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在和目标联系人联系以后,应该马上跟介绍人汇报一下情况,让介绍人知道自己的介绍没有白费,同时表示感谢,有始有终,而不是介绍后就消失了。人脉维护是个长期的工作,也最能看出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做派和人品。
「得体」这两个字看似简单,但其实包含太多的学问。我们观察一下行事得体的人,都有哪些共性。
第一,真诚待人。
真正的得体建立在真诚待人的基础上。把「真实」和「诚意」表达出来,让人感受到,是与人相处的第一步。「真实」意味着让人看到真实的自己,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与其把自己包装完美,虚妄地表现自己,给别人留下好印象(impress others),不如去真实地表达自己(express yourself),让别人了解你这个人,接受真实的你。「诚意」以互利互惠为本。真诚地希望能与对方交好,希望能建立一个对双方都有所增益的关系。
第二,知恩图报。
行事得体的人一般都是知道感恩的人。因为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怀有感恩之心,自然而然就能把这种心情流露出来,表达出来,并寻找机会报答对方,让对方感到愉悦,而更愿意帮助你。
第三,大方,大度。
「大方」,指的是做事或办事不小气,慷慨,愿意将东西赠予他人。「大度」,指的是度量宽宏,胸怀开阔,不斤斤计较。得体的人往往能做到这两点,他们往往喜欢送人礼物或者给予别人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觉到被惦记着的温暖。他们又不会计较细节,更不会小心眼记仇,所以交往起来让人感觉舒服放松。因为这两点,你会觉得得体的人做事礼数周全。
第四,把握分寸。
孔子语「远而不疏,近而不狎」讲的就是分寸感。人和人要有距离,但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远,亲近却不狎昵戏弄。亲密而独立的关系是处事得体的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最好描述。有的人高冷,不暴露自己,不容易接近,很难交到好的朋友。也有的人容易忽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感,把自己所有的喜怒哀乐一股脑地倒给身边的人,或者交浅言深,或者举止轻浮。这些都是不得体的表现。
第五,持有谦虚、学习的态度。
与人相处,自己是什么样的状态最容易让别人接受呢?最重要的就是谦虚。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没有世界上所有问题的答案,任何人都有一些我们自己不具备的东西,所以在和他人接触的时候,要抱着学习的态度,放低自己,认真地去从他人身上汲取知识,汲取经验,汲取智慧。
同时,谦虚不代表把自己表现得一无是处,低三下四,那么别人也不会瞧得上你,愿意与你接触。真正的得体是在谦虚的同时,做到下面一条。
第六,持有自信、自然的态度。
自信是指因为自知而带来的自我肯定。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有什么样的优势,有什么样的特点,甚至缺点,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一定的挑战或者做出一定的成果。一个人有自信,他就不会无故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给自己设置恐惧,也不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这样他对别人的态度会更自然。
当你看到一个人非常谦虚地对待别人,为他人服务,处处为他人设想,但又不让你觉得是刻意奉承、巴结讨好的时候,往往就是因为这个人充满了自信,所以他对待别人的态度非常亲切自然。
了解以上六点,应该说我们就掌握了一些如何得体地与人相处的门道。但是从知道到做到不可能一蹴而就。你可以在平时多多观察,注意留意身边为人处事得体、让你感觉舒服的人,看看他们在各种情况下是如何应对的。见贤思齐,让我们积极学习他们,从一点一滴做起,练习如何讲话,如何做事,如何为人。从真诚的角度出发,把握分寸,调整火候,适当地注意方法,慢慢变成一个行为处事得体的人。
五、热情也有错?别忘了一个「度」
刘欣(化名)问了我一个问题:
「前段时间因为孩子上学,结识了一所学校的校长,年龄差不多大,高冷范儿,虽然不太熟,但一顿饭后也有一些了解;之后孩子录取,为表示感谢,我挑选了几本书送给她和她的孩子,送书的时候我们聊得很投机,她也对我表示感谢。因为我对您的课程的感受颇深,就把人脉课、激情课的课程以及内容大致介绍给她,并推荐她听喜马拉雅电台的试听课,她当时也挺感兴趣,说有空会听,回家后微信上又简单聊了几句,当时我感觉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看到她在朋友圈转发育儿方面的文章,我也主动评论,她还给出了回应,这也让我信心倍增。过了几天,我又邀请她来参加线上视频分享会,她并未回信息,当时想着她忙,或不想参加,也没继续联系;三五天后,我听到有关儿童财商的管理课程,也分享给她,仍然没有任何回复。
「想请教老师,是不是我过度热情,导致对方对我有戒心了?还是其他方面的可能?」
看到她的问题,我首先笑了,这么忠实的粉丝,一直帮我推课程,怎么能不让我感觉欣喜呢?但是,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刘欣和校长接触过程中有哪些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合适的地方吧。
做得好的地方包括:
1.积极表达感谢,挑选合适的礼物;
2.积极分享信息;
3.积极跟进;
4.积极的朋友圈互动。
看到这么多的「积极」,是不是在搭建人脉中就是最好的表现了呢?言之过早。
让我们讨论一下积极和热情,是否应该有个度?
一个适度的跟进应该是怎样的呢?
头几步刘欣做得很好。第一,孩子录取后,买书送给校长,表达感谢。第二,和对方分享了自己喜欢和关注的话题。第三,加了微信,在朋友圈互动。
下面的几步应该是这样的:
过一两个月左右,如果你在网上看到和私立学校或者儿童教育相关的真知灼见,不妨私信分享给对方,问问对方对这篇文章的观点是否赞同。或者如果你看到网上有报道和对方学校相关的内容,可以转给对方,问问她怎么看这篇评论。根据她的回答,说出你自己的观点,可以讨论和请教。
过一个季度左右,在孩子开学前邀请校长吃一次饭,以不带孩子的工作午餐为最佳,利用这个一对一的机会,了解校长工作的喜悦和挑战,向校长请教一些孩子教育的问题,谈论一些带孩子参加的课外活动,看看校长有没有好的亲子活动建议。这次饭局的主要目的就是多了解对方的关注点、兴趣点和困惑点,注意多聆听,多学习,多吸收,顺着对方话题分享你所知道的信息。最后,记住感谢对方抽出时间和你吃饭,并把孩子未来在学校的情况托付给校长,对此提前表示感谢,表示希望能和对方继续保持沟通。
那刘欣目前还有补救措施吗?有的。
先把这个没有下文的对话放下一段时间,不去理睬。对校长的朋友圈点赞和评论正常进行,但是不要在一个月内私信对方。
过一个月左右再和对方分享一篇与对方兴趣点一致的文章或者观点,询问对方的意见。如果得到了回复,再过一个月左右,可以适时邀请校长吃个工作餐,聊一下。
未来反正孩子在学校上学也会抬头不见低头见,所以这个关系的维护频率应该在每季度一次互动。
人和人交往都有一个度,尤其是把陌生人变成熟人这一步,除了你和某些人有特殊的化学作用,一见如故,其他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上来就自来熟,然后出于好心也好,出于利益也罢,一味狂追猛打估计会把大多数人吓跑。适时适度地保持距离的联系就是初识时最恰当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以通过创造一起吃饭的机会来加深和对方的友谊。
相信随着经历和历练,你会逐渐掌握这个度,轻松自然地交到朋友。
六、性格内向的人,如何扩大朋友圈
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是首位定义心理学中「内向性与外向性」概念的人。
他认为每个人都属于「内向」「外向」两种性格中的一种。内向性格喜欢独处、思考,深思熟虑并且善于自省。内向性格的人可能对于参与他人的活动不感兴趣。外向性格富有活力,生动并且喜爱参加活动。他们在意外在世界的感受、物体与行为。他们极可能在独处时感到无聊。
必须承认,这个世界是有外向偏好的。为什么这么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就是一个例子吗?你常常会看到外向的人善于表现自己,因为他们爱说话,爱结交,所以在人脉搭建上也是如鱼得水,身边总是能围绕一些朋友,也更容易获得重视,得到资源和帮助。
很多人都说自己是内向的,不喜欢,也不擅长交际,或者害羞,不习惯于主动交往。也有人说感到精力不够充沛,见多了人,甚至说多了话都感到累。那么内向的人在社交中真的处于劣势吗?
当然不是。很多专家学者在内向者的优势上已达成共识,那就是内向的人与他人工作关系更融洽(特别是在一对一的关系中),友谊更长久,与人交往时自我驱动力强,注意力更加集中,善于自省,有责任感和创造力。
20 世纪 60 年代,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Hans Eysenck)提出一种理论,他认为内向的人本身有很高的「觉醒」水平,容易感到刺激过度,然后就需要通过独处来恢复精力,储备能量;而外向的人天生的「觉醒」水平低,需要更多来自外界的刺激才能保持警醒,他们反而是从和他人的交往中获得能量。
虽然我是外向的人,但是我身边有很多性格内向的朋友,我观察到他们各有优势,工作生活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比如,我的大学同窗,知名投资基金的创始人,内向,但是他做事很专注,思想有深度,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惊人的执行力。
再比如,我以前在对冲基金时的合伙人,内向,不常表态,但总是一语中的,他有着强大的自我认知,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
了解了内向性格这么多的优势,内向者应该如何突破自己并且利用自己的优势去社交呢?几点小建议:
第一,把社交提到日程上来,给自己规定社交活动,每周有计划。 内向的人更喜欢独处,所以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你可能宁愿在家里宅着,也不愿意出去社交。所以我想邀请你把社交活动放进自己的待办清单(to-do list)。当你把社交活动放入计划当中,比如每周一次和同事一起用餐,或者每两周一次和朋友喝茶,或者每月参加一个社交活动,就有了一个外在的推动力。按照计划去执行,直到能把搭建人脉融入你的生活。
第二,建立一对一的关系。 内向者不需要成为交际花,所以即使你去参加大的会议或者聚会,也应该着重建立和经营一对一的人际关系。和一个人深入地聊一聊,会后 24 小时内跟进,而不是像走场的蝴蝶,最后只能把你自己弄得筋疲力尽。每次约朋友,只约一个人,通过集中精力关注对面这个人,深入对方的心,从而成为更好的朋友。比如有的内向者根本不喜欢去 party,而喜欢去逛图书馆。那么周末在图书馆待上半天的话,很可能会在那里遇到同样爱书之人,也可以交到朋友。
第三,给自己创造演讲和发言的机会,让别人来找你,变被动为主动。 内向者很适合做专家,因为他们喜欢钻研。当你在某一领域有了一定的见解,就可以争取一些演讲、发言、讲课的机会,把专业知识传授给他人。在这个输出的过程中,因为你会站在主场的位置,站在聚光灯下,那么听众就会主动来和你接触,你就自然而然地获得人脉了。
第四,动静结合,让自己及时充电,不要把精力耗干。 内向者从独处中获得能量,而在与人相处中消耗能量,一定要注意给自己及时充电。每周不要频繁地安排对外的社交活动,找到自己可以应对的频率,给自己足够的休息时间,即使就是在家里宅着,看书,听音乐,也对你的能量恢复有很大的好处。
第五,勇于走出舒适区,一点一点建立自信。 凡事不求一蹴而就。习惯了独处的内向者,一下子让你跳出去主动社交,你可能会非常不习惯,因为你在舒适区里面待的时间太长了,很担心迈出舒适区就会恐慌。我想告诉你的是,在舒适区外面,其实是非常宽敞的学习区,而不是恐慌区。在这里你可以一步一步地练习社交技巧,从 0 开始,从 1 做起,在摘获每一个小成果之后复盘总结,自信心就会增强。比如说,你第一次去出席一个行业会议,那么你的目标不是要成为会议上的明星,只要认识一个人,能和你有深度的连接和后续的跟进,就可以了。晚上回到家,拍拍自己的肩膀,说:「我做到了。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备案号:YXA1Evex0QLFwm6exYpCEY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