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成为高手?

如何成为某个领域里的高手?

我就试着从你还是个零基础的小白开始讲起,如果某个技能你完全不会,那么你该如何快速入门,然后一步步成为这里的高手?

特别注意 1:此处,请先在心里默念一个你正在训练或最想提升的技能,然后带着「如何提升该技能?」这个问题来看下面的内容,这会让你的思考更加聚焦。

特别注意 2:分清知识和技能,知识能学到,主要靠记忆,而技能只能习得,比如语言是技能,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无法熟练运用,今天讲的是「技能水平」的提升方法。

高手之路

阶段 1:入门

面对某个你完全不会的技能,请问该怎么入门?

答案是两个字:模仿!

想想你是怎么学会走路的,怎么学会吃饭的,怎么学会说话的。

小时候,我们听不懂大人说的话,更无法理解他们这么说、这么做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但你却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很多技能,靠的是什么?

模仿。

你不需要理解为什么,你只需要跟着做,多做几遍,也许就会了。

虽然这时候,你并不一定懂其中的道理……

但是没关系,现在的目的是快速入门,所以通过模仿是最快的。

相反,成人之后,我们学习的过程恰恰是反过来的,先学一大堆理论,看似懂了很多,却不常使用……技能的学习效率反而更低了。

所以,入门阶段的学习,你得先会,再去理解。

比如你要学写作,那就直接去找那些你看着很爽很有启发的文章,然后模仿他的写作方式,从文笔到段落结构,这样你就能快速地写出一篇差不多的文章。等模仿的对象多了,再结合一些写作的理论知识,你就能慢慢摸索出一些门道,进而拥有自己的写作风格。

比如你要学打篮球,那就直接去模仿那些球星的动作啊。由于球星的很多动作要求都比较高,你为了做出一样的动作,就会倒逼着你去练相应的基本功,这样你的技能水平提升起来就会非常快。

最后,你需要完成一次成果展示。

比如把文章公开发表到网上,去篮球场上和小伙伴打几场比赛,这样,你就算入门了。

当然,通过模仿学会的技能只能让你达到入门级的水平,想要再进一步,你就需要进入下一个阶段。

阶段 2:高手

比如你想要成为人群中的高手,怎么办?

继续不断地重复练习?模仿各种大师的动作和技巧?

不是!

你要回过头,去练基本功。

所谓基本功,就是组成你这个技能的一个个最小的单元。

比如篮球运动中的运球、传球、投篮、上篮、扣篮、试探步、三威胁等等,篮球这个运动,其实就是这些小单元的集合体。

再比如说,写作这项技能里的最小单元是什么?

是词汇量,是修辞手法,是关联词的使用,等等,这些我们在学生时代都进行过一定量的训练,没有这些最基本的训练,你可能连一篇完整的日记都写不出来。

这些最小单元就像「代码」,软件和系统都是用这些代码组合起来的,因此,代码的好坏,将决定软件的质量。

比如我小时候挺喜欢打乒乓的,参加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

我们训练时,基本是不打比赛的,学员之间的切磋更多是被当成课后的娱乐,那专业训练练的是什么?

练的是最基本的动作,比如,步伐、发球、接发球、正手攻、反手攻、正手弧圈、反手削等等。

刚进去的前两周,每天就是:上午练一个小时的体能,练两小时的正手攻球;下午,练两小时的反手攻,再练两小时的步伐;晚上,练完 1000 个发球后再回家。

基础、单调、反反复复……

但是,就这样练了 2 个月,出来打路人局,只要对方不是经过专业训练的,甭管业余打了多久,基本上都是直接虐……

打球的战术?没有的。

都是最基本的动作,业余选手通常抵挡不住两三下……

当你把基本功练扎实了,在一般人眼里,你就是个高手了。

但是,这还远远称不上是专业选手。

阶段 3:专业

就我这水平,如果遇到真正的专业级选手,那我就是一盘菜,经常被打到怀疑人生……

那我和这些专业选手的区别在哪?

第一,当然还是基本功,我练了 2 个月,他们也许练了 2 年、10 年……

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掌握了很多技战术的套路,也就是他们把这些基本功,彼此搭配,组合成了一套套更有用的「组合拳」。

这个过程,就像是把代码组合在了一起,编成了软件,那软件的功能当然要比纯粹的「代码」强很多啊。

比如篮球运动里,单人的技术套路有:交叉步过人、后撤步投篮、翻身跳投、欧洲步上篮等等;多人配合的套路有:传切、突分、挡拆、高位策应、联防、三角进攻等等。

再比如,写作常用的套路有:SCQA、英雄之旅、疯传 6 原则、网络小说里常用的「金手指」等等。

由于专业选手的基本功已经非常扎实,所以,当他把这些基本功组合成套路之后,威力就会变得非常巨大。

很多业余选手看上去也学过这些套路,但为什么一遇到真的专业选手,就歇菜了呢?

因为他们的「代码层」是不过关的,也就是基本功不好,就像花拳绣腿,打人是不疼的。

所以,如果你想要达到专业级别,首先还是得把基本功练扎实,在这个基础之上,你再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各种套路,那么假以时日,你就能成为人们眼中真正的大神。

不过,这还没登顶,在他们之上还有一群人,他们就是:职业选手。

阶段 4:职业

所谓职业选手,就是靠这门手艺吃饭的人,比如职业篮球运动员、职业作家、职业歌手、职业辩手等等。

这些人和专业选手有什么区别?

是比他们基本功更扎实,套路练得更炉火纯青吗?

这个当然。

但真正拉开他们差距的,是另外一个因素,叫作硬件条件。

什么是硬件条件?

就是类似于电脑的硬件,它是你软件运行速度的上限。软件再好,如果硬件性能不够,那整体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它是一切技术、套路、战术得以发挥的基础设施。

比如在竞技体育项目里,硬件主要是指你的身体素质,例如,身高、体重、臂展、耐力、速度、力量、爆发、弹跳、反应等等。

同样一个动作,比如三步上篮,我和詹姆斯做的动作看上去是一样的,但是他可以一个健步撞飞 3 个 200 斤重的壮汉,然后来一记暴扣,而我可能会被一个大叔给轻松盖帽。

硬件水平差不多,大家再来比技术,就像拳击选手,不同级别的人,根本就不能同场竞技。

所以,如果你想成为某方面的职业选手,那么你除了要夯实基本功、练熟技战术套路之外,你还得升级自身的硬件条件。

比如职业运动员,他们大量的训练时间是用来提升力量、速度、耐力等等这些身体硬实力的;

比如职业播音员,他们需要通过训练提升自己横膈膜的力量、肺活量,以及舌头的灵活度等等,来让说话变得更好听;

比如职业作家和演说家,他们的硬件是知识量,还有人生阅历,以及个人的成功案例等等,因此他们得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去经历,而不是一味地写、一味地说,不然就会言之无物,或者说的话没有信服力。

当然,有些硬件很难通过锻炼来提升,真的得靠天赋,比如打篮球得长得高;弹钢琴得手指长;下围棋得智商高;唱歌得有好的音色。

OK,以上就是技能的 4 个等级,分别是:入门级、高手级、专业级,以及职业级。

技能分层图

为了让你对刚才说的这 4 个阶段有一个更直观的认知,现在,我把这几个部分整合起来,组成了一张技能分层图,任何一项技能,其实都是由这 4 层粘合起来的整体表现:

在这个技能分层图中你可以看到,业余爱好者看待一项技能的视角和专业选手有很大的不同:

业余爱好者的视角,通常是从上往下看的,他看到的是别人比赛、表演、工作时所展现出来的整体效果,深一步,能看到他们的技战术套路,而再深的基本功和硬件条件往往就不容易察觉了。

如果你是按照这个视角来学习一项技能,那练的就是表面功夫,看上去像模像样,但其实是个绣花枕头。

想要成为高手,你得把这个视角反过来,从下往上练。越在下层下功夫,上层的表现力就越强越稳定,下层的训练看上去很枯燥,就是一些简单的动作重复做,但却能让你的技战术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好,知道了这条高手之路,那你就能从「小白」迅速变成「职业选手」吗?

当然不能!

这只是一个升级路径,想要真正地提高技能,你必须得有足够的「有效训练量」才行。

什么是有效训练量?

它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专注的训练状态;2.正确的训练方法;3.不断地重复。

你的「技能水平」最终只和你的「有效训练量」成正比,也只有当你在某项技能上,积累了足够多的有效训练量之后,你才能有机会成为这里的高手。

不过,在积累有效训练量的过程中,你可能就会遇到两个棘手的问题:

第一,是不想练了。可能是因为太辛苦,可能是训练的项目太枯燥,或者是遇到了挫折,受到了别人的嘲讽……总之你不想练了,或者练的时候没有办法专注了,那你的技能水平就会停止增长。

第二,是练废了。就是你练的方法不正确,把错误的动作练成了习惯,或者你只是在重复练习那些已掌握的动作,那你的技能水平也会出现停滞。

好,那怎么办?

你需要开启一个「精进循环」!

精进循环

什么是精进循环?

「精进循环」就是能够为你持续提供训练的动力,并且能帮你自动校正训练方法的一个「系统」,一旦进入精进循环,你的「技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持续精进。

好,精进循环,听着挺唬人的,具体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建立增强回路,为训练持续提供动力

首先,我们要解决「不想练」的问题,一旦你不想练了,你就会不专心,就会容易放弃,那再好的训练方法也没有用。

那怎么才能让自己「想练」,且练的时候又能保持「专注」呢?

能让我们专心投入做某件事的原因无非就两类:

第一,是愉悦的事情。比如玩游戏,你玩开心了,就感觉不到时间的流失了,你会完全沉浸其中。

第二,是恐惧的事情。比如你正在高考,你知道如果考砸了,人生可能就完蛋了,因此你的注意力会瞬间变得非常集中。

但是「恐惧」带来的是压力,而压力一旦过量,很多人就容易崩溃,比如在考场有急哭的,有晕倒的,而且,「恐惧」带来的专注力是暂时的,如果它长期存在,就会变成另一种情绪,叫作「焦虑」,而焦虑带来的不是专注,而是急躁……

因此,我们应该用「愉悦」这种情绪,来帮助我们获得持久的专注力。

可问题是,想让自己开心就能开心吗?训练这件事,反反复复做一个动作,是很枯燥的,你该如何让自己开心地训练呢?给自己讲笑话吗?

愉悦的本质,是需求被满足。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我们可以将人的需求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是较低层次的生存必需,比如你现在很饿,想吃东西,现在给你好吃的,你就会开心。

二是较高层次的社会认可,包括「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比如你在朋友圈发了张自拍照,结果获得了 200 个点赞,并伴随着一堆赞美之词,你就会非常开心。

我们训练动物,就会用食物去满足它的生存需求,来引导它完成某个动作。

但对人显然不行,因为当生存需求被满足之后,这类奖励对人的作用就会大幅降低,我们会出现需要「社会认可」这类更高级的需求,我们希望自己做的事情能够被接受、被赞扬……这些认可的声音,会让你继续做类似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能在训练中持续获得「社会认可」,那么你就会爱上枯燥的训练。

具体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放入自我认可。

在玩游戏的时候,你经常会去做一些重复的动作,比如不断地杀死同样的小怪,但你不会因此觉得枯燥,为什么?

因为,有经验值。

只要看到经验值在增加,你就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你就会继续去打怪。

因此,在训练中你也要看到自己的成长,让进步可视化。

比如,你想提高自己的销售技能,那么你可以去统计一下自己过去 3 个月的成交率,然后训练一段时间后,再统计一次,把训练的结果,通过数据反映出来,让自己的进步可视化。这样,就相当于给自己按了一个可视化的经验条。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给技能赋予一个使命。

比如王小锤,他发现很多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是销售,而销售的淘汰率是非常高的,一旦被淘汰,对这些毕业生未来的就业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如何帮助他们在短期内练出合格的销售技能,让他们拥有一个好的职场起点,是自己的使命所在。

但是自己的写作能力有限,无法将自己的销售经验和技巧通过文字有效地表达出来,因此他需要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当他有这样一种使命感,就会觉得「提升写作技能」充满了意义,他就愿意持续投入其中。

第二步,放入他人的认可。

有些女生想通过整容提升自己的颜值,但是第一次都会比较害怕,心想,没整好怎么办?有后遗症怎么办?……一大堆顾虑。

但是一旦鼓起勇气整上一次,可能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有些女生甚至会「整容上瘾」,为什么?

因为「整容」带来了更多的赞美(也就是他人的认可),这些赞美会让她更开心、更有成就感,而这又会加强她「再次整容」的意愿,这就形成了一个增强回路,她就上瘾了。

你看,「他人认可」竟然可以让一个人「爱」上自己原本「害怕」的事情,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力量啊!

因此,你该如何利用这股力量,让自己爱上训练呢?

首先,你可以「安排」一些特定的人来帮助自己,比如教练、你的爱人,或者某个亲朋好友,他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不断地鼓励你、激励你。比如在电影《面对巨人》中,队长布洛克在教练持续的鼓励下,爆发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潜能,达成了 10 倍的训练目标。

其次,你可以把训练过程中产生的作品公开发布,来寻求更多的赞誉。

比如在印度电影《神秘巨星》中,女主尹希娅把自己蒙着脸唱歌的视频发到了网上,却意外地获得了无数的点赞与关注,这股来自他人认可的力量,让她最终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歌手。

另外,你还可以不断地向水平相近的人发起挑战,以此来获得成就感。

如果对手水平太低,赢了就没意思;水平太高,自己总是输,又会打击自己的积极性。所以,你要多找水平接近的人去切磋,这样比较容易积累成就感,建立信心。

OK,把以上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一个增强回路就会浮现在你的眼前:

技能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更多的社会认可;而这份社会认可,会让你感到愉悦;持续的愉悦感会让你更专心、更想练这个技能,从而增加了你的有效训练量;而更多的有效训练量,又会进一步提升你的技能水平……

如此循环往复,这个就是增强回路,它会为你持续提供训练的动力,你的技能水平会在这个循环中不断提高。

第二步:建立调节回路,开启刻意练习

有了这个增强循环,你就会爱上训练,但如果你训练的动作是不对的,那就容易把自己给练废了。

怎么办?

你需要让自己进入一种叫作「刻意练习」的模式。

什么是刻意练习?

简单来说,就是「有目的」地去训练一些你目前还不会做,但又可以掌握的动作,然后通过「反馈」来不断修正训练的内容。

它最早在《刻意练习》一书中提出,你可能已经看过,但我今天想从「系统性思维」这个角度,来带你重新认识一下它,你会发现,它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调节回路」。

调节回路的作用是让系统趋向稳定或者达成某个目标,这个我在另一套语音课《不平凡的思考力》中有详细讲过,如果你没有看过,可以点击文中的链接,先去学习一下。

这个调节回路的运转过程大致是这样的:你目前技能水平和目标的「差距」,决定了下一步的训练「方法」;而该训练方法的实施,增加了「有效训练量」,从而提高了你的「技能水平」;技能水平的提高,降低了你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而这个新的「差距」,又启动了一个新的训练「方法」……如此往复,直到训练目标达成。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刻意练习」的过程,只要你身处这个调节回路中,你的训练方法就会被不断地修正,技能水平就能在正确的轨道上稳步提高。

那这个调节回路具体该怎么搭建呢?

第一步,确定训练目标。

训练目标一定要落在学习区上,什么意思?

人对外界的感知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舒适区里的事情对你来说很容易,比如在平地上骑自行车;而恐慌区里的事情对你来说太难,比如让你在钢丝上骑自行车。

学习区正好介于这两者之间,这个技能目前你还不会,但又不至于做不到,比如让你「单手骑车」,通过一定量的练习,短期内你是可以掌握的。

因此,你在制定训练目标的时候,必须根据自身情况来衡量它的难度,太高或者太低都不行,必须刚好落在学习区内,这样才能触发「刻意练习」。

第二步,根据反馈,找到差距。

就是你得知道自己做的这个动作,是对的还是错的,离目标的「差距」在哪。

比如,你通过描红来练字,你知道正确的标准是什么,你也知道自己的现状是怎么样的,你能立刻看见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这样你就知道下一次写的时候该怎么改善了。

这个「描红贴」就是反馈的工具,没有它你就看不见「差距」,你也就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改善。

因此,你在训练的时候,也要找到一个像「描红贴」一样的「反馈工具」来帮助自己修正训练动作。

反馈工具一共有三种:

第一种,镜子。比如刚才说的「描红贴」就是一种镜子式的反馈,让你如实地看见自己的表现与目标的差距,常用的方式还有录音、录像等等。

这种反馈方式适用于:你知道正确的标准是什么,也知道下一步该如何改善。

比如弹钢琴,你可以把弹奏的曲子录下来,然后通过回放,来发现错误,然后对错误的地方进行强化练习,下一次你就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但如果你练的是写作,那这种方式可能就不太奏效了。

因为你自己可能看不出问题所在,文章感觉还挺满意的,但是发出去,读者的反馈却很差,怎么办?

这时,你就需要使用第二种反馈工具——教练。

教练能用自己「专业的知识」看见你自己看不见的问题,比如写作,你觉得自己的文笔很好啊,语言也很幽默,怎么就不是一篇好文章呢?但是教练,他却能看到你这篇文章的结构不对,不会运用「峰终定律」这样的写作技巧,等等。

于是,他就能基于你的问题,给你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

但如果你的技能水平已经很高了,已经成为了一名专业选手,此时教练也许都无法轻易看出你的问题所在了,怎么办?

这时你需要用到第三种反馈工具——对手。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主动去找比自己更厉害的人过招,然后从失败中寻找差距,以此来继续提升技能。比如围棋选手,技能提升的速度,很多时候就取决于他陪练的水平。

好,有了这三种反馈工具,你就能看见自己和目标的差距,下一步,你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了。

第三步,根据差距,调整训练方法。

那么,有哪些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呢?

这时候,你就可以拿出我们上节课讲的「技能分层图」,根据「差距」找到对应的层次,然后开始有针对性的训练。

比如你是个小白,想快速入门,那就进入表现层,通过模仿开始学习;

比如你是个菜鸟,想迅速成为高手,那就在代码层,开始苦练基本功;

比如你已经是个业余高手,现在想进一步,想成为专业选手,那你就要在应用层,练习各种技战术套路;

比如你已经是个专业选手,现在想成为职业选手,那么你除了在代码层、应用层继续强化之外,你还得进入硬件层,对自己某些薄弱的硬件条件做一些强化训练,给自己的身体升个级。

当然,在实际训练中,你还需要把训练的项目切分得足够细,比如你想提升身体素质中的核心力量,那么你可以选择「平板支撑」这个项目进行强化训练,每 60 秒为一组,每天 3 组,持续 1 个月,这样。

进入精进循环

好,当你开启了增强回路,你就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训练热情,训练时也更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你会在这里乐此不疲,一不小心就花上 1 万个小时。

当你开启了调节回路,你就进入了最高效的训练模式——刻意练习,通过持续的反馈与及时的调整,训练的内容将恒定在你的学习区,技能的增长将始终保持在最高的速度。

而你,如果同时开启了这两条回路,你就进入了「精进循环」:

增强回路变身为「动力环」,持续为你提供动力;

调节回路变身为「能力环」,持续为你精进能力。

循环不停,精进不止。

一旦你进入了这个「环」,你就能精通任何技能!

成功,有捷径吗?

看到这节课的标题,你可能会觉得:「哇,太棒了,看来有一条捷径可以走!」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太累了吧,这不就是条最苦最累的路吗?」

然后,默默地关掉这门课,继续去寻找新的捷径。没问题,满足你的需求:《一分钟学会即兴演讲》《十分钟教你看透中国股市》《十小时精通写作》等等。

许多人总幻想着自己拥有吸星大法,看完一篇文章,听完一堂讲座,就能一下子拥有别人十年的功力,可结果呢?

想要走捷径的你,却绕了更远的路,如今还在原地踏步……

而摆在眼前的那条你明知道可行,但是觉得它太累、太难、太慢的路,你就是不愿选择!

为什么?

因为你不相信啊!

你不相信这条最漫长的道路才是最佳选择,你总觉得一定还有更短、更快的方法……

而事实上,在你眼中最长的征程,也许才是最短的捷径。

我们总是高估短期内能取得的成绩,却远远低估了长年累月的价值,明知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但就是嫌累土的时间长、见效慢、过程枯燥,不愿意先从「累土」这个基本功开始慢慢地练。

结果,赢了起跑线,却输掉了比赛。

所以,当别人想要速成,想要抄近道的时候,你知道,最快的方式,就是慢慢练。

精进,是个慢功夫!

不急不躁,埋头苦练,终有一日,你将会练就一身绝技!

PS:本文节选自我的专栏《快人一步:个人和团队的 12 次效率升级》,它是专栏中的一节课,并不是单纯的分享。整个专栏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若你没有看过之前的几期文章,可以先关注我的专栏,建议从第一篇文章开始阅读:

全网已有超过 8000 万的小伙伴学习过了,一起来吧!我们专栏见~备案号:YXA1nwX4rvmFxRkdlAOunapL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