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要怎样才能成为学神?

出自专栏《向上》

从闭塞小镇,到常青藤名校,再到清华苏世民学院。

我明白:舒服的学习都不是学习。

因此,我一直坚持在做这 2 件事:

1、让大脑被迫工作;

2、学会给自己出题。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同学,他们总是会用五颜六色的水笔,记着工工整整的笔记,看起来很刻苦,但到最后成绩好像都很一般。

这样的人看起来非常努力,但实际上在偷懒。因为他们把 80% 的时间花在了最不重要的事情上。

很多人在每次背单词之前,会先收藏很多学习方法,再关注很多英语博主;每次下定决心要减肥,先去买一双运动鞋,再办一张健身卡,这些表面上的努力让我们沉浸在自己非常勤奋的喜悦当中。

事实上,背单词就是反复记忆和总结,并不包括收集资料和买笔记本。

真正的勤奋,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去做最简单的事,而是去做最重要的事。

很多人在抖音上给我留言,希望我讲一讲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我很少会去真正地分享我用过的学习方法。

原因是,首先我坚信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方法,需要自己去总结;其次是我觉得此类话题并不适合在抖音的内容环境下展开。大部分人刷抖音只是为了放松,即便是浏览知识类的视频,更多也是碎片化获取信息而非系统化获得知识。这种「人根本不在学习状态」的学习,效率是很低的。

诚然,我也刷到过很多分享学习方法的高赞视频,打出「学霸都在用」「一分钟学会」「两个月逆袭」的噱头,备受推崇。

然而,学习是积累的过程,欲速则不达,这些过分强调速成的方法真的有用吗?

在看过大量的同类型视频之后,我摸清了它们的三板斧,制造焦虑——给出方法——展示成果,这种「流水线作业」式的内容输出基本成了一些「学习博主」的流量密码。

在流量面前,这些方法本身是否适用可能并不那么重要,看视频时获得的「只要我照着做,就可以学好」的错觉,才是让焦虑得以暂时释放、让人心生愉悦的关键,与其说这是「学习方法」,不如说是「逆袭爽文」。

这些偷懒的方法,看似简单照着做就能学得好,其实违背了学习的规律。

让大脑被迫工作

认知科学关于人脑的研究,表明懒惰是人的一个天性,也就是——喜欢做简单的事。

北大认知心理科学家魏坤琳在控制运动研究中也讲过一个相关案例:对羽毛球初学者的大脑前额叶核磁共振扫描(脑前额叶是主管决策、认知、监控的脑区),发现该区域会特别活跃,可见学习新知识非常消耗大脑能量。

但学习一段时间后,动作开始自动化,大脑会想方设法降低能耗,换句话说,就是开始偷懒了。

我在抖音上看过一个点赞量高达 150 万的学习方法视频,教人如何用两小时读完一本书,还能做出一页漂亮的读书笔记。

博主的结构快速读书法很简单,花 5 分钟仔细阅读书的封面,在笔记本的中间位置写上书名和副标题,然后花 15 分钟,仔细阅读书的前言,提取核心观点,之后再用 40 分钟,阅读目录,然后把每一章节的小标题抄一遍,并在后面提一个跟自己实际相关的问题,之后翻内容解答。做完这些,这本书就算读完了。但隔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根本不记得书里的内容。

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点赞?因为这是一个看起来简单的学习方法。

很多人痴迷于各式各样的学习方法,因为收藏学习方法的视频是简单的事,画线是简单的事,用荧光笔抄目录也是简单的事。

实际上,要想真的获得知识,就一定不能做简单的事。

人容易有偷懒的想法,我们需要想办法克服这个天性。比如,检查数学题时,大多数人习惯顺着思路检查,其实这样很难检查出逻辑漏洞,而倒着推算更容易找出问题。

包括考试时,检查整张卷子也应该逆着检查,如果从第一题查到最后一题,容易受之前解题的思路干扰,反着检查才能抵抗人的惯性。

人要想牢牢地记住一个东西,就必须刺激到大脑。因为大脑被迫工作时,才会记得更牢。不花力气的学习,就像在沙子上写字,一阵浪袭来就什么痕迹都没有了。

高中时,我们早读时有听写单词的习惯。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记单词,听写的时候就很容易忘记。如果换成背完一个单词就合上课本提问自己,反复测验,更能提高准确率。

后者比前者更难,原因是我们在反复检测自己是否真的「熟悉」了单词。

后来考 SAT(也称「美国高考」)时,单词题很难,难到一道题有五个选项,可能一个都不认识,做题只能靠直觉,而这个直觉就是平常反复练习后养成的肌肉记忆。

但注意这里的 练习不是不断地重复,真正正确的练习,要有好的导师,有目标,有反馈。

有段时间很盛行「一万小时定律」,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提到的,「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一万小时定律的因果关系非常简单,一个人只要在某个领域练习一万小时,就能成功。事实上,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狠狠地反驳了这个观点。他说:

第一,当我们练习某种技能的时候,一旦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它就会成为自然而然的技能,比如学会开车、学会弹奏简单的曲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继续开车、继续弹简单的曲子当作「练习」的话,就算经过几年时间,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并不会变成赛车手或钢琴家。相较而言,有目的的练习则更加有效,挑战有难度的赛道和曲子才能获得进步。

第二,一个人遇到的挑战越大,大脑的变化就越大,学习也越高效,但是过分逼迫自己可能导致倦怠。因此,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不太远的挑战,才能使大脑的改变最为迅速。

所以, 真正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绝不是简单地重复、盲目地刻苦和没有章法地练习。

学会给自己出题

人天性中的懒惰,经常导致我们在学习时陷入「熟悉的陷阱」。

估计很多人有过类似经历,无论做数学题还是背单词,翻开课本看一遍,就觉得自己会了,但合上课本,发现还是两眼一抹黑。 对于熟悉的内容,只有看着的时候能流畅复述,因为那只是短期记忆,不算真正掌握,这就是「熟悉的陷阱」。

科学表明,一个人要想获得长期记忆,需要学会主动检索式学习,必须反复测验自己,从已有的知识里考验自己,不要按既有的顺序背诵或记忆。我把这种主动式检索称为「给自己出题」。

在国内我刚开始背单词时,我会按照顺序把所有单词背一遍,包括中文、英文、例句,然后一遍一遍重复记忆,后来我发现这样做的效率很低。

后来在国外读书时,我看到外国人常常用认读卡来学习,不仅用来背单词,还用来背公式和一些学术概念。

于是我开始尝试使用外国人的认读卡学习方法,我发现其关键在于 制造随机性 :将需要记忆的内容写在一张张卡片上,每次学习之后,将卡片顺序打乱,遇到会的知识就把这张卡扔掉,不再重复记忆。

一轮回顾结束之后,将手中的卡片再次打乱顺序,如此反复测试自己。

复习时遇到大量已掌握的内容,会让人产生满足感,制造已经会了的错觉,反而妨碍学习效率。

要想巩固学到的知识,一定得刺激自己的大脑,给自己出题,随机挑战自己的惰性。

给自己出题就是主动检索,反复给自己出题就是在帮助我们反复检索已知的内容, 通过找出不会的内容,查漏补缺。

亚里士多德在论述记忆的文章中写过:「反复回忆一件事情可以增强记忆。」

也就是说, 反复出题会让大脑里的信息结合更紧密,增加并强化头脑中检索知识的神经回路,通过不断回忆,把知识和技能嵌入脑中,形成条件反射,把学过的内容真正存储下来。

除了反复出题以外,还有一种关键的检索式学习方法是 间隔出题 。简单来说, 间隔出题就是在记忆某个知识点后,隔开一段时间再去检索。

我在大学上过一门体育课,是太极拳课,老师要求我们按顺序学会太极拳的 24 式并在期末完整演练。

同时,还要写一篇期末论文,讲述学习太极拳的心得。论文中,我用张三丰阵前教张无忌练太极剑的故事来比喻我学习太极拳的过程。张三丰在传授张无忌剑招的时候,张无忌起初看得特别认真,但过分执着于一招一式,因此后来演练招式时不甚连贯,这就如同我们考前通宵达旦死记硬背一般。然而张无忌在张三丰的要求下,一遍遍忘记剑招之后再次演练招式时,动作竟越发行云流水。

认读卡片

这是因为短期频繁地检索只会产生短期记忆,而长期记忆的训练需要加深记忆痕迹,这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 有间隔的练习会让我们在开始出现遗忘时,再次主动去检索所学的东西,这样大脑会被迫花更多的力气,帮助我们进一步强化记忆。

学会间隔出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刚学完新内容,大脑信息繁杂,处于信息爆炸的状态,很难立刻梳理出一个框架结构。而当时做的笔记,容易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情况,放空一段时间再检索,更容易帮助自己整理出完整的思维框架。

这就如同张无忌刚刚学会剑招,还未了解剑意。只有间隔一段时间,当他渐渐忘记每一招每一式时,他才把太极剑的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制等剑意内化为己用。

在给自己出题时一定要注意 延迟反馈 ,很多时候频繁的即时反馈会打断学习过程,有碍于学习者建立稳定的记忆模式。这里指的是遇到不会的题不要立马去看答案。

我中考时政治和历史其实是开卷考试,但平时测验或模拟考试,老师不允许学生们带着教材进考场。因为如果允许学生们边做题边翻教材,他们很可能在碰到不会的题目时,就立刻翻书找答案。这时候大脑不会费力去检索和记忆,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已经记住了。然而在闭卷考试时,学生要在做完卷子之后再去翻教材,反馈来得晚一点儿,记忆反而会更深。

其实这也有相关的科学依据支撑,1885 年,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表了关于记忆曲线的实验报告,表明人类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过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根据曲线可以发现,在学习知识一天后,如果不复习,将会忘记 67% 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减少。所以, 要中断遗忘的过程,就要勤于复习,间隔时间给自己出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备案号:YXA1M1AwnDacXQxomXyFlpQD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最新
最旧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