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撒切尔夫人?她对英国有着怎样的影响?

撒切尔夫人,作为一个女性,在当时的男权社会做了第一任首相,而且连任多年,这是非常难得的。要知道在撒切尔那个时代,除了女王,几乎没有民选上来的政治家。

撒切尔夫人在《唐宁街岁月》里直接明说:「英国的保守主义之父埃德蒙·伯克第一次对法国大革命提出了有洞察力的批评,他也是我的意识形态导师。」

《法国革命论》不仅是保守主义的第一本巨著。作者埃德蒙·伯克,1729 年出生,在英国不算主流人物,家庭背景有浓厚的天主教元素,虽然他自己是新英国国教,本身又是爱尔兰人。埃德蒙·伯克一生也没当过什么大官,最辉煌的时候,也就是给首相罗金厄姆当个了秘书。他的主要代表作,除了一篇美学论文之外,是两本书信和演讲文集:《美洲三书》和《法国革命论》。

而正是这本《法国革命论》让他成了英国公认的保守主义之父。也就是说今天英国的保守党,现在所执行的政策和哲学层面上的那些思考,都是从埃德蒙·伯克的著作获得的灵感。

这本书是从一封信里衍生出来的「意外之作」。当时法国革命爆发后,法国的小伙伴们很兴奋。一个叫杜邦的法国人,很兴奋地跟伯克说:你看我们这多伟大啊,你们英国人也该好好学着点。这杜邦,据说是当年访问过英国,和伯克是很好的小伙伴。

伯克直接回了一封信,鄙视了一通。等第二年春天一到,伯克越想越不过瘾,写书的欲望一下子就来了,于是就想着要不把那封信拿出来补补好了,结果一下没收住,就给补成了一本书。

其实玛格丽特·撒切尔出身并不是特别好,虽然学历高,但是他家里不是特别有钱。她祖父是个鞋匠,做鞋子的。她父亲艾尔弗雷德·罗伯茨是个白手起家的杂货商,说白了,就是个开小超市的。

后来她自学成才,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那一年,她毕业于牛津大学,专业是化学。后来,虽然她继续读硕士,但已经开始从政了,做的保守党的郡议员,相当于中国的省人大代表吧。

一直到 1970 年,20 年之后,开始进入英国内阁。1979 年,中国改革开放,她当选为第一位英国女首相,号称铁娘子,一直做到冷战结束,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她也在 1990 年跟着下台了。

这是她简要的人生履历。撒切尔夫人作为一个小店主的女儿,他父亲从小就教她一套人生观:英国是个小店主国家,像咱们家这种小店主是英国社会的基石。过去几百年里,英国能成为一个占据世界四分之一领土的帝国,靠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踏踏实实地做生意,勤劳致富。那些幻想着伟大蓝图的国家,什么法国的拿破仑,德国的希特勒,他们都不是我们的对手。

这就是撒切尔夫人从小接受的价值观: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事,不要听任何人忽悠,也不要去忽悠别人,老老实实做好手头的事情就好。

如此接地气的成长环境,让撒切尔在今后的从政生涯里多少也带着务实的经验主义痕迹,而保守主义之父的《法国革命论》更是给了她极大的启示,让她得以「理论指导实际」去操盘英国这盘复杂棋局。

一、经验主义的坚定信奉者

撒切尔夫人有个原则:就是绝不相信任何人造的东西。不管这东西是专家的发明、学者的构思,还是哪个政府的创造,她只相信自己从实践经验里感知到的判断。

举个例子:1942 年的圣诞节,当时撒切尔还在上学。她和一个朋友聊天聊到天使,撒切尔说自己不相信世界上有天使,她朋友就很惊讶地问,为什么。

当时,她们上的是教会学校,而且撒切尔全家都是很虔诚的教徒。可是,撒切尔认真地回答说:「我已经进行了科学试验,要想自由翱翔,一个天使需要一根六英尺长的胸骨来托起翅膀的重量。」你看,那种大是大非的事情,她从来不相信别人,只相信自己,只相信常识。

她上台之后,面对的是经济萧条。很多人都觉得她的一些对策是在摧毁经济。但是因为她是小店主的女儿,所以她很知道现在小店主是不是真被经济崩溃给摧毁了。要了解效果也特别简单,去超市看看物价就知道了。这给了她坚持到底的决心。因为她总是扎根在社会最稳固的那部分。

在撒切尔执政晚期,欧洲在搞欧盟,想让英国加入。撒切尔同意加入欧盟,但是不同意英国使用欧元。因为她根本不相信一伙专家、政客鼓捣出的东西。事实证明,这个策略是对的。欧元现在玩不下去了,如果当时她妥协了,今天英国可能不会这么繁荣。

二、保护扶持小中产的上升通道

撒切尔夫人自己就是个小杂货铺老板的女儿,而且她的所有政策,也都是照顾小老板、中产的。《唐宁街的岁月》上来就写,她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减税,而且后来她就不停地减税。最后,因为她税收付不起海军,把大西洋那边海军撤走了一部分,结果阿根廷才入侵马岛的。

关键是,别人她不管,例如交税,所有人都要交一样的税。比如有一次在内阁里,她开会时候就说:「你要是喜欢照顾工人,那你移民去法国呀,那边交 85% 的税。」

撒切尔推行改革税制,降低税率,削减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开支,做到对纳税人的公平。她试图「把英国从一个互相依赖的社会转变为一个各自自立的社会。」

撒切尔夫人任上,就崛起了一批新中产,他们努力工作,减税,生活质量提高了,从一个普通市民,就变成了新中产。

三、不相信扩展秩序,坚持不妥协的微创新

埃德蒙·伯克一辈子都在到处奔走,呼吁不要压制美国,呼吁打击印度的腐败问题,一辈子都在到处呼喊改革。同样是面向未来,保守主义认为的改革策略,不是全盘计划,来颠覆一切,重新规划一切,而是抓住一切空隙,争取创新的机会。

再好的哲理,再宏大的计划,也不如在现有秩序中修修补补,微调创新。撒切尔特别瞧不起之前几任保守党的首相,觉得他们一帮大老爷们,就知道和工会妥协。

在内政上,她认准了的经济政策,绝不妥协。她那套经济政策,在今天看来无疑是执行对了,但在当时的西方则是不可思议:就是不用财政政策,不乱发货币,不放贷款,也不搞国企,就让那些能活下来的企业活下来,活不下来的企业自动倒闭。哪怕是国企。这在英国这种民主国家看来,其实有点匪夷所思,让企业自动倒闭,意味着很多人就得失业。那你下一任还要不要连任了?你的选票在老百姓手里呢!

撒切尔不管这些,一开始她强力推行这套政策的时候,大批工人失业,上街游行,还和军队起冲突。撒切尔下令血腥镇压。撒切尔的原则就一个:你们要是相当懒人,就活该饿死;不想饿死,你就上班去。因为大批企业倒闭,最开始的时候经济出现了明显下滑。全国骂声一片,但撒切尔就是不妥协。所以直到她去世,还有人骂她是 bitch。其实她都已经卸任 20 年了,还是有人特别恨她。

但是当时除了她,没有人愿意去触动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她为战后的强调国家力量,计划经济和凯恩斯主义混合体的世界中带来了一丝新意。

四、坚持「严父」治理思路,强调责任自承价值观

伯克描述的英国,其实就是一个大家庭,而且是一个父亲领导的严厉的家庭:

社会是有等级秩序的,要给好人权威,要奖励他们;对于 loser,他们就是孩子。我们应该用严格的道德来教育他们,而不是纵容他们。给富人商业上的补贴是对商人改变社会的奖励。所谓好人,就是那些自律的、明白事理的人。而坏人呢,就是那些不会照顾自己,凡事依赖他人的人都是 loser。后来就把他们描述成纨绔子弟,花花公子,败类,人渣。小孩子要是捣乱学坏就揍他,让他做回好孩子去。

撒切尔始终坚持一个信条:凡事你必须懂得承担责任,只有你付出过的事情,你才会珍惜,才会成为你之后的财富。

这话不是鸡汤,而是一种英式思维,这是他们从伊丽莎白女王时代开始积累出来的一种智慧:让每个人承担责任,他们才会热爱自己的环境、社区,乃至国家。

后来,撒切尔下台,也是因为她坚持这个信条,让每个英国人都交人头税。很多人觉得不公平,为什么穷人和富人交一样多。撒切尔觉得,你不交钱,社区就没有人经营,你们就不会关心社区,别说建立社区学校、加强治安了,就是打扫周边卫生你们都做不到。

但是穷人抵制得太厉害,加上她的同僚也反对她,后来撒切尔夫人只能在人生最绚丽的时候宣布卸任。

但她雷厉风行、铁腕手段的确改变了英国这个国家,让英国从谷底走了上来。借势私有化,打破国家垄断,削减福利,借「海瑟尔惨案」整顿英国足球,这些都是表面上看起来损伤大家的利益,但是实际有利于国家的事情。所以她仇恨值非常高,在死后仍有人庆祝她的死亡。

可以说玛格丽特·撒切尔是人类古往今来的大多数政治家里面唯一一个做到了知行合一的人。就是她贯彻的所有政策,不是为了让自己上位,或者是出于什么政治目的让自己获利。她就是坚持自己生活中的信仰和思维模式,并把这种行为模式用在政治当中。生活中她也尽到一个普通女性的本分,生儿育女,家庭和睦,

最后,我们就拿撒切尔夫人就任英国首相时读的一段圣经里的话作为结尾,一起感受下铁娘子知行合一的温柔强势:

凡是有争吵的地方,我们要为和谐而努力;

凡是有谬误的地方,我们要为真理而努力;

凡是有疑虑的地方,我们要为信任而努力;

凡是有绝望的地方,我们要为希望而努力。备案号:YXA15jBEpyPsA0l1OwDc5nNg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