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原子弹爆炸范围内逃生?

5 公里,是个关键距离。

如果你是个倒霉蛋,核弹正巧从你头顶掉下来;

就直接闭眼吧,不用纠结。

但在 5 公里外,你还可以挣扎下。

这里有一份《核战生存全攻略》,请惜命的你,务必留存。

什么是核武器?

在逃生之前,我们首先得明白一个概念:核武器。

这是人类至今制造的最大威力的一种武器,也是核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

二战时期,美国向广岛、长崎发射了初代核武器——原子弹。

它的威力有多大呢?

我们来看个数据:

轰炸长崎的原子弹「胖子」,当量大约是 2 万吨 TNT 炸药。

原子弹爆炸后,整个城市几乎被完全摧毁,瞬间死亡人数高达 7.3 万人。

虽说还有十几万的幸存者,但他们后来也都饱受折磨。

据统计,每 10 万幸存者中,有 850 个癌症患者、近 100 个白血病患者。

放射病患者更是不计其数。

正因为亲眼见识了核弹的威力,有点实力的大国纷纷坐不住了。

核武器,只有一个人有,才最危险。

所以,你有我也得有。

而科技树一旦被点亮,就再也停不下来。

原子弹出现后不到二十年,二代核武器「氢弹」研发成功。

截至目前,世界上当量最大的氢弹是苏联的沙皇炸弹,又被称为「大伊万」。

它的当量足有 5000 万吨。

这还是出于某些原因(卖个关子),缩小了一半的结果。

1961 年 10 月 30 日,「大伊万」在俄罗斯新地岛,试爆成功。

它的威力究竟有多强呢?

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宽 40 公里,高 67 公里。

几乎是珠穆朗玛峰海拔的八倍。

整个亚欧大陆都因此向南推移了 9 毫米。

并且,这次爆炸的覆盖面积足有 8.26 万平方公里。

这数字是什么概念?

一个北海道岛。

也就是说,如果把这枚氢弹投向北海道,这岛基本会在地图上消失。

什么叫「核平」?

这就叫「核平」。

而之后的第三代核武器「中子弹」,更加变态。

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属于一种当量比较小的氢弹,冲击波小、放射污染轻。

但是,辐射性特!别!强!

它可以在不毁建筑、不毁设施的情况下,直接杀人。

除了以上这三种,核武器还有钴核弹、射线弹、核电磁弹、冲击波弹……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统计显示,世界上现存的核弹头总计大约有 12700 多枚。

俄罗斯最多,美国其次,中国第三。

你这么一看:呦?那我生活在朝鲜岂不是最安全?

有核弹,但又不多。

可以是可以,但别忘了,还有「洲际导弹」这神奇的存在。

它可以保证核弹头能被送到世界的任何角落。

这让距离不再是问题。

换句话说,这地球上再也没有一个绝对安全的国家或地区。

正因为「核武器」如此恐怖,全世界各国都在关注「反核」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有人会发动核战争吗?

大多数人都觉得,不可能。

因为,大国之间已经达成了核平衡。

你有我也有,谁先发射谁是……

目前,只有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具备二次打击能力,且拥有完整的「核三位一体」。

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二次打击能力?

就是在遭受一次首轮核打击之后,还有能力进行核回击。

也就是,你打我一巴掌,我还有力气打回去。

比如,我国海军战略核潜艇上的巨浪导弹,就可以用来实施二次打击。

什么是「核三位一体」?

就是具备陆、海、空三种能投送核弹头的载具。

即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

理论上,当有两个以上国家达成这种成就,就没人敢轻举妄动了。

但是,不敢动,就真的永远不会动吗?

未必。

今年年初,五常领导人共同发布了《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

可就在那之后没几天,俄乌冲突爆发。

前不久,北溪管道爆炸。

普京发布警告:「我会使用我们掌握的一切手段,捍卫俄罗斯的领土。」

很多人都认为,这里的「一切手段」,并不包含核打击。

但是,谁又说得准呢?

维持核威慑与核平衡的,从来都不是核武器,而是人本身。

而人最不可控。

现在,我们假设一个场景:

天空一声巨响,核战争爆发,你所在的城市被核武器突然袭击。

这时的你,都会经历些什么呢?

核爆后的世界

很多人都知道,核弹引爆后会有核污染。

但这只是其中一环。

当核弹从天而降,地面上的人类会经历至少五波致命伤害。

稍有不慎,就会送命。

首先是第一波伤害——强光和火球。

核弹爆炸后的第 1 秒至 10 秒时间内,会出现几千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火球。

而这火球,会辐射出强光和热量。

距离爆炸中心 1 公里以内的人,会被瞬间「汽化」。

1.2 公里内的建筑物,全部化为灰烬。

1.5 公里左右的人,会被强光灼伤,皮肤大面积被剥落。

躲过强光的人,皮肉也会被随即而来的高温「蒸发」,最终化作白骨。

5 公里内的建筑物,全部被烧毁。

记住,5 公里是个关键距离。

如果你是个倒霉蛋,核弹正巧从你头顶掉下来,就直接闭眼吧,不用纠结。

但在 5 公里外,你还可以挣扎下。

这时候的你,要死死记住一点:保持冷静。

因为接下来的每一个求生步骤,都需要你拥有一个清醒的大脑。

在强光出现的瞬间,请你务必闭上眼睛。

否则,你会体验一把「瞬间失明」。

从科学角度,这种失明大概率是暂时的。

但多久能恢复,不确定。

在现实中,曾有人因为直视了爆炸强光,直接被刺激到昏迷。

所以,你必须要保证自己具有基本逃生能力,否则后续的伤害很难扛过去。

接下来是第二波伤害,冲击波。

但凡是爆炸,哪怕只是小小的手雷,都有冲击波。

那核武器的冲击波,又有什么特别的呢?

破坏力 Max。

核爆炸的那几十秒内,高温高压的火球会猛烈膨胀,压缩周围空气形成气浪。

它的传播速度已超过音速(约每秒 343 米)。

这是什么概念?

前一秒,你还闭眼躲在角落里,后一秒,你可能就飘在了天上。

伴随你一起冲上去的,还有各种「碎片」。

比如建筑材料、砖头瓦块、金属木材、玻璃塑料……

与此同时,超强冲击波也会挤压人体内脏,使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看到这你肯定会想,说来说去,都得死翘翘?

也不用这么绝望。

一般来说,在核打击来临之前,你所在的城市都会拉响防空警报。

手机、电脑、电视、广播等也会同时发布核打击信息。

只要你不是《独行月球》的独孤月,就绝对不会错过警报。

在这之后,你至少有 3 分钟黄金逃生时间。

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抛弃一切身外之物,先找个「地方」躲起来。

这些「地方」也有优劣之分。

按照从优质到凑合的顺序,可以排列为:

防空洞、地下空间、建筑物、一面墙或山坡、大坑……

如果你恰巧在家,就赶紧拉上老婆孩子跑向最近的防空洞(别忘了宠物)。

小区里基本都会有。

如果你正在大街上,那就迅速逃向地下室、地铁站、地下通道。

尽管没有防空洞那么坚固,但足够抵御核打击。

在我国,大部分地下建设都属于人防工程,有明确的建设标准和规定。

为的就是战争来临时,居民可以就近掩蔽。

如果你非常不走运,防空洞和地下室都来不及去,那也别慌。

你至少可以呆在房间里。

注意远离门窗,躲在桌下或床下。

现代建筑所用的砖和混凝土,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强光、热浪和冲击波。

注意,你躲避的地方绝对不能是汽车、广告牌等。

薄薄的金属和塑料,根本无法承受冲击波,跟徒手接核弹差别不大。

总之,地下越深的地方,受到冲击和辐射的可能性越小。

核爆的响声和冲击,你一定能够感受得到。

如果重归平静后你依然活着,就证明你已经扛过了前两波打击。

下面,你即将迎来第三波伤害——早期核辐射。

在核爆后几秒至十几秒,人眼看不见的伽马射线和中子流,会飞速袭来。

这种辐射能穿透人体,直接破坏细胞,损伤 DNA。

距离爆炸中心越近,承受的早期核辐射就越强,可以直接致死。

稍远一点的人,则会患上急性放射病。

如果后续治疗不及时,就会有「大招」等着你。

严重者最终会出现造血功能障碍、内脏出血,组织坏死、感染。

即使是症状不重的人,日后癌症、畸变的发病几率也比普通人大得多。

那该怎么抵抗这波核辐射呢?

「全副武装」。

在逃生过程中,你必须确保自己的衣物能遮盖住所有皮肤,包括脸部。

帽子、口罩、护目镜……能穿的全都穿上。

并且注意做好「三扎」:扎领口,扎袖口、扎裤腿口。

如果没有口罩,那就用湿毛巾或湿巾捂住口鼻。

至于躲在坑里的人,可以先往身上盖一层大衣或塑料布,尽可能阻挡核辐射。

大约一分钟过后,早期核辐射就会渐渐消退。

而你,也会拥有大约「10 分钟」的逃生时间。

但你绝不能因此放松警惕。

如果你已经在安全的防空洞或地下室,那就开始整理物资。

如果你所在的「掩体」非常「凑合」。

那就立刻裹好自己,找更安全的躲避空间。

因为你接下来要面对的,才是真正的「生死考验」......

真正的生死考验

还记得之前讲过的沙皇炸弹「大伊万」吗?

它原本的爆炸当量是 1 亿吨,后来试爆时却被减少成了 5000 万吨。

其实原因很简单:

为了保证苏联自家的电子设备不受影响。

因为在核弹爆炸的瞬间,会释放强大的电磁脉冲,导致剧烈的磁场、电场变化。

这对人体的伤害并不直接,听起来「人畜无害」。

但它却是最致命的。

因为,电磁脉冲会严重干扰电子设备。

爆炸范围内,99% 的通讯设备会瞬间停摆。

现在的手机、电脑、智能手表,甚至是汽车、电动车……但凡带电的,都会或多或少遭到损伤,甚至是永久性损坏。

失去通讯设备,你就没法跟外界联系。

既不能向外求助,也无法得知外面的情况,基本上就陷入了原地等死的状态。

你想直接往外逃?

别忘了,交通工具也都坏了,但凡跟电沾边的全都成了废物。

换句话说,电磁脉冲不杀人。

但它断你生路。

如果你这时恰巧躲在车里,千万别舍不得。

把车里能用的物资,全部打包好。

要是后备箱有一辆自行车,那你简直就是「天选之子」了。

别犹豫,就是它了!

自行车不用电、不用油,是核打击后的最佳交通工具。

注意,你在逃生时必须往远离爆炸中心的方向跑,上风向更佳。

并且,这是个限时任务,目的地不要定得太远。

因为 10 分钟后,一大批「放射性尘埃」将陆续降落。

随后还可能降下辐射性极强的「黑雨」。

你,准备好了吗?

核爆炸最令人恐惧的,就是「放射性尘埃」。

它就像个阴魂不散的魔鬼,一直盘旋在爆炸区域的上空,长期折磨着人类。

在核爆后 15 分钟左右,那些原先被冲上天的「碎片」,会陆续返场。

它们会随风飘向核爆区的每一个角落。

这时,这些尘埃携带的放射性物质,能污染地面上裸露的一切。

注意,是一切。

比如食物、水源。

比如动物和人类本身。

如果你的皮肤沾染上了放射性尘埃,会引起外照射损伤。

如果不小心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和水,会引起内照射损伤。

更可怕的是,放射性尘埃污染面积大,作用时间长,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失或被清除。

生活在爆炸中心附近的人们,哪怕只是普普通通的呼吸,都得小心翼翼。

最关键的是,放射性尘埃的降落不是瞬时的。

较重的粒子,会在 24 小时内降落在核爆区,造成近区沾染。

较轻的粒子,会在几十小时至几天内降落到更远的地面,造成远区沾染。

不过庆幸的是,此时的你,已经进入了一个防空洞。

但为了保险起见,你最好还是在里面待 48 至 72 小时以上。

在这里,你也不能闲着。

首先,你得给自己做个「清理」。

在穿越核爆后的区域后,你身上或多或少会沾染放射性物质。

现在,你需要脱下外衣,并将其封入塑料袋丢弃。

之后如果能冲个澡是最好。

条件不允许的,就用没有被辐射的清水,冲洗刚才可能暴露的部位。

清洗时,可以用肥皂。

这样就可以清除你身上的大部分放射性物质。

如果身边一滴水都没有,也别怕。

你就用干毛巾或纱布,顺着从上到下的方向干擦。

注意,擦拭一次后要将毛巾翻面,避免已擦拭部位被二次污染。

如果你刚刚受了外伤,那就需要进行初步处理。

没有特定烧伤药物时,可以先用没被污染的纱布、保鲜膜包裹,以防感染恶化。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很不幸地在逃生过程中,遭受了放射性沾染。

建议及时服用「碘片」。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放射尘埃中的碘同位素在甲状腺富集,降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

但是,食用加碘盐并不能防核辐射,不要盲目囤货!!!

与此同时,你需要及时补充体力。

如果你手边此时拥有足够的饮用水和食物,可以跳过这步。

但如果需外出觅食,则找水优先。

此时,裸露的水源很可能已经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了。

所以不要喝自来水。

你的目标,是那些封闭的瓶装水、桶装水、饮料。

在乡村或野外,有井盖的井水可以喝。

同理,裸露的食物不要碰,包装完好的食物才可以吃。

接下来,就是恢复通讯。

核爆后,电子设备会被电磁脉冲损坏。

唯一可以使用的通讯设备,就是广播。

在接到明确撤离信息或获得救援之前,你最好一直呆在躲避场所内。

当你在广播中成功接收到资讯,就意味着你进入了最后一关——等待撤离。

你收到的资讯通常会包含:

爆炸情况、建议撤离方向、救援情况。

如果这时候你还能有力气行动,就可以向建议的方向,开始撤离。

自行车也仍旧是你的最佳交通工具。

但如果你被困在了废墟中,或者行动已经不便,也不要大喊大叫。

喊叫对体力的损耗十分巨大。

在听到外面有动静时,就用你手边的石块有规律地敲击管道或其他金属制品。

这样救援人员就能够发现你。

当你真正从防空洞中逃离出来,就只剩下一个步骤了。

无论受伤与否,都要去医院。

虽然我们已经尽自己所能进行防护了,但不是万无一失的。

你可能受了一些外伤,需要尽快处理。

而如果你已经出现过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那就说明你受到了一定的辐射伤害,必须进行专业治疗。

即使你没有症状,也要到医院做检查。

毕竟,你刚刚经历的,是后劲极大的核打击。

如果你能走进医院,那么,你已经从核打击中至少保住了性命。

现实

事实上,生活在中国,我们遭到核打击的概率是极低的。

首先,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反导系统之一。

对方发射过来的导弹,大概率会被拦截。

另外,我国实行的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还把核弹头和载具分开管理。

所以总有人说,担心核战争根本就是杞人忧天。

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发动核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是「人」。

而人,最不可控。

人的情绪会有起伏,会对敌人产生恐惧,会因此做出极其疯狂的事情。

那怎样才能避免人类发疯呢?

在这个背景下,「相互保证毁灭」理论出现了。

相互保证毁灭(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简称 M.A.D),是一种同归于尽式的军事战略思想。

换句话说,当 A 国全面使用核武器时,B 也会同步使用,保证共同毁灭。

因此,为了避免「要死一起死」,人们会在使用核武器前慎之又慎,从而避免核战争的爆发。

这就是所谓的「核平衡」与「核威慑」理论。

然而,理论和实践之间总是有差距。

理论认为,这是规避核战争的真理;事实却是,真理只在射程范围之内。

在 M.A.D.的框架之下,根据不同的火力能力,又发展出了 3 种方法论:

1.无限打击理论。

即拥有相对更多的核力量,保证擦枪走火的时候,对方比自己死得更透。

2.有限打击理论。

即保证自身的核力量,能够完全毁灭敌人 1 次。

3.反击核打击理论。

即拥有核武器,在遭受核打击时至少能发动 1 次战略核反击。

正所谓,穷则穿插迂回,富则火力覆盖。

在二战以后,美国和苏联作为两个超级大国,妥妥地选择了「无限打击理论」。

于是,一场空前绝后的军备竞赛开始了。

两方都想保证比对方「拥有更多核力量」,全都开足马力造核弹。

接着,就是世界上的核弹头数量呈指数型增长。

巅峰时期,核弹总存量曾经达到过 7 万多枚。

足够灭绝人类 240 次。

而且,美苏自己疯还不够,还不惜把第三国拉入到 M.A.D.机制当中。

由于当时的导弹能力有限,还不足以载着核弹头飞跃大半个地球。

欧洲的土耳其、意大利,美洲的古巴,就都成为了他们布置核武器的「场地」。

古巴导弹危机,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

在这场危机中,人类领略了一次货真价实的毁灭性核危机。

1962 年 10 月 25 日夜,美方指挥中心发现,有一个阴影正在攀爬美方指挥中心的围栏。

神经紧张的美军立即拉响了入侵警报。

沃克尔空军基地听到后,值班人员慌忙按下了「紧急升空」按钮。

飞行员们听到指令,立刻行动。

所有搭载着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在机场排起长队,准备立即升空。

他们升空之后,会不会把核弹扔下去?

苏联会不会进行核反击?

世界会不会就此打响核战争?

地球会不会进入核冬天?

人类文明是否还能存续?

……

当时没有人思考这些。

接到指令的美军,都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要来了。

好在,在战略轰炸机起飞之前,行动被叫停。

那个攀爬围栏的阴影,并不是美军臆想中的苏联特工,而是一只误入的黑熊。

仅仅是一只黑熊,就让整个人类世界与核战争擦肩而过。

同样的事情,1995 年的俄罗斯也发生过一次。

当时,俄罗斯方面观察到,有一枚火箭在挪威升空。

他们怀疑这是一次突然的核打击。

于是,总统叶利钦首次启用了「核按钮手提箱」。

核按钮手提箱,是一种装载着启动核弹发射指令的皮箱。

说白了,这就是当初美苏两国,为了保证成功发动核反击而研发的「快捷按钮」。

它能够绕过一切干扰,将指令发射出去。

直到现在,美俄总统也都还保留着这项「一键发动三战」的权力。

毫无疑问,如果叶利钦沉不住气,按下了这个按钮,第三次世界大战就会立即爆发。

好在,他选择了稍等几分钟。

几分钟后,俄方确认了那枚火箭只是一枚科学实验火箭。

叶利钦这才松了口气。

又是虚惊一场。

又是一次擦肩而过。

据统计,自核武器出现以来,像这样的「虚惊一场」一共有 22 次。

这让全世界的人都头皮发麻。

如果下一次,战略轰炸机真的升空了呢?

如果下一位总统先生,真的按下了核按钮呢?

为了降低核战争爆发的风险,在 1986 年,美苏英三国就协商并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

中国、法国等 191 个国家先后加入。

之后,世界上的拥核国家,都在陆续裁减核弹数量。

世界上的核弹头,从巅峰的 7 万多枚,减到了如今的 1 万多枚。

而且随着技术发展,如今的核武器分类也越来越精细。

日后它们即便是被应用到实战,大概率也是用来打击军事目标。

比如法国在冷战结束后,干脆停用了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关闭了核试验场。

没有了核基地,也就大概率地避免了本土遭受核打击。

最后,建议大家可以在家备置一个「应急物资包」。

不论是遭遇战争,还是地震、洪水等极端灾难,它至少可以救你一命。

应急物资包里最好包括:

至少 3 天的饮用水和易保存的口粮,比如压缩饼干、能量棒、糖、巧克力、蜂蜜、奶粉、干果等;

绷带、手套、尖刀、镊子、凡士林等外伤处理用品;

肥皂、75% 酒精溶液、消炎药等常用药品;

毛巾、口罩、胶带、保鲜膜、垃圾袋等隔绝用品;

备用电池、收音机、手电筒、哨子、钳子、扳手等工具;

女孩子要带上姨妈巾等必备卫生用品。

最后,希望世界和平,也希望这份攻略永远派不上用场。

主要参考资料

《How to Survive a Nuclear Attack》,WiKiHow

《How to survive a tactical nuclear bomb?Defence experts explain》,The Conversation

《核战争阴影:那些几乎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核武误判》,BBC

《乌克兰战争和普京「核威胁」:俄罗斯和各国的核武器现状》,BBC

《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清单》,买错

备案号:YXA1RmE8KM1TdkPnK2EURloP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