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当时以国考申论 74.5 分上岸,期间走了很长时间的弯路,回头看,申论并非我们主观认为的玄学,只要把一些关键点把握好,突破 75 分并不难。
加载中…大白国考申论省部级成绩
下面进入正题,本篇经验共有 4 个篇章,14 个小节,从经验认知、方法技巧、实战实操、锦上添花四个部分作分享,既有基础方法和认知的分享,也有拔高提升的指引,希望给你带来收获。
第一章 经验认知篇
第一节 那些年申论备考入过的坑
第二节 大幅提升申论备考效率的实操要点
第二章 方法技巧篇
第一节 题干的秘密
第二节 申论中的逻辑是什么
第三节 事例琐细型材料要点提炼法则
第四节 梳理近 4 年 8 套真题,分析 2022 国考备考重点
第五节 2022 年国考行政执法类申论解读和应对策略
第三章 实战实操篇
第一节 单一层次概括题破解演示
第二节 多层次概括题破解演示
第三节 大作文总分论点如何提炼加工
第四节 大作文写作模板有用吗
第五节 这套容易上手的写作逻辑模板,拿走不谢(一定记得自己修改哦)
第六节 让人眼前一亮的标题和段首句
第四章 锦上添花篇
第一节 申论和面试有哪些深刻的联系?
第二节 以国考 14 套真题总结高效提升积累的正确姿势
第一章 经验认知篇
第一节 那些年申论备考入过的坑
我跟很多小伙伴一样,曾经是公考天真小白人一枚,行测通过蛮干硬干疯狂练习稳定到 70+的水平,可申论怎么复习都见不到进步。
一开始备考申论,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只要是考试,最先做的应该是去相信一个老师或一本考试通关宝典,可申论就是这么打脸,完全逆着人性来。你稍做比较,就会发现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所写答案五花八门,各类考试技巧自说自话,不知听信哪一方。试问,从小到大,你遇到过这么神奇的考试吗?
以前我们所遇到的所有学科或技能考试,基本上都是有标准答案的(语文大作文除外,但是我们也清楚明白一篇优秀高考作文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可申论我们只能道听途说一些阅卷标准,我们没有在公开情况下看过一份完完整整原原本本的考试评卷标准,因为所有阅卷人是要签订保密协议的。
无论我们备考申论多长时间,都或多或少都会陷入以下深坑:
1.申论复习与否都一样。
很多小伙伴复习了半天,在 A4 稿纸上工工整整做了大量习题,考试成绩却不升反降,被打击到怀疑人生。你可能从此以为申论就是玄学,复习与否没区别,然后把八成复习备考精力都用在行测刷题上,把申论打入冷宫,只会在考前拿起来做两套题,多数情况下在规定的 2.5 小时或 3 小时还写不完,也就得过且过放过自己,就这样陷入死循环。
如果很认真复习,成绩却没有提高,那就需要质疑方法是否得当,努力方向是否正确,在失败中去对比总结经验教训,公考不像高考,一考定终身,我们是有很多试错机会的。
就我 2 次上岸的感受来说,申论必须要复习,在备考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还要投入比行测更多的精力,因为它的回报比行测要大,师兄行测从 68 到 72 刷了不下 5000 题,但是申论从 64 提高到 75,只精做了 10 套题,但是这 10 套题是我反复练习反复研究的,不是做一遍对下答案就放手了。
- 一味背诵素材和范文。
很多小伙伴只盯着 40 分的大作文,觉得自己从小不会写作文,或者语文基础差(可以多问问身边申论高分上岸的小伙伴, 有多少拿高分主要取决于语文基础文字能力,样本量足够大的时候,才更具备参考价值),我们认为只有拿下了这个重要板块,才能在申论上占到优势,其实这是一厢情愿,因为大作文在考场上很难拉开差距,想在一小时内写出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文章,多少有些痴人说梦。
撇开这个认知,再谈备考大作文的方法,很多喜欢背素材和优秀范文,这里我们分享两个观点,一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维度的热点如此之多,你确定你每天背的东西能用上吗?更窘迫的是,你确定你平常背的内容考场上仍然清楚记得吗?
第二个观点,咱们喜欢学习优秀范文的文章结构布局和写作方法,但很多时候「优秀范文」本身并非考场「优秀作文」,因为考场作文的段落框架结构必须要契合命题人的潜在意图,只有写别人想让你的写的内容,才能拿到考场优秀作文的入场券,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大作文篇章总分论点提炼部分会结合真题来详细分析。更让人纠结的是,一些范文在逻辑和表达上本身经不起推敲,形式上轰轰烈烈,但内核上值得商榷。
比如在 2019 年国考地市级中,题干是这样的:
给定资料 5 提到「跟着时代的大潮往前走,尽到我所有的力量,做好我要做的事情」,请深入思考这句话,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有的老师标题和分论点是这样:(摘自网络请勿对号入座)
标题:紧随时代潮流 尽己所能做好自己
分论点一:紧跟时代潮流,要尽己所能,尽最大努力,攻坚克难。
分论点二:紧跟时代潮流,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请注意看,两个分论点都是围绕如何紧跟时代潮流展开,意在阐述如何紧跟时代,分论点一和二的关键词分别是「尽己所能、尽力而为」「做好事情」,这两个层次我们仔细揣摩下,「尽力」和「做事」两个能在逻辑上完全分开吗?如果分不开,这样写,注定会导致分论点展开部分内容杂糅交叉,这是写作大忌啊。
- 刷题不总结,也不会总结。
我们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只努力不思考,肯定不会有好效果。不能为了刷题而刷题,比刷新题更重要的是,把做过的每一道旧题研究透彻,透彻的标准是什么,就是能把题干和材料的每一个字词、答案加工形成的过程跟身边人讲出一二三来,没有模棱两可的情况,能说服别人的前提一定是自己真正搞明白了。
我们做一道题可能花 30 分钟,但是要去总结一道题,可能要花 2 个小时。
给身边人讲解的过程,就是深度总结的过程,我们可以尝试反问自己这些方面搞清楚了吗?
(1)要点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具体如何判断在后文「实战实操」部分以真题分析)
(2)要点为什么会用这几个关键词或短语来表述?
(3)为什么会舍弃材料中其他的表达?
(4)手边答案的一些要点不可取,依据何在?
(5)要点之间的逻辑层次是否梳理清楚?
(6)组织答案过程中,参考答案有哪些字是材料中没有的,这些自己加工的内容主要作用是什么?
(7)类似的题目有哪些?
(8)类似特点的材料有哪些,在材料要点抓取的时候有哪些共通的规律?
如果能跟第三者讲清楚,说明在要点研判答案加工上是有理有据的,那么我们遇到新题目就不会再发怵,这种输出倒逼输入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我们真正把学习中的问题搞清楚,把经验方法总结好。
后面第三章实战实操篇关于材料如何读、小题如何做,会有详细的解题过程,包括题干要求如何把握、材料如何理解分析、答案如何组织加工等,你看完后可以如法炮制,把这一点的方法论落到实处。
4.对押题抱幻想。
只要参加过考试,考前我们都会被网上铺天盖地的押题密卷信息轰炸,这是赤裸裸的噱头啊,为什么?
首先没有任何一家机构的命题能力能达到国考命题的专业水准,因为国考命题专家长年累月在机关中浸泡,无论是理解能力,还是思维能力,或是表达能力,都要高出机构老师太多段位(师兄在机关工作已到 10 年,但一些大文稿的起草,还非常需要处长修改把关,因为功力不够),这些密卷的质量本身就值得怀疑;
第二点,对于很多过去的真题卷,机构在时间完全充足的情况下,撰写的解析都有不少漏洞,那他们所命制的题目的科学严谨度就值得怀疑了,要知道,命题难度比作答难度高出许多。
5.背诵热点临时抱佛脚。
每次进入考场前,总会收到热点预测小本子,往往跟范文放在一起,我们拿到那份资料的第一感觉就是若能瞬间背会那些热点,就能稳操胜券。
若真是这样,我们都不用系统学习,考前一周专门去背诵热点就可以了,那些热点预测,对申论实战几乎没用,顶多能在作文写作时充当素材,材料那么多内容,难道还缺乏个别例子吗?申论材料 7000 字左右,围绕一个主题深度分析,热点往往在 800 字,只能泛泛地讲一下,储备各类热点的思维方式是追求思维的发散全面,而申论材料的理解分析要求的是聚焦一个点深入思考判断的能力,这二者思维方式相悖,自然效果不佳。
6.申论写作是 PK 语文基础。
申论大作文不是为了 pk 写作功底,也不能完全按照机关行文要求来,考场上没有时间精心构思打磨,只能一次成型,所以训练「一次成型」的能力很重要。
要想又好又快地写出文章,考前必须要提前准备一些写作思维和表达的方式,开头和结尾大概能有 350 字左右,这个思路模式和常用表达是可以提前准备的,考试的时候直接套上去就可以了,中间部分需要耗费精力较多一些。
比如,我当时考试的时候就用了这么一个平时积累的结尾: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只要发挥好 XX 的力量,XX 的力量,XX 的力量,并统筹规划,防止单兵突进、畸重畸轻,必能将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XX 这匹「千里马」也必将蹄疾而步稳地奔驰在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考试的时候,我只需要对「XX」部分作替换,就能快速写出一个比较漂亮的结尾。与上面类似的开头、主体段落和结尾,我给小伙伴们梳理总结了近 20 个,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调整优化为己所用。
第二节 能大幅提升申论备考效率的 20 个实操要点
1.如何做材料标记?
日常训练中,养成标记序号的习惯,如果是明确对应一则材料,直接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即可,如果是涉及多个材料,要在要点标注时,加上逻辑层次字母,比如是原因的要点,就是 Y1,Y2,依此类推。
要点标注可以用多个颜色的笔,红黄蓝都可以齐上阵,考场题本考后收回集中销毁,所以随便涂画都没有问题的。
2.阅读材料要认真仔细。
何为认真仔细?就是有一个「眼睛输入——大脑思考——联系题干研判——组织形成答案」的过程,阅读材料一定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下去,不要跳读,没有好的材料阅读习惯,申论很难拿到理想成绩。
3.材料阅读如何高效?
有的同学说,我读得慢怎么办,因为申论材料具备自身特点,和我们平时阅读对象不大一样,所以多读,多熟悉这样的表达感觉,才能提高反应敏捷性。行测片段阅读也是一样,读多了,对段落的结构把握、含义表达、重点强调都会越来越熟练,自然会越来越快。
4.作答前如何列提纲?
小题目其实不需要罗列提纲,最多在阅读题干时,把主题关键词和涉及的逻辑层次以及其他要求写出来,一是为了加深印象,二是为了在读材料时给以精准提示。
真正需要罗列提纲的是,1000 字的大应用文(2020 年国考涉及)或者是大作文标题和段首句,因为这些地方是脸面,必须要打个草稿,然后润色优化下表达,再誊写到作答稿纸上。
5.平时练习注意计时。
平常练习要注意记录时间,单题练习时,做一道小题的时间=分值*2,比如 10 分的归纳概况,阅读材料+撰写答案的时间控制在 20 分钟左右较为合适。记得每次提醒自己要控制时间。
套题练习时,材料阅读控制在 30 分钟左右,以国考为例,4 道小题总共有一个半小时的作答时间,所以平时练习写完一道大概看下时间,一般以分值*1.5 的时间为参考(和单题练习相比已经扣除了材料阅读时间),最后大作文,5 分钟快速浏览材料,5 分钟构思罗列提纲,50 分钟完成作文撰写。
6.写字速度如何统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统计过纯粹写 100 字所用的时间,比如刚才计算的,作答 10 分的题目,用时 20 分钟,那么其中有多少时间是纯粹写字需要花费的时间呢,我写 100 字大概在 4 分钟左右,平时在复盘整理时,必要的时候可以纯粹誊写答案记录时间,申论的字迹要尽量工整美观,但也不能只为了卷面牺牲掉太多阅读和思考时间。
7.考场上要学会「斩立决」。
平时在复盘总结时,我们可以详细推敲段落逻辑脉络,要点提炼依据,但是考场之上,一定要果断出击,不能犹豫不决,对待小题要点不要太过于纠结,特别是分值比较小的题目,更不要花费太多时间。
8.考场上不追求完美。
这一点跟第 7 点有些相似,不要太过于纠结某个要点,紧张环境下,越是纠结,时间会过去越快,得不偿失,并且不会因为我们纠结就能把对象想明白(因为日常备考练习时,也总会有想不明白的时候)。记住,拿得准的点往前写,拿不准的点往后写,得分至上。
9.考场上要用旧笔芯。
很多时候为了保证考场上墨水充足,我们喜欢买新笔,实际上,用自己平时练习顺手的笔芯,字迹更美,效率更高,心情更愉快。为保险起见,可以把好写好用的笔芯根据其使用体验编上序号,考场上优先用哪只笔好心里有数。
10.考前练习非常重要。
无论你考前多久开始备考,请一定要注意考前一个月或半个月保持练习强度,行测三天不练手生,申论更是如此。我之前是吃过亏的,当时考前练习行测刷红了眼,没怎么搭理申论,后来考了个史上最低。
建议考前一个月每天坚持练习申论 1-2 个小题,每两天练习 1 个大作文标题和段首句,再安排 3 篇完整作文写作练习就可以啦。
11.一道题要反复做。
通常情况下,我们一道题练习完对下答案就感觉差不多了,去做第二遍的很少,再做第三遍的就更少了,但申论考察的是理解的深度精准度和逻辑严谨度,这些都是要依赖于聚焦反复训练才能深化的,做一遍显然不够,对完答案可以尝试写第二遍,跟自己第一遍对比,然后第三遍,再跟第二遍对比,每一次一定会有差异,不同的细节差异就代表着真正改进提升的地方,而且一定要用手写在标准的答题卷上,对字数控制和精简语言都有帮助。
12.归纳概括是所有题目基础。
搞定归纳概括,就拿到了七成以上分数,其他题型都是这类题目的变形或综合,所谓归纳、概括,一定是基于材料的,忠实材料原词原句原短语最重要,如果遇到材料原文口语化严重表意不明的情况,则需要结合积累做加工。
13.综合分析题的「分析」二字并不可怕。
让我们分析原因或者其他要素,这个分析过程其实材料的作者已经帮我们完成,涉及「原因」的要点他们提前埋在材料里面,只要我们识别出来即可,所以,题干改为「请根据给定资料,「识别」XXX 的原因,这样理解更直接更好把握。
14.对策提出题更多是在玩文字游戏。
题目要求有针对性,潜在意图告诉我们提出对策时要针对问题中的名词提,比如针对「消防通道被占用」,提出对策必须要包含「消防通道」四个字。
15.贯彻执行题的答案依旧源自材料。
只有个别地方需要自己加工或者创作,做完每道题后,可以问下自己,哪里不是忠实材料的自己创作出来的表达,经常这样比对,忠实材料的意识会越来越强。
16.逻辑层次的判定是相对概念。
有同学纠结「如何区分某个要点是问题还是原因还是危害?」。
先来看这个问题,我直接问你如何区分「XX 是爸爸?是丈夫?还是儿子?」,你肯定答不上来。因为爸爸、丈夫、儿子这些身份都是相对的,相对可爱 baby 他是爸爸,相对妻子他是丈夫,相对父母他是儿子,看到没有,这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谁你扮演着什么角色,这个提问也一样,一个要点归属于「问题、原因、危害」具体哪个层次,得看题干要求,看在材料中相对于哪个对象,角色/层次定位是会发生变化的。
我们老是用固化的思维去学申论,用绝对的理念去理解相对的事物,那是行不通的。
17.申论小题是得分关键。
小题也是真正能拉开差距的地方,就国考来说四道题每道题漏一个点,最后可能就产生 8—10 分的差距。
18.不要偏信某一家参考答案。
关于申论答案,大机构对外发布的申论答案,特别是几十元书上的那种(主要是做宣传用,据说每年教材教研印刷要亏几千万),跟几万元高端班的答案不一样,所以你会觉得通过网上的答案反推作答思路有些凌乱甚至冲突,记住免费的永远是最贵的。
19.小题作答顺序要灵活。
对于参加江苏、北京公考的小伙伴,小题对应的材料往往不明确,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灵活一些,先做材料明确对应的题目,接下来再做材料不明确的题,这样就能提高作答效率,此外还得注意,一般情况下,一则材料只为一道题目服务,不会同时成为两道题目对应的重点材料。
20.练字意义很大。
阅卷老师没办法通过龙飞凤舞的潦草字迹发现我们优秀的内容,把字一笔一画写工整,整套试卷提高 5 分没问题,字迹太丑的小伙伴,推荐练习庞中华的正楷,每天 20 分钟,亲测坚持 20 天就会有改观。
第二章 方法技巧篇
第一节 题干的秘密
题干像爸爸,话虽不多,但需字斟句酌。
申论的题干就具备这样的功能。
多省联考曾经考察过这样一道题目:
「给定资料 2-3」反映了在反腐倡廉的背景下,对于改变过去工作生活中某些错误的习惯性做法,一些单位和个人态度不同、表现不一。请用精练的语言依次将这些态度或表现归纳为若干类型。 要求:(1)准确全面;(2)用「XXXX 型;XXXX 型……」这样的形式归纳;(3)不超过 40 字。(15 分)
对于题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可以字斟句酌来体会,这道题目命制也非常新颖,从这个题干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答题有效信息有:
1.对于改变过去工作生活中某些错误的习惯性做法:先要在材料中找到「错误的习惯性做法」。
2.单位和个人态度不同、表现不一:材料中有的主体是单位,有的是个人。
3.态度或表现:作答对象是态度或表现,那么单位或个人主体就不用写。
何为态度?对事物产生的内在主观想法称之为态度。
何为表现?外在的行动称之为表现。区分开二者,是精准作答这道题的前提,否则读材料时方向就很模糊。
4.精练的语言:注意表达简明简洁。
5.依次归纳:顺序不能错,如果前后调换就不得分。
6.准确全面:全面很好理解,即要点全面无遗漏,准确如何保证?翻开我们的真题本,在作答要求上,都会有「准确」的要求。汉语言本身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灵活丰富,如何才能契合这个要求?答案就是,忠实材料的原词原短语原句,只有原汁原味的,才是最精准的。作答申论,不要总习惯于用自己的语言去转述拔高材料的内容,把该写的要点都列上,就成功了一大半。阅卷老师非常机械,找点赋分,有点得分,没点免谈。
近些年申论材料都有那么两则是比较生活化口语化的,没法直接提炼概括,怎么办?
实际上,这种材料并非国考创新之举,而是借鉴了江苏省历年命题思路风格。
考过江苏省考的小伙伴都知道,江苏申论材料历来偏向生活化细节化。
这种材料怎么破?我们在第二章第三节会重点分享。
7.XXX 型:最后一个「型」字不能丢,规定动作。
8.不超过 40 字:可发挥字数空间非常小。
以上所有要求都能满足,要点找全找准,40 字不到就可以拿到满分。
国考曾考过这么一道题
三、「给定资料 3」介绍了 S 大学举办心理健康节活动的情况,假如你是该省教育厅的一名工作人员,全程观摩了这次活动,校方请你在这次活动的总结会上发言,请草拟一个简短的发言稿。(20 分)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目的明确,切合主题;(3)语言生动,有感染力;(4)不超过 500 字。
这道题目非常典型,从这个题干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一些贯彻执行题共性的答题规律:
题干部分:
1.给定资料 3 介绍了活动情况,草拟这次活动发言:说明作答时围绕资料 3 寻找要点。
2.心理健康节活动情况:预推测材料在重点阐述活动如何开展,取得成效。
3.省教育厅工作人员:有小伙伴比较害怕自己没有教育厅工作经历,每次申论命题总是会假定咱们是交通管理员、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人员或者其他,难道我们只有经历过这些岗位才会答题吗?
显然不是,我的总结,不管题干你是什么身份,一切答案看材料,把材料理解清楚吃透了,答案就出来了,材料对每个考生来说是极度公平的,只看能力不看经历。因为是公职人员角色,那么在文件起草时需要注意格式要求。
4.全程观摩了这次活动:你看的不是活动,是材料,通过材料把你拉回到活动场景中。
5.校方请你在这次活动的总结会上发言:任务来了,就是要写心理健康节活动的总结会发言稿。
6.请草拟一个简短的发言稿:何为草拟?跟我们以前小学初中老师让我们列提纲很像,也就是把关键要点写出来;发言稿意味着我们形成的是一个正式的公文稿件,那么就要注意格式要求,需要有标题、称谓、正文、发文机关和时间落款,发言稿有交流的感觉,所以称谓是必须要有的,这个大家容易忘记。
这个总结发言是否需要发文机关和时间落款?类似这种有草拟要求的往往不写,以个人名义落款的往往不写,大家发现这个规律了吗?如果实在拿不准,挤在一起落款就可以了。
题干分析完了,下面看题干要求部分:
要求是非常直接明确的,直接决定命题人想让你写什么的答案,体现了命题人的关注点。
1.内容具体:发言稿内容由要点组成,这就在强调相对于发言稿这个任务来说,要点要清晰明确具体。
2.符合实际:你没有现场参加活动,唯一的实际就是材料反映的情况。
3.目的明确:这个与任务有关系,咱们写的发言稿,是要总结这次心理健康节活动的,那么所有内容都要围绕这个目的展开。
4.切合主题:所有的要点要围绕「心理健康节活动」主题展开。
5.语言生动,有感染力:有小伙伴说我是工科的,语言平实是最大的优点,怎么办?纵观全部的申论真题卷,题干一旦出现这个要求,那么材料本身有些表达就是非常鲜活生动的,而不是让我们自己凭空发挥。
6.不超过 500 字:
贯彻题字数很重要,标题称谓落款占 4 行,占 100 字空间,还有 400 字发挥余地,400 字正文分段落大概占到 75 个字,这样实际发挥空间 325 字,贯彻执行题老是遇到找了很多点,但是没地方写的尴尬,原因就在于字数本身很紧张。虽然高分都是抄,但是要点的研判取舍也体现出水平差异。
好了,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些要求,是不是在今天的题目中仍然频频出现,申论学习不在多在于精,把 5 套题搞透了,精髓真正掌握了,提升是比较快的。
我把这道题答案贴出来供参考:
拥抱健康心理 共享美好人生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 S 大学举办的以「迎校庆、健心灵、献爱心、促成长」为主题的第六届心理健康节活动(交代活动主题),这次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下面谈一下我的感受:(过渡)
(一)相声艺术绽放魅力。相声艺术讲座让师生捧腹大笑,充分领略了相声艺术魅力。师生共同参与,使人学会笑帮人宣泄喜怒哀乐的情怀,笑对人生的酸甜苦辣。
(二)心理运动会乐趣横生。运动会精彩纷呈,创意无限。运动项目既增强了个人的专注力和彼此的信任,又展现了体能,考验了团队默契配合。同学活力四射,乐在其中,整场活动都洋溢着喜悦和乐趣。
(三)健康讲座深受欢迎。针对辅导员、心理保健员、普通学生举办讲座,有助于辅导员们应对职场和生活压力,享受健康人生,更好调节自我,服务大家。
(四)灾区募捐彰显爱心。雅安地震后,大家发起捐资赈灾活动,送去祝福,募集善款,在募捐中体认到爱心与向善是心理健康的真正底蕴。
最后,希望以后的类似活动将越办越好,祝愿大家都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灵,享受美满幸福的人生!(总结展望)
第二节 申论中的逻辑是什么
申论材料的逻辑性很强,这是因为机关公文本身逻辑性特别强,机关文字材料基本规范是讲求准确和严谨,准确是针对表达,严谨是针对逻辑,高效备考申论绕不开「逻辑」这两个字,具体如何理解?我们先一起分析一段真题材料感受下。
加载中…
加载中…
大家如果做过这道题会发现,咱们当年题干是这么设定的:
题目:「给定材料 4」反映了转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请指出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0 分) 要求:(1)全面、准确;(2)不超过 150 字。
题干要求我们概括转型期青年人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结合上文的分析,答案就是「金钱焦虑」,很多小伙伴认为「需要与拥有之间倒错」也是作答要点,回到原文仔细阅读,「倒错」这个要点是青年阶段生命周期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心理」方面存在问题,它是「金钱焦虑」这一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二者通过「因此」连接形成因果关系)。
如何才能练就火眼金睛,一眼就能识别材料的逻辑脉络?
一个字,就是多练!多问自己,这句话要传达什么信息,这句话与前后文什么关系,作用是什么?就跟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剥开来分析。
好了,以上这个材料所对应的「问题」「原因」「危害」,以及其他材料遇到的「对策」「意义」等层次,我们可以称之为申论学习中的逻辑层次,基本上来来去去都是围绕它们做文章。
【2020 国考地市级】根据「给定资料 1」,请你谈谈老马是怎样「当好基层这根『绣花针』」的。(10 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 200 字。
【2020 国考省部级】根据「给定资料 1」,请你概括 L 省在人才的政治引领方面的主要举措。(10 分)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 200 字。
【2020 国考地市级】「给定资料 2」反映了乡干部小雷在窦家梁村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请你谈谈他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15 分)要求:内容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 300 字。
【2018 国考省部级】根据给定资料 1,对调研组的调研材料,从成绩、问题和建议三方面进行概述。(15 分)要求:(1)准确、全面;(2)恰当提炼,条理清晰;(3)不超过 35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