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马云那种超级富豪,为什么不选择直接退休,拿挣的钱无忧无虑地过一辈子呢?

可是,跟杭州方面的谈判却始终没有着落,宗庆后显然在做着两手准备,要么给足李经纬面子,要么在最后的时刻狠砍一刀。

2002 年 1 月 9 日,三水市政府与健力宝团队再次开会对话。此时的李经纬已击退新加坡商人、劝止宗庆后,而且在舆论上颇占上风,他认定命运不可能第三次从他手中抢走健力宝了。

于是,他以质询的口吻斥问市长,为什么完全抛开健力宝创业团队,一意要将健力宝对外出售:「为什么不让我们买回来?」市长当即表态:「要买可以,我给你们一个星期的时间。」

双方商定,李经纬团队一次性拿出 4.5 亿元买走全部的健力宝股份,从此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对桌人马话不投机,条款拟定,即冷冷地一拍两散。

眼看着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可是,命运却在这个时刻无比残忍地第三次耍弄了李经纬。

此时,年仅 28 岁的张海登场了。

张海是近 30 年中国企业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1974 年,他出生于河南开封一个小学教师家庭。他的一位小学老师评价他说,「仗着小聪明,喜欢撒谎,而且撒谎从来不脸红」。

上初中时,张海突然开了「天眼」,成了一个有特异功能的神奇少年,有人亲眼看到他「把一片大的冬青叶子含在嘴里,过一会儿树叶会自动变小,而且轮廓保持不变,甚是奇妙」。

1992 年 5 月,刚满 18 岁的张海在湖北荆门创办了一个藏密健身中心。半年之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设立了藏密瑜伽文化研究所,张海出任所长。

有宣传报道称:6 岁时他就来到青海,拜在密宗夏琼寺夏日东活佛的座下,后入西藏受到红、白、花教上师们的衣钵真传。

这些神乎其神的传说将开封少年张海包装成了一个拥有神秘背景的神童,在他的左右开始聚集起一群虔诚的信徒,他们中的不少人后来都成了他的商业伙伴。

从 1995 年起,张海南下涉足商海。他入主了一家名叫凯地投资公司的企业,然后在 1998 年以关联交易的方式进入上市公司中国高科。

他后来曾颇为得意地说:「我 25 岁时担任了中国高科董事长,当时是国内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我们很多董事都是大学的校长。」

其后,他又先后染指深南光,炒作银鸽投资,进入方正科技、深天马、飞亚达 A、深大通等上市公司。短短几年内,在灰色而惊险的中国资本市场上构筑起了一个威名赫赫的「凯地系」,与唐氏兄弟的「德隆系」、吕梁的「中科系」等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几大股市庄家。

张海进入健力宝并不是一个预谋中的事件。2001 年 12 月下旬,他从广州到上海办事,在飞机上无聊地翻阅报纸时,突然看到健力宝股权即将转让的报道。飞机一降落上海,他当即买了一张回程机票,匆匆赶往三水市。

张海的出现,让心有不甘的三水市政府如遇旷世知音,尽管所有的人都对他的年轻难以置信,可是他所代表的「凯地系」和中国高科却是如雷贯耳。

他给出的名片上更有一个接一个的显赫头衔:东方时代投资公司董事长、中国高科董事长、方正科技董事、香港康达控股董事长、香港慧德基金董事局主席、深圳亿众和投资公司法人代表……淳厚而心急的三水市政府官员们实在分不清楚眼前这个年轻的神秘人物到底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

不过,他的背景和开出的条件是让人满意的,张海承诺按李经纬的出价收购,而出面的公司将是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一家纯种的国有企业。于是谈判在一切都「看上去很美」的氛围中,以惊人的速度推进着。

2002 年 1 月 14 日,在三水市政府承诺「一周内筹足钱就卖给经营团队」的第六天,正在四处筹措资金的李经纬突然被紧急召到市政府。他的屁股还没有坐到椅子上,市长就开口告知他:「这事已经定了,我们现在决定把健力宝卖给浙江国投。」

1 月 15 日,在三水的健力宝山庄,一场仓促筹备的签约仪式在众目睽睽下举行了。三水市政府向浙江国投转让健力宝 75% 的股份,作价 3.38 亿元。

在仪式上,功败垂成的李经纬如一匹被弃的老战驹,默默地坐在会场一角,难掩一脸的落寞神情。第二天,他「含泪仰天,不发一语」的照片被刊登在国内所有的新闻网站和财经媒体上,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这也成为李经纬的最后一次悲怆亮相。从此,这位个性开朗、很喜欢跟年轻记者交朋友的老者再也没有在公开的媒体上说过一句话。

「法师」当家:步步臭棋毁天物

李经纬的厄运还没有到头。在签约仪式举行后的第九天,他在家中突发脑溢血,亲属急拨「120」送他到广州空军医院急救,医生立即为李经纬施行脑内血肿碎吸排空术,当天就把脑内的积血全部抽出。自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病房。举国之内,对他的同情之声大起。

2002 年 10 月中旬,病榻上的李经纬收到一纸通知,广东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涉嫌贪污为罪名罢免了他的全国人大代表资格。

检察院的立案案由是:「身为受国家机关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无视国家法律,伙同他人利用职务之便,以购买人寿保险的形式,侵吞国有财产 331.88 万元。」李经纬团队中的 4 位副总裁,其中 3 人相继被双规、拘捕,1 人「出逃」国外。

至此,扑朔迷离、一波三折的健力宝产权交易事件,以李经纬的涉嫌犯罪而尘埃落定。无论如何,没有人愿意去同情一个贪污犯。但一直到 2007 年初,检察院都未对李经纬正式提起诉讼。

李经纬的彻底出局,似乎让很多人大大地出了一口气。三水市政府官员认定张海是最最合适的收购者,市长助理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说:「不卖给张海们还能卖给谁?在可选择的买家范围内,他们是最好的买家。」

而市长则颇有点轻松地说:「政府目前已全部退出健力宝,健力宝以后的行为均是企业行为,和政府没有关系。」

现在轮到年轻的张海来操盘健力宝了。需要交代的是,尽管这位神奇的「法师」身绕无穷的光环,可是他却没有钱。

浙江国投是他控制的方正科技旗下的一个机构,自身已是烂债缠身,难以自保,根本不可能拿出那笔收购资金。不过他好像一点也不畏惧,在资本市场上翻云覆雨的时候,他曾经有过一句名言:「全天下的钱都是我的钱,你说我的资本有多雄厚。」

根据他跟三水市政府签订的协议,3.38 亿元可以分 3 次付清,第一次的出资是 1 亿元。为了这个 1 亿元,张海找来了一个名叫祝维沙的商人。

此人曾创办裕兴电脑,在香港上市时融到一笔钱,后来公司业务萧条,信仰佛教的他追随张海成了一个资本炒家。在一次对张海的评价中,他认为张海「是全中国最聪明的 10 个人之一」,他则自称是「全中国最善良的人」。

在祝维沙的协助下,他们质押一笔国债获得了 1 亿元的短期融资,而这笔钱的拆借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据知情者后来透露,当张海拿到健力宝的资产调查数据时,仰天大笑说:「3 个亿就是单买下一座健力宝大厦也值得呀!」——况且,他仅凭着一笔只有一个月的短期拆借款,就一口吃下了庞然大物般的健力宝,其以空博大的豪胆实在令人惊叹。

饮料是一个现金流很好的行业,健力宝此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每年仍然有 30 亿元的销售额,也就是说每月起码有超过 2 亿元的现金进账。

所以,就财务而言,擅长资本运作的张海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 1 亿元的首付款给「消化」掉。而从日后的事态发展来看,从来没有实业运作经验的张海团队绝没有长久经营健力宝的打算,谁都看得出来,健力宝是一个被人为纠纷折腾到谷底的优质公司,只要能让其在市场上重振雄风,就一定可以卖出一个惊天好价格来。

所以,张海后来的所有举措都是以此为逻辑起点的。可惜,他对品牌经营和实业运作实在太没有经验了,以致随意挥霍,暴殄了天物。

「法师」张海在健力宝的所有经营决策,都可以一言以蔽之:步步臭棋毁天物。

他走的第一步臭棋是唾弃健力宝品牌。

他嫌这个品牌太「老土」,原有的城镇市场没有价值,所以他生造出一个时尚而新锐的「第五季」,要中心开花,主打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青年人群。

殊不知广袤的城镇市场却是最肥的一块肉,健力宝多年来之所以能屹立不倒,靠的正是在这个天地里的「魔水效应」。而在那几个中心城市,却拥挤着众多的跨国品牌,竞争空前激烈。

在过去的 10 多年里,中国饮料公司鲜有成功的先例,以宗庆后这样的营销奇才也只是几进几出,了无战绩——一直到 2004 年之后,蒙牛、伊利等纯奶公司靠垄断的奶源优势才稍稍站住了脚跟。

张海以一个闻所未闻的新品牌,像愣头青一样扎进这片光鲜而又惨烈的「红海」,又能有什么好的结局?

他走的第二步臭棋是唾弃健力宝现有的营销团队。

在李经纬治内,由于积陈多年,整个营销团队确有老化和涣散之虞,舞弊、吃回扣之风蔓延,但整支队伍还是能征善战、颇为齐整的。张海上任后,认定这群人都已「废掉」了,于是一刀砍下去,辞去八成老营销员,同时大量招聘年轻大学生。

他更认为,健力宝原有的市场理念是「坐商」,现在应该学习可口可乐的模式,对渠道和市场进行精细化管理。这样,营销队伍一下子从原来的 500 多人扩充到 6000 多人,营销成本陡增数倍。许多新手像蜜蜂一样地奔赴全国市场,除了卖力地张贴海报、安装凉篷之外,百无一用。

他走的第三步臭棋是迷信广告,追求轰动效应。

他花上千万元拍摄精美的广告片,聘请日本广告公司代理广告业务,在媒体投放上一掷千金。一次在《广州日报》上投放广告,在短短 5 天内就做了 16 个整版,密度之大令人咋舌;2002 年 4 月,中央电视台进行世界杯广告的招标,喜爱足球的张海以 3100 万元拿下了标王,引起轰动。

在郑州的「第五季」新品推介会上,他更是放言:「今年至少投入 1.5 个亿的广告,要在全国撒下天罗地网。」有广告业人士戏称:「李经纬办健力宝,明明是政府的钱,他还省着不肯打广告战;轮到张海了,明明是他口袋里的钱,却花得比谁都不知道心疼。」

2002 年 8 月 28 日,他包下亚洲最豪华的邮轮「处女号」,邀请全国 300 多家经销商和数十家媒体记者游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鲜花和掌声中,张海亲手拉响了起航的汽笛。「8·28 起航」极尽奢华,一次活动耗资就超过 300 万元。

为了让「第五季」一炮走红,他一次性采购了 500 台送货车和 5 万台电冰箱,还在订货会现场准备了奔驰轿车和别克商务轿车作为抽奖的奖品。

这些促销行动看上去轰轰烈烈,但在具体的铺货、理货及经销政策的制定上却没有一项做到了实处,最终导致虽然广告攻势凶猛无比,一时间无人不知「第五季」,可是在店铺里却看不到产品。

在北京市场,当健力宝花费 3100 万元购来的世界杯广告播出一个月后,有人向广东要货,得到的回答居然是「北京地区的销售体系还没有建好,还要再等几天」。

他走的第四步臭棋是多品种齐上,没有主打重点。

「第五季」系列走的是多元化之路,凡是当时饮料市场上流行的概念,从茶饮料、纯净水、矿泉水,到果汁、碳酸饮料无所不包,品种多达 30 多个。

在「第五季」首战未捷的时候,他又突发灵感地推出了「爆果汽」,试图一下子把市场打透。这种没有重点主推的营销方式,让所有的广告都绽放成了绚丽而没有着落的烟花。一年市场打下来,上亿元广告费花出去,却没有人说得清楚「第五季」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饮料。

他走的第五步臭棋是邯郸学步,沉迷足球营销。

张海酷爱足球,健力宝亦有赞助足球的传统,这倒是一拍即合。2002 年底,健力宝集团宣布正式入主深圳市足球俱乐部,张海亲自出任董事长,之后足球队的每一场比赛他逢赛必到,从不缺席。

2004 年 7 月,亚洲杯足球赛开踢,张海从 4 月份开始就不管经营事务,一场不落地看球,因而被其他董事讥笑为「玩球丧志」。他还十分热衷于参与足球界的各种口水风波,宣布要发动一场与中国足协相抗衡的「足球革命」,以涤清足球圈内的不正之风。

在他任内,健力宝在足球上共花了 5000 万元。他的这些「足球营销」尽管也在各类媒体的体育和娱乐版面上出尽了风头,可是对产品销售却毫无助益,与当年李经纬的大手笔相比更是有云泥之别。

他走的第六步臭棋是借建基地之名,再操重组旧业。

资本运作出身的张海很快发现,健力宝要扩大产能就必须在各地建立灌装基地,而这正成了他操作资本重组游戏的最好筹码。

从 2003 年开始,他相继与湖北的双环科技、甘肃的西北化工、江西的华意压缩等上市公司洽谈收购事宜,无一例外的是,上述企业都是经营陷入困境的「空壳公司」,而张海的收购条件均是承诺在当地建造一个投资不低于 1 亿元的「健力宝健康产业园」。这些项目耗去了张海无数精力,但最终均无功而返。

这 6 步臭棋仅仅是一种粗线条的归纳。

中国饮料市场本来就高手如云,竞争十分激烈,出招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机警的对手抓住机会,一击而溃。而像张海这样挺胸蛮行、不避箭镞的「豪杰」却已是多年不遇。

「第五季」在 2002 年度成为饮料行业最大的笑料。之后两年里,健力宝的销量一直徘徊在 30 亿元上下,可是运营成本却远远高于李经纬时代,其品牌力的丧失和人心之涣散更是一个让人后怕的事实。

那些跟着「法师」张海入局健力宝,梦想着靠出售健力宝大赚一票的炒家眼看着这个「全中国最聪明的人」实在不中用,便开始了新的谋划。

盛宴散场:闹剧何日有竟时

2004 年 7 月,正是饮料的销售旺季,然而健力宝只完成了区区 1 亿元的销售额,离计划中的 3 亿元相去甚远。

8 月 23 日下午,就在健力宝 20 周年庆典前的 5 天,正在海南三亚玩潜水的张海收到一条短信,只有一句话:「董事会决议您不再是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这天上午,健力宝董事会在张海缺席的情况下,免去了他的职务,改由「全中国最善良的人」祝维沙担任集团总裁。

接下来的情节宛如一场没有主角的闹剧:

祝维沙只做了两个月的总裁,却干了不少事。他先是在报纸上刊登《声明》,宣布「张海先生从来都不是健力宝集团的控股股东」。此言一出,把内部矛盾曝光天下,除了造成舆论一时哗然之外,更是引来全国的讨债大军。

一时间,三水生产基地和广州总部每天都有人上门咆哮,其热闹程度倒与当年排队提货的景象有得一比。

然后,他觉得张海的产品定位有错误,不应该搞什么「第五季」,而应当做「健力神」等健力系列,他嫌「爆果汽」又难看又不好喝,就把仓库里的 20 万箱产品都销毁掉了。接着就是「正本清源,整肃部队」。

他认定张海的人马都很可疑,于是辞掉了采购总监,逼走了营销副总,自任销售总监,整个高层都被清洗了一遍。最后,就是宣布暂停生产。

这个「全中国最善良的人」很快被发现也不灵,于是一个新的出售计划出笼了。过了国庆就有消息传出,台湾统一集团已同意收购健力宝,开价是 1 亿美元。

10 月 10 日,统一方面的人就开进了三水和健力宝大厦,连张海的办公室也被新主人占去了。这对于炒家们来说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前后折腾了两年半,总算获得了 1 倍以上的收益。

可是,上天似乎仍不愿意让可怜的健力宝安定下来,节外生枝的事件还是发生了。

收购消息在经销商系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原因有两个:一是经销体系的冲突,健力宝的经销商与统一的经销商多年作战,双方多次发生聚众斗殴事件,积怨颇深。二是健力宝 20 年来深入人心,经销商对它的忠诚度颇高。各地经销商写来雪片般的请愿书,高呼:「我们无法想象,如果这已是既定的事实,当我们再次拿起一瓶健力宝的饮料时,我们又如何咽得下去!」

他们派出代表团赴三水与区政府谈判。在对话会上,经销商史无前例地提出,自愿筹足 2 亿元现金来解决健力宝的资金短缺问题,帮助公司恢复生产和发放员工工资。有人甚至在会场上领头高呼:「要与健力宝共存亡!」

在很多人心中,李经纬出局的阴霾其实一直未散,一腔怨气正无处发泄,现在张海团队捣乱一阵就想套现走人,实在让人气愤。面对这种群情激奋的景象,三水区政府显得无能为力,不得不在 10 月 18 日宣布,与统一集团的并购意向破裂。

统一集团的方案搁浅,炒家集团立刻寻找新的下家。这时候,闯进了一个李志达。李志达是深圳小护士化妆品的创办人,不久前他把公司卖给了法国欧莱雅,手中据称握有 20 亿元的现金。

就在统一集团出局后的一个月,张海、祝维沙等人就与李志达签署了股权转让的协议。11 月 18 日,李志达团队进驻三水,全面接管公司。可是,这次股权交易却让三水区政府大为光火,因为整个过程都是瞒着区政府悄悄进行的。

官员们已对「错嫁」张海一事十分懊悔,现在又从天上突然掉下一个李志达,谁也不知道他们打算把健力宝倒腾成什么模样。

尽管此时区政府手中的股份仅有 8.9%,但是仍然决定干预:地方法院下文查封了李志达在三水的投资公司;12 月 3 日,三水区政府宣布「有权力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协助恢复生产」;12 月 8 日,法院派 10 多个法警进入健力宝大厦,查封所有账目和公章并冻结公司的账户,李志达派往三水基地的人员全部被赶走。这个戏剧性的反复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就这样,健力宝如一片跑马场,几路诸侯轮番杀伐,仅有的那几分元气也行将失尽。

有记者问健力宝员工:「你知道现在谁是公司总裁吗?」员工漠然答道:「爱谁谁。」面对这一派难以收拾的乱局,有人突然又想起了病榻上的李经纬。

12 月 7 日,在赶走李志达的同时,三水区政府以「复产协调领导工作小组」的名义在三水基地召开了全体员工大会,已经两年多没有出现、仍是戴罪之身的李经纬坐着轮椅出现在了大礼堂。

有人记录当时的景象:「他坐在轮椅上,不停地笑,并向所有人挥手,前面的人拼命想跟他握手,后面的人挤不过去,就跟在后面拍手。」更让人意外的是,跟李经纬一起被「双规」和拘捕的三位副总裁也出现在了主席台上,他们被宣布恢复旧职。

健力宝在停产半年后终于恢复了生产。不过,李经纬的归来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事件。第二天他的儿子就对记者宣称,「去健力宝是为了配合政府的工作」。

不久后,由经销商注资激活的方案也因为缺乏可操作性而不了了之。祝维沙下台后,与他同时进入健力宝的叶红汉接管了这家千疮百孔的公司。

2005 年 3 月 23 日,张海在广州被警方刑事拘留。他当时刚刚和两个朋友结束晚宴,那一顿饭他们花了 4000 元。刑拘他的理由是「涉嫌挪用资金」。

2006 年 11 月,检察机关以「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 2.38 亿元」为案由提起公诉,3 个月后,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张海有期徒刑 15 年。

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向来从容淡定、笑如莲花的张海落泪了。他激动而委屈地说:「健力宝卖掉之后,祝维沙等人都落得上亿元的实惠,可我却要在这里坐牢。如果说为了朋友义气,我可以当替死鬼,但不愿做替罪羊。」

《经济观察报》的报道中意味深长地问道:「在这场暧昧的资本游戏中,张海是一个下棋的人,还是一颗被人下的棋子?」

日后的种种迹象表明,仍然是统一集团最后成了健力宝的新主人,不过为了避免「意外的干扰」,合作各方都显得异常低调。

而今日之健力宝也早已今非昔比,它的品牌号召力和江湖地位也不再那么重要。在中国饮料市场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霸主地位日渐难以动摇,娃哈哈的销售额已经超过 180 亿元,康师傅和统一在茶饮料、果汁饮料市场上更有收获,而后起的蒙牛、伊利则凭借独特的奶源优势异军突起。

特别是蒙牛,靠着「超级女声」的走红而成为最耀眼的行业新贵,2006 年的销售额达到了 139 亿元。跟这些巨子相比,昔日的龙头老大健力宝已不复当年之勇,人们对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也渐渐地失去了兴趣。

这就是「中国第一饮料品牌」健力宝的兴衰实录。一场基于实业公司平台的疯狂的资本盛宴在一片狼藉中曲终人散。

在 2000 年前后的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变革大潮中,健力宝案可谓一个经典的范例。

在处置国有企业产权的时候,握有生杀大权的地方政府出于对经营层的极端不信任,转而试图从外部寻找产权改造路径,国有资产成为跨国公司和资本经营者们争相追逐的猎物。在这个过程中,对现有经营层的无情排斥,与对外来力量的盲目信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说 MBO 因为缺少透明的操作流程会产生国有资产流失及不公平现象的话,那么,健力宝式的改造途径则产生了更大的经营风险和交易的灰色性。

在这个案例中,所有你想象得到的商业戏剧性——神话、欲望、博弈、阴谋、报应、轮回都一一地上演了,它充满了那么多的偶然性,却又仿佛滑行在一条必然的悲剧之轨上。

2006 年 12 月 23 日,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年会按惯例在北京举行。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叶红汉在发言时说,公司已熬过最艰难的生死线,当年实现销售额 16 亿元。

他突然话锋一转,说到了一个几乎已被人淡忘的名字。他说:「健力宝没有死掉。我觉得主要有几个核心,一个是品牌影响力,还有一支忠诚于健力宝的经销商队伍,以及健力宝对品质的一贯坚持。这三个要素我觉得都是当年健力宝的创始者李经纬先生留下的遗产。所以,这里还要感谢李经纬先生。」

他说这段话的时候,四周端坐着全中国最重要的饮料公司巨头们,所有人均不动声色。

健力宝大事记

1984 年,广东三水县三水酒厂厂长李经纬获得一种新型运动型饮料配方,推出「健力宝」饮料品牌。健力宝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选饮料,被日本媒体誉为「中国魔水」。

1987 年,广东健力宝有限公司成立。健力宝成为当年全运会的最大赞助商,声名大噪。

1991 年,健力宝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在全美推广健力宝饮料,并动用巨资购进纽约帝国大厦其中的整整一层。

1994 年,健力宝隆重庆祝创业 10 周年,产品销售超过 18 亿元,名列全国饮料酿酒行业的首位。

1997 年,38 层高的广州健力宝大厦落成,健力宝总部迁到了广州,产品销售额突破了 50 亿元大关。4 月,健力宝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定为第一批「中国驰名商标」。8 月,中国饮料协会公布行业数据,健力宝在产量、总产值、销售收入和税利 4 项上均排名第一。

1997 年秋天,健力宝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方案行将通过,三水市政府以「没有香港暂居证,因而不得购买 H 股原始股票」为理由,拒绝批准经营团队购买股票,李经纬一怒之下,放弃上市。

1999 年,李经纬提出在公司内部实行员工股份合作制的方案,由管理层自筹资金 4.5 亿元买下政府所持有的股份,方案被政府否决。

2001 年,健力宝经营业绩下跌到 31 亿元,上缴政府的利税也从 1 亿元降到 2000 万元左右。7 月,三水市政府召开健力宝转制工作联席会议,九成与会官员主张卖掉健力宝,但决不能卖给李经纬团队。

2002 年 1 月 15 日,三水市政府向浙江国投转让健力宝 75% 的股份,作价 3.38 亿元,28 岁的张海出任集团董事长。

2002 年 5 月,健力宝全新产品「第五季」正式推出。

2002 年 10 月,广东省人大以涉嫌贪污为罪名罢免了李经纬的全国人大代表资格。

2002 年 11 月,健力宝集团收购河南宝丰酒业。12 月,组建「健力宝足球俱乐部」。

2003 年 3 月,健力宝集团投入 2 亿元推出「爆果汽」等三大系列新产品。

2004 年 8 月,因经营业绩不佳,张海被免去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职务,祝维沙任总裁。

2004 年 10 月,台湾统一集团出价 1 亿美元收购健力宝,受到经销商的狙击未果。

2004 年 11 月,张海团队将股份转让给李志达,三水区政府以小股东身份强力干涉,转让流产。

2004 年 12 月 7 日,三水区政府出面主导健力宝恢复生产,李经纬以戴罪之身,坐着轮椅出现在正在召开全体员工大会的健力宝集团大礼堂。

2005 年 3 月,张海在广州被刑事拘留。2007 年 2 月,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罪名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 15 年。

2007 年,台湾统一集团入主健力宝。

后续故事

2009 年 12 月 27 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广东健力宝集团原董事长张海一案作出终审判决,认定张海在狱中检举他人有立功表现,将 15 年刑期改为 10 年,所得赃款收缴,发还健力宝集团。

张海获减刑的理由与商业无关。据法院透露,张海于 2007 年 2 月 7 日检举揭发同室服刑的张某曾伙同他人在佛山市禅城区入屋抢劫致人死亡的事实,警方据此侦破该案,构成立功,因此将其原判刑期减少 5 年。后来,张海再度获减刑。2011 年 2 月 5 日,坐牢 6 年的张海刑满出狱。

至于李经纬,则一直被「关」在广州的一家医院里。

2010 年 4 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认定李经纬的 3 位下属犯有贪污罪、受贿罪,其中一人执行有期徒刑 18 年,其余两人各获刑 14 年。此案的第一主角李经纬则「因身体健康状况不能参加庭审,法庭中止对他的审理」。据称,年届 70 的李经纬在当年健力宝改制后中风,身体偏瘫,长期住院休养。一位律师告诉媒体,虽然因病被允许暂时中止审理,但是李经纬身体一旦转好,就要出庭面对贪污的刑事指控。

这就是健力宝故事最具黑色幽默的结局:没有一个人——包括李经纬本人,希望他的身体好起来。

2011 年 11 月,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李经纬有期徒刑 15 年。

2013 年 4 月 22 日,李经纬病故,终年 74 岁。「一瓶魔水,廿载豪情,从来中原无敌手;半腹委曲,十年沉默,不向人间叹是非。」

新新观察·值得检讨的「三水策略」

在 2000 年前后的「国退民进」中,很多地方政府在出售企业的时候,选择了「宁予外客,不予家人」的策略。其原因有 3 个:一是担心经营层上下联手,难以控制;二是为了避嫌,害怕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三是利益纠缠,难以均衡,索性卖给外来客。健力宝的产权变革便是很典型的一例。自始至终,三水市政府并没有搞垮健力宝的意图,它试图秉持的也是让企业平稳过渡的原则。然而在策略的选择上,由于缺乏经验,则出现了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其摇摆反复也最终成为一家大好企业被折腾至衰亡险境的原因之一。

● 策略一:「先天」性不信任创业团队。

对李经纬团队的先天性不信任,是健力宝危机的起点。或许因为有所顾忌等原因,三水市政府与李经纬从来就没有对这种「不信任」进行过坦诚的对话。这种「心照不宣」的内心对抗,渐渐形成了一种很不正常的氛围,最终影响到了双方的所有决策和举措。

● 策略二:过分轻信张海。

三水市政府与张海素昧平生,却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签订了出售协议,而且跟李经纬毫无商量,其中已颇有赌气的成分在内。正如《财经》杂志在后来的调查中所发现的:「如此巨额资产出让,政府一方既未请财务顾问提供中介服务,亦未对买家的资信进行调查。交易过程更是暗箱操作,长期秘而不宣。」

● 策略三:在对大股东的支持上摇摆不定。

在张海被撤职之后,三水区政府的立场摇摆在张海和祝维沙之间,时而倾向前者,时而支持后者,造成新闻舆论上的疑惑和决策层的分裂、动荡。

● 策略四:在战略投资商的引进上优柔寡断。

自张海之后,从商业利益和资源整合的角度来看,让统一集团收购健力宝无疑是比较合适的一个选择。然而,面对经销商的激烈反对,三水区政府无法进行理性的说服,畏而退之,丧失了一个适时拯救健力宝的机会。

● 策略五:以小股东身份驱逐大股东。

在「一朝被蛇咬」之后,三水区政府对外来的民间资本再也不信任了。当张海团队与李志达达成股权转让协议后,三水区政府以 8.9% 的小股东身份强势后者的进入,查封公司账户,将李志达一系人马赶走。此举在国内舆论界和法律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被指为无视大股东的权益,在合法性上颇有可议之处。中国政法大学李曙光教授评论说:「不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政府直接介入都是不合法的,这种介入不仅破坏了第一次交易的合法性,而且使政府主导下的第二次交易不合法。」

● 策略六:难以自圆的「体外循环」。

在驱逐李志达后,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心急如焚的三水区政府以小股东身份接管健力宝,并且成立了一家注册资本只有 100 万元的国有独资贸易公司——公司法人还是三水区的区长,全面承担企业的销售任务,将营销利润都留存在该公司。这种「体外循环」的方式,很容易让人产生不良联想,且不利于健力宝的正常运营。

● 策略七:对李经纬的处理暧昧不决。

对创业者李经纬的处理很让人不解。在将其排除之后,先以贪污罪名罢免了他的人大代表资格,并宣布「双规」,然而又迟迟不进入正常的审理程序。而在企业陷入乱局的时候,又请他到工厂「安抚」人心。在 4 年多的时间里,始终没有在法律层面上给出一个清晰的结论。这种首鼠两端的处理方式,让法律的严肃性大打折扣。 备案号:YXA1L6rpG2lSnKm0NvDCLy9Y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