着一个端正俊美的少年,笑吟吟地同我说,「这是三皇子,刚从山庄接回宫中。」
那时候我不知道,三皇子是因为不受陛下待见,宣玉看不下去他在宫中受人欺辱,这才在太子读完书之后,领着三皇子来我家。
我只知道,我同宣玉一起长大,不欢迎什么三皇子四皇子,便不爱和他说话。
他也不抱怨,总是蹲在将军府的海棠树下,怯生生地看着我。
约莫是日子长了,我又于心不忍,渐渐就邀他一起来玩蹴鞠。
起先李琮不会,我就笑他。
李琮小时候很乖,我一笑,他耳根就发红,却是一句狠话都不敢说。
他不会玩蹴鞠,只能央求着宣玉教他。
李琮学什么都是极快的,只用了三天,我就不是他的对手。
但他那技术显然不太熟练,蹴鞠没进框中,反而砸到了我的腿上。
眼见我要输了,索性躺在地上耍赖,泪盈盈说再也不要和李琮一起玩了。
李琮吓白了一张小脸。
乐生和宣玉就在一旁笑,「她耍赖呢,你去哄哄她,保准就好了。」
少时的我不知天高地厚,胆敢逗弄皇子,指着他的鼻子就说,「你若是背着我在海棠树下跑两圈,我就原谅你。」
李琮比我大两岁,身量却比我高很多,白净小脸涨红一片,就在我以为他要负气离开的时候,他却不由分说地一把将我从地上拉起来,在海棠树下跑了一圈又一圈。
我吓得心口乱跳,脸上却发烫,忙挣扎着要下来,「你这傻子!我逗你玩呢!快些将我放下来!我真要生气了!」
李琮慌慌张张地将我放下来,才笨笨地说,「我,我……」
结结巴巴了个好半天,也没憋出什么所以然,只是余光一直在我身上瞥。
「乐阳……我……」
我又羞又恼,只能干巴巴地瞪他一眼,拉着乐生就走。
乐生笑着对身后的两人喊道,「明日再聚呀!我回去帮你们哄好阿姐!」
临到曲折处,我才回头,就见李琮还盯着我。
他见我回头,又忙不迭地偏过头去,脸上的红晕却还没散去。
我说不出来那时心中为何滚烫,只记得当时是京城四月,芳菲最盛。
丞相府安在,宣玉尚是大家公子,世间第一等。
乐生依旧温柔,李琮就望着我,耳根滚烫通红。
记忆中的年月好像隔了太远太远,落到如今,也都只是一场陈年的雪。
两两相望,皆是梦中人。
三
李琮当着我的面和乐生卿卿我我,没刺痛我,反倒是刺痛了乐生。
他春宵一夜之后,报应就来到我身上。
寒冬腊月的天气,宫女春竹将一大摞过宫衣丢在我跟前,还嘱托让我用冷水洗。
乐生就倚在梅树下,凉幽幽地看着我。
不用说我都知道,这些是她指使的。
我看不懂乐生。
我只知道,她恨我,恨李琮,恨所有人。
见我任劳任怨地洗衣,她径直走到我跟前,舀了一瓢凉水浇在我的头顶。
水是那样的凉,那样的冷。
她语气亦然,带着恶毒。
「你就这样没有骨气?也是,如今你作为我的陪嫁宫女,哪还有什么骨气。还在这坐着干什么?将这些衣物送去浣衣局,半个时辰不回来,午膳就没了。」
从钟粹宫去浣衣局,来回少说要一个时辰,更何况雪天路滑,根本不可能。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我虽已有筹谋,但目前还不是时机,只能抱着那叠旧衣物,去了浣衣局。
大雪仍在下。
京城到了冬日,总是这样风雪交加。
记忆中,我愿意再见李琮的时候,已经到了冬日。
宣玉托乐生来劝我,邀我去湖心亭赏雪。
我本就缺个台阶,一日不逗李琮便闲得难受,能忍到现在全靠几分傲气,自然就欢欢喜喜地去赴了约。
李琮和宣玉立在船头,年岁相当,具是风姿出众,仪表堂堂。
见我来了,李琮快步上前两步,却又识趣地顿住了脚步,语气中却难掩欢喜,「你终于来了!」
我哼了一声,却避过他,到了宣玉的跟前。
那时候我没看懂李琮眼中的黯然,只是拉着宣玉的衣袖,千回百转地娇嗔了一句,「那也不是来见你的。」
可李琮没听懂,只是低垂着脑袋,辨不出来情绪。
宣玉是我们几个当中年岁最大的,他见气氛不对,就笑着让我们一同去饮酒。
那年大雪,几个未经世事的少年,借着湖上千山,喝了一夜的酒。
酒到兴头,便开始说前程,乐生素来恬静只安静坐着。
宣玉志气最高,说要承父业,大庇寒士,广济天下。
李琮看了我半晌,才饮了一杯酒,轻声道,「只愿岁岁今朝。」
他不是太子,也不是受宠的皇子,想来思前想后也只有这么一点薄愿。
可这世间,最难求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丹心如铁,初衷不变。
回去的路上,我与乐生已经困得睁不开眼。
乐生总是端着世家贵女的风范,拘着礼,不愿意睡,但几杯酒下肚,却已经晕头转向。
她脚下没站稳,李琮顺手去扶,一下跌倒了寒湖中。
「李琮!」
风雪迷了眼,醉意一下子全消了下去。
乐生与李琮都不会水,只有我和宣玉。
我想都没想就要往下跳,宣玉一把拉住了我,脱下鹤氅就罩在了我身上,径直跳了下去。
「在这里等我。」
约莫过了一盏茶,两人还没有动静,乐生急得眼泪都掉下来,「阿姐,咱们都没带侍从,这可如何是好。」
正焦急间,李琮探出来一个头,显然是呛水昏了过去,全仰仗宣玉在底下托着。
我赶忙将他拉上来,宣玉却遥遥沉了下去。
我对乐生嘱咐道,「你使劲按压他的胸腹,记得给他……渡两口气!」
乐生傻了眼,来不及多说,我已经一头扎进了湖中。
宣玉没有沉下去,他只是在刺骨寒湖中,捞那枚我送他的生辰礼。
也许少年的情事早就有端倪,只是蒙在友人的亲昵下,模糊了真心,看不分明。
上岸的时候,李琮已经醒了过来,面色清寒地盯着我和宣玉,乐生面颊绯红,不敢抬眼。
这场落水,让我们三人都大病了一场。
宣玉最甚,说是寒气侵体,险些要了半条命,还是丞相府的底子厚,将他救了回来。
病好了之后,宣玉就开始忙了,他爹是丞相,他是丞相嫡子又是太子伴读,功课自然不能怠慢。
宣玉忙起来的那段时日,李琮来将军府倒是勤快。
原先宣玉来将军府时,总会替我和乐生各带一份桂花糕,后来带桂花糕的就成了李琮。
他逐渐替代成了宣玉,立在我的身侧。
但他和宣玉不一样。
我若是想要翻墙出去,宣玉总是会在墙下笑吟吟地接着我。
但李琮会同我一起爬上墙,会同我一起嬉笑打闹,从来不用在乎什么礼节风范。
也许是因为少了宣玉,乐生也便不爱同我们一起放纵。
少时四个人的岁月,也逐渐成了两个人。
宣玉总是听我笑着说李琮,说与他天涯纵马,又说与他醉倒江南,说我们高歌斗酒,又说我们赌书泼茶。
所有他曾陪着我的事情,如今都换成了李琮。
好像不知不觉,陪着我一起长大的人,已经成为了李琮。
笑着笑着,他眼中的光就黯淡了下来。
他问我,「若是李琮向你求娶,你可会愿意?」
那时候他十六岁,站在风口,轻问了这一句。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问,只红着脸点了点头。
我知道,李琮和宣玉不一样。
宣玉似乎是想问什么,可最后他什么都没有说,只温柔地抬手,替我拂开眉间的乱发。
那双手离开我眉间,又顿了顿,才放下了手。
他冲我轻轻笑了笑,终是转过身,沿着那白雪红墙越走越远。
那天之后,我就没有在京城见过宣玉。
听宣丞相说,宣玉去了南山求学。
他本就该去的,却不知为何耽搁了四年,临行前,只送来一封红笺。
少年的字迹已经苍劲有力,写的是:待到红妆日,归来再恭贺。
可惜,我没有等来李琮的红妆。
四
赶到浣衣局的时候,雪已经停了。
那些人见我是贵人身边伺候着的人,也没有说些什么,让我放下东西就离开了。
沿着那条宫道再往西走,就是掖庭。
素来犯了事的宫女太监都会被赶到这里做苦力。
掖庭的朱门大开,宣玉的身影在其中显得格格不入。
正寒冬腊月,他身上只穿了一件白色的中衣,那衣衫很薄,能映出里面深红的底衬。
仅仅一个背影,我就认出了他。
那位曾意气风发地说要承父业,大庇寒士,广济天下的少年,如今正低着头,替宫人们洗着恭桶。
我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却见他适时回头。
那张俊朗清雅的面孔,如今全无血色。
可他还是看着我,遥遥地勾了勾唇。
好像见我还能安然无恙,便已经足够。
我实在受不住,只能在他的目光中,一寸一寸地转过身。
泪水决堤,我紧咬着牙关,乃至走到钟粹宫,才缓和了心绪。
乐生在补觉。
整个钟粹宫一片寂静干冷。
我就坐在檐下,心中刺痛难忍,恍若饮冰吞刃,连身子都发颤起来。
这样的刺痛,在三年前也有过一次。
宣玉走后,李琮也去了西境。
临走前,他给了我一枚同心佩,说是待他凯旋,就来府上娶我。
杨柳依依的春日,他将我搂在怀中,似乎做好再也回不来的打算,那唇瓣距我额头一寸之距,他又顿住,轻轻吻在了我的衣袖。
那眼中眷恋犹在,深情不欺。
他贴着我,轻声喊着我的名姓。
一遍又一遍,一声又一声。
我说好,我等你。
若你凯旋,我风光嫁你。
若你战败,我为你扶棺入京。
李琮是那样坚定地说,「我绝不负你。」
少年的情谊那么真,真到我死心塌地等了他三年,婉拒了无数世家子弟,只为等那一面凯旋的旌旗。
乐生时常打趣我,她总是笑盈盈地说,「阿姐都要等成望夫石了。」
我当然不会让她,扯着她绣的柳叶合心调侃着,「还说我,你不是也有思慕的郎君吗?快说是谁!我好让阿爹给你说亲去!」
乐生慌忙将那香囊藏起来,无论我怎么逼问也不肯说。
问得多了,她也只会叹上一声,说她是庶出,配不上那位公子。
我却不乐意,说沈家的女儿,便是庶出也是要嫁一等一的儿郎。
更何况,她生来貌美,确实是艳绝京城。
这般开解了一番,她才欢心起来,同我一起数着年月,等着我新婚。
李琮回来的时候,确实来了一趟将军府。
乐生一脸揶揄,她说,「阿姐可算是要如愿以偿了。」
我满心雀跃地点头,正说着要在婚服上绣什么花样的时候,李琮出来了。
他没有看见我,原先他总是会看见我的。
可是没有。
他就径直从我藏身的那块假山石面前离开,神情凝重,连头也不回。
我等了三天,也没等来他的求娶。
我对自己说,再等等,总归都等了三年了。
我又等了一个月,他回京一个月,从没来见过我。
我不傻。
自然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不过是君恩如流水,他却怯弱到与我两决绝的勇气都没有。
可我还自欺欺人,认为是我爹故意同李琮说了什么话,才到了如今的局面。
他不止一次当着李琮的面,暗示我与李琮门不当户不对,说我要嫁的是当朝太子。
所以我在书房,和我爹大吵一架。
我问他,「是不是您,是不是因为沈家是太子的人,所以您要拆散我和阿琮。」
我爹默默地看了我半晌,看着我眼眶中始终不肯落下的泪。
最终,他叹了一口气,告诉了我真相。
李琮带兵征战,早已不是的无权无势的三皇子。
西境的兵马他要,我爹手中的兵权他也要。
那日在书房,他将长剑悬在我爹的脑袋上,逼着我爹把兵权交给他。
我根本不敢相信,这是李琮能做出来的事情。
可那些将军府的把柄,就摆在桌案上,是李琮用来要挟我爹交出兵权的东西。
我爹脖颈上的血痕已经结痂,正是一道剑伤。
「乐阳,你难道看不明白吗?这些年他的真心,都是算计。在他的大业中,你不过就是一步棋。兵权已经给了他,他又有来看过你吗?」
桌案上的纸卷被我推翻了一地,漫天纷飞的白纸中,我嚎啕大哭,最终泣不成声。
大雪落了三日,我病来如山倒,连清醒都难。
高烧不退的那几日,药师们都说我熬不过那一年了。
乐生趴在我的床边,连日都未曾休息。
她就拉着我的手,除了眼泪,就是劝慰。
病重那些时日,我做了一夜少时旧梦,有时是宣玉,有时是李琮,有时是将军府那棵海棠。
他明明,明明说得那样动情。
可我错赔了真心,还险些害了我爹的性命。
所有的一切苦痛,我悉数咽在肺腑里,痛不欲生,锥心刺骨。
所有的深情在那场高烧中,悉数成了死灰。
五
我到底还是熬过来了。
因为我还有我爹,还有乐生。
可那场病属实消磨了我太多精力,大多时候,我总是坐在窗边,看着那株海棠。
海棠落了雪,芳菲早消磨。
乐生就在旁边,替我梳着头,声音又轻又柔,好像我一碰就碎。
可我一句话都听不进去。
宣玉是在这时来到将军府,更确切地说,他是跑进了将军府,看见了我,才堪堪止住步伐。
他盯着我,似乎是想笑,但又笑不出来,眼眶一刹就红了。踟蹰了两步,才整理了衣袍,缓缓上前来,轻声道了一句,「好久不见,乐阳。」
我感觉头发一痛,乐生赶忙道,「阿姐……我一时失神了。」
我没有精力多说,无论是对乐生,还是对宣玉。
所以我挥挥手,就让乐生去招呼宣玉,只借故自己体力不支,就要睡去。
宣玉识趣地没来打搅我。
但去了南山一趟,他显然不想原先那样守礼温润,总能隔三差五地到我跟前来。
起初我不愿意搭理他,没心思也没精力。
阔别多年,谁又能一如先前?
更何况他取笑我性子软糯起来,教儿女情长牵绊住了,倒不像少时。
我自然不会让着他,只说他出去游学一番,竟也油嘴滑舌起来。
他一句我一句,唇齿交锋,谁都不让谁。
到最后我都要动手教训他一顿,却被乐生拉了下来,她语气低柔,却带了几分酸涩。
「宣玉哥哥一回来,阿姐话都多了,如此,我倒也能宽心了。」
于是我这才醒过神来。
宣玉不是油嘴滑舌,而是不愿见我这样死气沉沉,故意逗弄我。
那股气骤然从身子里散去,我看着他,轻声说了一句,「多谢。」
宣玉比少时长高太多,眉宇间洒脱俊朗,远比从前通达。可他的神情还是一如从前,只站在细雪中,温温地笑着。
见我愣神,他躬身搓了一个雪球,砸到了我的身上。
我哪里肯让他,顺手就抓了一柸雪洒向他。
那天的雪中,我就追着他,仿佛又回到了少时在雪中嬉笑的时候。
什么都不用想,却什么都还在。
玩累了之后,我一夜无梦,沉沉睡去。
第二日我又发了高热,但药师说这场高烧来的妥帖,把那些陈年的郁结都熬了出来。
病下的那几日,宣玉替代了乐生,守在我的床边。
他替我擦去额间的汗,柔声同我说,待我身子好些,便带我去江南听雨,还可以去西北赛马,还同我说南山有一处十里桃夭,最好春日去。
他说,「你要在春日好起来。」
恍恍惚惚间,我点了点头。
像是应了他的诺,雪化了的那日,我已经大好。
但乐生却不太好。
她总是郁郁寡欢地坐在床边,像是在看我,又像是在透过我看什么人。
最终,她只是问,「你要同宣玉一起去江南吗?」
我不解,「咱们三个一起去呀。」
乐生笑得很淡,更像是嘲讽,她低头望着那香囊看了半晌,才轻轻地应了一句。
「他没有叫上我。」
我愣了又愣,只觉着宣玉这件事办得不地道,正要去宣家理论,却见乐生摇了摇头。
「我本也不爱走动的,长姐出去散散心也好。」
她总是这样,将情谊藏得太深,而我又总是那般,将心思看得太浅。
若她当时多说一句,说她喜欢宣玉,说她要与宣玉成亲,我断然不会那样只身赴会。
可是她什么都没有说。
只是看着我,离开了沈府。
后来我想,也许乐生就是在那一日恨上我的。
六
从回忆里醒来,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冬日天昏的早,乐生和少时一样,不爱掌灯,还是倚着窗沉思。
钟粹宫里只有一株已经枯死的海棠,太监们说要移走,乐贵人不让。
借着月色与雪色,我看见她眼角有泪,她兀自苦笑了一声,才抬头。
看见我孤坐在廊下,她愣了愣,眉间犹有动容,却很快就冷了下来,接着就合上了窗。
李琮是趁夜来的,新帝登基,诸事繁忙。
最繁忙的就是清理太子旧党。
宣丞相家满门抄斩,那日长街上的血流了一地,来往的行人踩着那血泊,走遍了整个帝京。沈家因为送了一个女儿进宫,才勉强保住了宗祠的性命。
他来的时候,照例挖苦我几句,说我当真是既来之则安之,连宫女都能当得这样的得心应手。
他以为我会痛。
其实最痛的时候,早就过去了。
那时宣玉带着我一同去了江南,刚到扬州,便遇见了前来彻查江南总督的李琮。
马上相逢,寸步不让。
他眼中情绪意味不明,却没有一丝旧日的深情。
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宣玉,竟是道了一句,「沈家大小姐果然是有福之人,连丞相嫡子都上赶着来讨好。」
我身上抖得不像话,却要强撑着嘴硬,面露讥讽,「三殿下当年不也如是吗?今日倒是忘了个真切。」
李琮脸上并不好看。
但他更不好看的是看见宣玉身上那一枚御赐的鱼符。
一众随从当即下马,对着宣玉低头行礼。
那是御赐权柄,宣玉奉旨南下,全权接替李琮的职务,调查江南总督贩卖私盐一事。
那时候太子端方贤明,偌大朝堂上,只有李琮能跟他一争高下。
而李琮的心思,众人皆知。
江南水乡最温柔,我身下白马,就那样从他眼前掠过。
他眼中像是淬了毒,死死地盯着我。
许是察觉到了他眼中的阴狠,宣玉慢了下来,同我并肩同行,侧过头劝慰着我,「来时就让你在客栈等我,你偏不听,平白惹了伤心。」
伤心。
怎么能不伤心。
若非亲眼所见,我又怎么敢相信当年信誓旦旦的少年郎,如今能说出这样恶毒的话。
但凡,但凡……他同我解释一句,说他有苦衷,说他迫不得已。
可他什么都没有说,一句话都没有说。
一直往前走了很久,眼眶中的泪才落下来。
我固执抹去,却始终控制不住,直到泪水决堤,我才哑着声,问出来这些日子来的第一句,「为什么?为什么他要这样对我?」
宣玉愣了好久,才从袖中掏出绢帕,替我擦去眼泪。
他眼眶也红了,只是劝慰着我,「也许,他也是有苦衷的。」
再大的苦衷,也掩盖不了事实。
他为了权势,为了江山,负了我。
那年三月,我又一次醉倒在画船之上,看了一夜的江南夜雨。
酒醒之后,忽然看见李琮立在岸上,身后是湖光山色,眼前是茫茫烟水,看不清身影,只觉着好远好远。
可他还是看见了我,一如我看见了他。
也是那时候,我偏过头,忽而对着宣玉说了一句。
「不疼了。」
心死了,就不会疼了。
七
李琮他一身帝王衮服,分明已经是至高无上,却非要如此小肚鸡肠,让我服侍着他和乐贵人的沐浴更衣。
我神色清淡,乐生却一僵。
她的手颤了又颤,到底是没说出来什么拒绝的话。
因为那不是年少的李琮,而是弑兄杀父谋权篡位的李琮。
他就看着我,指尖却摩挲着乐生的脸颊。
我想要说什么,却又觉着各自凄苦。
「怎么?乐贵人,你这位小宫女不乐意?」
这样的情境在钟粹宫很常见,我早就见怪不怪,麻木地走上前替他宽衣解带。
乐生的巴掌,却已经打到我的脸上。
她讥讽道,「你贱不贱?连自己的妹夫都不放过?」
没等李琮说话,她已经自作主张地下了责罚。
「你去宫外跪着,换春竹来伺候。」
李琮许久才说了一句,「就在殿外跪着吧。」
那夜钟粹宫的灯火通明,屋子里暖帐春宵,我就跪在外面看着大雪慢慢落下。
我想,如果当真要赎罪的话——我又做错了什么呢?
宣玉又做错了什么呢?
那会江南事务处理完毕,宣玉又顺路带着我去了南山,回来之时,朝堂已经变了天。
李琮说服江南总督带兵谋反,密潜入京,偌大的京城三日未开城门,什么消息都没传出来。
那时候我和宣玉全心处理着江南的春洪,赈济百姓。
等我们回京之时,城中只有已经登基为帝的李琮和满城的血。
谁都不知道那天死了多少人。
宣相为先帝殉节,临死前将整个宣家托付给了宣玉。
宣玉孤坐了一日,想清楚了退路,决定辞官避世,退隐南山。
他双目发红,问我可愿与他,同归青山。
答案还没说出口,天子禁军很快就闻讯而来,钳制住了宣玉满门。
李琮就那样出现在我的视线中,冷漠又狠毒。
他逼着宣玉对着他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命身侧的小太监,宣读了迟来的圣旨。
宣相殉国被安上了藐视新帝的罪名,满门抄斩。
我不敢相信,宣玉也不敢相信,当年他从宫中领回来的小少年,竟是这样一条毒蛇。
他只是盯着李琮,含恨道,「宣家已经决定远离朝堂纷争,你为何还要赶尽杀绝?」
李琮笑了笑。
他笑起来一如当年,竟然还有几分天真烂漫。
可下一刻,他的眼神就冷了下来。
太监们将宣玉带走,只留下愣怔的我,兀自在风中站着。
我浑身发抖,声音都打着颤,「李琮,如果没有宣玉,便没有今日的你。这么些年,宣玉可有过一次对不住你?」
李琮遥遥地望着我,唇瓣动了动,终是转身。
好像多说一句话,他周身所有的一切都会碎裂。
他没有办法彻底狠心,所以干脆强装镇定。
我不懂,他为何要这样薄情。
直到他的身影走出丞相府,我大喊了一声,「李琮,你为何这样歹毒!宣相已死,你为何还要这样苦苦相逼!」
李琮的声音离得很远。
飘忽不清,分不出里面的情绪。
好像是释然,好像是赴约,又好像是一声自欺欺人的喃语。
他说,「乐阳,你爹已经决定要你送入宫了……与其在这里质问我,倒不如回去问他,怎么会有今天的一切。」
我身形颤了颤,到底说了一句狠话。
「那我宁死不嫁。」
李琮的笑声遥遥传来,带着几分嘲讽,又或者是悲凉。
总归他渐行渐远,未曾回头。
八
我爹回来劝了我三日,说新帝要我家女儿稳固帝位,我和乐生终有一人要入主后宫。
李琮与我有过一段情,还不至于太过难熬。
乐生心思过重,怕是深宫煎熬,容易消磨。
我知道其实没有选择,所以和我爹做了交易,「你帮我救出宣玉,我就嫁给李琮。」
我爹斟酌了许久,才点点头。
但我爹最终告诉我,宣玉不愿意拖累沈家,更不愿意逃命苟活。
我不信。
我爹虽自小没亏待过我,但为了家族门楣,少不得会编些谎话骗我。
我说,「那就让我去看宣玉一眼。」
我赶去大牢的时候,宣玉就坐在干草垛上,一袭囚衣,却掩盖不了他的风华。
几缕日光洒在他苍白的面颊上,他眼睫微垂,闻声抬眉。
死气沉沉的一双眼,再看见我时,蓦地多了几分涟漪。
李琮在弑兄杀父的时候,宣玉在做什么?
他躬身田埂,亲自带着乡野百姓,筑坝修堤,丝毫不顾什么世家大夫的清仪,好几次险些被洪流冲走。
一双手泡得腐烂起皮,可他从未说过苦。
从江南进京城,他带着我走了好远的路。
山洪春水,虫灾草病,却是实实在在地为百姓造福。
我还记得,南山那一场桃花雨下,他白衣胜雪,就站在那里,抬手接了一枚残瓣,望着山下烟火,同我说明年入仕,他已经同太子商讨好如何减徭役,轻税收。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春光无限,落到眼前,只有一张草席,满室伶仃。
我张了张嘴,到底是颤声说,「阿玉,你不能折在这里,你忘了,你要广庇寒士,赈济天下了吗?」
他那么多风华,那么多志向,如何能死在这子虚乌有的罪名中。
宣玉眸中犹有心动,可他定定地看了我一会儿,万语千言,都成了一句。
「我不能拖累你。」
最终,我是失魂落魄地走出大牢。
烈日晴空,可我却觉着那样冷。
事到如今,能救宣玉的,只有李琮。
我兀自立了许久,到底是迈步,往宫城走去。
守门的侍卫们好像知道我要来一样,也没有拦着我,一路目送我去了勤政殿。
李琮在等我。
他应当是很生气的。
可他只是在笑。
「当年你跳入寒湖救他,如今又肯舍下面子求朕,当真是对他情深意重。」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翻这样的旧账,可我知道,这会儿不能顶嘴。
我任由他冷嘲热讽,发泄怨恨,但眼泪还是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李琮神色发怔,他孤坐了一会儿,才走下龙椅,挑起了我的下巴。
那双澄澈的眼眸,如今越发深不可测。
良久,他说,「朕知道了,朕会放过他。」
你看,我与李琮相识多年,便是我一言不发,他都知道我的来意。
默契犹在,灵犀尚存,唯独少了情谊。
我想,我这一辈子,大抵也看到头了。
成为李琮的皇后,守着沈家的宗祠,装傻充愣地度过一生。
合该是这样的。
我认命了。
九
可惜变故还是来了。
大婚的前一夜,我收到了宣玉的一封书信。
他说要带我私奔,只要我不愿嫁给李琮,他可以带我走。
只要我假死离开,不会连累沈家,剩下的他都已经安排妥当了。
我知道宣玉前几日就被放出来,但未曾想他还有这样的想法。
可今时今日,李琮绝非能糊弄之人,我若一走,怕是牵连甚广。
我本想告诉他我的决定,但又传不出去消息,所以我铤而走险,决定亲自去一趟说个明白。
那时我慌了神,没看出那信笺上的漏洞。
月下梢头,有人长身玉立,遥遥站着。
听见动静他才回头,却是一张让我脊骨生寒的面容。
李琮就站在树影里,我看不清他的表情,只情不自禁地往后退了两步。
可身后是禁卫军,根本无处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