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提升英语词汇量?

出自专栏《把你的词汇用起来》

  • 使用电子词典

    让庞大的电子词库成为大量阅读的助力。

  • 放弃一切花哨的背单词方法和 app

    脱离了实际的使用语境,背单词只是无用功。

  • 记不住单词不是记忆力的错

    亲身使用英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大脑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

http://testyourvocab.com 测出你的英语「家底」

了解自己的英语实力,可以参加各种考试,而英语听、说、读、写都是「招式」,词汇才是决定一切的「内功」,因此个人的词汇量是衡量英语实力的简单方法。在国内外众多的词汇测量方法、软件中,美国和巴西联合研发的 http://testyourvocab.com 网站是比较权威、科学而又方便的一家。登录上去,只需要花几分钟给自己认识的词语打钩,就能测出自己的词汇量,结果误差为 ±10%。特别说明,这个网站测的「词汇量」属于「接受性词汇」(receptive vocabulary),即看见之后能知道是什么意思(被动输入),而不是测「产出性词汇」(productive vocabulary),即还懂得怎么表达(主动输出)。

我实测发现,在 http://testyourvocab.com 上如果一个词都不认识,测试结果为 20;如果所有词都认识,测试结果为 45 000。这意味着词汇量在 45 000 以上的超级英语「大神」就不适合这里了。http://testyourvocab.com 测试是可以反复进行的,建议每年最多测一次,由于每次测试的单词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千万不要查词典学习,以免以后测试不准确。

http://testyourvocab.com 采取了双层对数词频排列抽样调查的测试模式,选词基于上亿词汇量的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简单地说,第一页列出的词汇(40 个)是对测试者进行大体上的分层,然后再根据不同层次在第二页列出相应水平的词汇(数量不等,一般为 120 个)。这意味着,词汇高手跟菜鸟在第一页测的词是差不多的,在第二页就面对不同的难度了。显然,这比一些笼统地抽几个单词来评估词汇总量的测试系统更合理严谨。第二页按照难度递增分为 4 列,第 1 列你基本上都认识,第 4 列你基本上都不认识,实现对不同水平的人进行精细的测量——当你感觉词汇突然难了许多,说明那个地方就是你的词汇极限了。

跟其他家的词汇量测量结果相比,http://testyourvocab.com 是比较保守的,只算中心词,不计算衍生词,如 quick 和 quickly 只算一个词。另外,http://testyourvocab.com 把美国测试者的词汇量结果与 SAT(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验,相当于中国的高考)分数进行对比,显示去 http://testyourvocab.com 测试的人水平是高于平均水平的。但是,这些都不是重点。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研究的是心理测量学,深知测量常模的重要性,即你的测量结果要跟大量参加这个测试的人群进行比较才能知道自己的水平到底怎么样,否则只是一个没有意义的数字,也不要将这个网站的测试结果跟其他方式测试的词汇量结果进行比较。

http://testyourvocab.com 在 2013 年的时候已经有超过 200 万人测试,包括英语的母语人士和外语人士。数据分析如下:

大多数成年母语人士词汇量 20 000~35 000。

8 岁的母语人士词汇量平均为 10 000。

4 岁的母语人士词汇量平均为 5000。

非母语人士词汇量通常为 4500,而通常在英语国家生活的非母语人士才会超过 10 000。

特别地,对于一些非母语人士(基于巴西网友的常模,巴西人的英语水平比中国人要好一些),测试结果对应水平如下:

  • 1500~3000:上过几年英语课。
  • 4000~6000:学过 4~6 年英语,中等水平。
  • 8000~10 000:学过 8 年英语,优秀水平。

非母语人士要超过 10 000 词汇量的话,要不长期生活在英语国家,要不有大量时间泡在英语的媒体上,包括读书、看电影、煲剧等。

母语人士方面,其词汇量似乎取决于其在 4~15 岁的阅读习惯,阅读量大的孩子掌握的词汇比阅读量小的孩子多——

阅读量较大者平均每天新掌握 4.1 个单词。

阅读量中等者平均每天新掌握 2.6 个单词。

阅读量较小者平均每天新掌握 1.4 个单词。

到 15 岁时,阅读量较大者的词汇量几乎是阅读量较小者的两倍。http://testyourvocab.com 上的各项统计数据都支持一个流传已久的观点:阅读构建你的词汇量。http://testyourvocab.com 给为人父母者的建议是让孩子多读书,会受用终身。在阅读类别上,读小说对增加词汇量的效果比读非小说更好,各个层次的小说读者都会额外增加 2000 词汇量,推测原因可能是小说倾向于使用更多样化的词汇。

据我的印象,国内网友在 http://testyourvocab.com 上面测得的词汇量普遍只有几千,极少见过万的,与 http://testyourvocab.com 的数据相符。我还经常看到一些同学词汇量不足 1000,我会感到十分痛心——这不是因为他们笨或者懒惰,而是「学英语」的方式不当,学成这样跟没学过有啥区别?

另外,「用英语」的人在阅读大量英文原著之后再定期上 http://testyourvocab.com 测试,见证到词汇量突飞猛进。

首先说说我自己,2011 年在 http://testyourvocab.com 自测词汇量为 16 700,那时大约读了 96 本各类英文原著,很多是小说。到了 2014 年,我的原著读到 110 本,大多是对词汇量增加不那么给力的非小说专业教材,此外还在生活中天天看英文电视和听英文电台等,测试结果为 19 900,http://testyourvocab.com 上说这相当于 15 岁的英语母语人士,或在英语国家生活了 10 年的外国人的水平——其实我从未在英语国家长期生活过。

网友「老梁」的女儿到 12 岁时,读完了原版 Oxford Reading Tree (《牛津阅读树》)1~5 级的几十册绘本、22 本 Magic Tree House (《神奇树屋》)童话系列之后,在 http://testyourvocab.com 上测得 6200 的结果——这可比很多考完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同学要多。

网友「镜子」是一个男孩的妈妈,在 30 岁时上 http://testyourvocab.com 测得词汇量为 3790,之后读了《哈利·波特》等 10 本英文原著,测得词汇量 4660,觉得进步不明显,就增加每天的读书量,在 4 个多月的时间内又看完 10 本英文原著,结果词汇量增加到 5400,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网友「江枫晚霞」读了 58 本英文原著,每半年上 http://testyourvocab.com 测一次词汇量,结果分别为 9630、9750、10 600、10 800。他说:「读的书范围比较单一,词汇量增长比较慢……」他的词汇量增长似乎慢了一点儿,但跟各种英语学习方法相比已经很快了,特别是能在 10 000 的高位水平保持增长,实属不易。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一位读了 41 本英文原著的网友词汇量达到 10 500,另一位读了 51 本英文原著的网友词汇量达到 11 700,这些都说明读原著对扩大词汇量的作用相当强大。可以这么说,无论用什么方法学英语,如果词汇量上不去的话,那个方法肯定是在浪费你的时间,没有用的。如果词汇量连 10 000 都不到,那么英语的听、说、读、写都是玩不转的。把你的英语用起来,核心是阅读原著,没有什么提升词汇量的方法比这更加简单的了!

科技提升词汇量:5 代电子词典的进化

「学英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学过程,学生用各种认知方式处理各种不同类型、层次的语言材料,但其实都可以还原到最根本的查词行为——从词典中找到单词或者词组的中文解释,构成最基础的认知单元(再细分到词根或字母意义不大)。这好比世上万物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最基础的原子组成的。找到最基础的认知单元意义巨大,因为你在查一个生词时,大脑是机械而被动地接受信息,没有任何多余的想法和动作,这时的认知效率是最高的,也是增加词汇量最快速的。透析法就是大量对「使用级」的英语材料进行查词的基本操作,实现词汇量的快速提升。

人是血肉之躯,提升智力、记忆力、注意力、意志力、反应速度等心理指标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反复锻炼、强化营养等措施都只能提升一点点。这决定了各种不乏奇思妙想的「英语学习方法」其实都很难实现效率的突破——只要脑子不好使,英语就难以突飞猛进。相比之下,科技是不断发展的,这么多年来计算机基本上是按照「摩尔定律」不断突飞猛进,只要利用电子产品提升查词的效率,就可不断提升英语的习得效率,让普通人也能突飞猛进。

作为一个唯技术论者,我喜欢捣鼓电子产品,无论是路由器还是行车记录仪,都喜欢折腾个不亦乐乎。其中,电子词典是我最感兴趣的产品,因为它将查词这个动作的效率大幅度提升。我粗略测算发现,在传统纸质词典上查一个单词通常要 20~50 秒,而在电子词典上只需 5~10 秒,效率提升三四倍以上,而在当今普及的触屏设备上的「选择—复制—剪贴板取词」模式省掉了逐个字母的输入,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查词效率,特别是拼写比较长、比较复杂的单词。

在科技的推动下,你的英语跟你的语言天赋和努力程度越来越没有关系,反而越来越依赖于电子产品软硬件的技术水平。21 世纪,电子词典加速发展,我见证了其 5

次技术变革——

第 1 代电子词典:早期掌上电子词典

代表产品:文曲星 PC260、文曲星 PC505

它们是带键盘和液晶屏幕的袖珍「笔记本电脑」,收藏的单词量较为有限,如 PC260 只有 44 558 个词条,缺乏权威解释和例句,汉英词典很「渣」。但是,我正是在这些早期产品的帮助下读懂了人生第一本英文原著 Daughter of Deceit (《欺骗的女儿》),第一年就一发不可收地读了 14 本英文小说,逆袭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第 2 代电子词典:收录权威词典的掌上电子词典

代表产品:诺亚舟 CE100、诺亚舟 NH7000

发展到后来,诺亚舟、文曲星、好易通、快译通、卡西欧等掌上电子词典陆续完整收录了《新英汉词典》《剑桥国际英语词典》等国内外带版权的权威英文词典,不但收录词条大幅增加(如《新英汉词典》的词条多达 145 006 个),相关的例句、同义词、反义词、语义辨析等内容也应有尽有。这一代的很多产品开始具备发音功能,也是一大革新,不过音质比较模糊。

第 3 代电子词典:手机 Java 词典

代表产品:Java 程序版《朗文十万词词典》

手机强势崛起,令电子词典成了手机上的一个功能。当年我的摩托罗拉 V191 手机只是很普通的功能手机,系统自带了一个电子词典 Java 程序,居然还是「朗文」的金字招牌。作为权威词典,它的确词条量大,内容丰富。我把手机当电子词典用,读了多本大部头的纸质书,包括专业教材。

第 4 代电子词典:词典驱动

代表产品:诺基亚塞班 S60 系统上的 Abbyy Lingvo(灵悟词典,又称万能词典)app、「欧路词典」app 这一代的电子词典全部基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运行。所谓的词典驱动只是一个空壳,要装进去词典文件(词库)才能使用,如果你装进去 N 个词库,那么查一个单词便可同时查阅 N 部词典的解释,查不到词的概率直线下降。我用诺基亚 E72 智能手机的时候,就喜欢同时查 8 部权威英文词典。后来的「欧路词典」自带一个很强悍的基础词库,还可在官方的「下载扩充词库」扩充《现代英汉词典》等大量词库,也可连接电脑导入从网上下载的《21 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美国传统词典》《新牛津英汉双解词典》《朗道英汉汉英词典》等 MDX 格式词库。词典驱动存在手机本地空间的词典文件充其量也就十几 MB,尽管收录了前所未有的那么多的词条,但还是有限的。这一代的电子词典普遍使用真人发音,音质实现飞跃。

第 5 代电子词典:在线词典

代表产品:「有道词典」app、「金山词霸」app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用在线词典联网查词成为新常态。这种词典不仅可以查到很多部权威的英文词典(储存在本地或者云端),还可依托云端以 TB(1TB 约等于

100 万 MB)计算的海量词典及双语资料库进行在线查词,彻底突破了纸质权威英文词典的内容,而且语料时刻在更新中,可以方便地查到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让查词需求得到极大满足。例如,读 Winnie-the-Pooh (《小熊维尼》)时查 woozle,本地多本权威大词典都没有释义,但「有道词典」提供了「网络释义」:大臭鼠,出现在《小熊维尼》的作品当中,维尼做噩梦梦到「大臭鼠」来偷他的蜂蜜,其实是黄鼠狼,而「有道词典」还附带了维基百科的解释:A woozle is a fictional creature in the Winnie-the-Pooh stories(大臭鼠是《小熊维尼》故事中虚构的一种生物);又如上网读英文新闻遇到 Asahi Shimbun ,亦未收录于本地的大词典,在「有道词典」的「网络释义」能轻松查到是《朝日新闻》(日本一份重量级的报纸)。这一代电子词典的发音更加强大,不但可以选择「美音」或者「英音」,还有全球多个国家的人士发音可以选择收听。

在英语词典中,「英汉词典」通常比「汉英词典」强大很多,我查「汉英词典」就很少能找到我想要的中文词条。在线词典让「汉英词典」的功能变得无比强大——无论是「万磁王」(Magneto)这种漫画、电影中的虚拟人物,还是「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这种超级冷僻的真菌学专业名词,抑或是「取保候审」(post a bail and await trial with restricted liberty of moving)之类的「中国特色」说法,统统都可以查到。这直接让「逆透析」从理论变成实际,强有力地推动了英语口语和写作输出的提升。

当然,在线词典到网上抓取的材料在准确性上还没法跟传统的权威大词典比,很多例句是网友翻译的,水平参差不齐,难免会有较多错误,使用的时候需要辨析。说到底,用在线词典能查到词,虽然解释不一定靠谱,但总比什么都查不到强。

不光是电子词典,科学技术的进步全面推动「用英语」的升级。例如,过去读纸质书,现在用平板电脑上的 app 看书;过去听英文歌要买磁带、CD,现在只需要在音乐 app 上刷 Billboard;过去要搞个大型卫星接收天线才能收到英文广播,现在可以在手机上随时联网通过流媒体收听、收看国际的英文主流电台和电视台。

语音联想?背词根?都是不科学的记忆法

市面上充斥各种「记忆法」,有的试图对英语单词进行语音联想。例如,网上流传的段子:

海关—custom—卡死他们

地主—landlord—懒得劳动

雄心—ambition—俺必胜

救护车—ambulance—俺不能死

律师—lawyer—捞呀

这种方式只能记住少数特别有意思的单词,很难推广到大量的单词,毕竟不是每个单词都能联想出这么好玩的「意义」。这种方式不利于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而更大的弊端是需要给单词寻找额外的「意义」,增加了大脑的认知负担,延长了记忆路径,记忆效率很差。

还有一种背词根「记忆法」,我也不推荐。英语的很多单词是由相同的词根经过变形组合而成的,彼此意义上有或远或近的联系。因此,有不少人先去死记硬背词根,以为可以提升背单词的效率。这看似一个天才的主意,但前提是你得先记住词根,网上有人总结出 900 个以上,常用的也有 250 多个,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记忆力平庸,实在记不住几个词根。

即使能记住很多词根,遇到生词的时候要分拆理解,只会降低处理生词的效率。以冷门的专业单词 pedometer(计步器)为例,有人说可以分拆词根进行记忆,ped-是「足」,-meter 是「测量」,但显然这么记拐了一个大弯,还不一定能记住。我只是把一台安卓手机的系统语言设置成英语,此后每次去 Settings(设置)都会见到 Pedometer 的选项,就牢牢记住了——这是我们在 QQ 和微信上跟网友 PK 每日走了多少步要用到的功能。许多词根的本义与衍生单词的意义联系勉强,甚至风马牛不相及,通过词根去记反而耗费脑力和时间。所以,背词根记单词纯属多余。很多字分拆字形之后,一个偏旁部首都可能有很深的典故,但大部分人懒得去研究,用得多就自然记住了。

此外,我阅读了大量的英文原著,在处理大量单词的过程中反而发现了不少词根,以专业词汇尤为明显——

读英文版的医学专业书 Pathology (《病理学》)查了

artery(动脉)、atherosclerosis(动脉粥样硬化)、atheroma(动脉粥样化)等单词后,很自然就发现 athero- 是一个跟「动脉」「粥样」有关的前缀(经查证,atheros 是希腊文的「粥」)。假如我不是先在阅读中见识过这一系列词汇,而是直接去记「athero-」的意义,效果会差很多。

读英文版的有机化学、药理学等专业教材,查了很多有机物的英文单词:

propylene(丙烯)、chlorpromazine(氯丙嗪)、valproate(丙戊酸)、thiopental(硫喷妥)、thioxanthene(硫杂蒽)、methionine(甲硫氨酸)、suxamethonium(琥珀胆碱)、succinate(琥珀酸盐)、succinoabietol(琥珀松香醇)。

这些单词非常专业,可对照中文意思看,词根(画线部分)是显而易见的。

大量阅读,大量查词,自然能发现词根们在单词中藏头露尾。自己发现的词根才是真正属于你的,才能利用词根提升识别、猜测生词的能力。例如,我读 Cecil Essentials of Medicine (《西氏内科学精要》)时碰到 panhypopituitarism,我能分析出 pan-是「全」,hypo-是「(功能)低下」,pituitari 是「垂体」,-sm

是「疾病的状态」,合起来就大概是指「整个垂体都功能低下的一种病理状态」(全垂体功能减退症)。

总之,别人对词根现象的总结不能代替你自己的摸索,实际上也无须专门去找词根,只要多读书、多用英语就行,说不定你能发现英语专家都不知道的词根呢!

单词记不住,是因为没有把它用起来

词汇量是英语的核心「内功」,大多数学英语的人的提升方法就是背单词,强迫大脑反复识记,配合嘴巴念叨、动手抄写,然而背了忘,忘了背,折腾一番之后发现词汇量还是老样子。你是否为此深感自卑,痛恨自己的记忆力太差?

其实,记不住英文生词等东西是大脑的正常生理现象,因为大脑对外界信号进行记忆编码、形成长期记忆是要耗费资源的,不是随便见到什么都要记住的。大脑认为,没有用的东西就是不重要的,于是不给力去编码,很快就遗忘了。那些单词你以为很重要,记住之后考试能获得高分,但是你的大脑在下意识中并不这么看——「平时不怎么用英语,根本用不着这些词汇,为什么要记住?!」经过亿万年的生物进化,大脑变得越来越聪明,只会记住有用的东西。

我的记忆力正常,不太强也不太弱,换言之就是平庸。记得有一次和一位师妹比赛背李白的诗,我明显落于下风,后来她当上了中学语文老师;在大学时代复习医书准备考试,见识到一位「人肉复印机」室友,他看一遍相当于我看三四遍,后来他当上了大医院的医生。也许我志不在此,所以大脑记忆唐诗和医学知识的效率实在不高。

但是,如果一个英语单词对我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我不用背也能记住。例如,过去我家里很多人都有服用中药治病、调理身体的习惯,而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中药材中含有的 aristolochic acid(马兜铃酸)具有很强的肾毒性,可导致尿毒症和癌症,无数患者最终只能靠血液透析痛苦地活着。我知道了 aristolochic acid 是藏在中草药背后的恶魔,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我搜索了相关科普知识,特别是哪些药材含有这种玩意,还在家庭聊天、网络转发中提到这个词——一来二去,我不知不觉地就牢牢记住了这个相当冷门、专业的医学化学术语了,因为人命关天。我不仅熟记 aristolochic acid,还记住了含有大量 aristolochic acid 的常见药材 asarum(细辛),读音拼写都很熟,就是出于对尿毒症和癌症的极度恐慌。

其实,任何一门语言都堪称博大精深,词汇的信息量远远超过诗词和医书,而不断吸收其他语言词汇的英语更是世界上词汇量最大的语言之一,背词汇的难度极大。我没有费力气去背单词,只是过着英语国家千千万万记忆力同样平庸的母语人士的平庸生活,时间长了,词汇量就上去了,成了大家眼中的「活词典」。

这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用英语」——当你每日听、说、读、写都用英语,感受到词汇的贫乏时,大脑会意识到单词的重要性,特别是那些在不同地方多次出现或者经常要表达的词汇,大脑就会非常重视,自然就牢牢记住了。例如,足球运动中有个专业术语 tackle,意思是「拦截抢球」,很多人试图去背什么专业术语表去掌握这种词汇,结果什么都记不住。我一度在 iPad 上沉迷英文版游戏 FIFA16,在每场比赛中都要操作 tackle 按钮抢球——这么有用的单词,能记不住吗?

背词 app「打卡」,能不能扩大个人词汇量?

为了提升词汇量,很多人热衷于「高科技」的方式,每日在各种背词 app 上花大量时间,还经常在微博、微信朋友圈「打卡」,晒晒自己又背了多少单词。我很好奇,就试用了著名的背词 app「扇贝单词」和「百词斩」,感觉「扇贝单词」的界面简洁明快,貌似很高效的样子;「百词斩」的风格精致,给每一个单词都配了对话录音和照片,更适合菜鸟。尽管「扇贝单词」「百词斩」等费尽心思将单词融于例句中,在多媒体上模拟真实场景,但毕竟还是脱离使用的「学英语」,效率很差的。

其实,这类背词 app 跟「有道词典」「欧路词典」「金山词霸」自带的单词复习功能类似,甚至跟当年文曲星、诺亚舟等掌上电子词典的单词复习功能也有着完全一致的思路,就是选定要复习的生词范围(《新概念英语》、高考、四六级、GRE 等词库)后,一个个「喂」给用户进行测验,从「记得/不记得」(「扇贝单词」)、义项选择题(「百词斩」)、拼写填空(文曲星)到语音听写(快译通)都有,然后软件算法设定复习答对多少次的生词为「掌握」,没答对的生词则留下继续测验。

当年我还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经常看到一位师兄随时随地拿着一台文曲星做单词复习。他告诉我说,他已经坚持两年了。我问:「能记住吗?」他犹豫了一下说:「还是会忘的,但学英语就是一个坚持的过程……」既然背了又忘,这么背单词不就是在做无用功吗?

现在的背词 app 也是一样,即使你天天「打卡」,对扩大词汇量也是毫无意义的。个人的词汇量是一种动态平衡,一边记忆一边遗忘,这点无论是背词 app 还是透析法都无法避免。其实,即使是我们的母语中文,长期不接触、使用的话也会迅速退化,词汇量一样会下降。据 2014 年环球网转俄罗斯趣闻网的报道,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在 14 分钟内重复记 160 次就能把词汇永久记住。我对这种新闻的真实性表示怀疑,「永久记住」是怎么得出来的?去年记住的词到了今年还能记住吗?即使真的能「永久记住」「重复记 160 次」,也刷新了效率下限。

把个人词汇量的动态平衡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例如 10 000 吧,「学英语」的话就需要不断地背词。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把词汇量暂时推高到 8000、10 000 又如何?除了在测词汇的时候满足一下虚荣心,就没有任何用处了,因为这些词汇都是没有用的,没有用上就始终不是你的,最后终将失去。这让我想起很多守财奴和大贪官,搜刮了大量的金钱却囤积着不敢花,最后被「一锅端」。词汇跟金钱都只是「中间变量」,不可否认的确很重要,但不是最终目的,用这些东西创造人生价值、获得幸福感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此外,很少有人意识到为什么自己毫不费劲就熟练掌握了庞大的母语词汇。在国内,我还没听说过有谁会专门背中文的词汇,美国也很少有人专门背英语单词,据说考 GRE 的大学生、参加 Spelling bee 单词拼写比赛的选手等少数人群才会专门背。http://testyourvocab.com 的数据显示,母语人士的词汇量比外语学习者大一个数量级,其中的奥秘就是一个「用」字,use it or lose it(用进废退)。这个网站的数据显示,阅读量较大者平均每天新掌握 4.1 个单词,有的人也许会轻蔑地说,我用背词软件一天能记住 20 个单词——然而他们同时也可能忘掉 20 个单词,甚至更多,而且每天是否都能有这个「进账」也无法保证,但「用英语」每天增加的 4.1 个单词虽然不多,但这是净增量,而且是长期稳步提升的数字。

「用英语」就简单多了,只需在每天的生活中将听、说、读、写从中文切换为英语,词汇量增长的过程不是苦行僧式的坚持,而是自然而然的生活,或者说是人生,你无须坚持或者努力,只要每天读英文书、看英语新闻、听英文歌、在 QQ 或微信上用英文聊天、跟家里人说英语,就当自己是英语母语人士生活几年,词汇量就轻松涨上去了。心理学的研究显示,有意思的东西才容易记住,而生活中使用英语时遇到的单词是有意义的,而用词汇书、词典、背词软件刻意呈现的单词是没意义的(即使放在例句中也意义不大,因为脱离了使用的环境)。这个道理可以类比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规律——很多研究发现,直接吃白砂糖、蜂蜜等可引起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病,但吃水果时吸收的糖分却没有太大的害处;直接吃 DHA 胶囊无助于提升小孩 IQ,整条三文鱼吃下去摄取的 DHA 才能有益于孩子的大脑。

当然,不排除有个别高手用背词 app 之类超过了我甚至是英语母语人士的词汇量,但那又如何?没有用的词汇早晚会忘掉。

备案号:YXA1jEx806XFMYl8QnU2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