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哪些假装努力的大学生?

出自专栏《觉醒:让你的大脑重装升级》

在我小的时候,父母经常会监督我的学习。

如果在学习的时间里,看到我在看电视,或者看小说,那免不了又是一顿批评,当然板子也没少挨。

我那时候正是贪玩的年纪,又担心屁股开花,所以想了些办法瞒过老爸老妈的「法眼」。

比如说看小说时,在小说上面放一本教科书,只要父母一进房间,我就用教科书覆盖住小说,营造一种正在刻苦学习的假象。

父母频频点头走出房间后,我又把教科书移开。

那时候,我正为这样的「小聪明」沾沾自喜,可是期末考试的成绩排名却给我当头一棒。

而当我父母发现我的小伎俩之后,我才体会到什么叫做自讨苦吃。

等我上了大学,以及后来毕业进入社会,我发现,原来有许多人跟小时候的我一样,非常热衷于使用这样的小聪明。

01

不信你看看自己的周围,肯定存在这样一拨人:

上课的时候,躲在下面玩手机,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堆公式、理论,赶紧用手机拍下来。下课了,围追堵截找老师要 PPT 课件。

但也仅此而已,这些存在手机里的照片、课件,从此被「打入冷宫」,再也没光顾过。

有一天,想安装一部游戏,发现内存不够,于是将这些课件一键清空,给游戏腾出位置。

在网络上看到一篇学习干货,启发很大,果断一键收藏。然后,就没有然后,收藏夹里已经积了几米厚的灰。

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买了一堆书籍,囤了十几门课,但购买之后就没打开过,仿佛忘记了一般。转头就掏出手机,进入「TIMI」。

嗯,还是王者好玩。

离谱的是,有些人装给自己看还不够,进入社会后,还要装给别人看。

我入职第一家公司的时候,有一个领导,老板在公司的时候非常积极,「百忙之中」还不忘抽查我们这些新入职员工的学习成果。

只要老板一出差,上司就会泡好一杯茶,拿着手机在那刷剧。

但结果是不会骗人的,后来因为业绩太差被老板开了。

我们经常会在网络上看到某些人的抱怨,说自己多么上进、多么努力,到头来,除了自己的年龄,其他的没什么变化。

于是开始怀疑努力是否有用。

说句扎心的话,有些人可能只是包裹着一层「努力的外衣」,其内核还是混吃等死的主。

如果你感觉受到了冒犯,先别急着 diss 我哈。希望你耐心看下去,也许能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

02

先来聊聊,一个人热衷于「表面上的努力」,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缓解内心的焦虑。

看到别人都在努力上进,,书本翻的哗哗响,而自己一天比一天颓废,这让你感受到了危机,自己要是再不做点事,心里就会慌的一匹。

因此要给自己营造一种「我也在努力」的既视感,别管有没有用,哪怕是做做样子,只要让自己不再焦虑就成。

第二,享受被人膜拜的快感。

你每天早出晚归,回来后,还在台灯下努力的样子,让室友们对你竖起了大拇指。你在朋友圈发布自己学习打卡的图片,获得了几十个鼓励和点赞。

这这种被人吹捧、膜拜的感觉,让你甘之如饴。

第三,用行动上的勤奋来掩盖思维上的懒惰。

有些人看起来很勤奋,实际上只是机械的努力,不断重复某个简单的动作,这种努力产出的效能很低。

不信你看看那些记笔记最勤快的人,不管老师写什么,都一字不漏的抄下来,以为记了笔记就掌握了高分秘籍,其实该挂科的还是挂科。

再看看那些在公司加班最积极的人,每天最早来公司,最晚回去,但依然做不出好结果。实际上他们只是做一些「复制粘贴」的工作,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却没有起色。

这类人,有个词可以很准确的概括他们,叫行动上的巨人,思想上的矮人。

他们懒得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在做的事情对自己有没有价值,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只知道一个劲的努力,像个机器一样盲目的在某个环节打转,撞的头破血流也懒得回头。

但是,结果不会陪你演戏,该来的迟早要来。你无法阻止自己滑落谷底的趋势,只能迎接生活的怒吼。

当你蹉跎了岁月,回想当初的所作所为,不知道会是什么感想。

03

一个人戴面具久了,就摘不下来了,一个人习惯于虚假努力,就会陷入努力的误区。

当有一天,你看到曾经朝夕相处的室友拿到了大厂的 offer,考进了名校读研,而自己却高不成低不就,无奈之下只能找一家待遇平平的公司糊口。

当你看到比你晚几年毕业的同事开始带团队,拿高薪,而你还是底层员工,见了他还得叫一声「领导」。

我相信,这时你一定百感交集,肠子都悔青了。

于是你认为,自己过得不如意,说明还不够努力。

因此你把更多时间用来学习,拼命加班,结果陷入了虚假努力的恶性循环。

把努力等同于结果,这是人生最大的错觉。

那些真正努力的人,都是在背后独处,暗自发力。

他们不会在朋友圈炫耀自己熬夜学习到几点,不会因为在图书馆装模作样学一天而沾沾自喜,更不会在公司加班时做一些无效的工作。

他们拒绝无效社交、远离手机,只是为了抵抗诱惑,延迟满足。他们专注于结果,服务于目标,而不是这些「表面工程」。

我一直强调独处能力,是因为独处体现了一个人的自律。

你就想想,一个人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不玩王者吃鸡,不刷抖音微博,不去 K 歌蹦迪,而是选择一种枯燥无聊的方式——独处。

那么,在他心中,一定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

这就像古代的牛人一样,在金钱、权势、女色的诱惑下,仍不为所动。

这种人是充满野心的,所图不小。即使起点很低,也能很快改变现状。

04

写到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感悟。

一个人的认知、格局,绝对不是装两天好学生就能获得的,只有不断的去体验、去思考,才会有深刻的感悟,才会带来思维和行为上的变化。

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知识=体验*敏感度

那么体验是什么?

体验是一种主观现象,是指你对这个世界的一切感知,比如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以及存在于你大脑中的一切想法。

敏感度是指你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并且影响了你的观点和行为。

好像不太容易理解,其实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刚开始做自媒体的时候,写作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因为胸中笔墨有限,根本不知道要写什么,有时候找一个选题都得花上一天时间。

于是,我开始大量阅读,去体验、感受各种类型的文章,职场、心理学、情感、励志等等,我逐渐有了一些由浅入深的感悟。

用专业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有了网感,看到一个观点或者一个热点事件,就会联想到一些新的东西。

随着我「体验」的文章类型越来越多,网感越来越强,到后来,我看到一个标题,或者短短几句话,脑袋里就会冒出一些新鲜的观点,然后很快码出一篇长文来。

你看,我的知识储备是随着我涉猎的文章类型,以及网感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

同样,一个人的人生,不可能因为这些「表面上的努力」就支撑起来的。没有持续的体验,就不会有深刻的感悟,这样的人生不堪一击。

那么问题来了,具体到我们每个人,「体验」到底是体验什么东西?

05

接下来的这部分,给大家几个建议。

第一,多接收一些高密度信息。

高密度信息与低密度信息,一个很关键的区别,就在于有效信息含量的多与少。

读《毛选》、练书法、学理财是一种体验,刷抖音、玩王者也是一种体验,但这两种体验的差别很大。前者的有效信息明显含量更高、更有深度,而后者更多的是浅层信息。

有人会说,抖音里也有很多干货啊。

没错,但讲的东西都非常零碎且浅显,一个观点一两句话就概括完了,你刷 10 小时抖音,还不如看 1 小时《毛选》的收获大。

显然,刷抖音会让你更爽、更愉悦,但你对某件事的深刻洞察,不是别人告诉你的,而是需要你自己去领悟。

你领悟的深浅,跟你吸收多少有效信息直接相关。

第二,专注于一件事。

一件事你专注的越久,你的敏感性就越高,你的感悟也就越深。

这点我前面已经佐证,随着我阅读的文章越来越多,我的网感也变得越来越强。其实不光是网感变强了,我的认知水平,格局眼界都在不断提升,而这些都是在我专注一个领域的前提下。

反过来思考,如果你总是心浮气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那些好不容易积累的知识、技能,随着你换到新的领域,不得不从零开始。

这实属不明智。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不屑一顾,「这些道理,我早就听过了,还需要你重复?」

听过是一回事,真正理解又是一回事。

有很多东西,只有你自己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道听途说,永远也过不好这一生。

当有一天,你真正领悟一个道理时,就不会人云亦云,「呸,又是鸡汤」。

06

最后想说的话。

成年后,你会发现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特别是当你把大部分时间放在手机上的时候,明明还是中午,在王者里厮杀几盘之后,转眼就到晚上了。

睡前躺在床上,无尽的空虚向你袭来,你感慨时光的飞逝,然而第二天却还在重复之前的生活。

时间是最公平的法官,那些沉迷虚假努力,只顾享乐的人,终将受到时间的审判,而那些默默享受独处,持续自我提升的人,将会从时间的长河中收获丰硕的果实。

希望这篇回答对你有用,同时,也告诉自己,不要沉迷于表面上的努力,学会独处,持续精进,这样的人生才会越来越强大。

点赞一下,给自己打打气。

备案号:YXX1QnbkM4ncja6JlkFG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