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大学的目标?

分享一个大佬教我的秘诀:用「smart 原则」做出的目标是最有效的。

设定目标是我们做目标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

这倒不是因为它有多复杂,而是对很多人来说,跨出这一步需要勇气和动力,毕竟这意味着一些改变。

我的经验是,由于沉没成本的原因,只要人们开始做一件事,就有很大的概率会持续做下去,读书是这样,锻炼身体是这样,做目标管理也是这样。

好,一开始,先来看看如何找到自己的目标。

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目标,只不过很多时候是自己没想清楚,当然有时候是逃避。

以前我建议大家用「想象愿景」的方式逐步推导出目标。

具体的做法是,想象一下自己五年或十年后希望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注意这个愿景是相对现实的,而不是白日梦,你若是非得想象十年后自己身穿盔甲拯救世界的画面,那我也只能祝你好运。

有了愿景,我们就可以将它具象化,这个就是目标了,或许不会是你人生的终极目标,但至少会是近期内具有可行性的奋斗目标。比如,你的愿景是财务自由,目标就是赚到某个额度的金钱;愿景是成为 NBA 球星,目标就是将球技练到某个程度。

不过上面这种方法对于初次做目标管理的朋友们可能不太合适,所以今天我们不妨试一个更简单的办法。

这个方法有点像抓阄,咱们抓阄的时候,在意的往往不是那个「结果」,而是「结果」是否符合我们的心理预期。

这个方法的道理也差不多,通过自下而上的推导,预测未来,看清自己的意愿。

做法很简单,大家可以先把自己最近常做的事情列一个表,然后运用常识进行客观的推论,看看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这就自然而然地引发了思考),然后再想想那是不是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如果是,恭喜你!你可以抛开这篇文章继续做那些事了;如果不是,那一定有个更理想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我们的新目标。

之所以用这种方法是因为对人来说,改进比创造更简单。

想象愿景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对一个已有形态(未来的自己)进行改良相对来说就容易多了。

比如,我现在每天上班随便应付工作,无聊就上网看段子,晚上回家看肥皂剧,五年之后,我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十年之后呢?

不用分析就能知道,那时候能有份工作就不错了,还谈什么理想和事业呢?

这显然不是我想要的未来,我心目中的未来,应该是另一个样子的。你看,这不就有目标了吗?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再把需要做的事情列出来就好了,就是这么简单。

虽然有了目标,但事情还没结束,我们还得检验这个目标到底是不是有效的。

通常我们的目标是这样的:「我要赚到足够多的钱」「我要好好学习英语」「我要锻炼身体」诸如此类。

严格来说,这些目标都是无效的,而大多数人无法达成目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设定了无效的目标,这些目标要么太模糊,要么不现实,最终给我们造成了障碍或困惑。

所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利用 smart 原则对目标进行修正,把它们变成有效的目标。

目标管理的 smart 原则

Smart 原则有五个标准: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时限性。满足这五个标准才能算是一个好目标。

举个例子。

先假设我们希望能保持健康,但是现在体重已经超过九十公斤,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就设定了「我要锻炼身体」这个目标。

具体的

首先,来看看够不够具体。

具体的意思是指,别人听了你的目标之后脑海里所想象的结果和你是一样的。

但就「锻炼身体」而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比如有人认为每天跑步游泳健身才算锻炼,有人认为饭后百步走就是锻炼,这么看来,「锻炼身体」显然是不够具体的。

我们可以把它修改一下,变成下面这个样子:「我要通过有氧/抗阻运动的方式进行锻炼。」

它仍不够具体,但已经足够消除误解了。

这看起来像在玩文字游戏,但我保证,等这一轮结束,你会看到目标是如何变化的。

可衡量的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目标是可衡量的,因为必须要有个标准来帮助我们确认是否达成了目标。

以现在这个目标来说,我们不知道锻炼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完成了这个目标。

那么我们可以将目标修正成「我要通过有氧运动的方式进行锻炼,体重降低至七十公斤」。

这样目标就变成可衡量的了。

这里还有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有些目标确实是难以衡量的,或者衡量的标准不太好确定。

比如「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逻辑地表达观点」等,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做出一些妥协,暂时先不考虑衡量,先去尝试着做,等熟悉这个领域之后自然会知道衡量的标准。

可实现性

再来,为了保证目标是经过认真考虑的,我们得分析一下它的可实现性。

判断目标可实现性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参考和自己条件差不多的其他人,如果其他人可以做到,那我们就有理由判断自己也可以做到。

继续这个例子。

如果我现在的体重是三百公斤,那无论是通过参考减肥记录还是科学分析,基本上可以判定从三百到七十的可实现性不大。

幸运的是,我们现在的体重只有九十公斤,通过参考各种教程和经验文章,我们发现减到七十公斤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目标是具备可实现性的。

另外,在考虑可实现性的时候不要漏掉了某些对目标有帮助的对象,有些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无法实现某个目标,可能只是没想到方法或没找到合适的帮手。

所以设定目标的时候应该尽量考虑完善,免得放弃本来有可能实现的目标。

相关性

接下来是相关性,这个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上级目标或终极目标来考虑。

考虑相关性的原因是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为了完成高层的目标,我们必须限定任务的范围,简单地说就是——只做必须要做的事。

在这个例子里,可以认为更高层的目标是健康,而减肥确实和我们的终极目标相关,所以这一点是没问题的。

时限性

我们得给自己的目标设定一个时限,最后期限到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衡量标准来判断目标是否已经达成。

在设定时限的时候,有几个方面是需要考虑的:

1.不要超过上层目标的最后时限:我们的目标都是从上层分解或转化而来的,因此决不能出现当前目标最后期限晚于上级目标最后期限的情况。

2.要充分考虑到日程的冲突和意外情况:有时候我们的目标太多,计划太多,就很容易出现日程冲突,因此最好提前考虑。

3.时限最好不要太长:时间拖得越久,计划就越难做,同时也意味着达成目标的频率太低,人们一旦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得到这种「达成目标」的激励,就很容易丧失前进的动力。

下面我们会说到如何把一个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成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目标。

4.要考虑资源的约束:应该预先判断好自己的可用资源。如果时间不够,那目标的期限就要相应延长;如果没钱,那些需要钱来完成的任务就要延后。

还是这个例子,来给目标设定一个合理的时限,就暂定一年吧。

你看,通过运用 smart 原则,现在这个目标已经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目标了。

分解目标才能更好地执行

只「做目标」是不行的。

很多人常设定目标,却从来不执行,这是因为「目标」本来就是个不可执行的东西,想达成目标,先得把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任务。

为什么要分解目标

这个系列的一开始,我们就提到了做目标管理的几个步骤。

大家熟悉的,也是最常做的,应该是第一步,也就是上一篇我们所讲的「设定目标」。

据我观察,许多朋友都停留在了这一步,结果就是几乎从来没有达成过目标,而事后会将原因归咎于自己没有毅力,或是客观环境不允许。但事实是,没有进行目标分解和制订计划才是失败的根源。

我们在设定了目标之后,接下来要做什么呢?

有些人认为目标既然已经确定了,剩下的在脑子里想想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对于一些小的目标,确实可以这样。

但通常来说,我们一开始设定的都是几年之后的目标,那么这几年内要做的事,靠脑子可未必能想得清楚,而且有时还不止一个目标。

很多看起来「小」的目标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它们分解后的列表会让你吓一跳,我们觉得简单,只不过是没有认真去想而已。

这里顺带说一句,无论是分解目标还是接下来的制订计划,归根结底是为了让我们更认真地思考自己的目标,你可以把这个阶段看做是另一个检验目标的过程。

举个例子,很多人都设定了锻炼身体的目标,虽然这个目标可能是符合 smart 原则的,但往往执行起来是很随机的,今天跑跑步,下周游游泳,等到了最终期限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离目标差了十万八千里呢。

而如果进行了目标分解,就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样的运动、要做多少次、每次做多久、自己的时间够不够、环境是否允许……

你看,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可执行的任务列表,也对怎么样才能达成目标更清楚了。

所以目标分解就是让我们知道要达成目标究竟要做哪些事的过程。

分解目标并不难

分解目标很简单,我们只需要用自然的方法将实现目标要做的事都列出来就行了。

不过,分解的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细化的。也就是说,目标可以分解成几个任务,每个任务可以再转化为目标,继续向下分解,直到成为可执行的任务为止。

比如「办张健身卡」这个任务,如果我们还想分解得更细一些,就可以先把它转变成一个目标,比如「周日前去办张健身卡」,然后继续向下进行分解成更具体的行动,比如查询健身房的资料、向朋友征求意见、打电话询价等等。

如果你愿意,这些行动还可以变成目标继续向下分解。

利用这样的方式,我们就可以完成许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任务。

所谓愚公移山,也不过是将一座山(最高目标)分解为一块块石头(任务或更小的目标)而已。

分解目标的注意点

虽然分解目标很简单,但还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既要避免遗漏,也要避免多余

怎样才算没有遗漏?

一个目标分解成任务列表之后,要让任何人看了都明白怎么去实现,这就算分解到位了。

但有时候为了避免遗漏,我们会向任务列表里放太多无谓的任务,导致整个列表越来越臃肿,不仅意义不大,执行起来也很烦。

所以分解完之后,最好客观地审视一遍任务列表,看看不做某个任务是否会影响目标的达成,如果觉得没影响,就划掉这个任务吧。

要考虑是否适合均分

有些目标看起来很适合均分,比如学英语常被分解为「每天背十个单词」,锻炼身体常被分解为「每天多做一个俯卧撑」。

这种均分方式的问题在于忽视了客观规律,比如生理极限、学习曲线等,是一种图省事的分解方式。

这不是说任何目标都不能均分,只是说在考虑如何分解的时候,要考虑到客观事实,寻找更科学的方法。

避免分解得太细

有些事真的没必要分那么细,比如晚上做晚饭这件事你还非要做分解,结果就是在目标管理上花的时间比真正做事的时间还要久,是舍本求末的做法。

还是那句话,分解目标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要做什么事,如果已经知道了,就没必要再分解下去了。

不断修正

刚才我们已经讲过,不要分解得太细,后续的修正就是为了弥补一些由于任务分解不够细而带来的问题。

比如在奔向目标的过程中总发现某个任务难以执行,像是「三月去旅游」之类的,那就需要找个时间把它再细化一下。

同时它也可以解决目标设定的偏差,比如发现某个任务成为了障碍,那么有可能是当时设定目标的时候没想好,可以考虑对目标进行修正。

考虑资源对任务选择的影响

有些时候,达成目标可能有很多种方式,所以在分解任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哪些资源对任务有约束,哪些资源对任务有帮助,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这些资源包括:组织、个人、物品、时间、精力、资金、环境等等。

以上就是目标分解的方法。

至于工具,纸笔足够灵活,软件更加便捷,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本篇选自《梳理:从混乱到有序,人生提效 50%》,帮助你你告别杂乱与烦恼,重新找回有序生活。

请点击下方书籍卡片,继续阅读全本精彩内容备案号:YXA1w5jM49eURG1v8nJiwlN9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