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可悲的一点是,常规的回答局限在「申论考试需要会什么?」,而并不是题目中问的「如何准备申论考试
一种思考方式的流行,必然有其深层的背景原因。回头想想学校岁月,是不是也有很多老师的教学关注点都是「我如何把知识点罗列清楚?」,而不是「学生拿到题应如何想?」。如何「达到会的状态」这项重中之重的工作,被甩锅到了家庭作业之中,全然取决于学生自己的思考。至此,悟性和归纳总结能力才成为区分成绩好坏的决定因素,但本不应该是这样。因此,在文章开头,我想说:无论是什么层级什么类型的教育,我们的教学研究是不是都应该多思考思考「如何让学生达到会的状态」。你拿到一本书,里面的内容仅仅是「需要会什么」,那么它并不是一本教学辅导书,只是说是一本辞典罢了。
「这如同你问我『如何驾驶小汽车?』」我回答你「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要掌握交通状况的分析方法,要遵守交通规则」是一样的。听起来都没错,十分华丽,条理清晰,可惜都没用,只是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了一堆小问题而已。或者我应该说:把一个实际问题分解成了一堆背诵问题。于是你本来只需解决一个大问题,现在需要解决一堆小问题。你开始看辅导书,背讲话,积累素材,你学会了各路武功的千万招式,和人炫耀是足够的。于是当其他人问你申论应该怎么准备,你为他展演了你的绝世武功,然后告诉他,你要去积累,要看书,要背。是不是看起来有点熟悉?这与我们绝大多数教育领域的问题论述模式并无二致,这与我们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方法并无二致。
「申论前面的小题非常重要!」
「必须根据所给的材料作答!」
「多读!读申论真题或者 8000 字以上的专题新闻!」
「我申论考得非常好!」
「审题有三环:材料范围,核心关键词,题目要求。」
「观点要明确!」
很多辅导机构强调的都是上面这些要点。
都非常正确,可是具体到题上,具体到了打架的时候,该怎么用呢?
无招胜有招。
你需要搞清楚的是「申论是什么样的」,也就是「对手的剑招是什么」,而不是「我有多少套路和素材」。
打架靠的是预判对手的动作,他左手挥一拳,你要闪开,理解这一拳的锋芒与破绽,然后绕到后面攻击他的背部,而不是打出一堆「野马分鬃」「白鹤亮翅」闪瞎他的眼。这也就是所谓「低端局拼装备,高端局看操作」。
很可惜,绝大多数辅导班解决不了操作上的问题,这需要手把手费大力气教,费时费力得不偿失。因此,将「教操作」改为「配装备」,将「学打架」改为「背招式」,不失为一种省时省力,还显得好看的方法。不真打不能显操作,而装备可以时时挂在身上,金光闪闪,学生和家长看着都高兴,便欣然自得,将学费恭恭敬敬地奉上。至于考不考得上,那是后话。
因此我想,要谈申论如何准备,必然先谈「对手有什么招式」,而非空泛地谈「我有什么招式」。任何不立足于「对手招式」的出招,都是自我感觉良好。
原始社会人们打猎为生,打猎完了就吃,吃完了就睡,过着简单而明明白白的生活。有一天,老张打了一头野猪,老李抓了一条大鱼。老张的野猪吃不完,于是想和老李换一块鱼肉尝尝。他捧着一块野猪肉走到老李面前,手舞足蹈:「嗯嗯,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嗯嗯啊,啊嗯!」半天过去,老李明白了他的意思,切了一大块鱼肉,给了老张,老张嫌小:「啊啊啊啊,嗯嗯额,啊呜,啊嗯嗯额。」半天过去,老李又懂了,给他又多切了一点。这看起来是一个经济学的例子,是以物易物的交易产生的过程。这种以物易物的发生存在一个基本假设,即语言交流不是问题。但是在经济学的层面之外,我们仍应当考究这个例子在语言学上的意义。
上面的故事,我们想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大家始终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老张和老李没有交集,他们便不需要语言了。只有当简单的肢体动作无法满足人类描述和解决复杂问题的需求时,才出现了语言!
任何话语的存在,都是为了描述一个问题,传达一种想法。否则我们干嘛还要说话呢?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好去说,把这段语言描述的问题,清楚地找出来,有条理地给出解决方案,才是我们应对申论,应对所有语言类问题的唯一方法。甚至很多时候,这些解决方案题目中已经给你了,只需要你自己去把它们分条整理出来。
对申论,对行测,都是这样。
你连人家想说的是什么都不分析清楚,盲目地积累素材,套用讲话,你不偏题谁偏题?
再看看大家的申论答卷,是不是很多人都写成了文学性很强的高考作文呢?
申论为了考察你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自然不会简单地从一个层面去分析问题。我们可以看到,申论材料几乎都是在以「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这样的形式出现,划分材料标号的标准,实则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问题。
举个例子,比如我想考「交通安全」,那我可以按照这样的出题思路去构造题目:
材料二:采访一下处理事故的警察,从警察这
xx 日报的记者采访了负责处理该事故的 xx 警官,「事故发生时,小汽车从右侧驶过大客车的视野盲区,这种大客车驾驶座比较高,后视镜大小又有限,因此……在右侧会存在一个 xx 米的视野盲区。再加上是山路,发生事故的现场正处于一个崎岖不平的山道……(简单描述一下现场环境)……同时,大客车司机是从 xx 市开往 xx 市,已经驶过上一个服务区 100 公里,因此大客车司机可能很疲
材料
xxx 是 xx 中学的一名学生,他本来应该在学校和同学一起准备高考,现在却躺在 xx 医院。「我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都被撞死了,呜呜呜哇哇哇哇,大家死的好惨啊好惨啊,哭哭。。。爸爸开车很注意交通安全的,那天我们一起去 xx 市走亲戚,然后天晚了他怕赶不到,于是开得快了点。经过那辆大客车的时候,路只有两股,客车占住了内侧的车道,我们不得以从外侧超车,没想到车就撞了上来……呜呜呜呜哇哇哇哇,我远方的弟弟也只能一个人
材料四:从大的层面谈谈我国交通安全事故的现状
材料五:交通专家的角度谈谈事故
材料六:说个正面的事,xx 市政府开展了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什么的
材料七:谈谈人们交通安全意识的改变
看到没有,各个材料其实都是在解读交通安全问题。表面看起来说的很多事,其实只是角度不一样。
如果我们换个题材,一样可以出一套申论题目,比如,如果我想考「贪污腐败」:
看到没有,虽然表面看起来讲的是贪污腐败,但是和交通安全那个题,套路是类似的。当然材料排列顺序可能有小变化,谈问题的角度可能也不完全一样,加个别的角度也有可能。但是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内容。
把申论如何描述问题的套路搞清楚,你才算懂了申论,才有可能见招拆招。
先来看小题部分:
怎么答?先看材料(材料我瞎编的,为了说明问题,真正考试的时候材料更复杂,见后文):
事故发生时,小汽车从右侧驶过大客车的视野盲区,这种大客车驾驶座比较高,后视镜大小又有限,因此……在右侧会存在一个 xx 米的视野盲区。再加上是山路,发生事故的现场正处于一个崎岖不平的山道……(简单描述一下现场环境)……同时,大客车司机是从 xx 市开往 xx 市,已经驶过上一个服务区 100 公里,因此大客车司机可能很疲劳。
爸爸开车很注意交通安全的,那天我们一起去 xx 市走亲戚,然后天晚了他怕赶不到,于是开得快了点。经过那辆大客车的时候,路只有两股,客车占住了内侧的车道,我们不得以从外侧超车,没想到车就撞了上来。
分条化简:1.大客车违规占道,同时小客车右侧违规超车。2.大客车设计上形成了视野盲区。3.现场环境恶劣,崎岖不平,且道路设计较窄。4.大客车司机疲劳驾驶。5.小客车超速行驶。
归纳概括:想一想上面从几个视角看待问题?违规的角度,车辆设计的角度,道路设计的角度,环境的角度,驾驶人的角度。那么这时候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答案。1. 车辆违规驾驶,出现违规占道,超车,超速。2. 大客车设计不合理,形成视野盲区。3. 道路设计不合理,路面崎岖且过窄,环境恶劣。4. 驾驶人疲劳驾驶。当然,不做这个归纳,一样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数量呈上升趋势,2014 年多少起,2015 年多少起,分别造成多少死伤。从统计数据来看,造成事故原因前三名分别是 a,b 和 c。且呈现出多发于夜晚,一死死全家,大车事故多等特点……
分条化简:我国交通安全事故近年来数量上呈上升趋势,所呈现的特点有(字数紧张的话这句就不要):1.多发于夜晚。2.一死死全家。3.……。
xx 市政府于 20xx 年 x 月 x 日起,开展了持续 1 年的「交通安全进万家」活动,xx 市长说:「交通安全就是经济发展。」在活动期间,交通事故数量降低了多少多少,死伤人数降低了多少多少,直接经济损失减少了多少多少。交通事故的减少还释放了医疗资源,据统计,活动期间,医院收治交通事故病人减少了多少多少,交警出警数减少了多少多少。
分条化简:交通安全就是经济发展,体现在以下几点(字数紧张的话这句就不要):1.交通安全减少了由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释放了医疗资源。3.减少了交警警力资源的浪费。
比如我们来看这个真题:
「给定资料」展现了归乡者们给乡村带来的可喜变化,成效显着。请对这些成效分别加以归纳概括。
「在外漂泊这么久,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孤独人』,口袋里多了点钱,总是想着回来为家乡做点事。」西南某省 H 县大岩村村民老杨对记者说。他初中毕业后就外出务工,在沿海多个省份辗转了多年。父母老了,孩子大了,思念家乡的心情越来越强烈。2016 年,在沿海家具厂打工的老杨,发现来自本省的订单越来越多,原来,家乡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餐饮业的新需求,具有复古风又环保的碳化木餐桌椅很受餐馆青睐。这让他看到了巨大的商机,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当地生产,就近销售。当年,老杨通过政府贴息贷款,投入 30 万元开办了木制品厂,生产加工专为餐馆设计的碳化木餐桌椅,员工全是当地农民。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工厂每月利润就达 2 万元。处于创业起步阶段的他,对这样的成绩很满意,也看到了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句:「在外漂泊这么久,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孤独人』,口袋里多了点钱,总是想着回来为家乡做点事。」西南某省 H 县大岩村村民老杨对记者说。——是「对策」或「变化」吗?不是,这是老杨的观念。好了这句直接过。
第二句:他初中毕业后就外出务工,在沿海多个省份辗转了多年。父母老了,孩子大了,思念家乡的心情越来越强烈。2016 年,在沿海家具厂打工的老杨,发现来自本省的订单越来越多,原来,家乡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餐饮业的新需求,具有复古风又环保的碳化木餐桌椅很受餐馆青睐。——是「对策」或「变化」吗?不是,这是老杨的历史,老杨的观点。仍然没用。
第三句:这让他看到了巨大的商机,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当地生产,就近销售。——「对策」和「变化」出来了。这时候我们砍掉修饰性词语,留下核心词汇——回乡创业。
第四句:当年,老杨通过政府贴息贷款,投入 30 万元开办了木制品厂,生产加工专为餐馆设计的碳化木餐桌椅,员工全是当地农民。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工厂每月利润就达 2 万元。处于创业起步阶段的他,对这样的成绩很满意,也看到了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对策」和「变化」吗?——提取:开办木制品厂——办厂;生产加工专为餐馆设计的碳化木餐桌椅——科技赋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员工全是当地农民——带动就业;工厂每月利润就达 2 万元——获得利润。
这时候,我们可以总结第一段的内容:创业办厂,科技赋能,带动就业,获得利润。
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对后面的文段进行分析,在本文中不再赘述,如希望对这种分析有更深入的探讨和学习,可以与我交流。
在分析后面文段的同时,我们有可能会遇到与本段中总结出的类似内容,这时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合并书写。
另外,还要考虑题目要求的字数。比如题目要求是 400 字时,上面内容可以全部书写,而如果仅有 200 字,但我实际通过归纳找到的点(小词)可能有五六十个,不可能全部是得分点,这时候就需要进行取舍。取舍的标准就留给大家自己思考。
因此,本文所提供的是一种不可能漏点的归纳方法。
事实上,在各家辅导机构的答案中,包括目前大家普遍认为靠谱的和不靠谱的,多多少少都存在一定漏点的问题,本质原因是其分析方法不够系统化,仍然依赖于「猜」「碰「」感觉「,而不是「原文」所导致。
聪明的你如果去看一下他们的答案,有没有发现问题呢?
本质上来看,申论的小题应当是一种偏重理性和数学方法的问题,它与「语文」的距离,较「数学」来说,要远得多。
这是最后的大作文,要写的话,首先你要意识到人家是让你解决问题的。因此,你的作文是围绕问题来写。
如果我问你,我的车坏了,你要怎么修?
1.自然先谈谈是怎么坏了,是没法启动?是开起来噪音大?是方向盘转不动?问题先明确了,才好谈解决问题。
那么通过这些思考,车子的问题一定能够解决好。
那么回到题目,我们要谈的内容的框架也就出来了:
谈谈目前我国交通安全的现状是什么样?出现了事故多发等情况,如果不解决好,会对人们生命财产带来 xxxx,xxxx 等损失。
人家的目的是让你把问题解决好,那么解决问题大的思路不能错。否则,你去谈一堆感想,一堆我要怎么做怎么做,你并没有把人家给你的问题解决好。而那些「……」的内容,才是你可以挖掘亮点,填充所谓素材,发挥你语文功底的地方。本篇文章我们只谈框架
政府招一个公务员,不是让你去发表感想、表明态度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你把人家会怎么考、给你什么模式的材料弄清楚,把有可能出的题目弄清楚,当你拿到一篇申论题目,你就会发现,题目的区别仅仅在素材的不同。
而掌握了考官出题的思路,同时再用数学化的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答题逻辑,才有可能把每道题答的完整。
而现在的你,是否还停留在申论是「语文「而非」数学」的误区之中呢?
如果是这样,你可能要对「申论是什么」这个问题,再次进行思考。
如何准备申论考试? - heisenberg的回答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