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重、不自律、爱幻想高估自己怎么办?

第二,「我该来」;

第三,「我能来」。

而正是「我想来、我该来、我能来」这 3 种底层动机,让一个人在内心深处发生了蜕变,从说出这两个字之前的犹豫、拖延和担心,变成了之后的果决、行动和坚定。

首先,先说说「我想来」。

「我想来」通常会激发出一个人对完成某项挑战的「意义感」,这种意义感让人面对挑战,虽知艰难,却又忍不住想要设法填补差距,跃跃欲试。

就像乔布斯曾对时任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卡利说:你想继续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我一起改变世界?

这句话击中了斯卡利的内心,激起了他潜藏已久的意义感,让他犹如遭遇电击,瞬间形成了一种精神拉力。

这种拉力成功吸引了斯卡利毅然放弃百事,来到苹果,并在 1984 年大卖著名的麦金塔电脑。

「我该来」,则能唤醒自身的义务感,它是另一种动机,是一种推力。

1969 年,心理学家拉塔尼和罗丁作了一项心理学实验,实验人员让受试者坐在一间房间里,期间请隔壁房间一位女性实验人员从椅子上假装摔下来,并发出足够令被试能听到的呻吟。

第一组,被试单独在场,高达 70% 的人前去救助;

第二组,两个互相陌生的被试一起在场,救助行为跌倒了平均 40%;

第三组,由实验人员假扮的「消极救助者」不停对被试说「不用帮忙」,救助概率竟然直抵 7%。

这个心理实验反应的结果被称为旁观者效应(也称:责任分散效应),它是指随着旁观者的数量增加,这些旁观者主动站出来行动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而「我该来」,让自己成为唯一负责人,这就突破了旁观者效应,形成了强而有力的义务感,推动自己有足够的动机去形成行动。

「我能来」,强调了自己的信心感,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相信,这种相信是一种自信动机。

因为相信,所以行动;因为行动,所以成功的概率就会随着行动次数的增加而提高。

「我能来」,看似短短 3 个字,但在内心发出这个声音的时候,一个人就会立刻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信心感」,让他感觉自己有能力完成目标,让行动公式成立,让行动不断出现;而不断地行动,最终保证了事情达成的高概率。

你可能会说,「我想来」、「我该来」、「我能来」,听起来都挺有道理的,但具体遇到事情的时候,我到底该怎么做呢?

罗辑思维 CEO 脱不花说: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赢。

NLP 创始人卡梅隆·班德勒更是说过:一旦你认同和接受了某件事情该去做,那你就会开始忽略自己是否可以做,大脑会自动开始思考如何做?

所以,答案大道至简,显而易见,在犹豫的时候,在困境的时刻,在别人踟蹰不前、前瞻后顾的当下,拥有领导者思维的你,可以直接说:我来!

哲学家是一个智慧的群体,在这个群体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从容和淡定。他们很少会因为急迫、焦虑的情绪消耗自己的心理能量,因而浪费大量时间而不自知。

所以,这条关于「哲学家思维」的回答,主要会和你分享哲学流派中最入世的主张之一:斯多亚主义。并且和你详细说说斯多亚主义最重要的五种心法。希望你通过掌握这些心法,能持续保持一个不焦虑、不急迫的心理状态。

我相信,你一定是对自己有一定要求的人,而每一个有志于不负此生的人又难免对自己有一定里程碑式的要求,比如说:

25 岁前成为主管,30 岁前成为经理,35 岁前成为总监,40 岁前成为总经理或者副总裁。

不过一个不得不直面的问题,那就是生活它并不是网络游戏,晋升曲线也从没有谁规定过必然是线性的。

所以,很多时候,越努力换来的不一定是越幸运,越努力可能越让人陷入焦虑。

你可能会问,焦虑和拖延有什么联系呢?

焦虑的心态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更在意外界评价,而正是由于在意外界评价,所以他们会更期望自己的交付能趋于完美;对于完美的追求会让人持续地在细节中纠缠,迟迟无法迈开行动,无法迈开行动不正是我们所说的拖延吗?

不仅如此,拖延会导致来自外界评价的压力愈发增强,这就会让焦虑者陷入一个因增强果,果又反过来增强因的负向增强回路。

不过你可能注意到身边有这样一类人,在他们身上,你看到的不是假装出来的平静,他们似乎真的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些人面对领导上司既不谄媚,也不蔑视;

这些人看待升职加薪既不急迫,也不佛系;

这些人对待赚钱致富既不焦虑,也不狂妄。

这些人是不是引起了你很大的好奇:到底要怎样,才能也像这些人一样,成为一个追求事功,又不急迫、焦虑的人?

是的,我给你的答案是:成为一个斯多亚主义者

什么是斯多亚主义?

斯多亚主义,在一些地方,也被称之为斯多葛主义,它是古希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流派,与柏拉图的学院派齐名,同时也是古希腊流行时间最长的哲学学派之一。

作为斯多亚主义者,奥勒留崇尚的斯多亚主义的主张是:尽人事、知天命,以宁静内心推崇理智、勇于担责、诚意正义、格物致知。

听到这里,是不是让你想起了王阳明的阳明心学?

是的,中西先贤在「道」的追求上可以说一脉相承,融汇贯通。

但斯多亚主义更强调坦然和沉着,无忧也无惧地积极入世。

这种主张不是与世无争,更非佛系,而是追求内心宁静的同时也要要有所产出,力求结果导向。

这可不正是每天我们这些担心项目延期、回款不足;焦虑升职无望、加薪无门的职场人士迫切需要的一种状态吗?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斯多亚主义者呢?

为了成为一个追求事功又不急迫焦虑,能定期有所交付的人,斯多亚主义者有五个重要的心法:

第一个心法:情绪软垫

和纯粹乐观主义者不同,他们总是盼望事情会朝向最一帆风顺的方向演进,但却屡屡遭遇滑铁卢而陷入自怨自艾。斯多亚主义者总是先去假设最坏的情况,这种假设的步骤能为惨烈的现实减震,为自己铺上一层厚厚的情绪软垫。

比如如果一个公司经营情况不良的时候,组织里的气氛必然会十分压抑,因为人人都会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被「优化」的人员。

我的一位前同事曾经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不过有一天,这位同事对我说自己「想通了」,虽然她在此之前无比焦虑。她说:最坏的情况无非自己合同期到期不再履约,而她所在的公司在行业内还算比较正规,所以就算被汰换了,也至少会被赔偿 n+1 的薪水。

有一天,当她发现自己既然最坏的结果也能接受了,那每天上班也就不再感觉喘不过气起了。几个月后,这位同事不仅在此期间持续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并且还获得了结果:在国内顶尖公司拿到了 offer,薪水也获得了可观的涨幅,这一定不是一个急迫、焦虑、病急乱投医的人可以如此从容达到的境地。

第二个心法:影响圈

史蒂夫·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 7 种习惯》中抛出过「关注圈」和「影响圈」的概念。「关注圈」是指你只能关注,却很难去影响的事情,比如美国总统大选、你所在行业的兴衰等等;而「影响圈」则是你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的内容,比如今天早上把一个 ppt 做完,明天和客户签下合约。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也曾有一句著名的祷告文,这句祷告文只有三句话:

请神赐予我宁静,接受我所无法改变;赐予我勇气,改变我所能改变;赐予我智慧,让我分辨两者的不同。

斯多亚主义者的主张比这句祷告文早了 1500 多年,比柯维的 7 种习惯更是早了 2000 多年,但他们都深深地理解并践行对无法控制外物的焦虑,而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身上。

比如一个持有斯多亚主义的销售,他会认为:

个人业绩提升不上去,我就多找项目,扩大销售漏斗,用数量去抵御产品竞争力不足、转化率低的特点;

公司高层目光短浅,我就寻找外部机会,谋求其他发展机会;

行业落寞我虽然不能改变,我就业余时间学习新技能,先做个斜杠青年,然后再伺机跨行业完成转型,实现跃迁。

就像斯多亚哲学家艾比克泰德曾经说的那样:普通人试图改变世界,斯多亚主义者试图改变自己。

第三个心法:活在未来

许多人都有一个习惯,总是会说:「哎,如果当初怎样怎样就好了」。

可是,过去早已成为既成事实,面对翻撒的牛奶,流再多眼泪也无济于事。

斯多亚主义者则是活在未来的人,他们就像我们在之前回答里讲的那样,他们会邀请未来的自己来营救现在的我。

第四个心法:克己

除了假想最糟糕的情况会发生为情绪减震,斯多亚主义者为了获得勇气、意志力以及任何想要拥有的卓越品质,他们会真正地假装最坏情况已经发生去生活。

2020 年初,一部纪录片《富豪谷底求翻身》刷遍了朋友圈。

55 岁亿万富翁格伦·施蒂姆隐藏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仅仅带着 100 美元现金和一辆小卡车,把自己投身到陌生的宾夕法尼亚周伊利小镇。

他要在最糟糕的现状中,用 90 天的时间创造一个估值 100 万美元的企业。

最开始,为了节约开支,这位亿万富豪不惜每晚睡在卡车里,做义工去换一顿午餐。这个阶段他和绝大多数人一样,依靠出卖个人劳动力获取收入,积攒了 1200 美金。

第二阶段,格伦利用自己的认知和阅历,找到了一家马上就要歇业的二手车商,通过低买高卖,转售了一辆丰田和一辆凯迪拉克汽车;依靠信息不对称,从 1200 美金迅速赚到了将近 10000 美元。

第三阶段,融资行业出生的他瞄准二手房倒卖,他使用金融杠杆,不仅以极低的首付拿下一套内部破烂不堪的二手房,接着马上找到一位装修老司机做翻新(通过谈判约定售出后给予薪酬,通过银行贷款获得住房装修费用),以 85000 美元售出,获得 40000 美元纯利。

而从第二阶段开始,格伦就已同时布局,招募志同道合的伙伴,以 0 元薪资,共同策划和创立以烧烤与啤酒为主业的餐饮品牌 Underdog BBQ,并在伊利小镇的烧烤节上以令人无法拒绝的美味一举成名。

格伦把自己置身于最糟糕的情况,却又从谷底绝地反攻。虽然创业过程一会儿这里掉链子,一会儿那里的团队成员情绪崩溃,但通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格伦仅以 90 天的时间换来了专业的团队、可供开业的资金和当地的良好口碑,最终在专业投资人士的评估下,获得了 75 万美元的估值。目标基本实现!

第五个心法:复盘

追求事功,三省吾身一日皆不可放松。

今天我收获了什么?今天我感恩什么?今天我有没有犯以后不该再犯的错误?今天我抵制住了什么诱惑?今天我的实际结果和目标有多少差距?

斯多亚主义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通过不停反思,就仿佛变成了一个每天都在迭代升级的 app。

依靠反思,孔子的爱徒颜回「不二过」,从不犯相同的错误;苏格拉底也说:未经反思的生活不值得过。

不断反思,你的战斗力会在战斗经验的积累下不断提升,你能真正的把经验内化成能力,去获取任何你想要的结果。

我们说,「道」的部分是我们的 A 计划,整个 A 计划是我们对于自己内心世界塑造的过程,整个塑造的过程就仿佛你是一艘船,你在为一次远航做准备,这些准备工作分别是什么呢?

我们把它拆解为五大思维模型。

模型一,第一步思维,理解目标:一艘船如果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那么任何风都是逆风。

第一步思维假设你想要出发但迟迟没有迈开行动,而迈不开行动的根本原因是你连自己想要去哪里都还没搞清楚,而当你好不容易搞清楚之后,却由于以往对自己过低的自我评价;又或者因为已经拖延久了,刚开始时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让你去跨出较大一步的行动。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第一步思维给了你一个范式,这个范式分为 3 步:

第一步,确定具体目标;

第二步,穿越到未来,「回忆」你达成目标前的第一步行动是什么?

第三步,践行这第一步,然后一步接着一步,直到连点成线。

模型二,复杂性思维,理解心态:一艘船如果没有配备救生艇,那么船员的心态必然是脆弱的。

复杂性思维解决的正是内心脆弱的问题,让你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让复杂性程度逐渐高起来的你更少概率发生情绪溢出,更不容易受到外在事物所造成的精神冲击。

如何建立自己的复杂性,我也向你提供了两种具体可落地的方案:

方案一:逐步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斜杠青/中年;

方案二:为自己准备至少一个 BATNA。

同时,在此过程中结合「第一步思维」,使用「连续追问法」,直到找到可以 24 小时内能立刻去做的具体事情。

模型三,不讲理思维,理解情绪:一艘船如果没有灵活转向的舵,那么任何暗涌、礁石都可能耽搁它的前行。

不讲理思维解决你遇事时的瞬时情绪,让你用转变后的情绪影响你的后续行动,使你轻松绕开不必要的坑,从容前行,我为你准备了「ABCDE」策略:

A,是 Activating event,是一件事情发生了,而且通常是一件不太好的事儿;

B,是 Belief,是你的信念,这里也就是说你最初的本能想法;

C,是 Consequence,是这件事情在你的信念加工下,你情绪反应的结果;

D,是 Disputation,是你对先前 Belief 信念的反驳

E,是 Exchange,是通过反驳了原来信念后,交换出了新的情绪反应结果。

模型四,领导者思维,理解困境:一艘船如果没有一个船长,那么任何困境都可能让它踟蹰不前。

领导者思维可谓大道至简,只有简单的 2 个字:我来,却能引申出「我想来」、「我该来」、「我能来」。

「我想来」激发「意义感」;

「我该来」带来「义务感」;

「我想来」则让人有「信心感」。

这三种感知,都能有效激发心理能量,促使个体填补差距、克服旁观者效应、让行动不断出现动机。当你不再犹豫地能说出「我来」,领导者思维便从此刻伴随你左右。

模型五,哲学家思维,理解焦虑:一艘船如果没有一个航海导航系统,那么任何大小不顺都可能让人急迫。

哲学家思维解决的正是你绵延的焦虑和急迫,用五步心法将你调整到坦然的状态:

心法一:情绪软垫;

心法二:影响圈;

心法三:活在未来;

心法四:克己;

心法五:反思。

当你有了这五个心法,你就有机会触摸所谓「追求事功,如如不动」的境界。

现在,你已经为本次远航做好准备了,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解开缆绳,奔向大海。所以接下来的回答我们将由「道」入「法」,我会帮助你从初段修习到九段,让你斩断源头,把拖延反复发作的几率降到最低。

在开始之前,我认为很有必要对这九个层层递进的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初段-蜜区:如何找到天赋使命,让你有目标地自律。

在道的阶段,我告诉你,你需要一个目标,有些人通过摸着石头过河,幸运地找到了。但可能更多的人虽然死磕了自己,却由于不得法,依旧没有寻觅到这个目标。所以在初段中,我会教你一套核心范式,通过运用这套范式,你大概率就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天赋使命、人生目标。

二段-烂头:想太多却动不了?开始比深思熟虑更重要。

找到自己的天赋使命、人生目标后,你要开始迈出步子了。我知道你的第一步很可能会迈得特别忐忑,所以我会和你分享为什么「烂头」重要,这会让你从容不破,充满自信地开始。

三段-跨墙:只用一招,教你顺利翻过「懒癌」的高墙。

跨墙是一种心理学技术,这种技术克服的是你内心深处的心理阻抗,你要学会用套路来套路自己,一旦你掌握这种套路,你会发现原来坚持原来也不是那么难嘛。

四段-控制:想要干劲十足?思考慢下来,行动才能快起来!

有一句话你一定听过,叫做:慢慢来,比较快。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反常识,却说出了一个人个人发展、个人成长最重要的本质,你只有真正地理解和开始践行这句话,你后续凶猛地成长才不靠运气。

五段-复盘:每晚 19:50 的自省时刻,战胜内心的懒惰小人。

人人都知道复盘重要,但很多人却不会复盘。为什么你进步总是那么慢?为什么你总是没法坚持复盘?为什么你复盘的效果不尽人意?在五段-复盘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六段-上瘾:轻松构建「自律上瘾机制」,不再输给诱惑!

熟悉我的小伙伴可能知道,我出版过一本销量还不错的书叫作《行为上瘾》,行为上瘾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如何把「瘾性机制」拆解出来,然后用在任何你想要刻意练习的项目上。与此同时,学习又是一件非常反人性的事情。所以通过使用《行为上瘾》里的方法,你就能把「学习」和「上瘾」做到很有效的结合,然后构建出你自己的「自律上瘾机制」,这种机制将在很长时间里让你的大脑在愉悦中获得学习成长。

七段-KR:巧用关键结果,带给你迅速完成计划的动力

七段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 OKR 技术,只可惜这套来自英特尔,被谷歌、领英推而广之的有效技术被很多国内企业用歪了。在这条回答里,我会向你分享纯正、有效的 OKR 技术,然后把这套技术用在你个人身上,帮助你有章法地,仿佛看到进度条似的,获得肉眼可见的一步步地提升。

八段-4 步法一次把事情做到位,不再因「畏难」拖延

这是一套可以帮助你达到任何目标的方法!是目前国内互联网大厂高管们普遍推行的一套方法论,甚至不少大厂、很多牛人还专门使用这套方法建了「践行机制」。你想象一下,当几乎所有同事,当你每天都在使用同一套达成目标的 4 步法,以「上下同欲」、「日拱一卒」的力量去推进某个目标,这种力量有多可怕?

九段-复利:不做无用功,帮你无需拖延,跳出低效勤奋的怪圈

讲真,许多人陷入低效勤奋真的是没有「复利」意识。而在这条回答中,我不仅会训练你的「复利」意识,还会指导你如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落地使用好「复利」意识,把意识这种虚拟的思想,变成实实在在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结果,甚至在你的同事还在加班加点的时候,你就已经可以在群里丢进你的可落地方案了。

备案号:YXA1KgnaDrDFRPY9yRecQxlP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最新
最旧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