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开始读书计划,如何选书?

出自专栏《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

提高信息敏感度 ①

30 岁之前读 300 本书

喜欢读书的人从初高中开始,直到 30 岁,大概会读 800~1000 本以上的书。

在 13~29 岁的 17 年中,如果每个月读 4 本书,那么一共会读 800 本书。而如果每个月读 6 本书,那么一共会读 1200 本书。从我自身的读书经历来看,从小学高年级到初高中,我每月会读 4 本书,而上了大学之后,我要求自己必须每个月读 10 本书以上。到现在,我已经读了 1800 本书。

或许我是因为喜欢读书,所以才能够读如此多的书。但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社交网络和游戏的影响,从学生到 20 岁左右的年轻人这一人群中,不读书的人在不断增加。

我一年会举办十几次演讲,有很多机会接触大学生和 20 多岁的年轻人。每次接触这类人群的时候,我都会问他们到目前为止一共读过多少本书。有很多人都回答只读过不到几十本的书,这让我感到十分震惊。

我认为他们的阅读量不可能这么少,于是又再次询问了一遍,才知道他们并没有说谎,也没有虚报。也就是说,现在的年轻人正在逐渐失去读书这一习惯,也根本没有时间看书。

读书这一习惯的消失,是网络环境形成之前的电玩时代就开始出现的事。

我最近也听到这样的故事:「我今年 42 岁,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玩掌机游戏,后来又出现了电视游戏机,我还没来得及了解读书的乐趣,就完全沉迷于游戏机了。」

确实如此,结合我自身的读书经历来看,阅读量并不是减少了 5%~10%,而是早已减少到几分之一以下。

不读书的人在不断增加,其原因就在于有很多人没有感受前面提到过的读书的好处。

总体来说,不读书的人:

  • ① 知识量匮乏,无法学到新知识。
  • ② 视野狭窄。
  • ③ 无法接触深奥的知识。
  • ④ 无法体会他人的心情和苦痛。
  • ⑤ 无法掌握沟通能力。
  • ⑥ 不能有效激发想象力,思维僵化。
  • ⑦ 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低下。
  • ⑧ 无法完成工作。
  • ⑨ 没有干劲。
  • ⑩ 没有让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情。

当然,并非只能通过读书才能做到上述这些事,但是想要在短时间内有效吸收知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读书是唯一切实有效的方法。

正因如此,从古至今读书才一直备受人们推崇。人们常用「他饱览群书」「她是一个非常喜爱读书的人」这样的话来称赞一个人,将读书看作一件非常有益的事。

30 岁之前即便读不到 500 本书,至少也需要读几百本。比如想要以读 300 本书或 300 本以上为目标的人,我建议最好一周读一本书。

有很多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越是阅读这样的书就越是能够让自己成长,因此一定要多花时间阅读这样的书籍。

一半商务类书籍,一半小说

我认为,在阅读的 300 本书中,一半应该是商务书籍,如能够提高专业技巧、给思维带来启发,以及科学技术、社会、历史等内容的书籍;另一半则是小说。

阅读小说也非常重要,因为无论是恋爱小说还是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我们都能够通过了解其他人的人生和想法来丰富我们的经历,从而变得更加成熟。

在第一章中我也曾提到过,我将这样的事称为「让心智变得成熟」,从中学时代开始,我就非常喜欢阅读让我增长心智的书籍。

「让心智变得成熟」指的是通过了解他人的苦痛,理解与自己的想法完全不同的人的思维方式,从而增强我们的感受力。

换句话说,所谓「心智成熟的人」,在我看来就是那些心胸宽广的人、器量大的人、能够理解他人心情的人、具有人格魅力的人。我认为这样的人在工作中都是十分优秀的人才。这是在掌握领导能力上不可或缺的要素。

所谓领导能力并不只是体现在升职这件事上。在社团,或者与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开展项目,又或者和他人一同行动时,如果有一个人具有出色的领导能力,那么整个事情就会进行得很顺利,也能够获得很大的成功。

迄今为止,支撑我阅读如此多的书籍、让我有巨大动力的正是「让心智变得成熟」这一关键词。

提高信息敏感度 ②

完成读书目标后,继续坚持读书

完成 300 本的读书目标后,我建议大家可以按照一周读一本、一月读 4 本、一年读 50 本的进度坚持读书。

与工作有直接关系的书、有关人际关系方面的书、与兴趣爱好有关的书等,有很多书籍都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技巧和沟通能力,还能让我们的感情变得更丰富。仅依靠网络上收集到的碎片信息是无法获取这些知识的,因此即便再忙碌的人也应该每周读一本书。

为什么一周要读一本书呢?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书的价值是无限的,所以我们应该保持长期的阅读习惯。我们可以尝试训练自己在 1.5~2.5 小时内读完一本书。这样一来,就可以确保每周的读书时间。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很忙。但即便有人认为自己的工作非常忙,实际上也是能够挤出一定时间的。

很多人缺少的并不是时间,而是内心的充裕,所以才会无法静下心来阅读一本书,但如果能克服这种心理,一周读完一本书,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大家可以尝试我在第二章中介绍的「召集书友一起读书」的这个方法。

所谓良性循环,是指通过读书增长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或者提高问题意识,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一来,工作也会更加顺利,也就会有更多的空闲时间用来读书,梦想也会接连地实现。

越是优秀的人,越是会有意识地创造这种良性循环。建议大家认真思考如何创造这种良性循环。

提高信息敏感度 ③

使用谷歌资讯收集信息

平常积极地收集信息,就可以迅速找到应该阅读的书籍。比如,经常在网络上收集有关机器人、人工智能或是环境问题的信息,就能够发现当前的问题是什么,今后将会发生怎样的事。

这样一来,当有这些领域的书籍上市时,我们就能快速判断出必须阅读的书籍,以及不需要阅读的书籍。在当今社会,介绍同一领域的书籍可能会多达几十本,所以提高这种敏感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关收集信息,有以下几个要点:

1.使用谷歌资讯

想要没有遗漏地阅读感兴趣领域的相关信息,我强烈推荐大家使用谷歌资讯,只要在网络上搜索就能立即找到(完全免费)。事先在谷歌资讯上输入相关领域的关键词,该系统就会在你指定的时间,推送所有包含这些关键词的新闻。我设定的时间是早上 6 点。

与信息整合工具不同,谷歌资讯并不会根据你的浏览记录来随意整合信息,所以不会遗漏任何相关报道。但是,在使用信息整合工具浏览报道时,会发生非重要信息的推送不断增多的情况,要注意这一点。

只要大致浏览谷歌资讯每天早上推送的信息,就能够掌握这个关键词相关领域的动向。谷歌资讯还可以设置推送新闻的语言,我本人设定为日语和英语两种。

作为范例,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个人的谷歌资讯中的关键词。由于工作关系,我和许多企业都保持着合作关系,所以会经常关注下面这些关键词。

如果时间充裕,我会仔细阅读所有推送信息中最重要的几条。具体来说就是打开谷歌资讯每天早上推送的邮件,从上到下浏览所有信息,找出我最关注的新闻。如果报道中介绍其他相关新闻或该博客的信息历史排行、热门文章的话,我也会逐一阅读。

如果其中介绍了我比较关心的新闻,或者有我比较感兴趣的历史文章,我也会阅读。

「原来这两件事有这样的联系」「竟然有这方面的报道」,连锁式地不断扩大阅读范围,这会让人感到相当兴奋,就好像在挖掘宝藏一样。

虽然报道中介绍的事件也十分重要,但是该博客中的历史文章也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所以也应该阅读。

由于我的阅读时间有限,因此只能在短时间内阅读具有重大意义的信息。如果一个人对于信息的敏感度很高,那么其他的能力也会十分出色,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的文章。

然而,我们在运用这种方式阅读时,需要注意一点。

如果在看一篇报道时被该报道中引用的文章所吸引,应该立即去看这篇文章。以我的经验来看,如果坚持读完眼前的这篇报道,当初阅读时的兴奋感也会大大降低。

这大概和「想吃的时候才最好吃」是相似的感觉,请一定珍惜「好棒、棒极了、太棒了」 这种感觉,它往往会带来巨大的收获。同时,注意力也会提高,这样能够立即加深对在 10~15 分钟内调查的课题的理解。

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可以大致浏览推送的信息的题目。即便只是阅读谷歌资讯每天推送的信息,也能够保持对于含有该关键词的信息的敏感度,因此能够迅速判断应该阅读哪些相关领域的书籍。

即便大家无法像我一样输入如此多的关键词,综合考虑工作和职位上的需求,应该也需要 40~50 个关键词。我在后面会具体讲解应该如何处理这些信息。

2.每天早晚各花 30 分钟在家阅读相关报道

如果因为要阅读这些信息而失去了读书的时间,那就是本末倒置。我建议大家在早晚利用 30 分钟的时间在家阅读这些报道。

之所以要将时间限制在 30 分钟,是因为在浏览信息时会收到网络上推送的无数不相关的信息。如果不事先限制阅读的时间,就会一直忙于阅读信息。预先设定好每天早晚各花 30 分钟阅读的话,就能够实现优秀的文章通读全文、其他的文章只看标题这种张弛有度的阅读方式。

之所以要在家阅读,是因为在办公室阅读的话会被会议、商谈等事情打断,无法专心阅读。并且,如果你在浏览网上新闻的时候,恰巧被悄悄走来的上司看见,他就会认为你在偷懒。「你看起来很清闲啊,帮我把这件事处理一下」,像这样会不断分派新工作给你。

3. 使用家中的电脑和大屏显示器来阅读

另外,我建议大家不要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浏览信息,要尽可能地坐在书桌前,将笔记本电脑连接到大屏显示器后再收集信息。这样可以同时打开多个窗口,不会遗漏任何信息,同时也省去了切换窗口的时间,能够大幅提升效率。

购买 22~24 英寸宽的显示屏只需要花费 1.3 万 ~1.5 万日元,考虑到它的使用效果,我十分推荐大家购买。

简单介绍一下,图 5-2 是我在家中使用的大屏显示器,图 5-3 是我在办公室使用的显示器。

4.订阅 4~5 个电子杂志

不同的电子杂志会持续推送很有价值的信息。我经常阅读的电子杂志有《日经商务在线》《钻石在线》《东洋经济在线》等杂志。

我经常通过这些电子杂志上的介绍,了解并购买了很多自己需要的书籍。

5.充分利用 Facebook 的时间线

在 Facebook 的时间线中经常能够看到有关精彩书籍的介绍。通过 Facebook 的时间线还能够看到同一个人发表过的所有文章,如果是值得信赖的人,并且文章也是和自己有兴趣的领域有关的内容的话,也应该去积极阅读这个人的文章。

如果觉得有些博客的文章在内容上有不妥或存在争议之处,那么接下来他人对于该博主所发表的文章也会持怀疑态度。由此看来,发表在社交网站上的文章是否能够展示一个人的真才实学,这一点经常处于大众的审视之下。

6.积极参加各类展会、研讨会,收集各类信息

如果只是单纯地收集网络上的信息,就会失去接触不同类型的信息的机会,有时也会难以判断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信息,什么是紧急的信息。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该每月参加一次展会。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投入一些费用参加展会,会有很大的收获。

阅读谷歌资讯推送的信息、电子杂志信息,以及 Facebook 上的文章,并加以整理和分析后,自然就会找到自己要读的书籍。

并且,参加展示会和研讨会,不仅可以提高对于信息的敏感度,还能够不断发现帮助我们提升个人能力的书籍。

另外,有关收集信息的方法,我在《零秒工作》这本书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如有兴趣可参考这本书中的相关内容。

提高信息敏感度 ④

问题意识打造高深见解和洞察力

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最关键的是对一切事物都要持有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针对工作和公司的状况、公司所属的行业的动向、技术和法规的动向、日本社会和经济、世界的发展趋势、战争和恐怖袭击、环境问题、粮食问题等事项,不断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状,这样发展下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及我们个人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等问题。

只要持有问题意识,就几乎不用追究其性质。 即使相关的问题意识并不深刻,但在针对一个目标已经做好了准备时就能朝着目标不断深入探究,抓住其本质。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在平时就经常思考「待机儿童①」的问题,就应该能像下面列举的要素一样不断深入地挖掘问题点:

  • ① 有很多女性在工作,但幼儿园却很少,为何不能增设幼儿园?
  • ② 增设幼儿园会花费大量的资金吗?
  • ③ 增设幼儿园后,会有足够的幼师上岗吗?
  • ④ 成为幼师的途径并不是很多?
  • ⑤ 是否会导致麦当劳、吉野家等快餐行业缺少人手?
  • ⑥ 餐饮店的工作和幼师的工作有很大差别。
  • ⑦ 幼师的工资只有 10 万日元,这是事实吗?
  • ⑧ 如果情况属实,应该给幼师合理的待遇。
  • ⑨ 但是国家每年都会给幼儿园大笔的补助金。
  • ⑩ 是否有人不希望增设幼儿园?

即便是经历尚浅、缺乏自信的人, 只要持有问题意识,都能不断取得巨大的提升 。坚持不懈地读书,不断加深见识,在与人交谈时也能够让对话变得更有意义。没有丰富的经历,没有自信——这样的问题也不再会是问题。

根据自身的问题意识,坚持读书,积极与他人讨论,就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且增强自信心,个人的能力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相反,如果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己没有关系,没有任何兴趣,最终会导致思考的停滞,也无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眼界也会变得狭窄。我们一定要尽力避免这样的状况发生。

从我自身的经历来看,我在大学时代到二十多岁的这个年龄段中有着十分明显的阅读偏好,那就是对政治、经济、社会、国际类问题丝毫不感兴趣。这或许也是很多理工类工程师的共同特点吧。

与其说是不感兴趣,更应该说是避而不看。然而,我在问题意识的驱使下采取行动时,却自然地加强了对下列问题的关注:

  • ① 为什么很多人会患有抑郁症?有没有方法能够预防抑郁症?
  • ② 为何家长会对子女过度保护、过度干预?为什么家长会过度关注子女?
  • ③ 如果父母对子女实施家暴,那么其子女也会有家暴的倾向,怎样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
  • ④ 导致日本人英语很差的最大的原因是他们羞于开口。
  • ⑤ 日本以外的国家的人民是否只是将英语视为一种沟通工具?
  • ⑥ 为何会出现「伊斯兰国」?中东问题的本质又是什么?
  • ⑦ 为何产生宗教?宗教的利弊又是什么?

如果有一定程度的问题意识和关注,就能够很轻松地找到相关信息。在阅读相关信息时,立刻在网络上购买文章中推荐的书籍,或者在书店中快速地找到相关领域的书籍。

理工科领域的人士对于政治、经济、社会科学类的问题几乎不感兴趣。相反,人文科领域的人士对于科学、技术、工学也没有很高的关注度。其实,这样会失去很多学习的机会。我建议大家一定要主动去关注自己之前并不关注的领域,比如可以去书店中看看从未去过的书架上的书,或许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提高信息敏感度 ⑤

阅读优秀作家的全部作品

作家分为十分优秀和并不是特别优秀两类。有些作家的书很畅销,但作家本身并不是十分优秀的人。有些作家的书销量一般,但是本人却十分有魅力。

我认为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点:

第一,畅销书未必都是好书。一本书是否会成为畅销书属于无法预测的事,在畅销之前完全不能预知其结果,畅销后也只能获得这类书大概很受欢迎这种结论。

书店的空间有限,所有可利用的空间都摆满了书。每天也会有大量的新书被送往书店,销量不好的书一般会立即退回给出版社。

但是,就算出版社请求书店再摆放一段时间,可如果没有将书放在显眼的地方,也就很难被人注意到。另外,放在书架上的书其实也很难被人发现。那么书店的店员按怎样的标准摆放新书呢?据我了解,店员主要是根据该作家之前出版的书籍的评价,其他店铺的销售业绩,以及作为专业人士的判断来决定如何摆放新书。

第二,是看作家是否和自己兴趣相投。如果一位作家在作品中展现的内容与我的问题意识、所处的环境以及当前觉得困扰的事情等情况有相似之处,那么这位作家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位好作家。这位作家的作品中的每一句话都会打动我,甚至会引发我的意识和行动的改变。

遇到这样一位作家可谓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我起初在小松公司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师。那段时间我阅读了大前研一先生的全部作品,受到了很大启发。我最开始阅读了《企业参谋》这本书,后来我阅读了他当时出版的全部作品。在那时,我并不了解麦肯锡公司,只是觉得阅读大前先生的作品让我受益匪浅。

后来,我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在回到日本的一年后,我收到了麦肯锡公司通过猎头发来的邀请。我因为读过大前研一先生的书感到深受启发,就毫不犹豫地决定进入麦肯锡公司工作。由此可见,大前先生的书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力。

根据我自身的经历,我建议大家遇到优秀的作家,就一定要阅读他的全部作品。任何作家的作品都会有好有坏,但并不会有太大的差距,为了不错过任何一本好书,我们应该尽量阅读同一位作家的所有作品。

在前文中我曾提到一个作家的作品只要阅读 2~3 部就足够了。但是,当我们不是以兴趣和教养为目的,而是想要将一个人的想法和意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时,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深入阅读这位作家的全部作品。

那么应该从哪里开始阅读一位作家的作品呢?我认为如果因为这位作家的某部作品而感到佩服和感动,那么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尽情地阅读其作品。每个人的状况和需求都有所不同,可以自行决定阅读的顺序。

例如,我在阅读彼得·德鲁克的作品时,先是阅读了《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这本书后感到深受启发,接着又阅读了《管理的实践》《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德鲁克全书》《卓有成效的变革管理》《创新者的条件》《下一个社会的管理》这几本书。

另外,我阅读司马辽太郎的《坂上之云》时颇为感动,接着阅读了《龙马来了》《国盗物语》《燃烧吧!剑》《花神》《新史太阁记》《恰似飞翔》《项羽和刘邦》《峠》《活在世上的每一天》这些书。

这就好像在中学或是图书馆里偶然发现了一本自己喜爱的书,之后就不断地借阅这位作家的作品。

小说姑且不谈,如果发现能够对自己的人生和工作提供直接帮助的作家,那么只要阅读一定数量的这位作家的作品,慢慢地就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这位作家的思想。不仅要用大脑去理解,甚至要用身体感受作家的想法。阅读到这种程度,就能够掌握所有想要知道的信息,就会充满自信,到这个阶段后就可以暂时不用阅读该作家的书了。

当然,随着时间推移,工作上的立场会发生改变,自身的需求也会产生变化,也能够更深入、更透彻地解读书中的内容。由此可见,极其优秀的作家所写出的作品,无论历经多少时间也仍会被人追捧。

提高信息敏感度 ⑥

关注前辈、朋友的书架

关于应该阅读什么类型的书,可以多听取喜爱读书的学长、朋友的意见。

「相信对方的读书品位」是关键,这与信赖对方的人品和工作能力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尽管相信对方的人品,但和对方读书品位相差甚远的情况也十分常见。

感兴趣的点、能够学习或参考的内容,以及觉得感动的地方,每个人都各不相同。因此,在向他人请教应该阅读哪类书时,首先要选择咨询对象。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明明是他人大力推荐的书,可我在阅读的时候却感觉一般,这样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因为是别人大力推荐的书,所以会认真地从头到尾阅读,但是坚持阅读的话就会感觉:「这本书并不是十分有趣,是不是接下来会有精彩的内容?」像这样直到读完这本书,才会发现书中的内容并不是十分精彩。

当推荐这本书的人问道:「那书怎么样?不错吧?」我只能回答:「是这样的。」

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因此我明白:推荐这本书的人是十分优秀的人,但是他推荐的书却无法吸引我。

在观看别人推荐的电影这件事上也是一样的道理。有人喜欢迪士尼电影这样有美好结局的电影;有人喜欢心惊肉跳的惊悚电影;有人喜欢故事情节阴暗、真实感强烈、能让人投入情感的电影。

如果身边有读书品位值得信赖的前辈和朋友,应该让他们多多介绍好书给自己。至于他们的读书品位是否值得信赖,可以通过观察他们所阅读的书籍与我们自身的兴趣、爱好是否存在相似之处来确认。在读过一本书后,积极和对方交流感想,同时也要心怀感谢地向对方表明今后的努力目标。

只要做到这一点,对方就不会有「特意推荐了这本书,但是他似乎并没有仔细阅读。我以后也不会再费力推荐了」这样的想法。

回顾我自己的学生时代和二十几岁的青年时代,那时最重要的事就是经常去好友和前辈家,仔细观察他们的书架。这样可以观察了解到他们正在阅读什么类型的书籍,又是如何学习的,这也是非常珍贵的信息。相反,别人通过观察我的书架就能够了解我关注的领域,也会让我产生既害羞又自豪的心情。

提高信息敏感度 ⑦

不随意买书

买书的关键之一在于不随意在书店里大量购买书籍。从某种意义来说,这种做法听起来或许有些矛盾。

读书的人肯定不会讨厌书,他们去到书店里的话,马上就会心血来潮,「这本书必须读,这本千万不能错过,很久以前我就想看这本书,如今终于找到了」,会一口气购买很多书。

只要开始大量囤积书籍,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大概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吧:

读书是好事 → 这里有如此多的书 → 这本书一定要买 → 这本书也必须要买

我本人也经常被这种想法支配而买很多书,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会尽量避免去书店。

即使慎重思考后再购买书籍,很多人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囤积 10 本书以上。买书时虽然兴致高涨,但买回家也只是继续囤积起来。所以,我经常告诉自己不要随意买书。

因为我们的时间有限,所以我建议大家买书时要精挑细选,并且阅读时要尽量完全掌握书中的知识,做到充分运用。

提高信息敏感度 ⑧

延后阅读畅销书

至于是否要阅读畅销书,我自身也经常感到非常迷茫。但是我认为还是尽量不阅读畅销书比较好。就我自身的经验来说,我曾受书评的影响而阅读了很多本畅销书,但在阅读后往往并没有任何收获。

畅销书会因吸引眼球的书名、恰到好处的出版时机、作家的高知名度等因素受到广泛关注,从而被人们广泛热议,甚至销量会多达几十万本。但实际上,并不是因为书的内容本身很出色才会成为畅销书。因此,只是因为畅销书的热度就去购买的话,有很大的概率在读过后可能会感到失望。

相反,长销书就完全不同了——因为其内容十分有价值,所以才会一直受到追捧。

需要我们阅读的书数不胜数,因此可以适当延后阅读畅销书。只读一些长销书才是明智的选择。这也是我在读书时的基本策略。

大家常说不看热门电视剧就很难跟上大家谈话的话题,然而读书却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就算不读畅销书,也不会在与人交谈时出现困扰。因此,按照自己的需求坚持读书就足够了。

因为能够掀起爆炸式热潮的书籍并不是多数,所以我认为没必要特别关注畅销书。按照本书所推荐的方式筛选书籍并坚持阅读才是最重要的。

提高信息敏感度 ⑨

规划未来 5 年的目标

为了发现自己需要阅读的书,有必要规划未来 5 年的目标,并从目标倒推现在应该采取的行动。

我离开工作 14 年之久的麦肯锡公司后,开始从事支援风险企业发展的工作。那时我规划的 5 年目标是「通过支援风险企业活动,挖掘有潜力的公司并支援其快速发展」。

因此,这时我主要想要阅读的书籍的领域和内容主要是:

  • 硅谷的风险企业的创业环境
  • 韩国、中国台湾等亚洲地区风险企业的创业环境
  • 日本风险企业的创业环境
  • 风险企业快速发展的条件
  • 十分有潜力的日本的风险企业
  • B2C 商务的商业模式
  • 大学创办的风险企业的经营模式
  • 相关问卷调查和广告宣传的知识
  • 相关风险企业的法务、股份购买的知识
  • 大企业新项目的推进和研发管理
  • 大企业领导部门和开发部门分离的现状

总之,从硅谷和国外学习相关风险企业的知识,同时把握日本国内的现状,理解商业的本质,了解大企业对风险企业的把控。如果读到这种程度,大致就可以把握行业的总体情况了。

再举一个例子。我十分关注日本人是否能用英语进行毫无障碍的交流。因此,我这样规划今后 5 年的目标:建立能够彻底提高日本人英语水平的体系。

为此,我应该阅读的书籍的领域和内容是:

  • 日本人英语水平在国际上的位置
  • 日本的英语教育的现状和课题
  • 日本的英语教师的类型、质量、方法和变迁
  • 日本主要的英语学校的类型、现状、行业重组
  • 网络英语会话的种类与现状
  • 日本人的国际化意识和接触外国人的态度
  • 留学的成果和定位
  • 日本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课题整理
  • 各国的英语教育和问题意识
  • 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地区的英语应用现状

总之,通过分析和比较日本与海外英语教育的现状,结合日本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课题,思考如何消除日本人的偏见、灵活运用英语的问题。

像这样,通过规划未来 5 年的目标,我们就会十分明确自己需要阅读的书籍。读过一定数量的书后,自然会在头脑中浮现今后应该如何做的假说。依照这个假说,我们可以继续深入阅读,或是调整方向。有很多人不太习惯建立假说,因此我按顺序给大家介绍一下应该如何建立假说。

1.首先临时设定一个目标

对于不习惯建立假说的人来说可能不适应这样的做法。但是,一旦确定今后的努力目标,随后也可以及时调整方向,极端地说,就是可以首先随意地确定一个目标。

因为没有目标就无法开始采取行动,所以起初要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即便不习惯,也要在几分钟内做出决定。或许有些人会感到不解,但这其实就和决定「午饭吃什么」是一样的。

例如,我在思考如何提高公司员工的英语水平时,首先会想到在公司内部制定报销英语学习费用的制度。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