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自我成长?

分享一本书叫《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希望大家能从其中收获一些关于自我成长的经验和感悟。如果你也困惑在爱与孤独当中,如果你还没有真正独立起来,这包括物质独立和精神独立,如果你还没有学会为自己的人生道路与情感选择负责任,那么这本书可以为你提供一个方向。我把自己的经验写下来,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少走一点弯路。当然,路还是要自己走,没有人可以拉着你,我们只能相伴而行。

我将从以下三个主题来讲解这本书:

1. 自我成长

不管我们正在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真正的解决之道永远都在我们内在,谁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别人,我们只能为自己负起责任。当内在的转变发生,你也开始有能力为自己做选择,并且有能力承担选择的结果;

2. 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可能是大部分人一生的功课,选择跟谁在一起,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相处,怎样应对关系当中的分歧和争执,就像镜子一样,映照出我们平时看不见的自己。在这一部分,我将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在亲密关系这个课题上多年的经验和感悟,没有什么情伤是走不出来的,这个过程可能很艰难,很痛苦,但是只要你勇敢去面对,就会收获一个全新的自己。

3. 亲子关系

一个人与父母的关系质量,可能会影响他很多很多年,前一段时间高晓松在一档节目中谈到原生家庭时说过:他有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因为对原生家庭的不满,尤其是跟父亲之间极为不好的关系,结果确实导致我他年轻的时候出现很多问题,讨厌别人干预自己,爱较劲。直到 40 岁后,才慢慢摆脱了这种影响。

而当我们去面对自己的孩子,都难免会带着原生家庭的印记和影响。如果不想让孩子遭受自己的痛苦,就要时刻保持觉知,你传递给孩子的是放松、支持、爱、快乐,还是紧缩、控制、焦虑和恐惧,觉察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就从第一部分开始分享。

Part1

在自我成长这个主题上,经历了多年的自我探索,我真的希望大家知道:世上没人可以陪你走一辈子,请你一定学会和自己好好相处。

很多人会过分在意关系,就是因为害怕孤独,而在人生的路上,孤独却总是跟我们不期而遇。如果孤独感突然出现了,你会逃开吗?你能不能跟它好好在一起?

大部分人都不喜欢孤独,在生活中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避开孤独,跟伴侣约会,做更多工作,寻求家人、朋友的陪伴,参加各种活动,碎片时间也都被手机填满,没有人愿意去感受自己的孤独。可是别忘了,我们生来就是一个个孤独的个体,所有的感受都只有我们自己能够体会。这一生,没有谁可以陪伴你从头走到尾,而我们一直都在忽略这个事实,不愿意去接受,所以我们要靠外在的工作、爱人、父母、孩子等等,来消除自己的孤独感。

以我自己为例,最近这几年时间是我对孤独感触最深的一个阶段,三年之前我结束了一段重要的亲密关系,恢复单身,同时我的两个孩子也先后去美国上学,家中空巢。很多年以来,我第一次离自己的孤独感如此的近,无处可逃,也正因为走过这段独自的旅程,我更深地看见并经历了孤独的几个层面,走到最后你会发现孤独的尽头就是爱。

人究竟为什么会害怕孤独?

我觉得有很重要的两点:

1.孤独会让人生出缺失感,或者看见自己一直以来的匮乏,仿佛自己是不完整的;

2.孤独会让你看见自己一直逃避的阴暗面,看见自己的不完美。

我们也可以换一种视角来看,孤独的好处是什么?孤独可以帮助你直面自我,不再活在他人的期待里,真正地活出自己;

当你学会跟自己的孤独好好相处,你就能随时跟自己联结,觉察到是什么在打扰你,精准地去处理问题;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最容易感受到的困扰是什么呢?很多人跟我说过:德芬老师,我觉得很迷茫很痛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种方向感的缺失,就是我们跟自己失去联结的一种提醒。

当你感觉到迷失,很有可能是你太在乎别人的想法,而你内心真实的声音完全被忽视,被压抑得越来越小,小到你自己都听不见。

此时此刻,无论你生命中出现的痛苦和烦恼是什么,都是因为「太在乎」,太在乎他人怎么看、怎么想、怎么说,你就会受苦。当我们把自己的生命时间、关注的焦点放在他人身上,我们就会离自己越来越远,同时,这个过程就等于你将快乐的钥匙交到了别人手上,当你无法掌控自己的生命,怎么会不痛苦、不迷茫呢?

该如何解决?

我认为一定要直面自己的现实,不再逃避,这是穿越痛苦和迷茫最短的路。

要想活出一个全新的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学会接受自己内心的阴暗面,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真正开始改变。

以我自己为例,我在情感上不够独立,一直靠在亲密关系中不断地抓取来逃避自己内在的空虚,从 19 岁开始谈第一个男朋友,中间几乎没有空窗期,我总以为,有一个男人在身边,才能逃避人生的孤独。

我内心深处总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小女人,所以潜意识里总想依附一个强大的男人。对内心「情感不够独立」这个阴暗部分,我不愿意承认,更不想去面对,于是就把过多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亲密关系里面,去较真,去作,所以后来就作毁了。

对大多数人来说,直接面对、接受、包容自己内心的阴暗部分是很难做到的。我也是在被感情逼到了绝路以后,经过一段时间才开始慢慢愿意直视自己的内心。但在那之前,我就不这么想,这有点像对感情上瘾一样,一旦遇到一个我喜欢的人,我就抓住不放,觉得跟他共享人生、相互依存的感觉很好。稍有不如意,我就会认为他做得不对,做得不好。

可当我开始直面自己的孤独,一个人沉静下来的时候,才知道那时的我根本没有为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因为别人没有义务承受我的情绪和行为,人必须学会为自己负全责。

为自己负责最佳的方式之一就是:

随时检视对自己有害的思维模式、信念体系和行为模式。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信念系统里都有一些非常奇怪的东西。

比如,有些人在其他人眼里很成功,但是自我评价却非常低。我认识一个女孩,她非常优秀,在一家公司做首席财务官,很能干,长得也很漂亮,但是她却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好,甚至认为自己丑得要命。

这样的人就是完全活在自己的负面信念里,坚信自己是不好的,没有价值的,接收不到生活中美好的、肯定的信息,即使你夸奖他,他都不会相信,所以他们自身的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和喜悦程度,都会比较低。

我也看到一些人完全被自卑的情绪绑架,因此变得非常敏感,一点点小事情都会触动他们的神经,可能一句无意中说出来的话,他就会联想到你瞧不起他、不尊重他。一不小心就会踩到他们的雷区,说每一句话都要小心翼翼,更不能指出他们有任何不好,只要一戳到他的痛处,那简直就是滔天大罪。

这样的人总是活在一种敌对的心态里,无法面对内心的恐惧,更无法看清楚真实的自己。

另外有些人的信念也是非常固执,完全不能承认自己有任何错误,总是要振振有词地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亲爱的朋友们,你有没有花时间检视过自己的信念体系呢?有什么是你深深相信却一再被现实证明错误的信念?有什么是你知道明明对自己有害,却仍然放不下的信念?有什么样的信念,正在让你不断给自己挖一个负面陷阱?

我们对自己、对世界、对他人的看法,我们的选择和行动,都受到内在信念的直接影响,信念就是我们看待人生的滤镜,毫不夸张地说,你的信念决定了你的人生,那么,你的信念体系,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害呢?

我希望大家都能有一种意愿去观察自己,都来检视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看看自己的生命中,到底有没有一个一贯的模式可以遵循,有哪些模式是一再重复发生的,而且对自己相当不利的,可能它就是你需要去疗愈的模式了。

要知道,我们生命中所有存在的问题,不是来自外界的人事物,而是来自我们自己没有足够的能量,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应对这些人事物。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对自己有害的思维模式、信念体系和行为模式,并进而能够改变的话,那我们的生命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Part2

第二部分,谈到亲密关系,我知道大家都曾经受过伤、正在受伤、或者害怕受伤,但是我想让你知道:没有任何情伤是走不出来的。

前面跟大家讲过我自己在情感方面的不独立,当我真正走出这种模式,就体会到生命本身的独立和自由。

我经常说亲密关系是人生最好的修行道场,因为我自己就是在这个领域下了很多工夫,所以非常能理解大家对亲密关系的执着,对于跟另外一个人相互依存的渴望,即使受伤也要紧抓不放,但我还是要告诉大家,请不要把存在感和安全感都刷在你爱的人身上。

真正的爱,是永远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我自己先舒服了,我才有资格说爱别人。

有些人认为爱是一种依赖,一定要找到一个能够让自己有安全感的人,才觉得遇到了真爱。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女人都是这样,把她们的安全感和存在感都刷在他人身上,爱人、父母、孩子,都成了她们缺乏安全感需要紧紧抓住的对象。

美其名曰爱别人,其实是一种掌控。我们自己在情感上没有真实的成长,一直需要别人来填补自己的情感需求:我希望你让我快乐,我希望你来给我幸福,我希望你能听我的话……这不是爱,而是一种索取。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是无法真正去爱别人的。

你跟父母的关系,可以检验出你这个人是否成熟;而你跟亲密爱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检验出你这个人到底有多爱自己,有多了解自己。因为你的爱人就是一面镜子,映照着你最不想看见自己的那个部分。

恋爱最初的新鲜阶段,彼此之间是黄金投射,把最美好的幻想放在对方身上,两个人一起做美梦;接下来就是阴影投射,把自己不想看到的东西或者不喜欢的东西投射在对方身上,并且扩大好几倍。这个时候,就是最佳的修行时刻了。

每个人走过这一关,都很不容易。我经常听女孩抱怨:我成长了,我修了,但是他还在那里做他自己,我该怎么办?

这样的人,其实你没有真正接纳对方,你没有真正回到自己身上。我的建议很简单,把你对对方的关注和期望全部都收回来,关注你自己。

你对别人的很多期望,其实对他来说是不公平的。期望不成,就会有指责:你明明可以这样做,为什么做不到?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该怎样收回期望呢?你要真真切切地认识到,所有的问题都不在外面,而在我们内在。你之所以对他人有期待,是因为内在缺乏一份稳定的爱,而只有你自己才是唯一可以给自己这份爱的人。

这里就要讲到大家平时最常问的问题:究竟该如何爱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要爱自己,真正爱自己的方法是什么呢?我把它很具体地分为三个层面:

1.和自己的思想相处。

2.和自己的情绪相处。

3.和自己的身体有所联结,爱自己的身体。

这三点没有先后顺序,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三项中,最好操作的就是关爱自己的身体。你跟自己的身体有多少联结?你吃的东西是否健康,你每天有没有在运动,你的身体每天休息好了吗,你有没有去倾听身体传达的讯息,这些我认为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真的要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跟身体联结,真正爱自己的一个方式,就是在你的生活中时时刻刻,能够去感受一下你的身体是什么样的状态,这很重要。

我们常说活在当下,其实和自己的身体联结就是活在当下。你现在就可以试试看,当你闭上眼睛的时候,能不能感受到自己的左脚在哪里?它此刻的感受又是怎样的?这就是回到自己内在的一种方式。

第二个爱自己的方法,就是要呵护自己的情绪。

情绪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需要我们的认可与面对,需要我们去看到它,承认那些坏情绪,承认此刻我很沮丧、我很愧疚、我很自责、我很愤怒。

关于情绪你永远要记住一点,情绪会来,它也会走,没有任何情绪可以持续不断地影响你。想想看,五年前困扰你的事情,现在还会困扰你吗?上个星期让你很生气的事,那个愤怒现在还在吗?

如果一个情绪每次想起来还会难受,那么不是情绪在困扰你,是你没有完整去经验它,就会有情绪残留下来,累积你的内在痛苦。有时候,我们就是需要去体验这种痛苦的状态,你要允许自己在这样的状态当中,带着一颗谦卑臣服的心,不用任何花招和取巧的方式去面对情绪,不逃避、不评判,就在这个情绪当中,去充分地感受它、完整地经验它,试试看,你的情绪会不会改变。

爱自己其实就是一种把正向能量倒回自己身上的做法。你越是排斥和抗拒的,反而会越强大、越固执。学会和自己不喜欢的情绪相处之后,你的人生会更加自在,更容易做一个快乐、自信的人,这才是真正的爱自己。

第三个爱自己的方法,就是去觉察自己的思维。

我们的情绪就像调频电台,有时候怎么都调不过来,其实是受制于我们的想法,也就是我们在第一部分说到的信念体系。

我们大脑里的思想,控制着我们的喜怒哀乐。一件事你怎么想,决定了你怎样看待它,也决定你接下来的情绪反应。很多事情,只要我们能够扭转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个正面的思考,就像给乌云镶上金边,事情自然就会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

Part3

第三部分,关于亲子关系,我一直都相信:只要父母过好自己的人生,孩子就没问题。

我们和这个世界相处,最重要的快乐处方就是不要有期待,我对待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

出去演讲的时候,常常会碰到一些忧心忡忡的家长,他们小时候都受到过原生家庭的制约和伤害,就会很关心自己的孩子,想要知道怎样才能在养育中尽量减小孩子的家庭创伤?我的回答一般都是:把你自己修炼好,孩子就没问题啦。

其实,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全心接纳。不要去比较,不要去控制,不要动不动就说别人家孩子怎么怎么样,不要给孩子设定一个他根本不感兴趣的目标。

说起来容易,可是哪个父母对孩子没有期望呢?哪个父母没有在各种大事小事上都忍不住要管教孩子?我曾经也是这样,有一天早上,我没有练瑜伽,难得跟孩子们一起用早餐,当我和女儿开始吃了很久,我 12 岁的儿子还是在他的房间里磨蹭。

我那天心情不好,负面情绪很多,怎么看他就是不顺眼,催了好几次总算是来了,我就开始数落他:你看看你,动作这么慢,早上起来要磨蹭那么久,我应该送你去当兵,把你训练得动作快一点!

孩子听了很不高兴,就开始反驳我:哪有慢,今天要穿制服,还要打领带,很复杂呢。

我还是很不高兴,一直对他唠唠叨叨喋喋不休,这时,我开始有了一些觉察,看到自己在试图让猫学狗叫,而且还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护。

其实,我儿子一直就是个慢性子,这是事实,平时也不会耽误他上学。真正的问题出在那个看不惯别人动作慢的人,就是我。我是在利用自己做母亲的身份,把自己的父母情绪投射在孩子身上。

可能很多父母都有同样的体会,我们往往借由「管教孩子」的名义,把自己不喜欢或是看不惯的东西发泄在孩子身上,美其名曰「对他好」,但是却伤害了孩子的心。

那一天儿子把我发泄给他的负面情绪又传递给了妹妹,我听到他大声斥责妹妹,让她赶快出门,语气充满不耐烦和怒气。那一刻,我体会到的是一个母亲的反省。

为什么很多父母跟孩子之间关系很紧张?因为父母经常把两样东西投射在孩子身上,第一是恐惧,第二是匮乏,也就是自卑感。

恐惧就是感觉这个世界很不安全,「我害怕孩子出什么事情,我就活不了了」。匮乏就是「孩子啊,妈妈不出色,爸爸没什么成就,所以我们一辈子的希望就在你身上了」。

我就是被这两种能量养大的。我妈妈有很多恐惧,所以对我严加控制。我爸爸很匮乏,所以把很多希望都放在我身上,一直对我说:女儿啊,你一定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多么大的压力啊。

当我自己有了孩子,我就一直希望和儿女的关系能够像朋友一样,没有那么多期望和牵缠。可是时不时地,父母对我的养育方式,就会不自觉地呈现在我跟孩子的相处当中。

比如我个人很反对早恋,希望孩子 18 岁以后再开始谈恋爱,但是我女儿有自己的想法,很早就谈了男朋友,常常很晚回家,有一次她回来,我就告诉她:你眼里根本就没有我这个妈妈,我们不要做母女了,你就当没有我这个妈妈好了。

然后就把门关上不理她,她说:妈妈,你为什么这样子?然后就哭了。

突然我就发现,我完全是在用我妈妈对待我的方式在对待女儿,好可怕。在那一刹那,我终于放下了,并对女儿说: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妈妈永远爱你。

我们人生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来源于我们过度的期望,不管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这种期望实际上都源于我们自身的恐惧。作为父母,在教育上我们能做的最好的选择就是:放下对孩子的过度期望,孩子才能真正成长,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去尽情探索他们的人生。

最后,我想跟所有的朋友分享,不管是作为父母,还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跟他人分享,我最想给的就是:快乐的能力。

希望每个人都能充分地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向家人、爱人、朋友、陌生人,向这个世界传递快乐,而不是痛苦。备案号:YXA1pzdrkgwtOe29JagCp5vN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