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细节会让你突然觉得这个人智商高得可怕?

1937 年的延安,中央曾出现过一个完美融入组织的国民党特务。中央上下和保卫处处长都丝毫未察觉。

此人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被最高领导人看在眼里,一眼识破。

这,就是异于常人的智慧和天赋。

下面这桩案子,发生在 1937 年的延安。

这个危险分子是国民党第二代谍王,沈之岳。

他成功融入延安,一度渗透进中共中央机要部门担任收发工作,潜伏在最高领导人身边。

差一点,就对中央造成了致命性的破坏。


事情要从 1937 年,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说起。

在延安这个革命圣地,各方势力交织,其中的反特斗争更是暗流涌动,凶险非常。

这场斗争的高潮,是从特务们针对最高领导人的刺杀开始的。

特务刺杀发生时,在延安明面上存在的对立双方为:

我方:延安是中共中央驻地,也是八路军的大本营。

敌方:实行联共抗日的国民党政府仍在延安城里保留的一些机构,如「肤施(延安旧称)县党部」、「肤施县政府」。

反特斗争的局面是一对多,敌攻我守。

我方: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

主要人物:李克农、布鲁(陈泊)、周兴、王范

敌方:中统、军统「汉中训练班」、汪伪政权、日寇、土匪

主要人物:冯长斗、超尘和尚(孟知荃)、沈辉(沈之岳)、吴南山、田守尧(假冒)。

1

整个延安的反特战斗从 1937 年的「劳山遇袭案」开始。

1937 年 4 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周总理奉命前往西安筹建八路军办事处。

当周总理一行人路过劳山时意外遇险,遭到不明敌人伏击。

我方损失惨重,最后只幸存周总理等四人。

其中尤其让人后怕的是,敌人能够如此精准地对我方实施伏击,肯定是提前掌握了我方行动的准确情报。

劳山事件发生后,全国为之震惊。

经过多方探查,确定对周恩来一行人下手的是当地盘踞的李青伍一伙土匪,关于我方的出行情报是土匪安插在延安城内的探子冯长斗提供。

1937 年 4 月,这股土匪奉特务指示,派人前往延安与密探冯长斗接头,刺探到红军重要情报:中共中央 4 月 25 日要派周总理到西安建立八路军办事处。

于是,4 月 24 日当晚,李青伍便带大队土匪在劳山埋伏,接着就有了周总理劳山遇险一幕。

经过这起直接威胁党中央的恶性案件后,中共中央意识到,在当时特殊的政治形势下,延安已经成为风云四起、暗战硝烟的战场,反特工作刻不容缓。

要知道,最高领导人、周总理、朱总司令等重要领导人的居住地,原本是并没有设置太严格的保卫措施的。

经劳山遇险事件后,大家的警备意识加强,中共中央成立中央警卫营,从红一军团抽调四个人枪齐整的连队,专门负责护卫中央机关,为领导们再设安全屏障。

使用手枪的战士

这个重要的任务,落在了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周兴的身上。

他任职后,第一件事就是着手开展延安的反特工作。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要怎么揪出特务?

这是整个任务最大的难点。

正在周兴为此一筹莫展时,一个看似不起眼,却对后来整个延安反特工作至关重要的案子,被送到了保安处。

2

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坐落在延安宝塔山对面一个叫棉土沟的半山坡上,办公场所一开始只有几孔窑洞。

当地的老百姓并不清楚保安处的专属职责。

在当时的延安,老百姓只知道遇到事情找红军干部。

一个老百姓就打听着,把一个案子反映给周兴。

案子的性质其实不在保安处的管辖范围,是一桩风俗案子。

这个老百姓是从延安清凉山后的一个村子里来,那个村里有一座古寺,据老百姓反映,古寺的住持非常好色,诱奸村里的妇女。

延安山间

我党对于统一战线工作一直很重视,像这种涉及宗教人士的案子,会比较慎重;

老百姓有反映,即便不在保安处的主要工作范畴,周兴还是非常积极的进行处理。

他当即派了两名人员进行暗访调查。

经过一段时间的取证,证明老百姓反映的情况属实:

村里古寺的住持超尘和尚确实存在诱奸村里妇女的行为。

一般这种案子,调查到此,直接将超尘和尚逮捕,然后交给相关部门处理就行。

但在翻阅调查材料时,周兴注意到一个细节:

超尘和尚与被诱奸的妇女约定「暗号」:只要家里方便时,在家门口晾晒一床红棉被,超尘和尚就会下山来和妇女私会。

这种具备一定侦查意识的行为,一个普通的出家人应该想不到。

红棉被

周兴于是安排人员跟踪超尘和尚,发现这个和尚每天除了像普通出家人修行外,还会定期到延安城内的一家杂货铺待上很长时间,但并不买卖什么东西。

周兴再对超尘和尚所主持的古寺进行查看,发现古寺位于清凉山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从寺庙可以俯瞰延安全城。

也正是因为这个地理位置优势,超尘和尚能够一眼看到山下妇女晾晒出来的红棉被。

1,红棉被暗号

2,优越的地理位置

3,定期到杂货铺的行为

结合这些情况,周兴判断这个超尘和尚,绝不仅仅是一个失德出家人那么简单。

住持和八路军

于是就趁妇女晾晒出红棉被和超尘和尚私会时,当场将他逮捕。

这个超尘和尚当即就非常羞愧地认错,向保安处的人员表示他作为一个出家人,不应该做出这样出格的举动,但嘴里还强调和妇女是两情相悦。

保安处于是对妇女进行审讯,妇女表示是因为钱财才跟超尘和尚通奸。

超尘和尚,一个出家人,并没有见他外出化缘,延安周边的大善人也都被斗争打倒,肯定不会再有人给他大笔的布施,他这样多的钱财从哪来?

周兴由此想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辨别间谍的细节:

4,拥有大量来源不明的经济财富

结合这四点,周兴完全判定超尘和尚的间谍身份,当即下令将整个杂货铺的人员秘密抓捕,同时分开审理。

延安

超尘和尚一开始还继续嘴硬,直到保安处审理杂货铺老板,得出他的真名:孟知荃。

超尘和尚这才痛哭流涕的开始哀求坦白:

孟知荃,1910 年生人,延安当地人,1930 年在南京秘密加入敌方特务组织,接受严密培训,后被派回延安,成为杂货铺老板的下线,化名超尘和尚。

在敌方当地明面机构的帮助下,成为地理位置优越的古寺住持,居高临下监看我党各重要机构的人员动向,定期上报给杂货店老板,通过杂货店的电台将情报传递出去。

同时还配合该间谍组织从事散播谣言制造恐慌以及破坏活动。

万万没想到,为老乡处理一桩风俗案子,竟然挖出一个特务组织。

后续继续审理,杂货铺老板和超尘和尚为活命,还交代:

1,整一条线的其他潜伏间谍,其中包括一名小学校长、一名天主教堂的教父。

2,一起已经埋设好地雷的公路破坏任务。

3,一起对我方重要领导的伏击任务。

其中第四个,最为震惊,当孟知荃说出口后,保安处的同志都大惊失色,周兴更是连夜去见了最高领导人。

3

孟知荃这个披着「好色住持」身份的间谍交代的第四个重磅情报是这样的:

为刺杀最高领导人,敌方特务机构,将会派出多个厉害的特务,其中一个顶级间谍,已经成功潜伏到最高领导人身边。

周兴连夜见到最高领导人后,将捣毁整个特务组织的工作做了汇报,并就最后一个情报做了着重强调。

工作人员也把一些缜密的后续安排让最高领导人审看,包括更加严格的驻地安保措施,转移驻地等等。

最高领导人看过后,都没有同意。

他肯定并赞许了周兴和保安处的工作,但对于后续的安排只回复:一刻也不要脱离群众。

周兴回去后,让杂货铺老板用他们的联络方法联络那个已经潜伏到最高领导人身边的间谍。

杂货铺老板照办,联络方法如下:

1,到指定的一个偏僻窑洞边,找到一棵有特别标示的榆树

2,在这棵榆树下找到两块放倒的土块

3,将香烟烟盒的外表皮翻转,写上暗语

4,把两块放倒的土块叠起,写上暗语的烟盒纸用最下方的土块压住

杂货铺老板按照周兴的要求,用暗语写上:有重要事宜,明日中午,到甘泉县杜甫祠堂见面详谈。

周兴在榆树窑洞,和杜甫祠堂都做了布置。

到第二天发现,榆树窑洞放的土块还叠着,香烟纸也还在,杜甫祠堂也没人去。

榆树窑洞

布置在榆树窑洞的同志将情况汇报,觉得是杂货铺的老板给了假情报。

保安处的同志亲自去查看后,确定杂货铺老板给的是真情报。

在杂货铺老板去叠土块前,保安处让杂货铺老板在叠起的土块间放了几根羊毛,在翻转的香烟盒上则点几点香灰。

现在羊毛和香灰都不见,土块肯定是被重新叠过,烟盒也肯定被要联络的顶级间谍看过,但是这个顶级间谍并没有去杜甫祠堂赴约。

存在两种可能:

1,保安处的行动已经被那个顶级间谍察觉

2,顶级间谍因为什么事情被耽搁,没有赴约

考虑到第二种可能,保安处又继续蹲守,但过去很长时间,发现榆树窑洞的重新布置上的土块,香烟盒之后再没有被动过,杜甫祠堂也没有可疑人员出现。

结合这些情况,把第二种可能排除。

既然顶级间谍已经察觉保安处的行动,超尘和尚(孟知荃)、杂货铺老板等被捕间谍已经没有价值。

保安处以规定要将他们交给边区政府公审,孟知荃在最后关头,向保安处请求,希望将自己交给敌方明面上的国民政府延安县长高仲谦处置。

我方并没有答应,于 1938 年 2 月,召开公开处理大会(公审大会),并在审议后,将超尘和尚(孟知荃)等人执行枪决。

公开处理大会

由群众举报的一起出家人伤风败俗案子,直接清查出一整条间谍联络线,保安处的反特工作开局完胜。

然而保安处上下,却更加紧张起来了——

因为那个已经成功潜伏到最高领导人身边,时刻存在致命威胁的敌方顶级间谍,并没有被抓获。

就在周兴和保安处都严阵以待时,最高领导人却并没有批准如此严格的安保措施。

不过,谁都不曾料到,最后把这个顶级间谍识破的,竟然是最高领导人本人。

直到三十年后,此人临死前发布他的个人自传,世人才知道国民党军统这一任务对中央的危害性。

因为这个人当时的唯一任务目标,就是潜伏在最高领导人身边,伺机下手。

4

这个被最高领导人觉察到有异样表现的人叫沈辉。

沈辉,原名沈之岳,国民党顶级特务。

1938 年,沈之岳化名沈辉,随一个教授访问团来到延安,他自称是教授访问团中萧致平教授的私人助手。

国民政府考察团在延安

沈辉在随团延安考察的一个月里,他都是一副谦逊有礼、落落大方的模样,同时还不经意流露出他读过大量马列书刊,通晓英语、俄语,还有自己独到见解的一些「革命理论」。

在闲暇的时候,沈辉非常亲和的跟八路军战士聊天,偶尔还一起约着打篮球,完全就是一副彻底的进步青年模样。

学习中的八路军战士

倾听延安军民吟唱的《黄河谣》《延安颂》等革命歌曲时,还被发现频频用手擦拭眼眶,情不自禁地跟着轻声哼唱。

一来二去,沈辉成功和延安的八路军战士们打成一片,他身体力行的表现出对延安革命生活的真诚向往。

一个月的访问考察结束,教授团将要返回时,沈辉顺理成章的向延安方面提出要和他的妻子邵达镇一起留在延安,参加革命。

我方对于想要加入参与革命的进步青年十分欢迎,尤其是像沈辉这样的高级知识份子,更是急需的。

但为避免敌人潜入我党内部,沈辉必须通过我党的层层审查才能留下来。

作为顶级间谍,沈辉的融入工作准备的极其充分,但要通过我党保安处的这些审查,还是有难度的。

为此,沈辉用了完全出人意料的一个方法,竟然成功通过审查。

5

以沈辉进入延安后表现出来的素养,他这样的人才,一旦通过审查,毫无疑问的就要进入中共中央工作。

因此,保安处非常重视。

对沈辉的审查,由保安处处长周兴直接负责。

这时候的周兴,有个外号叫「周半城」。

因为保安处承担中央机关的安全工作,机构规格非常高,这时的机关、保卫团营房占据了大半城区,一直延伸到凤凰山山麓的窑洞看守所。

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总理有一次将周兴称之为「周半城」,随之传开。

能够受到这样的重视,可见周兴的能力非比寻常。

周兴和和副处长王范两人亲自主导,从内外两个方面对沈辉进行全面审查:

外部直接派出精锐的保安处调查员,按照沈辉提供的材料,前往他读书生活的地方进行实地探查。

内部则多次进行突击检验。

这一检验,果然发现了一个问题:沈辉提供的材料,说他是河南人,但在一次突击检验中,他的说话却带着江浙口音。

这个细节引起周兴的重视,当即就这个破绽进行深入调查。

沈辉给出解释,他曾经跟着舅舅在上海居住过几年。

而这个时候,外部调查的人员,也探查到沈辉当年曾经跟舅舅在上海生活过一段时间的材料。

两方面一结合,让这个暴露出来的问题,得到很完美的回应。

这时,对沈辉读书生活的其它方面调查资料也陆续送达,都没有任何问题。

在审查过程中,尤其让保安处放心的,正是发现沈辉的口音问题,如果他真的是敌方来的人员,一定不会在口音掩盖这样的低级漏洞上犯错。

因此,沈辉通过审查。

谁都没想到,口音的问题,正是沈辉故意留的一个破绽。

这位顶级间谍,采取的是欲擒故纵的伎俩,他生活学习的经历,都已经由他的直接上级戴笠,预先花大功夫安排人员做得尽善尽美。

但他深知,太完美也是一种漏洞,像口音这种微小但不易察觉的问题,是他故意暴露出来,用于迷惑审查的。

一旦我方的审查人员,意识到他的这个问题,就会倾向于重点核查这个破绽,而这个明显的破绽一旦得到合理的解决,其它的问题反而就顺理成章地过去了。

结果,也确实如沈辉预想的一样。

抗日军政大学

通过审查后,沈辉就被作为稀缺人才,安排进抗日军政大学深造学习。

学习期间,有深厚文化基础的沈辉表现非常亮眼,不仅文化课特别优秀,对共产主义理论的理解更是独到,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其中时任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在学校里,还当着众多党中央领导人的面表扬沈辉,把他作为进步青年的革命典型。

之后,沈辉被推荐入党。

从学校毕业后,沈辉被组织委以重任,分配到中共中央机要部门担任收发员,他工作非常勤恳,展现出一个思想觉悟很高、颇有能力的可靠人才形象。

作为刺杀任务的执行者,如今他苦苦等待的,只是一个近距离接触到最高领导人的机会。

但一个不起眼的举动,让最高领导人对他产生了怀疑。

6

沈辉从渗透进延安,苦心经营进中共中央机要部门,再到靠近最高领导人,每一步都做得非常完美,极好地做到了作为顶级的间谍在融入这个原则上的执行力。

1,跟着一个相对中立的高级知识分子访问团进入延安,这从一开始就让他的融入显得公开透明;

2,到达延安后,处心积虑的打造进步青年的人设;

3,找到打篮球这些项目,融入进八路军团体,他在这里采用的是向下兼容,在这个阶段,并没有用学识上的优势进行碾压;

4,取得认同后,顺理成章的要求留下,并且还是带家属留下,合理性的同时,也为自己增加信任筹码;

5,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后,则运用学识,采用突出冒尖的方式,引起中央领导重视,向上融入;

6,和各个不同层面的人都融洽相处,获得顶级信任,显示优异实力,进入核心。

沈辉用非常周全的方式,的的确确抵达任务的核心,经手中共中央机要部门的重要情报,直接接触到最高领导人,可以说,他的刺杀任务,已经完成九成。

直到有一次,最高领导人在批改文件时,习惯性地准备抽根烟解压,摸口袋时才发现烟已经抽完。

一旁的沈辉,立即掏出一盒烟递给最高领导人,正是最高领导人平时喜欢抽的那一款烟。

最高领导人一开始非常满意,但仔细思考后,加上周兴来汇报的清凉山古寺色主持特务案,就生出疑惑:为什么这个收发员身上,会随身带着自己喜欢抽的烟?

继续观察,发现这个收发员根本不会抽烟,最高领导人判断这个收发员肯定有问题。

主席随后就下令,将沈辉调离中共中央机要部门,派出延安。

保安处也再次对沈辉的资料进行审查,依旧没有发现可疑之处,但还是执行最高领导人的决定,将沈辉调往此时还属于国统区的浙江开展工作,参与新四军第三支队,协助张云逸司令工作。

最高领导人这个纯靠意识和细节观察做出的决定,直接对敌方的间谍工作造成了毁灭式的打击。

让在幕后主导这一切的戴笠,乃至于全部准备渗透进延安间谍势力,都十分忌惮。

想想看,顶级间谍沈辉做得如此完美,都被察觉,其他人要想进延安开展间谍工作,几乎无异于自投罗网。

翻开沈之岳(沈辉)的间谍履历,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作为顶级间谍,不仅需要后天的强化训练,不可或缺的还有擅于伪装的天赋。


沈之岳,于 1913 年出生于浙江仙居的一个地主家庭,经济条件优渥,从小接受非常好的教育。

1930 年,他顺利考入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后考入上海复旦大学。

复旦就学期间,沈之岳接触到一批进步青年,在他们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思想发生改变,经常阅读进步书籍,会和同学们走上街头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深入了解工农群众需求。

进步青年在街头

沈之岳在共产党同学的引领下,积极参与一系列支持工人的运动,进入浦东煤炭公司当一名普通工人,很快就成为罢工运动的领导者,在组织一场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举办的罢工活动中,反动派将为首的几人全部抓进监狱。

入狱前,沈之岳并没有任何做保密工作的经验,但是他思维缜密,头脑清醒,始终保持冷静。

看到一同入狱的工友被施加酷刑时,也不慌乱。

在将要对他用刑时,沈之岳非常镇定的反客为主,透露出他的亲戚是反动派的某位高级官员,他之所以参与工人运动,是出自这位高官的指示。

反动派当即被震慑住,没有动刑的进行了一些盘问,发现沈之岳整个过程非常淡定,各种细节描述也很详细。

反动派于是信了沈之岳的话,不仅没敢对他用刑,还好酒好肉地招待他,特意为他提供一个条件不错的单人牢房。

但时间一长,反动派还是意识到不对劲,小心的进行一番求证后,才发现沈之岳说的没有一句真话,而他们竟然被耍得团团转。

沈之岳

就在反动派决定严惩沈之岳时,戴笠听到了关于沈之岳的情况汇报,意识到沈之岳异于常人的天赋能力,亲自接见。

戴笠发现沈之岳临危不惧,思维非常敏捷,随机应变的能力极强。

不但当即下令将沈之岳解救,还引以为重用,许与荣华富贵,让沈之岳彻底听命。

之后,戴笠特意将沈之岳送进浙江警官学校进修,接受特务领域的专业培训,提升他的专业素养。

在校期间,沈之岳遵从戴笠的指示,不断学习各类特务知识和技能,同时还精研《共产主义 ABC》、马列主义等进步书刊。

爱国学生们视其为同道中人,甚至把他发展进了「光明读书社」,该社是我党在上海的一大重要外围组织,为日后打入我党内部奠定基础。

在经过充分准备后,戴笠精心进行安排将他送入延安,成为一颗埋在党中央的「心脏炸弹」。

不过因为延安保安处的严加防范,以及最高领导人的个人警觉意识,沈之岳在延安并没有造成严重的破坏。

但作为一个极具破坏能力的顶级间谍,他被派出延安后,很快就在浙江给我方重要的战斗力量新四军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因为沈之岳提供的情报,间接造成了一起震惊中外的冤案、惨案。

7

沈之岳这个顶级间谍被调离延安,派往浙江参与新四军工作后,他的主要人物是把情报供给军统。

直接造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以来最大的惨案:皖南事变。

1940 年 10 月 19 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致电(即「皓电」)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和新四军叶挺军长,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进行种种攻击和诬蔑:

1、不守战区范围,自由行动;

2、不遵编制数量,自由扩充;

3、不服从中央命令,破坏行政系统;

4、不打敌人,专事吞友军。

并借此提出无理要求:

1,要求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于一个月内全部开赴黄河以北;

2,将 50 万八路军、新四军合并缩编为 10 万人。

1940 年 11 月 9 日,中共中央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名义复电(即「佳电」)何应钦、白崇禧:

1,据实驳斥「皓电」的反共诬蔑和无理要求;

2,为顾全大局,坚持团结抗战,新四军驻皖南部队将开赴长江以北。

1940 年 12 月 8 日,何应钦、白崇禧再电(即「齐电」)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

宣称调防是军令,必须执行,要求迅即将黄河以南八路军、新四军全部调赴黄河以北。

1940 年 12 月 9 日,蒋介石发布命令:

1,限长江以南的新四军于 12 月 31 日前开到长江以北地区;

2,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 1941 年 1 月 30 日前开到黄河以北地区。

1940 年 12 月 10 日,他又秘密下达《剿灭黄河以南匪军作战计划》和《解决江南新四军方案》;

并密令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等,调兵围歼新四军部队。

这意味着,新四军接下来具体行军路线,人数,武器装备等重要军事情报,已经遭遇了泄露。

1941 年 1 月 4 日,叶挺、项英率领新四军军部、一个教导团、一个特务团和第一支队、第二支队、第三支队的各两个团,共九千余人。

由泾县的云岭(新四军军部所在地)起程,向茂林前进。

茂林地区丛山环绕,断崖绝壁,国民党反动派依靠得到的准确情报,预先在最有利的地势处,布置由顾祝同、上官云相指挥的七个师(约八万余人)。

7 日,新四军到达茂林,国民党军立即对它实行包围突袭。

新四军指战员仓促应战,并致电国民党当局质问。

但蒋介石诡称已电顾祝同查询真相,实则密令各部切实执行其「一网打尽,生擒叶、项」的毒计。

蒋介石和沈之岳

新四军指战员在军长叶挺的指挥下,奋不顾身,英勇地抗击国民党反动部队的围攻。

经七昼夜血战,终以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等率领三千余人突围外,大部皆壮烈牺牲。

军长叶挺亲赴敌 108 师师部谈判,竟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等皆遇难。

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由此发生。

蒋介石在 1 月 17 日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反咬一口,宣布新四军「叛变」,取消其番号,将军长叶挺「革职」,「交军法审判」,并令汤恩伯、李品仙的 20 余万军队进攻江北新四军。

至此,第二次反共高潮已达顶点。

在整个事件中,那些关乎生死的情报,都被沈之岳泄露给敌方,贯彻始终,导致我新四军完全处在被动的位置。

沈之岳在皖南事变中活动频繁,也曾露出马脚,但由于他十分机灵,没有留下把柄。

得到皖南事变的消息是在 1941 年 1 月 11 日,当时周总理、叶剑英等南方局领导正在报馆与工作人员共同庆祝《新华日报》创刊三周年。

中共南方局的机要送来关于皖南事变的中央急电,周总理看后,当即将新四军被围剿的消息透露给大家,现场电灯突然熄灭了(战时电力不足,经常停电)。

过了一会才又亮起来。

周总理意味深长地说:「黑暗是暂时的,光明一定会到来!」

周总理亲笔写了「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的题词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四言挽诗,刊登在《新华日报》上。

刊登周总理题词和挽联的《新华日报》页

无论是劳山遇袭,还是皖南事变。

情报工作,在其中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并且随着我方和敌方的合作关系转向恶化,在间谍工作上的斗争日趋剧烈和残酷。

戴笠为此,进行了一个丧心病狂的安排。

8

为在特务工作上收到奇效,戴笠直接开办了一个定向间谍班,往延安成批送特务,以量取胜。

1938 年 4 月,我党创始人之一张国焘叛变,加入国民党军统特务,以他对延安的了解,向戴笠提出训练知识青年打入延安的恶毒策略。

这条策略,和戴笠的想法不谋而合。

戴笠

为收到更好的效果,戴笠把军统上海行动组组长程慕颐老家温州设立的一个训练班,迁往陕西汉中。

以「天水行营游击干部训练班」的名义,在陕西汉中郊外的十八里铺办班,代称「汉训班」。「汉训班」在汉中城管子街(今青年路)中段 18 号设有接待站,学员到汉中后由接待站负责初审,并护送到十八里铺。

汉中特训班招收学员有两个基本条件:

1,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青年男女;

2,来自陕甘宁区域。

之所以会有第二个条件,是为了进一步降低这些汉训班间谍融入延安的审查难度。

训练期间,制定非常严格的管理纪律:

1,所有人员都准进不准出;

2,一律以代号相称,彼此不知道真实姓名;

3,理发、剃须、洗澡被明令禁止,上厕所都进行严格管理。

训练内容除在思想上进行反共教育外,还教授射击、爆破、暗杀及窃取情报等技术。

训练时间以三个月为一期,期满后便伪装成进步青年前往延安作长期潜伏。

沈之岳化名「李国栋」到汉训班亲自传授融入延安的经验。先后有八期结业的汉训班学员陆续渗透入陕甘宁边区。

进入延安开始执行任务后,潜伏人员横向之间不可发生联系,也不可主动同上级机关进行联络,而是作为闲棋冷子,等侯时机,配合国军进攻延安,实施刺杀中共党政军领导人,破坏军事设施,炸毁桥梁、道路、仓库等活动。

像沈之岳这样有过成功融入延安经验的间谍,都被委以重任。

政治教官朱增福也在 1938 年 6 月打入延安,在陕北公学二期加入共产党,离开延安后在温州特训班听训。后来到汉训班专门讲授如何伪装,打入中共首脑部门。

特技教官杜长城是绥远人,先后在兰训班第一期和汉训班第一期受训,后留班任教,是军统的「爆破专家。」

在「汉训班」进行得如火如荼,大批受训间谍开始涌入延安,我方却没有一个确实抓手能够有效进行反特工作。

直到一个陇东中学教师,被李克农连夜亲自接见,才为延安反特工作找到了突破口。

9

这个中学教师叫吴南山,是甘肃庆阳人,高中毕业后于庆阳樊家庙义务小学任教师,虽然只是一名小学老师,但也算是当地比较有文化的知识分子。

因此,当地的农会主席和地保经常请吴南山帮忙写一些材料。

通过这些材料,以及观察农会的实际工作,吴南山对共产主义理论很有好感,认为共产党人是真正做事,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战争开始后,反动派政府经济紧张,就停发了像吴南山这样的普通教师工资。

吴南山带着一些老师去讨要说法,结果不仅工资没有着落,连他小学教师资格也被取消。

至此,吴南山对反动派政府非常失望。

1939 年处于失业状态的吴南山为生计,不得不另寻出路。

当时像他这样的知识分子,有两条出路:

1,报考一个学校进行深造,毕业后继续从事教育工作;

添加评论