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专栏《大学四年:我多想在入校前就知道的事》
废话不多说,下面直接上干货,教你如何短期内写好一篇毕业论文,并且质量优秀。
一、确定选题
一般而言,每个学科里都有很多的方向,每个方向下面又有很多的话题,而一个好的选题需要做的就是把话题细化为问题。
如果想要让我们的主题高大上,可以在题目中加上「研究理论」或者「研究模型」。
比如「××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可以改成「基于马斯洛理论的激励情境分析及其治理路径——以××企业为例」。「马斯洛理论」体现了理论化,「激励情境分析及其治理路径」体现了专业化,「以××企业为例」体现了具体化。
具体化、专业化、理论化足以让你的论文选题出彩不少。
二、拆分主题,根据关键词进行主题阅读
1. 拆分主题,扩展主题
如果论文主题是关于「××××的对策研究」,那么论文内容就一定包含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比如选题为「地方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对策研究」,那么就可以把关键词划分为「地方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职能」「问题分析」「对策研究」四个范畴,在中国知网上对它们随意组合进行搜索。
当然,仅仅按题目字面划分出关键词,再搜索而来论文数量有可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将主题扩展。
(1)近义词搜索:如「新媒体」,可以改为「社交媒体」或「互联网」进行搜索。
(2)「从小到大」:比如「科技社团」,可以扩展为「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
(3)「从大到小」:比如「信任」,可以缩小为「人际信任」「交易信任」等。
2. 主题文献阅读
确定了主题就要进行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并不只是泛泛地看大量文献,还需要一个整理的过程。一般阅读相关主题的 10 篇高质量论文,便能够大致了解这个主题的研究现状和已经被提出的基本观点。
主题阅读可以从横纵两个方向阅读,该怎么读呢?
(1)纵向阅读:对关键词拆分论文阅读,例如今天看的是「×××中现存的问题」,就只对 10 篇论文里关于现存问题的部分进行归类整理,便于总结。
(2)横向阅读:精读每一篇论文,通过看摘要明确该文章研究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作者是如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最后作者得出了什么研究结果,思考这个结果的合理性。
3. 建立关键词之间的联系
在明确研究问题之后,就要根据研究问题找对应的原因,最后根据原因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这是一连串有先后关系的关联线,清楚彼此的关系,写作起来才不至于混乱。
4. 列出论文框架
(1)为什么要构建框架
a. 明确写作的思路
论文题目往往会成为一个大问题,很多同学都面临着拿到题目无从下手的困境。写论文基本上有一个通用思路:
第一步是说明选题提出的原因和背景,第二步是归纳选题的现状,第三步是指出选题当前存在的问题,第四步是点明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一步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b. 分解框架成为任务,并落实到具体行动
有了大框架后,第一步就是进行任务细化,比如计划一天完成一章或两天完成一章。第二步是将每一个一级标题细化出二级或三级目录,便于进一步量化计划,例如第三章的内容是「现状分析」,现状怎么分析?分为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写这一章节?这些都需要在大框架的基础上进行细化,该查找资料就查找资料,查完资料该重新组织就重新组织,最后将计划落实到行动上。
c. 便于检查论文的完整度
一篇毕业论文往往都是上万字,在写作过程中出现「写了开头忘了结尾」是很正常的事,但在大框架之下写作,容易掌控自己论文的进展和完成情况。
(2)怎么构建框架
a. 构建大致的一级标题框架
参考学长的优秀毕业论文结构,或者看看知网上硕士论文的结构,构建一个大致的一级框架。
b. 不断修改调整
构建完的框架还要根据写作内容做适当的调整。举个例子:我在撰写论文时,原本将「案例分析」专门分为一个章节来写,但是在实际写作中发现,对案例的分析完全可以融入 「问题提出」和「对策分析」两个部分,单独拿出一个章节写作就显得有些赘述。
(3)通用框架
论文往往都是由开题内容和论文正文两部分组成。开题内容的框架基本可以通用,可以放在正文的「绪论」或者「第一章」部分。
5. 合理分配撰写任务
(1)规定较短分散的论文写作时间
每个人专注的时间都有限,更何况是面对写毕业论文如此枯燥的事。所以可以适当地缩短写作时间,分散到早上、下午、晚上不同时段,各抽 1 小时,来解决拖延的现象(具体分配还是看各自习惯)。
(2)任务分解
根据上文列出的论文框架建立一个日程表,细化到日计划,例如五大章节花费 10 天写完,每天写两个小章,每天花 3 小时,只有当任务被量化的时候,行动才会有保证。
(3)选择适合写作的时间段
6. 关于查重
每个学校的查重标准不同,但是专业领域的通用词汇那么多,全网的论文又那么多,随便写点什么都可以找到相似的句子与段落,所以在「降重」的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的学校是以知网为查重平台的,所以我就以知网为例,说一些「降重」小技巧。
(1)慎重选择工具。首先要说明的是,网上有很多查重平台,价格少到几块钱多则大几百,便宜和贵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贵的包含「全国大学生论文库」,即收录了所有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而学校最终查重都是包含「全国大学生论文库」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同学明明在淘宝上买的几块钱的查重通过了,最后学校查重却没有通过。因此,在选择查重工具时要慎重。
(2)多参考外文资料。在知网的查重数据库里,外文文献较少,所以如果将外文文献翻译成中文的话,可以大大降低重复率。
(3)注意公式编辑器的使用。在知网查重时,检测系统只能识别文字部分,论文中的图片、Mathtype 公式都是检测不到的,所以在编辑公式时,可以采用 Mathtype 来代替 Word 自带的公式编辑器。
(4)将表格、结构图做成图片。如果论文中的表格、结构图里的内容有很大的重复部分,可以在幻灯片或文本中制作好以后截图保存,以图片形式放置到论文中。
(5)不直接引用他人观点。在知网查重是以「连续多个字重复」作为识别标准的,所以只要不连续多字重复,就检测不到。因此,在论文中想引用他人观点时,不要直接复制,每句话看完以后,尽量用自己的话把大概意思写出来。
这样,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就大致完成了。
基于上,我还想多说一些,下面重点分享一些有关「文献」方面的知识,教你如何写文献综述,以及如何整理。
只需五步,轻松搞定文献综述
我在 2017 年 10 月前被告知要写篇综述,直接导致国庆假期没回成家,折腾了一个多月后,文章出炉,36 页,1.2 万字(摘要没写),引文 109 篇。工具就是 Word2007 和 EndnoteX7。
一、准备足够多的文献资料
我当时开足马力前前后后下了两百多篇,沾点边的也下了,比老师给的大概数字多一倍。学校内网里的 Web of Science 和 Science Direct 就够用,我最后发现还是 Google Scholar 最给力。
像文献右边有 PDF 标志的,直接点就可以下,数据库都不用进。
那种相关高质量的综述,可以重点关照。我主要依靠的就是两三篇看起来能用的综述。
二、文章下载了是要看的
当然,一口气下了几百篇文章,不可能每篇都全文阅读,而且全部全文阅读也没多大用。不过相关的综述是一定要读的,而且要读熟,所研究方向的名家和著名文献也是要读的,这些文章顶多十几篇,至于剩下的文章,看看 Abstract、 Introduction 、 Conclusion (结论),明白大概就可以。 Discussion 可以不看, Material and Method 也不用看。
每一篇至少都要浏览一遍,知道是干什么的,要不然后面没法分类。
三、文献分类
我当时用的 Endnote 对资料进行分类,方便引用,还能标明等级和备注信息。
很多文献实在下不下来,但是是可以引用的,只是没有 PDF 文件,也就是左边有小回形针标志的那些。这种都归到二级文献里去,能用的用,不能用再说。
我当时用了几天时间,把文献分好类,然后大概过了一遍,后续工作也因此顺畅了不少。
四、写大纲
设想一下,自己的文章由几部分构成,比如研究概况、影响条件等,写出一个目录来。每个标题象征性地填充点东西,可以直接从相关的文献综述里摘,粗糙点也不要紧。
接下来就是往标题里填东西了,最好的办法从现成的文献综述里摘取,去分好类的文献里面的摘要和结论中摘。尽量避免大段摘取,明白综述作者的思路再自己拆分。
总之把文章填出个雏形就好。文章最后是要整体改的,这只是提纲部分。
我当时写好的提纲不到一万字,也就三十页出头。
参考文献部分用 Endnote 就好,Endnote 使用起来能够大大加快文章进度,引用文献极其方便。
五、充实和调整
这一步是比较费时间的,你需要从头开始慢慢磨合和调整,包括语言的润色、逻辑的打理、句子和句子的语序调整、段落之间的搭配、细节格式的调整。总之尽量保证语句通顺,逻辑合理,格式上不出太大问题。
英文文献综述写起来有困难的话,不妨用翻译网站辅助,个人感觉百度翻译比谷歌翻译好用。
Introduction 之类的需要自己慢慢构思来写,比较费时间, Introduction 部分建议不要分太多段落,三五段足矣,每段几百词即可。最好一边写一边参考综述,比较重要、想要写好的部分,自己消化之后再写出来。
多把对重要人物表述的引用放在显眼的地方。
开头和结尾用心写,注意逻辑的衔接。
这样全篇过上两三遍,文章就可以看了,想写得再好点不妨多修改修改,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表格、插图该放就放,让内容尽量丰富起来。
这样,一篇文献综述就基本写成了。
如何整理学术文献?
不光写论文是个难题,整理学术文献也是让很多大学生头疼的问题。
我认为整理文献的主要目的是,让自己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快速找到所需信息。任何详尽的分类,都不如好用的搜索工具。
我的整理思路是:重搜索,轻整理。重搜索,是指利用不同的搜索工具,快速定位到所需文献。轻整理,是指不对文献分类,或者只对文献简单分类。
在现在搜索技术已经很强大的情况下,如果利用笔记等手段整理,反而容易造成条条框框,造成对一篇文献的关注时间过长,不利于提高效率。除了在文献 PDF 上直接标注,我很少用其他软件去记录看过的文献。因为除了文献本身,没有其他载体能够详尽提供所需信息。所以整理文献的问题就成了如何快速找出那篇有笔记的 PDF 文献。以此为目的,我建立了一套以文献 PDF 云同步为基础,辅以大量搜索工具的文献整理方案。
其实做过科研工作的人都会发现,真正需要把一篇文献从头到尾读完的情况是很少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的其实是大批量多轮次地阅读文献,因为在一个项目的不同阶段,哪怕是同一篇文献,所关注的信息点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在项目初期就对所有的文献,都投入同样的时间,阅读同样的深度,势必会浪费大量时间。我曾经也走过文献整理的弯路,每阅读一篇文献,都会在 Onenote 上建立一个条目,按照文献题目、创新点、实验过程、个人感想等分别填空。但是文献读得多了之后,我觉得这个方法效率不高,用的频率也越来越少了。
我现在主要以 Mendeley 建立电子文献索引为主,并以云端同步 PDF 文献为主要储存手段,通过 Everything 、 Google Scholar 、桌面搜索软件、Onenote 笔记等多种搜索手段,快速找到自己所要的信息。
下面就是我的一些经验之谈。
一、构建文献库
在新项目开始之前,我会在 Mendeley 中根据不同项目,建立一个新文献库。
比如现在需要关注一下微流控单细胞测序的最新发展,我就会在 Web of Science 搜索 Microfluidic Single Cell Sequencing ,搜索结果显示有 214 篇文献。我会把 214 篇文献的题目先全部浏览一遍,下载其中大约 100 篇并快速阅读,最后会剩下大约 50 篇文献。
把下载的文献拖进 Mendeley,建立原始的文献积累。Mendeley 会自动提取文献信息。设置 Mendeley,使其按照文献的发表年份、期刊和文章题目将文献 PDF 文件重命名,并将 PDF 文件自动整理到同一个文件夹中。
之后将这些下载的文献通读一遍。一边阅读,一边在文献 PDF 上做笔记,这样就不用另外开一个软件写笔记,并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直接标注。哪怕打印了纸版的文献,也可以在看完后按照纸版笔记在 PDF 上标注,最大可能避免信息碎片化。将这个文献文件夹用 Dropbox 云同步,这样在不同的电脑上也可以阅读同一份资料。
二、搜索文献
第一重搜索,利用 Everything 的强信息搜索。
我习惯把一篇文献的发表年份、期刊和文章题目看成一篇文献的强信息,我一般会对文章发表年份和所在期刊有很深的印象,而文章题目又提供了文章中最主要的信息。在构建文献库的时候,Mendeley 已经根据文献发表年、发表期刊和文章题目对文献 PDF 自动重命名,利用 Everything 就可以在本地实现文献的第一重搜索。
如果搜索目标很明确,比如我现在想找一篇之前在 Nature Drug Review (自然药物评论)上看过的关于 Drug Combination (药物组合)的文章,由于关键词很明确,用 Everything 直接就从本地找到了,耗时不超过 3 秒。
第二重搜索,利用 Google Scholar 的模糊搜索。
如果搜索目标不那么明确,「总感觉有些文献读过就忘记了,想用的时候想不起来」;或者想找一些特定的问题,不确定本地文献有没有。这个时候我一般会输入所有能想到的关键词,上 Google Scholar 搜索。比如有的时候,我需要某一种酶底物的合成路线,我只是依稀记得法国 Andrew Griffiths (安德鲁·格里菲斯)课题组似乎有做过类似的研究,于是我就把关键词「 France Andrew microfluidic enzyme substrate 」全部输入到 Google Scholar 中搜索。然后可能会找到一些已有的文献,就可以根据文献名,用 Everything 在本地快速找到对应的文献。
如果一些文献本地没有,那就直接下载 PDF,阅读后在 Mendeley 建立本地索引。
如果想要搜索特定的某句话,或者在写文章的时候想对一些说法进行佐证,就可以用 Mendeley 的搜索工具。
三、轻整理部分
之后随着进度的推进,一个文献库下的文献慢慢变多,这个时候就需要在 Mendeley 中建立子文件夹了,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整理。
不过我不赞成把文献归类做得过细。在一个项目下简单分类,使每个子文件夹中的文献尽量不超过 50 篇,再通过发表年份、期刊名、作者名等信息也可以很容易找到所需的文章。
但是我不会等文献很多了之后才去建立子文件夹,而是会在平时读文献的时候,根据一个项目下的不同问题,建立一些小的分类。在 Mendeley 中,同一篇文献是可以归入不同的文件夹的,所以在归文件夹的时候也不用太纠结。
*Q &A 小环节 *
*Q:为什么用 Mendeley 构建文献库? *
A:我用 Mendeley 而不是 Endnote 构建文献库,主要是因为 Mendeley 是我用过所有的文献整理软件中,提取文章题目、发表年份和期刊等信息最准确和方便的。当你看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只需要导入 Mendeley,它就会自动提取文献信息建立条目,并将文件拷贝到指定文件夹中。其他的软件,要么是提取文献条目的准确度不高,要么就是建立文献条目非常麻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会大大降低文献阅读效率。
Q:为什么用发表年份、期刊和文章题目将文献重命名?
A:我认为这三者是一篇文献里最直观的信息,这三个信息在之后的搜索中会经常用到。
Q:为什么要将所有的 PDF 文献放到同一个文件夹下?
A:把所有的文献全部放到同一个文件夹下,这样在其他项目中如果再用到该文献,就可以打开同一份 PDF 文件。之后要阅读文献时,只从这个文件夹中打开文献就可以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把所有的文献和笔记信息全部集中化了,不会造成信息碎片。
最后,我想说的是,任何文献整理软件都不能代替人对文献的阅读,任何时候,读懂文献中的信息永远是最重要的,整理软件只能够帮助你更加快速地找到所需信息而已。
讲了这么多方法论,好不好使关键看你是否脚踏实地的使用。「写论文」是个功夫活,需要技巧更需要认真,如果你想着用三天时间囫囵写个论文糊弄,那可能后果会很严重的。
□ Hoiden 晶晶/西风残照汉家陵/nerfing
备案号:YXA1aNdEn3SAnKZlA4f5E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