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清五代十国的历史?

唐朝末期有个叫黄巢的私盐贩子。

我们知道,私盐贩子总是很有钱的,然而黄巢同学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富二代,他渴望自己能在政治舞台上一展拳脚。于是他连续多次去考进士,不中。

好,老子不考了,老子造反。于是黄巢放着很有前途的盐帮帮主的位置不要,带着子侄和几千帮众,投身唐末轰轰烈烈的造反事业中去了。

不得不说,黄巢在造反方面很有天赋,他的队伍越做越大,最终打到了长安,赶跑了唐僖宗。黄巢于是开开心心的登了基,国号大齐。

黄巢的大军里有一个年轻人,名叫朱温。朱温幼年丧父,原本跟着母亲在一个大户人家里做长工,因为不甘寂寞所以跑出来投身于伟大的造反事业。朱温十分能打,心思也很缜密,在黄巢手下一点点升为大将。黄巢登基以后,朱温被封为同州防御使,重兵在握。

唐僖宗是个很可悲的皇帝,他被太监们拥立的时候只有 12 岁,在太监们长期刻意的培养下,他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马球运动员,马球技艺天下无双。然而关于治国理政则一窍不通,国家大事全都由从小看着他长起来的太监田令孜一手把持。然而即使是这样的一名皇帝,也知道不能任由黄巢侵占长安,所以唐朝调集重兵前来围剿黄巢,朱温所在的同洲(今天的陕西大荔)成为了唐军志在必得之处。

和朱温正面硬刚的是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这个人节操很低,下限几乎没有,曾经投降过起义军又投降回来。然而他手下的几万兵马却不是盖的,几次交锋下来,朱温吃了很大的亏,眼瞅着就要弹尽粮绝了。朱温当然不肯坐以待毙,连连向长安求援。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当时的黄巢已经过上了纸醉金迷的日子,他表示原来以为做皇帝只不过有吃不完的酒肉睡不完的妞,哪知道真到了长安才知道,这人间的享乐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因此他每天专心淫乐,军务全都交给一个叫孟楷的亲信处理,这个孟楷恰好和朱温有仇,因此朱温的求援信有如肉包子打狗一般一去不复返。

绝望中的朱温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投降唐军。

唐僖宗大喜过望,马上加封他为左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还把汴州(今河南开封)这块大地盘划给了他。为了号召全国人民踊跃学习朱温同学这种迷途知返的崇高品行,唐僖宗给朱温赐了名字,叫全忠。

若干年后,大家回想起这事的时候,觉得唐僖宗是给自己里了个 flag。全,人王;忠,中心。这是预示着朱温这小子以后要在中原做皇帝啊。

然而当时朱温同学并不是很爽。

为什么呢?因为划给他的地盘已经打成了一片白地,几家义军正在那横冲直撞。更坑爹的是只有灭了黄巢他才能去上任。

朱温投降以后的唐军以为马上就可以把黄巢赶走了,但是发现事情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美好,朱温投降了,但是黄巢手下别的将领可还在啊,依然难打,依然打不动。

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下,唐末藩镇各个节度使的兵都是自己招募自己养活的,中央对他们的制约能力很低。然而这些兵一旦打没了,你这个节度使也就差不多做到头了——很像民国时期的军阀对不对?所以在打仗的时候,大家都是藏着掖着的。

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提出来了:我们去找霸天虎……不是,去找飞虎子来怎么样?

飞虎子!这个名字让大家眼前一亮。

李克用,沙陀人,战斗力爆表的猛人。我们现在总说,你那么牛,你咋不上天呢?而李克用牛到大家普遍认为他肯定能上天,所以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飞虎子。因为瞎了一只眼,又号独眼龙。这位仁兄手下有大唐最精锐的一支骑兵——沙陀骑兵,战斗力冠绝天下。

这么牛的部队,为什么一直没被招来围剿黄巢呢?原来是之前因为一系列的龌龊事,李克用和山西与河北的节度使们大打出手,被朝廷定性成叛军,赶到达靼去了。因此这个提议被提出来之后,大帐里坐着的人里有些就开始觉得脖子后面发凉了,心想这位爷回来,那还能有我们的好日子过了么。

但是黄巢总要有人剿啊!于是大家一起合计了一下,决定许以李克用高官厚禄,以前你不总抱怨朝廷给的少么?这次回来,要啥给啥!

李克用大喜,他已经过够了在达靼吃土的日子了,于是立刻领着一票沙陀骑兵杀了回来。黄巢的游戏难度一下子从「普通」被调节成了「 噩梦 」,李克用的大军几乎是一路平推着打进了长安。长安收复,李克用军功居首。唐僖宗任命李克用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

李克用很开心。

然而朱温很不开心。

因为从长安被赶跑的黄巢突围后打回了河南,也就是分给他的地盘。

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很多事,其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投降黄巢——在黄巢死后他接过造反大旗又坚持战斗了许多年;另一件事,就是黄巢围攻陈州。

黄巢围困陈州这件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

黄巢从长安逃跑之后整个人都已经疯癫了,体验过权力巅峰滋味的黄巢犹如中毒一般,在逃跑时居然还让人带着全套的皇帝行头。于是在陈州遇到顽强抵抗的时候,黄巢整个人都愤怒了起来:飞虎子他们可以赶走我,那是他们太牛我打不过,可你一个小小的陈州竟然也敢挡我大齐皇帝的去路么!

打!往死里打!然而军粮已经不多了,怎么办?

黄巢很烦恼,然而很快,他就发现了问题的解决之道。

安史之乱的时候,睢阳被围,城中无粮,守将张巡从自己的爱妾吃起,号召全城将士一起吃人守城,揭开了唐末吃人的血腥一页。黄巢的军队,在之前长安被围的时候,已经小规模的尝试过以人肉为食了,这让黄巢觉得大规模的吃人也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黄巢大军很快就开始了残忍的吃人运动,黄巢专门派出去一支部队到陈州附近搜刮百姓,身强体壮的可以充军或是作为民夫,而身体虚弱的则可以充作军粮。但是黄巢总觉得这样的效率还是有点低下,经过冥思苦想,黄巢充分运用自己的工程学天赋,发明了空前绝后的吃人机器——巨舂。史书是这样记载这一幕的: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人大饥,倚死城堑,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

《资治通鉴·第二二五卷》:「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卞、曹、濮、徐、衮等数十州,咸被其毒。」

在黄巢专心攻打陈州并进行发明创造的同时,朱温并没有闲着。他求爷爷告奶奶的找来了附近的几位节度使,又拉来了李克用的沙陀军,一起向黄巢发起了进攻。或许是陈州消耗了黄巢太多的精力,不可一世的黄巢大帝竟然一触即溃,连战连败。终于在一次大败之后,见到大势已去的黄巢外甥林言杀死了黄巢,并准备以此邀功。单没想到的是,林言在路上却遇到沙陀骑兵,这些蛮子不分三七二十一就把林言也干掉了,将林言及黄巢等人首级一并献了上去。

在消灭黄巢的战斗中,李克用当然是无可置疑的主力。然而得到好处最多的却是朱温,他从前是黄巢军中将领,因此在黄巢军队溃散的过程中收编了大量部队,还拉拢过来一大批能打的将领。性情耿直的李克用则没捞到多少好处,仅仅是在他的军功簿上又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由于之前围剿黄巢的战斗中,李克用的兵马一直都是主力,因此剿灭黄巢之后李克用的部队已经濒临极限,急需休整和补给。在班师回驻地的路上,李克用路过了汴州,在封禅寺休整。

汴州正是朱温的地盘,大家应该还记得,正是朱温求爷爷告奶奶的请来了李克用的沙陀骑兵,才剿灭了流窜到自己地盘里的黄巢军。现在李克用路过汴州,朱温自然要准备酒宴,好好表达一下感激之情。

然而李克用并不领情。

李克用从十三岁起,就是天下闻名的勇士,一箭双雕什么的,就和玩一样。

《旧五代史·武皇纪上》年十三,见双凫翔于空,射之连中,众皆臣伏。

《旧五代史·武皇纪上》尝与达靼部人角胜,达靼指双雕于空曰:「公能一发中否?」武皇即弯弧发矢,连贯双雕,边人拜伏。

你朱温算什么?一个投降的贼罢了,不是你投降的早,前几天连你也一起弄死了。

于是喝高了的李克用在酒席宴间对朱温大肆嘲讽,弄得朱温和手下的将领都十分尴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然而没人敢在李克用面前表露什么不满——开玩笑,这位大爷一怒之下,说不定在酒席宴间就把咱们全干掉了。

李克用骂完了,很爽,环顾四周,自朱温以下没有一个人敢起刺,更爽,就决定今晚睡在这了。

朱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要知道,李克用赴宴的时候可是只带了一队侍卫,他闻名天下的沙陀骑兵都驻扎在城外的封禅寺中。也就是说,只要自己今晚在城中杀死李克用,这支天下无双的骑兵就会群龙无首!而李克用现在又大醉不醒,还有比这更好的时机了么?朱温安排李克用就寝后转身就点齐兵马,紧闭城门,集合手头所有力量攻向了李克用的所在之处。

一番苦战后,李克用的侍卫们勉强顶住了第一波攻势,杀红了眼的朱温命令手下放火烧屋,攻进了李克用的住处。在关键时刻,李克用被仆人藏到床底下,用冷水浇醒,醒来的李克用犹如油锅里的蚂蚁一样,急的手足无措。正在这个时候,老天开眼,一场大雨浇灭了火头,李克用趁机带着两个人用绳子坠城而逃,逃回了封禅寺。

正史中是这样记载这场「汴州城雨夜杀人事件」的:

《新五代史·唐本纪第四》:过汴州,休军封禅寺,朱全忠飨克用于上源驿。夜,酒罢,克用醉卧,伏兵发, 火起,侍者郭景铢灭烛,匿克用床下,以水醒面而告以难。会天大雨灭火,克用得 从者薛铁山、贺回鹘等,随电光,缒尉氏门出,还军中。

大难得逃的李克用并没有像许多人所想的那样,立刻点齐兵马灭了朱温。而是做了一件令人大跌眼镜的事:他带着部队回到驻地太原,然后开始上访,要求朝廷追求朱温刑事责任,并对自己的损失进行赔偿。

要知道,这位李大爷向来以行事肆无忌惮而闻名天下,怎么会在一夜之间忽然遵纪守法起来了?其实当时李克用手下的部队已经疲惫不堪,在围剿黄巢的战斗中元气大伤,而全程实力酱油的朱温,收编了不少黄巢残军,军势正盛。李克用就是有一万个不愿意,但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打一场错误的战斗这种事,他还是不会去做的。

李克用的上访信发到中央之后,以唐僖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大家几次讨论之后,得出一致的结论,那就是……这事,千万不能听李克用的!

为什么呢?因为李克用实在是太能打了,你想,这么多节度使在一起都攻不下来的长安,他回来之后一出手,破了;好几路大军都打不过的黄巢,他一出手,灭了。现在要是听他的把朱温处理了,他拿下朱温的地盘,以后谁还能制的住他?

但是作为剿灭黄巢的大功臣,李克用受了这么大委屈,显然不能置之不理。怎么办呢?大家最后想出了一个法子,为了安慰李克用,封他为陇西郡王,用一个王爷的帽子,堵上了李克用的嘴。

李克用虽然不爽,但是毕竟目前没有灭了朱温的实力,只得作罢。但是这件事令李克用与朱温结下了不解之仇,却深刻的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可以说,整个五代历史的前二十年,都是这次「汴州城雨夜杀人事件」的后续。

剿灭了黄巢之后,各地虽然还有一些零星的义军,但是已经无关痛痒了,回到了长安城的唐僖宗又可以愉悦的打马球了。但是他所宠信的太监田令孜却忧心忡忡,田公公认为,这次皇帝之所以被黄巢赶出长安,主要是由于兵权都在藩镇,而中央竟然连一支靠的住的禁卫军都没有的缘故。为了皇帝和田公公的安危,建设一支强大的中央军势在必行!然而征兵是要钱的,此时的大唐朝廷已经穷的叮当乱响,全靠各地藩镇好心施舍不定时进贡才能维系存在了,就连大臣的工资偶尔也是要拖欠一下的。这笔钱要从哪拿出来呢?

田公公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收回安邑、解县两地盐池。

这两处盐池距离很近,就在今天山西运城的附近。开采年代之早甚至可以上溯至尧舜之时,自春秋以来,这两地的盐池就是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誉为「国之大宝」。而黄巢被赶出长安之后,盐池就被当时的河中军区司令员王重荣同学据为己有了。田公公认为自己选中了正确的目标:这位王同学不仅人品比较差,导致在朝中人缘不好,而且最重要的是实力也有限。挑他下手,利润高风险小,正合适!于是就忽悠唐僖宗下旨将盐池收归国有。

王重荣表示这简直是在搞笑!盐池给了你我还活不活了,这样吧, 为了表示我对唐室的效忠之心,我每年勒紧腰带挤出来三十车盐给中央支持建军好了。

田令孜差点被气死,这两地盐池每年能出产多少盐呢?唐书记载

《新唐书·食货志四》蒲州安邑、解县有池五,总曰「两池」, 岁得盐万斛,以供京师。

唐代一斛折合约 120 斤,就是说这两地盐池每年能产盐百万斤,代宗的时候曾经占了中央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王重荣你居然每年只给我三十车,这是打发叫花子么!?不行!这盐池必须收归国有!

两人争执不下,田公公十分为难,因为强行收归国有实际上等于暗示着中央有权力从各地藩镇的节度使手里夺取他们的既得利益,这无疑是被藩镇所忌惮的。因此田公公灵机一动:你不是不同意把盐池交给国家么?我把你调走换个听话的不就完了么!

自以为找到了解决之道的田公公马上让唐僖宗下了一道旨意,称为了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更好的发挥王重荣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任命王重荣同志为兖海节度使,免去其原河中节度使职务;任命王处存同志为河中节度使,免去其原有职务。

王重荣同志非常愤怒,声称王处存同志兵马太少,河中地区危险重重,王处存来的路上出点什么意外自己可没法负责。

哈!吓唬我!田公公马上又让唐僖宗下了一道旨意,让李克用马上带兵保护王处存上任。怎么样,大唐第一能打的将领来送他赴任,你王重荣有种就挡挡看吧!

已经要抓狂了的王重荣大骂田令孜,声称他离间藩镇,蛊惑皇帝,再这样下去,自己就要去「清君侧」了!

田令孜喜出望外:太好了!你来清君侧,我这不正好有借口把你灭了么?到时候我连找人接替你都不用了,直接把河中收归中央就行了啊!于是大喜之下的田公公找来了邻宁节度使朱玫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准备等李克用的大军到了王重荣的地盘之后一起发难,干掉王重荣。

王重荣此时彻底清醒了过来,他了解李克用这个人,这位杀神虽然和自己的关系还不错,但却一直很听大唐皇室的命令。况且田令孜那边已经开始调动初具规模的禁军和刚拉拢过来的两镇节度使准备开战了!现在摆在王重荣面前的选择似乎只有两条了:第一,按照田令孜的意思吐出盐池,灰溜溜离开河中;第二,奋力一搏,临死前挣扎一下。绝望中的王重荣,究竟会选择哪条道路呢……

俗话说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我们的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同学完美的验证了这句话。

他在反抗与就范的两难抉择中完美的找到了第三条道路,那就是——忽悠。

忽悠谁?李克用。

李克用虽然能打,但是政治头脑却不大好使,加上为人冲动易怒,正是忽悠的最佳对象。王重荣伪造了一封所谓的密旨,然后找到李克用,说:王爷千岁,你可知你大难临头了么?

李克用大惊失色,连忙问他是怎么回事。王重荣打开密旨说,您看看,朝廷忌惮王爷您的赫赫武功,所以设了这么个局,假装让您来护送王处存到我这上任,实则是把您诓骗到这里来,然后几路节度使一起发难,把您灭在这里!

李克用大怒,就要点齐兵马杀上长安。不过转念一想——王节度使,您怎么没和他们同流合污啊?

嗨,还不是因为我敬仰王爷您?想到您这样的猛将要被这些小人暗算,我就气不打一处来!对了王爷,据说这些馊点子全都是朱温和长安城里的田令孜想出来的,您可千万别放过这两个小人啊!

好!李克用马上给朝廷上书,大骂朱温,同时明确指出,大唐现在的问题出在前三排,坏人就在主席台,我李克用迟早要杀上长安,把以田令孜为首的一小撮坏分子全都干掉!随即派出大军与王重荣回合后兵发长安,田公公辛辛苦苦组建的一点禁军与拉拢过来的朱玫、李昌符两镇人马在李克用面前一触即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惊慌失措的田公公只好带着唐僖宗再次逃出长安城,逃到了陕西凤翔。唐僖宗无意中创造了大唐王朝的一个记录——他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两次赶出长安的唐朝皇帝。

打到长安城边上的李克用现在反而有点手足无措了,当初盛怒之下的李克用只想着杀到长安把想害自己的人都干掉。可是现在田令孜带着皇帝逃跑了,朱玫等人的军队被自己打散了,自己现在反而成了那个攻占长安,逼走天子的罪人了。头脑冷静下来的李克用觉得自己不能再继续往前走了,一旦进入长安,自己这反臣的罪名就算坐实了,到时候天下节度使群起而攻之可不是好玩的。于是李克用将大军驻扎在长安城外,又向唐僖宗上了一封奏折,在奏折中提出我李克用这次发兵,只为消灭皇上身边的恶人,也就是田令孜!只要皇上您干掉田令孜,我马上就接您回来!

这下田令孜彻底慌了神,李克用这小子完全不给自己活路啊!然而还没等到他想好对策,另一个坏消息就传了过来,之前投靠他的邠宁节度使朱玫,见到田令孜大势已去,宣布投诚李克用,并带兵打过来了!

得知这一消息的田公公连忙跑到唐僖宗的寝宫,准备带着皇帝再次跑路。然而由于之前完全没有预料到朱玫会突然反水,田公公带上皇帝之后已经来不及通知文武百官和他们一起逃跑了,于是索性带着几队侍卫和宫中太监们就上了路,连大唐历代先祖的牌位都被丢在了凤翔!

朱玫到了凤翔之后有点傻眼,自己原本想砍了田令孜的脑袋向李克用邀功,然而现在这里只有一票文武大臣,皇帝和田公公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李克用知道这事之后也很扫兴,于是带着大军劫掠一番后,同王重荣一起返回了自己的驻地。

李克用撤兵之后,朱玫突然发现,山中无老虎,自己这只猴子终于可以称大王了!现在朱玫成了长安周边最大的一股势力,手中握着大唐王朝的文武百官和一票皇亲国戚。而田公公带着唐僖宗已经跑到了四川一带,影响力越发微弱了。朱玫的心思开始活络了起来,占据这么好的一块地方,不做点什么实在是有点可惜了,要知道,就算大唐朝廷再势微,毕竟还是天下共主啊!

于是朱玫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拥立新君!经过一番运作,襄王李煴在他的胁迫下于长安城加冕登基,新朝廷对天下藩镇大肆褒奖,几乎人人加官进爵,于是各地藩镇也都顺水推舟,宣布效忠新君。朱玫兴奋不已,将侍中兼诸道盐铁转运使的职位授予自己,完全把持了新朝廷的内外大权!

此时李克用的心情有点复杂:天下人都以为是他把唐僖宗赶出长安的,自然也把朱玫在长安城所做的这一切都归咎于他,这样,李克用就被扣上了一个乱臣贼子的帽子了。然而实际上呢?实际上李克用并没有从这次拥立新君的事件中拿到一分一毫的好处!一口天大的黑锅扣到了自己头上,然而好处却一点都没分到,这样的事情,简直不能忍啊!

琢磨过味来的李克用立即传檄天下:赶走皇帝这事和我没关系,我原本只是打算去清君侧的!拥立新君这事更和我没关系,都是朱玫这小子自己干的!现在我要拨乱反正,迎回唐僖宗,你们谁赞成?谁反对?

大家早就看朱玫这小子不顺眼了,你朱玫又不能打,也没什么本事,说拥立皇帝就拥立皇帝,凭什么啊?只是碍于李克用的面子,加上朱玫在新皇登基后大肆封赏,才勉强按捺了下来。现在李克用这领头一起刺,大家就都明白了——喔,原来朱玫这小子背后没人啊!那哥几个还等什么啊!

于是各地节度使群起相应,都没等到李克用发兵长安,就把朱玫灭了个干干净净,把襄王李煴打落皇座,斩首示众,又一起迎回了唐僖宗。

大难得逃的唐僖宗回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贬斥了田令孜,这个曾被自己唤作「阿父」的太监。田令孜被革去所有官职、爵位,流放端州,永不赦免!唐僖宗还想把当初留在凤翔的文武百官也全都咔嚓掉,然而这个主意被劝了下来——要知道,当初留在凤翔可是因为皇上您跑的太快了没带上这些人,现在以这个为借口砍了人家,是不是有点不太厚道啊!唐僖宗又下了一道旨意,封李克用为「忠贞平难功臣」,加封为晋王。

总之,经过一番折腾,唐僖宗总算又回到了伤痕累累的长安城。然而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在李克用东征西站的过程中,他的老对头,朱温,却一直显得很沉默。那么这些年里,朱温究竟都干了些什么呢?

朱温在忙着剿匪。

我们之前说过,黄巢的部队被击溃以后,很多人投降了朱温,但是还有一部分溃兵被秦宗权(就是投降了黄巢的那个节度使)收拢了起来,在河南境内四处流窜作案。

朱温很头疼,自己刚刚作大死得罪了李克用,虽然这货现在忙着做大唐的世界警察没时间理自己,但是你家里有一伙人四处流窜,屋子外面又有个强敌虎视眈眈的毕竟让人很不爽。朱温和自己手下的谋士合计了几次之后,觉得攘外必先安内,还是得先把秦宗权这伙人消灭掉——最不济起码也得赶到别人的地盘上让他祸害别人啊!

于是朱温愉快的开始了围剿秦宗权的奇幻之旅,为什么说很奇幻呢?因为朱温同学几次大战下来,发现自己竟然打不太过秦宗权!要知道,朱温可是几乎把黄巢手下能打的大将都收编了过来啊!秦宗权不过收拢了几万溃兵,怎么可能就打不过?!不信邪的朱温又开始了第二次、第三次围剿大业,然而依然是打不太过的节奏,相反,秦宗权的队伍却越打越多,越打越强……

原来朱温想的是最好能灭掉秦宗权,不行就把他赶走去祸害别人。然而其他节度使也是这么想的,于是大家纷纷封闭关隘道路,把秦宗权的活动范围限制在了河南境内。无路可逃的秦宗权只好在河南境内游荡,所过之处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而这些流离失所的百姓里又有很大一部分反过来投靠秦宗权,所以秦宗权的队伍越打越大,打输了也不要紧——我再跑再抢就是了。但是朱温却不可能这么做,要知道,强盗可以在你家里放把火抢点东西就跑,可你为了抓强盗,难道还能把自己家里点着么?

一来二去,朱温反而被秦宗权困在了汴州(今天的河南开封)城中,秦宗权十分开心——俗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看来我秦宗权王霸之业的第一步,就要从这里开始了!

和洋洋得意的秦宗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犹如热锅上蚂蚁一般的朱温。几次大战下来,汴州城里的军队已经为数不多了,他虽然派出去不少人到各处去征兵,然而这河南地界从黄巢开始就被祸害不知道多少次了,哪里还有兵可征。朱温冥思苦想,忽然眼前一亮:我怎么把我这两个兄弟给忘了啊!

朱温口中的这两个兄弟可不是他的亲兄弟,他的亲兄弟一个当年在黄巢军中战死了,另一个一直守着老妈给别人当长工,前不久才被朱温接来享受富贵。朱温说的这两个兄弟,是兖、郓二州的节度使:朱宣和朱瑾。这两位可是亲兄弟,都驻扎在山东一带,之前剿灭黄巢的时候朱温和他们攀了不少交情,由于大家同姓,平日里交往起来总是以兄弟相称。这两位古道热肠,再说我要真被灭了,秦宗权指不定就挥军兖、郓,我派人去他们那搬兵,准成!

朱温所料不错,朱宣和朱瑾听说朱温快撑不住了,二话没说就领军来援,一直杀到汴州城下。朱温大喜过望,连忙设下酒宴款待这两位,秦宗权和一票手下正咬牙切齿的在军帐内琢磨以后要怎么办——这下攻城是没戏了,下一步往哪走呢?正琢磨着呢,就听得军营一片大乱,秦宗权连忙派人出去打听: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士兵哗变了么?

没!老大,朱温打过来了!快跑吧!

胡说!咱们的探子不说他在城里请朱宣和朱瑾喝酒呢么?

是啊!谁知道他半道起来说去上厕所,实际是领着人马直接打出来了啊!您还是赶紧跑吧,兄弟们抵挡不了了!

《新五代史·梁本纪第一》:五月,兖州朱瑾、郓州朱宣来赴援。王置酒军中,中席,王阳起如厕,以轻兵出北门袭晊,而乐声不辍。晊不意兵之至也,兖、郓之兵又从而合击,遂大败之,斩首二万余级。

这下秦宗权算是元气大伤,彻底沦为流寇。但是朱温并没有趁机一鼓作气,剿灭秦宗权,他想的是,如果留下秦宗权呢,这点人马已经翻不起什么浪花了,但是自己却可以养寇自重,不断的向中央要钱要粮要政策。最妙的是,只要秦宗权一天还在,别人来打自己的时候就会先被扣上一个「破坏大唐剿匪计划」的大帽子,相当于给自己额外加了一道保险啊!打定主意的朱温一方面象征性的派人去惴惴秦宗权,一方面借机控制了整个河南,而另一方面,他自然也没忘了感谢关键时刻来帮助自己的朱氏两兄弟。他激动的拉着两人的手说,以后我们就是亲兄弟了,我们就是大唐王朝的朱氏三巨头,简称朱头三……

朱氏兄弟哈哈大笑,客气啥,兄弟你以后有用得着哥哥的地方尽管直说,咱们哥们之间,没说的!

朱氏兄弟带着朱温送给他们的礼物,开开心心的回到了山东,以为从此在河南有了一个强援,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高兴了没几天,忽然接到手下来报:节度使大人,大事不好了,咱们被人打了?

胡扯!谁这么大胆子?不知道朱温是我兄弟么?

就是您兄弟打的您……

大惊失色的朱氏兄弟赶紧联系朱温,说兄弟啊,难道你是失心疯了?还是地图看错了,我们是你的好兄弟朱宣和朱瑾啊!

朱温正色道:妈蛋打的就是你们,你们两个没人性的家伙,亏我拿你们当兄弟,你们竟然暗中挖我墙脚,勾引我的士兵叛逃!你们深深的伤害了我的心灵!我今天一定要讨个说法!

朱氏两兄弟连忙回去问自己手下,是不是你们手贱挖人墙角了?手下纷纷摇头,老大,你们知道的,这年头兵荒马乱,有人来咱们这投军咱们就收,上哪知道是不是朱温的兵啊!再说了,就算是朱温的兵,他跑到咱们,也没有不要的道理啊!

原来朱温早就盯上了山东这块地盘,上次请两人出手的时候朱温发现,山东大汉人高马大,比河南这边的士卒可强多了。而朱氏兄弟胸无大谋,可比自己差远了,这要是自己的统率力加上山东军卒的武力,那这天下还有谁能挡得住自己啊!因此消灭秦宗权以后就一直磨刀霍霍,准备向山东进军了,至于挖墙脚什么的,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新五代史·梁本纪第一》:朱宣、朱瑾兵助汴,已破宗权东归,王移檄兖、郓,诬其诱汴亡卒以东,乃发兵攻之,取其曹州、濮州。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